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生态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概述、荒漠化成因
一﹑荒漠化的概述
没有植被保护
土地缺少了 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 正常生长
裸露的地面极 易遭受风沙侵 蚀和水土流失
1、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土地生产力 长期丧失, 形成如同荒 漠般的景观,
石质荒漠化
主要分布在在我国西 南喀斯特地貌区(贵 州、云南、广西)表 现尤为明显。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 “次生盐碱化”,在我 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 华北地区。
红漠化
主要发生在我国 江南丘陵以红色 砂岩为主的地区。
3、 现 状
西北地区是我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1续发展
使土壤中水分和 养分进一步流失
2、 发生地区 荒 本质 漠 化 形成原因 概 念 表现形式 内 涵 类型
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土地退化
气候异常等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红漠化
土地沙漠化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 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 积分布
1、河流流向及河流水系特点。 2、现代绿洲向河流上游迁移。原因是河流下游水资 2、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源短缺,甚至发生了断流,使荒漠化面积扩大。
问题探究:我国荒漠与世界热带地区有什么不同?
我 国
热带地区
热带荒漠
分布纬度 荒漠带类型 形成原因
北纬35°~50°之 大多分布在南北纬 间的内陆 15°~35°之间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其保护
, 1 /  ̄ 19 " 0
西 部 地 区 生 态 环 境 昀 破 坏 其保 护
◎王 美霞 高海清 z
摘 要 :环境 问题是 2 世 纪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处理好西部生态环境保 护和西部 经济发展 的关 系是 1
生态环境 保 护措 施
*
西部经济发展 的重 中之重 ,也是我 国实现可持 续发展 战略 的关键 ,保 护好生态环境是 为 了西部 经济更好 的发展。
关 键 词 :西 部
“ 西部 ”是一个特殊经济概 念 ,相对于经济意义上 的东 、 战略,这种战略固然曾经给西部经济奠定了一定基础 ,但也严 中部而言 ,地理概念上包 括蒙 、陕、宁 、甘 等 l个 省区市 , 重制约和影响了可持续发展 。 2 土地面积 约 6 s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 的 74 8 1%,人口 3 7 . 6 二、造 成 西部 环境 问题 的原 因 亿 ,约 占全 国总人 口的 2 . 8 %。在我 国西部地 区,由于人 口的 6 西部地 区的生态极为脆弱 ,自我平衡能力很差 ,生态功能 增长 、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等原因 ,使 西部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 持续下降,一旦破 坏将面临不可恢复的难题 。追究其 原因,主 破坏 。发展经济是西部发展的根本 ,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的好 要有 : 大开发和 西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成 果 。所以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了] 洞道泥沙淤积 ,磁. 游 坏了生态平衡 。 境建设 因为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 ,生态投资效益较差 ,生态恢
2 、风 沙灾 害频繁 ,水污染加剧 。农业 失去 生态屏 障的黄 复和建设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 土高原北部靠 近西北干旱 区 、半湿润 区 占 3 %,半干旱 区 占 3 3 、环保意识普遍较差。 “ 所谓环保意识 ,是指人们在认知 6 %,干旱区 占 7 0 %。最主要的问题来 自半干旱 区 ,黄河每年 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 l 6亿吨 的泥 沙量 ,有 8 9来 自半干旱 地区 。半干旱地 区是生 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 陡,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 06 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气候比较干燥 ,沙漠遇到大风 ,还会形 护的行为上 。 目前我 国多数人对环境问题的客观现状缺乏清 ” 成沙尘暴,不仅污染当地 ,也会使其它地区受到污染 。黄河流 醒 的认识 ,据调查 ,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态度 中庸 , 域的污染 已经从支流发展到千流 ,千流的水污染 范围从原来的 无敏感 陧, 对许多根本性I 环境 问题缺少 了解 ,甚至根本不了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在技术手段应用方面,提出了增加植被覆盖、水土保持等措施,并建议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治理工作。
未来展望中,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治理工作,逐步改善荒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当前荒漠化土地治理的经验教训,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启示,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关键词】荒漠化、沙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影响因素、对策探讨、技术手段、政策措施、未来展望、研究总结、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据统计,全球大约30%的土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影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损失。
荒漠化土地的扩张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安全的一大隐患,亟待制定有效的治理对策与措施。
在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已经影响到农田和牧场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针对荒漠化土地治理面临的严峻形势,相关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治理对策和技术手段应用,提出政策措施建议,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建议。
通过对荒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促进荒漠化土地的整治和恢复,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荒漠(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技术手段应用,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建议,旨在为提高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022版人教版地理检测-第一节-第二课时-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含解析
第二课时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2020贵州贵阳高二上期末)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对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影响严重的活动有( )A.工矿建设和用水不当B.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和用水不当D.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2.治理新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为( )A.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B.禁止农业生产和工矿建设C.改变新疆地区的气候类型D.因地制宜调整农牧林用地(2020河北保定高二上期末)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铁路沿线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对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如下图所示)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近地面输沙量B.高空输沙量C.地表粗糙度D.风沙活动高度4.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 )A.削弱风力B.稳固沙土C.适应恶劣环境D.减少水分蒸发(2021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二上月考)民勤地区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沙源地之一。
阅读资料完成下面两题。
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亿m3流入民勤地区年均径流量/亿m31957年13.31 4.642000年13.030.985.民勤地区成为沙尘暴沙源地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活动不合理B.降水不足C.植被覆盖率较低D.热量不足6.针对民勤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有( )A.在山体上撒草木灰,增加融雪量B.适当提高水价,统一调配流域水资源C.培育耐旱作物D.跨流域调水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有( )①开采矿产②生态移民③合理载畜④抽取地下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题组二其他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2020四川达州高二下期末)位于纳马夸兰沙漠南部的小纳马夸兰(以奥兰治河为界)生长着近3 000种植物,每年雨季(8—9月)时生机盎然,游客云集,被戏称为“最不称职的沙漠”。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荒漠化防治的现状,从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荒漠化防治必须要采取的一些对策,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荒漠化,防治现状,对策一、前言当今我国荒漠化防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防治中的科学性显得尤其重要,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的分析,直接关系到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效果。
二、荒漠化防治的意义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已给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威胁,甚至危及到区内居民的生存,成为危及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和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此危害具有长期、频繁、广泛、多样、严重和深远性。
因此,加强对荒漠化的防治对促进生态平衡、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探析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原及林地退化。
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地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表现为水蚀作用形成的红漠化,华北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青藏高原地区冻融荒漠化等。
下面以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西北地区为例,简单分析一下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东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水汽的阻挡作用明显。
因此,本区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风的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Geography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行政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Geography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地理 身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位置
Geography
地形 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进入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 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降 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多雨年
抑制风沙活动
小结:
加剧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
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Geography
干旱的气候特征 + 气候异常
?
Geography
0.7%工程施工
9.6%
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利用不当
32.7%
26.9%
过度农垦 过度樵采
30.1%
中国荒漠化问题区域分布示意图
Geography
土地沙漠化
发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次生盐渍化
主要发生在华北平原地区
石质荒漠化
主要发生在西南喀斯特地区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Geography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1.西北地区的范围
经纬度范围: 大部分位于73°E至123°E, 37°N至50°N 自然界线:
荒
漠 化
形成原因 人为原因 本质 表现形式 类型
土地退化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石质荒漠化
Geography 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致使岩石 裸露,土地生产力极低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形 位置
西北 地区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多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近
载畜量 小
大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
沙漠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 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 流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 量,有利于 固沙植被生 存。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严重破 坏草场
过度樵采
加速荒 漠化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过 短期的经 度 济利益
放
超载
牧
放牧
草场载蓄 量降低
土地 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过度开垦
• 1、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 2、绿洲地区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人口和农业规模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不当
蒸发旺盛
⑤控制人口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
凶为资源所具有 的不可再生 、 不可 复制 的属性 , 因此 , 建 立可 自然资源丰 富的特点 , 可持续 资源环境 价值 观念尤其重要 。对 于 这个 问题 , 可以采取为环境资源 、 自然资源合理定价 , 实行 有偿使
口增长 、 追 求短期 效益 、 过 度放牧 等现象严 重 , 导致 草 场质量严 持续资源环境价值观念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尤其是在西部 , 因其 1 . 4土地荒漠化严重
夏、 青海 、 陕西 、 西藏 、 内蒙古 、 云南 、 贵州 、 广西 、 四川 和重庆 1 2 个 2 . 3 自然 环 境 恶 劣 省、 市、 自治区 , 约 占我 国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 具有幅员辽 阔,
特 殊 的 地 貌 及 气 候 特 征 决 定 了西 部 大 部 分 地 区 生 态 环 境 脆
化、 沙漠化 和石漠化。
1 . 5物 种 濒 危
环境污染付 出的代价要 占据企业生产成本超过承担的时候 , 就会 将 节省 资源 、 控制污染提到经营的重要 环节 ; 另外 , 针 埘西 部地区
西部地 区原来所特有的地形 、 地貌 , 使 很多珍稀 野生 动 、 植物 干旱少雨 , 水 资源贫乏 的状况 , 可采取 限额使用水 资源 的办法 控
资源得 以繁衍生息。近些年 , 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 部分珍稀物 制水资源浪费 ; 同时 , 建立异地生态补 偿机制也 是治理西部环 境
种 已经绝迹, 现存的珍稀物种也受到威 胁。
危机的一个有效方法 , 譬如 : 可 通 过 这 种 办 法 对 流 域 性 的水 资 源
2造成 西 部地 区生态 环境 恶化 的原 因
目前 , 西部 地区的水资源危机主要表现在: 河流断流 、 湖泊萎 以遵循 自然规律为原则 ,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并重的路线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规划纲要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2.20•【文号】发改西部[2013]336号•【施行日期】2012.02.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规划纲要的通知(发改西部[2013]336号)有关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关于“推进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的部署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有关要求,经商有关部门,我委编制了《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规划纲要(2012-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规划纲要(2012-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2月20日附件: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规划纲要(2012-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2月)前言西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同时,西部地区又是国家重要资源的战略接续地。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先后启动实施了一批重点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林草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减轻,重点工程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效地促进了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但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巨大,必须针对区域特点开展科学有效的生态综合治理。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滥牧
垦荒
植被破坏
耕地扩大
水源减少
用水量加大
河流水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胡杨林枯死
荒漠化土地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人口激增 ⑵人类活动不合理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阅读教材P39材料“消失的楼兰古国”
昔日罗布泊
今日罗布泊
三、荒漠化的危害
生物生产力下降 粮食、牧草减产
影 响 区
新过渡带
读我国农牧用地过渡 地带分布图(图2), 图2中原过渡地带与 新过渡带的关系可
以说明 C
A.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科尔沁草 原
Hale Waihona Puke 尔沁草 原生态移民这里指的生态移民是因自然环境恶劣, 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 出的移民。中国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生态移 民的,仅西部地区约有700万农民须通过移 民来脱贫。生态移民坚持自愿原则,并充分 尊重民意、民俗。移民新村的建设不但生活 条件齐全,而且教育、卫生等均须统筹考虑, 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下、富得起来”。
失落的文明还能起死回生吗?真的有 “华佗在世”吗。(荒漠还能恢复生机吗?) 大家畅所欲言吧。
正方:能
反方:不能
四、荒漠化的防治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 公约》。如今,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 程。
1、荒漠化防治的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近半个世纪来影响我国的特大沙尘爆
特
大 时间
沙
50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概念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 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形成原因
气候变异 等自然因素与人类 过度的经济活动 。
3.表现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 长城 一线以北,即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400 毫 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地形:东部为 高原 ;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如下表所示。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
气候
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 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
地形
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 土流失现象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
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读下
图结合所学知识,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扩大, (1)说出图中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导致荒漠化。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 起草原退化。
(1) 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 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 和 不合理利用 。 2.主要表现 过度 樵采 、过度放牧、过度 开垦 、水资源的利
用不当等。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气候 土壤发 多疏松的沙 → 植被稀少 → → 干旱 育差 质沉积物
(2024版)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思路一、知识讲解1.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答案(1)C(2)B(3)D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土地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地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教学⽬标1、指出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2、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第⼀课时基础知识梳理⼀、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指由于和⼈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地退化。
2、⼟地退化:指由于使⽤⼟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草原和等资源的⽣产能⼒下降。
严重的退化,可使⼟地完全丧失⽣产能⼒。
3、我国的荒漠化的类型:(1)沙漠化:指沙质荒漠化,它是原⾮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分布于⼲旱、半⼲旱沙漠边缘。
除⾃然原因外可能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烧柴问题等,最终导致⼟地⽣产⼒下降或衰竭。
沙漠化是荒漠化最主要的类型,也是危害最⼤的⼀种荒漠化,此类荒漠化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2)⽯漠化:指⽯质荒漠化,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我国南⽅低⼭丘陵地区和云贵⾼原地区⼟层薄,再加上⼈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陡坡地开垦等⼈为因素的影响,在多⾬的条件下,⼟层被冲刷并被流⽔冲蚀,甚⾄有的地⽅表⼟层被完全侵蚀掉⽽裸露出基岩,导致⼟地退化,⽣产能⼒下降的现象。
(3)次⽣盐渍化:分布在⼲旱、半⼲旱和半湿润地区。
指不合理灌溉或者只灌⽔不排⽔等⼈类活动,导致地下⽔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地表聚集。
次⽣盐渍化多发⽣在我国西北和华北。
(4)红⾊荒漠:分布在我国南⽅低⼭丘陵红壤分布区。
⾬⽔冲刷和流⽔冲蚀作⽤,使裸露的红壤成⽚、成块地流失,导致⼟层变薄甚⾄缺失⽽不能⽣长植物的现象。
(5)寒漠化:两极、⾼⼭或⾼原等寒冷⽓候下的荒漠。
寒漠地区的寒冻物理风化作⽤强烈,形成⼤量岩屑。
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原冰雪活动带以下的冰缘附近。
(5)⽔⼟流失:指由于⾃然或⼈为因素的影响、⾬⽔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壤,造成⽔分和⼟壤同时流失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地⾯坡度⼤、⼟地利⽤不当、地⾯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经过多年围封禁牧和生态治理,内蒙古浑善达 克沙地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恢复 。
思考: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 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
点拨: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 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紧 紧 相 邻 的 沙 漠 和 绿 洲
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 点拨: 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脉 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绿洲主 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 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4.西北地区的经度差异
西
降水 海陆位置 载畜量
少
距海远 小
部
以下 200mm以上
荒漠化
1.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土地如果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 长;而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 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 步流失。这一过程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土地生产力 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化的景观。
2.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 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3.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
(1)过度樵采 为了增加收入
无节制采挖药、菜 严重破坏草场 人口激增 过度樵采 加速荒漠化 燃料需求多
樵采天然植物 破坏固沙植物
在干旱区,土地的植物产出极为有限。而在缺 乏能源的地区,人们仍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 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2)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 济利益 超载放牧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11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
海洋水汽来 源少。气候 异常干旱
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
平地沙质沉 积物覆盖深 厚
大风日数较 多且集中, 风力作用强
荒漠化
破坏防风沙的植被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使沙化土 地连片发展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 荒漠化
2
3
4
5
P20-21活动:
1、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 过渡地带;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 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这里就潜在着荒漠 化的自然因素。
破坏林木、草 地等固沙植被 加速了草原退 化和沙化进程
耕地遭风蚀成 流沙地
典型地区
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 东部库仑旗
草原牧区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 壤地区,特别是沙区 边缘
水资源利用 不当
获得灌溉水源 不合理灌溉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 荒漠化日趋严重;次生盐渍化
绿洲农业区灌 溉农业区
阅读 灌溉与次生盐碱化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重点分析人为因素)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区域特征
区域自然 特征
存在问 题
产生 原因
解决措 施
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植地 被面 遭裸 破露 坏
风沙 侵蚀
水土 流失
土
土壤 地 中的 生 水分 产 和养 力
荒 漠 景 观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 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 流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 量,有利于 固沙植被生 存。
沙坡头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荒漠化是指土地逐渐丧失植被覆盖,并逐渐演变成荒漠的过程。
全球范围内,荒漠化问题严重,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干旱,植被脆弱,加之人类活动影响,荒漠化问题更加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的压力愈发加剧,荒漠化问题愈发突出。
荒漠化土地的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荒漠化土地治理涉及到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土地保护等多方面的措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减缓荒漠化问题,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对荒漠化土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意义荒漠化土地治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荒漠化土地的扩张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荒漠化土地的治理不仅能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也能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荒漠化土地治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调控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恢复和重建植被,可以改善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荒漠化土地的治理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碳储存能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
荒漠化土地治理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荒漠化土地治理对策,可以有效地应对荒漠化土地问题,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统一。
2. 正文2.1 荒漠化土地问题现状当前,荒漠化土地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议题。
荒漠化是指原有的土地逐渐失去生产力和植被覆盖,最终演变成荒漠的过程。
据统计,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40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30%,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
浅谈我国西部的生态脆弱区及其治理措施
浅谈我国西部的⽣态脆弱区及其治理措施⽣态脆弱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态系统交界过渡的区域。
该交界过渡区的⽣态环境条件与跟它交界的两个不同⽣态系统的核⼼区域有着⼗分明显的区别。
我国西部绝⼤部分省区位于⽣态环境脆弱区,其中宁夏、西藏、青海、⽢肃和贵州是全国⽣态最脆弱的五个省区。
我国是世界上⽣态交错区分布⾯积最⼴、脆弱⽣态类型最多、⽣态脆弱性表现也最为明显的国家之⼀。
我国的⽣态交错区⼤多位于⽣态过渡区和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这些地区⼤多是我国⽬前⽣态问题突出、经济相对落后和⼈民⽣活贫困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环境监管较为薄弱的地区。
作为⽣态环境变化最明显的区域,⽣态交错区⽬前已成为我国⽣态保护的重点。
⼀、⽣态脆弱区的特点⽣态脆弱区具有以下特点:⼀是其损失不可弥补;⼆是对于⼈类引起的变化特别脆弱;三是如果这⼀损失或退化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和⽣态系统不稳定性增加,将可能产⽣⼴泛的不良连锁反应。
在⽣态交错区⾥,⽣态系统稳定性较差,环境的变化对其中要素的影响也⽐较⼤,所以交错区中容易发⽣环境退化现象;另⼀⽅⾯,由于⽣态交错区的⾃我修复能⼒弱,⼀旦受到影响,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也更长。
⼆、我国⽣态脆弱区的成因1.⾃然条件恶劣、⽣态环境脆弱西部地区的⾃然⽣态环境状况表现为:普遍脆弱、局部改善、总体恶化。
⽔⼟流失、⽯漠化、沙漠化、草原退化、⽣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及沙尘暴频繁发⽣等,表明⽣态环境恶化已经⾮常严重。
西部⽔⼟流失⾯积占全国的80%,沙化⾯积占全国的99%,草原“三化”⾯积(退化、沙化、盐碱化)占全国的93.2%。
坡度⼤于25°的坡耕地占全国的70%,⽯漠化⾯积占全国绝⼤部分。
2.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西部地区包括各省区,虽然总⾯积约占全国总⾯积的71.7%;总⼈⼝却占全国⼈⼝总数的28.5%。
但整个西部地区的GDP、农业总产值和⼯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19%、25%和6%。
西部处于⼯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以传统的基础产业、资源开发产业为主体,没有形成较长的产业链,⼤量的初级能源、原材料进⼊市场,主导功能不明显,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较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6 & 性循环。可 见, 土 地荒 漠化 是一 个生 态 学过 程, 且 是 生态平衡失调、逆行演替的产物 ( 图 1) 。
西部地区以广 阔的 空间和 丰富的 资源 成为我 国 21 世纪建设 的重 要战 略基 地, 但是 以土 地荒 漠化 为代 表 的一系列 环境 问题 日趋 严重, 制 约着 西部 生态 环境 保 护与建设及社会经济发 展。因而遏 制生态环 境的恶 阶段的首要 任 务 。目 前, 虽 然对 土 地 荒漠 化 的 成因及其 防治 对策 的研 究 较多 , 但 是 从生 态学 的 角 度来探讨 这一 问题 还很 少有 人报道。 本文 通过 分析 我 国西部地 区土 地荒 漠化 的现 状, 阐述 了土 地荒 漠化 产 生的生态 机制, 并提 出了 防治 的生态 措 施, 旨在 为 荒 漠化的有效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水的变化。水是生态系 统中最活 跃的非 生物因素, 水在荒 漠化 的形 成、发展 与逆 转 ( 治 理) 过 程中 起着 决定作用。由 于人 类不 合理 的经 济活 动导 致地面 植被 的破坏, 直 接引 起植 物吸水 下降, 因而 其蒸 腾和 蒸发 量下降, 地 面的 裸露 使地面 蒸发 大大 加强。 同时 裸露 的地面, 由于 土地 风蚀 导致 沙化 或由 于水 侵蚀导 致水 平径流 增大, 地 表水 下渗 减少。 另外, 过度 践踏 不仅 影响植物 的正 常生 长, 也使 地表 的硬 度增 大。地 表变 硬后, 不仅 使雨 水渗 漏减慢, 而且 地表 水也 很快 被无 效蒸发掉, 这样进一步使得土壤水含量降低。 土壤的变化。土壤 的变 化主 要表 现在: ( 1) 土壤 退化, 区域 内由 于水 资源的 再分 配, 一 些地 区水 源条 件劣 变, 土 壤 风蚀 和 侵 蚀 加剧, 营养 物 质 急 剧 减少, 土壤肥力下降。( 2) 灌溉不当引起的土壤盐渍化或次生 盐渍化。因 为土 壤缺 乏降水 的淋 洗作 用, 又 由于 热力 蒸发所造 成的 水分 上行过 程占 优势, 将下 层的盐 分带 到土壤上层和地表。 2 2 2 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的变化 ( 1) 植被 性质 的变 化。随 着水 分的 短缺 和土 壤的 退化, 植被 的退 化随 之产生。 程晓 莉等 人研 究了 鄂尔 多斯草地 荒漠 化过 程与植 被特 征的 变化, 结果表 明在 荒漠化 的产生 过程中, 植物群 落从 本氏针 茅群落 ∋ 油 蒿群落 ∋ 牛 心朴子 群落, 优 势种的 生活 型变化 为多年 生草本 ∋ 半灌 木 ∋ 多年生 草本。植 被水 分生态 类型的 变化则从 中旱 生 ∋ 典 型旱 生 ∋ 强旱生, 反映出 其土壤 因子旱化 和沙 化的 过程。植 物群 落中 优势 种的衰 退是 土地荒漠化产生的标志之一。 ( 2) 生物 多样 性降 低。生 物多 样性 将影 响到 生态 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 生态 系统存在 一个多 样性阈值, 低于这一阈值, 生态系统功 能将受到 损害而 逐渐丧失。 生物多样 性大 幅度 降低 的原 因是: 栖 息地 的 缩减、片 断化和 隔 离; 栖 息 地 环 境 质 量 的 恶 化; 资 源 过 度 开 发!3∀。人类活动和自 然 因素 使物 种栖 息 地发 生变 化或 缩小, 使一些 物种 的生 存基 质片 断化 和出 现分布 上的 岛屿现象, 大大 的减 少了种 群的 分布 面积。 植物 多样 性的降低 是导 致生 物多样 性降 低的 重要 原因。在 自然 因素和人 为因 素中, 人 类过 度放 牧和 破坏 对群落 的影 响远远超 过了 水分 梯度变 化的 影响, 鄂尔 多斯高 原自 荒漠化草原至 草原 化荒 漠灌 木类 群多 样性 指数呈 递减 的趋势也印证了这一点!4∀。 综上所述, 自 然和 人为 的过 度干 扰 造成 了生 态系 统的基 本成 分 变 化, 系 统 的 反馈 机 制 发生 了 不 协调, 负反馈机 制受 阻, 而 正反馈 过程 占优 势, 致 使系 统呈 现无限增 长或 衰退 状态。良 性生 态系 统的 崩溃及 其植 被第一性 生产 力的 过度减 少或 丧失, 使生 态系统 逐渐 退化, 土地更易受到侵蚀, 两者相互作用, 最终形成恶
作者简介 : 李桃 源 ( 1969- ) , 男 , 广 东 龙川 人 , 主 要 从事 资源循环利用工作 。
廖咏梅等: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生态防治措施
表1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状况
各省或区面 积( 万 km 2 ) 960. 00 689. 13 166. 49 72. 23 122. 00 118. 30 6. 64 45. 43 20. 56 48. 56 39. 40 占各省或区 占全国荒漠化
& 45 & 2 2 1 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的变化
土地荒漠化 面积 ( hm 2 ) 全国 西部 新疆 青海 西藏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陕西 四川 云南 262 233 579. 2 256 782 171. 8 104 374 905. 3 16 727 557. 8 43 566 249. 5 65 913 773. 3 2 871 608. 9 19 862 914. 8 3 016 005. 7 234 449. 4 214 707. 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6 年第 3 期 ENV IRONM 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 3, 2006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生态防治措施
廖咏梅 王 琼 (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 , 四川 南充 , 637002)
摘要 我国西部地区空间广阔 , 资源丰富 , 但是 以土地 荒漠化 为代表的 一系列 环境问 题日趋 严
1 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
我国是荒 漠化 大国, 土 地荒 漠化 面 积占 国土 面 积 城市环境, 节省淡水资源。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地表 水和地下 水极 为缺 乏, 发展 雨水 集流 储存 提高 降水 利 用率。就 城 市 来 讲, 雨 水利 用 对 于 补充 涵 养 地 下 水, 降低城市雨洪危害及增加城市备用水源具有现实意义。 3 5 跨流域调水 作为解决水资 源时空 分布 不均 的有 效措 施便 是 跨
流域调水工 程 和在 有 条件 的 流域 内 建 造水 库 的 实 施。 跨流域调 水是 实现 水资 源优 化配置 的重 要手 段。我 国 水资源 # 南富 北贫∃ 的特 点, 为实 现水 资源 的跨 流 域 调节提供 了可 能。通 过全 国范 围的跨 流 域调 水, 从 新 合理配置 水资 源, 有 利于 缓 解与 解决 北方 地 区 %% % 资 源型缺水 的问 题, 在 一定 程度 上缓解 水 危机。而 在 有 条件的流 域内 建造 水库 能调 节河水 流量, 可将 丰水 期 多余水量 储存 库内, 以补 充枯 水期的 不 足。同时 还 可 以为防洪、发电、灌溉和发展水产等多种用途服务。
注 : 数据来源 : 曹家骧 . 中国荒漠化警示录 . 新华文摘 , 2000, 6.
水蚀、盐渍 化和 冻融 荒漠 化均 存在。西 北地 区以 风 蚀 荒漠化为 主, 如青 海省 风蚀 荒漠 化类 型土 地面 积占 其 荒漠化总面积的 70 8% 。
2 荒漠化产生的生态机制
对荒 漠 化 的 成 因 观点 较 多, 如 环境 论、 人 为 论、 二元论和 综合 论, 它们 均是 根据 气候 变化 和人 为活 动 的单一或 综合 作用 而划 分的。本 文认 为自 然和 人为 因 素共同作用造 成的 生态 平衡 失调 是土 地荒 漠化 产生 的 根本原因。 2 1 荒漠化产生的因素 干旱、高温 是荒 漠化 产 生的 生态 主 导因 子。西 部 地区深居 内陆, 受海 洋湿 润气 流影响 较 小, 下沉 气 流 使得气 候干 燥、太阳 辐射 强 烈, 降雨 稀 少; 青藏 高 原 的隆起阻 挡水 汽进 入西 北地 区; 另外 西部 地区 特别 是 西北地区 处于 西伯 利亚 和内 蒙古高 压反 气旋 中心, 其 频繁的强 风为 风蚀 荒漠 化提 供了动 力。这 些恶 劣的 条 件是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 产生的 自然因 素。过 度放 牧、 毁林毁草、 垦荒、乱 砍乱 伐和 不合 理的 灌溉 等人 类 不 合理利用 资源 的行 为加 剧了 土地的 荒漠 化。当 人为 破 坏和自然破坏力叠加时, 荒漠化将急剧扩展。 2 2 荒漠化产生的生态机制 生态系统 有 两大 部 分 ( 生 物 成 分 和 非生 物 成 分 ) 和四种 基本 成分 ( 生产 者、消费 者、分 解者 和非 生 物 环境) , 良性的生态系统通过 正负反 馈使各成 分能相 互 协调、自我 维持, 系统 处于 一种 动态 平 衡, 即生 态 平 衡。在荒漠化 的发 生 发展 中, 生 产 者、消 费者、 分 解 者和非生物 环 境的 变 化超 出 了生 态 系 统的 调 节 范 围, 系统便向无序方向发展, 生态平衡失调, 荒漠化发展。
!2∀ !1∀
的 27 32% , 而西部 地区 是我国 土地 荒漠 化的 集中区, 该地区土地荒 漠化 具有以 下特 点: ( 1) 面积 大, 扩展 速度 快。 西 部 地 区 土 地 荒 漠 化 面 积 竟 高 达 256 782 171 8hm 2, 占全国荒漠化面积的 97 92% , 占该地区总 面积的 37 26 % 。新 疆、内 蒙古、宁 夏 和甘 肃 4 省区 的荒漠化面积占各省区 面积的 43% 以 上见表 1。另外, 荒漠化问 题的严重 性还在 于: 其年扩 展率达 4% 以上, 治理速度远小于荒漠化的扩展 速度。 ( 2) 分 布范围广, 存在不 均 衡性。 西部 12 省 区中 9 省区 都 有荒 漠 化土 地, 荒漠化面积最大的 3 省区为 新疆、内蒙 古和西藏, 这 3 个 自 治 区 的 荒 漠 化 总 面 积 占 全 国 荒 漠 化 面积 的 81 55% , 荒漠化面积最 小的是宁 夏回族 自治区。占全 国荒 漠 化 面 积 比 例 最 小 的 是 四 川 和 云 南, 分 别 为 0 09% 和 0 08% 见表 1。( 3) 荒漠化类型多样, 风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