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三单元《蒙古族、藏族》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b7bd5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7.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授课对象:高一学科:音乐课时:一课时授课人:苏晓辉指导教师:杨道芳一、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蒙、藏、新疆、朝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
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2、难点:归纳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三、教学用具:播放器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交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1.观看一组风俗画面,也可以观看一组少数民族的服饰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西南)2.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提问歌曲表达的主题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
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一)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可请同学先说说,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为狩猎歌、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按体裁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
长调歌曲曲调悠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多属长调类。
短调歌曲结构短小,节奏整齐,狩猎歌、叙事歌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属短调。
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欣赏《辽阔的草原》(2)讨论、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教师补充讲解:《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来自于呼伦贝尔盟的歌曲。
高中民族民间音乐教案模板
![高中民族民间音乐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3bdfdd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2.png)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和探究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间音乐风格,掌握民歌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够从旋律、节奏等方面分析民族音乐的特点。
3.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 从旋律、节奏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1. 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理解其风格形成的因素。
2. 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民族民间音乐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音乐分别属于哪个民族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 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民族,收集该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资料。
2. 学生分析资料,总结该民族的音乐风格特征。
三、课堂展示1. 各组代表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展示本民族的音乐风格。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四、作品鉴赏1. 播放《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等民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歌曲的民族风格特征。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的三个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探究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探究其民族风格形成的原因。
2. 各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
三、拓展延伸1. 教师播放其他民族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藏族音乐教案
![藏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66870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9.png)
藏族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藏族音乐的魅力教案目标:1. 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学习并演奏一首藏族音乐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教学内容:1. 藏族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介绍。
2. 学习一首藏族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和乐器运用。
3. 学生合作演奏一首藏族音乐作品。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引入藏族音乐的概念,激发学生对于不同文化音乐的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藏族音乐的特点,如使用特殊乐器、独特的音调和节奏等。
3. 分享藏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如宗教仪式、庆典活动等。
学习演奏:4. 选择一首适合学生水平的藏族音乐作品,介绍其中的乐器和演奏技巧。
5. 分发乐谱或提供演奏指导,指导学生学习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感。
合作演奏: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乐曲中的不同乐器部分。
7. 引导学生合作演奏,注意乐器的平衡和整体音乐效果。
8.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发挥,可以在乐曲中加入个人的演奏技巧或声音效果。
总结活动:9. 学生展示他们的合作演奏成果,分享他们对藏族音乐的感受和体会。
10.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音乐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
教学评估:11. 观察学生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1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于藏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音乐,比较不同文化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邀请专业音乐人来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资源:- 藏族音乐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 藏族音乐作品的乐谱或演奏指导。
- 藏族音乐乐器(如果条件允许)。
教案评估:本教案通过引入藏族音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通过学习一首藏族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和乐器运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案涵盖了知识讲解、学习演奏、合作演奏和总结活动等环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意识。
少数民族民歌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少数民族民歌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c68080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4.png)
少数民族民歌一、目标呈现1.聆听蒙古,藏族,维吾尔族,侗族的传统民歌,从曲调,节奏,节拍语言腔调方面感受到“长调”“囊玛”“爱情歌曲”“大歌”等少数民族民歌独特体裁的独特特征和民族风格。
2.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民歌的聆听感受以及对其音乐文化的探究了解,能在参与实践表现的过程中,学会少数民族传统民歌中的节奏以及独特的歌舞形式。
3.理解形成其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懂得少数民族民歌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情绪,认识、理解其独特的音乐体裁。
教学难点:探究民族音乐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四、教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五、学法观察、讨论、思考、记录、理解、记忆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汉族民歌,这节课学习少数民族民歌,你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蒙古族,新疆维吾尔族,藏族,苗族等)(二)新课教学1、欣赏《辽阔的草原》(1)我们本节课先学习蒙古族,说到蒙古族大家首先联想到的是什么?(草原,)(2)聆听《辽阔的草原》,边听边思考这首歌的速度、节奏、旋律有何特征。
(旋律悠长,节奏自由。
)(3)我们刚刚听的这首作品是由宝音德力格尔演唱的(出示课件:宝音德力格尔介绍)(4)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蒙古族民歌体裁众多,其中“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
(出示课件)(5)那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这种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6)欣赏《嘎达梅林》判断是长调还是短调。
(短调)2、欣赏藏族民歌《宗巴郎松》(1)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藏族音乐。
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囊玛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主要流传于拉萨、日喀则等地。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就是具有典型囊玛音调的歌曲《宗巴朗松》。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歌曲具有怎么样的风格特征.(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典雅,细腻抒情。
)(2)藏族有什么乐器呢?(札木聂)(3)欣赏歌曲《在哪东山上》这是一首和《青藏高原》并称姐妹篇的歌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蒙古族与藏族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蒙古族与藏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dbd09db9f3f90f77c61b26.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蒙古族与藏族一、基本说明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⑴、能认真听赏《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酒歌》、《北京的金山上》等蒙古族和藏族歌曲,感受音乐的美,并能大胆展现两个民族代表性舞步。
⑵、通过听赏、对比,感受和体验蒙古族和藏族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并能综合其他知识(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等)对其作出分析。
⑶、领略了蒙古族和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后,对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产生兴趣,增强民族意识和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2、设计思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纳入到课程基本理念当中。
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既丰富多彩,又具有多样性。
教材虽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实际上是想通过它们折射出我们祖国大家庭更为华彩的民族音乐光芒。
本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多来自农村,音乐和文化知识的积淀都不是很深。
为此,本堂课从同学们较为熟悉的蒙古族和藏族音乐入手,旨在激发兴趣,使同学们通过欣赏、体验、比较、探究等活动,认识到少数民族的音乐与人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
并能由此产生探索其他民族音乐魅力的欲望,进而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描述四、教学反思:1、本课选取了学生较为熟悉的两个民族作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开端,使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2、因为本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因此本课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加入了较为经典的曲目作为欣赏材料,学生能够从耳熟能详的歌曲中深入理解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特点。
3、本课通过设计舞步学习和合作表演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爱国主义情感。
此外,本课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方面:1、教学程序及活动的设计较简单,没有很出彩的地方。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f856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5.png)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1.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1.3 教学内容1.3.1 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与特点1.3.2 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1.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聆听、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
第二章:蒙古族音乐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2.2.2 蒙古族音乐的代表作品2.2.3 蒙古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2.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第三章:藏族音乐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3.2.2 藏族音乐的代表作品3.2.3 藏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3.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魅力。
第四章:维吾尔族音乐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特点4.2.2 维吾尔族音乐的代表作品4.2.3 维吾尔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4.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魅力。
第五章:哈萨克族音乐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5.2.1 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特点5.2.2 哈萨克族音乐的代表作品5.2.3 哈萨克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5.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讲解、学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的魅力。
第六章:回族音乐6.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回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及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高中音乐藏族民歌教案模板
![高中音乐藏族民歌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b0ea51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5.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藏族民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藏族民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藏族民歌的历史与艺术特色。
2. 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藏族民歌的演唱风格及情感表达。
2. 藏族民歌的旋律与节奏特点。
教学准备:1. 藏族民歌教学课件、音频资料。
2. 藏族民歌演唱视频。
3. 学生分组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藏族民歌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对藏族民歌的了解。
二、讲授新课1. 藏族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介绍藏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及重要事件。
- 分析藏族民歌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 藏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分析藏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 讲解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如气息、音色、情感表达等。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藏族民歌进行演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技巧,强调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藏族民歌的历史、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二、巩固提高1. 学生分组,每组演唱一首藏族民歌。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三、拓展延伸1. 介绍著名藏族民歌手及其代表作。
2. 学生欣赏藏族民歌演唱视频,感受藏族民歌的魅力。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藏族民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藏族民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色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藏族民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少数民族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57ccaa33453610661fd9f409.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一、教学内容: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2、藏族民歌《酒歌》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二、教材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
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116d5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78.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年级:高一年级二、课型:欣赏课三、教学内容:1、藏族歌曲《酒歌》2、朝鲜族歌曲《希望》3、新疆歌曲《大阪城的姑娘》4、蒙古族音乐:歌、舞、乐等四、教材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酒歌》、《希望》、《大阪城的姑娘》、《辽阔的草原》及蒙古族舞、乐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牡丹汗》作浏览性欣赏。
五、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的,但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而且我们又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先应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所以,本节课重点鉴赏蒙古族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选择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
因此,选择了蒙古族舞蹈安代舞、马头琴曲《万马奔腾》、《大阪城的姑娘》、《酒歌》、《希望》等。
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以蒙古族歌、舞、器乐、说唱等为例去多方面、多角度体验少数民族人民的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12ec4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1.png)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3. 少数民族乐器的介绍和使用4. 少数民族音乐的形成背景和文化内涵5. 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风格。
2. 示范法:播放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
3.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演奏少数民族乐器,体验音乐魅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2. 少数民族音乐的音频、视频资料3. 少数民族乐器实物或模型4.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3. 欣赏:播放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
4. 实践:让学生尝试演奏少数民族乐器,体验音乐魅力。
5. 讨论:分组讨论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欣赏和研究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分析其异同点,加深对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理解。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少数民族地区,亲身感受当地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与民俗的紧密联系。
3. 交流互动:邀请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家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和表演,促进学生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认知。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演奏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和理解程度。
2.4少数民族民歌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2.4少数民族民歌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c93964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2.png)
少数民族民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侗族的民歌,体验少数民族风情,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
拓宽音乐视野,理解尊重多元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民族歌曲,对比欣赏其民族风格及特点。
3、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侗族的民歌及其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朗松》维吾尔民歌《牡丹汗》,侗族大歌《蝉之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2难点: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
三、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展示少数民族服饰的照片,请学生猜猜是哪个少数民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侗族)(二)课程内容:1、《辽阔的草原》①简单介绍蒙古族民风民俗(马背上的民族)②讲解音乐知识:蒙古族民歌: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
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悠长,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短调结构规整、节奏整齐、乐句短小、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
《辽阔的草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民歌(情歌),表达了蒙古族人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
③聆听蒙古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曲是长调还是短调?在旋律、节奏、声腔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旋律悠长,节奏自由,有着浓郁的草原气息(长调)2、《宗巴朗松》①讲解音乐知识:藏族音乐囊玛音乐藏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
囊玛是中国藏族古典音乐,主要流行在拉萨城区。
因在布达拉宫内的囊玛岗(即内室)演出而得名。
②欣赏藏族歌曲《宗巴朗松》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曲在旋律、节奏、声腔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舒缓细腻节奏自由(囊玛音乐)3、《牡丹汗》①讲解音乐知识:维吾尔族音乐维吾尔族民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浓郁。
其歌词多采用比兴的手法,寓意深刻;其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湘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单元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湘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单元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b0cbc14103d8ce2f00662380.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材内容:湘版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章“五十六朵芬芳的花”,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教学目标:1、能归纳出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特色,经过讨论后,能分辨并说出本课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
2、能从音乐中了解到各个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韵味和风格特点,从音乐中发掘不同的民族文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聆听下面几段音乐,你能分辩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说出理由。
(课件显示)蒙古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藏族——《毛主席的光辉》维吾尔族——《掀起了你的盖头》苗族——《飞歌》请学生举手回答。
二、新授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它们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歌曲也因此各具韵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中国少数民族民歌。
1、酒歌《一杯美酒》酒歌是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一种,演唱于传统节日,婚丧,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宴饮时刻,在这个场合演唱的歌曲,会有一些什么特点呢?请学生回答。
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几首歌曲,边听边思考,它们分别属于哪个民族?(1)藏族民歌《酒歌》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化背景、劳动条件、年代等而各有差异。
提问: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类?藏族民歌的演唱中会使用到一种很特殊的演唱技巧,有没有同学发现过?很有特色的一种颤音。
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泼热烈、朴实、抒情优美。
声音要求首先要自然流畅,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声音的情况。
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意是说嗓子的拐弯处,是特殊的声乐装饰技巧。
藏族民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起音都会起在比较高的音上,但是结尾又会落到低音,同学们再联系历史,想想这又是为什么呢?(2)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新疆又被称作“歌舞之乡”。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印度等国家交界。
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新疆的音乐深受阿拉伯音乐的影响,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是乌兹别克族的民歌。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蒙古族、藏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蒙古族、藏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1d0d4c90c69ec3d5bb75ef.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导学案范唱:《嘎达梅林》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讲解: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
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
欣赏:马头琴曲解说:盅碗舞亦称打盅子,是蒙古族"打盅舞"和"顶碗舞"结合的舞蹈艺术。
传说起源于古代打仗时获胜利的人们在庆典宴会,拍掌ft节,ft酒盅助兴。
演变至今,发展成为手持酒盅、头顶彩碗而舞之。
筷子舞:因用筷子伴舞而得名,多在喜庆宴会上由男子单人表演.欣赏舞蹈:筷子舞(请注意表演者跳的什么舞?背景音乐是长调还是短调?)解说:藏族酒歌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民间歌曲,有时伴随简单的舞蹈动作,是藏族城乡人民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
酒歌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曲调清新、质朴、流畅,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韵味。
认识藏族乐器:牛角胡、扎木聂(六弦琴)欣赏:扎木聂演奏的音乐解说:锅庄,藏语意为圆圈歌舞,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
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解说:堆谐主要是载歌载舞的歌舞艺术,但也可以是只唱不舞的歌曲形式,甚至是歌舞双弃的器乐音乐近似于我们熟悉的踢踏舞。
播放视频:堆谐(提醒同学们注意表演者所持的乐器叫什么?他们跳的什么舞?)展示交流学做蒙古族舞蹈动作和藏族舞蹈动作课堂练习1、欣赏蒙古族舞蹈,回答是什么舞蹈,背景音乐是长调还是短调2、回答藏族舞蹈表演者所持的乐器叫什么名字,他们的舞蹈是哪一种。
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三单元《蒙古族、藏族》教案
![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三单元《蒙古族、藏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66f4681eb91a37f1115c2c.png)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蒙古族、藏族音乐执教:王文君【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乐于欣赏本课的少数民族作品。
2.能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来分析民族音乐风格,并能够进行辨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会从音乐的基本要素上来分析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进行区分。
2.能够辨别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
【课前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答:《爱我中华》;热爱祖国,各民族团结一心。
演唱这首歌曲片段。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本书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学习,首先先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二. 蒙古族音乐:1.简单介绍一下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及习俗。
(蒙古包、服饰、运动)2.学生听辨区分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
总结:介绍蒙古的民歌,从体裁上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
长调歌曲:节奏:自由旋律:舒展悠长词曲结合:一字多音短调歌曲:节奏:规整旋律:紧凑、短词曲结合:一字一音长调音乐一般是牧民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牧时,为了排解寂寥而演唱的歌曲,节奏较为自由具有浓厚的抒咏特色和草原气息。
短调音乐则一般是在宴请或者集会上所演唱的歌曲,节奏规整具有叙述性特征。
3欣赏歌曲《辽阔的草原》分析这首歌曲在节奏、词曲结合、旋律上的特点?演唱风格上的特点?(属于长调;演唱带有装饰性的特点。
)4欣赏以及学唱歌曲《嘎达梅林》,简单介绍蒙古族这位英雄的故事。
提问:音乐上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类型的蒙古族民歌?(属于短调;中国五声音阶调式-羽调式)歌曲表达了对嘎达梅林的怀念和崇敬,带有感情的演唱。
6介绍蒙古族特有的演唱方法-呼麦特有的乐器-马头琴(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琴杆上端以雕刻的马头为装饰,故名。
)舞蹈-盅碗舞(手持酒盅,头顶5只精美的碗)7 欣赏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蒙古族的表演。
提问其中出现了哪些特有的表演形式?(呼麦的演唱;马头琴的演奏;盅碗舞;长调;短调)三. 藏族音乐:1.听赏藏族民歌《酒歌》片段。
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f29ec2a8114431b80dd8d3.png)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教案
备课人:薛娟
2016年10月20日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增加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
2、掌握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及朝鲜族的音乐特点。
3、能分辨本课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并从作品背后了解民族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欣赏能够产生对作品特征的把握。
2、探讨音乐作品中节奏、旋律、速度等要素与音乐作品风格的关系。
3、通过聆听、演唱切身体验感受民族歌曲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2、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感受与体验掌握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
四、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湘艺版三上音乐蒙古族公开课教案课件
![新湘艺版三上音乐蒙古族公开课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18a8f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5.png)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3谦虚使人进步, 4、人应有一技之长,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7艺无止境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刻苦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效。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10、智者超然物外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 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 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主要民族之一,也 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人种属于纯蒙古人 种,是黄色人种的代表民族,语言为蒙古 语。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其中 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 个部落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 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 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 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蒙藏音乐教学设计
![蒙藏音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c9f3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1.png)
蒙藏音乐教学设计蒙藏音乐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蒙古族和藏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适合他们学习的音乐教学内容和方法。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和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史;2.培养学生对蒙古族和藏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蒙古族音乐:(1)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如蒙古族音乐的调式、节奏、乐器等;(2)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如《草原之夜》、《蒙古马头琴协奏曲》等;(3)蒙古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如马头琴、马头琴、马头琴等乐器的演奏技巧。
2.藏族音乐:(1)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如藏族音乐的调式、节奏、乐器等;(2)藏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如《雪山之歌》、《藏族舞曲》等;(3)藏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如藏族乐器如唢呐、手鼓等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方法:1.听音乐欣赏法:通过播放蒙古族和藏族音乐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实践体验法:让学生亲自尝试演奏蒙古族和藏族乐器,感受音乐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学习和演奏蒙古族和藏族音乐,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评价方法:1.听力测试:通过听音乐欣赏,测试学生对蒙古族和藏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演奏表演评价:对学生的乐器演奏和表演进行评价,包括演奏技巧、音准和表现力等方面。
3.合作学习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贡献度等方面。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蒙藏音乐教学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他们不仅可以了解蒙古族和藏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史,还可以通过实践体验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通过评价方法的运用,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藏族、蒙古族乐器教案
![藏族、蒙古族乐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21a9cf7f1922791688e854.png)
藏族、蒙古族乐器教案一.知识目标1.认识藏族、蒙古族乐器,能叫出乐器名称。
2.知道各种乐器的构造、使用方法。
能从一段简单的音乐声中听出是哪一种乐器所奏。
二.技能目标1.介绍和展示为主、通过实物展示帮助认识。
2.通过倾听音乐感受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质以及使用场合。
三.情感目标1.感受藏族、蒙古族人民身深厚的文化底蕴2.认识藏族、蒙古族乐器,倾听藏族乐器音乐。
感受音乐美感,陶冶情操。
教具准备乐器实物或图片 MP3音乐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藏族乐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3.认识藏族乐器钦、甲铃、鹰笛、必汪、扎木年,能叫出乐器名称。
4.知道5种乐器的构造、使用方法。
能从一段简单的音乐声中听出是哪一种乐器所奏。
二.技能目标1.介绍和展示为主、通过实物展示帮助认识。
2.通过倾听音乐感受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质以及使用场合。
三.情感目标1.感受藏族人民身深厚的文化底蕴2.认识藏族乐器,倾听藏族乐器音乐。
感受音乐美感,陶冶情操。
教具准备乐器实物或图片 MP3音乐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一段用藏族乐器扎木年弹奏的音乐。
多媒体播放师:这段音乐是用藏族乐器扎木年演奏出来的,音色悦耳,声音好听。
藏族、蒙古族有很多乐器,适用于各种场合,这节课就让我们认识几种藏族乐器,感受这些乐器带给我们的享受。
(导入新课)二.新课1.介绍藏族乐器钦(1)知道钦的读音,多媒体出示钦的图片,让学生认识钦(2)介绍钦的构造、使用方法、音色。
(3)多媒体播放用钦演奏的音乐,感受其低沉而威严的音色。
2.依次介绍甲铃、鹰笛、必汪、扎木年方法同上(1)多媒体出示以上乐器名称及图片,使学生认识甲铃、鹰笛、必汪、扎木年。
(2)知道他们的构造、材质、使用方法、音色。
(3)多媒体播放各种乐器演奏的音乐。
3.巩固(1)随机抽取乐器图片,指名学生说出乐器名称。
(2)随机拿出一种藏族乐器,指名学生这种乐器的构造、音色、使用方法等(3)多媒体播放音乐,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确定是那种乐器所奏4.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藏族乐器,感受了藏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b634d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9.png)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本课所展示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味。
2、通过鉴赏、探究、讨论,能归纳出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感受、体验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的情感,鼓励学生从人文的角度和视野进一步研究、感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味。
教学难点:根据调式、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的特点去体验、去归纳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参考教材:湘版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以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这四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为代表,以“音乐美”为主线,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歌曲入手,一开始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让学生放松身心体验音乐,不知不觉关注音乐,开动脑筋探究音乐,由表及里认知音乐,开开心心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美的音乐让人沉醉,音乐的美有六个基本范畴。
还记得施光南的《祝酒歌》那动人的旋律吗?(师范唱)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美?【生】欢乐美【师】这首歌融合了几个民族的风格各异的音调,我们能不能从歌中听出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乐句?【生】......【师】一切皆有可能。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感兴趣。
二、新授(一)体验音乐的情感美,欣赏舞蹈的律动美(多媒体播放剪辑的歌舞片段)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片段,观赏蒙古族筷子舞、《毛主席的光辉》片段,观赏藏族踢踏舞、《掀起你的盖头来》片段,观赏维吾尔族“赛乃姆”、《阿里郎》片段,观赏朝鲜族长鼓舞。
【教师提示】像看文艺节目一样放松身心,静心享受音乐。
【学生】凝神观看,安静聆听,自由想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带任何思想负担地静心聆听,享受音乐。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走进蒙古》说课稿(3)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走进蒙古》说课稿(3)](https://img.taocdn.com/s3/m/6fc700f06bec0975f465e2ee.png)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走进蒙古》说课稿(3)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走进蒙古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五十六朵芬芳的花,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本节我设计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是鉴赏几个主要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大致了解它们的音乐特点及风格并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第二课时是走进蒙古,带领学生来了一次神奇的蒙古音乐之旅。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二课时——走进蒙古。
(一)说教材第一课时我选用了具有浓郁的中国边疆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藏族,唯吾尔族,朝鲜族,苗族),通过对本堂课的鉴赏与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发扬少数民族音乐的意识。
因此,第二课时我选择深入了解一个民族——蒙古族。
带领学生来一次神奇的蒙古音乐之旅。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的环境(美丽的草原)和方式(游牧),来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释放压力。
那么我为什么会选择蒙古族呢?原因有以下几点:1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民族,我们学过历史知道,就是这样的民族曾经统治过中国。
去深入了解这个民族的音乐有着特别的意义。
2蒙古族人民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性格勇敢,强悍,粗犷,豪迈,音乐特点以长调和短调为主。
长调宽广,悠长,自由,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短调果敢,有力像他们的性格一样。
欣赏和演唱这样的音乐对紧张学习的高中生而言,可以陶冶情操,释放压力。
那么,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更能释放压力,这正是高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的目标啊。
(二)说目标本节课有三个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蒙古族人们的音乐特点并思考音乐与他们的性格和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能力目标:学会演唱歌曲《噶达梅林》,并且要求唱出蒙古短调歌曲的韵味,掌握简单的声乐发声方法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蒙古族、藏族音乐
执教:王文君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乐于欣赏本课的少数民族作品。
2.能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来分析民族音乐风格,并能够进行辨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从音乐的基本要素上来分析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进
行区分。
2.能够辨别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答:《爱我中华》;热爱祖国,各民族团结一心。
演唱这首歌曲片段。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本书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学习,首先先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二. 蒙古族音乐:
1.简单介绍一下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及习俗。
(蒙古包、服饰、运动)
2.学生听辨区分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
总结:介绍蒙古的民歌,从体裁上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
长调歌曲:
节奏:自由旋律:舒展悠长词曲结合:一字多音短调歌曲:
节奏:规整旋律:紧凑、短词曲结合:一字一音长调音乐一般是牧民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牧时,为了排解寂寥而演唱的歌曲,节奏较为自由具有浓厚的抒咏特色和草原气息。
短调音乐则一般是在宴请或者集会上所演唱的歌曲,节奏规整具有叙述性特征。
3欣赏歌曲《辽阔的草原》分析这首歌曲在节奏、词曲结合、旋律上的特点?演唱风格上的特点?
(属于长调;演唱带有装饰性的特点。
)
4欣赏以及学唱歌曲《嘎达梅林》,简单介绍蒙古族这位英雄的故事。
提问:音乐上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类型的蒙古族民歌?
(属于短调;中国五声音阶调式-羽调式)
歌曲表达了对嘎达梅林的怀念和崇敬,带有感情的演唱。
6介绍蒙古族特有的演唱方法-呼麦
特有的乐器-马头琴
(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琴杆上端以雕刻的马头为装饰,故名。
)
舞蹈-盅碗舞(手持酒盅,头顶5只精美的碗)
7 欣赏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蒙古族的表演。
提问其中出现了哪些特有的表演形式?(呼麦的演唱;马头琴的演奏;盅碗舞;长调;短调)
三. 藏族音乐:
1.听赏藏族民歌《酒歌》片段。
提问是哪个地区的音乐?从哪个方面判断出来的?答:西藏;歌唱者的嗓音质朴
2.简单介绍以及完整欣赏《酒歌》,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中国五声音阶调式-宫调式;装饰音的运用;衬词的运用;特殊的“藏音”唱腔。
3.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
欣赏藏族民族舞蹈《热巴舞》
从着装上看有何特点?舞者手中拿了什么?
(着装特点:水袖;手持特色乐器:根卡、手鼓)
5.介绍藏族的乐器——铜钦、达玛等。
三.课堂评价:
1.区分具有蒙古族或藏族音乐特点的歌曲:
蒙古族民歌的元素:《牧歌》;《盗马姑娘》;《天堂》—请学生表演
藏族民歌的元素:《北京的金山上》;《万物生》;《青藏高原》—请学生表演
四.总结: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