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备课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说课稿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1课《文明之光》说课稿说教材:本课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偏重“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要求,也包含“造型·表现”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孩子们对传统瓷器、陶器等知之甚少,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本节课的学习将加深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与认知,开阔眼界,促进发展。
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难点: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说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第1 页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

《文明之光》教课设计教课目的:可以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剖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有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课重难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取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育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加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课过程:一、导入我们的先民在数千年不停的窑火中,烧造了粗朴的彩陶,发了然晶莹光洁的瓷器;而熊熊的炉火也曾锻造出威严的青铜器。
这些精巧的器物,既是日用用具,也是古代中国的礼器。
它们的形制丰富多样,制作的技艺十分高明,装修精巧多变,凝集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心胸。
板书课题《文明之光》。
二、知识点分析1、彩陶彩陶起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陪伴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同发了然烧陶技术。
彩陶所绘纹饰是当时各氏族或部落特定的氏族标记。
如西安半坡彩陶主要绘人面纹、鱼纹、变形鸟纹;马家窑彩陶主要绘旋涡纹、神人纹、网络纹;辛店彩陶主要绘双钩纹,太阳纹、鹿文、鸟纹;大汶口彩陶主要绘八角纹、变形花卉纹。
(1)、赏识彩陶教师率领学生赏识《彩绘龙纹陶盆》、《彩陶旋纹尖底瓶》、《彩陶罐》等器皿,发问:这三件彩陶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颜色有什么异同(2)、学习活动认真察看课本第三页三件“鱼纹彩陶盆”,比较这几件器皿纹络的变化差异,并认真观察,说一说“人面鱼纹彩陶盆”中的纹络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
2、青铜器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用具,出生于人类文明期间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期间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初期青铜器的代表。
6000年前的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期间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含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胸怀衡器等。
出现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后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巧。
(1)、赏识青铜器教师率领学生赏识《后母戎方鼎》、《四羊方尊》等器皿,发问:这两件青铜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用的《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老婆。
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一些,对艺术品有一定喜爱度。
3重点难点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一、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 媒体运用)
彩陶纹盆; 船形网纹瓶视频短片第1 页
2【活动】过程。
湖南湘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第1课《文明之光》第1课时

《文明之光》教案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湘版美术教材八年级第1课文明之光教学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师: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小结:陶器的出现标志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随着采集、耕织和手工业的发展,定居后的氏族成员需要一些器物来保存种子,储藏粮食,要有适合日用炊饮的各种器皿。
最初这些器物很可能是用植物为材料制作的,如草、藤、木头等等。
由于编织器物不能放在火上作为炊具,人们就用黏土涂在木器或编织物的表面,增强其耐火性,很可能由此发明了陶器。
从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纹上可以得到证明。
(以植物为材料的容器;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纹。
)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一、彩陶、青铜器纹样分析分析彩陶纹样,了解、推想史前人类社会生活;把握纹样细节,从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不同角度分析、揣测纹样中蕴含的意义。
初中美术_湘美版八下《文明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明之光·原始彩陶之旅》教学设计一、课题概述课题:《文明之光·原始彩陶之旅》课型:欣赏·评述课时: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原始彩陶的起源;结合陶器的实用功能初步学会欣赏彩陶的造型美与纹饰美。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实践,在自主与合作探究中欣赏彩陶的造型美与纹饰美。
3.培养学生对原始陶器美的认识与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陶器的实用造型美与装饰纹饰美教学难点:理解彩陶的实用之美与纹饰的演变过程四、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瓷器教具学具:学习任务单、笔、彩陶学具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引导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问好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课本内容与哪些认识与疑惑?(学生思考并回答。
)3.走进《文明之光》第一课时,开启原始彩陶之旅。
(二)新授1.彩陶的产生①教师面对我国先民的生活与制陶场景的图片,讲解彩陶的产生:现在让我们一①同走进山东省博物馆史前展厅。
春秋《考工记》记载:“茹毛饮血,非所以养生也,圣人教之以火,炊米为食,鬲甗之器盛焉。
”陶器的出现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关系。
大约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制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②问题回扣:A.陶器产生于什么年代?(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B.陶器的产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C.陶器产生之初,有什么功用?(盛饭、装东西、狩猎......)2.彩陶的器形之美陶器的实用性与器型美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陶器进行了装饰,所以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教师多媒体展示陶钵、陶豆、陶鼎、陶杯、陶甗、陶盆、陶壶、陶罐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早期陶器的用途(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教师总结:陶器根据用途分为三大类:①饮食器:盆、钵、豆、陶杯等;②炊煮器:鼎、鬲、甗等;③储藏器:壶、罐等。
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优秀教学案例

综上所述,本教学案例的五大亮点,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美术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成长。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进行以下工作:
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美术作品与历史文明的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这一关系的认识。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帮助他们提高。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古代文明与美术作品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互动式情景,如模拟古代壁画创作现场,让学生扮演古代艺术家,体验创作的艰辛与快乐。
3.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增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教学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古代文明对美术作品有哪些影响?”“不同文明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案例亮点
本章节的教学案例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凸显以下五个亮点,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教学效果:
(一)强调跨学科融合
本案例将美术与历史学科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历史文明的视角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创作。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和创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文明内涵的美术作品。
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文明背景下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文明之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文明背景,创作一幅以“文明之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语言,充分展现所选取文明的特点。(60%)
2.写一篇美术鉴赏小论文,主题为“我眼中的文明之光”。请从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40%)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明之光这一主题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著名美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清明上河图》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这些作品展现了哪些文明之光?它们各自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文明之光》,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和风格特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湘美版美术八下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2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联系原始人的生活了解原始彩陶的历史源流,了解原始彩陶的用途和制作工艺。
探讨原始彩陶的造型和纹样,概括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
合作设计一个具有原始彩陶艺术特点的彩陶平面图。
方法与过程:探讨原始彩陶的历史源流,培养想象力、知识整合能力和探究能力。
运用比较、想象、归纳的方法共同分析原始彩陶,培养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2学情分析一般特征:八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初始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一些现代彩陶,对彩陶的用途、造型和纹样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信息素养:这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未知的事物喜欢研究探讨,但因为年龄还偏小,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和创设良好的情境。
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约3分钟)1、展示一件制陶工具,引起好奇心,吸引注意力。
你们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工具吗?看看老师还带了什么来?展示一个陶罐,这个罐子是什么材质的?像这样表面有纹样的陶器叫什么?2、彩陶出现在什么时期?中国是发明彩陶器最早的地区之一,彩陶的发明就像一把火,点亮了人类的文明之光,让我们得以了解远古时期的人类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引出课题——《文明之光——彩陶》学生观察、思考和回答问题。
实物展示:陶泥、陶罐通过教师现场制作彩陶这一情境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点出本课学习内容。
活动2【活动】教学过程二、设置问题,分组探究。
(约5分钟)1、请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关于彩陶的资料,说说对彩陶的了解。
2、请大家结合同学们的叙述和上学期的《远古的呼唤》一课,想象原始人的生活状况,思考、讨论几个问题:①、说说原始人的生活是怎样的?②、原人为什么会发明彩陶?③、彩陶对原始人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3、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彩陶是原始人生活的产物,但语言的描述似乎不够直观,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了解陶器的发明。
最新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文明之光(第一课时)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一:彩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第1 页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
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
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资料

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课设计第1课文明之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剖析彩陶,并运用有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重点难点剖析:经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赏识,指引学生初步认识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一样期间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取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育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加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课过程课时一:彩陶讲堂导入:彩陶大概出此刻什么时代?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先人的生产生活,也表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兴趣。
对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束,说明他们为何跳舞。
这个彩陶罐的装修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你能试试依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修推测其用途,并由此想一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形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
思虑练习: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据学者考据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测人面鱼纹的企图吗?剖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二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辨别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剖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感觉: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修纹样给你的不一样视觉感觉。
试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不一样的蛙纹图形。
总结:经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认识。
彩陶与我们今日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修有什么相同和不一样之处?经过对古代工艺美术持续深入的认识,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建议依照不一样期间、不一样题材采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
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修;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初中美术_文明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明之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②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③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彩陶纹样从写实到抽象的演变。
(“人面鱼纹”和“鱼纹图形的变化”为彩陶纹样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间的关系。
把握纹样蕴含的生活意义。
【教学准备】彩陶实物、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播放视频,导入课题提出问题:下面这段视频介绍了什么内容?介绍了哪两种制作方法?播放大汶口彩陶文化的视频,学生带问题观看。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彩陶文化手工制作轮制教师总结:讲台前老师摆放了一组彩陶,它们器形优美,图案丰富。
中国的彩陶历史悠久,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彩陶出现于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从远古走来,在大自然的风风雨雨中历练成长,我们的先民在数千年不绝的窑火中,烧造了这些粗朴的陶器,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教师板书课题:文明之光二、学习目标三、了解彩陶知识1.什么是彩陶?彩陶即彩色陶器,它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做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其彩绘不易脱落。
教师总结:彩陶的出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加强了早期人类定居的稳定性,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2.中国境内彩陶的主要文化类型:a.我国境内广泛存在着彩陶文化,中国的彩陶最早于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称仰韶文化,又由于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又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半坡类型最早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庙底沟类型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
仰韶文化出土的陶器很多,它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红陶,其装饰以彩绘为主,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内容。
b.另一个分布较广的是马家窑文化(出土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经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娴熟的绘画技巧,制陶业非常发达,继承了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表现更为精细。
文明之光美术教案

文明之光美术教案篇一:湘教版_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_第1课_文明之光_备课教案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备课人:金锦达备课时间 2015年月日课题1、文明之光授课时间第二周课型欣赏?评述课时总共3课时授课班级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第1课时(彩陶)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一、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二、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三、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学设计

4.现代艺术的崛起:介绍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美术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文明之光》,让学生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单元,主要包括以下章节内容:
1.古代文明的艺术瑰宝:介绍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等地的美术作品及艺术特点,领略古代文明的辉煌。
2.中国古代美术的传承:分析青铜器、瓷器、书画等艺术形式,感悟中华民族的美术成就。
-培养学生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出发,分析美术作品的综合能力。
举例解释:在古代文明艺术瑰宝的学习中,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象形文字和壁画中的象征意义,例如埃及金字塔内的壁画如何体现生死观念。
2.教学难点
-对古代美术作品中宗教、神话等文化内涵的理解,如印度教艺术中的多头多臂神像。
-中国古代美术中书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如水墨画中的笔法和构图,以及书法的笔势和气韵。
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象征意义和中国书画的表现手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更多的图片和实物模型,以及进行现场演示,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这些知识点。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很高,这也证明了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加深理解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最新湘美版八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文明之光第一课时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一:彩陶课堂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第1 页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
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短片。
三、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1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2尝试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
3云雷纹、蟠蝙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
莲鹤方壶:识别蟠躏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赏析引导:壶身腹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向上,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后母戊方鼎与莲鹤方壶比较两件器物,归纳其不同特点和感受。
媒体运用
一、导入
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
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提示:分别从时代、器形、纹饰和对比感受几个方面人手。收集资料方法讨论:如果你要了解青铜器风格的发展变化,需要查阅、收集青铜器的资料,你会怎么做?
提示:
按时代、类型、器物名称、尺寸、出土地点、收藏者(单位)等等。
四、总结与 思考
你对青铜器有什么新的了解?
青铜器的出现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哪些变化?
为瓷器欣赏作课前准备,通过博物馆网站收集你喜爱的瓷器资料(图片、介绍文字),分小组按不同时代各选一件,或者发到老师的邮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第 2 课时( 青铜器 )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一、导入
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
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
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课时
总共3课时
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方法与过程目标
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
情感与态度目标
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本课难点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
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三、尝试
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四、总结
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二、赏析:
赏析:后母戊方鼎。 用途猜想
赏析:四羊方尊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收集资料方法讨论
简要介绍:后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铸。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方鼎器 型高大厚重,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表明商代冶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备课人:金锦达
课题
1、文明之光
授课时间
第 周
课型
欣赏·评述
课时
总共3课时
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
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
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授课时间
第 周
课型
欣赏·评述
课时
总共3课时
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中国瓷器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大致说出瓷器的种类以及特点。
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欣赏瓷器艺术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器形、袖色以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赏析和描述。
情感与态度目标
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
二、思考练习:
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作业与课堂评价
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小组或个人为校园网站编辑介绍青铜器的网页。
板书设计
第一课:《文明之光》
1、青铜器时代
2、赏析《后母戊方鼎》
3、赏析《四羊方尊》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教学
回顾
与
反思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备课人:金锦达
课题
1、文明之光
用途:煮或盛放鱼肉用,也作为祭祀用的礼器。"鼎"
的结构部位:口、腹、耳、足。
造型感受:方正、厚重、庄严。
装饰规律:龙纹组成的兽面纹(饕餮纹)、鼎耳双虎纹饰均为对称图形。
四羊方尊
(商代)器身腹部的四羊圆雕与綫刻纹饰和谐地结为一体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边缘棱脊的粗线条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利簋(音轨)利簋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云雷纹为地。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双兽头耳;夔纹组成的兽面文;方座饰兽面纹。
本课难点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第1课时( 彩陶 )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作业与课堂评价
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
板书设计
第一课:《文明之光》
1、彩陶的联想
2、思考练习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教学
回顾
与
反思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备课人:金锦达
课题
1、文明之光
授课时间
第 周
课型
欣赏·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