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式定氮及氨基态氮测定

合集下载

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测定步骤

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测定步骤

一、引言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而凯氏定氮法则是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食品、饲料、肥料等领域,粗蛋白质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对其进行准确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测定步骤。

二、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凯氏定氮法是利用样品中的蛋白质中所含的氮原子来进行测定,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将氨基酸中的氮测定出来,从而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具体步骤包括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使氨基酸中的氮转化为氨,然后将氨转化为氮气,最终用氮气进行测定,从而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三、凯氏定氮法的主要测定步骤1. 样品的预处理样品在进行测定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粉碎、称取等操作,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 样品的消解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通常采用氢氧化钠、硫酸等消解剂,将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基酸中的氮。

3. 氮的转化将氨基酸中的氮转化为氨,通常采用氢氧化钠、碳酸盐等转化剂来实现。

4. 氨的转化将氨转化为氮气,通常采用硼酸、氢氧化钠等转化剂来实现。

5. 氮的测定用高纯氮气进行氮的测定,通常采用凯氏装置来收集和测定氮气中的氮含量。

6. 计算粗蛋白质含量根据测定得到的氮含量,结合样品的系数,计算出样品中粗蛋白质的含量。

四、凯氏定氮法的优缺点1. 优点凯氏定氮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

2. 缺点凯氏定氮法在样品需消解的时间较长、对转化剂和试剂的要求较高等方面存在一些缺点,同时测定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五、结语凯氏定氮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测定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在食品、饲料、肥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测定步骤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认真掌握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巧,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出样品中粗蛋白质的含量,为相关行业的质量监控和产品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凯氏定氮法测定氮含量

凯氏定氮法测定氮含量

凯氏定氮法测定氮含量凯氏定氮法,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某种古老的魔法,实际上,它就是一门科学技术,专门用来测定食品和土壤中氮的含量。

氮,这个我们常常听到的元素,虽说听起来平平无奇,但它在植物生长、土壤健康和食品营养中可是个大角色。

没有氮,植物就像没有盐的菜,淡得不行,连鸟都不愿意啄上一口。

想象一下,吃个生菜沙拉,结果发现没什么味道,那可真是糟糕透了。

说到这里,凯氏定氮法的魅力就展现出来了。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准确测出样品中氮的含量,进而推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一套巧妙的化学程序。

得准备好样品,像是土壤、饲料、食品什么的。

准备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像在做一件艺术品。

然后,把这些样品放进一个特殊的容器里,加点浓硫酸,嘿,这可不是随便的调料。

浓硫酸能把有机物质分解,释放出氮。

这个过程可得小心,别让硫酸飞溅到自己身上,安全第一嘛。

看到那冒着烟的混合物,心里一定会想,哇,这是什么黑魔法呀!反应的时候可是要耐心等待的,有时候一分钟就像过了一个世纪。

就得加些催化剂,这一步就像给这锅汤加点调料,让它更快地煮熟。

催化剂的作用就是加速反应,让氮元素更容易释放出来。

然后,就可以将这个混合物转移到蒸馏器里。

大家可能会问,蒸馏器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一个可以把气体变成液体的设备。

这个时候,氮会以氨的形式出现,跟水结合,形成氨水。

这一步,可不能掉以轻心,操作得不对,可能会错过好多好东西。

得用酸来滴定,检测氨的量。

滴定听上去很高深,其实就是通过逐滴加酸,观察反应的变化。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调试一个乐器,得慢慢来,找到那个完美的音调。

等到颜色发生变化的那一刻,心中不禁一阵雀跃,这说明实验快完成了。

计算一下反应中氮的含量,咱就可以得出结果了。

整个过程下来,虽然有点繁琐,但看着最终的结果,心里满是成就感,仿佛自己就是个科学家。

说到氮的意义,可不止于此。

农民们通过测定土壤的氮含量,能知道该施多少肥料,避免了“随便撒撒”的尴尬。

凯氏定氮法 校准

凯氏定氮法 校准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氮含量的方法,通常用于校准氮含量测定仪。

以下是凯氏定氮法校准的一般步骤:
1.准备校准样品:选择已知含氮量的标准样品,如硫酸铵。

这些样品通常无需消解,可以直接进行蒸馏、滴定和氮含量计算。

2.仪器准备:按照凯氏定氮仪的操作规程,将标准样品导入仪器中,准备进行蒸馏和滴定处理。

3.蒸馏和滴定: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浓硫酸消解样品,使氮化合物转变为铵盐。

在碱性条件下蒸馏,将铵盐转化为氨气,随水蒸气被冷凝,然后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

之后,用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4.计算氮含量: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标准样品中的氮含量。

5.校准验证:将计算出的氮含量与已知的氮含量进行比较,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

如果仪器的准确性不符合要求,需要调整仪器或更换部件,并重新进行校准。

6.测试其他样品:如果仪器的准确性符合要求,则可以继续进行其他样品的测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凯氏定氮仪的种类和型号较多,具体操作步骤和校准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具体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校准规范,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凯氏氮的测定方法

凯氏氮的测定方法

凯氏氮的测定方法(1)、原理当样品与浓硫酸和硫酸钾的混合物(沸点315~370℃)在催化剂硫酸铜或硫酸汞存在时,一起加热,其中的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硫酸铵。

然后加入NaOH溶液使之成碱性,蒸镏使氨释放出来并以硼酸吸收,然后用硫酸滴定硼酸铵。

此法测得的总氮包括了有机氮和原来即以氨态存在的氮,但不包括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形式存在的氮,有机氮中的某些化合物如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吡啶、叠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硝基和亚硝基化合物等也未包括在内。

以此法测定的总氮称之为凯氏(Kjeldagl)氮,即TKN。

测定同一水样中氨态氮含量后,总凯氏氮和氨态氮的差值即为有机氮。

(2)、药品与仪器①、浓硫酸,密度1.84g/cm3;②、50% NaOH溶液;③、10% CuSO4溶液;④、4%硼酸溶液;⑤、无水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⑥、0.020mol/L(1/2H2SO4标准溶液:吸取分析纯浓硫酸2.80ml,溶于1000ml蒸镏水中,得到约0.10mol/L(1/2H2SO4)溶液,用碳酸钠标定。

然后从中吸取200ml,用蒸镏水稀释至1000ml 备用。

⑦、混合指示剂:取0.05g甲基红和0.10g溴甲酚绿溶于100ml乙醇中;⑧、1%酚酞的乙醇溶液;⑨、4%Na2S。

9H2O溶液;⑩、蒸镏水:将普通蒸镏水酸化后加入KMnO4进行蒸镏,并重复蒸镏一次,以使其中不含有任何铵盐或氨。

本试验所用蒸镏水均应经过这样的处理;⑩、浮石:在蒸镏水中煮沸后干燥备用;⑩、600瓦可调温电炉两台;⑩、凯氏烧瓶及凯氏蒸镏装置(3)、操作步骤①消化:准确量取一定体积(以含氮0.5~10mg为宜)的废水水样置于凯氏烧瓶,加入10ml浓硫酸、5克硫酸钾或硫酸钠、1ml硫酸铜溶液,并放入几块沸石,将凯氏烧瓶以45度的角度固定于通风橱内加热煮沸,烧瓶内将产生白烟。

继续煮沸,烧瓶中颜色逐渐变黑,直至溶液完全透明无色或浅绿色。

再继续煮沸20分钟。

②蒸镏:将凯氏烧瓶冷却,以约150ml蒸镏水冲洗烧瓶壁,加入2.5ml硫化钠溶液和3~5滴酚酞,然后缓慢沿壁加入50mlNaOH溶液尽量使其不与烧瓶内液体混合。

总氮量的测定——凯氏(Micro—Kjeldahl)定氮法

总氮量的测定——凯氏(Micro—Kjeldahl)定氮法

实验一总氮量的测定——凯氏(Micro—Kjeldahl)定氮法一、目的学习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原理常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氨基酸等)的含氮量。

含氮的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2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转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

此过程通常称为“消化”。

但是,这个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反应液的沸点,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甘氨酸的消化过程可表示如下:CH2NH2COOH+3H2SO4,一2CO2+3SO2十4H2O十NH32NH3+H2SO4一(NH4)2SO4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游离出氨,借水蒸汽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量、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降低,然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的氢离子浓度为止,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摩尔数(相当于待测物中氨的摩尔数)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总氮量。

三、试剂1、消化液(过氧化氢:浓硫酸:= 3:2:1) 200mL2、粉末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16gK2S04与CuS04·5H201~2 3:1配比研磨混合3、30%氢氧化钠溶液 1 000 mL4、2%硼酸溶液5、标准盐酸溶液(约0.01 mol/L)6、混合指示剂(田氏指示剂)由50mL0.1%甲烯蓝乙醇溶液与200mL0.1%甲基红l醇溶液混合配成,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这种指示剂酸性时为紫红色,碱性时为绿色。

变色范围很窄且灵敏。

7、市售标准面粉和富强粉①各2g四、操作方法1、凯氏定氮仪的构造和安装凯氏定氮仪由蒸汽发生器、反应管及冷凝器3部分组成。

蒸汽发生器包括电炉及一个1-2L(升)容积的烧瓶。

蒸汽发生器借橡皮管与反应管相连,反应管上端有一个玻璃杯,其上端通过反应室外层与蒸汽发生器相连,下端靠近反应室的底部。

反应室外层下端有一开口,上有一皮管夹,由此可放出冷凝水及反应废液。

凯氏定氮

凯氏定氮

测定:装好定氮蒸馏装置,向水
蒸气发生器内装水至 2/3 处,加 入数粒玻璃珠,加甲基红乙醇溶 液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 呈酸性,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器 内的水并保持沸腾。
向接收瓶内加入 10.0 ML 硼酸溶液及 1 滴~2 滴混 合指示液,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根据试样 中氮含量,准确吸取 2.0 ML~10.0 ML 试样处理液由小 玻杯注入反应室,以 10 ML水洗涤小玻杯并使之流入反 应室内,随后塞紧棒状玻塞。将 10.0 ML 氢氧化钠溶液 倒入小玻杯,提起玻塞使其缓缓流入反应室,立即将 玻塞盖紧,并加水于小玻杯以防漏气。夹紧螺旋夹, 开始蒸馏。 蒸馏 10 MIN后移动蒸馏液接收瓶,液面离开冷凝管 下端,再蒸馏 1 MIN。然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 部,取下蒸馏液接收瓶。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滴定至终点, 其中 2 份甲基红乙醇溶液与 1 份亚甲基 蓝乙醇溶液指示剂,颜色由紫红色变成灰色,PH 5.4; 1 份甲基红乙醇溶液与 5 份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指示剂, 颜色由酒红色变成绿色,PH 5.1。同时作试剂空白。
实验试剂:
1、硫酸铜(CuSO4〃5H2O) 硫酸 钾(K2SO4) 硫酸(H2SO4 密度为 1.84g/L) 2、硼酸(H3BO3) 硼酸溶液(20 g/L):称取 20 g 硼酸,加水溶解后并稀 释至 1000 mL 3、甲基红指示剂(C15H15N3O2) 称 取 0.1g 甲基红,溶于 95%乙醇,用 95%乙 醇稀释至 100 mL 4、溴甲酚绿指示剂(C21H14Br4O5S) 称取 0.1g 溴甲酚绿,溶于 95%乙醇,用 95%乙醇稀释至 100 mL
半固体试样 2 g~5 g或液体试样 10 g~25 g(约相当 于 30 mg~40 mg 氮),精确至 0.001 g,移入干燥的 100 mL、250 mL 或 500 mL 定氮瓶中,加入 0.2 g 硫 酸铜、6 g 硫酸钾及 20 mL 硫酸,轻摇后于瓶口放一 小漏斗,将瓶以 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 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 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 并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 0.5 h~1 h。取下放冷, 小心加入 20 mL 水。放冷后,移入 100 mL 容量瓶中, 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 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van slyke 氨基测定法凯氏定氮法

van slyke 氨基测定法凯氏定氮法

Van Slyke氨基测定法和凯氏定氮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分别用于测定氨基和定量氮含量。

本文将从两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Van Slyke氨基测定法1. 原理Van Slyke氨基测定法是通过将待测样品中的氨基与硼酸铵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铋酸铵沉淀来测定氨基含量的方法。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R-NH2 + 2H3BO3 → 2(B(OH)4)- + NH4+其中R-NH2代表待测样品中的氨基。

2. 操作步骤(1)样品预处理:样品先用盐酸或氢氧化钠处理,使其中的氨基全部转化为游离态。

(2)反应过程:将处理后的样品与适量硼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保持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

(3)沉淀分离:反应后生成的沉淀通过过滤分离,并用硝酸钡溶液沉淀沉淀中所含的硼。

(4)滴定测定: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沉淀中的盐酸,根据反应的等当点,计算出样品中氨基的含量。

3. 优缺点优点:方法简便,测定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

缺点:需要样品预处理,且在测定过程中易受其他酸碱物质的干扰。

4. 适用范围Van Slyke氨基测定法适用于测定酪蛋白、蛋白质等含氨基丰富的物质。

二、凯氏定氮法1. 原理凯氏定氮法是通过将待测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基后,再进行VanSlyke氨基测定法测定氨基含量的方法。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R-NH2 + 3H2O + NaOH → [Na(NH3)2]OH + R-OH2. 操作步骤(1)样品预处理:样品先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将其中的氮转化为游离态氨基。

(2)反应过程:将处理后的样品与硼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保持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

(3)沉淀分离、滴定测定:步骤同Van Slyke氨基测定法。

3. 优缺点优点:能够准确测定样品中氮的含量,适用范围广。

缺点:操作相对复杂,需多次反应才能得到最终结果。

4. 适用范围凯氏定氮法适用于测定肥料、肌肉组织等含氮物质。

凯氏定氮测定方法

凯氏定氮测定方法

凯氏定氮仪原理和操作步骤核心提示:凯氏定氮仪原理: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1.有机物中的胺根在强热和CuSO4,浓H2SO4作用下,硝化生成(NH4)2SO4反应式为2NH2 H2S04 2H=(NH4)2S04(其中CuSO4做催化剂)2.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3,收集于H3BO3溶液中反应式为:(NH4)2SO4 2NaOH=2NH3 2H2O Na2SO42NH3 4H3BO3=(NH4)2B4O7 5H2O3.用已知浓度的H2SO4(或HCI)标准溶液滴定,根据HCI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因子,既得蛋白质的含量点焊机反应式为:(NH4)2B4O7 H2SO4 5H2O=(NH4)2SO4 4H3BO3(NH4)2B4O7 2HCl 5H2O=2NH4Cl 4H3BO3 凯氏定氮仪操作步骤:(一)消化1、准备6个凯氏烧瓶,标号。

1、2、3号烧瓶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蛋白溶液1.0mL,样品要加到烧瓶底部,切勿沾在瓶口及瓶颈上。

再依次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接触剂0.3g,浓硫酸2.0mL,30%过氧化氢1.0mL。

4、5、6号烧瓶作为空白对照,用以测定试剂中可能含有的微量含氮物质,对样品测定进行校正。

4、5、6号烧瓶中加入蒸馏水1.0mL代替样液,其余所加试剂与1、2、3号烧瓶相同。

2、将加好试剂的各烧瓶放置消化架上,接好抽气装置。

先用微火加热煮沸,此时烧瓶内物质炭化变黑,并产生大量泡沫,务必注意防止气泡冲出管口。

待泡沫消失停止产生后,加大火力,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溶液澄清后,再继续加热使消化液微沸15min。

在消化过程中要随时转动烧瓶,以使内壁粘着物质均能流入底部,以保证样品完全消化。

凯氏氮的测定方法

凯氏氮的测定方法

凯氏氮的测定方法凯氏氮测定方法是一种用来测定水样中有机氮含量的常用方法。

其原理是将有机氮转化为还原的亚硝酸盐,然后用钝化铜融熔法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氨气,再用滴定法测定氨气量,从而确定有机氮的含量。

以下是凯氏氮测定方法的详细步骤:1.样品准备:首先,将需要测定的水样加入耐热石英消解坩埚中,并加入足够的高锰酸钾溶液,使水样中的有机氮完全氧化为无机氮。

2.消解:将消解坩埚置于加热器中,经过恒温消解,使样品中的有机氮完全转化为无机氮。

这个步骤可以用挥发性有机胺测定方法来验证消解的腐蚀程度。

3.过滤:将消解液冷却后,用少量去离子水冲洗坩埚,将溶液过滤到蒸馏瓶中,去除固体残渣。

4.具体步骤包括:-测定管:选择一个具有标尺的测量管,并将氮气接口插入管中,使其排放气体的位置在测量管的标尺范围之内。

-填装固体:将适量的铜粉(约6-8g)加入测定管中。

-测量管悬浴在水浴中,开始加热,直到观察到排放气体的位置在测量管标尺内。

这表示亚硝酸盐已经转化为氨气。

5.滴定:停止加热后,将气体通过细长的气体收集管引入滴定瓶中,并用稀硫酸滴定法测定氨气的含量。

6.计算: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水样中有机氮的含量。

若需确定氨氮含量,还需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的计量系数考虑进去。

在进行凯氏氮测定方法时,需要控制一些因素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保持温度恒定,并适当选择加热速率。

-确保准确的滴定和测量设备,并注意操作的精确性。

-确保和标准溶液的比较和校正。

总结起来,凯氏氮测定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水样中有机氮含量的方法。

通过将有机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转化为氨气,然后用滴定法测定氨气的含量,可以确定水样中有机氮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较高,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水质分析中。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简介凯氏定氮法(Kjeldahl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它通过将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然后将氨转化为氨基氮,再由氨基氮计算得出蛋白质的含量。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稳定可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

实验原理凯氏定氮法的实验原理如下:1.样品预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去除样品中的非氮有机物。

这样可以确保凯氏定氮方法只测定到蛋白质中的氮。

2.消化反应:将预处理后的样品与硫酸相结合,加热至沸腾。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氮将被转化为氨。

3.碱化反应:将消化后的样品中的硫酸中和,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样品呈碱性。

4.蒸馏捕收:将碱化后的样品进行蒸馏,捕集捕集样品中的氨。

5.滴定:将捕集到的氨溶液与酸反应,使用盐酸或硫酸等强酸进行滴定,直至中和反应结束,测定出反应过程中消耗的酸的体积。

6.计算:根据滴定所消耗的酸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的氨的量,再根据氨和蛋白质含氮的摩尔比例,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步骤以下是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待测样品。

样品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和样品的特性进行。

2.样品预处理:将样品经过细碎、研磨等处理,去除样品中的非氮有机物。

3.消化反应:将预处理后的样品与浓硫酸相结合,加热至沸腾。

消化时间一般为2小时。

4.碱化反应:将消化后的样品中的硫酸中和,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样品呈碱性。

5.蒸馏捕收:将碱化后的样品进行蒸馏,捕集捕集样品中的氨。

6.滴定:将捕集到的氨溶液与酸反应,使用盐酸或硫酸等强酸进行滴定,直至中和反应结束。

7.计算:根据滴定所消耗的酸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的氨的量,再根据氨和蛋白质含氮的摩尔比例,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样品消化时,必须控制好加热温度,避免样品的溢出和烧焦。

2.在进行滴定时,应注意控制滴液的速度,避免过量的酸滴入。

3.实验过程中需注意个人安全,避免触及强酸和强碱。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原理及操作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原理及操作

一、概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其含量的测定在生物化学研究和食品加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凯氏定氮法是一种经典且常用的测定方法,本文将就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及操作进行详细介绍。

二、凯氏定氮法原理1. 基本原理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定样品中氨基氮的含量来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而氨基酸中含有氮元素,故可以通过测定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来推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2. 操作步骤(1)样品的预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通常是将样品中的有机物燃烧成气体,从而将其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氮气。

(2)氮气的收集:收集样品燃烧产生的氮气,通常是通过化学吸收剂的吸收来将氮气纯化。

(3)氮气的测定:将纯化后的氮气进行定量测定,得出氮气的含量。

(4)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根据氮气的含量,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来推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三、凯氏定氮法操作注意事项1. 样品的选择选择代表性好的样品进行测定,避免样品中含有其他干扰物质,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 仪器的使用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保证测定过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3. 数据的处理对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计算过程中不应出现错误,以确保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四、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优缺点1. 优点(1)测定范围广:凯氏定氮法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包括食品、饲料、生物组织等。

(2)测定结果可靠:经过严格的样品预处理和操作步骤,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2. 缺点(1)操作繁琐: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步骤相对繁琐,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

(2)不适用于含氮杂质的样品:如果样品中含有其他氮元素化合物的干扰物质,则可能影响凯氏定氮法的测定结果。

五、结语凯氏定氮法作为一种经典且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其原理和操作步骤相对简单明了,但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

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

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土壤分析中的测定全氮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氨钼酸将氮转化为淡绿色的钼酸铵的化学反应原理,通过比色法测定钼酸铵的浓度,从而推算出样品中的全氮含量。

测定全氮是研究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全氮含量的测定不仅能够评估土壤中的养分状况,还可以揭示土壤中潜在的养分限制因素,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但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方法的操作步骤:1. 样品的制备:首先,将待测样品从土壤中提取出来,并进行干燥和粉碎处理,以获得均匀的样品。

为了获得可靠的结果,建议同时制备多个样品的重复。

2. 样品的消解:将制备好的样品与硫酸进行混合,并进行高温消解。

这一步骤旨在将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

3. 处理消解液:将消解后的样品溶液与氨水进行混合,使溶液的pH值达到酸性,以保证钼酸铵的形成反应进行顺利。

4. 反应和比色:向处理后的样品溶液中加入氨钼酸铵试剂,并形成淡绿色的化合物。

根据深浅程度测定反应后淡绿色的溶液的光密度,以此来计算样品中的全氮含量。

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条件的控制非常重要。

温度、时间、试剂的使用量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仔细参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

2. 样品制备应尽量避免污染和干扰。

使用洁净的器皿和试剂,防止有机氮污染样品。

3. 注意样品的选择和处理。

不同类型的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土壤样品可能需要更多的消解步骤。

4. 需要进行质控实验以确保测定准确性。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和标准溶液浓度的比对,可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凯氏定氮法是一种有效且使用广泛的测定全氮方法。

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样品处理,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全氮含量结果。

这一方法的应用能够为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结果,建议在实验过程中遵循标准方法,并进行适当的质控实验。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公式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公式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公式
1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由凯氏于1883
年提出。

它的原理是:将样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氧化分解为氨态水,
测定样品中氨态氮的含量,用凯氏定氮法公式计算蛋白质的实际含量。

2 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
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蛋白质氨基酸浓度通过离子交换树脂
提取,然后将氨基酸氧化分解为氨态水,再测定样品中氨态氮的含量,用凯氏定氮法公式计算蛋白质的实际含量,凯氏定氮法公式如下:
3 凯氏定氮法公式
蛋白质的实际含量=样品内的氨态氮的总量(毫克)÷6.25
其中6.25是认为蛋白质中的结构基元氨基酸的比例为1:6.25,也就是说,100毫克蛋白质中含有16毫克氨基酸,以此类推。

4 凯氏定氮法的优势
凯氏定氮法具有准确、快速、重现性好等特点,在实时测定立即
分析模式中,仍是最常用的技术。

从实验时间上看,凯氏定氮法比其
他定氮方式更加快捷,且准确率较高,受其实验程序简单、复杂材料
分离容易使用的优势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青睐。

5 凯氏定氮法的应用
凯氏定氮法大多用于测定含氨基酸的蛋白质,应用范围很广,一般应用在动物、植物的分子的氨基酸的分析,主要用于衡量蛋白质含量,便于计算组分,如果其他物质也能被氧化,也可以用它进行测定计算。

另外,凯氏定氮法也可以用于研究病毒、细菌等非蛋白质有机物的含氮量。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测定食物、饮料或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经典方法。

这个实验方法需要使用浓硫酸和催化剂,将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然后通过蒸馏将氨分离出来,最后用酸滴定液滴定,计算出氮的含量。

凯氏定氮法的步骤如下:
1. 样品处理:将样品研磨并干燥,然后加入硫酸和催化剂,进行消化反应。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样品烧焦或硫酸过度氧化。

2. 蒸馏:将消化液进行蒸馏,使氨气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蒸馏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以确保氨气能够完全分离。

3. 滴定:将蒸馏后的溶液用酸滴定液进行滴定,根据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

终点判断需要准确控制,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

4. 计算:根据滴定的酸滴定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氮的含量。

凯氏定氮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好,可以用于测定各种食物、饮料和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

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需要使用浓硫酸和催化剂,操作比较危险,而且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

此外,凯氏定氮法测定的是样品中的总氮含量,而并非所有的氮都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方法来测定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总之,凯氏定氮法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并且需要控制好各个实验条件,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1. 简介凯氏定氮法(Kjeldahl method)是一种用于测定有机物中氮含量的常用方法。

它是以丹麦化学家尤利乌斯·凯尔达尔(Johan Gustav Kjeldahl)的名字命名的,凯尔达尔于1883年首次提出了这种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有机物样品,例如农产品、食品、肥料、土壤和水等。

凯氏定氮法的优点包括简单、准确、可靠,并且适应性强。

2. 测试步骤步骤一: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称取一定量(通常1-2g),精确称量并记录质量。

步骤二:消解将样品转移到凯氏消解管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H2SO4)。

为使反应顺利进行,可以加入一些催化剂,如汞硫化物(HgS)。

经过消解,样品中的有机氮转为无机氮盐,主要形式为硫酸铵(NH4HSO4)。

消解期间要保持适当的温度控制,一般在沸水浴中加热1-2小时,直至反应结束。

步骤三:蒸馏将消解液转移到凯氏蒸馏装置中,加入含有氢氧化钠(NaOH)和含有酚酞指示剂的接收瓶中。

蒸馏器中的氢氧化钠用于吸收硫酸铵产生的氨气,并将其转化为氨水(NH4OH)。

使用蒸馏水蒸馏样品溶液,将氨气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通过连续蒸馏过程,将氨气捕集在接收瓶中。

蒸馏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蒸馏速度,并确保溶液中氨气的完全转化。

步骤四:滴定将收集到的氨水与盐酸(HCl)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用来确定氨气的数量。

滴定过程中,使用酚酞指示剂作为指示剂,使溶液在转变至中性时由红色变为无色。

通过滴定得到的氨氮量与消解液中样品的氮量成正比。

3. 计算氮含量根据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样品中氮的含量:氮含量(%) = 滴定液中的NH3-N浓度(mol/L) × 滴定体积(L) ÷ 样品质量(g)4.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与强酸和强碱接触,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

•操作前应将仪器设备清洗干净,以免产生误差。

•消解液中加入的催化剂必须少量使用,过多会导致滴定过程中的误差。

氨基氮的测定

氨基氮的测定

氨基氮的测定氨基氮是植物有机体代谢的产物。

它以NH2形式存在,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组成部分。

植物体内氨基酸是贮藏着的,或是合成的产物,或是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是植物体内氮代谢动态变化的指标之一。

从诊断植株营养状况来说,它也是植物氮素营养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

由于氨基酸与氨、酰胺、硝酸氮(亚硝酸氮)均属于非蛋白质氮,所以测定时常与后几种形态氮结合进行,即在从样品提取物中除去其他形态氮以后测定。

1.仪器设备凯氏定氮法的蒸馏装置、旋转蒸发器。

2.操作方法1)蛋白质氮的去除:材料可用水稻、小麦或其他植物的茎叶。

样品磨成粉后,烘干至恒重,以2%三氯乙酸浸泡,放到摇床上振荡50~60min,过滤(残渣连同滤纸,经消化后可按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氮),滤液中为非蛋白质氮。

2)样品中其他非蛋白质氮的去除:取上述滤液,以NaOH调整pH后转入蒸馏装置中,加入等量体积的饱和硼酸盐(pH10),蒸馏游离氨,并在5~10ml2%硼酸中吸收,蒸馏后换上另一个盛有硼酸的三角瓶,加5ml4%NaOH于样品中,将酰胺氮蒸馏到5~10ml2%硼酸中。

蒸馏后,关闭蒸汽流,再换上另一个盛硼酸的三角瓶,取下样品瓶,并加入0.2g代发达氏合金,然后迅速将样品重新接到蒸馏器上。

先缓慢通气,以防止过度飞溅,然后像蒸馏氨那样收集硝态和亚硝态氮,可以之测氨。

3)氨基氮的测定:经过上述蒸馏去氨和酰胺氯的诸步骤后,可用H2SO4中和提取液中残余物,并在旋转蒸发器中蒸发至干。

以80%热酒精溶解除去过量的盐后,将热酒精溶液转到另一个三角瓶中再次蒸发至干,并加入1ml醋酸缓冲液(270g醋酸钠+200ml无CO2的水+50ml冰醋酸并稀释至750ml,pH5.4)和0.2ml茚三酮液。

将此混合液放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

接着加入4ml2mol/L HCl,并再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把茚三酮-氨复合物破坏掉。

然后用0.25ml H2O2于100℃下处理该溶液5min,将释放出的茚三酮破坏、再如上述以蒸汽蒸馏回收氨。

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0.05mmol/L)NaOH 滴定至PH=9.2,做空白试验
结果计算
氨基酸态氮 %
=
(V2 V1 ) * c * 0.014 m * 20 / 100 *100
式中: V1----试样稀释液加入甲醛后滴定至终点(PH9.2)消耗NaOH标准 溶液的体积,ml V2----空白试验加入甲醛后滴定至终点(PH9.2)消耗NaOH标准 溶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测定吸取的试样溶液相当于试样的质量 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
试剂
①40%中性甲醛溶液:以百里酚酞作指示剂, 用氢氧化钠将40%甲醛中和至淡蓝色。 ②0.1%百里酚酞乙醇溶液 ③0.1%中性红50%乙醇溶液 ④0.1%mo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操作步骤
(1) 含氨基酸溶液20~30mg 250ml 滴定终点(红→ 琥珀色) ↓百里红酚酞3d (2) 含氨基酸溶液20~30mg ↓ 0.01mol/l NaOH标液 250ml 中性甲醛20ml 滴定终点(淡蓝色) 摇匀 ↓中性红指示剂 ↓ 0.01mol/l NaOH 2~3d
酸式滴定管:25 ml 胖肚吸量管:10 ml
试剂
酚酞乙醇指示液:1%
缓冲液:PH=6.18
中性甲醛:20%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0500mol/l
操作步骤
(1)吸取氨基酸20 ml 100 ml (2)吸取A 20 ml ↓(0.05mmol/L)NaOH ↓H2O 刻度线 得到A
↓H2O 60 ml
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
电位滴定法
原理
根据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 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将酸 度计的玻璃电极及甘汞电极同时插入被测 液中构成电池,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依据酸度计指示的pH值判断和控制滴定终 点。

凯式定氮及氨基态氮测定

凯式定氮及氨基态氮测定

凯式定氮及氨基态氮测定氨基, 测定蛋白质的测定一、概述(一)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它由20多种氨基酸通过酰胺键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并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

它主要含的元素是C 、H、O、N、S、P另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Fe、Zn、I、Cu、Mn。

而含N是蛋白质区别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标志。

(二)氨基酸的组成pro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目前各种氨基酸已达175种以上,但是构成pro的氨基酸主要是其中的20种。

(三)食品中pro的含量及测定意义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对合理调配膳食,保证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掌握食品的营养价值,合理开发利用食品资源,控制食品加工中食品的品质、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pro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人体的一切细胞都由pro组成2.pro维持体内酸碱平衡3.pro 是食品的重要组织成分之一,也是重要的营养物质4.pro 是评价食品质量高低的指标,还关系到人体健康。

为什么说pro关系到人体健康?如果膳食中pro长期不足,将出现负氮平衡,也就是说每天体内的排出氮大于抗体摄入氮,这样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导致腹泻等。

对于一个体重65公斤的人来说,若每天从体内排出氮3.5g(其中尿液排出2.4g,粪便0.8g,皮肤0.3g),一般以pro含氮100/16计算的话,3.5g相当于pro含量22g(6.25*3.5),也就是说每日至少通过膳食供给22g pro,也能达到氮平衡,即摄入体内的氮数量与排出氮的数量相等。

所以我们说pro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

(四)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和蛋白质换算系数。

1、方法目前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pro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链和折射率测定pro含量,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基、酸、碱性基团和芳香基团测定pro含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凯氏定氮法。

此外,双缩脲分光光度比色法、染料结合分光光度比色法、酚试剂法等也常用于蛋白质含量测定。

铵态氮的测试方法

铵态氮的测试方法

氮的测试方法1.铵态氮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硝态氮采用联氨铜还原比色法测定,亚硝态氮采用重氮化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

氨态氮测定:采用氯化钾浸提一氧化镁蒸馏法;亚硝态氮测定:N一(l一蔡基)乙二胺光度法;硝态氮测定:氯化钾浸提一还原蒸馏法;有机态氮测定:凯氏定氮法。

1.有机氮测定采用硫酸消化一蒸馏法(即凯氏定氮法):无菌移液管移取5mL细菌培养液,加入浓硫酸和催化剂(硫酸铜、硫酸钾),400℃消化1小时后,凯氏定氮仪中加入40%氢氧化钠蒸馏,4%硼酸液吸收后,0.!m。

l/L盐酸滴定。

有机氮的计算公式为:X=(V,一VZ)xCx14.007x1000/5X—为样品中有机氮含量(m创L);v,—样品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vZ—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C一盐酸标准溶液通过标定后的摩尔浓度(Inol/L)。

2.按态氮测定采用蒸馏法:用无菌移液管移取5mL细菌培养液培养液,加IOmL40%氢氧化钠溶液凯氏定氮仪蒸馏,4%硼酸吸收后,用0.lmol/L盐酸滴定,计算含量。

钱态氮的计算公式为:A二(V,一VZ)xCx14.007x1000/5A—为样品中钱态氮含量(m叭);Vl—样品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vZ—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C一盐酸标准溶液通过标定后的摩尔浓度(mol/L)。

3.亚硝酸盐氮测定采用a一蔡胺分光光度法:弱酸条件下:对氨基苯磺酸与a一蔡胺偶合生成紫红色染料,其颜色深度与亚硝酸盐氮含量成正比。

可测定亚硝酸盐氮含量范围在0.05m叭之间,若超过该范围可稀释后测定。

取适量培养液稀释后,依次加入氯化按缓冲液、60%冰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a一禁胺等体积混合液和蒸馏水,于550nm波长下进行比色测定,同时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含量。

4.硝酸盐氮测定采用磺基水杨酸消化法:在浓硫酸存在下,NO3“能与磺基水杨酸反应,生成硝基水杨酸。

所生成的硝基水杨酸在碱性条件(PH>12.0)条件下,于410nm处有最大吸收;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与N03’含量成线性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式定氮及氨基态氮测定氨基, 测定蛋白质的测定一、概述(一)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它由20多种氨基酸通过酰胺键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并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

它主要含的元素是C 、H、O、N、S、P另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Fe、Zn、I、Cu、Mn。

而含N是蛋白质区别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标志。

(二)氨基酸的组成pro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目前各种氨基酸已达175种以上,但是构成pro的氨基酸主要是其中的20种。

(三)食品中pro的含量及测定意义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对合理调配膳食,保证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掌握食品的营养价值,合理开发利用食品资源,控制食品加工中食品的品质、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pro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人体的一切细胞都由pro组成2.pro维持体内酸碱平衡3.pro 是食品的重要组织成分之一,也是重要的营养物质4.pro 是评价食品质量高低的指标,还关系到人体健康。

为什么说pro关系到人体健康?如果膳食中pro长期不足,将出现负氮平衡,也就是说每天体内的排出氮大于抗体摄入氮,这样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导致腹泻等。

对于一个体重65公斤的人来说,若每天从体内排出氮3.5g(其中尿液排出2.4g,粪便0.8g,皮肤0.3g),一般以pro含氮100/16计算的话,3.5g相当于pro含量22g(6.25*3.5),也就是说每日至少通过膳食供给22g pro,也能达到氮平衡,即摄入体内的氮数量与排出氮的数量相等。

所以我们说pro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

(四)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和蛋白质换算系数。

1、方法目前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pro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链和折射率测定pro含量,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基、酸、碱性基团和芳香基团测定pro含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凯氏定氮法。

此外,双缩脲分光光度比色法、染料结合分光光度比色法、酚试剂法等也常用于蛋白质含量测定。

近年来,国外采用红外检测仪,利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的近红外线具有被食品中蛋白质组分吸收和反射的特性,而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快速定量法。

2、蛋白质换算系数对于不同的蛋白质,它的组成和结构不同,但从分析数据可以得到近似的pro的元素组成百分比。

元素组成百分比:元素 C H O N S P百分比 50 7 23 16 0~3 0~3一般来说,pro的平均含氮量为100/160,所以在用凯氏定氮法定量pro时,将测得的总氮%乘上pro的换算系数K=6.25即为该物质的pro含量。

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当测定的样品其含氮的系数与上面100/16相差较大时,采用6.25将会引起显著的偏差。

不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及方式不同,所以各种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其N量也不相同,一般蛋白质含N量为16%,即1份N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系数称为蛋白质换算系数。

食品不同,蛋白质组成也不同,蛋白质换算系数也有差异。

如:玉米、荞麦为6.25, 花生:5.46;大米:5.95;大豆及其制品:5.71;面粉:5.70;乳制品:6.38;二、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测定有机N总量较为准确、方便的方法之一,适用于所有食品,所以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

是经典的分析方法之一,也GB中的第一方法,由于该法是丹麦人道尔(J.Kjeldah)于1883年提出用于测定研究蛋白质而得名。

凯氏定氮法是将蛋白质消化,测定其总N量,再换算成为蛋白质含量的凯氏定氮法。

食品中的含N物质,除蛋白质外,还有少量的非蛋白质含N物质,所以该法测定的蛋白质含量应称为粗蛋白质。

凯氏定氮法有常量法、微量法及改良法,其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所使用的样品数量和仪器不同。

而改良的常量法主要是催化剂的种类、硫酸和盐类添量不同,一般采用硫酸铜、二氧化钛或硒、汞等物质代替硫酸铜。

有些样品中含有难以分解的含N化合物,如:蛋白质中含有色氨酸、赖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等,单纯以硫酸铜作催化剂,18小时或更长时间也难经分解,单独用汞化合物,在短时间内即可,但它有毒性。

下面主要介绍微量凯氏定氮法(一)原理【教材(P114)】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起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C、H形成CO2及H20逸去而氮以氨的形式与硫酸作用,形成硫酸铵留在酸液中。

将消化液碱化、蒸馏,使氨游离,随水蒸气蒸出,被硼酸吸收,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根据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量,计算出总氮量,反应式如下:2CH3-CH-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O↑∣NH21、(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2、2NH3+4H3BO3=(NH4)2B4O7+5H2O3、(NH4)2B4O7+HCL+5H2O=2NH4CL+4H3BO3反应(1)、(2)在凯氏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

(二)方法摘要Kjeldah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主要分三个步骤:1、消化样品中的有机物和含N有机化合物,经浓H2SO4加热消化,H2SO4使有机物脱水,炭化为碳;碳将H2SO4还原为SO2,而本身则变为CO2;SO2使N还原为NH3,而本身则氧化为SO3,而消化过程中所生成的新生态氢,又加速了氨的形成。

在反应中生成物CO2、H2O和SO2、SO3逸去,而NH3与H2SO4结合生成(NH4)2SO4留在消化液中。

蛋白质+H2SO4——→CC+H2SO4——→SO2+CO2↑SO2+[N]——→NH3+SO3↑NH3+H2SO4——→(NH4)2SO42CH3-CH-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O↑∣NH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有机物脱水并炭化为碳、氢、氮。

浓硫酸又有氧化性,使炭化后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硫酸则被还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使氮还原为氨,本身则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氨随之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留在酸性溶液中:NH3+H2SO4——→(NH4)2SO42、碱化、蒸馏(NH4)2SO4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蒸馏,释放出氨。

(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3、吸收、滴定蒸馏过程中所放出的NH3,可用一定量的标准硼酸溶液吸收,再用标准盐酸溶液直接滴定。

2NH3+4H3BO3=(NH4)2B4O7+5H2O(NH4)2B4O7+HCL+5H2O=2NH4CL+4H3BO3硼酸溶液仅呈极微弱的酸性,在此反应中并不影响所加的指示剂的变色反应,但具有吸收氨的作用,所以采用之作吸收剂。

(三)试剂所有试剂,如未注明规格,均指分析纯;所有实验用水,如未注明其他要求,均指三级水。

1、硫酸(密度为1.8419g/L)2、硫酸钾3、硫酸铜(CuSO4·5H2O)4、硼酸溶液(20g/L)5、氢氧化钠溶液(400g/L)。

6、混合指示液:1份甲基红乙醇溶液(1g/L)与5份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临用时混合。

也可用2份甲基红乙醇溶液(1g/L)与1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1 g/L)临用时混合。

变色点pH=5.4,呈灰色;酸色为红紫色,碱色为绿色。

【GB/T 5009.5-2003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in food】注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蛋白质的测定GB5410—1999)配制方法: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将溴甲酚绿及甲基红分别配成1g/L的乙醇溶液,使用时按1g/L溴甲酚绿:1g/L甲基红为5:1的比例混合。

7、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1/2H2SO4)=0.0500mol/L]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0500mol/L]。

8、过氧化氢溶液:体积分数为30%。

9、乙戊醇(四)仪器设备1、100mL凯氏烧瓶2、龙科A—凯氏定氮仪3、扭力天平4、分析天平5、5mL移液管6、温度可以控制的电炉7、小漏斗 8、酸式微量滴定管 9、150mL锥形瓶(五)分析步骤1、试样处理准备称取0.20g~2.00g固体试样或2.00g~5.00g半固体试样或吸取10.00mL~25.00mL液体试样(约相当氮30mg~40mg),移人干燥的10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人0.2g硫酸铜,6g硫酸钾及20mL硫酸,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

注意:小心转移20mL浓硫酸,防止烧伤!【注】:(1)加入样品及试剂时,避免粘附在瓶颈上。

如何避免?(2加入硫酸钾的作用:提高硫酸的沸点(338℃),增进反应速度。

在消化过程中温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消化温度一般控制在360℃~410℃间,低于360℃,消化不易完全,特别是杂环氮化物,不易分解,使结果偏低,高于410℃则容易引氮的损失。

而H2SO4的沸点仅为330℃,K2SO4沸点:400℃,10g硫酸钾将沸点提高至接近400℃,在消化过程中,随着H2SO4的不断分解,水分不断蒸发,K2SO4浓度逐渐升高,则沸点升高,加速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但过多的硫酸钾会造成沸点太高,生成的硫酸氢铵在513℃会分解。

K2SO4+ H2SO4=2KHSO4 2KHSO4= K2SO4+H2O+SO3↑(3)消化中若H2SO4消耗过多,则会影响盐的浓度,一般在凯氏瓶口插一小漏斗,以减少H2SO4的损失:(4)消化中加入硫酸铜的作用:作催化剂,加速氧化作用加速。

凯氏定氮法中可用的催化剂种类很多,除硫酸铜外,还有氧化汞、汞、硒粉等,但考虑到效果、价格及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应用最广泛的是硫酸铜、使用时常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次氯酸钾等作为氧化剂以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硫酸铜的作用机理如下所示;C+2CuSO4→(加热)Cu2SO4+SO2↑+CO2↑Cu2SO4+2H2SO4→2CuSO4+2H2O+SO2↑此反应不断进行,待有机物全部被消化完后,不再有硫酸亚铜(Cu2SO4褐色)生成,溶液呈现清澈的二价铜的篮绿色。

故硫酸铜除起催化剂的作用外,还可指示消化终点的到达,以及下一步蒸馏时作为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2、消化将准备好的凯氏烧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

开始用微火小心加热,(小心瓶内泡沫冲出而影响结果!),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瓶内有白烟冒出后,升至中温,白烟散尽后升至高温,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为加快消化速度,可分数次加入10mL30%过氧化氢溶液,但必须将烧瓶冷却数分钟以后加入!),经常转动烧瓶,观察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当烧瓶内容物的颜色逐渐转变为澄清透明的蓝绿色后,继续消化0.5h~1h(若凯氏烧瓶壁粘有碳化粒时,进行摇动或待瓶中内容物冷却数分钟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冲下,继续消化至透明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