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讲义--06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一、概念
(一)定义
流行病学实验是指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人为地施加或减少某种因素,随访观察一段时间,然后比较和分析各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处理因素的效果。也叫做干预性研究
(二)基本特征
1.属于前瞻性研究
2.随机分组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
4.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
(三)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1.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常用于评价对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
2.现场试验现场试验是在实地环境下进行、以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
3.社区试验是以社区人群整体作为干预单位的实验研究,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效果的评价。
(四)主要用途
1.验证假设在病因研究中,通过干预试验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可以验证危险因素或疾病流行因素的致病作用。
2.评价疾病防治效果可用于评价预防性措施的效果,如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也可用于评价治疗措施的效果,如单一药物、联合用药、手术措施等治疗某种疾病的效果。
二、临床试验设计
(一)概念、目的、分期、特点
1.概念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个体为单位进行随机分组,评价临床各种治疗措施有效性的方法。
2.目的①对新药进行研究;②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案进行评价,从中找出一种最有效的药物或治疗方案。
3.分期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四期:
Ⅰ期临床试验:Ⅰ期临床试验是在10~30例志愿者身上进行临床药理学和人体安全性评价,确定安全剂量范围,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等。
100~300例病人作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盲法试验设计评价药物的有效性、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推荐临床用药剂量。
Ⅲ期临床试验:多中心(>3)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1000~3000人,进一步确定有效性,适应证,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监测副作用。
Ⅳ期临床试验:新药被批准上市后开展的进一步研究,通常是开放试验或队列研究,监测、观察不同人群用药效果、药物的新的适应证、药物间的相互配伍及疗效,并观察药物的远期或罕见的不良反应。
4.特点
①具有实验性研究的特性(对照,随机化,盲法和重复)
②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病人的个体差异和依从性)
③要考虑医学伦理学问题
④要科学评价临床疗效(试验的真实性、重复性及实用性)
(二)研究人群的选择
所谓研究人群是指符合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的人群,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应注意:
1.必须使用统一的入选和排除标准,以确保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2.入选的研究对象应能从试验中受益,如当试验结束时病人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或症状得到缓解。
3.尽可能选择已确诊的或症状和体征明显的病人做研究对象。
4.尽可能不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5.尽量选择依从者作研究对象。
6.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分组方法
1.简单随机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随机数字表,也可用抽签等方法。应用和操作简单,分到各组的样本量可能不等。
2.区组随机法研究对象人数较少时,将年龄、性别、病情等相近的一组受试对象作为一个区组,每一区组内的研究对象数量相等,然后应用简单随机分配方法将每个区组内的研究对象进行分组。
3.分层随机法按照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病情、临床分型等)进行分层,再运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每层内的研究对象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
使得两组的临床特征比较相近,增加组间可比性。优点是所用样本量小,缺点是分层不可太多,分层越多,选择可比性的研究对象越难,需要的样本量越大。
(四)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因研究对象难免有一定失访和不依从,可在规定的样本量的基础上增加10%~20%。
1.结局事件在对照组中的预期发生率越低,需要的样本量越大,反之亦然。
2. 实验组和对照组结局事件比较数值差异的大小。差异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
3. 研究对象分组数量。分组数量越多,则所需样本量越大。
4. 显著性水平α和把握度1-β,α和β越小,所需样本量就越大。
5. 双侧检验比单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大。
(五)设立对照
1.影响研究效应的主要因素
(1)不能预知的结局生物学个体因素可能会从不同的方向影响结局效应,不同的研究对象,对干预措施的反应可能也不同。如接受药物预防疟疾的一组人群其效果好,可能与该组人群原自身免疫水平高有关。
(2)疾病的自然史有些疾病有自愈倾向,有些有季节性或周期性波动。如果没有对照则不能说明问题。
(3)霍桑效应被研究者知道研究工作的内容,常常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如研究对象因迷信有名望的医生和医疗单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干预措施产生正面效应的影响。
(4)安慰剂效应由于依赖医药而表现的一种正向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甚至可以影响到生理效应。尤其当以主观感觉的变化情况作为干预措施效果的结局指标时。
(5)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可能还有一些影响干预效应的因素,但目前尚未被我们所认识。
2.常用的对照方法
(1)标准对照或称阳性对照: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一种对照,即以现行最有效或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用以判断新药或新疗法是否优于现行的药物或疗法。
(2)安慰剂对照或称阴性对照:安慰剂是指没有任何药理作用的物质。使用安慰剂对照时注意两点。第一,要求安慰剂的剂型和外观尽量与试验药物相同,而且对人体无害,以便于进行盲法处理;第二,要掌握安慰剂的使用指征,应限在那些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的疾病研究中,或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后基本没
有不良影响,否则不要应用安慰剂对照。
(3)交叉对照:按随机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先用试验药,乙组先用对照药。一个疗程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以消除治疗药物的滞留影响,然后甲组再用对照药,乙组用试验药,最后分析和比较疗效。设立此种对照的目的:①研究药物应用先后顺序对治疗结果的影响;②研究药物最佳配伍方案。
(4)互相对照:如果同时研究几种药物或治疗方法时,可以不设专门的对照,分析结果时,各组之间互为对照,从中选出疗效最好的药物或疗法。
(5)自身对照:试验中研究对象不分组,在同一研究对象中进行试验和对照,如比较用药前后体内某些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判断药物的疗效;或研究皮肤科用药时使用左右肢体作试验和对照,分析何种药物疗效更好。
(六)盲法
1.单盲只有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2.双盲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
3.三盲不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而且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不了解分组情况,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偏倚。
(七)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收集资料是填写调查表、记录和收集体检或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过程,要求具有可靠性、完整性和可比性,同时要控制偏倚的出现。
2.整理资料
对研究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真实性进行核实,并录入、归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
资料整理时要注意以下对象的资料:
(1)不合格的研究对象:在资料整理时,一般要把不合格的研究对象剔除,包括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一次也没有接受干预措施或没有任何数据者。
(2)不依从的研究对象:是指研究对象在随机分组后,不遵守试验所规定的要求。
(3)失访的研究对象:是指研究对象因迁移或与本病无关的其他疾病死亡等而造成失访。在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应尽量设法减少失访,一般要求失访率不超过10%。
不合格、不依从、失访可破坏随机化分组,如果在两组中三种情况分配不均衡,会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八)疗效评价指标
1.有效率
有效率=治疗有效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
2.治愈率
治愈率=治愈例数/治疗总人数×100%
3.病死率
病死率=某病死亡人数/某病受治疗人数×100%
4.生存率
N年生存率=N年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100%
5.相对危险度降低
RRR=(对照组事件发生率-实验组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事件发生率
6.绝对危险度降低
ARR=对照组事件发生率-实验组事件发生率
7.需治疗人数
NNT=1/ARR
在评价治疗或预防疾病措施效果的实验研究中,NNT表示在特定时间内,为防止1例某种不良结局或获得1例某种有利结局,用某种干预方法处理所需要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