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之二)--晶体缺陷检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晶体缺陷》课件
![《晶体缺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4eccb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9.png)
热稳定性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材料在高温下的稳 定性,降低其使用温度范围。
比热容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比热容,改变材料 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能力。
光学性能的影响
折射率与双折射
光吸收与散射
晶体缺陷可能导致折射率变化和双折射现 象,影响光学性能。
晶体缺陷可能导致光吸收增强或光散射增 加,改变光学透射和反射特性。
荧光与磷光
热电效应
某些晶体缺陷可能导致热电效应增强,影响 热电转换效率。
介电常数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介电常数,改变电场分布 和电容。
电阻温度系数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电阻温度系数,改变温度 对电阻的影响。
热学性能的影响
热导率变化
晶体缺陷可能降低材料的热导率,影 响热量传递和散热性能。
热膨胀系数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热膨胀系数,影响 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尺寸稳定性。
。
韧性下降
晶体缺陷可能导致材料韧性下 降,使其在受到外力时更容易
脆裂。
疲劳性能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材料的疲劳 性能,降低其循环载荷承受能
力。
强度与延展性
晶体缺陷可能影响材料的强度 和延展性,从而影响其承载能
力和塑性变形能力。
电学性能的影响
导电性变化
晶体缺陷可能改变材料的导电性,影响其在 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传感器
基于晶体缺陷的原理,可以设计新型传感器,如压力传感 器、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和稳定性。
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
在太阳能电池中,可以利用晶体 缺陷来提高光吸收效率和载流子 的收集效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
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燃料电池
在燃料电池中,可以利用晶体缺陷 来改善电极的催化活性和耐久性, 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801c5f3d852458fb760b5639.png)
• 层间结合力强,水分子不易进入层间,与水拌和体积不膨 胀,泥料可塑性差(黏土-水系统解释)。
• 层内力远远大于层间力,容易形成片状解理。
• ⑷ 蒙脱石结构
• 单元层间:范德华力,弱。 • [SiO4]4-中的Si4+被Al3+取代(
同晶取代)为平衡电价,吸 附低价正离子,易解吸,使 颗粒荷电,因此使陶瓷制品 因带某些离子具有放射性。 • 性质: • 加水体积膨胀,泥料可塑性 好。
因子看,A位离子越大, B位离子才能较大。
理想立方钙钛矿结构中离子的位置
§2.2 硅酸盐晶体结构
一、硅酸盐结构特点与分类 硅酸盐是数量极大的一类无机物。硅酸盐晶体可以 按硅(铝)氧骨干的形式分成岛状结构、组群状结 构、链状结构、层状结构和架状结构。它们都具有 下列结构特点: 1)结构中Si4+之间没有直接的键,而是通过O2-连接 起来的 2)结构是以硅氧四面体为结构的基础 3)每一个O2-只能连接2个硅氧四面体 4)硅氧四面体间只能共顶连接,而不能共棱和共面 连接
陶瓷材料如MgO,CaO, NiO,
CoO,MnO和PbO等都形成
该结构。岩盐型结构还是若干
复杂层状化合物结构的一部分。
根据鲍林静电价规则,
S=Z/n NaCl: 每一个Na+静电键强度是 1/6。正负离子的配位数相等, 都是6。因此键强度总和达到氯 离子的价电荷数(6x(1/6)=1) MgO: 阳离子Mg2+的静电键强 度是2/6 ,键强度总和等于氧离子 O2-的电价6x(2/6)=2
缺陷的含义:通常把晶体点阵结构中周期 性势场的畸变称为晶体的结构缺陷。 理想晶体:质点严格按照空间点阵排列。 实际晶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结构的不完 整性。
晶体结构缺陷的类型
• 层内力远远大于层间力,容易形成片状解理。
• ⑷ 蒙脱石结构
• 单元层间:范德华力,弱。 • [SiO4]4-中的Si4+被Al3+取代(
同晶取代)为平衡电价,吸 附低价正离子,易解吸,使 颗粒荷电,因此使陶瓷制品 因带某些离子具有放射性。 • 性质: • 加水体积膨胀,泥料可塑性 好。
因子看,A位离子越大, B位离子才能较大。
理想立方钙钛矿结构中离子的位置
§2.2 硅酸盐晶体结构
一、硅酸盐结构特点与分类 硅酸盐是数量极大的一类无机物。硅酸盐晶体可以 按硅(铝)氧骨干的形式分成岛状结构、组群状结 构、链状结构、层状结构和架状结构。它们都具有 下列结构特点: 1)结构中Si4+之间没有直接的键,而是通过O2-连接 起来的 2)结构是以硅氧四面体为结构的基础 3)每一个O2-只能连接2个硅氧四面体 4)硅氧四面体间只能共顶连接,而不能共棱和共面 连接
陶瓷材料如MgO,CaO, NiO,
CoO,MnO和PbO等都形成
该结构。岩盐型结构还是若干
复杂层状化合物结构的一部分。
根据鲍林静电价规则,
S=Z/n NaCl: 每一个Na+静电键强度是 1/6。正负离子的配位数相等, 都是6。因此键强度总和达到氯 离子的价电荷数(6x(1/6)=1) MgO: 阳离子Mg2+的静电键强 度是2/6 ,键强度总和等于氧离子 O2-的电价6x(2/6)=2
缺陷的含义:通常把晶体点阵结构中周期 性势场的畸变称为晶体的结构缺陷。 理想晶体:质点严格按照空间点阵排列。 实际晶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结构的不完 整性。
晶体结构缺陷的类型
材料科学基础--第2章晶体缺陷PPT课件
![材料科学基础--第2章晶体缺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41a38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6.png)
辐照:在高能粒子的辐射下,金属晶体点阵上的原子 可能被击出,发生原子离位。由于离位原子的能量高, 在进入稳定间隙之前还会击出其他原子,从而形成大量 的间隙原子和空位(即弗兰克尔缺陷)。在高能粒子辐 照的情况下,由于形成大量的点缺陷,而会引起金属显 著硬化和脆化,该现象称为辐照硬化。
12
2.1.5点缺陷与材料行为
Or, there should be 2.00 – 1.9971 = 0.0029 vacancies per unit cell. The number of vacancies per cm3 is:
17
Other Point Defects
Interstitialcy - A point defect caused when a ‘‘normal’’ atom occupies an interstitial site in the crystal.
11
2.1.4 过饱和点缺陷
晶体中的点缺陷浓度可能高于平衡浓度,称为过饱和点 缺陷,或非平衡点缺陷。获得的方法:
高温淬火:将晶体加热到高温,然后迅速冷却(淬火 ),则高温时形成的空位来不及扩散消失,使晶体在低 温状态仍然保留高温状态的空位浓度,即过饱和空位。
冷加工:金属在室温下进行冷加工塑性变形也会产生 大量的过饱和空位,其原因是由于位错交割所形成的割 阶发生攀移。
6
2.1.1 分类
3.置换原子(Substitutional atom) 异类原子代换了原有晶体中的原子,而处于晶体点阵的结 点位置,称为置换原子,亦称代位原子。 各种点缺陷,都破坏了原有晶体的完整性。它们从电学
和力学这两个方面,使近邻原子失去了平衡。空位和直 径较小的置换原子,使周围原子向点缺陷的方向松弛, 间隙原子及直径较大的置换原子,把周围原子挤开一定 位置。因而在点缺陷的周围,就出现了一定范围的点阵 畸变区,或称弹性应变区。距点缺陷越远,其影响越小 。因而在每个点缺陷的周围,都会产生一个弹性应力场 。
12
2.1.5点缺陷与材料行为
Or, there should be 2.00 – 1.9971 = 0.0029 vacancies per unit cell. The number of vacancies per cm3 is:
17
Other Point Defects
Interstitialcy - A point defect caused when a ‘‘normal’’ atom occupies an interstitial site in the crystal.
11
2.1.4 过饱和点缺陷
晶体中的点缺陷浓度可能高于平衡浓度,称为过饱和点 缺陷,或非平衡点缺陷。获得的方法:
高温淬火:将晶体加热到高温,然后迅速冷却(淬火 ),则高温时形成的空位来不及扩散消失,使晶体在低 温状态仍然保留高温状态的空位浓度,即过饱和空位。
冷加工:金属在室温下进行冷加工塑性变形也会产生 大量的过饱和空位,其原因是由于位错交割所形成的割 阶发生攀移。
6
2.1.1 分类
3.置换原子(Substitutional atom) 异类原子代换了原有晶体中的原子,而处于晶体点阵的结 点位置,称为置换原子,亦称代位原子。 各种点缺陷,都破坏了原有晶体的完整性。它们从电学
和力学这两个方面,使近邻原子失去了平衡。空位和直 径较小的置换原子,使周围原子向点缺陷的方向松弛, 间隙原子及直径较大的置换原子,把周围原子挤开一定 位置。因而在点缺陷的周围,就出现了一定范围的点阵 畸变区,或称弹性应变区。距点缺陷越远,其影响越小 。因而在每个点缺陷的周围,都会产生一个弹性应力场 。
第二章晶体缺陷
![第二章晶体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5c3c1a3fe45c3b3567ec8bcc.png)
(2d)2=a2+a2 2a2=4d2
a=√2d
晶胞体积a3,晶胞内的原子数4
体积L3中的空位数=1/8×8=1,单位体积内的空位数为 1/L3=nv, L3=1/nv
四、过饱和空位
过饱和空位:晶体中数量超过了其平 衡浓度的空位。
过饱和空位将对晶体的性能产生影响。 产生过饱和空位的方法: 高温淬火 冷加工 辐照
C
n N
exp(SV
/ k) exp(EV
/ kT)
Ae的物理及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
5、空位对材料的高温蠕变、沉淀、回复、表面氧化、 烧结有重要影响
面心立方晶胞
Z
c
a
X
b
Y
晶格常数:a=b=c; ===90
晶胞原子数:
18 16 4 82
原子半径:(4r)2 a2 a2 r 2a 4
配位数:12 致密度:0.74
( E'V S'V
e kT k
)
A'e(
E'v kT
)(2-2)
ne、ne′— 平衡空位和平衡间隙原子的数目; N — 阵点总数; k — 玻尔兹曼常数。
△EV、△EV′— 空位形成能和间隙原子形成能; △Sv、 △Sv′— 相应的振动熵变化。
A、A′— 由振动熵决定的系数,其值约在1~10之间, 方便计算时可取A=1;
虽然晶体中存在缺陷,但从总体上看, 还是较完整的。
偏离平衡位置的原子,排列并不是杂乱 无章的,仍按一定的规律产生、发展、运动 和交互作用。
晶体缺陷对晶体的许多性能有很大的影 响,特别是对塑性、强度、扩散等有着决定 作用。
第一节 点缺陷
第二章(之二)--晶体缺陷检测
![第二章(之二)--晶体缺陷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b96e3dac700abb68a982fbb8.png)
l 电子衍射作用远比X射线与物质的交互作用强烈,因而 在金属和合金的微观分析中特别适用于对含少量原子的 样品,如薄膜、微粒、表面等进行结构分析。
A
21
半导体异质结构中的位错
位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中间稍亮区域(晶粒)里的暗 线就是所观察到位错的像。
A
22
光学显微镜(助教内容)
u 结构和原理 u 光学显微镜的性能参数 u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A
12
(2)位错与层错的腐蚀坑观察
(100)硅片表面的位错
(111)硅片表面的位错
(111)面
(100)面
(Hale Waihona Puke 10)面蚀坑是一倒置正四 面体(三角锥体)
蚀坑是一倒置四棱 蚀坑为两个对顶 锥体,从表面看呈 三角锥体 实心正方形A
13
(3)层错、位错密度的测量
• 位错密度 是垂直于位错线单位截面积中穿过的位错线数。 • 多点平均法。
清洗、金属电极制作过程
影响载流子浓度和少子寿命,导致A 器件失效。
3
(2)线缺陷——位错
G 位错是半导体中最主要的缺陷。位错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晶体内部应力的存在,例如在晶体制备、后热处理等过程 中,由于不均匀的加热或冷却,晶体内部存在应力就可产 生位错。除此之外,杂质原子引起位错。刃型位错后发生 滑移。
AFM的工作原理
探针
显微镜有一根纳米级粗细的探针,
被固定在可灵敏操控的微米级弹性悬 臂上。当探针很靠近样品时,其顶端的 原子与样品表面原子间的作用力会使 悬臂弯曲,偏离原来的位置。根据扫 描样品时探针的偏离量或振动频率重 建三维图像,就能间接获得样品表面 的形貌或原子成分。
如图所示采用的激光检测探针悬臂
A
A
21
半导体异质结构中的位错
位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中间稍亮区域(晶粒)里的暗 线就是所观察到位错的像。
A
22
光学显微镜(助教内容)
u 结构和原理 u 光学显微镜的性能参数 u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A
12
(2)位错与层错的腐蚀坑观察
(100)硅片表面的位错
(111)硅片表面的位错
(111)面
(100)面
(Hale Waihona Puke 10)面蚀坑是一倒置正四 面体(三角锥体)
蚀坑是一倒置四棱 蚀坑为两个对顶 锥体,从表面看呈 三角锥体 实心正方形A
13
(3)层错、位错密度的测量
• 位错密度 是垂直于位错线单位截面积中穿过的位错线数。 • 多点平均法。
清洗、金属电极制作过程
影响载流子浓度和少子寿命,导致A 器件失效。
3
(2)线缺陷——位错
G 位错是半导体中最主要的缺陷。位错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晶体内部应力的存在,例如在晶体制备、后热处理等过程 中,由于不均匀的加热或冷却,晶体内部存在应力就可产 生位错。除此之外,杂质原子引起位错。刃型位错后发生 滑移。
AFM的工作原理
探针
显微镜有一根纳米级粗细的探针,
被固定在可灵敏操控的微米级弹性悬 臂上。当探针很靠近样品时,其顶端的 原子与样品表面原子间的作用力会使 悬臂弯曲,偏离原来的位置。根据扫 描样品时探针的偏离量或振动频率重 建三维图像,就能间接获得样品表面 的形貌或原子成分。
如图所示采用的激光检测探针悬臂
A
《晶体缺陷》PPT课件
![《晶体缺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e77c207c1cfad6195fa7e3.png)
则
z
Gb
2r
WS
1 2
R Gb2
r0 2r
dr
Gb 2 ln R
4 r0
Gb2 R
ES
4
ln r0
6.6.2 刃型位错应变能
类似可求得单位长度刃型位错应变能
Ee
Gb2
4 (1
v)
ln
R r0
51
6.6.3 混合位错的应变能
任何一个混合位错都可分解为一刃型位错和一个螺型位错,设其柏氏矢量b与位错线 交角为θ,则 :
有一定平衡数量的空位和间隙原子,其数量可近似算出。
设自由能F=U-TS U为内能,S为系统熵(包括振动熵SV和排列熵SC) 空位的引入,一方面由于弹性畸变使晶体内能增加; 另一方面又使晶体中混乱度增加,使熵增加。而熵 的变化包括两部分: ① 空位改变它周围原子的振动引起振动熵,SV ② 空位在晶体点阵中的排列可有许多不同的几何组 态,使排列熵SC增加。
18
6.2.3 混合位错
位错线上任一点的滑移矢量相同,但两者方向夹角呈 任意角度,图为混合位错的产生
6.3 柏氏矢量
柏氏矢量是描述位错性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1939年 Burgers提出,故称该矢量为“柏格斯矢量”或“柏 氏矢量”,用b 表示
1.柏氏矢量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1)人为假定位错线方向,一般是从纸背向纸面或由上 向下为位错线正向
设立刃型位错模型,
由弹性理论求得:
xx
D
y(3x2 (x2
y2) y2 )2
yy
D
y(x2 y2 ) (x2 y2)2
zz v(xx yy)
xz zx yz zy 0
xy
第二章 晶体缺陷(Defect of the crystals
![第二章 晶体缺陷(Defect of the crystals](https://img.taocdn.com/s3/m/c6fe69791711cc7931b716ed.png)
晶体缺陷( 第二章 晶体缺陷(Defect of the crystals) ) 2.1 点缺陷
2.1.1 点缺陷的类型及形成 1. 空位
热力学使平衡原子跳至三个去处: 热力学使平衡原子跳至三个去处: 外表面 ①跳至 跳至 晶体表面 →肖脱基空位 肖脱基空位 晶界 ②跳至晶格间隙中形成间隙 原子→弗兰克尔空位 原子 弗兰克尔空位 跳至其它空位处→不产生多余空位 ③跳至其它空位处 不产生多余空位 空位处: 空位处:晶格负畸变
长度达几百—几万个原子间距, 长度达几百 几万个原子间距,宽度 几万个原子间距 线缺陷。 为几个原子间距 —— 线缺陷。
它是极其重要的晶体缺陷。 它是极其重要的晶体缺陷。影响 材料强度 塑性变形、 固态相变。 塑性变形、断裂扩散 、固态相变。
晶体缺陷( 第二章 晶体缺陷(Defect of the crystals) ) 2.2线缺陷(位错) 线缺陷(位错)
晶体缺陷( 第二章 晶体缺陷(Defect of the crystals) ) 2.1 点缺陷
2.1.1 点缺陷的类型及形成
3. 置换原子 占据晶格结点的异类原子, 中溶有Mn、 、 占据晶格结点的异类原子,如:Fe中溶有 、Si、Cr… 中溶有 正畸变 晶格 负畸变
晶体缺陷( 第二章 晶体缺陷(Defect of the crystals) ) 2.1 点缺陷
晶体缺陷( 第二章 晶体缺陷(Defect of the crystals) )
实际金属是多晶体,晶体内部存在晶格缺陷。 实际金属是多晶体,晶体内部存在晶格缺陷。 点缺陷 点缺陷 线缺陷 线缺陷 面缺陷 面缺陷
这些缺陷影响材料性能。 这些缺陷影响材料性能。
晶体缺陷( 第二章 晶体缺陷(Defect of the crystals) ) 2.1efect of the crystals) ) 2.2线缺陷(位错) 2.2.1位错的基本理论 线缺陷(位错)
晶体结构与缺陷
![晶体结构与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f0483dcf08a1284ac85043ad.png)
• 影响因素:—— 与晶体结构有很大关系 • NaCl型晶体中间隙较小,不易产生弗仑 克尔缺陷;
• 萤石型结构中存在很大间隙位置,相对 而言比较容易生成填隙离子。
• (2)肖特基缺陷: • 如果正常格点上的 • 质点,在热起伏过程中 • 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迁移到晶体的表面, 而在晶体内部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
晶体中的柏格斯氏矢量 (方向表示滑移、大小为原子间距)
.柏氏矢量
(1)柏氏矢量的确定方法 先确定位错线的方向(一般规定位错线垂直纸面时, 由纸面向外为正向),按右手法则做柏氏回路,右 手大拇指指位错线正向,回路方向按右手螺旋方向 确定。 从实际晶体中任一原子出发,避开位错附近的严重 畸变区作一闭合回路,回路每一步连接相邻原子。 按同样方法在完整晶体中做同样回路,步数、方向 与上述回路一致,这时终点和起点不重合,由终点 到起点引一矢量即为柏氏矢量b。
• 2.点缺陷的形成 • 原子相互作用的两种作用力:(1)原子间的吸 引力;(2)原子间的斥力 • 点缺陷形成最重要的环节是原子的振动 • 原子的热振动 (以一定的频率和振幅作振动) • 原子被束缚在它的平衡位置上,但原子却在做 着挣脱束缚的努力 • 点缺陷形成的驱动力:温度、离子轰击、冷加 工 • 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哪个原子能够挣脱束缚, 脱离平衡位置是不确定的,宏观上说这是一种 几率分布
Cl Mg
• 特点: • (2)从形成缺陷的能量来分析—— Schttky缺陷形成的能量小于Frankel 缺陷形成的能量因此对于大多数晶体来 说,Schttky 缺陷是主要的。
• 产生 动平衡 • 复合 • 浓度是温度的函数 • 随着温度升高,缺陷浓度呈指数上升,对 于某一特定材料,在—定温度下,热缺陷浓 度是恒定的。
• 2.5.2 热缺陷的浓度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硅片表面的位错
(111)硅片表面的位错
(111)面
蚀坑是一倒置正四 面体(三角锥体)
(100)面 (110)面 蚀坑是一倒置四棱 蚀坑为两个对顶 锥体,从表面看呈 三角锥体 实心正方形
(3)层错、位错密度的测量
• 位错密度 是垂直于位错线单位截面积中穿过的位错线数。
• 多点平均法。
图2.21 五点平均
挛晶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个硅圆柱锭的晶界
(三)晶体缺陷检测方法
1、点缺陷的检测
u
电学性能测量——有意掺杂原子浓度的确定 如:电阻率测量,霍尔效应测量, 对应N型或P型掺杂浓度
u 少子寿命测试——金属杂质分析 u 二次离子质谱——金属杂质分析 u 原子吸收光谱——金属杂质分析
u
红外光谱吸收法——碳、氧杂质 红外光谱:测量C、O、N杂质含量
自从60年代以来,商品透射电子显微镜都具有电子衍射功能(见电子显 微镜),而且可以利用试样后面的透镜,选择小至1微米的区域进行衍射 观察,称为选区电子衍射。
(a)非晶 (b)单晶 (c)多晶 (d)会聚束 图6.16 典型电子衍射图
硅单晶
l 在位错存在的区域附近,晶格发生了畸变,因此衍射强 度亦将随之变化,于是位错附近区域所成的像便会与周 围区域形成衬度反差,这就是用TEM观察位错的基本原 理,因上述原因造成的衬度差称为衍射衬度。
位错线 刃形位错形成示意图
刃型位错后发生滑移
位错形成的一系列 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3)面缺陷
a. 堆垛层错:由位错的相关原子组成的多余原子面。 堆垛层错通常在外延生长层中观察到。一般要求外 延层中的层错密度小于102/cm2。
螺型位错后发生堆垛
b. 挛晶:从同一个界面生长出两种不同方向晶体 c. 晶界:具有很大取向差别的晶块结合时产生
l 电子衍射作用远比X射线与物质的交互作用强烈,因而 在金属和合金的微观分析中特别适用于对含少量原子的 样品,如薄膜、微粒、表面等进行结构分析。
在适宜的腐蚀剂中,晶体表面靠近位错附近的区域其腐 蚀速度要比其它区域大,腐蚀一定时间后就会形成凹下的坑, 即所谓腐蚀坑,利用这个特性可进行位错和层错的显示。
• 由于位错是一种线缺陷, 晶格畸变是沿着一条线延伸 下来的,贯穿于整个晶体, 终止在表面或形成闭环,因 此在表面的交点是一个点状 小区域.
(2)位错与层错的腐蚀坑观察
图2.22 分区标图法
2.2 X射线衍射法(XRD)
在近完整晶体中,缺陷、畸变等体现在X射线谱中只有几十弧秒, 而半导体材料进行外延生长要求晶格失配要达到10-4或更小。这样精 细的要求使双晶X射线衍射技术成为近代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研制的必 备测量仪器,以双晶衍射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四晶及五晶衍射技 术(亦称为双晶衍射),已成为近代X射线衍射技术取得突出成就的 标志。纯谱线的形状和宽度由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尺寸分布以及晶 体点阵中的主要缺陷决定,故对线形作适当分析,原则上可以得到上 述影响因素的性质和尺度等方面的信息。
控制电导率和导电类型
l 氧,碳,硼杂质
来源于气态生长、化学试剂、石英玻璃 成为硅体内自间隙原子,并诱生出位错 和层错等缺陷,影响晶体整体完整性、载流子浓度 以及少子寿命,并容易导致器件漏电。
l 重金属杂质(Fe,Cu,Ni,Au,Al,Co等)
来源于硅片生长、加工(不锈钢)、 清洗、金属电极制作过程
为了研究表面结构,电子加速电压 也可低达数千甚至数十伏,这种装置 称低能电子衍射装置,称反射电子衍 射(RHEED)。
最简单的电子衍射装置。从阴极 K发出的电子被加速后经过阳极A 的光阑孔和透镜L到达试样S上, 被试样衍射后在荧光屏或照相底板 P上形成电子衍射图样。由于物质 (包括空气)对电子的吸收很强, 故上述各部分均置于真空中。电子 的加速电压一般为数万伏至十万伏 左右,称高能电子衍射——透射。
2.3 电子显微镜法
检测基本原理
当电子束照到晶体上,除了产生透射束(零级衍射)外,还会产生各 级衍射束,经物镜聚集后,在其后焦面形成电子衍射谱像。电子衍射原 理与X 射线衍射原理相同,遵循布拉格衍射定律,但电子能量高,波长 非常短(电子能量越大,电子波长越短。当加速电压为100 kV时,电子 的波长仅为0.0037nm ;当 E = 30KeV 时, λ≈ 0.007nm),衍射角小, 因此电子衍射是对晶体二维倒易点阵结构的放大显示,根据显示图形可 以鉴定所观察晶体的种类、结构、晶格常数等。
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衍射
戴维森 贝尔电话实验室
G .P .汤姆孙 英国伦敦大学
背景:20世纪20年代中期物理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波动力学已经由薛定谔在德布罗 意的物质波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和海森伯从不同的途径创立的矩阵力学,共同 形成微观体系的基本理论。这一巨大变革的实验基础自然成了人们关切的课题,这 就激励了许多物理学家致力于证实粒子的波动性。直到1927年,才由美国的戴维森 和英国的G .P .汤姆孙分别作出电子衍射实验。虽然这时量子力学已得到广泛的运用, 但电子衍射实验成功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第二章(之二)-晶体缺陷检测
二、晶体缺陷检测
(一)晶体缺陷检测的重要性
(二)晶体缺陷的种类 点缺陷——空位、间隙杂质原子 (主要)
线缺陷——位错 (主要) 面缺陷——堆垛层错、挛晶界、晶界等 体缺陷——孔洞、夹杂物等 半导体加工过程中的二次缺陷
(1)点缺陷
G 晶格中点缺陷常常是外来原子或杂质原子造成的。 单晶硅中点缺陷包括: l有意掺入电活性杂质(如P,B)
影响载流子浓度和少子寿命,导致器件失效。
(2)线缺陷——位错
G 位错是半导体中最主要的缺陷。位错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晶体内部应力的存在,例如在晶体制备、后热处理等过程 中,由于不均匀的加热或冷却,晶体内部存在应力就可产 生位错。除此之外,杂质原子引起位错。刃型位错后发生 滑移。
滑移面
附加的原子或者 受热不均
利用SIMS进行器件失效分析
吸收 最强
吸收 次强
C
杂质C(替位)的最强红外吸收峰波长:16.4μm 杂质O (间隙)的红外吸收峰波长:9.1μm
2、位错和层错的检测
u
腐蚀+金相显微镜观测(简单常用的方法)
u X射线衍射法 (精确的方法) u 电子显微镜
2.1 腐蚀金相观察法
(1)检测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