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11
医学免疫学—固有免疫应答
14.07.2020
21
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1、抗感染和 抗肿瘤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
14.07.2020
22
14.07.2020
23
过渡性免疫细胞
指免疫系统在进化过程中最早形成的特 异性免疫的原始类型,处于非特异性免 疫和特异性免疫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
免疫细胞有:NK1.1+T细胞、γδT细胞 和B1细胞。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
细菌甘露糖、岩藻糖残基 G+ 菌磷壁酸,G- 菌脂多糖(LPS)、乙酰化LDL G+ 菌肽聚糖(PGN)、磷壁酸(LTA),细菌和支原 体的脂蛋白、脂肽,酵母菌的酵母多糖 G- 菌脂多糖(LPS),热休克蛋白(HSP) 鞭毛素 ?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
病毒双股RNA(dsRNA)/聚肌胞苷酸(poly I:C) 病毒单股RNA(ssRNA) 细菌非甲基化DNA CpG序列
Called a T-cell response
as the cells involved are derived from the thymus
三、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识别特点
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 )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早期~:4-96小时,巨噬细胞的募集与 活化、NK、 NK T细胞、γδ T细胞、B1 细胞、CKs、炎症介质
适应性免疫诱导阶段(96小时后)
14.07.2020
27
Types of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Called a B-cell response
固有免疫及其应答
2021/3/29 星期一
36
3)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消化和清除
• 在吞噬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如蛋白酶、 核酸酶、脂酶和磷酸酶作用下,进一步 消化降解。
• 大部分胞吐的方式排除胞外。 • 小部分形成抗原肽-MHC复合物。
2021/3/29 星期一
37
巨噬细胞识别、清除病原体
34
②反应性氮中间物系统(RNIs系统) :
指吞噬活化后产生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生成NO 产生杀菌作用的系统。 NO对细菌和肿瘤具有杀伤和细胞毒作用.
TNF TNF
Nitric Oxide
2021/3/29 星期一
35
2)氧非依赖性途径
①酸性pH值 3.5-4.0 ②溶菌酶 破坏G+菌胞壁肽聚糖 ③防御素 由阳离子蛋白和多肽组成,可在细菌
2021/3/29 星期一
28
(4)细胞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受体(MCP1R)、巨噬细胞炎症-1α/β受体(MIP-1α/βR), 在相应趋化因子作用下,可募集至感染或炎症部位。
细胞因子受体:IFN-γ、M-CSF、GM-CSF受体, 通过与相应细胞因子结合而使巨噬细胞活化。
No Seat !
生物学屏障-正常菌群的作用
☺☺
预定
预定
No Seat !
☺☺
临床抗生素应用不当可导致菌群失调症
2021/3/29 星期一
12
(二)体内屏障
1. 血-脑屏障 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
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其组织结构 紧密,能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其它大分子 物质进入脑组织和脑室。
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14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甘露糖受体
NH2 CRD
清道夫受体
COOH HOOC COOH
F2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OOH
2HN
NH2 NH2
innate immune system ③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 TLR):已确认有11 个家族成员,可分为两类,即表 达于细胞膜上的TLR1、2、4、5、 6和表达于胞内器室如内体/吞噬 溶酶体膜上的TLR3、7、8、9。 前者主要识别病原微生物表面某 些共有特定的分子结构,如G+菌 的肽聚糖、磷酸和G-菌的鞭毛蛋 白等。 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的TLR如下: TLR2,主要识别G+菌的肽聚糖、 和磷壁酸等;TLR4,主要识别 G-菌的脂多糖(LPS)、G+菌磷 壁酸和热休克蛋白60(HSP60)。
innate immune system
NK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
1、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2、Fas/FasL途径 活化后NK细胞(FasL)+靶细胞(Fas)→形成Fas三聚 体→胞浆内的死亡结构域(DD)相聚成簇→与Fas相关死亡结构 域蛋白(FADD)结合→募集和激活caspase8 →caspase8级联反 应导致靶细胞凋亡。 3、TNF-α/TNFR-1途径 TNF+靶细胞(I型TNF受体)结合→形成TNF-R三 聚体 →胞浆内的死亡结构域相聚成簇→激活caspase8→导 致靶细胞凋亡。
G-菌表面共有的TI-1型多糖抗原,如脂多糖
某些变性的自身抗原,如变性Ig、ssDNA
innate immune system
粒细胞(Granulocyte)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嗜硷性粒细胞 (Basophil)
固有免疫应答
第17页/共26页
几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
分泌型: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c-反应蛋白
膜型
巨噬细胞内吞型PRR: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
信号转导型PRR: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等。
第18页/共26页
定义: 为一家族分子,因其胞外段与一种果蝇蛋白Toll同源而得名,在免疫应答的诱导和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发现十余种。TLR的生物学特征:TLR识别的配体均属于保守的PAMP,并向机体提供微生物感染的信号;几乎所有TLR均可单独或共同识别多种结构不同的配体,某些TLR(TLR4)则须依赖于辅助蛋白才能识别相应配体。 TLR与相应配体结合启动胞内信号转导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 激活天然免疫、启动特异性免疫。
效应分子:
第11页/共26页
免疫防御
天然免疫
屏障结构
体表屏障:物理、化学、生物屏障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NK、gdT、B-1、肥大细胞、NKT
体液中的抗菌物质:补体、防御素、炎性介质
适应性免疫
黏膜免疫系统
体液免疫:抗毒素、抗菌抗体、抗病毒抗体
细胞免疫
第11章固有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第十一章固有免疫应答一、选择题【 A 型题】1.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不包括A. 防御素B.补体系统C.细胞因子D.溶菌酶E. 外毒素2. 下列关于固有免疫哪种说法不正确A. 在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B.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功能C.识别特点是泛特异性的,仅能识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D.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E. 模式识别受体的基因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重排,且受体呈克 3. 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的作用不包括A . 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构成的物理屏障B . 皮肤黏膜分泌物中的杀菌物质构成的化学屏障C . 皮肤和腔道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构成D . 皮肤黏膜中的γδT 细胞识别抗原发挥E. 机械阻挡作用4. 下列哪些不属于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A. 补体B.抗体C.反应蛋白 E. 细胞因子5. 下列关于适的A. 与非特异性免疫关 . 高度的特异性C . 具有耐受性具有记忆性E. 具有多样6. 感染急性期蛋白是A . . 热休克蛋白 C. C4结合蛋白 D .免疫球蛋白【A 96小时之内 B. 48小时 C. 96小时之后 D . E. 数周1. B-1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2. 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于感染后3.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发生于感染A . NK 细胞B. γδT 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 . 巨噬细胞 E. B-1B 细胞4.在抗化脓菌免疫中发挥强大吞噬杀菌作用的细胞是5.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各阶段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医学免疫学》练习题6.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 表面标志为 CD5+、 SmIgM 的淋巴细胞是7.胞浆含大量嗜天青颗粒 , 表面标志为 CD3+CD56+CD16+的淋巴细胞是8.分布于粘膜和上皮组织中, 表面标志为 CD3+CD4-CD8-的淋巴细胞是【 C 型题】A. 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B.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 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1. 干扰素2.溶菌酶3.防御素4. IL-1A.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B.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 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5. 单核 -巨噬细胞6. B1细胞7. B2细胞8. NK细胞【 X 型题】1. 皮肤、黏膜分泌的杀菌物质是 :A. 溶菌酶B.不饱和脂肪酸抗体E.乳酸2.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A.参与调控特异性免疫应B. 影响答C.影响特异性免疫应D. 维持免疫维持自身耐受1. 固有免疫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 其特点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
固有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指机体在种系发生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天然免疫防御功能,构成机体抵御病原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固有免疫的特点1. 先天固有,可稳定遗传。
2. 免疫作用广泛,无特异性。
3. 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免疫记忆性。
4. 固有免疫也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1)可调控或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强度。
(2)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维持及其效应的发挥也必须有固有免疫的协助和参与。
固有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屏障、固有免疫分子、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屏障:一皮肤黏膜屏障物理阻挡、化学杀伤、生物拮抗二血脑屏障三胎盘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一)巨噬细胞的活化过程巨噬细胞(识别受体)+病原体、肿瘤细胞及宿主凋亡细胞(相应配体)结合→信号传导→传入核内,并转位至细胞效应分子编码基因调控区,增强启动子的活性→基因开始转录和表达。
(二)巨噬细胞的功能1.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与杀伤效应(1)依氧杀菌系统①反应性氧中间物②反应性氮中间物(2)非依氧杀菌系统2. 抗原提呈作用(1)单核巨噬细胞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
(2)加工处理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具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肽段与MHC分子结合形成肽-MHC 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3)单核巨噬细胞B7分子与活化T细胞表达的CD28作用,提供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3.免疫调节中性粒细胞(一)一般特性 1. 具有较强的趋化作用和明显的吞噬能力。
2. 产生的过氧化氢又可与卤化物、髓过氧化物酶组成MPO杀菌系统。
3. 在局部引发感染时,可迅速发挥吞噬杀伤和清除作用。
(参与吞噬作用;参与炎症反应;分泌功能)(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特点 1. 无需激活即能够发挥强大的杀菌作用,具有MPO杀菌系统。
2. 中性粒细胞主要对抗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3. 无抗原提呈作用。
NK细胞(一)NK细胞的杀伤机制1.释放穿孔素/颗粒酶(1)穿孔素:在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可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孔道”,使水和电解质迅速进入细胞内,导致靶细胞崩解死亡。
高中生物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一、选择题A型题1. 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抗原与T、B细胞不同之处在于:A.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的“个性”B.T、B细胞识别抗原的“共性”C.天然免疫系统无需识别抗原D.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的“共性”,T、B细胞识别抗原“个性”E.以上都不是2. 下列哪种成分天然免疫细胞不能识别:A.肽聚糖B.磷壁酸C.LPSD.阿拉伯甘露糖脂E.抗原决定基3. 天然免疫细胞表面受体CD14分子识别:A.肽聚糖B.LPSC.磷壁酸D.阿拉伯甘露糖脂E.以上都不是4. 下列哪个不是天然免疫细胞的受体:A.Toll样受体B.甘露糖受体C.CD14D.清除受体E.CD164.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A.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B.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C.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E.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6.组成化学屏障的杀、抑菌物质不包括A.α-防御素B.脂肪酸C.乳酸D.溶菌酶E.抗菌肽7.不具吞噬功能,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的固有免疫细胞是A.巨噬细胞B.γδT细胞C.NK细胞D.NKT细胞E.αβT细胞8.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A.淋巴结深皮质区B.脾白髓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内C.黏膜和上皮组织中D.外周血中E.淋巴液中9. γδT细胞所不能识别的抗原是A.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B.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CDl分子提呈的脂类抗原C.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某些病毒蛋白D.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E.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磷酸化抗原10. γδT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A.非特异性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B.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细胞C.分泌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D.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E.非特异性杀伤损伤衰老的自身细胞11.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淋巴细胞是A.NK细胞B.Bl细胞C.B2细胞D.αβT细胞E.γδT细胞12.B1细胞主要分布于A.血液B.淋巴液C.胸腺D.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E.腹腔和肠壁固有层13.B1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CD5+、mlgM+B.CD5-、mlgM+C.CD5-、mlgM/mlgD+D.CD3-、CD56+、CDl6+E.CD3-、CD34+、CDll7+14.B1细胞所不具备的抗体应答特点是A.直接识别结合相应多糖抗原而被激活B.接受抗原刺激后,相应抗体可在48小时之内产生C.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D.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发生Ig类别转换E.不产生免疫记忆15.可直接作用于G+菌细胞壁、使之溶解破坏的物质是A.C—反应蛋白B.穿孔素C.溶菌酶D.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E.TNF-α16.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A.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高度保守的配体分子B.识别结合相应配体后,立即产生免疫应答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迅速产生免疫效应D.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不能引起再次应答E.免疫应答维持时间较短17.接受寄生虫刺激后,产生以IL-4为主的细胞因子的免疫细胞是A.巨噬细胞B.NK细胞C.γδT细胞D.肥大细胞E.树突状细胞18.B1细胞通过表面mlgM可直接识别A.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B.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I类分子C.C-反应蛋白D.细菌多糖类抗原E.细菌表面的岩藻糖X型题1. 天然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A.非特异性识别B.识别多种抗原的“共性”C.通过抗原特异性受体识别抗原D.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抗原E.无MHC限制性2. 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树突状细胞体内执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是A.γδT细胞B.αβT细胞C.B1细胞D.B2细胞E.NK T细胞1.能诱导细胞凋亡的物质是A.穿孔素B.TNFC.FasLD.防御素E.颗粒酶5.模式识别受体A.较少多样性B.是胚系基因重排后编码的产物C.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某些共有的配体分子D.只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膜表面,无游离形式存在E.可识别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如磷脂酰丝氨酸等6.表达于病原菌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包括A.G-菌的脂多糖B.G+菌的肽聚糖C.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D.细菌非甲基化DNACpG序列E.真菌的酵母多糖7. 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包括A.Toll样受体B.清道夫受体C.甘露糖受体D.C3b受体E.IgGFc受体一、名词解释1.模式识别受体(PRR)2.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三、问答题1.列表比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D2.E3.B4.E 5.D 6.A 7.C 8.C 9.D 10. E 11.B12.E 13.A 14.D15.C 16.C 17.D 18.DX型题1.ABDE2.CDE3.ACE 4.BCE 5.ACE6.ABCDE 7.ABC二、名词解释1.模式识别受体(PRR):主要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也包括少数分泌型 PRR,如C 反应蛋白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燕京医学院
吞噬细胞的募集
燕京医学院
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和渗出
燕京医学院
二、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感染后4~96h内 1.巨噬细胞募集活化 IFN-γ 、MIP-1和GM-CSF募集更多巨噬细胞 到感染部位; 2.活化巨噬细胞效应 活化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 扩大炎症反应
燕京医学院
活化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 扩大炎症反应 • 炎症介质扩张血管,补体、抗体和吞噬细胞进入感染部位;
燕京医学院
Hale Waihona Puke (三)固有免疫应答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效应
1.B细胞产生抗体: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NK
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参与杀伤清除病原体。
2.CD4+效应Th1细胞: IL-1、IFN-γ 、 TNF-β 等
细胞因子和FasL诱导产生细胞免疫效应。
燕京医学院
小 结
•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组织屏障、固
G-菌脂多糖(LPS)、凋亡细胞的磷脂酰丝氨酸。
• Toll like receptors,TLT :有11种
其中TLR2识别G+菌肽聚糖、磷壁酸,细菌和支 原体的脂蛋白,酵母多糖;TLR4与CD14识别 LPS、热休克蛋白(HSP)。
凋亡(apoptosis)一般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 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 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 而发 生的一种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燕京医学院 。
(二)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 吞噬细胞: 小吞噬细胞: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 大吞噬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燕京医学院
(2)吞噬杀菌过程
燕京医学院
免疫学@9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和固有免疫应答
(五)固有样淋巴细胞
1.NKT细胞 2.γδT细胞
3.B-1细胞
(六)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 表达分子: 1. FcεRⅠ; 2.细胞因子受体:如IL-5、CC趋化因子 (chemokines, 如MCP-3)受体。
(四)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细胞)
目前将TCR-、mIg-、CD56+、CD16+的淋巴样细胞 鉴定为NK细胞
1.NK细胞杀伤活化受体和杀伤抑制受体
(1)识别MHCI类分子的活化或抑制性受体
1)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
﹡KIR2DL和KIR3DL---抑制性受体 ﹡KIR2DS和KIR3DS---活化性受体
适应性免疫应 答诱导阶段
0-4h 4-96h
屏障,吞噬细胞、 补体
吞噬细胞、B1、 NK、 NKT、γδT、CK、炎 症介质
>96h
APC
1.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0-4h)
皮肤黏膜屏障
突破表面屏障
局部巨噬细胞
活化补体旁路途径
MAC
C3b、C4b
调理作用
C3a、C5a 作用肥大 细胞
中性粒 细胞
(三)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 DC)
典型树突状形态 功能最强的APC
1.类型与特点
(1) 根据来源:髓系DC和淋巴系DC
(2)根据分化成熟状态
前体阶段→未成熟阶段→迁移阶段→成熟阶段
胎肝、脐血、 骨髓、外周血 实体器官 输入淋巴管、外 周血、及淋巴组 织中 淋巴结、脾等淋巴 器官中启动T细胞产 生I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原性异物
机体:应答Response
非特异免疫应答 (天然免疫应答 / 固有免疫应答) 生来即有,非特异性,无免疫记忆
7-10天 特异免疫应答(获得性免疫应答 / 适应性免疫应答) 后天接触抗原后获得,高度抗原特异性,免疫记忆
基本概念
固有免疫亦称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 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一系列防卫机制。
NK:CD3-CD56+CD16+
(二)NK 细胞受体的功能 1.识别MHCI类分子的杀伤细胞活化或抑制性受 体
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类:
(1)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 (2)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iller lectinlike receptor,KLR)
C.特点
PAMP通常只见于微生物而不存在于宿主细胞表面,是病原体 及其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
② 调理性受体
• IgG Fc受体(FcγR)
IgG Fc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 补体受体(CR)
补体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2)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清除、杀伤病原体 促炎作用
2)分泌作用(细胞因子、炎症介质) 免疫调节
(2)抗肿瘤
(3)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和介导炎症反应
B细胞
六、B1细胞及其作用
B1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2细胞: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表面标志:CD5+、CD11+、CD23-、mIgM+ 不表达mIgD
发育不依赖于骨髓,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长寿细胞
抗原识别谱: 窄
(1)TI-2型多糖抗原
膜分子 1.FcεRⅠ(IgE的Fc受体) 2.C3aR 和 C5aR
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活化方式 1.IgE-Ag 同FcεR I交叉连接 2.与过敏毒素C3a和C5a结合
八、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1、具有IgE的Fc受体,参与Ⅰ型超敏反应。 2、抗寄生虫感染。 3、具有过敏毒素(C3a、C5a)受体。
单核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小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特点:数量最多,产生快,存活期短。
膜受体:IgG Fc受体,补体受体,PRR
胞内颗粒(与杀伤功能有关) 溶酶体颗粒(含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等) 次级颗粒(含碱性磷酸酶、防御素、溶菌酶等)
功能:趋化、吞噬、杀菌、参与炎症反应等, 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细胞。
两 种 NKCR 的 不 同 功 能
而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和 肿瘤细胞表面MHC I类 分子表达下降、缺失或
(A)
MHC-I+ 细胞
(B)
MHC-I细胞
其结构异常时,NK细胞 不 表面的抑制优势降低或 杀
伤
MHC-I 杀 伤
抑 制
丧失。此时,表达于NK 细胞表面的非MHC I类
性
活化
受
性受
体
体
分子的杀伤活化受体即 NK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碱性粒细胞 胞浆中布满深蓝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胞浆颗粒中充满致 密物质
九、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 染色的血涂片,嗜酸性粒 细胞胞核为双叶状,胞浆中含有大量深红色细胞颗粒。透射 电镜下其胞浆颗粒呈结晶状。
NK
可发挥作用,激活NK细
胞,杀伤靶细胞。
(三)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
1.直接接触杀伤 ①识别靶细胞配体 穿孔素、颗粒酶; ②Fas/FasL、TNF-a/TNFR-1途径 靶细胞裂解
或凋亡;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FcγRⅢ(NK细胞)+ IgG抗体(靶细胞)
(一)表达分子 1.高亲和性FcεRⅠ 2.细胞因子受体 IL-5、趋化因子受体
(二)嗜酸粒细胞活化产物 1.释放毒性颗粒蛋白 主要碱性蛋白 2.生物活性介质 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3.细胞因子 IL-3和IL-5等
(三)生物学功能
1.杀伤寄生虫和微生物
2.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损伤, 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
单核巨噬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es)
血液中:单核细胞(monocytes)
组织器官中:巨噬细胞 表皮:郎格汉斯细胞 结缔组织:巨噬细胞(macrophages,)
粘附细胞
(adherent cell)
如库普弗细胞、尘细胞、小胶质细胞、破骨细胞
吞噬!
巨噬细胞
(1)巨噬细胞表面受体
细胞毒效应
四、NKT细胞
介于NK和T细胞之间,共表达TCR和NK 细胞受体CD56(小鼠NK1.1)
其表面TCR缺乏多样性,抗原识别谱窄, 可直接识别不同靶细胞表面CD1分子提 呈的共有脂类和糖脂类抗原,且不受 MHC限制。NKT细胞为固有免疫细胞,但 可通过分泌CK,影响适应性免疫。
NKT细胞生物学功能
适应性免疫
CTL
细胞免疫
Th1及其释放的CK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1. 屏障结构
皮肤与粘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
物理屏障
*分泌杀菌物质
化学屏障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微生物屏障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
软脑膜 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 包在壁外的星型胶质细胞
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 进入脑组织和脑室。
内部屏障:血-胎屏障
2.识别非MHC I类分子配体的杀伤细胞活化
性受体
(1)NKG2D (2)NCR
3. 两类受体的作用及其意义
两类受体一般共表达于NK细胞表面,二者 均可识别结合正常表达于自身组织细胞表 面的MHC I类分子或非MHC I类分子。
在生理情况下,即自身组织细胞表面MHC I类分子正常表达时,NK细胞表面的抑制 性受体与MHC I类分子间的亲和力高于活 化性受体,启动抑制性信号,表现为NK细 胞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不产生杀伤效应。
人 NK 细 胞
2)天然杀伤细胞:天然既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又能
分泌大量IFN-γ,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3)能迅速被激活:在急性感染早期能控制病原微生物
在体内的迅速扩散。
4)表达IL-2、 IL-12受体,能被IL-2、 IL-12直接激活。
5)表面标志——CD56、CD16 、CD2、 CD11a/CD18(LFA-1)
➢ 细胞毒作用: ▪ 在相应抗原或细胞因子作用下,NKT细胞活化,并通过分泌穿孔素 使某些病毒感染、胞内寄生菌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靶细胞发生溶解破 坏; ▪ 也可通过表达FasL,经Fas/FasL途径使上述靶细胞发生凋亡。 ➢免疫调节作用: ▪ 活化NKT细胞可分泌IL-4、12和IFN-g等细胞因子。 ▪ IL-4可诱导CD4+Th0细胞向CD4+Th2细胞分化; ▪ IFN-g与IL-12协同作用,可使CD4+Th0细胞向CD4+Th1细胞分化。
母体子宫内膜 的基蜕膜
胎儿的绒毛膜 滋养层细胞
防止母体内病 原体和有害物 质进入胎儿体 内。
(基蜕膜) 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二、固有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
NKT细胞 ▽树突状细胞 ▽肥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一)吞噬细胞
3)杀伤靶细胞 4)加工、提呈抗原
1)清除、杀伤病原体
①氧依赖性途径
反应性氧中间物(ROI): O2-, OH-, H2O2和 1O2等。 反应性氮中间物(RNI): NO
②氧非依赖途径
吞噬体:酸性环境、溶菌酶、 防御素等
③消化和清除
多种水解酶:蛋白酶、核酸 酶、脂酶、核酸酶等
2)分泌作用(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
能激活初始T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DC的分类
经典DC(cDC):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 和启动;
浆细胞样DC(pDC):活化后可快速产 生大量I型干扰素,参与抗病毒固有免疫 应答。
三、NK 细胞 ( Natural Killer cell)
(一)NK细胞的一般特性
1)大颗粒淋巴细胞:
细胞体积较大, 胞浆含有大的颗 粒,类似单核细 胞 。 不 表 达 TCR 或BCR 。
----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 趋化因子: 如IL-8、MIP-1α/β、MCP-1 促炎细胞因子: 如IL-1、IL-6、TNF-α 炎症介质: 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
----免疫调节
IL-1、INF-γ、 TNF-α 、IL-12、IL-18,免疫促进作用 IL-10具有抑制作用(抑制M、NK活化,抑制M提呈Ag)
强烈的杀伤功能,也叫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作用特点:能杀伤Tc、NK不敏感的肿瘤细胞
细胞毒作用特点 Tc细胞 NK细胞
LAK细胞
抗原预先致敏
+
作用特异性
+
MHC限制性
+
抗体(IgG)依赖性 -
IL-2依赖性
+
-
-
-
-
-
-
-/+
-
+
+
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uating lymphocyte,TIL)具有比LAK细胞更强的杀伤 瘤细胞的作用。
酶
溶菌酶 酸性水解酶 赖氨酸酶 酯酶 胶原蛋白酶 弹性纤维蛋白酶
其它因子 前列腺素 白三烯 补体成分 纤维蛋白 结合蛋白 凝血因子
吞噬细胞的功能
二、树突状细胞
简称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