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对比分析(2020070418394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对比分析
摘要: 中国的大型城市为了解决巨量散客出游的问题,由
上海率先建立了“旅游集散中心” 的散客旅游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被证明适用于中国现行体制下的特大型城市,符合
城市旅游发展之需。国内其它许多城市也跟着建设了名为“旅游集散中心”的机构,但是仔细比较可以发现,这些机构虽然表面名称一致,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实际运行效果也很是不同。文章比较分析了上海、杭州、成都、北京以及其它若干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在体制、机制与运行效果上的异同点,并探讨了旅游集散中心的本质特征与形成机制,强调了它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散客; 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服务体系收稿日期: 2009-08-30; 修订日期: 2009-10-20 基金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 规划项目《北京散客旅游服务体系与管理模式》(06BaZH018) 作者简介: 徐菊凤(1965-), 女,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旅游消费行为。赵晓燕(1959-), 女,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休闲与旅游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 副
教授。研究方向: 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理论。
散客潮与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形成
1. 巨量散客考验中国城市旅游服务体系
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和上海已经成为国际上少有的特大型旅游城市。2007 年,北京接待的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数量,分别达到9352 万人次和435万人次,如果加上本市居民在京旅游数4912 万人次,则北京接待的全部旅游者数量已达到1.4264 亿人次。上海的数字也接近于这一水平:2007 年接待的国内旅游者(含本市居民在沪旅游)1.02 亿人次,国际旅游者665.6 万人次,合计 1.0866 亿人次(注:北京和上海的旅游接待数量,分别见:人民网2008 年 2 月27 日《北京市2007 年旅游业发展概况》,以及人民网2008 年 4 月1 日《上海旅游市场2007 大盘点》两篇报道。)。这种规模的游客接待量,已经远远超过巴黎、纽约等国际著名大都市,后二者近年来每年游客接待量分别为5000 万人次左右和4500 万人次左右(注:
有关纽约的数字,见新华网2006 年12 月29 日《纽约游客人次再创新高近4400 万人次》;有关巴黎的数字,也曾出现于网上一篇报道,出自巴黎市长之口。)。因此,可以认为, 我国的北京和上海已属于世界少有的特大型旅游城市。
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此庞大的旅游客流,大多以散客的方式(个人或与亲友结伴)到访。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显
示,2006 年城镇居民国内游客中,以散客方式出游的占
71.7%[1], 北京和上海的散客接待率也接近于这一百分比。尽管这一散客比例还未像某些欧美发达国家那样达到80%~90%, 但显而
易见,中国城市旅游的散客潮时代已经到来。巨量的散客流,考验着北京和上海这样的特大型旅游城市的散客接待能力,尤其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远郊区的快捷交通体系尚未构建完整,旅游交通服务还存在不少缺漏时。根据国际经验,散客旅游服务体系是否健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旅游服务体系完善与否的主要标准,这与我们习惯了的传统团队旅游接待的标准大不相同。
2. 散客需求特征催生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散客旅游者在一个城市(目的地)逗留期间,其旅游活动一般由一个个自行设计的“一日游”组成。因此,自助性质的一
日游是散客在一个城市停留时最重要的旅游需求。散客出游不像旅游团那样有周到的事先安排和导游员的全程引领,以及专门的旅行车接送往返于各目的地,他们主要依赖城市旅游综合服务体系来完成自己的旅游活动。因此,面向散客的城市旅游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交通服务、旅游住宿服务、旅游餐饮和购物服务等内容。在过去30 年中,中国大城市中的散客旅游者在住宿、餐饮和购物方面的需求已经通过市场化供给较好地获得了满足,而散客特别需要的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特别是含有重要旅游景点的远郊区旅游交通)这些带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旅游服务则一直没
有获得充分供给。大量散客旅游者前往坐落于远郊的旅游景点时,不但要付出很高的交通、时间和信息收集成本,还可能
遭遇各种投机取巧的非法经营者的欺骗及其低质量服务的危险,使
散客的旅游质量受到影响,也使城市的旅游形象受损。我国的北京、上海、杭州都曾经历了这样的困难,其它一
些城市也面临打击非法一日游经营的难题。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旅游集散中心” 这样一种旨在解决外来散客旅游者和本市居民短途出游问题的城市散客旅游服务模式被逐步探索出来。
我国首个旅游集散中心于1998 年在上海成立。它是上海市政府为了更好地满足庞大的散客旅游者群体的出游需求而完成的一项政府“实事” 工程,具有鲜明的准公共产品色彩。这种新型旅游服务平台的特色在于,它有机融合了旅行社和客运交通两大领域的优势,又避免了两大领域的相对劣势。它的成功,激发了中国许多城市前来学习和效仿。2000 年以后,武汉、宁波、南京、青岛、昆明、洛阳、杭州、无锡、扬州、镇江、桂林、鹰潭、沈阳、合肥、北京、深圳等十多个城市纷纷效仿成立了各自的旅游集散中心[2] 。这些旅游集散中心虽然名称相同,但在体制、结构、产品及运营效果上均有差异,有的比较成功,有的并不成功,有些则已经夭折。这其中与上海的模式和运行效果比较接近的,是杭州旅游集散中心。此外,成都、苏州的旅游集散中心也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
果。而北京旅游集散中心虽然客观上似乎最具有必要性,但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原因,目前仍处于艰难发展阶段,尚未取得理想效果[3] 。虽然各地旅游局对于推动建立这种机构的热情都很大,然而事实证明旅游集散中心不可能仅凭简单复制就会取得成
功,因为它不是简单的旅行社或旅行社集合体, 也不是旅行社与客运专线的表面组合,更不是单凭旅游局的引导就可能良性运行,甚至也不是任何城市都有设立的必要。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各种旅游集散中心模式的异同点,剖析旅游集散中心的形成机制与本质特征,以供相
关城市在发展散客旅游服务体系时参考借鉴。
二、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特征与形成机制
1. 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特征旅游集散中心这种新型旅游服务模式,既聚集了散客资源,也集聚了旅游景区资源、旅游交通资源和其它旅游商业服务资源,其核心内容是交通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成功的旅游集散中心应该具备旅行社和交通服务的双重优势。从交通功能看,它既有公交班车定点定线滚动发车因而搭乘方便的优点,同时也有旅游交通(如旅行社团队包车)的快捷、舒适、集体直达旅游目的地的优点,避免了公交班车站点多、速度慢、舒适度差的缺点。从旅游服务功能看,它既发挥了旅行社了解游
客需求、专业性强、线路多、客服经验丰富、游客集体出行、门票住宿价格优惠、提供导游讲解等优势,又避免了旅行社团队旅游行动不自由、人数不足即无法出行或出游成本过高、出发时间过于单一,无法滚动发车、线路报价不透明或经常变动、诱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