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预防医学概论20190220-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概论课件

预防医学概论课件
控制传染病
预防医学通过疫苗接种、消毒、隔离等手段, 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预防医学的工作方式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01
预防医学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
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实施干预措施
02
预防医学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如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免疫接种、环境改善等。
监测健康影响因素
03
预防医学通过监测环境、社会、行为等健康影响因素的变化,
评估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时调整预防措施。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共同目标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都是为了促进人群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互补性
预防医学强调个体和社区层面的预防,而公共卫生则注重全社会层面的健康促进和疾病控 制。
加强人们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重视,把预防放在首位,从源头上控制
疾病的发生。
02
健全预防体系
建立健全的预防体系,包括监测和预警机制、传染病防控体系、慢性
病防控体系等,实现全面预防。
03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法制等,提高公
共卫生意识和能力。
发展预防医学教育的措施
1 2
研究伤害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交通 事故、自杀、他杀等。
03
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及工作方式
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
1 2 3
监测和预防疾病
预防医学通过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和预防体系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降低发病 率和死亡率。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医学注重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 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休息等,以降低 患病风险。

《预防医学概论》资料资料

《预防医学概论》资料资料

环卫部分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转归:自净作用、转移、二次污染、形成次生污染物、进入生物体。

2. 自净作用(self purification) 自然界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将一些有害因子消除到无害程度,这种作用称为自净作用。

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生物个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生物富集,又叫生物浓缩。

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是特征污染物长期作用于人体的一种地域性疾病3.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复杂性、潜伏性、持续性4.水俣病(慢性甲基汞中毒)的特异性体征:末梢感觉麻木,视野向心性缩小,共济运动失调,语言障碍,听力障碍。

5.地方性砷中毒临床表现:临床上以末梢神经炎、皮肤色素代谢异常、掌跖部皮肤角化、肢端缺血坏疽、皮肤癌变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受损。

6.大气层结构:对流层(气温递减,-6℃/1km)、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7.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红外线:热效应可见光:生物钟(可见光→视觉器官的光受体细胞→神经或神经内分泌信号→机体的生命活动呈现昼夜周期性的节律变化)紫外线:UV-A 320-400nm 晒黑UV-B 275-320nm 红斑效应,促进维生素D2和D3 形成—抗佝偻UV-C 200-275nm 杀菌作用(太阳辐射中无,需人工产生)8. 紫外线损伤评价:紫外线指数(衡量到达地球表面太阳紫外线影响人类皮肤程度的量化指标)9. 太阳辐射防护a.时间上-错开:中午紫外线最强,在9~15点之外安排户外活动。

b.装备上-隔开:戴宽边帽;穿遮蔽较完整的衣服;护目镜和面罩;抹防晒剂(SPF 和PA)c.行为上-避开:改变面部方向、垂头、用手或手帕挡住头部、阴凉地。

备注:太阳防护因子SPF—显示防止UVB伤害的防晒效果数值PA---防止UV A到何种程度的指标SPF15:延迟至15倍红斑剂量10. 酷热指数(HI):也叫湿热指数或不舒适指数。

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

一.六大营养素是什么?六大营养素缺失造成的疾病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前三者在体内代谢后产生能量,故又称产能营养素。

钙缺乏与过量钙缺乏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

长期过量摄入钙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锌的缺乏生长发育停滞、性器官发育不良;味觉异常,食欲减退,可有异食癖;伤口愈合不良;严重缺锌时,可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如锌缺乏发生在孕妇,可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缺锌还可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面部痤疮及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症状。

维生素缺乏疾病:VA缺乏与过量:VA缺乏的早期症状是暗适应能力下降,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者可致夜盲症 ;VA缺乏进一步进展可导致干眼病;儿童VA缺乏的主要临床诊断体征之一是毕脱氏斑;VA缺乏还可引起多种上皮组织干燥、增生及角化,并出现各种症状;VA缺乏亦可致免疫功能低下和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

VA过多可引起急、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脱发、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皮疹、脱屑、脱皮并伴有色素沉着,指甲变脆,食欲降低,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疲倦、头痛、嗜睡、易激动,骨关节病;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减少等。

VD缺乏与过量:缺乏VD对于婴儿、儿童可引起佝偻病;对于成年人可发生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

过量摄入VD可在体内逐渐蓄积,引起VD过多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多尿、烦渴,钙可大量沉积一些软组织中。

B1缺乏与过量 型脚气病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的症状。

湿型脚气病主要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上行性水肿等。

混合型脚气病同时具有干型和湿型脚气病两类表现。

B2缺乏与过量口腔:①唇炎;②舌炎:地图舌;③口角炎;④口腔粘膜溃疡。

皮肤:①脂溢性皮炎;②阴囊皮炎(女性阴唇炎),故有“口腔生殖综合症”(orogenital syndrome)之称。

眼部:轻者可有睑缘炎,球结膜充血,角膜血管周围增生,患者常感眼部灼痛和畏光。

《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减少污染物的产 生和排放。
末端治理
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降低其环 境危害。
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措施,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提高其自 净能力。
2024/1/26
20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方法
有害因素识别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调查和监测,识别存在的有害因素,如粉尘、毒 物、噪声等。
3
预防医学定义及发展历程
2024/1/26
预防医学定义
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 ,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 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 活条件的科学。
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经验医学到近代的实验 医学,再到现代的预防医学,人 类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手段不断 发展和完善。
4
健康观念转变与医学模式演进
多重比较与假设检验
当同时进行多个假设检验时,需 要注意多重比较问题,以避免因 多次比较而增加第一类错误(即 假阳性)的概率。
2024/1/26
25
实验设计原则及其在科研中意义
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可以消除非处理因素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重复原则
重复实验可以减小随机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和稳定性。
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病
通过营养教育宣传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帮助公众了解如何 通过合理饮食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病,如肥胖、高血压 、糖尿病等。
17
04 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在预 防医学中实践
2024/1/26
18
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机制剖析
物理因素
包括气候、噪声、振动、辐射等 ,长期或短期暴露于不利物理环 境可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紊乱,进 而导致疾病。

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一、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一)预防医学的概念概念:预防医学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身心健康的对策和措施。

)现代医学分为:基础医学——基础医学的任务是揭示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运动规律及认识健康和疾病互相转化的规律。

它主要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的任务是促进由疾病状态向健康转化。

它主要研究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的任务是防止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化。

它主要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健康所应有的功能。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1.古代公共卫生:2.工业革命时代3.第一次卫生革命4.第二次卫生革命二、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探索改善和消除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利用有利因素的措施和原则等。

2.研究各种疾病、健康状况或生理特征在不同时间、人群、地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动规律,探讨病因,了解疾病及健康状况的消长变化情况,以便提出当前及今后医疗卫生工作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制定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并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使预防医学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达到预防疾病、增进激昂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卫生学:研究人类生活、劳动所处的外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改善生活、劳动条件、增进健康。

流行病学:用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围绕时间、空间、人群间的各种特征,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制定、评价防治对策及措施的科学。

〖医学〗预防医学概论

〖医学〗预防医学概论
导意义的预防方法。
9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是群体,主要着眼于健 康和无症状患者; 2)研究方法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 康的关系; 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对人群健 康较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效益。
10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 受教育程度等。 2)环境因素—环境中有害物质。 3)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 及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4)卫生服务制度—包括服务网络和一定的经济 投入的卫生资源配置以及公平合理保证服务的 可得性。
加 食 米 糠 ,可 以防止 结石发 生。 吃 富 含 维 生素 A的 食 物 维 生 素 A是 维 持 尿道 内膜健 康所必 要的物 质,它 也有助 于阻碍 结石复 发。健 康的成 年人, 一天需 摄取5, O00单 位(Iu) 的维 生素A。 一 杯 胡萝卜 便能提 供10, 055 Iu的维 生 素 A。 其 他 富 含 维生素 A的 食物 尚有绿 花椰菜 、杏果 、香瓜 、南瓜 、牛肝 。(维 生素A在 高 剂 量时有 毒。故 欲补充 维生素 A之 前 ,应先 经由医 师同意 。) 补充营养素 全身性因素 ①新陈代谢紊乱 ②饮食与营养 ③长期卧床 ④生活环境 ⑤精神、性别、遗传因素 tp:///
19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废水
20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废气
21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废渣
22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物理因素如 气温、气湿、气压、声波、振动、辐射(电离 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等。在自然状态下物理因 素一般对人体无害,有些还是人体生理活动必 需的外界条件,只有通过一定强度和(或)接 触时间过长时,才会对机体的不同器官和(或) 系统功能产生危害。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 人们从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接触有害物理因 素的机会愈来愈多,因而对它所造成的健康危 害应有足够的重视。

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预防医学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chemicals , EEDs):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过程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

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3.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 IDD):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4.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

5.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s):又称职业性多发病,与职业有关的,由多种非特异性致病因素所致的疾病。

6.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

7.刺激性气体(irritant gases):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

8.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9.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是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

10.放射病(radiation sickness):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

11.营养素(nutrients):指食物中可提供能量、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调节代谢以及维持生理功能的化学成分。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要资料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要资料

第一章:绪论预防医学的特点①研究对象是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侧重于群体②工作重点是健康人群和无症患者③研究重点是人群与环境的关系,将环境与人作为一体研究④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具有先行性,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和人群健康效益⑤研究方法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发展侧重于宏观领域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体弱,而且是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三个方面健康影响因素:①环境因素②生物遗传因素③行为生活方式④医疗卫生服务三级预防:①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针对健康个体和整个公众的措施。

在疾病因子没有进入环境之前采取预防性措施,称为根本性预防。

一级预防是最积极的,主要适用于病因明确疾病的预防。

②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主要是对病因不甚明确的或多病因的疾病采取的预防措施,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③三级预防:是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其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三级预防是防伤残,促康复,预防并发症,一般针对病因不明,难以察觉预料的疾病。

第二章人与环境环境是指特定时刻由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①物质上的统一性: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之间时时发生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也不断自我调节以保持着生态平衡。

②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无论环境发生有利还是不利的变化,人类将应用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去适应外在的环境状态(如高原反应的逐渐适应、热适应等)③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一方面主观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主动地依赖于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美好的环境条件,为人类造福,并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来预防疾病。

但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使环境质量下降或恶化,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甚至疾病发生以及资源的短缺与匮乏。

《预防医学》word版参考模板

《预防医学》word版参考模板

绪论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2.预防医学的特点:①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②主要着眼于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③研究重点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④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⑤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比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3.健康的概念: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即“生理、心理、社会健康”。

4.健康的内涵:①一般的安宁状态,可以过正常生活和参加劳动;②自我感觉良好,发自内心的良好感觉是健康的基准,比之本人所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更为重要;③个体对环境中各种因素有调节和适应能力;④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

5.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6.三级预防: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称为疾病的自然史。

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恶化。

因此预防工作也可以根据疾病的自然史相应的分为3级,这就是疾病的三级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因素的措施,防止健康人群发病。

(二)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

(三)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尽量使病人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并延长寿命。

(详见第5页)第二章流行病学方法第一节 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人的生长期—20~25岁
人的寿命—最短100岁,最长150岁 公认人的寿命正常为120岁。 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死亡。
新疆127岁老人 成世界最长寿 者 生于光绪年 间
1013年8月6日, 中国老年学学 会副秘书长王 峰一行专程来 到喀什,在疏 勒、麦盖提、 泽普、莎车县 核查4位百岁老 人的生活和身 体健康状况。
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
工作的核心内容是防病与保健, 工作的对策是积极主动
工作方法上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二、预防医学发展简介
公元前就有了预防思想的萌芽,如《易经》中提出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西方的希波克拉底在《空气、水和居地》中也提出预 防疾病、保护健康和环境的关系
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和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 及营养不良性疾病的斗争中已显示了预防医学的巨 大威力
项目检查以及设立专
科门诊等。
第三级预防
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
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废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
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
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
自 我


和相互帮助模式
例:高血压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 全民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
八、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者在疫苗接种、临床预防、健康体
检、健康教育宣传、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 食物中毒、职业危害、灾害性健康损害等处 理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要求
①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②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第一单元绪论一、预防医学概述1.定义: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环境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的目的。

◆研究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研究对象:个体和群体◆工作模式:环境-人群-健康◆研究工具: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环境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作用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防治对策,并采取各种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研究目的: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2.内容◆空间:从宏观到微观◆时间:过去、现在和将来◆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社会◆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具体包括:(1)研究各种疾病和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特点不同的空间,时间和人群间(性别、年龄、职业)的分布特点并比较其差异。

(2)研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改善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防制疾病,增进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制定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对策和措施,并对措施的效果加以考核和评价。

3.特点(1)研究的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的重点是健康人和无症状患者。

临床医学面对的是单个病人,采取抢救治疗措施。

如发生传染病疫情,预防工作者应采取:◆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接触者、动物传染源等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等◆传播途径:消毒、杀虫、灭鼠◆易感人群:免疫预防、药物预防(2)预防医学把环境和机体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

例如:在克山病患者的研究中,预防医学就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克山病患者的影响。

在低硒的基础上,各种综合因素相互作用。

(3)预防医学的对策和效益产生于疾病发生之前。

比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而临床医学的对策和效益产生于疾病发生之后。

(4)研究方法上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更侧重向宏观领域发展。

而临床医学更侧重向微观领域发展。

4.预防医学发展简史:三个阶段(1)个体预防:多限于个体为对象进行治疗和预防,卫生学。

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
(Generality of Preventive Medicine)
1
绪 论
医学模式的转变 健康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预防医学的定义 学习的目的意义
2
思考题
• 现代医学模式 • 预防医学的两次变革(医学史上两次卫生革命)
3
医学模式的转变 和预防医学的变革
•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
11
健康的要素
• 一般的安宁状态,可以过正常生活和参加
生产劳动
• 自我感觉良好 • 个体对环境中各种因素有调节和适应能力 • 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
12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小 结
四种主要因素相互依存
健康 躯体、 心理、 社会
各因素在不同疾病和死 因中的地位不同 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日 益增强 预防健康影响因素的不 良作用应采取现代医学模 式
23
• 最终目标: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
量(QOL,quality of life)
16
预防医学的内容
•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环境因素 • 研究预防疾病、保护人群健康的策略 • 研究疾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和资料的收集、
整理与分析
• 研究疾病防治的组织和科学管理的方法
17
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
13
预防医学的定义与内涵
医学
是研究人体正常和异常的生命过程以及同 疾病作斗争、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体系和 实践活动
现代医学 预防疾病和伤害 的目的 促进和维护健康 医学的划 基础医学(basic/pre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 分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预防医学概论考试重点

预防医学概论考试重点

卫生革命的对象5:第一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第二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毒、意外伤害和精神障碍;第三次:提高生命质量。

三级预防7:是以人群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8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生物富集作用13:生物性迁移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会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即为生物放大作用,也称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0:地球表面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造成一些地区的水、土壤、空气中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过多或缺少,形成了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别。

若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地方性氟病20: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导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用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驱铅药:依地酸二铅钠职业病的特点24:①病因明确:患者均有明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

②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是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③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④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

⑤是可预防的疾病、发现病因,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即可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矽肺28: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伴有矽结节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7,G L Engel)
17
生物-心理-生态医学模式
生态:人类生存的环境。
18
CHALLENGES 我国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面临的 挑战
19
1.传染病仍然是威胁生命健康的 主要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多种 疾病的总称。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Preventive Medicine ·Introduction
预防医学·概论
王建明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学系 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学系

1
Medicine 医学
Medicine is the science or practice of the diagnosis (诊断), treatment(治疗), and prevention(预防) of disease. It encompasses a variety of health care practices evolved to maintain and restore health(健康) b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llness (疾病).
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以社会为对象,以行政管理、法规监督、宣传教育为手段,通过宏观调控协调社会力量,改 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种社会管理职能。
------《现代预防医学辞典》
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力量,高效率地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 康的科学和艺术。 强调了社会力量在预防疾病和实现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2
预防医学
3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指以人群为对象,
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 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 学科学。
------傅华主编《预防医学》第5版
7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8
三次卫生革命
历史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不同目标和 任务演变的卫生革命。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面临的任务、重点、目标、 研究对象有所不同。
9
第一次卫生革命
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 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对象 卫生革命的主要措施:
消毒杀虫 免疫接种 抗菌药物
最后一个自然发生的天花病例发现于1977年的索马里。
最后一个天花病例的发现是在1978年,当时一名妇女在伯明 翰大学的实验室里受感染。
25
Jenner与天花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彻底消灭。 如今,天花病毒样本封存在于美国和俄罗斯 的实验室。
20
20世纪流感大流行 (Influenza)
21
19 世纪以来,随着微生物学创立、流行病学发展、 公共卫生体系的逐渐完善,历史上许多曾经猖獗一 时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22
天花 smallpox
烈性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和循序 成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等皮疹, 最后常遗留瘢痕。曾在全世界流行,传染性 强、病死率高,对人类危害极大。
themegallery
10
卫生革命宣传画
11
第二次卫生革命
20世纪中期~1980年左右 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卫生革命的主要措施:
综合性社会卫生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提供健康行为方式 健康教育计划
美国保健福利部推荐6项有益于 健康的生活方式:(1)不吸烟;(2) 少饮酒;(3)合理膳食;(4)适量运 动;(5)定期健康检查;(6)遵守交 通规则。
12
第三次卫生革命(70年代以来)
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 保健为目标 主要措施:
树立大卫生观 防治文明病、社会病、富裕病 推行自我保健、家庭保健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13
健康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ed health a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
5
预防医学
关注人群的健康、疾病发生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五大卫 生和监督监测等手段进行人群健康的保护,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强调卫生技术手段干预。
6
公共卫生
旨在通过公共政策的形成、 法律法规的保证,创造一 个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的环境,以达到保护、 改善公众 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强调宏观政策形成和社会支持环境。
23
Jenner与天花
牛痘接种法预防天花
1796年英国医生Jenner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
Edward Jenner (1749—1823)
24
上世纪WHO发起了推广接种、消 灭天花的运动。

Smallpox vaccination scar
1950年周恩来总理签发《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 ,作出在全国各地推行普遍种痘的决定。 到1952年,全国各地接种牛痘达5亿多人次。
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 完好状态。
14
健康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观察和解决医学问 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 医学模式对于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起重要作用。
15
生物医学模式
不足: 2019年我国防控SARS初期采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强调找病原,强调疫苗 ,强调药物。 但成效不明显,疫情继续扩散,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均受巨大影响。
1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立足于生物、心理、社会等学科,认识疾病和健康不仅 应从生物学的变量来测定,而且必须结合心理、社会因 素来说明,从生物、心理、社会水平采取综合措施防治 疾病、增进健康。
提出了医学发展的整合理念。 适合了新的健康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