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

合集下载

试论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试论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 地理校本课 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 1 . 科学制订地理学科校本课程纲要 。 地理 校本课 程
师要 积极主动参与探索 实践 ,此外还需要 得到全社会
的理解 、 支持和评 价。地理校本课程开发 目的是为了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实 际发展需要 。 二、 地理校本 课程开发五大原则 1 . 地理校本课程必须突 出实践性原则。 开发地理校
的语感 , 同时会 给我们 的教 学增添趣 味性 , 培养学生 的 兴趣 。 2 . 设计多种教学 活动 , 让学生参与其 中。教师在教 各学科校本课 程 的实施要 进行统一管理 ,包 括各门校 本课程 的学段 安排 、 时安排 、 课 学生学 习与活动场所安
等原则编写 出地理科校本 教材并 提供 给学生。 4 . 科学组 织实施 地理校本课程 。 有了地理校本课程
权交 给学生 , 鼓励他们质疑 问难 , 求索创新 。 比如有计 划 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 导学生多想 多问 、 指 尽量多 给 学生提供想象 的空间 , 要求 学生按 自己的意愿和想象 , 独立完成各 个课题 的研究 。
3 . 地理校本课程必须具有乡土性 原则。 地理校本课 程 的实践性和探索特 征决 定 了地理 校本课程所选择 的 内容要 突出乡土性 。因为只有 以本 乡本土为研究 对象 才 能使 学生 经 常性 地广 泛深 入 地开 展 研究 性 学 习活
本课 程 的主要 j是 配合学 校实施 研究性 学 习课 程 , 指 导学生在地理学科 领域如何更好地 开展研究性学 习活 动 。因此 , 地理校本课 程应 当以乡土地理为 主要 内容 , 以指 导学生走 出课 堂 , 入大 自然 、 入 当地社会 , 深 深 广 泛开展野外 考察和社会调查 ,让学 生 以课题小组 为单 位 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合作学习。所 以, 地理校本课程 的 设计 和教材 的编写 , 首先要充分体现实践性特征 。 2 理校本课程必须 突出探索性原则 。 . 地 地理校本课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校本课程开发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地理教学应该面向生活、接地气,注重体验和实践。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自身情况为基础进行设计与开发的一种课程,具有高度的本地性和针对性,通过对教育、教学、服务各个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了对学生品德、智力、体魄、美育等方面的全方位培养。

在地理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需求。

地理学校本课程应该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结合行业实际,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竞争力与适应市场的能力。

(2)师资力量。

地理学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课程质量有保障,教学效果良好。

(3)教材教辅。

地理学校本课程需要开发符合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简化的教材和教辅,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

地理学校本课程的实践应该注重贴近生活与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

应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实践:(1)互课、合作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方式,如互课、合作探究等,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兴趣激发。

(2)户外实践。

通过户外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境模拟。

以生活情境和实际社会问题为背景,设置情境模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模拟中充分体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方面的变化因素,培养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形成有利于全面跨越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地理课程中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2.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并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究地理现象的欲望。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丰富多样的地理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性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地理知识,又能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参考教材相关章节。

2. 我国地理区域特点:学习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结合教材相关内容。

3. 人地关系: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4. 地理信息收集与分析: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学习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第二周:我国地理区域特点(东北、华北);第三周:我国地理区域特点(华东、华中);第四周:我国地理区域特点(华南、西南);第五周:我国地理区域特点(西北);第六周: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七周:地理信息收集与分析;第八周:实践活动及总结。

地理物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物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物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理与物理学科交叉的基本知识点,如地球自转与公转、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

2. 了解地球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地磁场、地球内部结构等。

3. 理解地理与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

2. 学会使用地理物理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地理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认识到我国地理资源的丰富和科技发展的成就。

本课程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结合地理物理学科性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与公转:讲解地球自转速度、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差等;地球公转速度、轨道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高山、平原、盆地等地形特点及其对气温、降水、风向等气候要素的影响。

3. 地球物理现象:介绍地球内部结构、地磁场、板块构造等地球物理现象,解释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4. 地理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地理物理知识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如地热发电、风力发电、防洪减灾等。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物理实验,如制作简易指南针、观察太阳高度角变化、模拟地震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本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课本的相关章节,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 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高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地理特征、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关系;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应用,通过GIS软件分析地理数据,提高地理问题解决能力;3.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现状,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规划。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统计数据等分析工具,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2.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力,提高地理探究和实地考察能力;3.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2.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资源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意识;3.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了解世界地理环境,尊重不同文化,增进国际理解。

本课程旨在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选取典型区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教授GIS的基本功能,如地图浏览、数据查询、空间分析等,并通过实例操作,使学生掌握GIS在地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3. 我国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4. 空间思维与地图应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教授地图阅读、制作和运用技巧,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地理校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行政区划;(2)掌握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3)了解我国的、经济、文化等人文环境特点;(4)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地理信息;(2)具备地理观察和描述能力,如观察地形、气候等;(3)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地理概况: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行政区划,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情况。

2.自然环境:详细讲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3.人文环境:阐述我国的、经济、文化等人文环境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社会发展。

4.地理实践: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我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理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利用实验设备,进行地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地理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地理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十三五”规划期间,我校提出了“依托学校茶果园构建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重点课题。

该课题旨在大力推进我校基础教育改革,调整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结构,实现学生所期待的教育。

本文以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为背景,深层次探讨了地理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做法。

标签: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思路教学实践活动课例设计一、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价值我校位于千年古镇张渚,这里有“苏南屋脊”“梁祝之乡”“茶洲竹海”等美誉,镇内拥有丘陵山地1万余公顷,林、茶、果等林特产品资源相当丰富。

我校在“依托学校茶果园构建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指导下充分考量了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教育环境、文化氛围,再结合课程资源优势充分认识到我校学生应该深度融入“茶果之乡”的自然氛围之中,认识茶果、了解家乡、学习差异、宣传茶洲果乡。

对此,我校因势利导,将通用技术课程——现代农业技术与校本文化相互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地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学校教育联系起来,构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果校本课程体系。

经过深思熟虑,我校选择高中地理学科的人教版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基础,将地方悠久的茶果栽培历史与丰富的人教版地理课程资源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如“茶果园基地建设”“茶果校本课程建设”等课程,并设置“茶的栽培与制作”“果树的栽培与管理”等主题,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单元相关联,共同探讨“家乡的农业园区变化”这一与家乡茶果栽植文化相关联的主题内容,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实践、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关心家乡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提高人文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将茶果园文化与高中地理学科联系起来且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建构这一新兴的联合式校本课程实施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校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我校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托校内的茶果园基地与镇内的茶果文化资源进行课程选择优化、生成重组和实施,全方位打造全新的具有互动性内涵的地理校本课程,保证地方茶果文化与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合二为一,互融共生,不断拓展、深化高中校本课程实施的方法与策略。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1. 引言地理课程在中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地球表面的现象,而且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份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并提升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2. 目标与目的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过程的兴趣和热爱;- 促进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3. 课程设计与分级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应采取一系列的课程设计与分级。

3.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 地理概论-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地理实践核心课程的设计应包括相关的知识点、概念解释、案例分析等,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理论和现实应用之间的联系。

3.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应提供更深入的地理学科知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有机会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选修课程可以包括:- 经济地理- 城市地理- 人口地理- 气候与气象选修课程的设置应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4. 教材开发与资源准备为了实施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我们需要开发适合学生研究的教材,并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4.1 教材开发教材开发需要团队合作,我们将聘请地理学界专家和中学教师组成编写团队,制定详细的编写计划,确保教材内容准确、科学,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2 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多媒体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等;- 实地考察、户外实践的相关指导和安全措施;- 地理实验室和设备的购置和管理。

5.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5.1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研究、案例分析等。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生活中地理·旅游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名称:生活中地理·旅游二、课程类型:选修三、课程资源:自编四、开发主持:地理学科组五、适用年级:七、八年级学生六、课时:总课时为14课时,其中授课时间为11课时,活动课为3课时。

七、授课时间:2015.10月——2016.1月,每周周三第八节课八、课程背景:七年级下的世界区域地理内容多,涉及了六个国家、六个地区;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学习的生活基础,学习时更似“走马观花看世界”;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掌握七年级下世界区域地理的知识特开设本课程,故在七年级上开设《生活中地理·旅游》选修课。

九、具体内容:《生活中地理·旅游》共六章十一节,活动课三节,具体内容如十、课程目标:1、开阔学生视野,对世界旅游资源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2、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属性分类的能力,学会对旅游景观的一些基本的观赏方法与观赏时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并培养学生具有旅游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培养学生在感受、理解在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英国等国的旅游过程中,获得研究方法和体验;培养学生对世界绚烂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的自豪感,进而培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4、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5、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旅游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

6、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交往能力、与人合作的意识、态度及团队精神。

十一、课程实施说明: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学生设计方案交流、观看音像资料、交流旅游经历等相结合。

授课过程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索,联系实际生活开展讨论。

变单纯的知识传授模式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探索、行动”的自主学习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篇一: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方案一: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组长:***(校长)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副组长:学科组长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组长:***(校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四、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本节课程适合高中地理课程的学生研究。

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兴趣较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可能较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补充和拓展知识。

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审美素质,能够理解不同景观形成的原因和欣赏方法。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学实施过程:
1.引入:通过活动中获取美感的过程,介绍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旅游景观的描述,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欣赏,老师进行组织、点拨、表扬和修正。

3.讲授: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包括代表性旅游人文景观、地文景观、水域景观、气象景观等每种类型一张代表性图片品赏。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研究,讨论各种不同类型景
观的欣赏方法。

老师总结提升,巩固知识点,并在书本上落实著名景观欣赏介绍。

4.练巩固:学生进行练巩固,反结合所学知识和对生活的体验,大家一起感受研究的快乐。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

地理校本选修开设一校本选修课开设的背景1、新世纪的教育需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 21 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

2、基础教育的诸多弊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的表现出来。

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评价偏重于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等,致使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目标不能有效达成。

课程改革的必要和急迫充分显示出来。

3、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

校本课程既然是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那么,它的开发重点更应充分考虑所在学校特定的环境因素,更应突出学校的特色。

随着知识更新和激增速度的加快,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终身的过程。

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人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校教育的重点就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好奇心和勇于创新的欲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形成现代社会生存所必备的创新素质。

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定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作为主要目标和重要原则。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 蓝碧微一、开发背景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

其中地理实践能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其表现包括:(1)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培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2)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

(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都能在地理教学中较好地落实,但地理实践能力中提到的野外考察、模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却由于受高考压力、学校理念、基础设施、课时限制、安全隐患等因素影响难以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成为地理教学的软肋,地理实践能力成为地理学科最欠缺的培养内容。

本文尝试以“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为例,结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相关理论知识,把影子朝向和长短变化这一节设计成地理实践活动,为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二、活动目的(一)人地协调观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日影朝向和长短的变化情况,理解日影问题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综合思维通过学习二分二至日太阳影子的变化示意图,从时间和空间对太阳和影子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

(三)区域认知从实验中,让学生知道物体的影子总是随着太阳移动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变化;物体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大小呈负相关;物体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并让学生把实践活动放到全球不同地区加以考虑比较,从而加深对日影变化的理解。

(四)地理实践力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测量、动脑观察、绘制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活动准备自制1米高的垂直标杆,准备钢卷尺、手表、相机、粉笔、铅笔、A4纸、指南针、观察记录表等工具。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地理的奥秘)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地理的奥秘)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地理的奥秘)校本课程开发(探索地理的奥秘)背景在教育领域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特色、资源和需求,经过教师团队的创新和研发,定制化地开发的课程。

本文将介绍一种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以探索地理的奥秘为主题。

目标本校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探索地理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

此外,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涵盖以下方面:1. 地球的结构与大地运动:介绍地球的各层结构和大地运动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形成和变化的过程。

2. 气候与环境:讲解气候形成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环境问题与地理相关的解决方法。

3. 地理信息系统(GIS):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技能。

4. 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地图绘制、野外考察等,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实验实践等。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能力。

评估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研究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项目、实地考察报告等。

资源支持为了保证本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

学校将提供专业的地理教师,并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地理实验室。

社区资源包括地理名胜、自然保护区等,可以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

预期效果通过对地理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我们预期本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用地理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创新方法。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综合能力。

谈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谈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谈我校《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课程管理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文件要求:学校应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或选用适合的校本课程。

基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示范校的乌鲁术齐市第十三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意识到,学校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努力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符合校情,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

新课程实验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重视学生从所处的当地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区的饮食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提高实际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爱校的思想感情。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贯彻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地理,用地理”思想,我们确定了《走走看看认识家乡》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简单介绍新疆饮食文化特点。

新疆各民族之间饮食的交融和对外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饮食文化。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人们由于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饮食也很不同。

过去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处于游牧经济中的少数民族以肉食、奶食为主,米面居于次要地位,很少吃蔬菜。

改革开放后,新疆各民族群众与全国人们同步告别短缺经济时代,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肉类虽然任是维吾尔族的主要副食,但蔬菜也在维吾尔族的食谱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维吾尔族群众向汉族群众学习了很多炒菜的技术,现在在维吾尔族餐桌上经常可以见到各色炒菜,使维吾尔族群众的饮食更为丰富,汉族也开始接受少数民族“食肉饮酪”的饮食习惯。

新学期地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新学期地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新学期地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新学期地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确保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2. 目标和目的地理校本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意识。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包括:- 提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地理研究体验;-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考和空间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 实施策略3.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 讲授与探究相结合:通过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探究,加深他们的理解。

- 视听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现象、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鼓励他们共同探索和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2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涵盖以下方面:- 地理基础知识:地球、大陆、水域、气候、地貌等基本地理概念;- 地理技能:地图阅读、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测量等地理学科相关技能;- 地理案例研究:通过研究具体的地理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介绍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3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研究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和讨论,评估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作业和考试:布置合适的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 项目作品评估: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作品,评估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呈现能力。

4. 时间安排本课程的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练;- 第二学期:地理案例研究和环境保护的研究。

5. 实施支持为了帮助教师有效实施本课程,我们将提供以下支持:- 教材和教辅材料:为教师提供教材和教辅材料,帮助他们备课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写调查报告和地理论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读图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地理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二、课程背景
根据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建设应该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

那么如何界定校本课程的地位是编写的关键,因为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之所在。

现行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既提供了指导思路,也为校本课程的建设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加强地理学习能力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中学尤其是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和突破口。

因而在完成统编教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活动和选修课的设计安排是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统编教材有机补充的校本课程,应该为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设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案。

所以把校本课程定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能力培训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的选修课、活动课教材的层面上,既可以避免内容上和统编教材的冲突与雷同,又可以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设计思路,对统编教材的内容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予以有机补充。

三、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志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船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4.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选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2.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三)情感一态度一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宣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我们的同学应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四、课程内容
模块一:可爱的家乡
介绍家乡的自然和人文地理。

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
模块二:定向越野
通过学习地理中的地图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每学年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校园定向越野,如有条件可到校园外参加定向越野。

模块三:防灾减灾
识别自然灾害,及时逃离。

模块四:关注社会、关注环境
研究性学习小课题:丘陵地区(家乡)如何因地制宜
竞赛:环境地图大赛,优秀作品推向省地理学会。

五、课程实施
1.教学安排(注:备课组一个学年暂安排10课时)
本课程拟在初一、二年级开设,整个学年开设,每一学期课程学习内容不同。

整个学年课程约需20课时
2.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以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辅之于必要的“情景—质疑”启发式教学法和模拟实践教学方法。

结合教师讲座和学生课余时间搜集资料,论坛讨论及课件制作,为学生提供动手、动口、动脑的契机,营造创新与实践的氛围,构筑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

六、课程评价
1.形成性评价。

分为:对学生创新学习参与度的评价(包括四小项: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围绕主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踊跃参与;准确交流,及时反馈);对学生质疑求异活跃度的评价(包括四小项:主动探究质疑;质疑手段多样;发散思路独特;变通复杂对应);对学生探究实践延伸度的评价包括四小项:成果展示新颖;资料收集广泛;主题设计创新;媒体运用熟练),各小项均分为a,b,c三个等第.根据教学安排,形成性评价拟于每个专题教学结束后进行。

2.终结性评价。

分为:成果展示、拓展提升、课堂辩论,各分为A,B,C 三个分类评价等第;三项汇总后再形成优、良、中、差四个总体评价等第,根据教学安排,终结性评价拟于每一学期末进行,综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得出课程评价的最终等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