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毙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的普遍联系以及永恒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的普遍联系以及永恒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24b2d71ee06eff9aef807d6.png)
请问猫与羊有什么关系?
猫、田鼠、蜂和三叶草 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 相互联系之中。
达尔文曾提到他的一项著名而有趣的发现——“食物 链”。他观察到,在养猫愈多的地方,羊也可以养得愈 多。
原来羊吃的有一种三叶草,这种草是靠丸花蜂授粉的,
而田鼠为吃这种蜂蜜又往往会破坏蜂窝,所以,田鼠多 了,蜂就少,从而三叶草传粉的机会也就少。相反,养 猫愈多,田鼠就愈少,丸花蜂因而也就愈多。三叶草就 越繁茂;三叶草愈多,牧草充足,喂的羊也自然就愈多 了。这样,猫、田鼠、丸花蜂、三叶草和羊之间,就形 成了一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食物链。
例如,虽然地球和太阳相距1.5亿公里,但二 者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由于太阳对地球有 巨大的吸引力,地球由于公转对太阳有巨大 的排斥力(离心力),二者的共同作用才使 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围绕太阳旋转,这 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 样地,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人才不可能随 心所欲地想跳多高就跳多高,投掷出去的石 块才不可能飞离地球,而总是要落在地球上。 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引力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造。
联系的普遍性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 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 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 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 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 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 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 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恩格斯
联系的普遍性
与住房问题相联 系的其它问题— —牵一发而全身 俱动
在基督山伯爵中,有一段很经典 的蝴蝶效应的故事:
给白菜下砒霜,兔子吃白菜,老 鹰吃兔子,老鹰掉到河里,鱼吃了老 鹰,鱼被别人捉住做菜,毒死了仇 人。。。。。。。
一个人的死和豆角涨价
陕西安塞县副县长的父亲大人去世了,孝 子为父亲大肆操办丧事,把老人本该停放 三五天的丧期适当地控制到了十三天—— 因为停放时间越长,吊唁的客人越多—— 结果来吊唁的客人很多,拉动了当地的内 需,使当地的豆角、青椒、西红柿的价格 每五百克分别涨了0.5元、0.2元、0.2元, 导致了当地家庭主妇们的不满,直言不讳 地说什么“就盼着快点下葬,好使菜价掉 下来!”
政治马原三大规律
![政治马原三大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033df36d48d7c1c708a14561.png)
厚“李”相伴,有“背”无患——辩证法01两大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单选、多选、分析)1.联系范畴的内涵——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范畴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①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事物一产生就会与周围的事物发生联系。
②普遍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内部联系: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外部联系: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整体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③多样性: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3.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①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②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单选、多选、分析)1.发展的原因——普遍联系即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变化,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指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运动。
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发展的必然性——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①新事物在形态上比旧事物更高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新事物在内容上比旧事物更丰富,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
③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着历史的方向,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发展的过程性——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形式上——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内容上——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2018考研政治马原必背原理:联系与发展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必背原理:联系与发展_毙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2ea1598bceb19e8b8f6ba5f.png)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8考研政治马原必背原理:联系与发展
马原是考研政治重点复习科目,也是首要复习科目,下面小编考研总结整理了一些必背的原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
2018考研政治马原必背原理:联系与发展
1.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
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的原理: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发展的方法论:发展具有过程性,它要求我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唯物论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唯物论_毙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fd5834915f804d2b16c15e.png)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唯物论考研政治冲刺复习阶段,小编给考生划重点!唯物论是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考前要加深记忆,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看看你疏漏了哪些要点:唯物论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1.物质范畴恩格斯初步概况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明确指出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列宁科学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客观性、可知性)总结物质范畴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和唯一特性。
根据这一规定,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理论意义①划清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界限。
②划清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③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界限。
④划清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界限。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旧唯物主义观点①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②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客观存在,把历史过程看出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客观实在性,使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主要表现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①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考研政治基础辅导之马哲第三章常考知识点精选
![考研政治基础辅导之马哲第三章常考知识点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4ca15f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6.png)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与系统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和相互制约。
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所固有的,⼈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诡辩论。
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整体,每⼀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还是多种多样的,考试⼤祝你好运。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的若⼲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主要特征: ⼀是它的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 ⼆是它的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式即结构。
此外,系统还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科学的任务就是揭⽰事物的联系,科学的突破往往表现在把⼈们通常看来似乎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们全⾯地认识事物的联系,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现代社会和现代⼈的必备观点,也是我国改⾰开放的⽅法论基础之⼀。
2.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 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运动是指宇宙间所发⽣的⼀切变化和过程。
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产⽣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创新。
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事物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_毙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_毙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8a3c06f01f69e31433294c7.png)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一定要搞清楚,吃透,这样面对各种形式的考察方式才能够顺利解题。
下面,小编重点分享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3)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在运动变化中体现出来;变化可以是上升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运动,而发展则是前进性的变化。
(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转化成其他事物的历史。
方法论:(易考分析题)
坚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如实的把事物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既要了解它的过去,又要分析它的现在,预测其未来。
也就是防止用静止的观点去看问题。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毙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d5701f7bd64783e08122bd6.png)
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毙考题D西。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b.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c.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4)发展与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事物发展的过程,①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②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②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范畴。
①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②偶然性: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或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关系。
区别:a.形成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b.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c.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④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c.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3】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马克思(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马克思(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b7210a2f61fb7360a4c6509.png)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3.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4.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5.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
人们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从事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往往是因为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了间接联系。
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变化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具体内容的改变,包括事物的性质、数量、位置、结构、形态等方面的改变;发展是指事物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鲜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简答)答: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②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③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简答)答: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中心的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1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065b1c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6.png)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1.事物的相互关联: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互关联,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
例如,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等。
2.事物的相互依存:任何一个事物都离不开其他事物的支持和依赖。
例如,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提供,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等。
3.事物的相互作用:事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互相影响,相互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市场经济中的供求关系通过价格机制的调节而达到平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使社会得到进步等。
4.事物的相互转化:事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会发生相互转化。
例如,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发生转化,思想通过思维活动的交流可以发生转化等。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永恒发展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连续性和不断变化的特点。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停滞不前的状态。
1.事物的发展阶段: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性,从产生、成长到衰退和消亡,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
例如,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的阶段。
2.事物的演化和进化: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演化和进化的过程,不断变得更加复杂、完善和进步。
例如,物种的进化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演化过程。
3.事物的更新换代: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新的事物取代旧的事物,形成更新换代的过程。
例如,技术的进步使得旧的设备、工艺被新的设备、工艺所取代,社会制度的变革使得旧的制度被新的制度所替代。
4.事物的持续发展:事物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没有终点和边界。
事物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积累和,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难点解读:联系的含义与特点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难点解读:联系的含义与特点_毙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c08e90df18583d04964595e.png)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难点解读:联系的含义与特点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
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
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是形而上学,那么,只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而不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则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证明,不论是物理领域、化学领域、生物领域,还是社会领域和人的思维领域,以及各个领域之间,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3、联系与系统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联系的多样性:(1)内部联系是在事物内部发生的联系;外部联系则是在事物与事物之间发生的联系。
2、案例或记忆方法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英国著名科学家赫胥黎曾讲过一个幽默的故事。
他说:英国的猫主要是由小姐喂养的,所以英国海军强大,应该归功于英国养猫的小姐。
为什么这么说呢?英国盛产三叶草,它是牛的主要饲料。
野蜂能有效的帮三叶草的花朵传授花粉。
三叶草能够繁茂的生长,主要归功于野蜂。
但是,田鼠喜欢吃野蜂的蜜和幼虫,影响了三叶草的传粉。
学者们发现:在英国的乡村附近,野蜂巢之所以比别的地方多,是因为村里养了许多猫。
2018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联系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联系_毙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f222411052ea551810a6875f.png)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2018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联系联系是考研政治马原的高频考点之一,在复习的时候需要考生强化记忆。
下面小编重点解读这一考点,希望考生注意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
马原高频考点:联系一、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联系的特征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
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地乱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三、方法论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例题】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
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
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A.因果联系B.必然联系C.主观联系D.本质联系【答案】A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考研政治马哲常考知识点汇总(三)
![考研政治马哲常考知识点汇总(三)](https://img.taocdn.com/s3/m/19bac2bb4693daef5ef73d5d.png)
考研政治马哲常考知识点汇总(三)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与系统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联系又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还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主要特征:一是它的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二是它的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方式即结构。
此外,系统还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事物的联系,科学的突破往往表现在把人们通常看来似乎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人们全面地认识事物的联系,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必备观点,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方法论基础之一。
2.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运动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创新。
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事物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二)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二)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744704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5.png)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联系的基本形式
(六)内容和形式
1.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内容是构成一定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包括事物的内在矛盾以及这些内在矛盾所决
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形式则是事物要素的结构和内容的表现形式。
2.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和形式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内容和形式的对立主要体现在:对于一定的具体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二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目录content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2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44坚持按唯物辩证法办事55part0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题二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PART 物质世界0的2 永恒发展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事物的运动发展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运动的含义
物质世界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 处在永恒的运动当中。古希腊伟大的 辩证法思想家赫拉克利特用“万物皆 流”四个字概括了物质世界的这一 性。
运动是指物质的一般变化和过程。
2.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关系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过程——量变质变规律
(二)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新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引起新的质变,如此交替,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这就是事物 变化和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联系的基本形式
(一)现象和本质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2018考研政治:马原被问最多的10个问题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被问最多的10个问题_毙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7f89f52f7ec4afe04a1df5f.png)
2018考研政治:马原被问最多的10个问题1.什么叫同一性?为什么直接同一是错的?同一性就是联系的意思,比如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这是有差别的前提下的联系,但是直接同一就是完全一样,就没有差别了,肯定不对。
2.实践对认识具有先导作用还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先导作用?导是指导、引导之意,只能是意识领域的才拥有,认识才是意识领域的啊,当然认识是先导喽。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标准,并不是先导先导指的是强大的指导促进作用,因此并非所有的认识都是实践的先导,只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才是哦。
3. 真理为啥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真理怎么是客观的?真理会被推翻吗??真理是认识(认识的结果嘛),所以真理是主观范畴的,但真理具有客观性,意思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
由于真理一定是正确的认识,所以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确定性就是指:凡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
真理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但是可以发展,这就是相对性了,所以要注意用词!4.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那个一定点是个什么东东?还是先说说政经的逻辑吧。
第一节商品是个啥东东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被选举出一个当中介的就是货币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商品经济的矛盾,价值和使用价值……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第二节货币遇见劳动力,画面太美,资本诞生马爷爷铺垫了半天,终于说重点了,他想说大家好,虽然你是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但是你至少还有劳动力,这个特殊的商品,对,就是说你呢,你现在不再是人了哦,你也是商品了哦!(不是买卖人口哦,是买卖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的劳动力,将简单商品经济引爆在资本主义社会,于是这个社会形态变得最为变态!!!作为人,劳动创造价值,想获取价值那就劳动呗,劳动=价值劳动力商品当然也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就是能劳动问题是!!作为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创造价值,也就是说你不再作为人在劳动,而是作为劳动力(商品)发挥使用价值而已,所以原本你认为的上班=工资,是因为你把自己看成人,而实际上……你只是个商品而已(所以你指望资本家把你当人看么?别做你的美国梦了!)所以区别工资的前提是区别劳动和劳动力因此,请一定一定要区别普通商品和劳动力商品,他们有很大的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其他商品可做不到!!!!!于是,由于只有工人能生产剩余价值,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和普通商品生产的区别是:(1)普通商品生产: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2)资本主义生产:A 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B 生产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增殖增殖是什么意思呢?劳动力价值形成增殖价值增殖的意思就是多出来了!只有超过。
试论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试论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cb8061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2.png)
试论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是指在宇宙中各种物质和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是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互相作用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从物质的角度来看,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物质的相互转化、物质的相互传递、物质的相互影响、物质的相互依存等。
从思想的角度来看,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思想的相互交流与影响、知识的相互传递与积累、文化的相互渗透与交融等。
事物的永恒发展是指事物在不同历史时期中不断的发展、变化、演进,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特征。
事物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运动、发展和变化。
从物质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物质都在运动,都存在其发展的内在规律。
从思想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思想和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进。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互为因果。
惟有认识到事物的普遍联系,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永恒发展;而只有不断地探索事物的永恒发展,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事物的普遍联系。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断追求的真理和智慧。
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可以拓展我们的认识范畴,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认识事物的永恒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预测和控制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可以激发我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促进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
总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宇宙中的基本规律,是人类认识宇宙和自身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对事物的认识,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8考研政治:20句诗歌涉及的哲学原理解读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20句诗歌涉及的哲学原理解读_毙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c390ee0700abb68a982fb5d.png)
2018考研政治:20句诗歌涉及的哲学原理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考察比较灵活多样,其中分析诗歌中的原理就是考察点之一,下面小编整理了20句常见诗歌,为大家解析其中所涉及到的哲学原理,你GET到了吗?!2017考研政治马哲常考20句诗歌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这句诗说明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解析:这句诗说明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这句诗意思是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有:①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的基本范畴。
告诉我们要用因果关系的哲学道理分析问题,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②唯物辩证法的现象与本质的基本范畴,告诉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这首诗说明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这句诗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事物发展总的趋势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这就要求我们在顺利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6、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解析:这句诗说明了人们对于那些外表相似的真假难辩的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辨别其真伪。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这句诗意思是说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
2018版 马原 第一章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2018版 马原 第一章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4d56aeef90f76c661371a18.png)
直接与间接联系 内部与外部联系 本质与非本质联系 必然与偶然联系
联系 的客 观性
联系 的特点
联系 的多 样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 和条件为转移
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 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联系的条件性
把握条件的复杂性、 可变性、客观性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 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五 对 范 畴
内 容 与 形 式
本 质 与 现 象
原 因 与 结 果
必 然 与 偶 然
现 实 与 可 能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内容与形式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表现方式。
过度包装
第三,社会领域的新事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而言,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收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前途是 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电器、手机、企业竞争、国家兴衰
4.过程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
过程: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教学案例
动植物间 的食物链
2. 联系的特点+3.方法论要求
事物内部各要素 间相互联系 与周围其它事物 的相互联系 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横向与纵向联系
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 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用全面、整体的眼 光看问题 中介
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客观本性, 不依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
永恒发 展的 观点
实质、 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普遍联系以及永恒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普遍联系以及永恒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507ca57dd88d0d232d46ab5.png)
例如,虽然地球和太阳相距1.5亿公里,但二 者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由于太阳对地球有 巨大的吸引力,地球由于公转对太阳有巨大 的排斥力(离心力),二者的共同作用才使 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围绕太阳旋转,这 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 样地,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人才不可能随 心所欲地想跳多高就跳多高,投掷出去的石 块才不可能飞离地球,而总是要落在地球上。 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引力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的普遍联 系以及永恒发展
别里科夫与赵武灵王
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 :为了强化赵国,面对祖宗的 规矩,面对世俗的偏见,面对千百年来的传统习惯, 赵武灵王毅然公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要脱去那 标志着贵族身份的宽大衣服,要扔掉显示威武的庞 大战车,这且不说,还要穿上异邦小族的衣服,效 法胡人的军事,那还了得?岂不要给祖宗丢脸?于 是“别里科夫式”的大人物,开始以形形色色的“套子” 加以阻挠。赵武灵王不愧是位英雄,他不仅敢于向 最顽固的传统观念和保守势力宣战,而且击败了贵 族官僚们的反对,实现了富国强兵的宏愿,最终使 赵国进入了战国七雄之列。
马了一个帝国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的普遍联 系以及永恒发展
西方民谣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的普遍联 系以及永恒发展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 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 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与偶然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事物的普遍联 系以及永恒发展
从18考研政治试题看穿19考研马原复习重点_毙考题
![从18考研政治试题看穿19考研马原复习重点_毙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f1c440c55270722192ef730.png)
从18考研政治试题看穿19考研马原复习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样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
A.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D.他们拥有优良的家教有最和教育经历【答案】C【分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马原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在2010-2017年考试中,第一章从没出过题目,属于马原的基础知识。
2.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
A.颠倒了事物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B.割裂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C.混淆了事物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区别D.模糊了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答案】C【分析】马原的第二章唯物辩证法是本门课的复习重点,白马非马论曾经考察过,考察的角度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内容和形式属于在大纲中变动的考点,今年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命了题目,所以,只要四大纲中变动的考点,就是复习的重点。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
A.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C.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答案】D【分析】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每一年都会从这个角度来命题,属于常规重点。
4.《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关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④联系具有条件性。
(2)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3)发展的实质①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b.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b.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c.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4)发展与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事物发展的过程,①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②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②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范畴。
①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②偶然性: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或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关系。
区别:a.形成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b.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c.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④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c.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3】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①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②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趋势。
区别: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有无现实根据);b.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现实根据是否充分,条件是否齐备);c.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对人是否有益);d.可能性大小(或然率的大小)。
③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①本质和现象有区别:a.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b.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c.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d.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比较深刻、单纯。
②联系: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a.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b.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③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人们正是通过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5】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①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②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③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a.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
b.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④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②它是贯穿各个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认识的实质;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②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a.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b.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a.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b.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⑥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a.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b.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⑦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b.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①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进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②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a.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②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③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a.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b.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c.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④矛盾解决的形式: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c.矛盾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d.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⑤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⑥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矛盾的共性和矛盾的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a.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①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
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一物和他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
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②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③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认识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2)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①由于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而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a.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b.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c.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③掌握这一原理对于革命和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量变体现连续性,质变体现阶段性;b.它是我们分析社会发展形式的基本理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