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课件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概述ppt课件
![先秦诸子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e88dcc227916888586d702.png)
• 今本《列子》为晋张湛
所传,乃伪作。
完整版课件
29
• 文子,据说是老子的弟
子,与孔子同时。
• 《文子》一书也可能出
于伪托
完整版课件
30
• 关尹子,名喜。为关吏,老
子过关,追随而去。
• 鶡(he)冠子,楚人。居于
深山,以鶡为冠。
• 老莱子,楚人,与孔子同时。
完整版课件
31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道家使
虚可以为治。
完整版课件
33
• 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
篇。
• 《邹子》四十九篇。名衍,
齐人。“谈天衍”
• 《邹奭》十二篇。齐人。
“雕龙奭”
完整版课件
34
• “天人感应”
完整版课件
35
灋
• 法十家,二百一十七篇。 • 《李子》。名悝。 • 《商君》。《申子》,名不害 。
《慎子》,名到。《韩子》五十 五篇。
16
进入战国
• 春秋、战国两个时代的特征
比较
• 战国比春秋更追求个性,更
开放。
• “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完整版课件17ຫໍສະໝຸດ • 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禁锢
• 各诸侯都力图消灭他国,
统一天下,需要各种学说 为其服务,客观上推动了 思想与学术的发展。
完整版课件
18
• 政治上,战国更混乱,但却
突破了枷锁。
• 学术上,战国更自由。“百
先秦诸子概述
完整版课件
1
什么是“子”
• 称谓 • 著作 • 学派
完整版课件
2
•著作类型
•《汉书·艺文志》的
“诸子”
完整版课件
3
•四部分类法——经、
所传,乃伪作。
完整版课件
29
• 文子,据说是老子的弟
子,与孔子同时。
• 《文子》一书也可能出
于伪托
完整版课件
30
• 关尹子,名喜。为关吏,老
子过关,追随而去。
• 鶡(he)冠子,楚人。居于
深山,以鶡为冠。
• 老莱子,楚人,与孔子同时。
完整版课件
31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道家使
虚可以为治。
完整版课件
33
• 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
篇。
• 《邹子》四十九篇。名衍,
齐人。“谈天衍”
• 《邹奭》十二篇。齐人。
“雕龙奭”
完整版课件
34
• “天人感应”
完整版课件
35
灋
• 法十家,二百一十七篇。 • 《李子》。名悝。 • 《商君》。《申子》,名不害 。
《慎子》,名到。《韩子》五十 五篇。
16
进入战国
• 春秋、战国两个时代的特征
比较
• 战国比春秋更追求个性,更
开放。
• “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完整版课件17ຫໍສະໝຸດ • 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禁锢
• 各诸侯都力图消灭他国,
统一天下,需要各种学说 为其服务,客观上推动了 思想与学术的发展。
完整版课件
18
• 政治上,战国更混乱,但却
突破了枷锁。
• 学术上,战国更自由。“百
先秦诸子概述
完整版课件
1
什么是“子”
• 称谓 • 著作 • 学派
完整版课件
2
•著作类型
•《汉书·艺文志》的
“诸子”
完整版课件
3
•四部分类法——经、
《先秦诸子百家简介》课件 (27张PPT)
![《先秦诸子百家简介》课件 (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c1bcdddaef5ef7ba0d3c84.png)
讲解:
1、你知道“诸子百家”的含义吗?
“诸子”指的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 物;“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 称。
“诸子百家”的出现背景:
1、政治: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各诸 侯国争霸。 2、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这使得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3、文化: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 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4、学术自由: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 纷纷著书立说,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 则留,不用我则去”。
墨守成规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 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 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 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家(Mohism):
墨子(Mozi),名翟,(前 468-376年),鲁国人,出身平 民,做过木匠,据说师从孔子, 因不满儒学而另立学派,曾前往 各国讲学,门徒很多,有严密组 织,并且能行侠仗义,赴汤蹈火。
墨子名言:兼相爱,交相利。 Love each other and benefit each other.
主要思想:
“道” (1)思想观:思想核心是
第21课诸子百家
![第21课诸子百家](https://img.taocdn.com/s3/m/6b94229c8762caaedd33d432.png)
儒家
介绍:孟子-- 名轲,战国时期 鲁国人(今山东).
①主张“仁政”(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思想主张:
②主张“民贵君轻”
孟子
③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 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④重视人的作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⑤做人要有骨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整理典籍: 《诗》《书》《春秋》等
孔子的言论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一生历尽坎坷,3岁丧父,17岁丧母,中年漂泊,晚年鳏夫
(老年丧妻)。幼年谋生艰难,不得不从事与其贵族头衔不相符的各种
“鄙事”,如管理仓库,看管牛羊等。但他刻苦求学,勤奋自勉,以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毅力完成学业,奠定了其“三十而立”的基 础。随后,他招徒讲学,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和“有教无
类”的风格致力于教育,直至门人三千,“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
在“五十而知天命”之时开始参与政治,周游列国,向各国统治者宣扬 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但终因政见过于理想,与当时勾心斗角、尔虞我
诈的官场政治格格不入而屡不得志,在外漂泊了14年,累累如“丧家之
犬”最终黯然回到鲁国。潜心讲学,整理古籍。
孔子
道家
介绍: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 楚国人。 思想主张: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中包含着对立的
老子
方面,对立双方相互联系,又能相互转化】 ②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又名《道德经》) 著作:
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 宋国人。
庄子 思想主张:逃避现实,追求精神自由。
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先秦诸子研究 PPT课件
![先秦诸子研究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a0087d650e52ea54189841.png)
苏秦游说秦惠王 吞并诸侯,称帝而治 《战国策》: 秦王曰: 寡人闻之,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 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 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 司马迁《苏秦列传》: 苏秦为纵约长。 “并相六国” 家人的态度:前倨后恭 3、自由平等的文化环境 齐国稷下学宫
↓ ↓ ↓ ↓
天子 诸侯 诸侯 诸侯
大宗 ↓
长子 二子 三子
↓
诸侯 卿大夫 卿大夫
大宗 ↓
长子
二子 三子
↓
↓↓
卿大夫权、政权一体,
《左传》:“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世卿世禄
松散的统一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
诸侯强 周天子弱
3、王室、天子的地位变化: 第一,周天子直辖的“王畿”之地缩小。 第二,诸侯向王室的朝贡显著减少 国势贫弱,王室渐趋衰微 王室衰弱的后果: A、人才外流,文化下移 诸侯国多元文化中心。 楚国:老聃,道家学派 鲁国:孔丘 ,儒家学派 宋国:墨翟,墨家学派
例三: 《左传》襄公十四年 晋侯问师旷:“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 师旷:“或者其君实甚。” 良君,困民之主
“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 主,将弗用之,弗去何为?”
例四 鲁昭公被季氏放逐,死于乾侯 赵简子 史墨: 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 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
(五)、钱穆“孔门说” 开诸子之先河者为孔子。 法家、墨家等诸家多师从孔门, 系孔子之再传弟子, 或与孔门关系甚密切者。 (六)、侯外庐“经济”说
三教九流诸子百家PPT课件
![三教九流诸子百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acb1ef195f312b3169a5ec.png)
力学
LOGO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 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 “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 艺文志》将 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 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 以战国 、秦代 、西汉 为代表,分别 为战国时期商鞅门客尸佼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 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 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 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并不是一门有 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 家”的流派。自从《汉书· 艺文志》第一次把 《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 式被定名。
LOGO
名家即辩者,又称刑名家,主要讨论名实关系和概念 同异、离合问题。早期的“辩者”(名家)是春秋时期 郑国人 ,他能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他是名家的 创始人。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等。他们 擅长论辩,探索了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对古代逻辑 学得发展做出了贡献。 名家并无相同的政治思想或经济主张,仅仅是他们 都以“名”为研究对象,并以此区别于其他学派。在名 家内部,由于观点不同有形成若干派别,其中主要有合 同异派和离坚白派,其他代表人物分别为惠施与公孙龙, 两派侧重点不同,各持一端。合同异派夸大事物普遍联 系和变动不居的特性,犯了相对主义的错误;离坚白派 则夸大事物的相对独立和相对静止性,犯了绝对主义的 错误。
LOGO
盗跖, 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春秋、春秋、战国 之际奴隶起义领袖。一作蹠。在先秦古籍中被诬 为“盗跖”和“桀跖”。 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 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 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脚奴 隶)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 披靡。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 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起义规模之大,时 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LOGO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 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 “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 艺文志》将 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 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 以战国 、秦代 、西汉 为代表,分别 为战国时期商鞅门客尸佼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 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 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 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并不是一门有 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 家”的流派。自从《汉书· 艺文志》第一次把 《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 式被定名。
LOGO
名家即辩者,又称刑名家,主要讨论名实关系和概念 同异、离合问题。早期的“辩者”(名家)是春秋时期 郑国人 ,他能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他是名家的 创始人。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等。他们 擅长论辩,探索了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对古代逻辑 学得发展做出了贡献。 名家并无相同的政治思想或经济主张,仅仅是他们 都以“名”为研究对象,并以此区别于其他学派。在名 家内部,由于观点不同有形成若干派别,其中主要有合 同异派和离坚白派,其他代表人物分别为惠施与公孙龙, 两派侧重点不同,各持一端。合同异派夸大事物普遍联 系和变动不居的特性,犯了相对主义的错误;离坚白派 则夸大事物的相对独立和相对静止性,犯了绝对主义的 错误。
LOGO
盗跖, 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春秋、春秋、战国 之际奴隶起义领袖。一作蹠。在先秦古籍中被诬 为“盗跖”和“桀跖”。 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 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 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脚奴 隶)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 披靡。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 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起义规模之大,时 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57页PPT课件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57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23ee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d.png)
史倒退,回归到原始社会状态。
法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6 13 8
主題思想
主
老子的思想主张:
題 介
四,“贵柔”,权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君王无为,紹
驭人之术,藏于暗处,群臣看不透君王,时时战栗,垂
拱而治。
法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7 13 8
老子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主題思想
势
法家
术
主 題
介
紹
法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二柄
6 13 8
儒家思想详解
媒介计划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亲亲之爱,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正义自强,中庸之道。 强调以德治国,仁爱思想, 通过圣王思想来教化百姓,维护礼乐制度,按照等级, 亲疏来维护秩序。尊王举贤,由道德高尚的人来治理国 家。强调个人修养,推己及人,来推行仁爱的思想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媒介计划 13 24
孟子名言
《孟子·告子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言非礼勿动。礼可以理解为道德的准则,日常交际的礼节
三:等级制度,三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亲亲之爱,
有等级的爱。
四:以德治国,道德教化,举贤尊王。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1课诸子百家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1课诸子百家](https://img.taocdn.com/s3/m/719cbf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e.png)
墨家思想的起源
墨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墨子创立。墨子,名翟, 鲁国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 家。
墨家思想的发展
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墨家学派以 “兼相爱,交相利”为思想核心,主张“非攻”、“节用” 、“节葬”等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墨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与主张
结合时代需求
将诸子百家的思想与时代需求 相结合,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 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推动创新发展
在传承和弘扬诸子百家思想的 基础上,推动其创新发展,为 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 动力。
加强教育引导
通过教育引导,让更多的人了 解和认识诸子百家思想,提高 其思想素养和文化水平。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儒家思想传播到东亚 各国并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02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由孔子创立。
发展
经过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的 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 儒家思想体系。
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 要地位,对政治、教育、文化 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领域
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受到儒 家思想的影响,如汉武帝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政策。
社会领域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 社会秩序,对维护社会稳 定起到积极作用。
03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 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发展
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形成了玄学。在唐宋时期,道家思 想与儒家思想、佛家思想相互融合, 形成了宋明理学。
《诸子百家》课件
![《诸子百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5040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0.png)
《诸子百家》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诸子百家简介 • 儒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其他学派 • 诸子百家的现代意义
01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的 各种学派和思想家,他们提出了各自 的理论、观点和主张,为中国古代思 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家思想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过于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忽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等 。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应当在法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和改进,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进 步。
04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概述
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道家思想作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哲 学流派,主张“道法自然”,强
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阴阳家思想
总结词
强调阴阳五行,主张天人合一
详细描述
阴阳家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所构成。阴 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的发展变化都与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有关,因此阴阳家主张天人 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阴阳家也提倡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
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各异,学派众多 ,涵盖了政治、哲学、军事、经济、 文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思 想格局。
诸子百家的历史背景
0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个转折点,社会动荡不安,各国 争霸,各种政治力量和思想家纷 纷涌现。
02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后世的文化 传承奠定了基础。
的规范。
孟子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主张人性本善,提倡“仁政”,认 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
contents
目录
• 诸子百家简介 • 儒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其他学派 • 诸子百家的现代意义
01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的 各种学派和思想家,他们提出了各自 的理论、观点和主张,为中国古代思 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家思想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过于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忽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等 。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应当在法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和改进,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进 步。
04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概述
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道家思想作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哲 学流派,主张“道法自然”,强
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阴阳家思想
总结词
强调阴阳五行,主张天人合一
详细描述
阴阳家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所构成。阴 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的发展变化都与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有关,因此阴阳家主张天人 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阴阳家也提倡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
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各异,学派众多 ,涵盖了政治、哲学、军事、经济、 文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思 想格局。
诸子百家的历史背景
0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个转折点,社会动荡不安,各国 争霸,各种政治力量和思想家纷 纷涌现。
02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后世的文化 传承奠定了基础。
的规范。
孟子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主张人性本善,提倡“仁政”,认 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
七年级历史上册《诸子百家》课件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诸子百家》课件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8e5d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0.png)
制度建设
法家思想注重制度建设,提倡建 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构, 为现代法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法律意识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意识的培养, 认为人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维 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这对提高 现代公民的法律意识具有积极作 用。
06 诸子百家思想比较与融合
诸子百家思想异同点分析
相同点
诸子百家都关注社会现实,试图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都强调人的作用,重 视人的价值和意义;都有一定的辩证思想,能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韩非子及其主要观点
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对秦朝及以后的 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要观点
韩非子主张法治、重刑重罚、君主集权等思想,认为人性本恶,需 要通过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对其他学派的批判
韩非子对儒家、墨家等学派进行了批判,认为他们的思想无法适应当 时社会的需要。
法家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
墨家起源与发展
起源
墨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墨 子创立。
发展
墨家在战国时期一度成为与儒家并 列的显学,后因多种原因逐渐衰落。
传承
墨家思想在后世得到了一定的传承 和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 远影响。
墨子及其主要观点
墨子简介
墨子,名翟,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 军事家。
主要观点
华东师大版特点
严谨性
拓展性
华东师大版教材注重历史知识的准确 性和严谨性,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 价客观公正。
教材中除了基本的历史知识外,还提供了 大量的阅读材料、思考题和探究活动,有 助于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和思维能力。
系统性
该版本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 和内在逻辑进行编排,有助于学生系 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诸子百家》PPT教学课件
![《诸子百家》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0fb0520b1c59eef8c7b451.png)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名言?
13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Fra bibliotek因材施教要经常温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要说谦乎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三实人实行的,学习必态有度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4
说一说
文化成就
整理典籍:《诗》、《书》、《春秋》
著作:《论语》
15
道 家——老 子
快速阅读并回答:
1、道家创始人是 老子 (即 李耳 ),著
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 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 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尊重 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 人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12
说一说
大教育家孔子
2、教育教学:3000弟子72贤人; 总结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
亚圣 集大成者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老子 道、辩证法、无为而治
创始人
庄子 齐物、逍遥、天人“不相胜”
文学、美学对后世有深 远的影响。
韩非 法、术、势相结合;
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墨子
兼爱;非攻;尚力; 节用、节葬
孙武 《孙子兵法》
集大成者。适应中央集权政 治体制的需要,成为中国古 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心目中的“仁人”,是品格高尚、道德崇 高度人。他以“仁”和“不仁”作为衡量君 子、小人、愚贤、善恶、是非、曲直的主要 标准。
总之,“仁”包括恭、宽、信、敏、惠、 义、智、勇、好学、爱人、克己复礼、推 己及人之心等各种内涵。
一切美德 10
仁礼
仁者无敌 金庸小说
“鸳鸯刀” 的秘密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1ppt课件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a1f6626529647d26285297.png)
完整版ppt课件
17
儒家 孔子的思想观点 礼与仁 中庸和谐
礼是宗法制度下的行为规范。其实质是“尊尊 亲亲”。主要指周礼,在周礼中,严格的上下 等级、尊卑长幼的秩序规定与原始的民主性和 人民性结合在一起。当时“礼崩乐坏”,人们 都不照周礼行事,出现“犯上作乱”僭越礼制 的情况。孔子十分推崇周礼,要求用周礼约束 人们的行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按照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 能有用八佾的乐舞,诸侯应是六佾,大夫为四 佾,士为二佾。然而,鲁国的季氏身份是大夫, 按周礼,他只能用四佾,他却竟然用了八佾, 孔子对此,痛心疾首,愤然地说:“是可忍, 孰不可忍?”。
信自傲。
完整版ppt课件
12
参见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225227页。孟尝君与门人冯欢的故事。
先秦士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孟子:民贵君 轻社稷次之 (也有朝秦暮楚不讲操守者,如张 仪之流,屈原的《橘颂》独立不迁;不人道者, 如吴起杀妻),傲气傲骨,在大一统社会建立 后失去,屈服卑躬,甚至是“妾妇”心理,在 唯一的王权面前被选择,被动,人格很难独立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没有现在的社 会分工,知识分子专业化)“皮之不存,毛将 附焉?”
孔子看不起体力劳动,认为从事农工商的都是小 人,只有读书做官才是君子。他自己向往的也 是古代贵族那种高雅而有趣的生活。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衣冠楚楚,一天换好几套衣服,上 课的时候有音乐伴奏,开了春就去踏青郊游等。
完整版ppt课件
14
墨子则对工艺制造和工程技术感兴趣,而且手艺 精湛,多有发明。他的生活作风和思想感情, 比较接近劳动人民,粗茶淡饭,布衣草鞋,过 苦日子。所以,孔子和墨子同样博学,却多有 不同。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工艺;孔 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 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 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精英与民粹)。
2017秋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诸子百家》课件 (共33张PPT)
![2017秋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诸子百家》课件 (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8664bb284ac850ad02425e.png)
——代表平民利益
1、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言 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2、主张“非攻” “兼爱”、 反对一切不义战争。 3、主张节用、节葬,反对 奢侈浪费
四、法家:
韩非
法家学派的 主要代表,著 有《韩非子》 一书。韩非子 主张施行“法 治”,加强中 央集权。
兵家: 孙武
• 1、春秋时期,兵家代表人物 • 2、著有《孙子兵法》——“避实击虚”“攻 其不备,出其不意”“知彼知己,?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 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 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学派争 芳斗艳的局面。
思考: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术文化繁 荣提供物质条件。 • 政治上: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各诸 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 • 思想文化:私学兴盛,促进民间文化 教育的发展。 • 现实中:各国争霸的需要。
B
)
作业:
1、练习册完成到P54 2、下节课课前提问本节课主要内容
想一想
• 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 时时代的发展?为什么?
• 答:法家。因为它的严厉刑法,
有利于封建君主统治人民,建立强 大的封建中央政权。
想一想
• 诸子百家中对中国影响 最大的是哪家?为什么?
• 答:儒家。因为儒家学说在西汉汉武
帝时由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六)百家争鸣的影响
• 各派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有力地推动了 思想文化的发展。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现第一次解放潮流。
治理国家就像养鱼, 经常到鱼缸去翻滚, 鱼很快就死了。不如 让鱼儿自由生长。
反映了道家 的无为而治
1、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言 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2、主张“非攻” “兼爱”、 反对一切不义战争。 3、主张节用、节葬,反对 奢侈浪费
四、法家:
韩非
法家学派的 主要代表,著 有《韩非子》 一书。韩非子 主张施行“法 治”,加强中 央集权。
兵家: 孙武
• 1、春秋时期,兵家代表人物 • 2、著有《孙子兵法》——“避实击虚”“攻 其不备,出其不意”“知彼知己,?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 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 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学派争 芳斗艳的局面。
思考: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术文化繁 荣提供物质条件。 • 政治上: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各诸 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 • 思想文化:私学兴盛,促进民间文化 教育的发展。 • 现实中:各国争霸的需要。
B
)
作业:
1、练习册完成到P54 2、下节课课前提问本节课主要内容
想一想
• 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 时时代的发展?为什么?
• 答:法家。因为它的严厉刑法,
有利于封建君主统治人民,建立强 大的封建中央政权。
想一想
• 诸子百家中对中国影响 最大的是哪家?为什么?
• 答:儒家。因为儒家学说在西汉汉武
帝时由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六)百家争鸣的影响
• 各派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有力地推动了 思想文化的发展。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现第一次解放潮流。
治理国家就像养鱼, 经常到鱼缸去翻滚, 鱼很快就死了。不如 让鱼儿自由生长。
反映了道家 的无为而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什么是百家争 鸣?百家争鸣的局 面是怎样形成的?
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派 代表人物有哪些?
自主学习
学派 代表 人物 时期 代表作或 言 论 思想 仁、礼、德政
孔子 春秋 《论语》 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仁政、主张“民贵君轻”、重视 战国 《孟子》 人的作用、做人要有骨气 战国 《荀子》 “以礼治国”
二、百家争鸣
1、形成的社会原因: 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崩坏,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阶级条件:“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上:“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思想文化现象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 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
2、孟子的思想 政治:“仁政”、“民贵君轻” 伦理:“性本善” 3、荀子的思想 政治:“仁义”、“君舟民水” 伦理:“性本恶” 4、儒学的发展:战国后期成为蔚然大宗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 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政治观点? 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因循守旧。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儒家:万世师表,仁政德治。 道家:无为之道,逍遥自然。 法家:与时俱进,治国以法。 墨家:身体力行,兼爱非攻。 对当时: 思想解放,文化繁荣 对后世: 智慧精华,惠泽中外
5、老子的思想
春秋时思想家,道 家创始人。一说即老 聃,姓李名耳,字伯阳, 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 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在东周首都洛阳担任 “守藏室之史”(等同 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 馆长)。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老子之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思考:你认为老子的思想有局限性吗?
6、庄子的思想
庄子继承老子“道” 的思想,宣传天道与自然 无为。 他认为得道的方法为 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 通过“逍遥”的生活方式: 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 超然的态度,过虚无的生 活,以达到天地万物为一 的精神境界。 逍遥游的庄子
7、集大成者--韩非子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 耕战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 法常可”、“世异则事 异,事异则备变。” 认识论:①遵循客观规 律行事;②“参验法”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多,多则惑。
老子之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治大国如烹小鲜。”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 足以取天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 无为,则无不治。”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春秋 《道德经》 朴素的辨证法、“无为而治” 战国 《庄子》
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法治”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非攻、兼爱、举贤、节俭 兵家 孙武
避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春秋《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1、孔子生平 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年 鲁国人。春秋 末期鲁国人, 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主张“仁”—孔子思想的核心 2)主张“礼”
3)主张“德政”
3、教育成就
1)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孔子在教育方面 有什么贡献?哪些教 2)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 学习有指导意义?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什么是百家争 鸣?百家争鸣的局 面是怎样形成的?
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派 代表人物有哪些?
自主学习
学派 代表 人物 时期 代表作或 言 论 思想 仁、礼、德政
孔子 春秋 《论语》 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仁政、主张“民贵君轻”、重视 战国 《孟子》 人的作用、做人要有骨气 战国 《荀子》 “以礼治国”
二、百家争鸣
1、形成的社会原因: 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崩坏,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阶级条件:“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上:“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思想文化现象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 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
2、孟子的思想 政治:“仁政”、“民贵君轻” 伦理:“性本善” 3、荀子的思想 政治:“仁义”、“君舟民水” 伦理:“性本恶” 4、儒学的发展:战国后期成为蔚然大宗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 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政治观点? 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因循守旧。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儒家:万世师表,仁政德治。 道家:无为之道,逍遥自然。 法家:与时俱进,治国以法。 墨家:身体力行,兼爱非攻。 对当时: 思想解放,文化繁荣 对后世: 智慧精华,惠泽中外
5、老子的思想
春秋时思想家,道 家创始人。一说即老 聃,姓李名耳,字伯阳, 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 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在东周首都洛阳担任 “守藏室之史”(等同 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 馆长)。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老子之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思考:你认为老子的思想有局限性吗?
6、庄子的思想
庄子继承老子“道” 的思想,宣传天道与自然 无为。 他认为得道的方法为 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 通过“逍遥”的生活方式: 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 超然的态度,过虚无的生 活,以达到天地万物为一 的精神境界。 逍遥游的庄子
7、集大成者--韩非子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 耕战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 法常可”、“世异则事 异,事异则备变。” 认识论:①遵循客观规 律行事;②“参验法”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多,多则惑。
老子之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治大国如烹小鲜。”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 足以取天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 无为,则无不治。”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春秋 《道德经》 朴素的辨证法、“无为而治” 战国 《庄子》
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法治”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非攻、兼爱、举贤、节俭 兵家 孙武
避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春秋《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1、孔子生平 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年 鲁国人。春秋 末期鲁国人, 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主张“仁”—孔子思想的核心 2)主张“礼”
3)主张“德政”
3、教育成就
1)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孔子在教育方面 有什么贡献?哪些教 2)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 学习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