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设置考点

合集下载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ﻫ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ﻫ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ﻫ 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ﻫ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ﻫ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ﻫ1应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设置防烟设施。

ﻫ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ﻫ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ﻫ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2021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高频考点、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2021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高频考点、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2021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高频考点、疏散楼梯与楼梯间1[.单选题]某民用建筑,地上12层,层高4.2m,一至三层为商场,四层及以上为住宅,下列关于该建筑防火设计的做法,正确的是()。

A.该建筑为二类高层住宅建筑B.该商场与住宅建筑之间采用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与1.50h的不燃性楼板进行完全分隔C.该商场的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2500m2D.住宅部分与商场共用2部防烟楼梯间[答案]C[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5.4.10,除商业服务网点外,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

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的防火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6.2.5条的规定。

2)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为住宅部分服务的地上车库应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地下车库的疏散楼梯应按本规范第6.4.4条的规定进行分隔。

3)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和室内消防设施配置,可根据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别按照本规范有关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

该建筑的其他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的总高度和建筑规模按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

4.2×12=50.4m,该建筑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需设自动灭火系统。

本题答案为C。

2[.单选题]某民用建筑,地上12层,一层到三层为商场,四层为网吧,四层以上为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层高5m,住宅建筑层高3m。

下列关于该建筑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的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住宅部分设防烟楼梯间,非住宅部分设封闭楼梯间B.住宅采用一级消防负荷用电,商业建筑采用二级消防负荷用电C.住宅部分与商业部分之间采用2.00h 的防火隔墙与1.50h的楼板分隔D.网吧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厅、室面积为400m2 [答案]A[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5.4.10条文说明,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布置与设置要求,室内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的设置,可以根据住宅部分的建筑高度,按照本规范有关住宅建筑的要求确定,但住宅部分疏散楼梯间内防烟与排烟系统的设置应根据该建筑的总高度确定;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布置与设置要求,防火分区划分,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等的设置,可以根据非住宅部分的建筑高度,按照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要求确定。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防火规范图示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防火规范图示

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釆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图示1】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图示2】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图示3】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图示4】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图示3】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图示4】。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图示5】,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釆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图示6】。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图示1】,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图示2】或釆用防烟楼梯间【见地6.4.3条】。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图示3】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图示4】;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图示1】。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图示5】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图示1】【图示2】【图示3】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图示3】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疏散楼梯规范

疏散楼梯规范

疏散楼梯规范楼梯疏散规范是指在发生火灾、地震或其他突发事件时,有效、安全地将人员疏散出楼梯通道。

楼梯疏散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楼梯疏散规范的一些要点。

一、明确责任分工1.1 建立健全单位疏散组织机构,明确组织人员职责,制定明确的楼梯疏散方案。

1.2 指定楼梯疏散负责人,负责疏散组织、指挥和监督。

二、楼梯疏散通道2.1 楼梯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设置任何障碍物。

2.2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明确的指示标志,标识清晰,方便人员找到疏散通道。

2.3 楼梯间应保持明亮,通风,确保疏散时不产生视觉或呼吸上的困难。

2.4 定期检查维护楼梯,确保楼梯结构安全可靠,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三、楼梯容量和宽度3.1 确定楼梯容量,根据建筑规模和使用人数确定每层楼梯的最大容量。

3.2 每层楼梯的宽度应满足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通过。

3.3 在楼梯两侧设置栏杆,高度适宜,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四、楼梯间安全设施4.1 设置楼梯间的应急照明设施,保证在停电或烟雾密封的情况下,仍能够疏散人员。

4.2 安装火灾报警器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确保楼梯间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发出报警和灭火。

4.3 安装疏散指示灯和告示标志,以指导人员快速、准确地疏散。

五、员工培训和演练5.1 对所有员工进行楼梯疏散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2 定期组织楼梯疏散演练,以检验和提升员工的疏散能力。

5.3 建立员工疏散演练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疏散方案。

六、应急照明和通信设备6.1 在楼梯间设置应急照明设备,保证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

6.2 在楼梯间设置通信设备,确保人员能够与外界联系,获取指挥和救援信息。

七、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疏散7.1 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提供专门的疏散通道和设施。

7.2 定期对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进行培训,提高其自救和互救能力。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6.2.1 基本保留原条文。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建筑内的人员不能靠一般电梯或云梯车等作为主要疏散和抢救手段。

因为—般客用电梯无防烟、防水等措施,火灾时必须停止使用,云梯车也只能为消防队员扑救时专用。

这时楼梯间是用于人员垂直疏散的惟一通道,因此楼梯间必须安全可靠。

高层建筑中的敞开楼梯,火灾时犹如高耸的烟囱,既拔烟又抽火。

垂直方向烟的流动速度可达每秒3~4m,烟气在短时间里就能经过敞开楼梯向上部扩散,并充满整幢建筑物,严重地威胁疏散人员的安全。

随着烟气的流动也大大地加快了火势的蔓延。

例如,国内某个宾馆四号楼火灾,首层起火后,烟、火很快从敞开楼梯灌入各个楼层靠近楼梯的客房,顶层靠近楼梯的客房内有几位住客,无法通过楼梯疏散到楼门,被迫从窗口跳出而身亡。

这个多层建筑的宾馆尚且如此,高层建筑就更可想而知了。

又如,1974年2月1日巴西圣保罗市焦马大楼火灾,损失惨重、伤亡众多的重要原因是,全楼唯一的一座楼梯,敞开在走道上,发生火灾之后烟、火迅速经过楼梯向上蔓延,从起火楼层第十二层到二十五层间的所有楼层,都充满了浓烟和烈火。

起火层以上的人员,无法通过敞开楼梯疏散到室外安全地带。

因此,对高层建筑楼梯间的安全可靠性需要严格要求。

根据高层建筑的类别或不同高度,规定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或是封闭楼梯间。

鉴于一类建筑可燃装修和陈设物较多,有些高级旅馆或办公室还设有空调系统,更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住宅仅有一座楼梯。

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垂直疏散距离较大。

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应该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

因此,本条规定—类建筑、塔式住宅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除外),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平面布置是,必须先经过防烟前室再进入楼梯间。

防烟前室应有可靠的防烟设施,这样的楼梯间比封闭楼梯间有更好的防烟、防火能力,可靠性强。

具体要求作以下说明。

一、根据防烟楼梯间功能的需要,对平面布置提出了规定。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公共建筑疏散门、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求

公共建筑疏散门、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求

公共建筑疏散门、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求,你都记住了吗?在公共建筑中疏散门通常是指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门以及直通室外的门。

当发生火灾时,可以通过疏散门、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撤离。

疏散门及疏散楼梯的的位置、数量、宽度及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今天整理了公共建筑疏散门和疏散楼梯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疏散门房间的疏散门应分散布置,同一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符合以下条件的房间可设置一个疏散门:1.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1)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面积不大于50㎡。

2)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75㎡。

3)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120㎡。

2.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1)建筑面积小于5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

2)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

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厅、室。

4.除规范另有规定外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房间)1)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

2)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

二、疏散楼梯除首层直通室外安全区域的情况,以及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的情况外,疏散楼梯的位置和数量均应和安全出口相对应。

1.高层公共建筑1)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2)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注意:当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疏散楼梯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

2.多层公共建筑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1)医疗建筑、旅馆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消防安全)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消防安全)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烟措施,且供电中断,一般会停止运行,上部楼层的人员只有通过楼梯才能疏散到建筑物的外边,因此楼梯成为最主要的垂直疏散设施。

一、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

3.楼梯间不应设置卷帘。

4.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

5.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

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宜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不宜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配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7.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不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大于60°的金属梯。

8.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

9.高度大于10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

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0.6m,且宜从离地面3.0m高处设置。

10.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有明显标志。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

(三)要求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疏散楼梯的一般规定外,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疏散楼梯的一般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 规定: 规定: 1、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 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m 2、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m2,居住建 筑不应小于4.5m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 筑不应小于4.5m2;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 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m 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m 6.0m2;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m2 ;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设置机械防烟 3、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设置机械防烟 或排烟设施,应按规定设置消防应急照明设施; 或排烟设施,应按规定设置消防应急照明设施; 对于前室 又分为三种:第一种前室本身能自然采光、 前室, 对于前室,又分为三种:第一种前室本身能自然采光、 通风,没有什么要求。 通风,没有什么要求。 第二种前室本身不能自然采光和通风, 第二种前室本身不能自然采光和通风,其楼梯间也不能 自然通风且设置了机械防烟,这样的前室也没有什么要求。 自然通风且设置了机械防烟,这样的前室也没有什么要求。 第三种前室本身不能自然采光和通风,其楼梯间, 第三种前室本身不能自然采光和通风,其楼梯间,能自 然通风,这样的前室应设置机械防烟或排烟设施。 然通风,这样的前室应设置机械防烟或排烟设施。
地下与地上不共用楼梯间
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 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 其他部位隔开,并宜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时,应为乙级 防火门。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技术要点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技术要点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技术要点1.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1.1安全疏散距离(或通道最大长度):指从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表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楼梯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1.2通道宽度要求1.2.1多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指标(m/百人)见下表:1.2.2高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度指标为1m/100人。

其中,首层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见下表:1.3一般设置要求1.3.1楼梯间及消防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1.3.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1.3.3通道的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为A级不燃材料。

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极底部并全部现实所有空隙。

2.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2.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2.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2.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3.应急照明灯的设置要求3.1设置范围:单层、多层公共建筑、乙丙类高层厂房、人防工程和高层民用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火灾事故照明灯。

3.1.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3.1.2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

3.1.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商场营业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3.1.4人员密集且建筑面积超过的300m2地下室。

3.1.5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工业建筑的安全疏散常见考点大全

工业建筑的安全疏散常见考点大全

工业建筑的安全疏散常见考点大全1. 安全出口数量1)厂房和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2)厂房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3)当符合下列条件时,下列厂房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00㎡,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5人。

•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10人。

•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50㎡,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20人。

•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400㎡,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30人。

•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15人。

4)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当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时。

•仓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时。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5)粮食筒仓上层面积小于1000㎡,且作业人数不超过2人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2. 借道要求1)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独立安全出口。

2)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疏散通道,在消防设计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作为主要疏散通道,具有直接影响人员疏散速度与安全的重要性。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设计,并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布置。

首先,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应满足人员疏散的基本要求。

根据消防规范的要求,疏散楼梯的宽度应根据楼层使用人数确定,一般为人员流量除以单位流量所需的最小宽度。

在选择材料方面,消防疏散楼梯应选用不燃材料,避免火灾发生时楼梯的燃烧,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其次,消防疏散楼梯的布局应符合逃生的需要。

疏散楼梯的位置应合理布置,便于居民或使用人员快速到达并进行疏散。

在建筑物不同楼层之间,消防疏散楼梯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楼层使用人数和层高确定。

此外,楼梯间的通道应无遮挡物,方便人员快速通过。

另外,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应保证其结构的稳固性。

疏散楼梯的结构设计应满足承重要求,确保在火灾事故发生时不易坍塌。

楼梯的踏面与扶手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以提供良好的脚步支撑和扶手力度,方便人员疏散。

总之,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设计对于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人员疏散的需要,合理布置疏散通道,并确保楼梯的稳固性和人体工程学原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员在火灾事故中的安全疏散。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中,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设计需要高度重视,确保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为人员
疏散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

最后,通过严格的消防检查和日常维护,确保疏散通道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以应对不可预测的火灾危险。

建筑疏散楼梯间设置要求

建筑疏散楼梯间设置要求

建筑疏散楼梯间设置要求一、建筑疏散楼梯间设置要求的基础知识1. 疏散楼梯间的类型敞开楼梯间。

这就像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楼梯通道,没有太多封闭性的东西。

一般适用于层数比较少的建筑,比如一些层数不高的普通住宅或者小型的商业建筑。

不过它的安全性相对来说会低一点,因为没有太多的阻隔,火灾时烟雾容易扩散进来。

封闭楼梯间。

这个就像是给楼梯加了个罩子,四周是封闭的,只有一道门通向外面或者室内。

它能有效地阻挡火灾时的烟雾和热气,在很多多层建筑中广泛使用,像一些学校的教学楼、普通的办公楼等。

防烟楼梯间。

这可是楼梯间里的“高级货”。

它不但封闭性好,而且还有专门的防烟设施,比如前室,前室里还有送风口等设备。

这种楼梯间主要用在高层建筑或者人员密集、火灾危险性大的建筑里,像大型商场、高层住宅等。

2. 位置设置要求疏散楼梯间应该靠近建筑物的出口。

这就好比是你要从一个地方快速出去,肯定要离出口近一点才好。

如果把疏散楼梯间设置在建筑的角落里,离出口老远,那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跑出去的时间就会变长,危险系数就增加了。

要均匀分布。

不能所有的疏散楼梯间都集中在建筑的一边,而另一边没有。

这样会导致建筑不同区域的人员疏散不均衡,有的地方人挤人,有的地方却没人走。

就像一群人要过马路,如果都从一个路口走,那这个路口就会堵得死死的,而其他路口却空着。

3. 数量要求根据建筑的规模和使用人数来确定。

一般来说,大型建筑或者人员密集的建筑,疏散楼梯间的数量就要多一些。

比如说一个大型的体育馆,能容纳几万人,如果只有一两个疏散楼梯间,那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根本来不及疏散这么多人。

就像一辆大巴车只能有一个小出口,车上坐满了人,一旦有危险,大家都挤在那个小出口,肯定是不行的。

二、疏散楼梯间的具体构造要求1. 宽度要求疏散楼梯间的宽度要能满足人员疏散的需要。

这个宽度是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和人数来计算的。

比如说电影院,在散场的时候人很多,如果楼梯间太窄,大家就会挤成一团。

疏散楼梯与楼梯间考点大总结

疏散楼梯与楼梯间考点大总结
三、剪刀楼梯
住宅单元和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任一户门或从任一疏散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时,可采用剪刀楼梯。
场所
构造要求
剪刀楼梯间
使用前提
从任一疏散门(户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10m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
高层公共建筑
1.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2.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1.00h的防火隔墙;3.楼梯间的前室应分别设置。(前室、合用前室)
二、室外疏散楼梯
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外疏散楼梯的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2除3层及3层以下建筑的室外疏散楼梯可采用难燃性材料或木结构外,室外疏散楼梯的梯段和平台均应采用不燃材料;3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其他开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梯段。高度大于10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0.6m,且宜从离地面3.0m高处设置。
疏散楼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楼梯间考点大总结
一、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
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使人员在避难层处必须经过避难区上下。除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或应能使人员的疏散路线保持连续。
内容
设置要求
基本要求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1.0m。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7.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当其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8.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9.地下楼层的疏散楼梯间与地上楼层的疏散楼梯间,应在直通室外地面的楼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开口的防火隔墙分隔。10.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均应采用不燃材料。11.建筑内的公共疏散楼梯,其两梯段及扶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12.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确需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
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
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楼梯间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
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内的敞开楼梯间却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金属管道和设置气源的阀门。

封闭楼梯间还应具备下列规定:
1.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系统或采取防烟楼梯间;
2.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
洞口;
3.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的场所、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
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
楼梯间,但应采用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防烟楼梯间还需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防烟设施;
2.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
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除楼梯间和前室的出入口、楼梯间和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
和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米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米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米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