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试题
2024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真题和答案

20.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纬度,结合课程标准,对学业 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 A.对 B.错(正确答案)
21. 通过生活中的在线经济.新兴媒体.人工智能等实例,感受( )对 学习与生活的影响。 A.在线学习 B.在线社会(正确答案)
24. 新时代新人培养的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有担当()。 A.对(正确答案) B.错
25. 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 师教学(正确答案) D.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4. 跨学科主题数据编码探秘模块包括“在线生活 “在线学习”. “在线安全”三部分内容( )。 A. 对 B.错(正确答案)
15. 信息科技课程倡导真实性学习( )。 A.对(正确答案) B.错
16. 创设生活中的( )情境,采用体验.实践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 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A.问题(正确答案) B.日常 C.突出 D.危险
5. 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 ),培育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A.自主可控意识(正确答案) B.学习能力 C.自控能力
6.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2022 年版》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 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这是修订的哪条原则( )。 A.坚持目标导向原则(正确答案) B.坚持问题导向原则 C.坚持创新导向原则 D.坚持实践导向原则
信息技术学科2022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聚焦课标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题(60分)1.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和()。
当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和(),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和(),提升()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提升()。
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帮助全体学生学会数字时代的()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守()和(引导学生在使用),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在()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
4.以()、()、()、()()()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
小学低年级注重();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和(),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和()。
二、问答题(40分)1、信息科技的课程理念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维度来阐述理念?2、核心素养分别是什么?并描述一下它们的定义。
答案一、填空题1.数字形式表达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工程实现2.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科学精神科技伦理自主可控国家安全观数字素养与技能3.知识积累创新方法信息科技道德规范科技伦理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4.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认知发展规律生活体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原理认识过程方法二、问答题1.课程理念从5个维度来阐述:第一,从课程价值来说,第二,从课程结构来说,第三,从课程内容来说,第四,从课程实施来说,第五,从课程评价来说,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倡导真实性学习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2.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A. 打印机
B. 鼠标
C. 显示器
D. 音箱
2.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以下快捷键可以复制选中的文本是()。
A. Ctrl + C
B. Ctrl + X
C. Ctrl + V
D. Ctrl + Z
二、判断题
1. 图片、视频和音频属于多媒体文件。
(√/×)
三、填空题
1. 信息技术是用来处理和传递(),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的信息。
答案:信息
2. 在Word文档中,常用的撤销操作快捷键是()。
答案:Ctrl + Z
四、问答题
1. 什么是操作系统?
答: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部分,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给用户一个友好和高效的界面。
2. 请列举三个常用的网络浏览器。
答: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和微软Edge浏览器。
五、编程题
请编写一个Python程序,实现将两个数字相加并输出结果的功能。
num1 = input("请输入第一个数字:")
num2 = input("请输入第二个数字:")
sum = float(num1) + float(num2)
print("两个数字的和为:", sum)
以上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帮助!。
2024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真题含答案

10. 评价建议包括哪些内容( )。 A.过程性评价(正确答案) B.学业水平考试(正确答案)
11. 在学习信息科技后,要求学生能对数字设备记录的( )等信息进 行分类.保存与提取。 A.文字(正确答案) B.图片(正确答案) C.音频(正确答案) D.视频(正确答案)
12. 家用微波炉给食物加热的过程可以看出,微波炉工作的过程分为 ( )三个环节。 A.输入(正确答案) B.计算(正确答案) C.输出(正确答案) D.导入
2. 在线学习与生活模块包括( )部分内容。 A.在线准备 B.在线生活(正确答案) C.在线学习(正确答案) D.在线安全(正确答案)
3. 2022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指导思想中指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 ), 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和()。 A.核心素养(正确答案) B.知识水平 C.创新意识
6. 第一学段( )信息科技学科课程主要内容()。 A.信息隐私与安全(正确答案) B.信息交流与分享(正确答案) C.数据与编码 D.在线学习与生活
7. 以下属于课程标准变化的是:( )。 A.强化育人导向(正确答案) B.优化课程结构(正确答案) C.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正确答案) D.加强学段衔接(正确答案)
D.正确价值观(正确答案) E.必备品格(正确答案) F.关键能力(正确答案)
4. 第三学段中身边的算法模块包括:( )。 A.算法的描述(正确答案) B.算法的执行(正确答案) C.算法的效率(正确答案) D.算法的检验
5.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 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 A.信息技术 B.网络新媒体(正确答案) C.成长环境(正确答案) D.智慧水平
2024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真题库附含答案【2024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4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真题库附含答案一、多选题(共计50 题,每题1 分)1.“数据编码探秘”跨学科主题有( )。
A.在线学习小能手(正确答案)B.自我管理小管家(正确答案)C.用数据讲故事(正确答案) D.用编码描述秩序(正确答案)2.63 学制第三学段包括哪些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 )。
A.“身边的算法”(正确答案)B.“过程与控制”(正确答案)C.“小型系统模拟”,(正确答案)3.63 学制第一学段包括哪些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 )。
A.“信息交流与分享”(正确答案)B.“信息隐私与安全”(正确答案)C.“数字设备体验”(正确答案)4.2022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进一步明确( )。
A.培养什么人(正确答案)B.怎样培养人(正确答案)C.为什么培养人D.为谁培养人(正确答案)5.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
A.信息意识.(正确答案)B.计算思维.(正确答案)C.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正确答案)D.信息社会责任。
(正确答案)6.信息技术的课程理念为( )。
A.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正确答案)B.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正确答案)C.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正确答案)D.倡导真实性学习(正确答案)E.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正确答案)7.数据与编码模块包括:( )。
A.数字与编码(正确答案)B.数据与数据安全(正确答案) C.数据的综合处理D.数据的组织与呈现(正确答案)8.通过案例,与学生一起探索人工智能产品背后涉及的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技术基础。
下列案例符合的有( ) 。
A.我国自主研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绝艺”,多次在世界计算机围棋大赛上获得冠军(正确答案)B.某些语音服务产品能根据听到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回答,(正确答案)C.各种交通工具能识别乘客的信息(正确答案)D.办事窗口中常见的人脸识别设备能正确识别办事人员的身份(正确答案)9.第二学段( )内容模块包括哪些() 。
2024年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1

2024年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1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要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信息的能力。
A.下载。
(正确答案)B.查看。
C.发布。
D.传递。
2.初中学生要学会利用()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A.因特网。
(正确答案)B.电脑。
C.电视。
D.报纸。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A.创造性。
B.拓展性。
C.基础性。
D.实践性。
(正确答案)4.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A.加工。
B.传输。
C.处理。
(正确答案)D.破译。
5.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要遵循“()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A.探究。
B.实践。
C.应用。
(正确答案)D.拓展。
6.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A.单学科。
B.跨学科。
(正确答案)C.多学科。
D.双学科。
7.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应以()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A.兴趣。
(正确答案)B.热情。
C.爱好。
D.意识。
8.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
A.核心概念。
B.基础知识。
C.基本概念。
(正确答案)D.重点内容。
9.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
A.复合价值。
B.双赢。
C.双价值。
(正确答案)D.独立价值。
10.初中信息要学会使用()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A.文字处理。
B.多媒体制作。
C.电子表格。
(2024)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24)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________为根本目标。
2.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________。
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________课程。
4.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________素养。
5.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________精神。
6.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坚持过程性评价和________评价相结合。
7.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________原则。
8.信息意识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________能力。
9.计算思维是指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________、分析、抽象、设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10.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________学习和创新活动。
二、单选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A.艺术审美B.信息意识C.计算思维D.数字化学习与创新2.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A.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B.多媒体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初步C.网络技术应用、数据库管理D.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问题解决3.信息意识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A.让学生背诵信息技术理论知识B.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C.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信息现象,分析其价值和影响D.只让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不进行思考4.计算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A.让学生记忆计算机程序代码B.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编程实践C.让学生观看信息技术科普视频D.只进行信息技术理论教学5.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A.禁止学生使用数字化学习工具B.让学生重复传统的学习方式C.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D.只注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6.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主体可以包括()A.教师B.学生C.家长D.以上都是7.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模块有()A.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人工智能初步等B.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数据库管理等C.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问题解决、网络技术应用等D.以上都不是8.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有()A.教师满堂灌式教学B.让学生死记硬背信息技术知识C.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主探索信息技术问题D.只进行考试,不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9.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方式有()A.让学生独立完成所有信息技术任务B.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共同解决信息技术问题C.只注重学生个人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D.不安排任何团队合作的学习活动10.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包括()A.教材、教学软件B.网络资源、实验室设备C.社会信息技术资源D.以上都是1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在于()A.仅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考试成绩B.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C.帮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升综合素质D.让学生成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12.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项目式学习可以()A.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B.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C.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D.以上都是1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A.不进行任何信息安全方面的教学B.只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进行实际操作C.引导学生学习信息安全知识,进行信息安全实践活动D.让学生自己摸索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14.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意义在于()A.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B.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C.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D.以上都是1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关系是()A.相互独立,没有联系B.信息技术课程为其他学科课程提供技术支持C.其他学科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理论基础D.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6.计算思维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作用是()A.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B.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C.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D.以上都是17.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A.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B.只进行理论教学,不进行实践活动C.结合实际生活案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D.让学生死记硬背信息技术知识18.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是()A.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B.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C.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D.以上都是19.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评价应注重()A.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B.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C.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D.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20.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有()A.针对性、实用性、开放性、创新性B.理论性、系统性、权威性、专业性C.趣味性、娱乐性、多样性、灵活性D.以上都不是三、多项选择题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A.相互独立B.相互联系C.相互促进D.共同发展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可以有()A.主题式B.项目式C.案例式D.问题式3.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方法有()A.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动态B.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和分析活动C.让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实践项目,体验信息的价值D.鼓励学生分享信息技术应用经验4.计算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教学活动实现?()A.编程教学B.算法设计C.问题解决D.数据分析5.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哪些方面入手?()A.提供数字化学习工具和资源B.组织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项目C.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D.鼓励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竞赛6.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方式可以有()A.课堂表现评价B.作业评价C.项目成果评价D.考试评价7.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有()A.挖掘教材资源B.利用网络资源C.整合社会资源D.开发校本资源8.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有()A.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B.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C.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平台D.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9.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特点有()A.专业性较强B.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C.注重实践与创新D.与必修课程相互独立10.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项目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A.问题解决能力B.团队合作能力C.创新能力D.自主学习能力四、判断题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需要教师刻意培养。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带答案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带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以下哪个是操作系统的功能?
A. 运行程序
B. 存储数据
C. 控制硬件
D. 打印文件
*答案:A*
2. 在计算机上,点击鼠标右键会出现什么?
A. 文件列表
B. 上下文菜单
C. 剪贴板选项
D. 系统设置
*答案:B*
3. 下面哪个选项描述了互联网的主要功能?
A. 提供网站和游戏
B. 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C. 教育和娱乐
D. 连接全球计算机网络
*答案:D*
第二部分:填空题
1. 在计算机术语中,CPU代表中央处理器。
3. 在电子邮件中,CC代表抄送。
第三部分:简答题
1. 请解释什么是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和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或干扰,确保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请简要说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别。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的物理部分,例如中央处理器、内存和硬盘驱动器等。
计算机软件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和指令,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编程语言等。
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计算机存储设备。
- 硬盘驱动器
- 固态硬盘
- USB闪存驱动器
第四部分:编程题
请编写一个Python程序,计算并输出1到10的所有整数的平方。
for i in range(1, 11):
square = i ** 2
print(square)
希望以上测试题和答案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题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 在计算机中,什么是CPU的作用?A. 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B. 存储和运行程序C. 处理计算机的图形显示D. 存储临时数据2. 在计算机网络中,什么是IP地址?A. 网站的名称B. 网络接口的硬件地址C. 连接互联网的设备的标识符D. 电子邮件的地址3. 在电子表格程序中,哪个功能允许用户对数据进行排序?A. 换行B. 过滤C. 排序D. 验证数据4. 在计算机系统中,什么是硬件?A.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B. 网页和多媒体内容C. 鼠标和键盘D. 计算机的物理组件5. 在编程语言中,下列哪个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A. CB. JavaC. PythonD. Assembly6. 在网络安全中,什么是防火墙?A. 一种硬件设备,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攻击B. 一种软件程序,用于检测病毒和恶意软件C. 一种密码算法,用于加密数据传输D. 一种身份验证机制,用于限制访问权限7.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什么是主键?A. 用于存储密码和登录信息的表B. 用于连接两个表的字段C. 用于标识唯一记录的字段D. 用于执行复杂查询的函数8. 在网页设计中,什么是响应式布局?A. 一种用于创建动画效果的编程语言B. 一种用于处理用户输入的脚本语言C. 一种根据屏幕尺寸自适应的布局D. 一种用于显示网页内容的标记语言9. 在操作系统中,什么是文件系统?A. 一种用于管理计算机文件的工具B. 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网络协议C. 一种用于存储数据的硬件设备D. 一种用于控制外部设备的驱动程序10. 在网络通信中,什么是HTTP?A. 一种用于加密数据传输的协议B. 一种用于发送电子邮件的协议C. 一种用于网页浏览的协议D. 一种用于远程登录的协议(以下是省略的试题内容)第二部分:主观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解释什么是云计算,并列举云计算的优势。
2024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测考试题库及答案

C 小学课程
D 现代网络技术领域
8、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
、
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 新、信息
社会责任。
A 信息意识(正确答案)
B 过程与方法
C 解决问题
D 信息思想
9、下面( )不属于“身边的算法”模块内容 。
A 算法的描 述
B 算法的思维(正确答案)
C 算法的执 行
、
实践性 和综合性,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 程的学习
奠定基础。
A 基础性(正确答案)
B 科学性
C 应用型
D 创造 性
14、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 )根本任务。
A 立德树人(正确答案)
B教育方针
C 数字素养与技能
15、下列哪一项不是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所具有的能力( )
A能理解信息科技给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
D 算法的效 率
10、以下不属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段 目 标的是:
( )。
A 采用防护措施保护 数据(正确答案)
B 将算法应 用于数字化学习过程中
C 借助信息科技进 行简单的多 媒体作品创
D 利用在线平台和数字设作备获取学习资 源
11、课程标 准面向( )
,
不同 地区不同学校 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 准
D 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
33.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
)
A 基本概念
B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正确答案)
C 基本原理
D 知识经验
34.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
2024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真题含答案

。
答案:育人为本
4. 信息科技课程以
.
.
.
.
.
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
各学段学习内容。
答案: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
5. 计算思维是指
涉及的
.
运用
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
.算法设计等
。
答案:个体;计算机科学领域;抽象;分解;建模;思维活动
字化
.
.
。
答案: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
21.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
献与挑战,提升学生
和
,体现
与
并重。
答案:知识迁移能力;学科思维水平;科;技
22.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 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
生的
。
答案:主体性
23. 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
转向
,必须进
一步明确
.
.
,优化
。
答案:有学上;上好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学校育
人蓝图
24. 义务教育科技课程要全面贯彻党的
,遵循
。
答案:教育方针;教育教学规律
25.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坚持
与
相结合。
6.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支持学生在
学习环境下进行
.
和
,鼓励
、
、
。
答案:数字化;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7.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四、课程教学内容小学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LOGO绘图(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
(2)学会用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简单编程。
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
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这是必修内容。
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
小学的选修包括机器人教学和LOGO语言。
中学的选修内容有机器人教学和基于汉语编程语言的程序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一、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1.能识别计算机的外观和常用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输出设备(如监视器、打印机)及其他常用外接设备(如音箱、耳机、话筒等);能通过动手组装或观看组装示范,探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部件的基本功能(活动学习——直接经验;观察学习——间接经验)2.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熟悉操作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3.能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利用计算机输入、存储、加工、输出信息的基本流程;借助自己获取、加工信息的经验,体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知道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二、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1.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体验信息在生活、学习、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信息价值(理念先行)、敏锐捕捉有用信息(选择性注意)、主动获取相关信息(有目的的任务驱动)、甄别筛选正确信息(针对性、准确性、价值高低)、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识;逐步形成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能讨论每个个体在创作和共享有益信息方面的责任。
2.通过身边的事例或观看案例,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在获取、加工、存储、表达和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理解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加工器官的延伸,讨论人类发明创造信息技术的基本历程,形成乐于学习、勤于操作、敢于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树立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志愿。
3.观察和列举日常生活、学科学习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常见应用,能讨论这些技术应用带来的利弊。
4.能讨论应用信息、信息产品、信息技术现备和软件时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能描述不恰当应用带来的后果;知道如何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成果和信息时理,知道如何注明出处和给予恰当的致谢;养成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学会防查杀病毒、简单的文件加密(如设置使用口令)等信息保护方法——“行为指导”“使用技能”。
三、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1.能根据学科学习和其他活动需要,分析所需的信息及其类型,讨论确定合适的信息来源(如他人、书籍、报刊杂志、光盘、录像、电视、因特网等),学会从不同的信息来源搜集资料的方法(如实验、调查、访谈等)。
对信息搜集过程进行一定的规划,初步形成信息需求分析的意识和习惯。
2.学会利用常用设备(如数码相机、探测器、扫描仪、录像机等)获取第一手的信息,或利用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对传统介质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数字转换。
3.学会利用计算机输入和存储资料,学会利用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功能对文件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建立以及重命名文件(夹)、保护文件等,能迅速查找和提取自己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通过比较和实际体验,感受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存储和管理的优势,认识到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4.能熟练有效地运用远程通讯工具和在线资源(如E-mail、因特网等),浏览、查找、下载和保存远程信息,以满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其他问题解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