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终极笔记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七章 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圣才出品】
第七章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7.1复习笔记一、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1.军事因素的构成及其与国际政治的相互关系国际政治中的军事因素反映的是各国的军事实力状况和对外军事战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军事关系。
它作为国际政治体系的重要构成,与国际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1)国际政治中的军事因素军事因素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本身也包含了不同层次的许多成分。
就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分:①战争。
在国际政治中,战争是解决国家间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是所有军事因素中最典型、最重要的因素,是对国际政治影响最为直接和强大的因素。
②武装冲突。
与战争相比,武装冲突的特点是战斗活动地区有限、持续时间较短、对抗规模及破坏性不大等。
在国际政治中它是比战争更为频繁出现的军事因素。
③军备与军事实力。
它是指各国的军事编制及武器装备等,是军事因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国际政治的一种强有力的因素。
④军事集团与军事同盟组织。
它是国家之间为了某种共同的政治利益而在军事领域里结成的联盟性组织。
(2)军事因素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军事因素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从广义上看,军事因素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因素,它是国际政治关系的折射体,国际军事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国际政治关系,因为它反映了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成为国际政治关系的表现形式。
②从狭义上看,军事因素是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国际政治关系中主要表现形态之一。
此外,军事因素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是为国际政治的现实服务,并服从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总原则。
从这个意义上讲,军事因素与国际政治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军事因素在国家对外决策中的作用(1)军事力量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实力构成的各种要素中,军事实力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军事力量直接成为政治斗争的物质手段,它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2)军事因素导致对外决策的调整军事力量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目标选择和行为方式,同时,军事因素制约国家对外决策的作用还表现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之中。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课件
国际政治概论王逸舟4.民族主义4.1.民族问题是普遍的、是热点的、敏感的、复杂的,族际意识将充当新纪元不同人群存在的一种重要标识4.2.民族的概念——揭示出民族的复杂性1、框架性概念:(1)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2)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2、民族的产生:两种说法(1)产生的标志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以及野蛮婚姻制度的废止(2)指现代民族,以西欧为典型的、资本主义时代产生和壮大的、披上了现代国家外衣的民族3、划分民族的标准:主客观两种(1)主观标准:衡量特定区域内人们的意识整体,强调一个民族就是一种灵魂和精神原则;任何一个地域共同体,只要其成员意识到自己是该共同体的成员,并希望保持对其的认同,就算一个民族(2)客观标准:坚持族际的血缘原则和地域原则,强调是一个种族或若干血缘因素经过社会变迁产生的结果(3)综合标准:民族须生成于特定的区域、文化或语言环境,要借助血缘的、种族的纽带才能结合成某种共同体,它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裂变或脱节,但历史上培育出的民族情感已无法割断,后者以成为民族存在的象征和支柱4、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民族概念更看重文化心理层面,国家则是一个政治单位和法律概念4.3.民族主义的不同作用1、积极的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2、消极的评价:冷战结束以来,民族分裂主义和各种离心倾向3、对于民族主义作用的判断:关键在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作用是好是坏,要看“民族意识”或“民族主义”是否与既得利益者——已获得国际承认的国家政权、各种正式的和官方的国际组织等相合拍(1)单质的民族国家里(2)多元的民族国家里:由于“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的缘故,国家往往没有排在效忠链条的首位4.4.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1、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在很多场合是有差别的2、民族利益的概念难以界定,包括“客观标准”(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综合国力),和“主观标准”(道德、合法性或意识形态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定义者本身4.5.民族主义的多种形态1、部族民族主义(1)部族概述:多半以种族和血缘为基础,建立在“族际”差异之上,可以是跨国界的;另一方面又与种族有别,具有明确无误的地域范围、无可争议的部族首领等特征(2)部族民族主义的作用:决定战争和权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政治立场主要是按部族利益表达的,对部族的忠诚超越了对国家的忠诚(3)部族民族主义的现状:属于一种古老的、有狭隘地方特征的民族主义,至今未能适应现代国家体系的激烈竞争2、种族民族主义(1)概述:强调本民族无论在精神上或血统上或实践能力上均高于其他民族,在这种意识形态支配下实行种族歧视行为。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圣才出品】
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2.1复习笔记一、国际体系及其特征1.国际体系及其形成(1)国际体系的含义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等特征。
(2)国际体系形成的条件国际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开始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终形成于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之时。
国际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
①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两次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内率先发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加速了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加深和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
②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又一重要因素垄断的发展,使帝国主义走上瓜分世界以获取超额利润的道路,实现了对输入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控制,使其相互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不仅扩大了,而且更加深刻了。
③殖民政策的出现是国际体系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殖民政策瓦解了旧的社会经济结构,移植了新的生产方式,为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加快了世界资本主义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体系的最终形成。
(3)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世界范围内殖民体系的建立。
2.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原因(1)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国际体系自形成之后,迄今为止经历了四个时期:①单一的资本主义国际体系时期,从19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政治经济规律成为世界现象。
②两种政治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③两大社会体系、多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在一个统一的国际体系中并存、竞争、共处的时期,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参考书讲解《权利制度文化》复习笔记-育明教育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参考书讲解复习笔记-育明教育一、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参考书讲解(育明课程中心资料)考试科目:“711政治学综合一”参考书①《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王帆、曲博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版(14年新加)②《权力·制度·文化》,秦亚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③《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年新加)育明教育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这本书是2014年新增的一本参考书,在14年和15年的考试中对于这本书的考察基本都是书中的重点章节,课后的思考题需要作为复习重点。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讲阅读这本书难度并不大,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好试题。
这本书中有很多的内容是和《权力·制度·文化》这本书相重合的,对于重合的部分建议考生以《权力·制度·文化》中的内容为主进行记忆。
《权力·制度·文化》这本书几乎囊括了秦亚青老师最重要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从功利的角度分析秦亚青是我们外交学院的院长,他的这边论文集基本每年都会作为出题参照的重点。
对于这本书的考察经常会出现论述题,但是作为一本论文,书中部分章节间的联系还是欠缺紧密度的,建议考生在研读这本书的时候要通过整理笔记和专题来帮助自己理清整本书的脉络。
最后关于书中两大模块:理论和方法,建议考生要侧重于“理论部分”。
《政治学基础》这本书是在2014年代替《政治科学基础》加入到指定参考书之中,更确切的说应该的“回归”到参考书之中,因为在2008年以前这本书一直是指定参考书之一。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讲《政治学基础》这本书是最难的一本,总是感觉读了好多遍还是没有吃透。
建议考生第一遍阅读之后要通过全书的目录来把脉络和框架整理清晰:书中分6篇,每篇下3章,每章一般都是3节,一节下两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再用关键词法进行填充。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名师讲义
国际政治概论王逸舟3.主权观念3.1.古典的主权观念1、主权的概念(法国哲学家让·博丹1576年):国家支配其公众和臣民的不受法律约束的最高权力。
永久和绝对的权力。
2、主权国家的定义:完全自治的、因而是独立的、不服从任何其他国家法律秩序的国家;在它之上,除了国际法以外,不存在其他任何的世俗权威;它通过一个有效的法律秩序而结合起来,它的特殊地位和组织使它能够代表这个国家的人民参与国家间的往来,决定相互间的重大失误。
3、主权国家的特点:垄断了在国内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以及在国际活动中使用强制手段的权力4、国际法与主权国家的关系(1)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国际交往的惯例,只有彼此独立又相互平等的主权国家才能承诺和履行(2)只有承认并愿意受制于国际法,方能表明自己是国际社会中不受制于他国的一名成员3.2.对主权的各种限制1、民族与国家的不重合,带来政府权威的失效或下降2、政府的能力和责任感,直接影响主权的强弱3、资源多寡和外交质量,制约着主权保持的难易4、文化认同与民众心理,从内部制衡政府对外发言权5、国际干预的加强和国际法的“硬化”,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主权权威6、国际组织(广泛的道义职责)的加强,减弱了国家的自主性7、非国家行为体的壮大,对国家主权起着侵蚀作用8、相互依赖的经济和经济跨国活动,对各国政治安全,乃至主权的各种塑造9、全球性危机的加深,使主权有了新的束缚。
过去的危机具备了全球维度,已不能用传统的认知框架和治理方法解决,因为问题已经具备了普遍性和一般性10、科技进步和相应法规的出台,可能超越或限制某些主权3.3.主权的基石作用:国际关系中,主权不可或缺1、原因:(1)没有主权架构的民族,是很难得到国际组织及国际法的庇护的。
(2)主权是当代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基石,国际法和国家间组织“只认主权,不管其他”2、意义:国际格局下,若想维持基本的交往秩序,必须使各个基本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和保持一种对等的和平等的权利。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精编资料
国际政治概论王逸舟5.地缘政治5.1.地缘政治的定义1、定义:强调以地理分析为基础,注重国际政治力量与地球自然性质的内在联系2、解释:领土国家是国际政治力量的主要单元;气候、植被、土壤、位置、矿物资源、海拔高度、陆块分布等因素构成“地球自然性质”3、主要论点:(1)权力本身根植于地球的天然物性;(2)国土是国家实力的必要条件4、地缘政治观的根本:在于把国家间关系放到地球物理环境中看待。
地缘政治观点必须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变化而变化。
5、地缘政治区域:自然地理区域+实力中心的动态移动变化所决定的战略区域6、地缘政治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产生后才出现的一种现象5.2.苏联解体的深刻含义综述:冷战的结束和苏联集团的瓦解,打破了旧的权力构造,形塑出一批新的实力中心核心的边缘地带。
产生出一批地区强国,形成复合型的力量支点,恰逢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地区一体化,给了它们施展的机会。
1、新的“破碎地带”被挤压出来,为释放某地区长期受抑的冲突潜能创造了条件。
(巴尔干和独联体地带)2、全球层次的政治发生改组中欧巴尔干和东南欧前东方集团国家独联体国家俄罗斯中欧:美国和西欧从俄罗斯夺回的势力范围德国势力圈:奥地利、前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原属苏联的波罗的海小国3、原苏联、东欧地区成为全球政治转换最剧烈、政治地理变化最大的区域两极时代稳定的原因:体系中的中小国家的主权由体系中的大国限制,从而限制了它们自发产生的导致争端的权利需求。
各国认可或接受现状。
4、传统的霸权约束消失,非洲的自然疆界、文化疆界和几何疆界发生了明显的更动,依据是宗教、民族、种族的各种差异5.3.三大热点群1、沿原苏联集团的主要势力范围分布的“破碎地带”(1)民族成分错综复杂、宗教林立;民族矛盾和边界争端普遍存在(2)主要变量:俄罗斯缓慢复苏,欲重新确立世界大国形象,力争在独联体内部取得主导2、新月形地带(1)范围: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和新成立的某些中亚国家,直至中东和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北非地区的一片伊斯兰地带(2)地位及影响:国际局势动乱的主要根源,威胁到了欧洲侧翼,还对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发出挑战(3)显化原因:冷战结束,被掩盖的问题暴露出来;美国9·11后的战略突进和失败结局,深化了矛盾;冷战结束以来伊斯兰北部民族同东正教民族正在进行的战争。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1.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1)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们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它们的发展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2)生产力的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在整个国际和国内政治中起了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作用,它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方面的联系,使现代国际关系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从而推动了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动了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在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运动表现为世界基本矛盾的运行和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发展,并由此决定着国际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其中,世界基本矛盾的作用最为突出。
(1)世界基本矛盾①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十月革命以后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间的矛盾。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基本矛盾错综复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此外,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等新的内容。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圣才出品】
第二章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现实主义学派的观点(见表2-1)★★★★★表2-1 现实主义学派的观点考点二:摩根索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一书中,提出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六原则:(1)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的支配。
(2)权力界定利益。
(3)以权力界定利益的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客观概念。
(4)普遍的道义原则在抽象的形式下是无法适用于国家行为的,必须在具体时间和地点的环境中加以贯彻。
(5)不能把特定国家的道义愿望与普天下适用的道义法则等同起来。
(6)强调政治学的独立性。
考点三: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比较(见表2-2)★★★★★表2-2 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比较考点四:进攻现实主义和防御现实主义的比较(见表2-3)★★★★★表2-3 进攻现实主义和防御现实主义的比较考点五:现实主义各个分支的异同点总结(见表2-4)★★★★★表2-4 现实主义各分支的异同点总结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关系范式,有明显的长处和短处。
(1)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现实主义提供了一组简单、明确、直接的原则,这些原则对国际政治的现实描述可以得到历史事实的证明。
正如制度主义者所指出的,现实主义过于重视冲突,而低估了国际制度在促进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2)批评意见认为,这些新的“现实主义者”的概念体系已经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这些对现实主义的扩展已越来越多地混同于自由主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和制度主义理论,而失掉了现实主义的特有属性。
(3)有关现实主义的发展的争论,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更一般的问题,即一种理论发展得越来越不像原来的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发展才是一种理论有生命力的体现。
考点六:自由主义(见表2-5)★★★★表2-5 自由主义考点七:理想主义的主要观点(见表2-6)★★★★★表2-6 理想主义的主要观点。
国际关系精要读书笔记
国际关系精要读书笔记国际关系精要读书笔记范文1:学习国际关系精要的感受学习国际关系精要,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国家领导人有着高瞻远瞩的视野和气魄,为中华民族走向未来作出了深谋远虑的战略规划。
这也使我从一个大学生更加坚定了信念,那就是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复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共同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形势越来越紧迫。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前进,使得世界格局走向多元化和世界范围内各种力量的竞争与合作并存,互相影响。
而目前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掌握着国际关系的主导权,他不希望其它任何国家超过他,因此将全球战略的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已经成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重要的战略基地和政治、军事斗争的舞台,从冷战后亚太的发展和美国在亚太所扮演的角色看,美国把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gPARAGRAPH3]战略,即中国的和平崛起问题。
《国际关系精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及各学派的观点;第二部分则讨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热点问题,如人权外交、经济安全、网络安全、金融安全、地区热点等问题,均由于其巨大的政治、经济影响而被纳入到国际关系的研究范畴;第三部分介绍当今的国际关系实践,包括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行动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处理,并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分析;第四部分侧重论述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应用,讨论了许多涉及国际关系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第五部分则是“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几点认识”,包括冷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几个新特征,冷战后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非国家行为体的兴起和重要性增加等内容。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1.1 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
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尽管许多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把国际政治学看作是政治学的子学科,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国际政治研究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1.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既要看到国家行为体,也要看到非国家行为体。
由此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既包括合作的关系,也包括冲突的关系;既包括双边关系,也包括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既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亦包括主权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各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问的关系等。
此外,国际关系的整体的运动规律也是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2.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
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三、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国际政治专业学生需要进行两种学习,一是知识的学习,二是方法的学习。
政治学原理考研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政治学原理考研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
记
一、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国际政治学 ★★
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学科特征。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见表0-1)
表0-1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它的发
展变化。
(2)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注意两点:①正确地运用阶级分
析的方法;②要正确地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见表0-2)
表0-2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国际政治学的具体研究路径及其特点
(1)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见表0-3)
表0-3 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
(2)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见表0-4)
表0-4 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
选必1《国际政治与经济》14个必备点(可直接复制使用)
热键是什么呢?比如QQ上收到了有信息时,按下Ctrl + Alt + Z 时会弹出新的聊天对话框。
这里的Ctrl + Alt + Z 一按,不管你当时是在做什么,都会弹出那个QQ聊天框的组合按键,就叫做热键由此可见,热键就是属于那种,不管你在任何的软件上做什么事务,只要一按下曾经注册过的那组按键,系统就会去调用被注册热键时指定的子程序代码来执行.但要注意,某个组合的热键已被注册过,在其未卸载之前,不能再次被注册或之前注册的会失效,所以某种组合按键的热键一旦注册成功,就是唯一性的.直到被卸载或该宿主程序终止为止.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个简单的热键程序,源代码见本节第一例程序界面布局注册热键示例代码.任何时候我们在写代码时当需要使用某个函数命令,就该先看看该函数的功能与参数说明.不看说明只会多犯代码错误又加重了后期纠错麻烦.例如上面的代码中注册热键程序() 与卸载热键() 还有信息框() 可以在代码编辑器里点击这三个函数后按F1,看到简单的说明,下面的提示里有更详细的说明.子程序名:注册热键程序注册一个不与任何窗口关联的热键功能,成功=热键ID,供卸载热键()使用返回值类型:整数型参数<1>的名称为“功能键”,类型为“整数型”。
注明:0=无功能键,Alt=1,Ctrl=2,Shift=4。
参数<2>的名称为“主热键”,类型为“整数型”。
注明:键盘某虚拟键码例#HOME 键。
参数<3>的名称为“热键接口”,类型为“子程序指针”。
注明:〈无返回值〉热键接口()。
子程序名:卸载热键卸载掉注册热键程序() 时的热键参数<1>的名称为“热键ID”,类型为“整数型”。
注明:-1=卸载所有热键。
子程序名:信息框弹出一个信息提示窗口,与易核心库的信息框用法一致返回值类型:整数型参数<1>的名称为“信息文本”,类型为“文本型”。
参数<2>的名称为“标志组合”,类型为“整数型”,允许接收空参数数据。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五章 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圣才出品】
第五章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5.1复习笔记一、国际行为与国际政治互动1.国际行为及其产生(1)国际行为的含义国际行为是指国际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及其相互行为,它是人类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及其普遍化与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直接相关。
(2)国际行为的产生过程①人类从非政治社会向政治社会的过渡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国家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基本完成。
自国家出现以后,就有了国家的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
②在殖民体系下,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并没有权利参与国际社会的主要活动,在这种状态下,国际行为只能是少数国家的对外行为,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国际行为能力。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殖民体系时代的结束,世界范围的主权—民族国家体系才成为真正全球意义上的社会体系,国际社会才成为一个完全、完整的社会,直到这时,国际行为才成为国家行为主体的普遍行为状态。
2.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国际行为主体在实施其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时,既可以采取外交方式、军事方式,也可以采取经济方式、文化方式,这些行为方式构成了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
(1)外交方式外交方式是指各国政府通过其驻外使节或政府官员的谈判和协商来调整和处理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正式的外交活动和非正式的外交活动,外交方式也称为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2)经济方式经济方式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经济政策,采取某种经济行动,影响他国的对外行为或相互关系,它包括国家间的贸易、国家的对外援助或制裁。
(3)军事方式军事方式是指通过对外实施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来支持或打击特定的行为对象,它包括公开的军事方式和秘密的军事方式。
军事方式既可作为一种支援手段,亦可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既有合法的暴力,又有非法的暴力。
(4)文化方式文化方式或称为信息手段,是指通过宣传媒介或其他宣传方式,影响对象国的公众舆论或公众思想,以向该国政府施加压力,借以影响该国的对外行为。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要点及国际关系专业的理论总结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要点参考书目1.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3.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4.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第一讲国际关系理论及其相关概念讨论(一)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
它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第一个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第二个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权威国际成员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指定和施行的政策。
这三个概念象是三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国际关系的外延最大,包括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国际政治次之,只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和正式关系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对外政策再次,涉及一个国家对他国采取的政策。
(二)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学是关于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科学。
这门科学从国际关系体系着眼,主要研究国际关系中各成员,各个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以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为主;研究该体系中各个成员,各个部门同整个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推动和制约国际关系体系演变的各种因素,包括各个国际行为体的内部有关情况和国际关系的外部环境。
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揭示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
(三)国际关系学(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国际系统中的成员,即国际行为体。
国际行为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行为体,指民族国家;二是非国家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非政府间国际组织(NGOs),多国公司 (MNCs)和跨国公司(TNCs)。
(四)国际关系学研究重点内容包括:国际系统的发展和演变;国际系统和国际系统单位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行为等。
《国际关系理论》重点整理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题型、名词解释、论述基本概念:1 外交在古希腊中的原始含义是动词,表示折叠。
外交是国际体系运作中居中心地位的沟通过程,是国际行为体通过谈判与对话解决冲突,并且是沟通过程的制度化与职业化。
现代外交是指一个过程,表述不同政治实体为寻求各自目标利益推行的实质性程序性政策、彼此间保持直接或间接的官方联系、在职能上展开各方面的实践过程。
2 外交政策是一国处理国际对外关系问题,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是一国维护国家利益和目标的手段;是一国追求其自身利益时对他国采取的行动过程。
当今世界的各国对外政策取向包括单边主义、不结盟政策、政治与军事结盟政策三种。
3 权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行动自由和影响支配他人的综合能力;是行为者迫使他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能力,从强权政治角度来说,权力意味着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侵略压迫其他国家。
权力是一种能力,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精神上讲是显示一种令别国畏惧使得其按照别人的意志行事的能力,物质上讲包括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力,使得别国不得不屈从该国的能力,否则要受到惩罚。
摩根索认为权力应该分为四种:权力与影响力,权力与武力,可运用的与不可运用的权力,合法的与非法的权力。
4国际利益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共享的利益,能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精神和物质需要的东西,是一个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指导决策者在国际关系交往中的基本目标和决策性因素,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总方向。
主要包括:安全利益。
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
摩根索将国家利益分为单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和两个或多个国家间利益的共同程度的两大类,并根据利益的重要程度、利益的长远程度、利益的普遍性、区分出首要利益、次要利益、永久利益、可变利益、普遍利益、特殊利益六种国家利益和认同利益、互补利益、冲突利益三种国际利益。
5国际体制其代表人物为罗伯特基欧汉。
机制是一种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特定部分所构成的活动体系,它具有对社会运行的某一方面进行调解和控制的功能。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总结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汇总无政府社会英国著名学者赫德利·布尔撰写的《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被称为“英国学派”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之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本书从国家组成国际社会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分析了世界秩序或国际秩序如何得以维持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该书作者认为,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和大国等国际社会的制度,同国际秩序的维持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本书中,布尔探讨了三个主要问题:世界政治秩序的本质是什么?在当代国家体系中,秩序如何得以维持?通往世界秩序的何种替代道路是可行的和适当的?与许多肤浅的观点相反,他认为主权国家体系没有衰落,它并不是世界秩序的障碍,而是其重要的基石。
本书第一部分试图界定秩序,以说明世界政治中并不存在着秩序,探讨了世界政治中秩序与正义的关系。
第二部分说明了秩序在当代国家体系中是如何通过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和大国的特殊地位等国际社会的制度得以维持的。
第三部分分析了世界政治组织的替代形式。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鉴哲学和社会学理论,《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一书发展了一套国际体系的社会建构理论。
亚历山大·温特阐述了建构原则的中心要求,提出了相对于个体主义和物质主义——如今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本体论——的建构理念主义的世界观。
他构筑了一个国际政治的文化理论,该理论使国家——无论它们彼此间是看作敌人、竞争对手还是朋友——成为其中的一个基本的决定性因素。
这些不同的角色由不同的“无政府状态文化”所构成,就像霍布斯式、洛克式和康德式这三种独立的宏观层次国际政治文化分别描述的那样。
无政府文化是一种国家控制的共有观念,这种思想影响着国家权力的含义和国家利益的内容,并且在国际体系中产生了行为趋势。
这部著作描述了驱使一种无政府文化向另一种无政府文化转变的四个因素——相互依存、共同命运、同质化以及自我约束——并且把它们与资本主义和民主在时兴康德文化的西方所扮演的角色联系起来。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整理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第一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是一战前后的事情。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这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一.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包括合作与冲突、双边与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
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二.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
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第三节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途径的基本概念及其争论1.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1)核心概念:如权力、无政府、国际行为体、主权国家、相互依存、国际体系等(2)范式: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等(3)主要理论:(如权力平衡、集体安全、社会建构等)2.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争论3.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科学主义)的争论二.方法论概述层次分析法(最早由肯尼思·沃尔兹提出)1.系统层次。
在系统层次上主要研究国际行为体所构成的国际体系的影响,即研究国际环境,并且研究这种环境是怎样影响国家间互动的模式的。
2.国家层次。
国家层次研究的是国家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检查他们怎样制定对外政策。
3.个人层次。
个人层次所所检查的是政治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在界定和追求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时所起的作用,关注的中心是领导者的个人背景、历史经验、价值选择和领导风格对决策的影响。
国际关系专家王逸舟说,从韬光养晦到“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外交思维出现重要变化
国际关系专家王逸舟说,从韬光养晦到“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外交思维出现重要变化
佚名
【期刊名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24)2
【摘要】据《经济观察报》5月26日报道,中国社科院国际关系专家王逸舟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传统意义上,军事性灾难始终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安全主题,也主宰着国际政治领域的研究。
但在过去的30年间,一种“非传统安全”以越来越多样的面目出现,包括油轮泄露、核电站事故、金融危机、跨国网络性攻击以及国际恐怖主义。
【总页数】1页(P73-73)
【关键词】中国;外交思维;全球化;国际关系;外交事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0
【相关文献】
1.新主权观与当代中国外交理念革新——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王逸舟教授 [J], 刘毅
2.国际关系变革趋势与中国外交进取思路——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 [J], 刘毅
3.中国外交转型中的九大挑战——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王逸舟[J], 黄蕊
4.“创造性介入”提升中国外交软实力——专访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J], 丁吉林;连希蕊
5.当代中国外交变革与仁智大国之路——专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逸舟 [J], 刘毅[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概论王逸舟6.国际冲突6.1.分离主义的推波助澜1、地位:分离主义导致的国际摩擦和战争,在新阶段占有国际冲突的较大比例2、作用形式:分离主义往往是在民族自治和独立的口号和要求下推进自己的纲领。
狂热的民族主义是不会把经济因素放到首要位置的,他们更为看重“三自”(自尊、自立、自主)6.2.多重利益的争夺加剧1、围绕的主题:自然资源、领土边界、水道或出海口……(东北亚和东南亚)岛屿、大陆架、海域的争端2、产生:冷战时代结束,实际利益(特别是安全战略利益和经济贸易利益)的重要性上升,历史积怨抬头,旧的标准和驱动力面临更多竞争要素6.3.国内冲突的不断外溢1、现象:内战多边化、国际化,内乱外溢。
绝大部分国际冲突是由各国内部原因造成的。
2、原因:今天的民族主义基本上是一种“裂变”的力量而非“整合”的因素。
大国介入意愿的下降,国际组织制止能力的不足,也是内战外溢增多的原因。
6.4.意识形态的束缚减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导致的冲突尽管时有发生,但数量和比重均相对缩减。
这也是当代世界逐步远离美苏对抗的冷战时代的标志之一。
6.5.大国的影子及操纵1、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冲突,大国如果不介入,冲突的强度就比较低;在大国有效控制的势力范围内,冲突相对不多且不激烈,反之,冲突持续久且强度比较高。
2、多数大国、强国只在本地区范围内起调解、干预或加强的作用,只有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能够施加全方位的干涉和影响。
6.6.核扩散的更大危险苏联解体,几种毁灭性最大、强度最高的冲突(常规世界大战、有限核战争和全面核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核扩散已经不再遥远,越来越多的大国和中等强国已经或即将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6.7.精确打击及其反制1、精确打击:从冷战结束后的第一次高科技战争(海湾战争)开始,“精确打击”在解决局部危机和消弭热点时的功用逐渐凸显。
2、反制:全球军人和战略家以极大的刺激和启发,迫使各国调整或完善原先的军事思想和装备结构,以应对新的对抗局面。
3、“精确打击”的影响: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没有可能在正面战场同发达国家对峙,传统战法和作战失去了意义,超限战、恐怖主义开始抬头,使传统安全蒙上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色彩。
6.8.国际组织的积极介入冷战时代主要靠两个超级大国及两大军事集团抑制国际冲突,今天各国越来越多地通过联合国和各类地区性国际机构来处理各类冲突。
6.9.历史根源1、长期遗留,从未根本解决的矛盾(1)宗教信仰和血缘种族差异→敌视、怀疑和不信任(2)历史上大国和强敌的干预→国家边界、领土、海域、水道多次修改及争端(3)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差异→相互歧视,经常性摩擦(4)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敌视和对立2、这个世界仍在继续扩大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1)各国内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别(2)发达工业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北南差距”3、国力增长→扩张、竞争甚至对抗、暴力的事态具体过程:在国际体系内造成新的不稳定,打破旧的均衡状态,致成危机和摩擦,乃至战争和其他暴力冲突6.10.新的根源:目前还不一定是暴力冲突,但可能诱发大规模骚乱、恐慌、武力镇压和国家间的战争行为1、难民问题:难民潮所经之处,都有程度不同的恐慌、敌意和麻烦。
2、毒品问题:亚洲和中美洲,毒品的大量产生和走私,不仅给所在国造成了畸形的经济结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恶劣影响,也给政府的治理增添了难题,加剧了冲突局面。
不是单一国家、单一部门能够解决的。
3、环境问题:人类生息的自然环境正面临退化、变质的危险。
当某个国家破坏环境的恶性涉及邻国和国际社会时,可能导致国际紧张。
4、人口问题:发达工业国家人口下降,老龄化、少子化;贫困国家人口增长的恶性循环→世界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人口格局,埋下了冲突的种子【国际冲突总体评价】只存在于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内,掺杂了各种行为体,是一种人类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现象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
(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
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课堂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例如“工资就是薪酬”。
(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第一,工资的定义。
第二,薪酬的定义。
第三,总结:工资与薪酬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
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简答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
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
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
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①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
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②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
回答要点一般3-5点,每条150-200字。
③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例如“简答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公共财政的定义。
(不能缺少)第二,公共财政的3大职能。
(主体部分)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
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
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
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
这一点是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①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
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
②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
这部分构成了论述题中的“论”,要写的像论文里面的分论点,对于每一个分论点要适当的“述”。
这是论述题的关键,结合课本,选好切入的角度至关重要。
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在最后做总结或者展望。
【论述题答题示范】例如:结合公共财政相关理论,论述收入分配领域为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一,阐释“公共财政”的定义,阐释公共财政的职能,市场失灵理论,并详细阐述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第二,分析目前“患不均”,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一问题的原因,一般4-5条。
第三,结合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提出化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政策主张。
【论述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第一,紧扣理论。
先阐释清楚相关的概念和核心理论。
第二,回答的视角要广,角度要多,不能拘泥于一两个点。
但是条数也不宜过多,在5-8条为好。
第三,要点之间要有条理性。
论述题字数在1500左右。
用时为25-30分钟。
第四,如果没有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论述题至少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
(五)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案例分析考察形式往往看起来比较灵活,给人一种难以驾驭的感觉。
但是案例分析题并不难,与其说是在考察案例,不如说是再考察考生对核心理论的掌握。
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先理论后结合案例分析,方可获得案例分析题的高分。
考研答题攻略:案例分析要采用“理论——材料分析法”。
第一,仔细阅读案例,寻找涉及到的每一个相关的理论,并在答题的第一部分将理论部分写透。
(这是主要的部分)第二,结合理论分析案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