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人卫版第七版重点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补体(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第五章 补体(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第五章 补体(Complement)
本章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三条途径的主要特
点,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补体经典途
径、旁路途经和MBL途径的激活过程; 了解:补体的主要理化性质,补体活化的调
控。
【教学内容】
1、补体的概念,组成和命名,补体的理化性质和代谢。 2、补体的激活:补体经典途径,MBL途径和旁路途经的
参与非特异性免 疫的效应阶段, 感染早期发挥作

参与非特异性免 疫的效应阶段, 感染早期发挥作

补体系统激活的特点
1、激活后才具有酶活性 2、严格的级联反应 3、生物放大效应 4、可通过三条激活途径发挥生理或病理效应
①经典途径 ②MBL途径 ③旁路途径 5、在进化和抗感染中,出现或发挥作用的顺序: 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
阶段I—识别阶段: 步骤1—识别单位的活化:C1酯酶的形成
阶段II—活化阶段: 步骤2—C3转化酶的形成 步骤3—C5转化酶的形成
阶段III—膜攻击阶段: 步骤4—C5b67三分子复合物的形成 步骤5—膜攻击复合体的形成和靶细胞溶解
(一)阶段I—识别阶段
第1步:C1酯酶的活化
IgG/IgM 与Ag结合后 暴露补体结合点 C1q与补体结合点结合 使C1r、C1s构象改变而活化 形成活性C1酯酶(C1)
实际意义: A. 抗感染; B. 自身免疫病。
激活补
体经典途 径,溶解 抗原靶细 胞
二、调理作用
Ag(颗粒性)-Ab 复合物 → C3b、C4b、iC3b → 结合于吞噬细胞CR →吞噬免疫复合物。
C3转化酶 的形成
(二)阶段II—活化阶段
第3步:C5转化酶的形成 C4b2a (即C3转化酶)水解C3 C3a+C3b C4b2a + C3b 结合成C4b2a3b (即C5转化酶)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医学免疫学⼀免疫的概念:机体对⾃⼰”或⾮⼰”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的⽣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种⽣理性功能。

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功能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称天然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①⾮特异性:作⽤范围⼴,并⾮针对某⼀种特定抗原;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③⽆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改变。

2. 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功能:免疫细胞发⽣、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

包括⾻髓和胸腺⾻髓的功能1. 各类⾎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的场所2.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 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 免疫调节功能⼆外周免疫器官功能:是成熟T 、B 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 :1.T 细胞及 B 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的场所1)浅⽪质区:细 B 胞定居的场所 2)深⽪质区: T 细胞1)髓索: B 细胞和浆细胞较多 2)髓窦:巨噬细胞较多3.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脏的功能1. 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3.合成⽣物活性物质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抗原概念:指能与 T 细胞、 B 细胞的 TCR/BCR 特异性接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人卫第七版传染病重点

人卫第七版传染病重点

名解1、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恙虫病东方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给人。

临床上以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大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为特征。

2、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3、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4、里急后重:为痢疾常见症状之一,里急形容大便在腹内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为爽;后重形容大便至肛门,有重滞欲下不下之感。

5、阿米巴痢疾amebic dysentery: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引起的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果酱样大便等痢疾样症状。

本病易复发,易转为慢性。

6、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病理变化主要以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及溃疡为主。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7、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

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临床特征早期是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为各脏器损害和功能障碍,后期为各种变态性反应后发症,重症患者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和肺弥漫性出血,危及生命。

8、猩红热scarlet fever: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有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皮疹消退后明显脱屑。

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

9、感染性休克:亦中毒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直接或间接的激活宿主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引起急性微循环不足,导致组织缺氧、细胞损害、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综合征。

第十二章 细胞免疫(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第十二章 细胞免疫(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3)致死性攻击
CTL杀伤靶细胞存在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两种方式, 以后者为主。CTL通过两条途径杀伤靶细胞
① 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穿孔素 颗粒酶
靶细胞膜穿孔 靶细胞膜不可逆性损伤
进入靶细胞 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 介导靶细胞凋亡
穿孔素(perforin)
② FasL/Fas途径、TNF-TNFR
活化CTL---FasL 靶细胞---Fas
IL-2是促进活化后T细胞增殖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
1、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初始CD4+T细胞
抗原
活化T细胞
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
IL-2+IL-2R
T细胞克隆增殖
分化为Th0
IL-12,IFN-γ
IL-4
分化成Th1 分化成Th2
2、CD8+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 Th细胞依赖性 靶细胞一般仅低表达或不表达共刺激分子,
– 依赖Th:主要 为初始CTL
第三节 T细胞的免疫效应
一 Th和Treg的免疫效应 二 CTL的免疫效应 三 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
生物学意义
一 、Th和Treg的免疫效应
(一)Th1细胞的效应
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 的炎症反应或迟发型炎症 反应
• 直接接触诱导CTL分化 • 释放CK募集和活化 Mo/Mφ、淋巴细胞,诱导 细胞免疫
辅助体液免疫 清除蠕虫䓁
哮喘等变态反 应性疾病
固有免疫
抗细菌、真菌和 病毒
银屑病、炎症性 肠病、多发性硬 化症、类风湿性
关节炎
辅助体液免疫 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损 伤和疾病
负性免疫 调控
维持免疫 应答适度 性、防止 自身免疫

医学免疫学重点(可打印修改)

医学免疫学重点(可打印修改)

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在正常情况下,抵御病原体及其它抗原性异物的侵袭(抗感染免疫)。

在异常情况下,反应过强或时间过长时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如超敏反应;应答过低或缺如,可能发生免疫缺陷病。

2,免疫自稳1)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2)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轴,参与调节内环境稳定。

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为免疫耐受。

分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在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建立了中枢耐受)。

3.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

该功能发生异常时,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或病毒持续性感染。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1.基本概念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2.分类:-固有免疫(先天、非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性、特异性免疫)1)固有免疫组成-1组织屏障及其作用2-固有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3-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杆菌肽、溶菌酶、乙型溶素)特点先天具备;作用无特异性;迅速发挥作用。

2)适应性免疫组成1-T,B细胞参与;2-抗原刺激后,经历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3-分为细胞免疫(T细胞)和体液免疫(B细胞)。

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3)两者关系固有免疫为第一道防线,亦是适应性免疫的启动因素;适应性免疫亦可促进固有免疫应答。

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分故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为第一道防线,由组织屏障,固有免疫器官、分子组成。

先天具备,无特异性和记忆性,作用发挥迅速。

可稳定遗传;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适应性免疫则后天产生,由B,T细胞参与,具有特异性,耐受性和记忆性。

2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在生理情况下,抵御病原体及其它抗原性异物的侵袭的能力2免疫自稳: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轴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3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及自生衰老,变异成分。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类毒素是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 理制成。如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类毒素疫苗。
4.新型疫苗
亚单位疫苗 结合疫苗 合成肽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等等
亚单位疫苗
提取或合成天然微生物某些成分的亚单位(如外壳的 特殊蛋白结构)制成的疫苗。
如:乙肝疫苗、HPV(宫颈癌)疫苗;细菌荚膜多糖疫苗
1.免疫力获得的方式(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人 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 动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2.免疫预防:疫苗的基本要求;传统疫苗(灭活疫苗、减
毒活疫苗、类毒素)及其特点;新型疫苗(亚单位疫苗、 结合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疫苗的应用 (抗感染与儿童计划免疫,抗肿瘤等其它应用) 及影响接种 效果的因素
DNA疫苗的优缺点
优点: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于大批量生产。 比传统疫苗安全。 性质稳定,易于保存、运输。 可生产多价疫苗,同时预防多种病原体感染。
缺点:是否整合至宿主基因组,诱导癌变? 长期持续表达是否诱导免疫耐受? 是否产生抗DNA抗体?
计划免疫
免疫预防
免疫预防( Immunological prophylaxis ), 指通过人工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刺激机 体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或直接输入免疫效应物质 (如抗毒素),从而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以 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第一节 免疫预防 (Immunoprophylaxis)
How to get immunity to the diseases ?
二、人工被动免疫 (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
指通过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 (如抗毒素)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使机体迅速获 得适应性免疫。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紧急预防或 治疗。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摘要:一、医学免疫学基本概念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应答的类型二、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1.吞噬细胞2.T 细胞3.B 细胞4.NK 细胞三、免疫应答的过程1.抗原识别2.免疫细胞激活3.免疫效应四、免疫失调与疾病1.免疫缺陷病2.自身免疫病3.过敏反应4.移植排斥反应五、免疫学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1.疫苗研究2.免疫治疗3.免疫诊断正文: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对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医学免疫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

一、医学免疫学基本概念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由多种免疫细胞、组织和分子组成。

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外来抗原的过程,分为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二、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包括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和NK 细胞等。

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免疫功能,共同维护机体的免疫平衡。

1.吞噬细胞:通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来清除抗原。

2.T 细胞:分为辅助性T 细胞和细胞毒性T 细胞,分别参与免疫应答的调控和细胞杀伤。

3.B 细胞:产生抗体,结合病原体抗原,中和毒素,促进病原体清除。

4.NK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三、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识别和清除过程,包括抗原识别、免疫细胞激活和免疫效应三个阶段。

1.抗原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如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捕获并处理抗原,然后将抗原信息递呈给T 细胞和B 细胞。

2.免疫细胞激活:T 细胞和B 细胞识别抗原后,被激活并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

3.免疫效应:效应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清除病原体,维持机体免疫平衡。

四、免疫失调与疾病免疫失调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等。

1.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功能不足,易发生感染。

第七版人卫版诊断学重点知识概括

第七版人卫版诊断学重点知识概括

实验诊断学整理一、名词解释血液检验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液中出现杆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核左移。

3、Auer小体: 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

4、类白血病反应: 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5、核右移: 外周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核右移。

6、网织红细胞: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7、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肾功能检测r(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9.莫氏试验(浓缩稀释试验);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用以判断肾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方法(莫氏试验)。

10.肾前性氮质血症11.肾前性少尿:严重脱水,腹水,循环衰竭所至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灌注不足致少尿,此时BUN升高,肌酐升高不明显,BUN/Cr(mg/dl )>10:1,经扩容尿量多能增加,BUN可自行下降。

尿常规12.肾小球源性血尿: 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在肾小管中受到不同的PH,渗透压变化的影响,呈多形性改变13.蛋白尿: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

14.血红蛋白尿: 又为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15.乳糜尿: 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16.管型: 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17.肾小管性蛋白尿: 因中毒炎症等因素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的蛋白尿18.肾性糖尿: 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即肾阈值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

19.肾小球性蛋白尿: 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人卫版第七版重点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人卫版第七版重点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亦称为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

Lymphocyte homing 2.Lymphocyte homing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

3.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

有利于传递免疫信息,动员各种免疫细胞迁移至病灶。

第三章~ 第八章1.Antigen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一般具有免疫原形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

2.Epitope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又称为抗原决定簇。

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3.Cross-reaction 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

4.Superantigen(SAg) 超抗原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

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化学性质主要为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等。

5.Adjuvant 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称为~。

如卡介苗。

6.Mitogen 丝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一类淋巴细胞全部克隆,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原创实用版】目录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免疫系统的组成3.免疫反应的类型4.免疫疾病的分类和举例5.免疫学的应用正文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如何识别和排除非己物质,以维持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学科。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学主要研究机体对抗原的识别和排除。

抗原是指那些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的物质,它们可以是外来的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也可以是机体内部的损伤细胞或病变组织。

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并对非己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以保护机体的健康。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它们是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 T 细胞、B 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它们是机体对抗原的识别和排除的主要执行者。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它们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免疫反应的类型免疫反应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机体天生具有的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由皮肤、黏膜和巨噬细胞等组成。

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应答,主要由 T 细胞和 B 细胞发挥作用。

4.免疫疾病的分类和举例免疫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肿瘤免疫逃逸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组织或细胞,导致炎症和损伤。

移植排斥反应是由于受体和供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组织类型,导致免疫系统攻击供体的组织。

肿瘤免疫逃逸是由于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方式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导致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5.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在临床医学、生物技术和疫苗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医学中,免疫学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如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等。

在生物技术中,免疫学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和筛选克隆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第7版)PPT课件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

医学免疫学(第7版)PPT课件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

医学免疫学(第7版)
1.NKT细胞 • 分布:骨髓、肝脏、胸腺,少量存在于脾、淋巴结和外周血。 • 识别特点:TCR缺乏多样性,抗原识别不受MHC限制。可识别靶细胞CD1分子提呈
的磷脂和糖脂类抗原。 • 功能:通过分泌穿孔素和表达FasL发挥杀伤肿瘤、病毒和胞内寄生菌感染的靶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7版)
病原体相关模式病分子(PAMP)
胞膜型PRR
甘露糖受体(MR)
细菌或真菌甘露糖/岩藻糖残基
清道夫受体(SR)
G+菌脂磷壁酸、G-菌脂多糖
TLR2/TLR6 或 TLR2/TLR1 异 二 G+菌肽聚糖/脂磷壁酸,细菌或支原体脂蛋白/脂肽、酵母
聚体
菌的酵母多糖
TLR4同源二聚体
G-菌脂多糖
TLR5同源二聚体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
作者 : 王炜 安云庆
单位 : 首都医科大学
目录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概述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和作用特点
重点难点
掌握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固有免疫细胞的分类。
熟悉 模式识别受体的概念、种类及其识别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 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分子及其主要作用;NK细胞识别杀伤病 毒感染或肿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肥大细胞、B1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生物学作用。
1型巨噬细胞和2型巨噬细胞的形成及其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用
医学免疫学(第7版)
(二)巨噬细胞
• 巨噬细胞由定居和游走两类细胞组成:定居在不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有不同的命名,如 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即免除疫病和反抗疾病的发生。

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谨防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书:指机体谨防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份子。

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浮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者其他成份,对自身正常成份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免疫系统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份子、 MHC 等结构(bone 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

成熟 T 细胞、B 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者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书:指能被抗体、 BCR 或者 TCR 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因常存在于抗原份子表面,又称表位。

PPT:指抗原份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指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无须依赖 T细胞辅助的一类细胞,又称 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指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必须依赖 T 细胞辅助的一类细胞,又称 T 细胞依赖性抗原。

书:指两个具有相同或者相似表位的抗体(或者抗原)与不同抗原(或者抗体)发生的反应。

Ppt:抗原(或者抗体)除与其相应抗体(或者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有时还可与其他抗体(或者抗原)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第七版医学免疫-第一章-绪论

第七版医学免疫-第一章-绪论
7
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三大功能)
功 能 正常表现 异常表现
↑超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 (易受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微生物 immune (抗感染免疫) defense
免疫自稳
immune homeostasis
对自身正常成分耐受
免疫监视
immune surveillance
两类免疫的特征区别:
固有免疫: 出生时就具有 针对异物的范围广 反应迅速,即刻—96小时
表现方式:天然的防御性屏障反应
包括:
解剖学屏障:
生理学屏障:
完整的皮肤,黏膜
体温,发热,胃酸,体液中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屏障: 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炎症屏障: 炎症引起局部血管渗出,吞噬细胞活化
三、免疫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对异物抗原 对自身成分 对机体作用
抗感染(病原生物) 耐 受(tolerance) (不发生免疫应答) 有利 (beneficial) (保护机体作用)
第一章
一、免疫的概念
免疫学概论
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三大功能)
三、免疫的类型和特征
四、免疫学的形成和发展简史 五、免疫学研究范畴以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清除突变或癌变细胞
↓ 肿瘤发生 (病毒持续感染)
第一章
一、免疫学简介
免疫学概论
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三、免疫的类型(两种类型的免疫及以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9
三、免疫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免疫的类型和主要特征
固有/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适应性免疫( acquired /adaptive immunity)

第七版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七版免疫学重点总结
53.(immunological tolerance)免疫耐受:只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表现为机体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不发生可检测到的反应,但对其他抗原仍可产生正常免疫应答。
54.(clonal anergy)克隆无反应性:T细胞活化需双信号,仅有第一信号二缺乏第二信号时,T细胞不活化、增殖,处于一种所谓无反应状态,称为克隆无反应状态。
40.同一分化群CD:将来自不同实验室提供的小鼠抗人白细胞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白细胞分化抗原称
41.(leukocyte ifferentiation antigens)白细胞分化抗原:指造血干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42.(major histocompatibilit complex,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位于脊椎动物某对染色体特定区域,紧密连锁、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群,它的编码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膜表面,称MHC分子或MHC抗原,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名词解释
1.(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2.(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天然免疫,是物种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3.(adaptive immunity)适应性免疫:是机体与抗原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主要由T、B细胞完成。
抗原被TCR 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的能力。
(immunogens)免疫原: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
9.(immunoreactivity)免疫反应性:又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医学免疫学(第7版)PPT课件 第十九章 自身免疫病

医学免疫学(第7版)PPT课件 第十九章 自身免疫病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医学免疫学(第7版)
一、去除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因素 二、抑制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 三、重建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 四、其他
本章小结
自身免疫病是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影响下,诱发的自身抗原改变和免疫 系统的异常所导致的自身免疫耐受的终止和破坏、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 性T细胞的产生,而引起的以自身组织细胞病理损伤为特征的临床病症。 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与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相似,是由自身抗体和(或) 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对自身组织细胞发生的病理性免疫损伤。
一、自
医学免疫学(第7版)
一、自身抗原的改变
环境因素,如感染、化学物质或药物,物理因素(如寒冷、潮湿、日晒)以及局部组织损 伤可导致自身抗原释放或性质改变,从而诱发异常的自身免疫应答。其机制包括: 1.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2.自身抗原的改变 3.分子模拟 4.表位扩展
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在某些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内因和外因诱 发下自身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或自身免疫性细胞调节异常,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持续 迁延的免疫应答,造成了自身组织细胞损伤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临床病症。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的诱发因素及机制
医学免疫学(第7版)
医学免疫学(第7版)
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自身免疫性交感性眼炎的发生
医学免疫学(第7版)
表位扩展
表位扩展示意图
医学免疫学(第7版)
二、免疫系统的异常
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可使免疫耐受机制发生紊乱,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从而 发生自身免疫病。其机制包括: 1.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清除异常 2.免疫忽视的打破 3.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 4.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障碍 5.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异常 6.MHCⅡ类分子表达的异常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摘要: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免疫系统的组成3.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功能4.免疫疾病的分类和特点5.免疫学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正文:一、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如何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以维持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学科。

免疫学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效应。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则是指体内T、B 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功能免疫应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由T 细胞执行,可分为CD4+T 细胞和CD8+T 细胞。

CD4+T 细胞可释放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在局部组织产生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

CD8+T 细胞(即CTL)可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和高表达FasL,导致靶细胞溶解破坏或发生凋亡,主要杀死胞内菌、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体液免疫主要由B 细胞执行,分泌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进而通过吞噬细胞等清除抗原。

四、免疫疾病的分类和特点免疫疾病可分为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病等。

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移植排斥反应是受者与供者之间存在免疫不相容,导致移植物被排斥。

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缺陷,无法有效抵抗病原体,如艾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肿瘤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应答,清除肿瘤细胞,如黑色素瘤、肺癌等。

五、免疫学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免疫学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例如,疫苗接种可以预防某些传染病,免疫抑制剂可以治疗移植排斥反应,单克隆抗体可以作为诊断试剂和治疗疾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亦称为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

Lymphocyte homing 2.Lymphocyte homing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

3.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

有利于传递免疫信息,动员各种免疫细胞迁移至病灶。

第三章~ 第八章
1.Antigen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
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一般具有免疫原形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

2.Epitope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又称为抗原决定
簇。

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3.Cross-reaction 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
应,称为~。

4.Superantigen(SAg) 超抗原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

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化学性质主要为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等。

5.Adjuvant 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
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称为~。

如卡介苗。

6.Mitogen 丝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
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一类淋巴细胞全部克隆,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广泛应用于体外集体免疫功能检测。

7.Antibody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
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8.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攻膜复合物由C5b6789n组成的复合物,可插入细胞
膜,通过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漏斑”,或形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

9.Interferon(IFN) 干扰素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的功能。

可分
为Ⅰ型(包括INF-α,INF-β等)和Ⅱ型(INF-γ)。

10.CD分子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
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11.cell adhension molecules(CAM) 细胞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黏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发生黏附,参与细胞识别,细胞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

可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和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

12.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进而激活T淋巴细胞,
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其结构十分复杂,显示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传统上分为Ⅰ、Ⅱ、Ⅲ类。

Ⅰ、Ⅱ类主要参与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Ⅲ类主要参与调控固有免疫应答。

13.linkage disequilibrium 连锁不平衡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
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

14.haplotype 单体型指染色体上MHC不同座位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

检测单体型有助于
从无血缘关系的人群中搜寻HLA相匹配的器官移植供者。

第九章~ 第十四章
1.BCR 是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即模型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特征性标记,与Igα和Igβ形成复合物,B细胞通过其识别抗原,接受抗原刺激,启动免疫应答。

2.TCR T细胞抗原受体,为所有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以非共价键与CD3分子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其作用是识别抗原,具有自身MHC限制性。

3.Th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其表型为CD3+CD4+CD8-。

根据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又可分为Th1和Th2细胞。

Th1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主要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4.CTL 即细胞毒性T细胞,其表型为CD3+CD4-CD8+,能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发挥免疫应答作用。

它杀伤靶细胞的主要机制是通过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使靶细胞坏死或调亡。

5.T DTH细胞即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属于Th1细胞,是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效应T细胞。

它主要介导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渗出性炎症反应,因此,此类细胞又被称为炎性细胞。

它的效应机制是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6.APC 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包括专职的单核巨噬细胞、DC、B细胞等,和非专职的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

7.专职APC 其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以及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处理、提呈功能包括单核巨噬细胞、DC、B细胞等。

8.固有免疫应答是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从而将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伤、清除的过程。

9.等位基因排斥是指B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轻链或重链基因,其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得到表达,先重排成功的基因抑制了同源染色体上另一等位基因的重排。

10.同种型排斥是指κ轻链和λ轻链之间的排斥,κ轻链基因的表达成功即抑制λ轻链基因的表达。

11.抗体亲和力成熟当大量抗原被清除,或再次免疫应答中仅有少量抗原出现时,该抗原会优先结合高亲和力的BCR ,仅仅使相应B细胞发生克隆扩增,最终产生高亲和力抗体,此为~。

12.类别转换抗体的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Ig的~,或同种型转换。

其在抗原诱导下发生,并由Th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直接调节;其遗传学基础是同一V 区基因与不同重链C区基因的重排。

13.记忆性T细胞是指对特异性抗原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的T淋巴细胞,当其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后,可迅速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

第十五章~ 第十七章
1.免疫耐受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T细胞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和(或)特异性抗体,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

2.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免疫应答,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3.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可发生于局部,也可发生于全身。

其主要特征是:①发生快,消退亦快;②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③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4.Ⅱ型超敏反应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的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5.Ⅲ型超敏反应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6.Ⅳ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由胞内寄生菌、病毒、寄生虫和化学物质引起的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活细胞毒性介质有关。

7.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有计划地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预防相应传染病,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最终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