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劳人院硕士研究生就业去向分析就业单位统计

合集下载

人大统计学就业前景

人大统计学就业前景

人大统计学就业前景人大统计学专业是我国深受欢迎的一门理科专业,其就业前景也非常广阔。

以下将从行业需求、发展趋势和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统计学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研究机构还是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对统计学专业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

特别是在数据分析、市场调研、风险评估等领域,统计学专业人才更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统计学专业更加重要。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能够运用各种统计软件和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行业中,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此外,统计学专业也非常适合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领域的工作。

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许多统计学专业的研究项目需要专业人才参与,如统计模型的研究、统计学在环境学、医学、经济学等领域中的应用等。

同时,统计学专业毕业生也可以选择深入学术界,从事统计学理论研究,为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统计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在政府统计部门工作。

在国家政府机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中,统计学专业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负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编制统计年鉴、发布经济指标等工作,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和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人大统计学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无论是选择进入企事业单位,还是从事科研和学术工作,亦或是从事政府统计工作,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挑战。

然而,要想在统计学领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除了专业知识的扎实掌握,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脱颖而出。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3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100872) 内容提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就业制度的演变、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动、个人就业意愿和行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和国外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文章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确有困难的表现。

不过,由于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的局限,客观上也夸大了这种困难的程度。

文章对缓解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就业困难,特别是降低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难 就业环境3 本报告是曾湘泉主持和承担的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的总报告部分。

本研究除总报告外,还有另外9个分报告。

参加本课题研究、分报告撰写和讨论的有:丁大建、易定红、唐旷、潘锦棠、刘尔铎、程延园、杨伟国、孙光德、姚裕群、樊钉等。

2003年是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会上普遍反映大学生就业难。

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大学生就业成为继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进城寻求就业两大问题以外的一个新的关注焦点。

从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大学生就业两者关系的角度,运用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和深入地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发生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讨论和研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总体上说,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总体良好。

尽管如此,在发达国家,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波动,也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巨大波动。

无论在美国还是日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是人们关注的重大的社会经济现象。

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扩展,许多学生在从高等教育到就业的转换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MPACC毕业就业去向统计表

中国人民大学MPACC毕业就业去向统计表

中国人民大学MPACC考生毕业情况统计表
这个是育明教育小陈统计分析从这两年的情况来分析,报考中国人民大学会计专业硕士就业的情况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大家不用特别担心学术和专业硕士之间的区别。

好好准备
考试。

专业硕士还是比较简单。

育明教育统计中国人民大学全日制MPAcc就业情况统计
姓名性别签约单位姓名性别签约单位
冯轩女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周菁菁女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
郑静女金泰集团刘大烨男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
疏安建男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杨润琴女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公司
王雅楠女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曾涛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王玎丁男中国联合石油责任有限公司张一博女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行
洪图女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洋女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
刁帅华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牛轲男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刘柏含女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刘亚男女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刘晓明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郝丽萍女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分公司
杨海龙男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萌男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赵薇女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工程
分公司
王慧女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
胡伟男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黄俊耀男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
中传教授创办
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中国人民大学劳人院硕士研究生就业去向分析就业单位统计

中国人民大学劳人院硕士研究生就业去向分析就业单位统计
育明教育
2014 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再创佳绩
2014 年,育明教育共有 12 名学员成功考上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包括公共 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状元张 xiaoyu(二本跨专业)、社会保障专业状元王 shiyu
以及 4 名行管专业学员,3 名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专业学员都成功录取。
2013 年育明教育共有 10 名学员成功考上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包括社会保障 专业状元赵 xiaowen(跨专业),还有 5 名考上行管专业,3 名考上公共财政与公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1、就业去向对比 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下,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毕业生的择业观逐渐趋于理性。
毕业生就业去向
就业
升学
出国
二分
学历 人数
签约人数 比例 灵活就业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1近日,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编制完成《电子科技大学届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现予以公布。

报告从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就业质量分析与用人单位评价、就业趋势分析、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五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我校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就业工作。

据报告,学校届毕业生共有8672人,其中本科生5047人;研究生3625人(其中硕士3367人,博士258人)。

截至7月1日,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83%,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6.04%,研究生就业率为97.93%。

届毕业本科生以继续深造和单位就业为主,其中电子科技大学(院校代码10614)继续深造比例为60.20%;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院校代码19614,实施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继续深造比例为40.13%。

全校(含两个院校代码)继续深造比例为58.39%,单位就业比例为37.49%。

届毕业研究生以单位就业为主,其他去向为国内升学、出国(境)深造和灵活就业。

届毕业生中有5193名选择单位就业,其中30.97%的本科生和42.95%的研究生进入国防重点单位、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等重点单位就业。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以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就业单位行业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川渝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

在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学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就业薪酬水平提高,学科、专业对口度保持了较高水平,大多数学生对就业情况表示满意,毕业生就业继续保持了高质量。

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牵动全社会的大事。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学院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重要体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院的社会声誉,制约着我院的生源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

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

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

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

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

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后在哪就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后在哪就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后在哪就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后在哪就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很多的人想要报考的学校,所以很多的人都会想知道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一些知识。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就业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就业方向1、北京。

2、上海。

3、长沙。

4、德州。

5、郑州。

6、深圳。

7、广州。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师资力量建校以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社会各界培养了数万名毕业生。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89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4531人,专科生1359人。

学校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继续秉承勤奋进取、严谨求实的历史传统,践行“刚健创新、和而不同”的校训,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在劳动关系、劳动法学、经济管理、工会工作、工程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普通高等院校。

为适应普通本科教学的需要,学院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措施,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适合学院发展规模的师资队伍。

教师中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79%。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具备了较为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77人,其中教授(含正高)28人,副教授(含副高)86人,其中,共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3人。

根据教学的需要,学校还常年聘请普通高校的著名学者、专家以及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学术研究科研概况在重点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同时,学院还重视科研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学院把科研工作作为强校之本,不断推动科研工作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发展。

通过健全科研规章制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立学术研究所,为学院教师的学术研究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自2003年学院转制以来,累计获得了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3部,学院教师主编和参编的教材和辅助教材50部,其中《中国劳动关系学》和《企业文化学概论》两部教材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率数据统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率数据统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率数据统计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需求逐渐增加。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并列举相关数据统计,为有意向从事该领域的大学生提供参考。

就业前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与企业员工相关的重要职业领域。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愈加广阔。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

下面是一些相关数据统计:1. 就业率数据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为80%以上。

这意味着,该专业的毕业生有较高的就业机会。

2. 行业需求增长近年来,各行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拥有专业人才的企业更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各行业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3. 薪资水平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起薪水平普遍较高。

高薪水也是吸引许多学生选择这一专业的原因之一。

就业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多个领域找到工作机会。

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就业方向:1.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各类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专业人才进行员工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找到就业机会。

2. 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为各类企业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

毕业生可以加入这些公司,在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广泛的工作经验。

3. 人力资源外包公司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度要求提高,一些企业选择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给专业公司。

毕业生可以加入这些外包公司,为客户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支持。

4. 政府机构政府机构也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用以管理公务员的考核、培训、绩效评估等工作。

总结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和就业方向的介绍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16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16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16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姓名考生编号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加权总成绩备注吕世丹100026111402574 421 325 86.79熊业兴100026111402592 415 319 85.44付超100026111402576 396 323 83.12郑祯100026111402571 398 318 82.97靳莹100026111415946 407 293 82.09文台珍100026111402588 390 298 80.14何梦婷100026111402579 377 318 80.03郝雅静100026111407313 380 301 79柯艺超100026111413979 390 278 78.42卢武100026111402581 382 283 77.73姜翰君100026111402589 371 296 77.31劳动关系学姓名考生编号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加权总成绩备注黄珊100026111402636 427 312 86.52邹游100026111413982 417 308 84.78姜瑞瑞100026111410167 405 317 83.87王和君100026111402637 408 309 83.60马铭100026111402623 417 294 83.58高雅100026111416075 409 299 82.88尹佳丽100026111414362 408 298 82.66张艺园100026111407362 409 295 82.54唐普亮100026111402642 407 290 81.83任鹏浩100026111407836 403 292 81.44汪淼100026111409000 398 295 81.00邹祖豪100026111413981 398 291 80.66蒋文婕100026111402619 392 299 80.50张迪100026111402627 395 290 80.15万丽菊100026111402606 393 288 79.70王建平100026111413929 402 259 78.48人力资源管理姓名考生编号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加权总成绩备注陈苏100026111411628 418 317 85.69刘志俊100026111414368 422 308 85.48王媛媛100026111409697 408 317 84.29许昉昉100026111402707 417 302 84.26蔡娇100026111415546 403 306 82.64黄旭婷100026111411248 403 301 82.22徐紫陌100026111402686 401 301 81.94阮权周100026111410608 392 298 80.42王彦蓉100026111409695 393 296 80.39李文慧100026111402673 391 293 79.85王艳100026111412061 390 294 79.8康玉冰100026111402700 389 293 79.57孙涂蔚100026111402725 377 309 79.26李赫100026111402668 390 284 78.94李宇晓100026111402730 384 289 78.53张杰100026111410113 382 285 77.90陈杰100026111402657 389 267 77.34 骨干曹洋100026111414171 335 264 69.52 骨干郭浩然100026311404590 331 257 68.36 单考白德100026311404593 285 266 62.7 单考刘雪娜100026311404594 267 270 60.52 单考陈鑫财100026311404591 290 232 60.48 单考孙立伟100026311404588 262 254 58.45 单考朱建军100026311404587 272 232 57.96 单考高丽娟100026311404585 263 233 56.79 单考王风雷100026811416420 347 279 72.49 援藏计划黄蕾100026811416378 308 277 66.86 援藏计划孙波100026811416410 281 275 62.91 援藏计划社会保障姓名考生编号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加权总成绩备注张金保100026111407363 414 308 84.36杨佳慧100026111412810 411 302 83.42杨永政100026111413257 407 305 83.12李静100026111402746 401 307 82.45宁倩文100026111408009 396 306 81.66刘培旭100026111412905 396 305 81.58马骁100026111413422 393 307 81.33王崯100026111416939 399 287 80.46张锦花100026111410513 390 301 80.4管悦100026111402749 390 300 80.31王舒100026111402755 385 305 80.04杜亚轩100026811416416 388 298 79.86 援藏计划周雅丽100026811416392 355 290 74.55 援藏计划郭洁100026811416429 357 286 74.49 援藏计划郭晓玲100026811416400 344 284 72.50 援藏计划次旦卓嘎100026811416399 342 287 72.48 援藏计划其米伦珠100026811416397 336 286 71.55 援藏计划次珍100026811416382 363 240 71.39 援藏计划叶晓霞100026811416415 293 291 65.96 援藏计划冯珍100026811416396 292 289 65.65 援藏计划索顿100026811416390 253 296 60.79 援藏计划格桑卓嘎100026811416414 243 302 59.90 援藏计划白宗100026811416395 236 281 57.12 援藏计划段文彬100026811416383 234 266 55.56 援藏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介绍一. 学院内部信息介绍1.1 学院实力分析劳动人事学院成立于198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原国家劳动人事部联合创办,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而发展起来的一所高水平的专业教学研究机构。

2000年隶属关系归为中国人民大学。

现任院长为曾湘泉教授。

在我国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历史上,劳动人事学院创造了多个第一。

1985年首创人事管理本科专业;1993年率先将人事管理专业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年首次招收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1994年国内第一家劳动经济学博士点在我院诞生;2001年成为国内唯一的一家劳动经济学重点学科单位;2003年首家设立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2000年以来在国内开启了劳动关系本科以及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先河。

迄今已拥有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职业开发与管理五个系(教研室);设有中国就业研究所、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人力资源评价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劳动科学学术资料研究中心、劳动科学实验室和在职培训中心;拥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三个本科专业;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四个硕士点;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四个博士点;与其他学院共享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其中劳动经济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社会保障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院聘兼职教授17人,返聘教授8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42人。

另有来自美、英、德、日、韩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近20位著名学者担任学院兼职教授。

学院全日制学生982人,其中本科生640人(留学生66人),硕士生249人(留学生2人),博士生93人(留学生2人)。

“学术立院”和“学术兴院”是新世纪以来劳动人事学院所大力倡导的办学方针和指导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硕士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硕士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硕士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硕士就业前景非常广阔,该校在基本科学、理
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等领域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优势,同时也拥有众
多同行业从业者和学生,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硕士学生可以投身于高等教育、咨询、投资、
金融、分析、数据分析等领域,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目标,从而获得良
好的工作机会。

此外,数学硕士还可以发展职业当中的数学家、教师、研究者、科学家、编辑等方向,获得优厚的工资收入。

大学数学硕士在就业上也备受追捧,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数学知
识与分析能力,能够解决复杂的科学难题,并帮助企业获得成功。


业更乐于聘用这类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能够提供更好的业务分析、
更复杂的数学模型解决方案,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分析。

总之,中国人民大学数学硕士就业前景十分光明,在不断发展的
市场经济中,雇主们日益增加他们在聘用学士级人员方面的需求,而
学士级学生从业者也可以从中获取良好的就业机会。

人大税务硕士就业前途分析

人大税务硕士就业前途分析

人大税务硕士就业前途分析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15%,就业率居于全国同类专业院校的首位。

目前由于国家对税务的严格管理,对税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税务硕士需求比较大,此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广阔。

其就业主要面向税务机关、企业、中介机构及司法部门等相关职业。

就业去向:人大税务硕士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税务局或者进律师的税务所(华税、金杜、君合等税务律所)从事相关工作。

2、考取注册税务师CTA,从事税务审计,税务代理等工作。

3、考取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税务、会计方面的咨询工作。

4、可以在公司里从事税务管理,还有很多大的咨询公司的税务顾问等。

可考证书: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师、房地产评估师,审计师、CPAA人大税务硕士考研难度分析本文系统介绍人大税务硕士考研难度,人大税务硕士就业,人大税务硕士学费,人大税务硕士考研辅导,人大税务硕士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一、人大税务硕士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最近几年税务硕士考研很火,特别是人大这样的名校。

2015年人大税务硕士研究生计划招收20人(含10人推免),相对来说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考研难度不大,跨专业的考生可以报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考试科目里,税务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财政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人大mba就业报告

人大mba就业报告

人大mba就业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MBA教育逐步走向繁荣,成为众多年轻人追求成功职业生涯的首选。

而在各大高校中,人
大MBA因为其综合实力,在国内外备受青睐。

那么,人大MBA
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究竟如何呢?
据人大MBA教育中心发布的最新就业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人大MBA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23%。

其中,超过八成的学生在
毕业前3个月内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就业领域方面,金融行业、咨询和管理咨询、科技行业、制造
业等依旧是最受欢迎的几个行业。

而MBA毕业生的就业职能主要分为管理类、金融类、市场营销类三大类别,其中管理类毕业生
的就业比例最高,高达47.2%。

就业待遇方面,毕业生的薪资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数据显示,人大MBA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15,000元,其中前10%的毕业生薪资达到了25,000元以上,表现出极高的薪资竞争力。

同时,人大MBA毕业生也呈现出了较强的就业稳定性。

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后不久就成功定居于自己心仪的岗位中,并且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稳定发展,多数学生担任高级管理人员、企业高管、职业经理人等职务。

综上所述,作为国内MBA教育的重要代表,人大MBA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其整合了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职业空间和发展平台。

同时,人大MBA教育中心不断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在职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保驾护航。

人大关于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人大关于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人大关于就业工作调研报告人大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中国的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和就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一项关于就业工作的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人大就业工作调研的主要发现,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中国的就业发展。

调研发现,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但就业市场整体上仍然稳定。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的失业率在可控范围内,就业人口持续增长。

尤其是在新兴产业和创新领域,就业机会更加丰富。

然而,就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产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增加,对就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也相应提高。

与此同时,调研还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尽管大学生就业率仍然较高,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

主要原因是高校毕业生的专业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以及招聘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此外,部分求职者也存在就业观念不合理、职业规划不清晰等问题。

针对调研发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要推动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从而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同时,要加强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培训和支持,提升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和职业素养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政府和企业也应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和培训项目,积极帮助毕业生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提升。

再次,要加强就业信息的公开和传递。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及时公布就业市场的趋势和变化,为就业者提供准确的信息。

同时,要加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信息对接,建立更加透明和高效的招聘平台,缩小信息不对称现象。

最后,要继续加大就业政策的力度。

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招聘补贴和社会保障待遇。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之人力资源管理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之人力资源管理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之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大学,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在文、法、哲等比较偏文的多领域国内领先,下面看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国内最早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从九大方面详细介绍如下:一、本专业包括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长期以来成为各高校开设和管理本专业的标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是国内最早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和管理实践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自1983年建院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直是劳动人事学院重点发展的学科。

1986年,学院开始招收人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干部专修生,1993年,学院在全国率先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1996年,又率先在全国招收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在职研究生。

本学科2003年获准独立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生源优秀,迄今为止,已有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3个博士点和3个硕士点;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方向)三个本科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有关学科分享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培养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大批专业人才。

二、专业概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概况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已被正式列入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实现了从劳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历史性飞跃,而且也是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对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二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已然成为高校专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截止到2010年,全国共开设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已从1999年的37所增加到300多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8月3日批准实施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丁大建副教授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丁大建副教授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丁大建丁大建副教授基本情况丁大建,男,副教授、学院数据中心主任,经济学硕士,中国统计学会劳动统计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劳动力市场、就业与失业测量、劳动人事统计分析、社会与市场调查、人力资源指数理论与应用开设课程应用统计学、现代统计方法与分析、劳动力市场测量与分析、计量经济学教育和工作简历1983年毕业於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士,留校任教,1991年获经济学硕士,1994年任副教授。

曾赴韩国延世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做短期学术交流,赴瑞士参加国际劳动统计学家大会。

学术论文1.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企业招聘需求信心指数调查,中国统计,2010.3期2.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评析,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6.5期3.国外人力资源中介发展与作用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2006.10期4.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与价值评价错位,中国高教研究,2004.5期5.毕业了你将去哪里——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4期6.对高校本科毕业生收入预期的实证研究,劳动经济,2003.5期学术著作1.统计学教程,中国电子出版社,2009.62.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3.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5.劳动统计学新编教程,中国劳动出版社,2003.12科研课题1.人才需求信心指数理论与应用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2006.9~2008.7,主持完成2.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指数体系”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项目,2004.9~2008.6,主持完成3.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系统教学研究,国家“211工程”子项目,1999~2001,主持完成4.扩大就业途径研究,国家计委委托项目,1998.9~1999.6,主持完成学院或学校情况1.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2005.92.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113.劳动统计学新编教程,中国劳动学会、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优秀教材三等奖,2003.124.扩大就业途径研究,国家计划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3联系方式办公电话82502201,电子邮件dingdj@。

人大2023毕业质量报告

人大2023毕业质量报告

人大2023毕业质量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2023年度人大毕业生的质量情况,综合评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继续深造情况、毕业生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为人大毕业生提供参考,并为学校提供改进教育质量的建议。

1. 介绍人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每年的毕业质量报告对于学校和毕业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2023年度人大毕业生的调查和分析,总结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综合素质和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

2. 就业情况本节主要分析2023年度人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约80%的毕业生成功就业,其中50%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的6个月内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就业行业集中在金融、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

对于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来说,主要原因包括求职信息不够了解、竞争激烈等。

3. 继续深造情况本节主要分析2023年度人大毕业生的继续深造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约30%的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其中大部分选择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项目。

其他毕业生选择了出国留学、参加工作等。

这一结果显示了人大毕业生对于继续深造的重视程度。

4. 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本节主要对2023年度人大毕业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毕业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水平、教学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持肯定态度,认为学校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5. 结论与建议根据对2023年度人大毕业生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指导。

•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比例较低,学校应增加研究生项目的吸引力,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资助政策。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较高,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对教师水平和教学设施有意见。

学校应继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设施投入。

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引言: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就业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解研究生就业现状及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将综合分析研究生就业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1. 调查背景和方法1.1 调查目的:了解研究生就业现状及问题。

1.2 调查对象:全国各高校毕业一年内的研究生。

1.3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并结合个别深度访谈。

2. 就业情况概况2.1 就业率: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研究生的整体就业率约为80%。

2.2 就业行业:研究生就业主要集中在教育、科研、金融、互联网等行业。

2.3 就业地区: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成为研究生首选就业地。

3. 就业问题分析3.1 薪酬问题:虽然大多数研究生薪资较本科生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研究生薪资待遇不尽如人意。

3.2 就业岗位匹配度:存在部分研究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匹配的情况,影响了研究生发展。

3.3 企业需求与专业供给不平衡:某些热门专业人才供给过剩,而少数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4. 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4.1 加强实践教育:研究生教育应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并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4.2 拓宽就业渠道:鼓励研究生就业地区多元化,同时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4.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关注热门专业供给过剩问题,调整专业设置,提供多样化的就业选择。

5. 结论通过对研究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整体就业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改善研究生就业状况,需要加强实践教育、拓宽就业渠道以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只有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切实提升研究生就业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1] 研究生教育与发展中心. (2021). 2020年全国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报告.[2]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2020). 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3] 国家统计局. (2021). 2020年中国社会生产力与生活水平统计公报.。

我国就业和失业调查统计差异及其国际比较

我国就业和失业调查统计差异及其国际比较
CGSS 数据关于就业和失业的定义基本参照“六普”数 据标准。首先,就业调查的问卷设计与“六普”数据中的定 义基本一致。在问题回答的设计上,将在职未上班的情况 进一步区分,包括:在职上班、在职带薪未上班、在职停薪 未上班、未在职四类状态。其次,失业调查也参照“六普”
①就业失业的测量统计有年龄下限。ILO 认为应统计 15 岁及以上人口,但允许各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目前,多数国家采用 15 岁的下限标准,但是也有 一些国家,如美国统计的年龄下限为 16 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年满 16 岁才能工作,故国内数据对就 业和失业的调查中,仅统计 16 岁及以上人口的情况。在实际研究中,学者会根据需要也界定年龄上限,一般是参考法定退休年龄。
DOI:10.13546/ki.tjyjc.2021.07.003
理论探讨
我国就业和失业调查统计差异及其国际比较
刘华
(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有效的统计数据和测量标准是开展我国就业和失业研究的前提条件,也是当前和今后政府制定稳
就业和实现失业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比较了我国目前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数据库对于就业和失业的调
查和测量差异,并分析了其对就业率和失业率估计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类数据库有关就业失业调查和测
量均有改进空间。测量标准、数据规模、问卷设计、抽样方案等都会对估计结果产生影响。还讨论了国内就业
和失业测量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别,发现中国现有的就业和失业调查与测量口径偏松,对于就业、失业和非经
济活动人口三者边界地带人员的考虑不够充分,划分不明确,就业率和失业率存在一定高估。
理论探讨
适龄人口 过去一周是否工作一小时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政策专业,2 名考上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北大人大教授+阅卷名师+精准的押题
2015 年人大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 2500 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劳人院就业去向统计分析
2013 年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毕业生共计 290 人,统分统招学生 277 人。其中本科生 141 人,统分统招 140 人;硕士研究生 125 人,统分统招 117 人;博士研究生 24 人,统分统招 20 人。
咨询热线 400-6998-626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咨询热线 400-6998-626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比例
本6
4
6.0%
科7
6
1
83
4
1. 4
.
1
. 2 10 . 0 4
5% 6 6 0
9
%
%
%
6.0%
1 硕 士0 13
9
11.9%
7
1
01
2
1. 7
.
2 9% 7 . 2 8 14 . 0 1
6
9
%
%
%
0.9%
博1 3 士9
15.8%
1
63
1 .2 3 5 0 0
2
.
%8
01
5.2%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咨询热线 400-6998-626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咨询热线 400-6998-626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重点城市 学历 就业人数 北京
深圳
广州
上海
西部
其他省市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本科 67
24 35.8% 3 4.5% 3 4.5% 2 3.0% 12 17.9% 23 34.3%
硕士 109
76 69.7% 2 1.8% 4 3.7% 6 5.5% 4 3.7% 17 15.6%
咨询热线 400-6998-626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咨询热线 400-6998-626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博士 19
16 84.2% 0
1 5.3% 0
0
2 10.5%
3、就业单位对比
就业层次较高,今年我院毕业生在各级机关、国有企业、高校等单位的就业人数占绝大多数。 就业单位性质(不含升学、出国)

学人
党校
历数政机关、科研单位
国 有 三资 其他 部 企 企业 企业 队 业
自由职业、自主创 业
人数 比例
人 比人比 人 比 人比 人比 数 例数例 数 例 数例 数例 人数
育明教育
2014 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再创佳绩
2014 年,育明教育共有 12 名学员成功考上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包括公共 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状元张 xiaoyu(二本跨专业)、社会保障专业状元王 shiyu
以及 4 名行管专业学员,3 名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专业学员都成功录取。
2013 年育明教育共有 10 名学员成功考上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包括社会保障 专业状元赵 xiaowen(跨专业),还有 5 名考上行管专业,3 名考上公共财政与公
咨询热线 400-6998-626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咨询热线 400-6998-626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90.5% 1
0.9% 3 2.6% 4 3.4% 3 2.6%
博士 20 19
95.0% 1
5.0% 0
0
0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咨询热线 400-6998-626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2、就业地区对比
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统分统招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发 达城市,尤其是北京,比例最高。 就业地区分布(不含升学、出国)
咨询热线 400-6998-626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1、就业去向对比 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下,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毕业生的择业观逐渐趋于理性。
毕业生就业去向
就业
升学
出国
二分
学历 人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签约人数 比例 灵活就业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本科 140 51
36.4% 4
2.9% 52 37.1% 17 12.1% 16 11.5%
硕士 117 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