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大班综合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大班综合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大班综合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增强语言理解能力。
2. 学生能够模仿故事中的动作,锻炼肢体协调能力。
3.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故事书籍。
2. 木头人的手工制作材料。
3. 奖励小礼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并进行肢体模仿。
难点: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故事讲解法:老师通过讲述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情节。
2. 互动探究法: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视觉教学法:老师通过制作和展示木头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4. 小组活动法: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促进互动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展示木头人,并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
然后,老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的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
2. 故事讲解(10分钟)老师讲述故事,并让学生跟随故事情节进行肢体模仿。
老师重点讲解故事中的道理:讲诚信,不欺骗他人。
3. 制作木头人(15分钟)老师给学生分发制作木头人的材料,并给出示范。
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制作自己的木头人。
4. 小组讨论(10分钟)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模仿故事中的角色扮演,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5. 总结回顾(5分钟)老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木头人,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并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以讲述故事、制作木头人等方式来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情节和道理。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是,故事讲解环节不能太长,要避免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同时,小组讨论时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导,避免学生在讨论中偏离主题。
总之,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听懂故事中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探索自我,认识自我。
3.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4.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培养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故事情节的讲解,幼儿的情感发展。
难点:幼儿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情感表达和抒发。
三、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2.绘本阅读法、兴趣引导法和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1.课件2.教具:班主任或老师手制的小木人、小沙袋和绳子等3.绘本:《山上有个木头人》4.图片:大自然和周边环境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5分钟)1.教师与幼儿互动,问候孩子们,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热情。
2.播放背景音乐,营造亲近自然的氛围。
3.幼儿集体看图片,让孩子们随意谈一下对这些图片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
二、导入接龙(10分钟)1.根据主题让幼儿轮流接龙,说出自己对自然的想法和感受。
2.组织幼儿自由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情境引导(10分钟)1.教师出示绘本《山上有个木头人》,介绍故事情节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故事,并向幼儿发问:“在故事中,木头人为什么要下山呢?他在下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有没有类似的体验,你们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办的?”3.讨论结束,让孩子们好好体验自己的情绪,发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情感培养(10分钟)1.幼儿手持木头人或者拿着自己做的小木人,比赛谁能用有声有色的语言为木头人命名,并解释自己的理由。
2.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模仿木头人在山上走路、跑步、攀援等动作,运动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发现身体的感觉并有意识地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展开(25分钟)1.让幼儿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使用环保的材料,制作一幅表达“我爱自然”的画作。
同时鼓励幼儿向大家讲解自己画的内容。
2.采用针线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一个小沙袋,用来锻炼手部协调能力。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设计山上有个木头人(附教学过程和反思)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设计:山上有个木头人抄袭、暴力、色情、政治、宗教、广告、赌博。
一、教学价值本教案以儿童文学作品《山上有个木头人》为教材,通过故事情节和绘本图画的展示,让幼儿感知自然风景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同时,本教案还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认知、情感、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语言目标:能够听懂故事内容,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故事情节,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 认知目标:认识自然风景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了解木头人的形象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鼓励幼儿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爱护自然的情感,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4. 生活技能目标:通过独立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和社交沟通能力。
三、教学区域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大班,教学区域包括教学室、阅读角、游戏角等。
四、教学准备1. 绘本《山上有个木头人》1本。
2. 相关教具:自然环境模型、木质人偶、绘画工具等。
3. 教案复印件、教学笔记等。
五、教学介绍本节课程将通过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的讲述和绘本图画的展示,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和木头人的形象,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情感和生活技能。
六、教学重点1. 教导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和木头人的形象。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
3. 提高幼儿的情感与生活技能。
七、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述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2. 展示法:通过绘本图画的展示,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故事内容。
3. 组织游戏与活动:通过自然环境模型、木质人偶等教具,让幼儿参与互动游戏,增强幼儿的生活技能。
8、教学过程1. 游戏环节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环境模型,介绍山上的风景和动物,鼓励幼儿发表个人意见和想法。
2. 教学环节(1)讲述故事情节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述,引导幼儿感知自然环境和木头人的形象,培养幼儿的情感和认知能力。
(2)绘本展示通过绘本图画的展示,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故事内容,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7)

《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误解和解释的含义,初步感受误解和解释带来的心理感受。
2.通过动态故事情境,初步把握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的关系,以及语言表达与视觉、情感等多种感觉与认知的联动作用。
3.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积极发言和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通过误解和解释来加深理解,弥补感觉与认知之间的差异,进而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难点:如何在讲述故事情境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保证故事情境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互动式教学法3.多元感知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了解故事情境,做好教学设计和教案。
(2)准备PPT或课件,便于故事情境的呈现和互动。
(3)准备课前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
2.学生准备(1)认真听讲和思考,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2)认真完成相关练习或作业。
五、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1)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经常会遇到有些事情或者话听起来是不好理解的,是吗?比如说,有时候你听别人说话,你觉得他们说的不太对,可能你觉得他们说的是错的。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每个人对于事情或话的理解不一定是相同的,这是为什么?”(2)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讲授(20分钟)(1)观看故事情境PPT,描述完成语言理解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之间的联系。
(2)通过描述古城故事情境,介绍误解和解释的概念和含义。
(3)教师根据古城故事情境,讲述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误解和解释的心理感受。
3.互动(20分钟)(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于误解和解释的理解。
(2)教师辅助引导,让学生通过互相解释的方式,加深对于互相理解的感受和意识,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通过情境设置,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问题解决之道,并总结经验与感受。
4.小结(10分钟)(1)让学生通过自我总结的方式,进一步掌握互相理解的方法与技巧。
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

Only cows and sheep can flock, and ligers can only walk alon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1活动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的念儿歌,正确区分韵母:an和ang。
2、听懂游戏规则,在老师的提醒下,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3、愉快地与同伴们一起边念儿歌边玩游戏,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听说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1、教师表演游戏二歌,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
——教师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2、学习游戏二歌。
教师:儿歌里说了什么?带幼儿念儿歌2-3遍。
3、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幼儿边念儿歌边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后,幼儿马上做一个造型保持身体不动。
——如果发出了声音或身体不动了,就伸出手给同伴,同伴就拉住她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现在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4、教师和全体幼儿面对面进行游戏。
师生边念儿歌,边坐在小椅子上做动作,鼓励幼儿摆出各种各样的身体造型,儿歌念完后,教师故意先动,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边做打手心的动作,感知游戏的趣味性。
5、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和玩法。
安排有而与旁边的小伙伴两两结对进行游戏活动,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创编的造型,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6、教师和全体幼儿游戏。
幼儿在教室四散走动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儿歌念完后,教师寻找身体移动或着发出声音的幼儿,发现后,便与全体幼儿一起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现在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若没有发现一个幼儿动,教师可以说:“木头人解放了!”全体欢呼,游戏可反复开展2-3遍。
中班语言——树妈妈的信语言——树妈妈的信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语言美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加深对秋天基本特征的认识,感受秋天的美丽设计意图:这则童话清新、自然、富有童趣。
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中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教案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优秀教案课时作业课时训练一、教学目标:1. 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2. 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儿歌中描述的是一个木头人的形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画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木头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难点:理解儿歌内容,能画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木头人。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儿歌歌词和图片。
2. 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欢快的歌曲,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初步感知:教师播放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让幼儿初步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学习儿歌: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歌词,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引导幼儿关注儿歌中描述的木头人的形象。
4. 绘画环节: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木头人。
5. 展示与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自己画中的木头人。
五、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今天学的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2. 请幼儿尝试自己画出一个木头人,并和家人一起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有了深入的了解,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在绘画环节,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木头人。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儿歌中的木头人,体验木头人的状态,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2. 儿歌比赛:可以组织一个儿歌比赛,让幼儿分组朗读或演唱儿歌,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参与朗读、讨论和绘画等活动。
2. 评估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正确地背诵儿歌。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9)

《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和记忆本课故事内容,能够流畅地讲述故事情节和角色。
2) 学习掌握本课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3) 能够通过观察、听取和描述,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描述的事物特征和属性。
1.2 能力目标1)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和描述事物。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进行观察、发现、感知、思考和表述。
3)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学素养,能够感知、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2) 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探究、思考、表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 教学本课故事内容和语音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听取和描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2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2) 如何设计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借助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从情境中感知、表达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3.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3 多感官教学法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1) 书籍《山上有个木头人》。
2) 相关图片、实物和音频。
3) 彩色笔、贴纸、贺卡等相关教具。
4) 学生的绘画纸和颜料。
4.2 师生准备1) 教师备好教案和教具,准备讲解故事、板书重点词语。
2) 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熟悉程度的调查表。
3) 学生也要准备好听讲耐心,参与活动时需要带来饭盒、水杯和换洗衣物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 教师通过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熟悉程度的调查表,了解学生对故事的认知和参与程度。
大班主题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主题山上有个木头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感受故事中的爱和友情
3.绘
制山上有个木头人的场景 4.理解和运用基本画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教学内容
Warm up
1.分享好习惯 - 身体上的好习惯:洗手、早睡早起、多喝水等 - 行为上的好习惯:礼貌待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等
2.联想游戏:
“木头人”是什么?在哪里可以看到木头人?
Pre-reading
1.出示封面,预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出示绘有山上有个木头人场景的卡片,让学生自由发挥,
表述卡片中情景的故事情节。
While-reading
1.介绍故事情节,在读书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聆听。
2.故事后,按照故事情节和人物轮廓进行全班角色扮演,根
据细节表达角色情感、语气以及关键词。
3.制作山上有个木头人的立体模型或在黑板上绘制角色轮廓。
Further
1.展示一幅绘有山上有个木头人的场景的图片,让学生在上
面进行场景绘画。
2.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线条形式,结合颜色制作画面立体感,
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创造力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全方位感受故事和角色的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故事情节深入人心,学生的创造力和阅读能力同
时提高。
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些学生缺乏对
故事情节解读和角色情感表达的能力。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
需要更多地关注和引导学生阅读。
同时,在创作中,我们要别出心裁,倡导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创新。
大班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优秀教案

大班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优秀教案大班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优秀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利用折叠的方法大胆表现想象中的角色动态。
2.愿意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合作做画的乐趣。
3.复习用牙刷喷色的基本技能,能大胆使用不同的颜色丰富画面。
二、教学准备:1.幼儿操作的若干“木头人”,每组白纸人手一张,幼儿操作背景四幅,胶水人手一支。
2.教师范画一张,绿色、红色、兰色、黄色水粉,旧牙刷,吸管喷色工具若干。
三、教学过程:(一)倒如情景。
1.游戏“木头人”,游戏2遍,教师表现幼儿有代表性的动作。
(二)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讨论折叠“木头人”。
1.幼儿独立折叠欣赏“木头人”。
A幼儿折叠“木头人”。
B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折纸。
(把幼儿的“木头人”有一定意图的摆放在黑板上)C引导幼儿欣赏。
2.幼儿合作折叠欣赏“木头人”。
A教师启发幼儿观察组合图象。
B幼儿小组合作做画。
C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合作、想象,请先完成的组在组里交流)D幼儿欣赏合作作品。
(三)操作活动:1.教师出示范画。
2.启发幼儿按自己兴趣折叠3—4个“木头人”造型,喷色,制成动态人影。
3.巡回指导幼儿喷色。
请小朋友回到桌子旁边,帮助木头人摆各种动作,然后放在纸上用牙刷喷色(四)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介绍自己创造的动态形象。
大班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优秀教案篇2游戏目标:1.锻炼小朋友的习惯以及听力。
2.让小朋友体验游戏的快乐。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游戏准备: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4)

《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上有个木头人》故事情节,能够复述故事的大致内容。
2.能够听懂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山、木头人、下雨、妈妈、自己”。
3.能够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语音、语调及情感表达。
4.能够形象地描述故事中的场景及人物形象。
5.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自己及周围环境的观察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人物形象,提高感受力和理解力。
2.难点:让孩子们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模仿表演及场景描述。
三、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玩具模型、词汇卡片等多种形式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
2.情景模拟: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参与到故事中去。
3.引导式教学:老师通过提问、鼓励、指导等方式帮助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和思考。
4.合作学习: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分享和合作。
四、教学准备1.故事玩具模型、图片、词汇卡片等教具。
2.幼儿教学活动手册及音乐资源。
3.教师准备答辩解答的教材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详细1.导入活动(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故事图片和玩具模型等教具,引导学生猜测主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2)老师简单介绍故事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3)互动问答环节:教师问学生:你们在家里有木头人吗?他有什么特点?(经过一番讨论和想象,幼儿们都认为木头人是很结实的,它们不能动,只能呆在那里。
)2.故事复述(10分钟)1)播放语音资源,唤起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回忆。
2)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逐句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要及时纠正和补充。
3)根据幼儿的复述,引导他们将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并发掘其中的细节。
4)老师在复述之后可对故事情节进行提问和回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3.情景模拟及师生互动(15分钟)1)教师通过故事玩具模型和图片等教具模拟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站在房间里,看到窗外有一位木头人站在山上,感觉很有趣。
但很快下了一场大雨,木头人就冷得哆嗦起。
2)老师模拟“妈妈”角色,跟幼儿进行对话,询问幼儿对“木头人”和下雨的看法,并告诉幼儿要怎样照顾好自己和他们关心的人。
幼儿园综合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大班综合)

幼儿园综合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大班综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故事理解木头人的形象和特征。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故事理解能力,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教学内容:1. 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的讲解和讨论。
2. 角色扮演活动:幼儿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重现故事场景。
3. 创作活动: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木头人。
教学准备:1. 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的绘本或图片。
2.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木头人的服装、山的背景等。
3. 绘画材料,如彩色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故事主题,如“你们知道山上有什么吗?”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述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同时展示故事绘本或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木头人的形象和特征,以及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4. 角色扮演: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个故事场景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反馈。
5. 创作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木头人,然后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他们是木头人,他们会做什么,以此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和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教学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幼儿在故事理解、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和创作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和进步,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和提升这些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和记录幼儿在故事理解、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和创作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问题。
2. 通过幼儿的角色扮演和作品分享,评价他们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3.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卷或访谈,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对教学活动的满意度和建议。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设计:山上有个木头人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设计: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达到以下目标:1.发掘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与探究能力;2.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4.为幼儿的社交交往及合作提供契机;5.丰富幼儿的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山上的木头人,引导幼儿发掘自然界中的万物,观察并比较,同时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的创新与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系统性地自然观察和比较,以及如何赋予幼儿创新意识并激发其主动性。
教学准备教材:《山上有个木头人》儿童绘本器材:颜色笔、彩纸、剪子、胶水、卡片、手工纸、自然物品(如泥土、树叶、花朵等)教学过程1. 游戏启蒙(10分钟)1.让幼儿看图说话,讨论书籍中的木头人长成后是什么样子?他们会发现什么问题?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自然环境下寻找各类自然物品,如树叶、花朵、石头等,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新的自然物品,如树叶变成花、石头变成动物等。
2. 教学主体(35分钟)1.天然色彩制作–通过对居住周围的自然环境的观察,发现草地、树、水、花等颜色,并指导幼儿制作美丽的天然色彩画。
2.剪贴创作–鼓励幼儿使用各种自然物品,如树叶、花瓣、树枝等制作心仪的剪贴作品,并在互相分享、交流中提升彼此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
3.创新构建–使用彩纸、胶水、卡片等材料,按照自己的想象构建种种自然物品,如花园、森林、动物等,并在交流中学习更多的构建技巧和构思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4.互动合作–小组活动,根据不同的贡献,合作完成一件自然作品,如树林、花草、动物群等,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会分享、合作和倾听。
3. 游戏总结(10分钟)在完成上述活动后,分别请几名幼儿上台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分享中提升语言表达和自信心。
老师要鼓励合作精神、分享方式以及认可他人的做法。
4. 外展活动(10分钟)在课外时间,带领幼儿来到自然环境下,寻找并记录各类自然物品,比较幼儿在课堂与实际环境中的发现,完成“自然探索记”(家长配合完成),以便在下一堂课教学中进行更好地对照和交流。
大班综合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大班综合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能力,了解山上的生态环境以及山谷的风景。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文字来描述自己的观察到的事物。
3.学习手工制作,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和能力。
4.培养聆听和配合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黑板、白板及粉笔/马克笔。
2.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A4纸、彩色纸、邮票、胶水、彩色笔。
3.夹克或外套、帽子、手套和保暖衣服等,确保在户外活动时保持温暖。
4.制作一座木头人及其周围环境的模型。
教学过程1. 展示模型及解说展示制作好的模型,并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模型及其周围环境,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教室内或户外进行观察,告诉学生要认真观察山上的树木,石头和河流等自然生态环境,并思考这些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3. 带领学生制作木头人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彩色纸、邮票、胶水、彩色笔,带领学生制作木头人。
具体步骤如下:a.拿起一张白色纸,用铅笔画出自己想要制作的木头人的轮廓。
b.将大面积的部分和小面积的部分分开,用彩色纸给木头人的身体、帽子、裤子等部分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注意给彩色纸贴邮票,让木头人看起来更有趣味。
c.把彩色纸块,通过胶水粘到白色纸上,使木头人各个部分彼此连接,最后把整个木头人制作完毕。
4.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带领学生外出,到真实的山上进行观察和创作。
在户外活动中,要注意安全,确保每位学生都穿戴合适的衣服,特别是要注意天气情况,避免大风天气。
4.1. 观察和探索山上环境在山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包括植被、动物及其栖息地等。
让孩子们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美丽之处。
4.2. 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在观察完自然环境后,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话和文字来描述他们观察到的事物,让孩子们感受生态环境中不同事物的区别,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4.3. 利用手工制作创造木头人的“家”让学生在山上的周边环境中通过手工制作创造出一个适合木头人居住的环境。
幼儿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幼儿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的阅读与理解。
2. 故事情节的讨论与分享。
3. 角色扮演活动。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山上有个木头人》。
2. 角色头饰。
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或图书中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主要角色和场景。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讨论故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角色特点。
5. 创作活动:鼓励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表现故事情节或自己想象中的场景。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述故事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 延伸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阅读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庭环境中阅读类似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创作活动,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作业和延伸活动的实施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或图书《山上有个木头人》: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故事内容。
2. 角色头饰:用于角色扮演活动,增加幼儿的参与感和乐趣。
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用于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八、教学策略:1. 生动讲述:运用丰富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
2. 互动讨论: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创意创作: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九、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他们关注细节。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3)

《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呈现关于“山上有个木头人”的图画,让幼儿感知和理解内容,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2.培养幼儿观察细节、分析情节的能力,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3.激发幼儿对于创造的热爱和兴趣,让幼儿能够创造自己的故事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1.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2.激发幼儿对于创造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方法:1.教师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图画,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
2.以让幼儿自由表现和讲述故事的方式,激发幼儿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准备呈现故事的图画。
2.准备一些与故事相关联的道具,如木头人的头发、鼻子、眼睛、鞋子等。
3.准备录音设备,录制故事背景音乐。
4.准备纸张和彩笔等材料,方便幼儿表达创意。
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放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做简单的体操活动,帮助他们放松身体和集中精力。
2.故事呈现把故事图画分多个部分呈现给幼儿看,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
每呈现完一部分,教师都会讲述图画对应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3.让幼儿自由表达讲完故事后,教师放轻松、快乐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道具和材料,帮助幼儿展示创意和表达能力。
4.故事再现幼儿自由表达后,教师引导幼儿合作,把自己的创意“组装”成新的故事。
教师提供工作小组,让幼儿互相交流和合作。
5.展示和分享完成故事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幼儿展示自己的故事,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让幼儿自由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6.收尾活动放着放松轻柔的音乐,让幼儿躺在地上,休息一下,让他们回忆今天的活动和自己的收获。
在幼儿精神上放松的同时,帮助他们回归日常生活的状态。
教学反思:这堂幼儿园语言活动课程,主要通过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和培养观察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呈现故事图画的方式,让幼儿走进故事情节中,理解和感知故事,并让幼儿在自由表达和分享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木头人”的概念,并能够模仿做出木头人的动作。
2.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通过故事中的重复句式,让幼儿能够模仿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能够描述和表达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
三、教学内容:1. 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木头人的概念,并能够模仿做出木头人的动作。
2. 故事中的重复句式,让幼儿能够模仿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3. 故事情节中的场景和角色,让幼儿能够描述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木头人的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3.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问答和讨论,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木头人”的概念,并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3. 模仿木头人动作:教师示范木头人的动作,引导幼儿模仿并做出木头人的动作。
4. 重复句式练习:教师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重复句式,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5. 描述和表达: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情节中的场景和角色,并让幼儿描述和表达。
教案仅供教案编辑专员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模仿木头人动作时的表现,判断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记录幼儿在重复句式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问答和讨论,了解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山上有个木头人》。
2. 木头人动作示范视频。
3. 重复句式练习卡片。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内容和情节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
2. 在模仿木头人动作时,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幼儿园语言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熟悉并掌握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的内容,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教育幼儿学会耐心等待,懂得遵守规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熟悉并掌握故事情节,能够讲述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
2. 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木头人”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保持耐心和遵守规则。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图片、头饰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
2. 讲述故事:利用课件、图片等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
3. 讨论故事: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学会耐心等待和遵守规则。
4. 情景演练: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参与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述故事《山上有个木头人》,家长签名确认。
2. 评价: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方面对幼儿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课件、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2. 运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采用情景演练法,让幼儿亲身参与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 运用游戏教学法,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 情景演练: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观察力等。
八、教学内容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观摩幼儿课堂表现,共同关注幼儿成长。
2. 社区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木头人制作过程,让幼儿亲身体验,增进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文新幼儿园须晶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利用折叠的方法大胆表现想象中的角色动态。
2愿意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合作做画的乐趣。
3复习用牙刷喷色的基本技能,能大胆使用不同的颜色丰富画面。
二教学准备:
1幼儿操作的若干“木头人”,每组白纸人手一张,幼儿操作背景四幅,胶水人手一支。
2教师范画一张,绿色、红色、兰色、黄色水粉,旧牙刷,吸管喷色工具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倒如情景。
1游戏“木头人”:
游戏2遍,教师表现幼儿有代表性的动作。
(二)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讨论折叠“木头人”。
1幼儿独立折叠欣赏“木头人”。
A幼儿折叠“木头人”。
B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折纸。
(把幼儿的“木头人”有一定意图的摆放在黑板上)
C引导幼儿欣赏。
2幼儿合作折叠欣赏“木头人”。
A教师启发幼儿观察组合图象。
幼儿小组合作做画。
C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合作、想象,请先完成的组在组里交流)
D幼儿欣赏合作作品。
(三)操作活动:
1教师出示范画。
2启发幼儿按自己兴趣折叠3—4个“木头人”造型,喷色,制成动态人影。
3巡回指导幼儿喷色。
请小朋友回到桌子旁边,帮助木头人摆各种动作,然后放在纸上用牙刷喷色(四)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介绍自己创造的动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