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生态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的 27 32% , 而西部 地区 是我国 土地 荒漠 化的 集中区, 该地区土地荒 漠化 具有以 下特 点: ( 1) 面积 大, 扩展 速度 快。 西 部 地 区 土 地 荒 漠 化 面 积 竟 高 达 256 782 171 8hm 2, 占全国荒漠化面积的 97 92% , 占该地区总 面积的 37 26 % 。新 疆、内 蒙古、宁 夏 和甘 肃 4 省区 的荒漠化面积占各省区 面积的 43% 以 上见表 1。另外, 荒漠化问 题的严重 性还在 于: 其年扩 展率达 4% 以上, 治理速度远小于荒漠化的扩展 速度。 ( 2) 分 布范围广, 存在不 均 衡性。 西部 12 省 区中 9 省区 都 有荒 漠 化土 地, 荒漠化面积最大的 3 省区为 新疆、内蒙 古和西藏, 这 3 个 自 治 区 的 荒 漠 化 总 面 积 占 全 国 荒 漠 化 面积 的 81 55% , 荒漠化面积最 小的是宁 夏回族 自治区。占全 国荒 漠 化 面 积 比 例 最 小 的 是 四 川 和 云 南, 分 别 为 0 09% 和 0 08% 见表 1。( 3) 荒漠化类型多样, 风蚀、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6 年第 3 期 ENV IRONM 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 3, 2006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生态防治措施
廖咏梅 王 琼 (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 , 四川 南充 , 637002)
摘要 我国西部地区空间广阔 , 资源丰富 , 但是 以土地 荒漠化 为代表的 一系列 环境问 题日趋 严
的比例 ( % ) 面积的比例 ( % ) 27. 32 37. 26 62. 69 23. 16 35. 71 55. 72 43. 25 43. 72 14. 67 0. 48 0. 54 100. 00 97. 92 39. 80 6. 38 16. 61 25. 14 1. 10 7. 57 1. 15 0. 09 0. 08
1 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
我国是荒 漠化 大国, 土 地荒 漠化 面 积占 国土 面 积 城市环境, 节省淡水资源。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地表 水和地下 水极 为缺 乏, 发展 雨水 集流 储存 提高 降水 利 用率。就 城 市 来 讲, 雨 水利 用 对 于 补充 涵 养 地 下 水, 降低城市雨洪危害及增加城市备用水源具有现实意义。 3 5 跨流域调水 作为解决水资 源时空 分布 不均 的有 效措 施便 是 跨
重 , 由此造成了巨大 的经济损失 , 也阻碍了该区自然 Leabharlann Baidu 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 本文分 析了我国西 部 地区土地荒 漠化的现状 , 并指出生态平衡失调是荒漠化产生的最终原因 。 在阐述了景观 生态学在荒 漠 化监测中的 作用后 , 提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的生态措施 。 关键词 荒漠化 ; 西部地区 ; 产生机制 ; 生态防治措施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288 X ( 2006 ) 03- 0044- 04 中图分 类号 : Q 149
西部地区以广 阔的 空间和 丰富的 资源 成为我 国 21 世纪建设 的重 要战 略基 地, 但是 以土 地荒 漠化 为代 表 的一系列 环境 问题 日趋 严重, 制 约着 西部 生态 环境 保 护与建设及社会经济发 展。因而遏 制生态环 境的恶 化, 改善西部 地区 的投 资环 境, 成为 实施 西部 大开 发战 略 第一阶段的首要 任 务 。目 前, 虽 然对 土 地 荒漠 化 的 成因及其 防治 对策 的研 究 较多 , 但 是 从生 态学 的 角 度来探讨 这一 问题 还很 少有 人报道。 本文 通过 分析 我 国西部地 区土 地荒 漠化 的现 状, 阐述 了土 地荒 漠化 产 生的生态 机制, 并提 出了 防治 的生态 措 施, 旨在 为 荒 漠化的有效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 46 & 性循环。可 见, 土 地荒 漠化 是一 个生 态 学过 程, 且 是 生态平衡失调、逆行演替的产物 ( 图 1) 。
& 45 & 2 2 1 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的变化
土地荒漠化 面积 ( hm 2 ) 全国 西部 新疆 青海 西藏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陕西 四川 云南 262 233 579. 2 256 782 171. 8 104 374 905. 3 16 727 557. 8 43 566 249. 5 65 913 773. 3 2 871 608. 9 19 862 914. 8 3 016 005. 7 234 449. 4 214 707. 1
水的变化。水是生态系 统中最活 跃的非 生物因素, 水在荒 漠化 的形 成、发展 与逆 转 ( 治 理) 过 程中 起着 决定作用。由 于人 类不 合理 的经 济活 动导 致地面 植被 的破坏, 直 接引 起植 物吸水 下降, 因而 其蒸 腾和 蒸发 量下降, 地 面的 裸露 使地面 蒸发 大大 加强。 同时 裸露 的地面, 由于 土地 风蚀 导致 沙化 或由 于水 侵蚀导 致水 平径流 增大, 地 表水 下渗 减少。 另外, 过度 践踏 不仅 影响植物 的正 常生 长, 也使 地表 的硬 度增 大。地 表变 硬后, 不仅 使雨 水渗 漏减慢, 而且 地表 水也 很快 被无 效蒸发掉, 这样进一步使得土壤水含量降低。 土壤的变化。土壤 的变 化主 要表 现在: ( 1) 土壤 退化, 区域 内由 于水 资源的 再分 配, 一 些地 区水 源条 件劣 变, 土 壤 风蚀 和 侵 蚀 加剧, 营养 物 质 急 剧 减少, 土壤肥力下降。( 2) 灌溉不当引起的土壤盐渍化或次生 盐渍化。因 为土 壤缺 乏降水 的淋 洗作 用, 又 由于 热力 蒸发所造 成的 水分 上行过 程占 优势, 将下 层的盐 分带 到土壤上层和地表。 2 2 2 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的变化 ( 1) 植被 性质 的变 化。随 着水 分的 短缺 和土 壤的 退化, 植被 的退 化随 之产生。 程晓 莉等 人研 究了 鄂尔 多斯草地 荒漠 化过 程与植 被特 征的 变化, 结果表 明在 荒漠化 的产生 过程中, 植物群 落从 本氏针 茅群落 ∋ 油 蒿群落 ∋ 牛 心朴子 群落, 优 势种的 生活 型变化 为多年 生草本 ∋ 半灌 木 ∋ 多年生 草本。植 被水 分生态 类型的 变化则从 中旱 生 ∋ 典 型旱 生 ∋ 强旱生, 反映出 其土壤 因子旱化 和沙 化的 过程。植 物群 落中 优势 种的衰 退是 土地荒漠化产生的标志之一。 ( 2) 生物 多样 性降 低。生 物多 样性 将影 响到 生态 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 生态 系统存在 一个多 样性阈值, 低于这一阈值, 生态系统功 能将受到 损害而 逐渐丧失。 生物多样 性大 幅度 降低 的原 因是: 栖 息地 的 缩减、片 断化和 隔 离; 栖 息 地 环 境 质 量 的 恶 化; 资 源 过 度 开 发!3∀。人类活动和自 然 因素 使物 种栖 息 地发 生变 化或 缩小, 使一些 物种 的生 存基 质片 断化 和出 现分布 上的 岛屿现象, 大大 的减 少了种 群的 分布 面积。 植物 多样 性的降低 是导 致生 物多样 性降 低的 重要 原因。在 自然 因素和人 为因 素中, 人 类过 度放 牧和 破坏 对群落 的影 响远远超 过了 水分 梯度变 化的 影响, 鄂尔 多斯高 原自 荒漠化草原至 草原 化荒 漠灌 木类 群多 样性 指数呈 递减 的趋势也印证了这一点!4∀。 综上所述, 自 然和 人为 的过 度干 扰 造成 了生 态系 统的基 本成 分 变 化, 系 统 的 反馈 机 制 发生 了 不 协调, 负反馈机 制受 阻, 而 正反馈 过程 占优 势, 致 使系 统呈 现无限增 长或 衰退 状态。良 性生 态系 统的 崩溃及 其植 被第一性 生产 力的 过度减 少或 丧失, 使生 态系统 逐渐 退化, 土地更易受到侵蚀, 两者相互作用, 最终形成恶
注 : 数据来源 : 曹家骧 . 中国荒漠化警示录 . 新华文摘 , 2000, 6.
水蚀、盐渍 化和 冻融 荒漠 化均 存在。西 北地 区以 风 蚀 荒漠化为 主, 如青 海省 风蚀 荒漠 化类 型土 地面 积占 其 荒漠化总面积的 70 8% 。
2 荒漠化产生的生态机制
对荒 漠 化 的 成 因 观点 较 多, 如 环境 论、 人 为 论、 二元论和 综合 论, 它们 均是 根据 气候 变化 和人 为活 动 的单一或 综合 作用 而划 分的。本 文认 为自 然和 人为 因 素共同作用造 成的 生态 平衡 失调 是土 地荒 漠化 产生 的 根本原因。 2 1 荒漠化产生的因素 干旱、高温 是荒 漠化 产 生的 生态 主 导因 子。西 部 地区深居 内陆, 受海 洋湿 润气 流影响 较 小, 下沉 气 流 使得气 候干 燥、太阳 辐射 强 烈, 降雨 稀 少; 青藏 高 原 的隆起阻 挡水 汽进 入西 北地 区; 另外 西部 地区 特别 是 西北地区 处于 西伯 利亚 和内 蒙古高 压反 气旋 中心, 其 频繁的强 风为 风蚀 荒漠 化提 供了动 力。这 些恶 劣的 条 件是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 产生的 自然因 素。过 度放 牧、 毁林毁草、 垦荒、乱 砍乱 伐和 不合 理的 灌溉 等人 类 不 合理利用 资源 的行 为加 剧了 土地的 荒漠 化。当 人为 破 坏和自然破坏力叠加时, 荒漠化将急剧扩展。 2 2 荒漠化产生的生态机制 生态系统 有 两大 部 分 ( 生 物 成 分 和 非生 物 成 分 ) 和四种 基本 成分 ( 生产 者、消费 者、分 解者 和非 生 物 环境) , 良性的生态系统通过 正负反 馈使各成 分能相 互 协调、自我 维持, 系统 处于 一种 动态 平 衡, 即生 态 平 衡。在荒漠化 的发 生 发展 中, 生 产 者、消 费者、 分 解 者和非生物 环 境的 变 化超 出 了生 态 系 统的 调 节 范 围, 系统便向无序方向发展, 生态平衡失调, 荒漠化发展。
流域调水工 程 和在 有 条件 的 流域 内 建 造水 库 的 实 施。 跨流域调 水是 实现 水资 源优 化配置 的重 要手 段。我 国 水资源 # 南富 北贫∃ 的特 点, 为实 现水 资源 的跨 流 域 调节提供 了可 能。通 过全 国范 围的跨 流 域调 水, 从 新 合理配置 水资 源, 有 利于 缓 解与 解决 北方 地 区 %% % 资 源型缺水 的问 题, 在 一定 程度 上缓解 水 危机。而 在 有 条件的流 域内 建造 水库 能调 节河水 流量, 可将 丰水 期 多余水量 储存 库内, 以补 充枯 水期的 不 足。同时 还 可 以为防洪、发电、灌溉和发展水产等多种用途服务。
作者简介 : 李桃 源 ( 1969- ) , 男 , 广 东 龙川 人 , 主 要 从事 资源循环利用工作 。
廖咏梅等: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生态防治措施
表1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状况
各省或区面 积( 万 km 2 ) 960. 00 689. 13 166. 49 72. 23 122. 00 118. 30 6. 64 45. 43 20. 56 48. 56 39. 40 占各省或区 占全国荒漠化
参考文献
1 刘平宇 , 马骥 . 论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J∀. 绿色经济 , 2002, ( 4) : 46~ 48 2 曲格平 . 发展循环经济是 21 世纪的 大趋势 ! J∀. 中国 环保产业 , 2001, ( 7) : 6~ 7 3 田 禹 . 城 市 水 资 源 管 理 !M ∀. 北 京 :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出 版 社 , 2003 4 王丽 . 中国水资源利用问题与经济 可持续发 展 !J∀. 黄 河水利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 ( 4) 5 张杰 , 熊必永 . 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 的实施策 略 !J∀. 北京工业 大学学报 , 2004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