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小放驴》教案
最新人教版音乐七下第3单元选听《小放驴》教案2

最新人教版音乐七下第3单元选听《小放驴》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小放驴》,并能给歌曲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2、能力目标:了解河北吹歌演奏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民歌有所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了解歌曲背景,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同学们今天的状态真精神,希望你们表现的也会同样精彩。
)二、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地秧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地秧歌的歌曲。
师:你们听出了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师:这是河北民间的一首歌曲,叫做河北吹歌,是用唢呐演奏的。
三、新课教学:(一)聆听歌曲:师:同学们,我们一同来听,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生: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
师:在这首歌曲的演奏形式上大家有什么发现呢?生:他们在一问一答地进行演奏。
师:小结,进行评价。
师:让我们再次聆听,同学们可以仔细聆听这首歌曲的表演特色?(二)简介歌曲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
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
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
特别是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地都有所重复,因而在民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看谁最能说出歌曲的音乐特点?(三)小结:歌曲以欢快、活波的音乐风格,表现了河北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四、表演:(一)完整演唱歌曲:师:同学们!你能带着这种情感的变化来演唱,表现这首歌曲吗?(二)设计演唱形式:师:如果让你给这首歌曲设计演唱形式,你会怎样设计呢?生:女生——男生——合唱。
(你的设计有想法)师:按演唱形式演唱,师伴奏。
五、小结:师:丰富的演唱形式可以让这首歌曲更饱满、更具有感染力。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答)。
音乐人教七年级下册(2012年新编)《小放驴》教案03

word整理版可编辑
《小放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能够听辨管子、唢呐的音色。
感受、体验歌曲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体验河北民间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放驴》
(1)导入
师:让我们来听听河北民间乐曲,看看河北的音乐给我们什么感受?
(2)初听乐曲
师: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
(3)理解河北吹歌
师:河北吹歌——流行于河北民间的吹打音乐。
河北吹歌以管子、唢呐作为主奏乐器,吹奏的大多是民歌和戏曲唱腔,因而得“吹歌”之名。
(4)复听乐曲
师:再来听听歌曲,说说唢呐和管子的音色分别是怎样的?
(5)演唱主题音乐
(6)再听乐曲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音乐,说说音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二、组织下课
小结: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河北的音乐?
参考资料学习帮手。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小放驴》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小放驴》教案《小放驴》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小放驴》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分析:《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可以说,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
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
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
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
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
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
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
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
它既可让人想像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像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
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从演奏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益发地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颇浓。
在民间,人们把这种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叫作“学舌”。
教学重点:熟悉《小放驴》曲调。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设计意图:这首曲子是器乐曲,表现的都是地方民间音乐,极具地方特色。
所以教学设计上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曲子的地方风格特色,从旋律歌词以及所使用的代表性乐器上入手,体会乐曲的情绪和表现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小放驴》1、初听:乐曲表现了什么?使用了哪些乐器?2、简介体裁:《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3、再听。
分析: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
小放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小放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来源和背景;2.能够正确哼唱小放驴这首歌曲,并理解其歌词的含义;3.能够感受小放驴这首歌曲带来的情感和氛围;4.能够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了解唐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和情感表达;2.教学难点:了解唐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来源;2.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并进行情感表达;3.聆听相关的唐代音乐,了解其特点和魅力;4.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感受唐代音乐的魅力。
2. 教学方法1.课前播放有关唐代音乐的音频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来源,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3.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并进行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和情感表达;4.聆听相关的唐代音乐,了解其特点和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5.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感受唐代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1. 教学导入1.课前播放相关的唐代音乐或音频、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才叫好听?”2. 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来源1.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唐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2.为学生播放小放驴这首歌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情感表达。
3. 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1.由老师或同学进行演唱,让学生跟唱歌曲;2.指导学生通过声音表达情感、传达情感。
4. 聆听相关的唐代音乐1.为学生播放一些唐代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魅力;2.讲解唐代音乐的特点,和现在的音乐比较,让学生认识两代音乐的不同。
5. 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感受唐代音乐的魅力1.重复播放小放驴这首歌曲,并让学生尝试表达歌曲中的情感;2.让学生感受唐代音乐的魅力,理解其特点和魅力所在。
五、教学评估1.学生能够准确哼唱小放驴这首歌曲;2.学生能够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含义;3.学生能够感受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情感和氛围;4.学生能够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了解唐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小放驴教学设计

小放驴教学设计《小放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形式。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小放驴》,并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河北吹歌的代表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河北吹歌的演奏形式和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形式。
准确地演唱歌曲《小放驴》,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理解河北吹歌的文化内涵。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时,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和力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讲解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演奏形式、文化内涵等知识。
演示法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小放驴》,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
练习法 学生通过模仿、演唱、演奏等方式,练习歌曲《小放驴》和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演奏形式、文化内涵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欣赏法 让学生欣赏河北吹歌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河北吹歌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感受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
1. ◦ ◦ ◦2. ◦ ◦ ◦3. ◦ ◦ 1. ◦ ◦ 2. ◦ ◦ 1. 2. 3.4.5. 1.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段音乐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小放驴》。
讲授新课介绍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形式。
讲解歌曲《小放驴》的歌词和旋律特点。
示范演唱歌曲《小放驴》,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练习歌曲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曲《小放驴》。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小放驴》,教师巡视指导。
请个别学生演唱歌曲《小放驴》,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小放驴 音乐教案

小放驴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小放驴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民歌《小放驴》的歌曲内容和背景。
2. 能够正确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3. 能够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小放驴》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3. 学生手鼓或其他打击乐器。
4. 课堂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播放《小放驴》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欣赏这首歌曲。
2. 引导学生观察歌曲中的歌词、旋律和节奏,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主体:1. 学习歌词:a. 将歌词逐句呈现在黑板或白板上。
b. 分段教唱,先带领学生跟读,再逐句进行合唱。
c. 强调发音准确和语调抑扬顿挫的表达。
d.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词。
2. 学习旋律:a. 播放《小放驴》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跟随旋律哼唱。
b. 逐句分解旋律,带领学生跟读并逐句进行合唱。
c. 强调音高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
d.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旋律。
3. 学习节奏:a.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如拍子、重音等。
b. 使用手鼓或其他打击乐器,让学生模仿歌曲的节奏进行演奏。
c. 强调节奏的稳定性和合作的重要性。
d.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
巩固:1. 小组合作演唱: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主唱、合唱或伴奏。
b. 让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演唱,其他小组可以合唱或伴奏。
c. 鼓励学生展示个人才艺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创作活动:a.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段与《小放驴》相关的音乐或舞蹈。
b.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结束:1. 回顾学习成果:a. 让学生回顾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b.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小放驴》的理解和感受。
2. 展示演唱:a. 邀请学生表演他们的演唱或创作作品。
b.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和表达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经典1-1)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3单元 选听《小放驴》教案1 新人教版

《小放驴》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小放驴》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分析:《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可以说,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
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
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
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
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
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
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
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
它既可让人想像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像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
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从演奏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益发地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颇浓。
在民间,人们把这种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叫作“学舌”。
教学重点:熟悉《小放驴》曲调。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设计意图:这首曲子是器乐曲,表现的都是地方民间音乐,极具地方特色。
所以教学设计上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曲子的地方风格特色,从旋律歌词以及所使用的代表性乐器上入手,体会乐曲的情绪和表现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小放驴》1、初听:乐曲表现了什么?使用了哪些乐器?2、简介体裁:《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3、再听。
分析: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
小放驴教学设计

小放驴教学设计《小放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模仿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小放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活泼的情绪,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小放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活泼的情绪,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小放驴》这首歌曲的录音或视频,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演唱法:让学生跟随教师或录音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模仿法:让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和创作。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放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民间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2)提问学生:你们听过民间音乐吗?你们喜欢民间音乐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民间音乐歌曲——《小放驴》。
讲授新课 (1)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
(2)让学生欣赏《小放驴》这首歌曲的录音或视频,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3)让学生跟随教师或录音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4)让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和创作。
教育最新初中音乐《小放驴》教案

教育最新初中音乐《小放驴》教案《小放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小放驴》,并能给歌曲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2、能力目标:了解河北吹歌演奏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民歌有所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了解歌曲背景,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同学们今天的状态真精神,希望你们表现的也会同样精彩。
)二、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地秧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地秧歌的歌曲。
师:你们听出了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师:这是河北民间的一首歌曲,叫做河北吹歌,是用唢呐演奏的。
三、新课教学:(一)聆听歌曲:师:同学们,我们一同来听,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生: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
师:在这首歌曲的演奏形式上大家有什么发现呢?生:他们在一问一答地进行演奏。
师:小结,进行评价。
师:让我们再次聆听,同学们可以仔细聆听这首歌曲的表演特色?(二)简介歌曲。
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
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
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
特别是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地都有所重复,因而在民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看谁最能说出歌曲的音乐特点?(三)小结:歌曲以欢快、活波的音乐风格,表现了河北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四、表演:(一)完整演唱歌曲:师:同学们!你能带着这种情感的变化来演唱,表现这首歌曲吗?(二)设计演唱形式:师:如果让你给这首歌曲设计演唱形式,你会怎样设计呢?生:女生——男生——合唱。
(你的设计有想法)师:按演唱形式演唱,师伴奏。
五、小结:师:丰富的演唱形式可以让这首歌曲更饱满、更具有感染力。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答)。
第三单元 八音之乐—— 《小放驴》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小放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八音之乐——<小放驴>》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小放驴》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通过欣赏和分析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结构严谨等。
同时,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此外,本节课还将结合教材中的其他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2. 熟悉并能够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提高音乐表现能力;3. 理解并能够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针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在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知较为有限。
他们在小学阶段接触过一些中国传统音乐,如《小放驴》等,但对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能力方面,学生们普遍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能力,能够较好地演唱和演奏歌曲。
然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鉴赏能力,尤其是对《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学生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部分学生则对其知之甚少。
这种差异性可能会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普遍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然而,对于一些较为枯燥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小放驴》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小放驴》
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小放驴》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和民
间音乐,并愿意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够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辨别管子和唢呐的音色,感受和体验歌曲中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以及河北民间音乐的
地方特色。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体验河北民间音乐的特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黄河地区民歌和民间音乐的喜爱,并愿意了解
其音乐文化。
教学方法:
综合法、欣赏法。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放驴》
1.导入
老师:让我们来听听河北民间音乐,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感受?
2.初听乐曲
老师: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有哪些特点?
3.理解河北吹歌
老师:河北吹歌是流行于河北民间的吹打音乐。
它以管子和唢呐为主奏乐器,演奏的大多是民歌和戏曲唱腔,因此被称为“吹歌”。
4.复听乐曲
老师:再听一遍歌曲,说说唢呐和管子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
5.演唱主题音乐
6.再听乐曲
老师:让我们再听一遍音乐,你觉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组织下课
小结: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河北音乐的知识?。
小放驴教学设计

小放驴教学设计小放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生能够学会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演唱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通过练习、模仿、创新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通过表演、评价、反思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会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会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准确把握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风格。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特点、旋律、节奏等知识。
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风格。
2. 欣赏法播放小放驴这首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
播放其他民间音乐作品,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3. 分析法分析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元素,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分析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风格,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方法。
4. 练习法让学生跟随音频或视频练习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互相倾听、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5. 表演法让学生分组表演小放驴这首歌曲,展示自己的演唱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自己创编的与小放驴相关的节目,展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表演能力。
6. 评价法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鼓励学生继续创新和进步。
7. 反思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小放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小放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放驴》这首民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掌握《小放驴》的旋律和歌词;3.理解《小放驴》的曲式和调性特点;4.学会基本的合唱唱法,进行个人和集体演唱。
二、教学重点1.学习《小放驴》的旋律和歌词;2.理解《小放驴》的曲式和调性特点;3.学会基本的合唱唱法。
三、教学难点1.把握《小放驴》的节奏和节拍,做到准确;2.学习合唱唱法,处理好声音的协调和平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播放《小放驴》的音频;2.合唱学生准备工具,如声音清晰的麦克风。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播放《小放驴》的音频,让学生听一遍;2.播放之后,了解学生的听后感受,问一些反映学生的情感、感性认识等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探讨这首歌的文化内涵。
步骤二:乐理知识的学习1.引导学生认识调式和曲式的基本知识;2.分析《小放驴》的调式和曲式特点,理解节奏和节拍。
步骤三:旋律和歌词学习1.设计课件,教唱《小放驴》的旋律和歌词;2.带领学生进行个人和集体演唱。
步骤四:合唱唱法的学习1.讲解合唱唱法的基本知识;2.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唱法;3.练习合唱唱法,并尝试结合《小放驴》的演唱。
步骤五:评价和练习1.听听录音,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演唱水平;2.进行多次练习,不断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唱歌水平。
六、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小放驴》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掌握了这首民歌的旋律和歌词。
也学习了基本的合唱唱法和乐理知识,为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3.2.1小放驴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1年10月19日,星期二,第3节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课程中的《小放驴》为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文化、创新、实践等方面。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根据上述反思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例如,对于学生在旋律和节奏方面的困难,我将采取更加细致的分段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旋律和节奏。对于学生在歌词理解方面的困难,我将采取更多的实例分析和比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词的意义。对于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我将采取更多的分组合作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音乐素养。
9. 音乐实践:《小放驴》这首歌曲适合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小组表演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
10. 音乐文化:《小放驴》这首歌曲体现了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特点,包括音乐风格、演奏形式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歌曲介绍相关的民间音乐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需要注意声音的轻快、明亮,以及情感的真挚。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音准、节奏和音色的控制,表现出小放驴活泼可爱的形象。同时,通过生动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小放驴的形象,使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九.板书设计
①《小放驴》的旋律特点:五声音阶、流畅、起伏有序
②《小放驴》的节奏特点:二拍子、明快、富有弹性
其次,我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他们对《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唱、讨论和实践活动,我可以了解到他们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和进步。这将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小放驴音乐教案

小放驴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小放驴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通过合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1. 引入活动:- 向学生介绍《小放驴》这首歌曲,并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片段。
- 讨论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第一印象,是否听过或唱过这首歌。
2. 歌曲学习:- 教师向学生逐句教唱《小放驴》的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歌,并加入简单的手势动作,如拍手、拍腿等。
3. 分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放驴、小主人等。
- 每个小组根据歌曲的内容和角色特点,编排简短的小表演。
- 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发挥想象力,可以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或道具。
4. 合作排练:-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排练,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
-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工合作,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5. 小组表演:-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排的小表演。
-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观看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6. 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和收获。
-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合作和表演中的体验,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评估学生对歌曲旋律和歌词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表演中的表现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唱歌和表演《小放驴》,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
2.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类似的儿童歌曲,并进行类似的合作表演活动。
3. 探索其他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如音乐游戏、乐器制作等,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才能。
音乐教案 小放驴

音乐教案小放驴教案标题:音乐教案-小放驴教案概述:本音乐教案旨在通过歌曲《小放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节奏感,同时通过合作演唱和舞蹈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此外,通过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1. 学习歌曲《小放驴》的歌词和曲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2. 通过合作演唱和舞蹈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3. 通过歌曲内容的理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小放驴》的歌曲录音。
3. 课堂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摇摆手臂、摇头晃脑等,以放松身心。
- 提问学生是否喜欢唱歌和跳舞,为引入歌曲做铺垫。
2. 引入歌曲(10分钟):- 播放《小放驴》的歌曲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
- 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曲调和节奏,并与歌词进行配对。
3. 学习歌曲(15分钟):- 将歌词分段展示在黑板或投影屏幕上,带领学生一起跟读歌词。
- 逐句解释歌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 分段教唱歌曲,先带领学生跟唱,再逐渐减少指导,让学生独立唱歌。
4. 合作演唱和舞蹈动作(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作,如拍手、跺脚等,配合歌曲节奏进行演唱和动作表演。
-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协作,确保演唱和动作的协调一致。
5. 歌曲表演和讨论(10分钟):- 让每个小组轮流在课堂展示区域进行歌曲表演。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歌曲背后的意义。
6. 总结和反馈(5分钟):- 回顾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歌曲或编写新的歌词,以展示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校际的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版音乐七下第3单元选听《小放驴》教案2

人教版音乐七下第3单元选听《小放驴》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小放驴》,并能给歌曲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2、能力目标:了解河北吹歌演奏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民歌有所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了解歌曲背景,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同学们今天的状态真精神,希望你们表现的也会同样精彩。
)二、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地秧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地秧歌的歌曲。
师:你们听出了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师:这是河北民间的一首歌曲,叫做河北吹歌,是用唢呐演奏的。
三、新课教学:(一)聆听歌曲:师:同学们,我们一同来听,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生: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
师:在这首歌曲的演奏形式上大家有什么发现呢?生:他们在一问一答地进行演奏。
师:小结,进行评价。
师:让我们再次聆听,同学们可以仔细聆听这首歌曲的表演特色?(二)简介歌曲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
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
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
特别是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地都有所重复,因而在民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看谁最能说出歌曲的音乐特点?(三)小结:歌曲以欢快、活波的音乐风格,表现了河北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四、表演:(一)完整演唱歌曲:师:同学们!你能带着这种情感的变化来演唱,表现这首歌曲吗?(二)设计演唱形式:师:如果让你给这首歌曲设计演唱形式,你会怎样设计呢?生:女生——男生——合唱。
(你的设计有想法)师:按演唱形式演唱,师伴奏。
五、小结:师:丰富的演唱形式可以让这首歌曲更饱满、更具有感染力。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答)。
音乐七年级下人教版第3单元选听《小放驴》教案1

《小放驴》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小放驴》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分析:《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可以说,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
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
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
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
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
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
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
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
它既可让人想像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像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
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从演奏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益发地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颇浓。
在民间,人们把这种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叫作“学舌”。
教学重点:熟悉《小放驴》曲调。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设计意图:这首曲子是器乐曲,表现的都是地方民间音乐,极具地方特色。
所以教学设计上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曲子的地方风格特色,从旋律歌词以及所使用的代表性乐器上入手,体会乐曲的情绪和表现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小放驴》1、初听:乐曲表现了什么?使用了哪些乐器?2、简介体裁:《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3、再听。
分析: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
音乐人教七年级下册(2012年新编)《小放驴》教案03

........
试题试卷《小放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能够听辨管子、唢呐的音色。
感受、体验歌曲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体验河北民间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放驴》
(1)导入
师:让我们来听听河北民间乐曲,看看河北的音乐给我们什么感受?
(2)初听乐曲
师: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
(3)理解河北吹歌
师:河北吹歌——流行于河北民间的吹打音乐。
河北吹歌以管子、唢呐作为主奏乐器,吹奏的大多是民歌和戏曲唱腔,因而得“吹歌”之名。
(4)复听乐曲
师:再来听听歌曲,说说唢呐和管子的音色分别是怎样的?
(5)演唱主题音乐
(6)再听乐曲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音乐,说说音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二、组织下课
小结: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河北的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小
放驴》教案
《小放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小放驴》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分析:
《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可以说,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
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
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
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
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
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
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
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
它既可让人想像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像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
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
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从演奏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益发地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颇浓。
在民间,人们把这种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叫作“学舌”。
教学重点:
熟悉《小放驴》曲调。
教学难点:
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设计意图:这首曲子是器乐曲,表现的都是地方民间音乐,极具地方特色。
所以教学设计上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曲子的地方风格特色,从旋律歌词以及所使用的代表性乐器上入手,体会乐曲的情绪和表现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小放驴》
1、初听:乐曲表现了什么?使用了哪些乐器?
2、简介体裁:《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
乐曲。
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3、再听。
分析: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
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式。
4、复听,学生跟着想象。
三、小结下课。
教后记: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的有限度,以及对其他地域生活方式、文化风俗等各种存在的差异,在对地方音乐特点的认识上也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尽可能的让他们知道在音乐上反映出的地方差异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