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钱穆谈人生
语文——钱穆《人生三步骤》课文阅读
钱穆《人生三步骤》课文阅读一每个人的发展过程中都应该有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生活。
衣食住行与价值是维持生命的存在。
先讲讲食和衣。
所为食前方丈,一丈见方的很多食品同颜渊的一箪食、一瓢饮,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
大布之衣,大帛之袍,同锦衣狐的作用也差不多。
饮食为御饥渴,衣着为御寒冷。
同样,颜渊居陋巷,在贫民窟里;诸葛亮卧草庐,在一间茅草房里,从表面上看双方好像不一样,其实在生命和意义与价值上还是差不多的。
再讲到行,孔子出游一车两马,老子函谷关只骑一头牛,普通人只好徒步跋涉了。
今天科学发达,物质文明日新月异,我们的衣食住行同古代的人绝不相同,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角度看,衣还是衣,食还是食,住还是住,行还是行,生活还只处于第一阶段。
动植物亦有它们的生活,有它们维持生命的手段,所以生命第一层次即生活方面比较接近自然。
可以说人同其他动植物的生活相差得不太远。
孟子的“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即是此意。
进一步说,我们是为维持我们的生命才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的生命就是为了生活。
生活应该在外层,生命则在内部。
生命是主,生活是从。
生命是主人,生活是跟班,来帮主人的忙。
生命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应该另有作用。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生命发展这程中的第二个层次,即人的行为。
换句话讲,人的生命价值应该体现在事业上。
二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只为吃饭、穿衣、住房子、行路的。
除了衣食住行以外,我们应该还有人生的知为和事业,这才是人生的主体。
今天不少人工作都是为了谋生。
为了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才谋一个职业,那工作来满足自我生活需要。
工作当然也可以说上一种行为,实际上应该有另一种高尚的行为,按照古人所讲,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只要有所不为——不讲我不想讲的话、不做我不想做的事,不论他是大总统、大统帅、大企业家,还是农民、工人,从行为上讲都是平等的。
他们的区别只是生活质量,但做人的精神是平等的。
讲平等要从这种地方讲。
如只从生活质量上看,人与人怎能平等呢?整个世界的人都不平等!有的事富贵的人可以做,贫贱的人却不能做;有的事贫贱的人能做,富贵的人却不能做。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读完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心生感慨。
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首先,钱穆先生对人生观的阐述令我印象深刻。
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物质的追求,更在于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人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追求内心的安宁和真正的幸福。
这使我深思,我在生活中是否过于追求功利和物质上的满足,是否忽视了内心世界的建设。
其次,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
钱穆先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尊重他人,才能与人和谐相处。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常常因为争斗和利益冲突而紧张,我们应该学习钱穆先生的观点,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书中关于追求真理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考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穆先生认为人应该不断地追求真理,践行自己的理想,并力求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应该学会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是一本富有哲理和智慧的书籍。
通过阅读他的观点和思考,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有了新的启示。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追求真理,与人和谐相处,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钱穆:人生的最高理想和最高境界
钱穆:人生的最高理想和最高境界
人类的自然生命,只有几十年,最多百年上下,死了便完了。
在这种人文宗教的精神之下,人类可从几十年的“自然生命”,转进为绵历千万年的“历史生命”,和“文化生命”。
这几十年的自然生命,仅如一只船,或是一座桥,用来渡过这条汹涌河流而进入不朽的生命。
所以我们在此短短几十年的自然生命中,应该好好利用,使它达到这“渡”的功能。
不朽的生命,不单是大圣大贤可以获得,人人都可得。
孟子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
”最高的人生,谁都可得。
人性最高的表现,无非在“爱”和“敬”。
人心最高的要求,也无非是爱和敬。
爱和敬是人人心中所有,也是人人心中所能。
我们要达到这人生的最高理想和最高境界,只须从自己心上表现。
本文选摘自《中国历史精神》钱穆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公众号:readqm。
4 人生三步骤
周恩来逝世联合国降半旗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 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 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 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 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 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 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 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 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 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 “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 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 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 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 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 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说完,他转 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 起雷鸣般的掌声。”
总结本文
第一阶段:生活——生存(物质文明)——(外在表征) ◆生命的安乐 第二阶段: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精 神)——(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精神的安乐
第三阶段:归宿——德性——(生命的最终归宿)。 ◆灵魂的安乐
小结· 主题
做人首先讲的是保持生命的延续,这是物 质文明;其次要讲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希望能做到“有所不为”,这 是人文精神;最后讲的就是德行,圆满发展 德行是做人之要义,那才算是找到人生的真 正归宿了。
第二阶段:行为和事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 大学》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 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 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读书笔记】《中国人生哲学》钱穆
【读书笔记】《中国人生哲学》钱穆笔者按:《中国人生哲学》系钱穆所著《人生十论》中的第三辑,是1980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做的四次讲座。
钱穆先生时年85岁,由于患眼疾,“不能见字,不能读书”。
看似闲谈的演讲,仍能梳理出主要脉络。
由于经历过晚清的没落、新文化运动、数次战乱、七十年代、游历了一些国家、看到了美国的强盛、了解到了科技包括电脑在内的进步,然后再谈论中国的旧文化更给人以启示。
第一讲中国的现代人生——所谓现代化、西化,一切学美国人,这是学不成的。
(一)文化的多样性照理世界人类生在同一天地之间,应该是差不多的。
人生可以说是大同而小异的。
不过,或许不同的比同的更重要。
人文是说人生的各种花样,这便是上面所讲人生的小异。
文化二字讲得浅,就是人生的花样。
文化表显在外面的,就是我们的人生。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究竟学得到或学不到,化得成或化不成西方人,这是问题。
1. 西方与中国人求同的观念不一样。
(笔者注:吴晓波曾在《历代中国经济变革》中说过,探讨中国问题的最大隐含前提条件是:统一、大一统。
)我们要求变,其实就是要学西方人,而我们不知道西方人是不变的。
举例,英国人统治印度多少年,但今天印度人仍是印度人,没有变成英国人。
因为西洋文化贵分不贵合。
(笔者注:文化多样性,强调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贡献。
)中国人是最主张和合与同化的。
例如,蒙古人满洲人跑进中国,就变成了中国人。
犹太人全世界跑,美国有犹太人,犹太人在唐代来到中国后就在这片土地上消失了。
大同是中国人观念,西方没有。
2. 西式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的观念不一样。
西式教育是国民教育——做一个国家的国民、服从这个国家的法律。
中国人的教育是要教你做人——修身、齐家、治国(指政治组织)、平天下(指社会/人生)。
政治不能包括尽了全社会、全人生。
孔子是天下的,皇帝是一国的。
孔子是讲的人生大道,政治是人生中一职业。
至于法律,是用来限制人生的,不是人生。
西方人在法律不限制你的地方,便一切自有。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是中国现代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钱穆的一部重要著作。
这本书主要是作者对人生道理的思考和总结,以十个论点为主线,深刻阐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观。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钱穆在书中提到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实现自己的人格”的观点。
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富有和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实现自己的人格,追求内心的完善和提高。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完善,而不是追逐外在的名利和物质。
其次,钱穆还提到了“人生的真谛在于忍耐与忠诚”的观点。
他认为,人生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而真正的人生智慧在于忍耐和忠诚。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而重要的是如何坚持忍耐和忠诚,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另外,钱穆还提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爱与善”的观点。
他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爱与善,而不在于权力和利益。
这一
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爱与善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只有通过爱
与善,才能实现人生的最高境界。
总的来说,钱穆在《人生十论》中深刻地阐述了人生的真谛和
价值观,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
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完善,而真正
的人生智慧在于忍耐和忠诚,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爱与善。
这些
观点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我一定能够实现人生的真谛和价
值观,过上有意义和幸福的生活。
读书与做人 钱穆
钱穆:读书与做人今天在这讲堂里有年青的同学,有中年人,更有老年人;真是一次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盛会。
如按年岁来排,便可分三班;所以讲话就比较难。
因为所讲如是年青人比较喜欢的,可能年长的不大爱听;反之亦然。
现在我准备所讲将以年长人为主,因为年青人将来还得做大人;但年老了,却不能复为青年人。
并且年幼的都当敬重年老的,这将好让将来的青年人也敬重你们。
至于年老的人,都抱着羡慕你们年青人的心情,自然已值得年青人骄傲了。
我今天的讲题是“读书与做人”,实在对年青人也有关。
婴孩一出世,就是一个人,但还不是我们理想中要做的一个人。
我们也不能因为日渐长大成人了,就认为满足;人仍该要自己做。
所谓做人,是要做一个理想标准高的人。
这须自年幼时即学做;即使已届垂暮之年,仍当继续勉学、努力做。
所谓“学到老,做到老”,做人工夫无止境。
学生在学校读书,有毕业时期;但做人却永不毕业——临终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即仍该做;所以做人须至死才已。
现在讲到读书。
因为只有在书上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理想高标准的人;诸位在学校读书,主要就是要学做人;即如做教师的亦然。
固然做教师可当是一职业;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职业仅是为谋生,当知职业也在做人道理中。
做人理当有职业,以此贡献于社会。
人生不能无职业,这是从古到今皆然的。
但做一职业,并不即是做人之全体,而只是其一部分。
学生在校求学,为的是为他将来职业作准备。
然而除在课堂以外;如在宿舍中,或是在运动场上,也都是在做人,亦当学。
在课堂读书求学,那只是学做人的一部分;将来出了学校,有了职业,还得要做人。
做人圈子大,职业圈子小。
做人当有理想,有志愿。
这种理想与志愿,藏在各人内心,别人不能见,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因此,读书先要有志;其次,当能养成习惯,离开了学校还能自己不断读书。
读书亦就是做人之一部分,因从读书可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使自己人格上进。
惟在离开了学校以后的读书,实与在学校里读书有不同。
在学校里读书,由学校课程硬性规定,要笔记、要考试,战战兢兢,担心不及格,不能升级、不能毕业,好像在为老师而读书,没有自己的自由;至于离了学校,有了职业,此时再也没有讲堂,也没有老师了,此时再读书,全是自由的,各人尽可读各人自己喜欢的书。
国学大师钱穆谈人生
国学大师钱穆谈人生“一切由物来决定心的那一种唯物史观,以及其仅懂得生产与财富价值的人生理论与历史观,实在是太偏狭,太卑陋浅薄得可怜了。
”“人生的失败,常在得意时。
”“第一该懂得谦虚,第二该懂得忧患,第三该懂得谨慎”。
——钱穆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
不仅平常人可以对此大发感慨,而且大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
我曾经为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那深刻的幽默而倾倒,心灵因此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
而当我读到另一国学大师钱穆的《人生十论》时,我又体验了温故而知新、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思想之旅。
这本书所收入的篇章是钱穆先生讨论人生问题的随笔和讲演词,分别作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
全书共分三辑,即“人生十论”、“人生三步骤”、“中国人生哲学”。
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结合现实生活,把自己的人生感悟以严谨的逻辑进行通俗的表达,而不是流云似的“小语”或“断想”。
与钱钟书式的揶揄与嘲讽不同,钱穆先生的风格是和风细雨、娓娓而谈。
该书第一辑《人生十论》包括“人生三路向”、“适与神”、“人生目的和自由”、“物与心”、“如何探究人生真理”、“如何完成一个我”、“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如何安放我们的心”、“如何获得我们的自由”、“道与命”。
让我们先看看作者在这“十论”中有哪些主要观点吧。
“人生三路向”,即人生追求的三种方向,向外追求物质与权力、向内追求灵魂的安宁、向现实追求当下的幸福。
如何将这三种人生观融合起来,则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否则,一味追求物欲和享乐就形成“现社会的放纵与贪污”,形成一种“人欲横流的世纪末的可悲的现象”。
“适与神”的“适”意指人类为适应和改造大自然而对自然物质所施加的种种工业技术,与此相适应的人生价值观就是注重现实利益;而“神”就是宗教精神。
大的人生观以大的宇宙观为前提,宇宙与人生密不可分。
真、善、美、适、神,既是宇宙的五大范畴,又是人生向往的五大目标。
国学大师钱穆为我指明的人生道路
个 好 出路 。 我 喜 欢 的 是 中 国 的 文 2 0世 纪 5 O年 代 的 钱 穆 , 在 饭 都
史, 喜欢 中文 的 写作 , 但 那 又怎 样 吃 不饱 的景 况下 ,还 穿 着学 士袍
呢, 准备 出国 , 学好 英文 , 这 才 是 正 经路途。梦想 , 又 不 能 当饭 吃 。 很长 一段时 间 , 我 犹 豫 于 是 否
名字, 代表 着某种我们并 不熟悉 的
信 念。 譬ຫໍສະໝຸດ 如我 在学校 的方柱子 上 磕 破 了皮 , 有 人 建 议 我 向校 长 反 映 此
地设计的不合理 , 并相信一定会得
到解决 , 因为“ 你 们 的校 长 , 那 是 钱 穆 的 学 生 啊 !” 再 譬 如 来 自香 港 的郭 校 长 , 每 逢 学校 里 有 个 大 小 事 , 他 总爱 在 演
的老 教 授 建 议 我 “ 试 着 去 写点 儿 值
从 钱 穆那 里传 来 的书 院教 学 的理 得 成 为铅 字 的 文 字 ” , 我 还 是 选 择 念? !一 个大~新 生从 人群 中冒 出
来 ,带 着 老 成 的姿 态 对 郭 校 长 说 : “ 您 现 实 一 点 儿 好 不 好? ” 说 到现实 , 我 们 这 些 十 八 九 岁 的学生 , 看 起 来 可 比年 过 六 旬 的校 长更 现实。入校 第一年 , 能 让 大 家 英 文 四 六 级 考 试 — ~ 因 为 有 四 六 级 证书 , 求 职 才 保 险 。 后 来 学 校 增
读史・ 人物 I D U S H I ・ R E N WU
I
I
人 不 注 意 时 去 站 台 上 胡 乱 买 些 食
物 。一个 在 2 0世纪 9 0年代 初商
钱穆____人生三讲
钱穆____人生三讲钱穆____人生三讲谈人生(一)天地间最尊严者是人。
最值宝贵者是人之生命与生活,即人生。
但人沉浸在此人生大海中,却不识此人生大海之深广,甚至不识此人生大海之实相。
聊举两例为譬:两人出门奔驰,一是逃人,一是追者。
两人同饮酒肆,一为欢乐,一为愁苦。
此两人之生活,外形相似而内心迥异。
今试问人生究应重外,抑重内?究应以形为主,抑以心为主?中国古书列子中有一寓言:一王者夜夜梦作苦工,劳倦不堪。
一工人夜夜梦为王者,其乐津津。
此王者愿与此工人互换生活,但此工人拒不接受。
当知日间此王者所享受,只是肉体的、物质的,在生活之外面。
其夜间梦境虽虚,却是内心的或说是心灵的。
此属生活之内里。
感受深切,像是虚假,却更真实。
肉体只是人的生命的一套机械或一副工具,因此肉体生活,其实只是人生一凭借。
或说是一层外皮。
心始是人生之主,心始是我之真吾。
心生活才始是我们的真生活。
(二)今问心究何在?前人指人身内之心脏为心,今人指人身内之脑细胞为心。
其实心脏之与脑细胞,同属人身肉体之一部分,并不是我上说为人生之主为我之真吾的心之所在。
心究竟何在,到今仍为人生一大谜,许多人并不能解答此一谜。
若我们真要觅心所在,应该从实际人生中去寻觅。
所幸求觅此心者即是此心,当下现在,人人可以不言而喻。
孟子说,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此一说,至今仍见其真实。
但只要你知求,此心即在。
因此,孟子所说的求放心,实是人生一件大事,但却非人生一件难事。
只须一提醒,大可不烦多说。
(三)在宋人小说中有一故事说:一人出门远行,以其家托一友,以三年为期,许其友就此家宅自由作主。
一切经济收入,尽交此友自由使用。
此友量度此家宅,觉有两缺点:一是缺少一花园。
一是毛厕太不讲究。
遂刻意修建改造。
三年后,其人返,其友为其家宅兴造了一所花园,改建了一间毛厕,恰抵完成,而心力俱瘁。
在此三年中,却未过到一天安逸与享受,爽然自失地离开此家宅。
此故事言浅意深,可知人生不外有三态:一,如此友人,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一场空。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钱穆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思想,他的著作《人生十论》更是他智慧的结晶。
这本书以其简洁明了、深刻睿智的语言,深刻剖析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
在阅读完《人生十论》后,我深受启发,感悟良多。
首先,钱穆在《人生十论》中提到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实践,而不在于理论”,这一观点让我深有感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理论知识所束缚,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其次,钱穆在书中提到了“知识不是学问,而是一种生活态度”,这一观点让我深有共鸣。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追求知识,却忽略了知识的本质。
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只有将知识融入生活中,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素养和修养。
另外,钱穆在《人生十论》中还提到了“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工作”,这一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工作,努力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和成就。
此外,钱穆在书中还提到了“学习是为了修身,而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这一观点让我深有感触。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追求学历和职位,却忽略了学习的本质。
学习是为了修身养性,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素养和修养,而不是为了追求外在的成功和地位。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习,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修身修心的途径,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
总之,钱穆的《人生十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钱穆:人生十论——如何探究人生真理
钱穆:人生十论——如何探究人生真理宇宙指整个自然界而言,那是无限的。
纵使依照最近科学上的发现,认为宇宙有限,然就人的立场言,仍可称之为无限。
世界指整个人生界而言,则是有限的。
有限的世界,包裹在无限的宇宙之内。
亦可说此有限世界乃占据着无限宇宙之中心。
唯因宇宙无限,故在此无限中之任何一点,都可成为此无限内的中心。
而个人则尤属有限中之有限,但每一人,在此无限大宇宙里,莫不各各自占一中心。
外围无限,中心有限。
然中心不能脱离外围而自成为中心,而此有限中心,又不能与无限外围完成一体。
换言之,有限只就此无限而成为一中心,却不能即就有限上完全呈现此无限。
人生既属有限,于是人生所可获得之智识亦有限。
有限的智识,不能穷究无限之自然。
自然真理应属无限,而人生真理则尽属有限。
人类智识所发现之有限真理,虽可呈露出自然无限真理之一部分,一面相,而绝非即是此无限真理之全体。
今试问:就此无限自然之无限真理言,此有限人生所发现之有限真理,固得承认为真理否,此应为有限人生中一绝大之问题。
就此问题上,东西文化精神,有其显相违异之意见与态度。
我常谓东方文化乃内倾型者,西方文化为外倾型者,亦即谓中国人追求真理重向内,而西方人追求真理则重向外。
试加以简要之说明。
上图,虚线表其无限,实线表其有限。
就中国古语言,一属天,一属人。
就近代术语言,一属自然,一属人文。
下图为西方人追求真理之形式。
西方常主向外追寻,即向于有限的人生世界之外围,即无限自然中探寻真理,俟有所得,再回向于有限人生世界作指导,求应用。
因此西方人之真理观,常为超越人生而外在。
西方人所认为之真理,必为一种客观的,由此而产生宗教、科学与哲学。
宗教信仰有上帝,上帝超越人生而外在。
上帝不专限于此有限之人生界,上帝观念必与此无限宇宙观念相欣合。
故上帝身边之真理,实为一种无限真理,至于人生一切有限真理,则由此无限真理来规范,来决定。
科学探究自然。
自然无限,则科学所探究者亦无限。
自然真理无限,则科学所将探究之真理,亦必是一种无限真理。
钱穆的名言名句
钱穆的名言名句1、关于人生与学问:●“如何保养我们的身体,如何安放我们的心,这是人生问题中最基本的两大问题。
”钱穆直接点出了人生中的两大基本问题,即身体健康与心灵安放。
●“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与天地,小用者谋利计功。
”意思是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大的成就,能够对天地万物有所理解和贡献,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等小的用处。
●“人的生命,有小体,有大体。
推极而言,古今将来,全世界人类生命,乃是此生命之大全体。
每一人之短暂生命,乃是此生命之最小体。
但人类生命大全体,亦由每一人之生命小体会通积累而来。
不应由大体抹杀了小体,亦不应由小体忽忘了大体。
”这是对人的生命个体与人类生命全体关系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既要关注个体的生命体验,也不能忽视人类整体的命运。
2、关于历史与文化:●“人类应当从过去世变中来寻求,来获得其永恒的眼光。
”他认为人类应该通过回顾历史来获取更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
●“我们看历史上一切制度,都该注意到每一制度之背后的当时人的观念和理论。
”提醒人们在研究历史制度时,不能仅仅关注制度的表面形式,更要深入理解制度背后所蕴含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基础。
●“中国文化大传统,在政治社会之相互影响间,特有一深意,即政治常由社会来领导,不由政治来领导社会。
”这是对中国政治与社会关系的一种独特见解,强调了社会力量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关于文学与艺术:●“杜甫如一片枯叶,任由狂风吹飘。
他是在大时代中无足轻重的一粒沙、一片叶,但杜诗变成了史诗,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整个时代。
”对杜甫及其诗歌的评价,突出了杜甫诗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
●“中国的文学就是人生,也可说中国的人生就是文学,所以纔可把眞实的人生放进文学里去。
”钱穆深刻揭示了中国文学与人生之间的紧密联系。
●“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与天地,小用者谋利计功。
”他提倡学术追求应着眼于大成,而非局限于小利小用。
●“戏剧必多刺激,夸大紧张,成为要趋。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读物,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总结,
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钱穆在书中提到了“人生在世,须要有一种信念”。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
意识到,人生中信念的重要性。
无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还是在追求梦想和目标的过程中,都需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来支撑自己。
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人在逆境中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
其次,钱穆强调了“生活要有理想和目标”。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触动。
在现代
社会,人们往往被琐碎的事务和物质的诱惑所迷惑,忽略了内心深处的理想和追求。
然而,只有有了理想和目标,人生才会有意义,才能在追求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另外,钱穆还谈到了“人生要有节制”。
这一观点让我深有感触。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陷入物欲横流、享乐主义的泥淖中,忘记了节制的重要性。
然而,只有有了节制,才能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至于被外界诱惑所迷惑,不至于迷失自我。
此外,钱穆还提到了“人生要有忍让”。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在人际关系中,忍让是一种重要的品质。
只有有了忍让,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才能让人在社会中更加和谐地相处。
总的来说,钱穆的《人生十论》是一部富有哲理的读物,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
总结,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能够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明智、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真谛。
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国学大师钱穆的清净养生经验
生 之 道 。读 书 的过 程 就 是 思 考 的过 程 ,也 是 自我 调 节 、 心 理 按 摩 的 过 程 ,读 书 就 是 大 脑 的 适 当 运 动 ,可 以活 跃 思 维 ,消 除 某 些 心 理 障 碍 ,最 终 达 到 健 身 的 目的 。 钱 穆 早 年 学 无 依 傍 ,全 靠
课。
学 术 活 动 , 也 对 他 的 身 体 产
生了有 利影 响。钱穆 的妻子 曾
回 忆 道 : “ …整 天 在 学 校 有 …
太 极 学 的组 应 付 不 完 的 事 ,下 班 回 家 一 进 成 部 分 之 一 。 不 论 年 龄 、 性 门 ,静 卧 十 几 分 钟 ,就 又 伏 案
别 ,人 人 都 可 习 练 , 还 特 别 适 合 中 老 年 人 。通 过 练 习 太 极 拳 用 功 。有 时 参 加 学 校 旅 游 ,一 早 出 门 ,涉 海 、 爬 山 ,黄 昏 回
事期 间 ,因劳伤过 度 ,旧病复 可 以 达 到 祛 病 、 养 生 、 延 年 益
理状 态也 有妙 不可言 的作用 , 与 其 他 许 多 运 动 不 同 之 处 是 “ 形 合 一 , 内 外 兼 修 ” 。不 神
养生拾趣
19 9
的 钱 穆 ( 宾 四 ) 在 台 北 杭 州 字
罪 恶 。 ” 于 是 在 日常 生 活 中 注 修 炼 , 强 化 生 存 意 识 ,欲 挣 脱 命运的 “ 劫数 ” 。
畅 ,从 而 达 到 益 寿 延 年 之 目
重养 生之 道 ,起居规 律 ,坚持 的 。静 坐 使 思 维 静 止 ,是 一 种 最 佳 的休 息 。在 练 习静 坐 的 时候 ,人 的精 神处于 自由开放
的 状 态 , 同时 又 保 持 宁 静 与 松 弛 ,肌 肉 也 得 到 放 松 ,呼 吸 自
钱穆人生三境界——物质、文化、精神
钱穆⼈⽣三境界——物质、⽂化、精神 [引⽤虎⽴寒秋的博客]⼈⽣三境界——物质、⽂化、精神钱穆把⼈⽣全体分为三⼤类。
第⼀是“物质的”,亦可说是“⾃然的”⼈⽣,或“经济的”⼈⽣。
⼀切⾐、⾷、住、⾏,较多⾪属于物质⽅⾯者,均归此类。
⼈⽣本⾝即是⼀⾃然,⼈⽣不能脱离⾃然的⼤圈⼦⼤规范,⼈⽣不能不依赖物质⽀持,此是⼈类⽣活最先必经的⼀个阶段,我们可称之为⽂化第⼀阶层。
没有此最先⼀阶层,将不可能有此下各阶层。
然⽽⼈⽣是多⽅⾯互相融摄的⼀个整⼀全体,所以物质⼈⽣中,早已须有很⼤的精神成分。
若使⼈类没有欲望,没有智慧,没有趣味爱好,没有内⼼精神⽅⾯种种的⼯作活动参加,也将不会有⾐、⾷、住、⾏之⼀切物质创造与活动。
因此换⾔之,⾐、⾷、住、⾏只可说是较多依赖于物质部分,⽽实⾮纯物质的。
只可说是较更接近于⾃然⽣活,⽽并⾮⼀种纯⾃然的⽣活。
只要我们称之为“⼈⽣”的,便已归属到“⾃然⼈⽣”与“精神⼈⽣”之两⽅⾯,决不再是纯⾃然、纯物质的。
即就环绕我们的⾃然界⽽⾔,如⼭川、⽥野、草⽊、禽兽、风景⽓象,试问洪荒时代的⾃然界,何尝便如此?这⾥⾯已经有⼏⼗万年代的⼈类精神之不断贯注、不断经营、不断改造、不断要求⽽始形成。
此刻环绕我们之所谓⾃然,早已是⼈⽂化了的⾃然,⽽⾮未经⼈⽂洗炼以前之原始⾃然。
⼀切的“物世界”⾥,早已有⼈类的“⼼世界”之融⼊。
故所谓物质⼈⽣,只就全部⼈⽣中之⽐较更偏近于物质⽅⾯者⽽⾔,⽽实⽆所谓纯物质的⼈⽣。
其次是“社会的”⼈⽣,或称“政治的”⼈⽣、“集团的”⼈⽣。
这是第⼆阶段的⼈⽣,我们称之为⽂化的第⼆阶层。
在第⼀阶层⾥,⼈只⾯对着物世界,⼀切⼈⽣全都从“⼈对物”的关系⽽发⽣、⽽存在。
在第⼆阶层⾥,⼈⾯对着⼈,即⼈⽣⼤群。
这时的⼈⽣,主要在添进了许多“⼈与⼈”之间的关系。
⼈类的⽣活,不先经第⼀阶层,将⽆法有第⼆阶层。
但⼈类⽣活经历了某⼀段时期之相当演进,必然会从第⼀阶层进⼊第⼆阶层,乃始得为正式的⼈⽣。
第⼀阶层只是⼈在物世界⾥过⽣活,亦可谓之预备阶层。
钱穆论人生(外一篇)
不偏 向 内 ,不 偏 向心 上求 。他们 亦 说食 色性 也 。 饮食 男 女 ,人 之大 欲存 焉 。他 们 不反 对 人 追求 爱 ,追求 富。但他们也不想把人生的支撑点 ,偏 向到外 面去 ”。此 种 人生 是要 内外 调 和 、心物 交 融 、尽 己之 性 。如此 人生 便是 有福 的 ,有 福 的人
22 SANW ENBAUIA 201 8/05
◆随 笔长 廊 ◆s N ENBAIIJIA
世 界 上 ,不 是 专 为 吃 饭 ,专 为 穿 衣 ,专 为 住 房 子 ,专为行路的。我们应该除 了衣食住行以外 , 另 有 我 们 人 生 的 行 为 ,兼 及 事 业 ,此 始 是 人 生 之主体所在 。所以我们要求生活 ,要求衣食住 行 的 满 足 ,只需 是 最低 限度 的 ,能 够 维 持 我 们 的生命就够 了。下面是我们的行为 了,人生 的 第二步。此一部分却不能仅求其最低限度之满 足 ,而应 有 其 无 限发 展 之期 望 ”。生 命 的发 展 , 不仅要有其职业 ,尤其表现在事业上。对古人 来说 ,就是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 的一番作为。 第三步是人生要有个归宿 。“中国人讲人生的 归宿在人性。天命之谓性”。合而言之 ,就是天 性 。人 生 ,就要 尽 其天 性 。“所 以我们 做人 第 一 要讲生活 ,这是物质文 明。第二要讲行为与事 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人文精神。第三最 高的人生哲学要讲德性性命 。德性性命是个人 的 ,而 同 时亦 是古 今 人类 大 群共 同 的 。人 生 一 切应 归宿 在此 ”。
钱穆在《人生的 目的和 自由》中说 ,人在求 生存 的 目的之外 ,还有其他 目的 ,且因这许多 目的而 有 其意 义 。“有 目的有 意义 的人 生 ,我 们 将 称 之 为 人 文 的 人 生 ,或 文 化 的人 生 ,以示 别 于 自然 的人 生 ,即 只 以求 生 为 唯 一 目的之 人 生 ”。自然 的人 生 ,以求 生为 目的 ,生老 病死 等 , 都是 自然的安排。与 自然的人生相对 ,还有人 文 的或 文化 的人 生 。“文化 的人 生 ,应 便是 人类 从 自然人 生 中解 放 出来 的一个 自由 。人 类 的生 活 ,许人于求生 目的之外 ,尚可有其他之 目的, 并可有选择此等 目的之 自由,此为人类生活之 两大 特征 ,亦 可说 是人 类 生活 之两 大本 质 ”。文 化的人生 ,便是人类从 自然的人生 中解放 出来 的一个 自由。而 文艺 之 类 ,大都 是 表 现此 种 人 生及 自由的。钱穆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文学》 中说 :“中国古 人 ,使 语 言 文学 化 ,文 学人 情 化 。 一 切 皆 以人 生之 真情 感 为 主 ,此 即是 中 国文 化 精神 。”历史 重 在人 ,文 学 也重 在人 。“中国人 的 人 生 ,在 文学 中只如 一 首诗 ,唱 了再 唱 ,低 徊 反 复 ,其实只是这几 句话 ,只是这一颗心”。这颗 心 ,便是文化的人生的综合。钱穆在《如何安放 我们 的心》中说 ,人心可以扩大 ,由己心走向他
《人生十论》钱穆.pdf
《人生十论》钱穆.pdf人生十论钱穆著 ieshy目录自序第一辑人生十论人生三路向(一九四九年)适与神(一九四九年)人生目的和自由(一九四九年)物与心(一九五○年)如何探究人生真理(一九五二年)如何完成一个我(一九五二年)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一九五二年)如何安放我们的心(一九五二年)如何获得我们的自由(一九五五年)道与命(一九五四年)第二辑人生三步骤人生三步骤(一九七八年)第三辑中国人生哲学中国人生哲学第一讲(一九八○年)(缺) 中国人生哲学第二讲(一九八○年)(缺) 中国人生哲学第三讲(一九八○年)(缺) 中国人生哲学第四讲(一九八○年)(缺) 自序或许是我个人的性之所近吧!我从小识字读书,便爱看关于人生教训那一类话。
犹忆十五岁那年,在中学校,有一天,礼拜六下午四时,照例上音乐课。
先生弹着琴,学生立着唱。
我旁坐一位同学,私自携着一册小书,放座位上。
我随手取来翻看,却不禁发生了甚大的兴趣。
偷看不耐烦,也没有告诉那位同学,拿了那本书,索性偷偷离开了教室,独自找一僻处,直看到深夜,要归宿舍了,才把那书送回那同学。
这是一本曾文正公的家训。
可怜我当时枉为了一中学生,连书名也根本不知道。
当夜一宿无话,明天是礼拜日,一清早,我便跑出校门,径自去大街,到一家旧书铺,正在开卸门板,我从门板缝侧身溜进去,见着店主人忙问,有曾文正公家训吗?那书铺主人答道有。
我惊异地十分感到满意。
他又说,家训连着家书,有好几册,不能分开卖。
那书铺主人打量我一番,说:你小小年纪,要看那样的正经书,真好呀!我听他说,又像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喜悦和光荣。
他在书堆上检出了一部,比我昨夜所看,书品大,墨字亮,我更感高兴。
他要价不过几角钱,我把书价照给了。
他问:你是学生吗?我答:是。
那个学校呢?我也说了。
他说:你一清早从你学校来此地,想来还没有吃东西,就留我在他店铺早餐,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大师钱穆谈人生
“一切由物来决定心的那一种唯物史观,以及其仅懂得生产与财富价值的人生理论与历史观,实在是太偏狭,太卑陋浅薄得可怜了。
”
“人生的失败,常在得意时。
”
“第一该懂得谦虚,第二该懂得忧患,第三该懂得谨慎”。
——钱穆
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
不仅平常人可以对此大发感慨,而且大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
我曾经为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那深刻的幽默而倾倒,心灵因此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
而当我读到另一国学大师钱穆的《人生十论》时,我又体验了温故而知新、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思想之旅。
这本书所收入的篇章是钱穆先生讨论人生问题的随笔和讲演词,分别作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
全书共分三辑,即“人生十论”、“人生三步骤”、“中国人生哲学”。
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结合现实生活,把自己的人生感悟以严谨的逻辑进行通俗的表达,而不是流云似的“小语”或“断想”。
与钱钟书式的揶揄与嘲讽不同,钱穆先生的风格是和风细雨、娓娓而谈。
该书第一辑《人生十论》包括“人生三路向”、“适与神”、“人生目的和自由”、“物与心”、“如何探究人生真理”、“如何完成一个我”、“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如何安放我们的心”、“如何获得我们的自由”、“道与命”。
让我们先看看作者在这“十论”中有哪些主要观点吧。
“人生三路向”,即人生追求的三种方向,向外追求物质与权力、向内追求灵魂的安宁、向现实追求当下的幸福。
如何将这三种人生观融合起来,则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否则,一味追求物欲和享乐就形成“现社会的放纵与贪污”,形成一种“人欲横流的世纪末的可悲的现象”。
“适与神”的“适”意指人类为适应和改造大自然而对自然物质所施加的种种工业技术,与此相适应的人生价值观就是注重现实利益;而“神”就是宗教精神。
大的人生观以大的宇宙观为前提,宇宙与人生密不可分。
真、善、美、适、神,既是宇宙的五大范畴,又是人生向往的五大目标。
“人生目的和自由”这篇文章有一个闪光的论点,就是“有目的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将之称为人文的人生,或文化的人生,以示别于自然的人生,即只以求生为唯一目的之人生。
”宗教、哲学、艺术、文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文化人生的目的以及对目的进行选择的自由。
“物与心”的要点是,生命的价值高于物质,心物交融、生命与物质交融就形成了人类的文化。
“而一切由物来决定心的那一种唯物史观,以及其仅懂得生产与财富价值的人生理论与历史观,实在是太偏狭,太卑陋浅薄得可怜了。
”
“如何探究人生真理”为读者指点迷津,认为“人类求真理,必当还就人类本身之有限可知中求之,而同时又必知人类本身所知之永远是有限。
而此有限之外,永远有一无限不可知者包络之。
”理想的境界是天人合一,有限的小我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
因此人生一切真理,就是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好人。
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如何完成一个我”讲解了人人皆可为尧舜的道理,认为不论是运水搬柴的平凡人还是科学家、电影明星,只要德性和品格高尚,就可以说是完成了自我,而完成的途径就是“我的事业与行为”。
“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这篇文章主张用儒家的伦理观和生死观来解脱“人我之限”与“生死之限”所带来的苦痛。
人不可绝对超脱于人伦之外,而只能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人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就是死得其所,生死的界限也就打破了。
“如何安放我们的心”以孔子的教诲来为人心指点一安顿处,这就是“道心”、“仁心”,把人心安放在“道”与“仁”里面,而不是安放在宗教与科学之中。
“如何获得我们的自由”认为宗教、科学、法律都不可能求得自由,而只有通过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心性论”和“道德论”才能寻求自由。
“一切人类道德只是一个善,一切的善则只是人类的一个性。
必得许认了此一理论,人类才许有追求自由的权利;必得认许了此一理论,人类才可获得自由的道路。
”
“道与命”讲解孔子形而上的天道观与天命观,钱穆先生认为“道与命之合一,即天与人之合一也,亦即圣人知命行道天人合一之学之最高之所诣。
故孔子虽不自居为教主,而实独得世界人类宗教信仰中之最深的领悟”。
该书第二辑《人生三步骤》将人生分为三个步骤或三个阶段,即一为“生活”(物质文明)、二为“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精神)、三为“德性性命”(最高境界)。
该书第三辑《中国人生哲学》分为四讲。
第一讲是讲中国的现代人生,作者不赞成西方化或美国化;第二讲与第三讲是讲古代的中国人生,阐述“天、地、君、亲、师”以及“身、家、国、天下”与中国人生哲学,指出“中国的人生哲学不讲功利,要讲道义”。
作者还对今天的人心不古表示忧虑,认为“中国人一向最看重的家庭,现在是快要破坏了”,“我们中国人讲尊与亲,是重在道义方面的,今天则重在功利方面去了”,“今天我们则只在物质生活上打算盘,再不想到德性人格”。
他还反复告戒说,“人生的失败,常在得意时”;“中国人只提倡谦虚和合,绝不教人心满意足,大胆做人。
骄字是中国人一向要警戒的”;“骄心总是要不得。
尤其是在得意的时候,更要不得。
一个人在失意的时候,这句话可不必讲,一旦得意了,就会失败在这上”;“照中国人的讲法,你得意了,你成为第一流的人物,你千万不要骄傲,你要谦虚,你要谨慎,你要有礼貌,你要懂得退让,才能与人相处”;“我们不一定非要做一成功的人,可是我们绝不能做一失败的人……失败尤其重要的是在人格上,人格上失败了,中国人就说他不是人……你自己失掉一份人格,就会抬不起头来”。
最后,钱穆先生语重心长地说,“第一该懂得谦虚,第二该懂得忧患,第三该懂得谨慎”;“与其你到华盛顿,到纽约,去住一段时间,或是旅行一番,你认为可以享受一些快乐。
你还不如定下心来,拿我上面所举如论语、孟子、易经、大学、诸葛亮集等几本中国古书好好去研读一番。
把中国古人教人如何做人的道理如谦虚呀,忧患呀,谨慎呀,好好放在心上。
这不仅对我们个人,而是对我们国家民族大前途,定会发生一番作用的。
因为我们到底是个中国人。
”
读书首先是要读懂作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因此笔者认真梳理出以上的精华,以便言之有物。
钱穆先生是尊崇中国传统文化的,针对今人骂古人的现象,他理直气壮地宣扬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一些千古不变的理论,以纠世风之偏。
比如市场经济要鼓励竞争,离不开功利,只言“利”不言“义”似乎不合时宜。
可是一些人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和弄虚作假,失去诚信,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理念的,应该受到道德谴责。
再比如,贪官为何越来越多而且前赴后继?原因很多,但一些位高权重的所谓“得意”之人缺乏“修身”的概念,不懂得谦虚,不懂得忧患,不懂得谨慎,最后就失
败了,不仅在人格上失败,而且性命不保。
我们的党政官员要好好地学习一下中国人生哲学中“做人”的道理,至少不要太得意了吧!至于一些名流不断爆出丑闻,身败名裂,也值得人们思考。
钱穆先生告戒人们“骄心要不得”,骄字会导致失败。
我想,不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要戒骄戒躁,“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还是要常记在心。
<BR< p>
钱先生谈人生是放在古今中外的大视野中来谈的,他不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非常了解世界其他文化,因此他通过分析比较,充分肯定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孔孟之道仍然很有生命力。
尽管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很激烈,再加上后来意识形态的影响,传统文化似乎由于受到严厉批判而日渐式微,但是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彻底抛弃传统就会导致精神家园的毁灭与人格的分裂。
因此,今天我们讨论中国人如何“做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追求享乐的风气之下,我们是不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重新掂量一下仁义道德的分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