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空旷房屋抗震设计

合集下载

空旷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

空旷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
构 布 置 大 原 则 。 顾 及 到 关 键 部 位 的 细 节 . 根 本 上 叉 从
囤 l 影 剧 院 基 本 组 成 示 意 田
提高结 构 的抗 震能 力 , 少 地震破 坏作 用 . 减
1 空 旷 房 屋 的 结 构 特 点
( ) 类 房 屋 平 面 多 不 规 整 . 进 凸 出 . 面 与 I此 凹 平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3 期
20 0 2年 2月






Vo . 3 No I2 1
HENAN XTI E CI TE L S ENCE & T ECHNOL . 0GY
Fb 2 0 e 0 2

空 旷房 屋 的抗 震概 念设 计
及健 身房 厅 为观 众 厅 , 厅 为卫 生 及 附 属房 屋 : 大 侧 后厅 为化 妆 . 接待 ; 二层 : 厅 为活动 室 , 厅 为办 公 前 后 休息 室 ; 层 : 厅 为 活 动室 , 厅 为 会议 . 公 室 : 三 前 后 办 四层 : 厅 为 活 动 阅 览室 ; 层 : 厅 为 羽毛球 、 前 五 前 乒 乓球 室 地 区抗 震设 防烈 度 为 8度 , 地 土 I . 该 场 】 类

1 日 ● 一 .
J ●
/ 下 一 0
J f
_。 II :
l |
j台 ’ F \

舞 , 台 4
理厅
I {{ 1 置 J
门 1 . 厅 } 1 1

捌 喽 一 台 ~—h 副
I● r 史! I 一 ;
息 厦
I l 川 1: 一
J 疆

结构抗震设计单层厂房

结构抗震设计单层厂房
16
a 11 是A柱柱顶作用单位水平力时在该处产生的侧移(图5.33)。
上述厂房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是按铰接排架简图进行的。实际上,屋 架与柱的连接因加焊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刚接作用,厂房纵墙对增大排架 横向刚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实际自振周期比计算值要小,《规范 》规定:由钢筋混凝土屋架或钢屋架与钢筋混凝土柱组成的排架,有纵 墙时取周期计算值的80%,无纵墙时取90%。
5.2.2屋盖体系:应尽可能选用轻屋盖。 5.2.3天窗架 必须减轻天窗屋盖的重量及地震反应,最好采用 钢天窗和轻型屋面板材。 5.2.4柱 对于一般单层厂房或较高大的厂房均可以采用钢 筋混凝土柱。 确定柱子截面时,要选取合适的刚度,过大的抗 侧刚度对厂房抗震并不一定有利,相反会引起厂房横 向周期的缩短而导致地震荷载的增大。 柱底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范围内和阶形柱的上柱 宜采用矩形面。 5.2.5围护墙体: 12 常用砖墙或大型墙板方案。
1.厂房的横向抗震计算 (1) 计算方法的选择
《规范》建议分别按不同的屋盖类型采用两种计算方法。 •轻型屋盖厂房: (指屋面为压型钢板、瓦楞铁、石棉瓦等 有檩屋盖)柱距相等时,可按平面排架计算。
•混凝土无檩和有檩屋盖厂房:一般情况下,宜计及屋盖横 向弹性变形,按多质点空间结构分析;当在7度和8度、柱 顶高度不大于15m、厂房单元屋盖长度与总跨度之比小于8 或厂房总跨度大于12m、山墙厚度不小于240mm并与屋盖系 统有良好的连接、山墙开洞所占的水平截面面积不超过总 面积的50%时,可按平面排架计算,并考虑空间工作、扭 转及吊车桥架的影响对排架柱的地震剪力和弯矩进行调整。
图5.35 厂房屋盖的变形
设单个排架或无山墙(横墙)厂房排架的柱顶侧移为Δ 0,两端有山墙厂 房的中间(侧移最大的)排架的柱顶侧移为Δ 1,仅一端有山墙厂房的山墙 远端第二榀排架(最不利排架)的柱顶侧移为Δ 2,则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 况下,有Δ 1<Δ 0<Δ 2(见图5.35)。因此,对于有空间作用和扭转作用 的厂房,按平面排架求得的地震作用效应应予修正。《规范》规定,钢筋 混凝土屋盖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当按平面排架计算厂房的横向地震 作用时,等高厂房柱的各截面、不等高厂房除高低跨交接处的上柱以外的 柱各截面,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均应考虑空间作用及扭转影响而 乘以表5.12中相应的调整系数。 21

DGJ08-9-2013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DGJ08-9-2013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C o d e f o r s e i s m i cd e s i g no f b u i l d i n g sD G J08-9-2013J10284-20132013 上海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C o d e f o r s e i s m i cd e s i g n o f b u i l d i n g sD G J08-9-2013主编单位:同济大学批准部门: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施行日期:2013年11月1日2013 上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文件沪建交[2013]902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同济大学主编的‘建筑抗震设计规程“,经市建设交通委科技委技术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D G J08-9-2013,自2013年11月1日起实施㊂其中第3.1.1㊁3.3.1㊁3.4.1㊁3.5.2㊁3.7.1㊁3.7.4㊁3.9.1㊁3.9.2㊁3.9.4㊁3.9.6㊁4.4.5㊁5.1.1㊁5.1.3㊁5.1.4㊁5.1.6㊁5.2.5㊁5.4.1㊁5.4.2㊁5.4.3㊁6.1.3㊁6.3.3㊁6.3.7㊁6.4.3㊁7.1.4㊁8.1.2㊁8.1.6㊁8.1.7㊁8.2.4㊁8.2.6㊁8.3.1㊁8.3.3㊁8.3.5㊁8.3.6㊁8.3.8㊁8.4.1㊁8.4.4㊁8.5.8㊁8.5.9㊁8.6.1㊁8.6.6㊁8.6.8㊁8.6.15㊁8.7.3㊁9.1.26㊁9.1.31㊁11.1.3㊁11.1.12㊁11.1.15㊁12.1.6㊁12.2.1㊁12.2.9条为强制性条文㊂原‘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 G J08-9-2003)同时废止㊂本规范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负责管理㊁同济大学负责解释㊂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二○一三年九月四日前 言根据沪建交[2010]第731号文件下达的2010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第二批),由同济大学等单位组成的‘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修编组,对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 G J08-9-2003)进行了全面修订㊂在修订过程中,参照了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1-2010)的主要内容,在力争做到技术先进㊁经济合理㊁便于实践㊁与其他标准协调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㊂本规程共有14章㊁11个附录㊂与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1-2010)相比,本规程有以下主要不同之处:(1)抗震设计反应谱和地震动参数有所不同,特征周期(多遇地震㊁罕遇地震)㊁设计反应谱下降段适用的周期范围㊁罕遇地震时程分析所用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不同;(2)在附录中增加了14条可用于时程分析的地震波加速度时程;(3)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补充和修改,明确了抗震性能水准和性能目标的划分依据,给出了各类结构对应于各抗震性能水准的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4)提高了钢筋的强度等级要求,以利于推广应用高强钢筋;(5)结构平面不规则的判定有所不同,对于外凸的情况,采用双控指标(凸出长度和宽度)判别,条文说明结合上海地区的工程实际情况更加细化;(6)场地㊁地基和基础的条文有所不同,与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 G J08-11-2010)基本保持一致,其中标贯液化判别公式与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 G J08-37-2012)一致;(7)结构抗震变形验算指标进一步细化,增加了钢筋混凝土抗震墙㊁框架 抗震墙和框支层(嵌固端上一层)等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8)轴压比限值方面进一步细化,增加了钢管与混凝土双重组合柱的轴压比计算方法;(9)结合行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 G J3-2010),补充了A级和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关规定;(10)补充了对框架 核心筒结构中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限值放松的条件和设计措施;(11)补充了板 柱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12)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条件更加明确,地下一层结构与地上一层结构的侧向刚度的比值要求不同,并补充了刚度比的估算方法;(13)将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列入条文正文(国标放在附录中),并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14)增加了多层错层砖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15)增加了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16)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未包括高层部分,因为上海市已颁布了地方标准‘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规程“(D G/T J08-32-2008),且未采用抗震等级的概念;(17)修改了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条文,更符合上海市的实际情况;(18)取消了单层砖柱厂房以及土㊁木㊁石结构房屋的内容㊂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㊂与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1-2010)相比,增加了下列强制性条文:有关预制混凝土结构的7.1.4条,有关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的8.6.1条㊁8.6.6条㊁8.6.8条㊁8.6.15条和有关多层错层砖砌体房屋的8.7.3条㊂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建筑抗震设计规程“编制组(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邮政编码:200092),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㊂主编单位:同济大学参编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地震局中国船舶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都市建筑设计院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工程抗震办公室上海市住房保障与房屋管理局主要起草人:吕西林 蒋欢军(以下按姓氏笔划排列)王绍博 叶光新 卢文胜 朱春明 花炳灿李 杰 李亚明 李国强 李检保 张凤新张立新 张其林 陈 鸿 陈企奋 金国芳周 健 周德源 胡克旭 赵 斌 施卫星袁 勇 贾 明 翁大根 巢 斯 程才渊主要审查人员:沈 恭(以下按姓氏笔划排列)江欢成 许丽萍 汪大绥 陈宗梁 周国鸣顾嗣淳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二○一三年四月目 次1 总 则(1)………………………………………………………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 语(2)………………………………………………… 2.2 主要符号(4)………………………………………………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7)……………………………………… 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7)……………………… 3.2 地震影响(7)……………………………………………… 3.3 场地和地基(7)…………………………………………… 3.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9)…………………… 3.5 结构体系(12)…………………………………………… 3.6 结构分析(14)…………………………………………… 3.7 非结构构件(15)………………………………………… 3.8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15)……………………………… 3.9 结构材料与施工(16)…………………………………… 3.10 建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18)………………………… 3.11 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19)…………………………4 场地㊁地基和基础(20)………………………………………… 4.1 场 地(20)……………………………………………… 4.2 地基液化的判别和处理(20)…………………………… 4.3 地基和基础的抗震强度验算(24)……………………… 4.4 抗震措施(31)……………………………………………5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34)………………………………5.1 一般规定(34)……………………………………………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39)………………………………… 5.3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45)………………………………… 5.4 截面抗震验算(46)……………………………………… 5.5 抗震变形验算(48)………………………………………6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53)…………………………… 6.1 一般规定(53)…………………………………………… 6.2 计算要点(64)…………………………………………… 6.3 框架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71)…………………… 6.4 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79)………………… 6.5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84)…………… 6.6 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84)…………………… 6.7 筒体结构抗震设计要求(90)……………………………7 预制混凝土结构房屋(93)…………………………………… 7.1 一般规定(93)…………………………………………… 7.2 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95)………………………… 7.3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抗震墙结构(99)…………………8 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103)………………………… 8.1 一般规定(103)…………………………………………… 8.2 计算要点(108)…………………………………………… 8.3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113)…………………… 8.4 多层小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119)…………………… 8.5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122)………… 8.6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求(127)……… 8.7 多层错层砖砌体房屋抗震设计要求(139)………………9 钢结构房屋(143)……………………………………………… 9.1 多层钢结构房屋(143)…………………………………… 9.2 单层钢结构厂房(162)……………………………………10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172)……………………………… 10.1 一般规定(172)………………………………………… 10.2 计算要点(174)………………………………………… 10.3 抗震构造措施(176)……………………………………11 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建筑(185)…………………………… 11.1 单层空旷房屋(185)…………………………………… 11.2 大跨屋盖建筑(188)……………………………………12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195)………………………………… 12.1 一般规定(195)………………………………………… 12.2 房屋隔震设计要点(197)……………………………… 12.3 房屋消能减震设计要点(205)…………………………13 非结构构件(211)…………………………………………… 13.1 一般规定(211)………………………………………… 13.2 基本计算要求(211)…………………………………… 13.3 建筑非结构构件的基本抗震措施(213)……………… 13.4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217)………14 地下建筑(219)……………………………………………… 14.1 一般规定(219)………………………………………… 14.2 计算要点(220)………………………………………… 14.3 抗震构造措施和抗液化措施(221)……………………附录A 地震地面加速度时程曲线(223)………………………附录B 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234)……………………附录C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236)………………附录D 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238)……………附录E 转换层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242)……………………附录F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求(244)……………………………附录G 多层工业厂房抗震设计要求(248)……………………附录H 单层厂房横向平面排架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256)…附录J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纵向抗震验算(259)……………附录K 隔震设计简化计算和砌体结构隔震措施(265)………附录L 实施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参考方法(271)…………本规程用词说明(278)……………………………………………引用标准名录(279)………………………………………………条文说明(281)……………………………………………………C O N T E N T S1 G e n e r a l (1)…………………………………………………………2 T e r m s a n d s y m b o l s (2)…………………………………………… 2.1 T e r m s (2)…………………………………………………… 2.2 S y m b o l s (4)……………………………………………………3 B a s i c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 (7)………………………… 3.1 C a t e g o r y a n d c r i t e r i o n f o r s e i s m i c p r o t e c t i o no f b u i l d i n g s (7)…………………………………………………………… 3.2 E a r t h q u a k e s t r o n g mo t i o n (7)……………………………… 3.3 S i t e a n db a s e (7)……………………………………………… 3.4 R e g u l a r i t y o f b u i l i n g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a n d s t r u c t u r a l a s s e m b l y (9)…………………………………………………………… 3.5 S t r u c t u r a l s ys t e m (12)……………………………………… 3.6 S t r u c t u r a l a n a l ys i s (14)……………………………………… 3.7 N o n s t r u c t u r a l c o m p o n e n t s (15)…………………………… 3.8 I s o l a t i o na n d e n e r g y -d i s s i p a t i o nd e s i g n (15)……………… 3.9 M a t e r i a l s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16)…………………………… 3.10 P e r f o r m a n c e -b a s e d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o f b u i l d i n g s (18)……… 3.11 S t r o n g m o t i o no b s e r v a t i o n s y s t e mo f b u i l d i n gs (19)………4 S i t e ,s o i l a n d f o u n d a t i o n (20)…………………………………… 4.1 S i t e (20)……………………………………………………… 4.2 J u d g e m e n t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s o i l l i q u e f a c t i o n (20)………… 4.3 S e i s m i c s t r e n gt hc h e c k f o r f o u n d a t i o na n d s o i l s (24)……… 4.4 S e i s m i cm e a s u r e s (31)………………………………………5 E a r t h q u a k e a c t i o na n d s e i s m i c c h e c k i n g f o r s t r u c t u r e s (34)……5.1 G e n e r a l (34)………………………………………………… 5.2 H o r i z o n t a l e a r t h qu a k e a c t i o n (39)………………………… 5.3 V e r t i c a l e a r t h q u a k e a c t i o n (45)……………………………… 5.4 C h e c k i n g f o r s t r e n g t h (46)………………………………… 5.5 C h e c k i n g f o r d e f o r m a t i o n (48)………………………………6 M u l t i -s t o r y a n d t a l l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b u i l d i n g s (53)………… 6.1 G e n e r a l (53)………………………………………………… 6.2 E s s e n t i a l s i n c a l c u l a t i o n (64)………………………………… 6.3 D e t a i l s f o r f r a m e s t r u c t u r e s (71)…………………………… 6.4 D e t a i l s f o rw a l l s t r u c t u r e s (79)……………………………… 6.5 D e t a i l s f o r f r a m e -w a l l s t r u c t u r e s (84)……………………… 6.6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s l a b -c o l u m n -w a l l s t r u c t u r e s (84)……… 6.7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t u b e s t r u c t u r e s (90)………………………7 P r e c a s t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s (93)……………………… 7.1 G e n e r a l (93)………………………………………………… 7.2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p r e c a s tR Cf r a m e (95)… 7.3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p r e c a s t c o m p o s i t eR C w a l l (99)………………………………………………………8 M a s o n r y b u i l d i n g s a n dm a s o n r y b u i l d i n g sw i t hR Cf r a m e s o n g r o u n d f l o o r s (103)…………………………………………… 8.1 G e n e r a l (103)………………………………………………… 8.2 E s s e n t i a l s i n c a l c u l a t i o n (108)……………………………… 8.3 D e t a i l s f o rm u l t i -s t o r y b r i c kb u i l d i n g s (113)……………… 8.4 D e t a i l s f o rm u l t i -s t o r y c o n c r e t eb l o c kb u i l d i n g s (119)…… 8.5 D e t a i l s f o rm a s o n a r y b u i l d i n g sw i t hR Cf r a m e s o n g r o u n d f l o o r s (122)………………………………………… 8.6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 f o rR Cb l o c kb u i l d i n gs (127)………………8.7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 f o rm u l t i -s t o r y s p l i t -l e v e l b r i c km a s o n r y b u i l d i n gs (139)………………………………………………9 S t e e l b u i l d i n g s (143)……………………………………………… 9.1 M u l t i -s t o r y s t e e l b u i l d i n g s (143)…………………………… 9.2 S i n g l e -s t o r y s t e e l f a c t o r y b u i l d i n g s (162)……………………10 S i n g l e -s t o r y f a c t o r y b u i l d i n g sw i t hR Cc o l u m n s (172)………… 10.1 G e n e r a l (172)……………………………………………… 10.2 E s s e n t i a l s i n c a l c u l a t i o n (174)……………………………… 10.3 D e t a i l s (176)…………………………………………………11 L a r g e -s p a nb u i l d i n g s (185)……………………………………… 11.1 S i n g l e -s t o r y s p a c i o u s b u i l d i n g s (185)……………………… 11.2 L a r g e -s p a n r o o f b u i l d i n g s (188)……………………………12 S e i s m i c a l l y i s o l a t e d a n d e n e r g y -d i s s i p a t i o nb u i l d i n g s (195)…… 12.1 Ge n e r a l (195)……………………………………………… 12.2 E s s e n t i a l s i nd e s i g nof s e i s m i c a l l y i s o l a t e db u i l d i ng s (197)………………………………………………………… 12.3 E s s e n t i a l s i nd e s i g no f e n e r g y -d i s s i p a t i o nb u i l d i n g s (205)…………………………………………………………13 N o n s t r u c t u r a l c o m p o n e n t s (211)……………………………… 13.1 G e n e r a l (211)……………………………………………… 13.2 E s s e n t i a l s i n c a l c u l a t i o n (211)……………………………… 13.3 E s s e n t i a lm e a s u r e s f o r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m e m b e r s (213)…… 13.4 E s s e n t i a lm e a s u r e s f o r s u p p o r t s o fm e c h a n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r i c a l c o m p o n e n t s (217)…………………………………14 S u b t e r r a n e a nb u i l d i n g s (219)…………………………………… 14.1 G e n e r a l (219)……………………………………………… 14.2 E s s e n t i a l s i n c a l c u l a t i o n (220)………………………………14.3 D e t a i l s a n d a n t i -l i q u e f a c t i o nm e a s u r e s (221)………………A p p e n d i xA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t i m eh i s t o r y c u r v e s o f e a r t h q u a k e g r o u n dm o t i o n s (223)…………………………………A p p e n d i xB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o f h i g hs t r e n gt h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s (234)………………………………A p p e n d i xC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 r e qu i r e m e n t s f o r p r e s t r e s s e d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s (236)………………………………………A p p e n d i xD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 f o r t h e c o r e z o n e o f c o l u m n -b e a m j o i n t o f f r a m e s t r u c t u r e s (238)………………………A p p e n d i xE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 f o r t h e t r a n s i t i o n -s t o r i e s (242)………A p p e n d i xF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 f o r c o m p o s i t e s t e e l b r a c e -c o n c r e t e f r a m e s t r u c t u r e s a n d c o m p o s i t e s t e e l f r a m e -c o n c r e t e c o r e t u b e s t r u c t u r e s (244)…………………A p p e n d i xG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 f o rm u l t i -s t o r y f a c t o r y b u i l d i n g s (248)……………………………………………………A p p e n d i xH A d j u s t m e n t o n s e i s m i c e f f e c t s f o r t h e t r a n s v e r s e b e n t o f s i n g l e -s t o r y f a c t o r y (256)……………………A p p e n d i x J S e i s m i c c h e c k f o r s i n g l e -s t o r y f a c t o r y i n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d i r e c t i o n (259)…………………………………………A p p e n d i xK S i m p l i f i e d c a l c u l a t i o n ,g e n e r a l a n dd e t a i l s f o r s e i s m i c a l l y i s o l a t e dm a s o n r y st r u c t u r e s (265)………A p p e n d i xL P r o c e d u r e s o f p e r f o r m a n c e -b a s e d s e i s m icde s i g n (271)……………………………………………………E x p l a n a t i o no fw o r d i n g i n t h i s c o d e (278)……………………………L i s t of q u o t e d s t a n d a r d s (279)………………………………………E x pl a n a t i o no f p r o v i s i o n s (281)………………………………………1 总 则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震减灾㊁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程㊂1.0.2 本规程适用于上海市场地类别为Ⅲ类和Ⅳ类的一般建筑的抗震设计及隔震㊁消能减震设计㊂建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可采用本规程规定的基本方法㊂特殊建筑及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抗震设计,尚应按有关标准㊁规定执行㊂1.0.3 按本规程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㊂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当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时,可采用比基本抗震设防目标更高的设防目标㊂1.0.4 应用本规程进行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上海市其他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㊂1.0.5 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应贯彻概念设计与计算并重的原则;应遵循建筑形体美观与结构抗震安全相统一的设计思想㊂1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抗震设防烈度s e i s m i c p r o t e c t i o n i n t e n s i t 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㊂注:本规程 6度㊁7度㊁8度”即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㊁7度㊁8度”的简称㊂2.1.2 抗震设防标准s e i s m i c p r o t e c t i o n c r i t e r i o 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㊂2.1.3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 e i s m i c g r o u n dm o t i o n p a r a m e t e r z o-n a t i o nm a p以地震动参数(以加速度表示地震作用强弱程度)为指标,将全国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区域的图件㊂2.1.4 地震作用e a r t h q u a k e a c t i o n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㊂2.1.5 设计地震动参数d e s i g n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e a r t h q u a k e g r o u n d m o t i o n s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㊁位移)时程曲线㊁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㊂2.1.6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d e s i g nb a s i c a c c e l e r a t i o no f g r o u n d m o t i o n s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2取值㊂2.1.7 设计特征周期d e s i g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p e r i o d o f g r o u n dm o-t i o n s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㊁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㊂2.1.8 场地s i t e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㊁居住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 m2的平面面积㊂2.1.9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s e i s m i c c o n c e p t d e s i g no f b u i l d i n g s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㊂2.1.10 抗震构造措施d e t a i l s o f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㊂2.1.11 抗震措施s e i s m i cm e a s u r e s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㊂2.1.12 抗震性能水准s e i s m 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 l e v e l s建筑物在震后的损坏状况及其可继续使用功能的受影响程度㊂2.1.13 抗震性能目标s e i s m 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b j e c t i v e s针对各级地震动水准期望建筑物达到的抗震性能水准㊂2.1.1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p e r f o r m a n c e-b a s e d s e i s m i c d e s i g n选择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以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为基础进行设计,使设计的建筑在遭受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时具有预期的3抗震性能㊂2.1.15 预制混凝土结构p r e c a s tR Cs t r u c t u r e采用预制㊁装配工艺生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㊂2.1.16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抗震墙p r e c a s t c o m p o s i t eR Cw a l l一侧预制(P C F板)㊁一侧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抗震墙,简称叠合抗震墙㊂2.1.17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抗震墙结构s h e a rw a l l s t r u c t u r e w i t h p r e c a s t c o m p o s i t eR Cw a l l结构外墙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抗震墙㊁结构内墙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抗震墙结构㊂2.1.18 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r e i n f o r c e d s m a l l b l o c km a s o n r y w a l l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孔洞和凹槽中按规定要求配置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㊁并采用灌孔混凝土填实孔洞㊁能够承受竖向和水平向地震作用的墙体㊂2.2 主要符号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F E k㊁F E v k 结构总水平㊁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G E㊁G e q 地震时结构(构件)的重力荷载代表值㊁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w k 风荷载标准值;S E 地震作用效应(弯矩㊁扭矩㊁轴向力㊁剪力㊁应力和变形);S 地震作用效应与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S k 作用㊁荷载标准值的效应;4M 弯矩;N 轴向压力;V 剪力;p 基础底面压力;u 侧移;θ 楼层位移角㊂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K 结构或构件的刚度;R 结构构件承载力;f㊁f k㊁f E 各种材料强度(含地基承载力)设计值㊁标准值和抗震设计值;[θ] 楼层位移角限值㊂2.2.3 几何参数A 构件截面面积;A s 钢筋截面面积;B 结构总宽度;H 结构总高度㊁柱高度;L 结构(单元)总长度;a 距离;a s㊁a's 纵向受拉㊁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边缘的最小距离;b 构件截面宽度;d 土层深度或厚度㊁钢筋直径;h 计算楼层层高㊁构件截面高度;l 构件长度或跨度;t 抗震墙厚度㊁楼板厚度㊂2.2.4 计算系数5α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m a x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v m a x 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γG㊁γE㊁γw 作用分项系数;γR 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ζ 计算系数;η 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的增大或调整系数;λ 构件长细比㊁比例系数;λv 最小配箍特征值;ξy 结构(构件)屈服强度系数;ρ 配筋率㊁比率;φ 构件受压稳定系数;ψ 组合值系数㊁影响系数㊂2.2.5 其它T 结构自振周期;N 标准贯入锤击数;I l e 地震时地基的液化指数;X j i 位移振型坐标(j振型i质点的x方向相对位移); Y j i 位移振型坐标(j振型i质点的y方向相对位移);Φj i 转角振型坐标(j振型i质点的转角方向相对位移); n 总数,如楼层数㊁质点数㊁钢筋根数㊁跨数等;v s e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㊂6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 B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㊂3.1.2 上海市各区县的抗震设防烈度均可按7度采用㊂3.2 地震影响3.2.1 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来表征㊂3.2.2 上海地区多遇地震和设防烈度地震时,Ⅲ类场地的设计特征周期取为0.65s,Ⅳ类场地的设计特征周期取为0.9s,罕遇地震时Ⅲ㊁Ⅳ类场地的设计特征周期都取为1.1s㊂相应于各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应按表3.2.2采用㊂表3.2.2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抗震设防烈度678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0.10g0.20g 注:表中g为重力加速度㊂3.3 场地和地基3.3.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㊁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㊁一般㊁不利和危险地段7做出综合评价㊂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㊂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㊁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㊂3.3.2 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㊂2 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当采用不同基础类型或基础埋深显著不同时,应根据地震时两部分地基基础的沉降差异及保证两部分水平力的可靠传递,在基础㊁上部结构的相关部位采取相应措施㊂3 地基为软弱黏性土㊁液化土㊁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其它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㊂3.3.3 坡地建筑的场地和地基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1 坡地建筑场地勘察应有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方案建议㊂2 应根据地质㊁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㊂边坡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 B50330的要求;其稳定性验算时,有关的摩擦角应按设防烈度的高低相应修正㊂3 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㊂建筑基础与土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㊂83.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3.4.1 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㊂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㊂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㊁竖向剖面的变化㊂3.4.2 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㊁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㊁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㊂不规则建筑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第3.4.4条的有关规定㊂3.4.3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平面㊁竖向不规则性,应按下列要求划分:1 混凝土房屋㊁钢结构房屋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存在表3.4.3-1所列举的某项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3.4.3-2所列举的某项竖向不规则类型以及类似的不规则类型,应属于不规则的建筑㊂9表3.4.3-1 平面不规则的主要类型不规则类型定义和指标限值扭转不规则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进的长度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或凸出的长度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且凸出的宽度小于凸出长度的50%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错层高度大于楼面梁的截面高度或大于0.6m)表3.4.3-2 竖向不规则的主要类型不规则类型定义和指标限值侧向刚度不规则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或出屋面小建筑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㊁抗震墙㊁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㊁桁架等)向下传递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2 砌体房屋㊁单层工业厂房㊁单层空旷房屋㊁大跨屋盖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性的划分,应符合本规程有关章节的规定㊂3 当存在多项不规则或某项不规则超过规定的参考指标较多时,应属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㊂3.4.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不规则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011 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程限值时,可适当放宽;2)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高烈度或不规则程度较大时,宜计入楼板局部变形的影响;3)平面不对称且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块计算扭转位移比,对扭转较大的部位应采用局部的内力增大系数㊂2 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其薄弱层应按本规程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根据烈度高低和水平转换构件的类型㊁受力情况㊁几何尺寸等,乘以1.25~2.0的增大系数;2)侧向刚度不规则时,相邻层的侧向刚度比应依据其结构类型符合本规程相关章节的规定;3)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㊂3 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类型的数量和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不低于本条1㊁2款要求的各项抗震措施㊂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更有效的加强措11施或对薄弱部位采用相应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㊂3.4.5 体型复杂㊁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㊁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并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 当不设置防震缝时,应采用符合实际的计算模型,分析判明其应力集中㊁变形集中或地震扭转效应等导致的易损部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㊂2 当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时,宜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㊂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㊁结构材料种类㊁结构类型㊁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以及可能的地震扭转效应的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㊂3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㊂3.5 结构体系3.5.1 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㊁抗震设防烈度㊁建筑高度㊁场地条件㊁地基㊁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㊁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㊂3.5.2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㊂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㊂3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㊂4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㊂3.5.3 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宜有多道抗震防线㊂212 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㊂3 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㊂3.5.4 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控制截面尺寸和受力钢筋㊁箍筋的设置,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㊁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㊁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钢筋破坏㊂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配有足够的非预应力钢筋㊂3 钢结构构件的尺寸应合理控制,避免局部失稳或整个构件失稳㊂4 多㊁高层的混凝土楼㊁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㊂当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㊁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及预制板与周边构件之间连接的整体性㊂3.5.5 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㊂2 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㊂3 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㊂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宜在节点核心区以外锚固㊂3.5.6 装配式单层厂房的各种抗震支撑系统,应保证地震时厂房的整体性和稳定性㊂3.5.7 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㊁芯柱,或采用约束砌体㊁配筋砌体等㊂31。

05单层厂房抗震构造措施

05单层厂房抗震构造措施

确定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
01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进行识别和确定。
制定旁站监理计划
02
根据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旁站监理计划。
实施旁站监理
03
按照旁站监理计划,对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理,确
保施工质量。
对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检查
1 2
建立材料和设备检查制度
在施工过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处理 ,如增加箍筋、设置拉结筋等,以提 高结构的强度和延性。
增强构件间的连接构造
加强构件间的连接构造,如焊接、螺 栓连接等,确保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 。
VS
对连接部位进行局部加强处理,如增 加连接板、设置加劲肋等,以提高连 接部位的抗震能力。
04
抗震构造措施的施工要求
保证构件的连接质量
提高结构的延性
延性设计
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从而吸收更多的地震能量。
塑性变形
允许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以耗散地震能量。
增强结构的刚度
刚度分布
合理分布结构的刚度,使其在地震作 用下能够均匀受力,避免局部应力集 中。
刚度加强
通过增加支撑、梁柱等措施,提高结 构的整体刚度,增强其抗震能力。
01
02
03
焊接连接
确保焊缝质量,采用合适 的焊接工艺和材料,并进 行无损检测。
螺栓连接
选用高强度螺栓,并按照 规范要求进行紧固和防松 处理。
铆钉连接
采用符合规范的铆钉,确 保铆接质量,提高构件的 抗震性能。
注意构件的施工顺序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先进行基础施工,再安装柱、梁、板等构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防震抗灾建筑设计方案

防震抗灾建筑设计方案

防震抗灾建筑设计方案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如地震,建筑物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种防震抗灾建筑设计方案,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一、材料选择在设计防震建筑时,材料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

对于结构件的选材,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钢筋等。

此外,在外墙装饰材料上,也要选择轻质、柔韧性好且具有较强抗震性能的材料,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二、结构设计1. 水平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增强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水平抗震能力。

例如,设置合理的支撑结构、采用弹性支撑技术和减震装置等。

2. 刚度控制:建筑物的刚度是另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

通过控制结构的刚度,可以减少在地震中发生的位移和变形,从而降低建筑物的破坏风险。

要注意结构的刚度设计,以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 层间位移控制:在地震中,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在结构设计中采用刚性节点和抗剪墙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层间位移,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三、设备安全除了建筑物结构设计外,安全设备的选择和安装也至关重要。

应选择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设备,如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备等,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可以正常使用。

四、应急预案一个完善的防震抗灾建筑设计方案应包括应急预案。

这包括适当的疏散路径设置和疏散标识,以及员工和居民的培训和演练。

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如何在地震发生时迅速安全地离开建筑物,并且应该知道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五、监测和评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后,应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

监测设备如地震仪、振动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地震响应,并为进一步的维护和修复提供数据支持。

定期的结构评估和强度检查也是维持建筑物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结论防震抗灾建筑设计方案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键。

单层厂房抗震鉴定与加固两本规范的介绍

单层厂房抗震鉴定与加固两本规范的介绍

• 1.0.6 下列情况下,现有建筑应进行抗震鉴定: • 1 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建筑。 • 2 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 建筑。 • 3 需要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的建筑。 • 4 其他有必要进行抗震鉴定的建筑。
二、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 8.1 一般规定 • 8.1.1 本章适用于装配式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和混合排架厂房。 • 注:1 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包括由屋面板、三角刚 架、双梁和牛腿柱组成的锯齿形厂房; • 2 混合排架厂房指边柱列为砖柱、中柱列为钢筋 混凝土柱的厂房。
• 1.0.4 现有建筑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下列 规定选择其后续使用年限: • 1 在70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 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在 8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年或更长,且 不得少于30年。 • 2 在90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 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 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 • 3 在2001年以后(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 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宜采用 50年。
• 8.1.2 抗震鉴定时,下列关键薄弱环节应重点检查: • 1 6度时,应检查钢筋混凝土天窗架的形式和整体性,排 架柱的选型,并注意出入口等处的高大山墙山尖部分的拉 结。 2 7度时,除按上述要求检查外,尚应检查屋盖中支 承长度较小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并注意出入口等处的女儿 墙、高低跨封墙等构件的拉结构造。 • 3 8度时,除按上述要求检查外,尚应检查各支撑系统的 完整性、大型屋面板连接的可靠性、高低跨牛腿(柱肩) 和各种柱变形受约束部位的构造,并注意圈梁、抗风柱的 拉结构造及平面不规则、墙体布置不匀称等和相连建筑物、 构筑物导致质量不均匀、刚度不协调的影响。 • 4 9度时,除按上述要求检查外,尚应检查柱间支撑的有 关连接部位和高低跨柱列上柱的构造。

某单层空旷房屋抗震性能鉴定

某单层空旷房屋抗震性能鉴定
现场调查 、 勘测 , 现状建筑 、 结 构存在 以下主要变更 : 原设 计
盖构造 、 排架柱的抗震 承载能力等。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 , 介绍 了该类 建筑物抗震鉴定 的内容和操作方法 , 供 同行业人 员参
考。
( 9 一 l 0 ) 轴舞 台已拆除 , 并增设斜坡道 与综合楼 连通 ; ( 5 — 9 ) 轴大 厅 屋架 由钢筋砼屋 架变更 为钢桁架 ; 大厅 、 前厅 增设部分 隔
个别支座锚栓螺母缺失 。钢屋架构件安全等级评为 c u级。 ( 2 ) 结构侧 向位移 。检测数据 表明 , ( 5 — 1 0 ) 一 ( G ) 轴 出现较大 的局部倾斜 , 其最大倾斜值为 H / 1 1 4 , 超 过规 范限值 H / 2 5 0的 要求 ; 但 除大厅后砌 隔墙 外 , 其 余上部结构 构件未见 明显不
1 0 5 0 m 2 , 约于 1 9 8 3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为了解结构 的安全性 能 以及抗震性能 , 我 司受委托进行检测鉴定 。
墙。 其余 建筑 、 结构布置与原设计基本相符 。 其 中( 1 — 5 ) 轴前厅
为 三层砖混结构 ,由 2 4 0 mm厚粘土 实心砖墙与钢筋砼 柱共 同承重 , 楼、 屋 面板 均为预制板 , 一层层高 为 4 . 8 m, 二层层 高
柱与钢梁及其连接件 、屋面支撑系统杆件的端板与螺栓等 ;
处脱裂 ; 大厅增设 的墙 体未设置 基础 , 现部分墙体 明显 出现 斜裂缝 。②钢筋砼结构 : 屋面板局部渗漏 , 其余钢筋砼结构构 件未见 明显异常 。 ③钢屋架 : 钢结构构件多处锈蚀 , 主要 出现
在桁架杆件 双角钢肢 背连 接处 、 支承屋面檐 口板 的钢柱 与钢 梁及其连接 件 、 屋 面支撑 系统 杆件 的端板 与螺栓等 ; 个别支

抗震住宅建筑设计

抗震住宅建筑设计

抗震住宅建筑设计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抗震住宅的建筑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地震作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我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在设计住宅时需要考虑地震力的作用,以及如何将房屋设计成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建筑。

首先,抗震住宅的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强度高、韧性好的材料能够更好地抵抗地震力。

常见的抗震建筑材料有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和木材。

其中,钢筋混凝土的抗震性能较好,因为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增大的韧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两种材料的优势互补。

当然,在选择抗震材料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其次,抗震住宅的设计需要合理考虑结构布局。

建筑的结构应该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变形能力,以更好地分担地震力。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梁柱结构等。

框架结构通常将柱子和横梁组成框架,使整个建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剪力墙结构通过在建筑内部设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使建筑具有较好的抗侧倾能力。

梁柱结构则以横梁和柱子为主要承载构件,将地震力传递到地基。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附加结构形式来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如加装钢结构框架、设置加强板等。

此外,抗震住宅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土壤条件和地基建设。

地震力会通过建筑的底部传递至地基,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会影响地基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地基建设时需要对土壤进行合理的勘察和分析,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如桩基、承台基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加固地基的方法,如使用改良土等。

最后,抗震住宅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细节问题。

细节的合理设计能够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如设置防震支撑、合理安排动态负载、采用防震连接节点等。

另外,还需要合理设计室内布置,避免家具等重物摆放在结构薄弱的位置。

总之,抗震住宅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结构、地基和细节等因素。

只有设计出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建筑,才能有效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抗震住宅的设计还要与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相结合,及时发现地震脉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对住宅造成的损害。

单层厂房抗震的设计

单层厂房抗震的设计

单层厂房抗震的设计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物和结构物的破坏性很大。

在工业厂房中,由于有大量机械设备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抗震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单层厂房抗震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帮助工程师们提高厂房的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单层厂房的抗震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选址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地震活动性、地质条件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

选择地质条件稳定、位于地震烈度较低区域的场地,可以减小地震对厂房的影响。

2. 结构合理布局厂房的结构布局应遵循均匀分布、刚性布置和连续性布置的原则。

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可以提高厂房的整体抗震性能。

3. 材料选择在厂房的结构设计中,选择适合地震区的材料,如高强度、抗震性能良好的钢材和混凝土等。

同时,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4. 结构设计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不同地震工况下的荷载作用,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合理的杆件尺寸。

在结构的选取和设计上,应遵循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5. 施工质量控制在厂房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确保厂房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提高其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方法为了提高单层厂房的抗震性能,可以采用以下抗震设计方法:1. 弹性设计弹性设计是指在地震荷载下,结构处于弹性状态,能够保证结构的安全和完整性。

通过弹性设计的方法,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地震效应,并计算结构所承受的地震荷载。

2. 强度设计强度设计是指在地震荷载下,结构发生塑性变形,但仍能保持稳定和安全。

通过强度设计的方法,可以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 隔震设计隔震设计是指通过隔震系统将结构与地面隔开,减少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隔震设计可以采用弹簧隔震装置、摩擦隔震装置等,将地震能量吸收和分散,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4. 减震设计减震设计是指通过减震装置将地震的能量吸收和消散,减小结构的反应,提高其抗震性能。

二建: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讲义. 第八章第二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三)

二建: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讲义. 第八章第二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三)

三、单层工业厂房(一)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1.一般规定(本节内容主要适用于装配式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1)厂房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多跨厂房宜等高和等长,高低跨厂房不宜采用一端开口的结构布置。

2)厂房的贴建房屋和构筑物,不宜布置在厂房角部和紧邻防震缝处。

3)厂房体形复杂或有贴建的房屋和构筑物时,宜设防震缝;在厂房纵横跨交接处、大柱网厂房或不设柱间支撑的厂房,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00~150mm,其他情况可采用50~90mm。

4)两个主厂房之间的过渡跨至少应有一侧采用防震缝与主厂房脱开。

5)厂房内上起重机的铁梯不应靠近防震缝设置;多跨厂房各跨上起重机的铁梯不宜设置在同一横向轴线附近。

6)厂房内的工作平台、刚性工作间宜与厂房主体结构脱开。

7)厂房的同一结构单元内,不应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厂房端部应设屋架,不应采用山墙承重;厂房单元内不应采用横墙和排架混合承重。

8)厂房柱距宜相等,各柱列的侧移刚度宜均匀,当有抽柱时,应采取抗震加强措施。

(2)厂房天窗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天窗宜采用突出屋面较小的避风型天窗,有条件或9度时宜采用下沉式天窗。

2)突出屋面的天窗宜采用钢天窗架;6~8度时,可采用矩形截面杆件的钢筋混凝土天窗架。

3)天窗架不宜从厂房结构单元第一开间开始设置;8度和9度时,天窗架宜从厂房单元端部第三柱间开始设置。

4)天窗屋盖、端壁板和侧板,宜采用轻型板材;不应采用端壁板代替端天窗架。

(3)厂房屋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略(4)厂房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8度和9度时,宜采用矩形、工字形截面柱或斜腹杆双肢柱,不宜采用薄壁工字形柱、腹板开孔工字形柱、预制腹板的工字形柱和管柱。

2)柱底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范围内和阶形柱的上柱宜采用矩形截面。

2.抗震构造措施(1)有檩屋盖构件的连接及支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檩条应与混凝土屋架(屋面梁)焊牢,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

2)双脊檩应在跨度1/3处相互拉结。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

1.0.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3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以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可采用本规范规定的基本方法。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及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注:本规范“6度、7度、8度、9度”即“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的简称。

1.0.4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1.0.5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所对应的烈度值)。

1.0.6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1.2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precautionary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方法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灵活的结构形式和强度设计的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以下是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1.地基改良: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用土体加固等方法,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减轻地震时地基产生的变形。

2.结构布置:合理的结构布置可以均匀地将地震力传递到地基,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通常采用梁柱体系或框架结构,以及适当的剪力墙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3.结构形式:通过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剪力墙、框架结构和筒结构等,强化建筑物的刚度和稳定性,增加其抗震能力。

此外,在结构设计中还应考虑柱子和墙体的抗倾覆能力。

4.低刚度层:设计中可以在建筑物的上部或中部设置一个低刚度层,如悬挂层或刚性梁层等,以分担地震力,减轻结构的震动响应。

5.支撑体系:合理的支撑体系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刚度,减轻地震时的变形。

常用的支撑形式包括剪力墙、筒状结构和钢结构等。

6.材料选择:使用高强度、高韧性、抗蠕变和耐地震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和加固砌体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7.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在既有建筑物中,对柱子的加固可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在现有柱子外包钢筋混凝土或钢壳,并通过加固梁或剪力墙来提高柱子的抗震能力。

8.剪力墙设计:剪力墙是常用的抗震结构体系之一,通过布置在建筑结构中的垂直墙体,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剪力墙的高度、厚度和布置要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其在地震荷载下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9. 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通过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如弹性反应谱、时程分析和Pushover分析等,可以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估,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总之,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是保证建筑物抵御地震破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灵活的结构形式和强度设计的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抗震结构设计 单层工业厂房的抗震设计

抗震结构设计 单层工业厂房的抗震设计

2.厂房的结构体系
6~8度时,宜采用轻型屋盖;9度时,应采用轻型屋盖。 6度和7度时,可以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无筋砖柱;8度和9 度时应采用组合砖柱,且中柱在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 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柱。 8度Ⅲ、Ⅳ类场地且采用钢筋混凝土屋盖时,由于纵向水 平地震作用较大,不能单靠屋盖中的一般纵向构件传递, 所以要求在无上述抗震墙的砖柱顶部处设置压杆。 隔墙和抗震砖墙应合并设置。当不能合并设置时,隔墙 要采用轻质材料。厂房两端均应设置承重山墙。为了避免 天窗架过多地削弱屋盖的整体性,天窗不应通至厂房单元 的端开间。天窗也不应采用端砖壁承重。
2.单层厂房空间结构分析 (1)基本假定
①以平面结构(排架、柱列、山墙、纵墙)为基本单元,只考虑平面内的刚度, 忽略出平面的刚度,也不考虑构件本身的抗扭刚度; ②在平面结构对称分布时,只考虑屋盖平面内的剪切变形而忽略其弯曲变形; ③在平面结构非对称分布时,考虑各平面结构绕厂房单元质心的扭转刚度, 进行扭转耦联振动分析。但屋盖一般也只考虑剪切变形,相当于附加了一定 的约束; ④砌体山墙和纵墙的侧移刚度,要考虑地震作用下墙体开裂引起的刚度退化。
➢ 原因:
支撑仅仅按照构造设置,间 距过大,数量不足,杆件刚度 偏弱以及承载力偏低,节点构 造单薄,
(6)围护墙
➢ 震害现象:
7度区基本完好或受到轻微破坏,少量开裂、外闪;8度 区破坏很普遍;9度区破坏严重,部分或大量倒塌。纵墙 和山墙的破坏,一般从檐口、山尖处脱离主体结构开始, 进一步使整个墙体或上下两层圈梁间的墙体外闪或产生水 平裂缝。严重时局部脱落,甚至大面积倒塌。高低跨厂房 中高跨的封墙更容易外闪和倒塌。
第三节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抗震设计
一、地震作用分析
单层厂房地震作用分析应考虑平面内的弹性变形和山墙可 能引起的扭转,所以规范给出的地震作用分析都是以空间分 析为基础的简化方法。

单层空旷房屋

单层空旷房屋

单层空旷房屋单层空旷房屋是指由较空旷的单层大厅和附属房屋组成的公共建筑,如电影院、剧场、俱乐部等。

一、一般规定1.大厅、前厅、舞台之间,不宜设防震缝分开;大厅与两侧附属房屋之间可不设防震缝。

但不设缝时应加强连接。

2.单层空旷房屋大厅,支承屋盖的承重结构,在下列情况下不应采用砖柱:(1)9度时与8度Ⅲ、Ⅳ类场地的建筑。

(2)大厅内设有挑台。

(3)8度I、Ⅱ类场地和7度Ⅲ、Ⅳ类场地,大厅跨度大于15m或柱顶高度大于6m。

(4)7度I、Ⅱ类场地和6度Ⅲ、Ⅳ类场地,大厅跨度大于18m或柱顶高度大于8m。

3.单层空旷房屋大厅,支承屋盖的承重结构除上面2条规定者外,可在大厅纵墙屋架支点下,增设钢筋混凝土—砖组合壁柱,不得采用无筋砖壁柱。

4.前厅结构布置应加强横向的侧向刚度,大门处壁柱,及前厅内独立柱应设计成钢筋混凝土柱。

5.前厅与大厅、大厅与舞台连接处的横墙,应加强侧向刚度,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6.大厅部分其他要求可参照单层工业厂房,附属房屋应符合抗震规范的有关规定。

二、抗震构造措施1.大厅的屋盖构造,应符合单层工业厂房的规定。

2.大厅的钢筋混凝土柱和组合砖柱应符合下列要求:(1)组合砖柱纵向钢筋的上端应锚入屋架底部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内。

组合柱的纵向钢筋,除按计算确定外,且6度Ⅲ、Ⅳ类场地和7度I、Ⅱ类场地每侧不应少于4A14;7度Ⅲ、Ⅳ类场地和8度I、Ⅱ类场地每侧不应少4A16。

(2)钢筋混凝土柱应按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柱设计,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

3.前厅与大厅,大厅与舞台间轴线上横墙,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在横墙两端,纵向梁支点及大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或构造柱。

(2)嵌砌在框架柱间的横墙应有部分设计成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舞台口的柱和梁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舞台口大梁上承重砌体墙应设置间距不大于4m的立柱和间距不大于3m的圈梁,立柱、圈梁的截面尺寸、配筋及与周围砌体的拉结应符合多层砌体房屋要求。

单层厂房抗震设计

单层厂房抗震设计

第7章单层厂房抗震设计7.1震害分析和其他结构相比较, 单层厂房的震害总的来说较轻, 且主要是围护结构的破坏。

围护墙实际上起到了承受和传递水平地震力的作用,其刚度和质量分布对厂房的动力反应有很大影响。

震害调查表明,围护墙布置不合理是造成厂房震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大型墙板的震害明显轻于砌体墙。

例如海城纺织机械厂和营口中板厂都因墙体和柱拉结不良而在地震时发生墙面大片倒塌的现象(图7-1)。

厂房的山墙也易倒塌。

如果山墙上直接铺有屋面板, 山墙的倒塌也引起有关屋面板的坠落。

∏型天窗是厂房抗震的薄弱部位,在6度区就有震害的实例。

震害主要表现为支撑杆件失稳弯曲,支撑与天窗立柱连接节点被拉脱,天窗立柱根部开裂或折断等。

这是因为∏型天窗位于厂房最高部位,地震效应大。

在大型屋面板屋盖中,如屋面板与屋架或屋面梁焊接不牢,地震时往往造成屋面板错动滑落,甚至引起屋架的失稳倒图7-1 中板厂震害塌。

历次地震的震害调查表明,厂房受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时的破坏程度重于受横向地震作用时的破坏程度。

主要的破坏形式有:(1) 天窗两侧竖向支撑斜杆拉断,节点破坏,天窗架沿厂房纵向倾斜,甚至倒下砸塌屋盖。

(2) 屋面板与屋架的连接焊缝剪断,屋面板从屋架上滑脱坠地。

屋盖的纵向地震力是通过屋面板焊缝从屋架中部向屋架的两端传递的,屋架两端的剪力最大。

因此,屋架的震害主要是端头混凝土酥裂掉角、支撑大型屋面板的支墩折断、端节间上弦剪断等。

(3) 在设有柱间支撑的跨间,由于其刚度大,屋架端头与屋面板边肋连接点处的剪力最为集中,往往首先被剪坏;这使得纵向地震力的传递转移到内肋,导致屋架上弦受到过大的纵向地震力而破坏。

当纵向地震力主要由支撑传递时,若支撑数量不足或布置不当,会造成支撑的失稳,引起屋面的破坏或屋盖的倒塌。

另外,柱根处也会发生沿厂房纵向的水平断裂。

(4) 纵向围护砖墙出现斜裂缝。

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柱,由于其在设计中考虑了水平力的作用,故从整体上看,在7度区一般无震害,在8度和9度区出现裂缝,仅在烈度为10度的区域才有少数的倒塌。

关于体育馆等大跨单层空旷类房屋的建模及计算的心得

关于体育馆等大跨单层空旷类房屋的建模及计算的心得

关于体育馆等大跨单层空旷类房屋的建模及计算的心得2009.02.23大跨单层空旷类房屋的电算方法,我们以往仅仅将网架部分按普通屋面输入或者手算一下荷载加至周边梁上,出图时按经验做适当放大,而对于程序的计算结果是否合理,似乎未作深入研究。

某小学综合楼项目为单层体育馆,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房屋高度15.150m,屋顶采用钢网架,是典型的单层空旷房屋。

关于此类结构按照PKPM-tat 说明书的说法,应将屋面节点定义为弹性节点,但具体如何建模且对计算结果如何控制并未详细说明,而且建模时发现当按屋面楼板开大洞时,程序已自动将节点默认为弹性节点,似乎没必要单独定义。

根据相关资料,大概有以下一些措施:一.PKPM 软件咨询专家赵滨、赵兵、刘民易:1.是首先在PMCAD 中对主体结构进行建模,然后在SPASCAD 中直接对网架进行建模,将二者进行拼装后接力PMSAP 软件进行计算分析(这种方法限于实际条件,本工程未采用)。

2.是将网架按照节点最大竖向位移近似相等的方法将网架等代为钢梁,但这种方法也是首先要知道网架刚度,设计人员可以要求网架公司提供。

二.2008年第三期PKPK新天地咨询台提到设计院常用计算方法:1.假设网架部分完全刚性,按刚性板假定进行设计2.忽略网架部分刚度,按屋顶开洞口计算3.将网架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则等代为钢梁,来近似考虑网架的刚度进行整体设计。

经反复建模计算比较,决定采用将网架等代为钢梁的方法,按照网架规范JGJ7-91第2.0.17条,屋面容许挠度为L/250,本工程短向跨度29.7m,规范允许的最大挠度值为118.8mm,按正放四角锥网架弦杆间距的一般要求,将钢梁间距设定为2.5m,经重复调整钢梁截面得到最大挠度值为95.66,接近规范限值,且依据本工程结构特点,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比例较大,应按砼规范(7.3.11-3)计算砼柱计算长度系数;经计算,此时结构层间位移角最大1/857,满足规范要求。

(自己整理)空旷房屋空旷的理解

(自己整理)空旷房屋空旷的理解

自己的理解:单层空旷是固有名词,和空旷分开,空旷房屋按实际结构类型去定义区分,比如我们的风雨操场套的是单层钢构厂房,网架类的套的是大跨度屋盖结构。

还有一个顶层空旷的多层房屋:以前都是底层框架,顶层为排架结构,此定义为多层空旷房屋。

目前结构基本采用一种框架,采用空间分析软件(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能正确模拟。

《抗规》第10章:10.1.1本节适用于较空旷的单层大厅和附属房屋组成的公共建筑。

注:除公共建筑以外的其他各类建筑,当较为空旷时,也应执行10.1单层空旷房屋的相关规定。

定义:单层空旷房屋是固有名词,指的是一组不同类型的结构组成的建筑,包含有单层的观众厅和多层(前后左右可能同时设置,也可能局部设置)附属用房,比单层工业厂房的情况更为复杂。

无侧厅的食堂可参照本规范的第9章设计。

注:个别房屋在观众厅和侧厅处留缝,反而破坏较重。

因此单层空旷房屋中的观众厅与侧厅、前后厅之间可不设防震缝。

但根据第3章的要求,布置要对称,避免扭转。

大中型空旷房屋,大厅常为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前厅、后厅、侧厅多为框架结构;小型空旷房屋,大厅常为砖排架,前厅、后厅、侧厅多为砖混结构。

计算:10.1.8 单层空旷房屋的抗震计算,可将房屋划分为前厅、舞台、大厅和附属房屋等若干独立结构,按本规范有关规定执行,但应计及相互影响。

注:1、对单层空旷房屋由于其空间作用有限,规范强调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平面协同或空间程序进行补充计算。

2、目前结构设计中多采用空间分析程序,应注意空旷带来的计算假定的适应性问题,必要时应补充相应的分析计算(比如pk),并进行包络设计。

10.1.11 大厅的横向抗震计算,宜符合下列原则:1.两侧无附属房屋的大厅,有挑台部分和无挑台部分可各取一个典型开间计算;符合本规范第9章规定时,尚可计及空间工作。

2.两侧有附属房屋时,应根据附属房屋的结构类型,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注:对于不同模型的计算协调,一般可通过经验系数对周期进行修正,使各部分的计算周期趋于一致。

抗震房屋设计方案

抗震房屋设计方案

课题:城市抗震房屋(民居)设计设计目的: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中,房屋倒塌所带来的破坏是诸多破坏因素中最大的。

人类设计的房屋是能够遮风挡雨,为人类提供安全的栖息所。

但在地震中却不能保护人类,建筑失去了基本意义。

我希望通过对抗震建筑的设计(民居)能够提高提高建筑的安全感,从而更有效的挽救无辜生命。

设计问题: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是通过地基和基础传递给上部结构的。

地震时地基和基础起着传播地震波和支撑上部的双重作用。

在地震作用下,引起地基承载力降低或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物的破坏。

1.地震房屋大致有几种毁坏或倒塌的情况。

z墙体产生裂缝。

不均匀沉降使砖砌体承受弯曲而导致砌体因受拉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

z柱体破坏。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将使受压柱体在轴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纵向弯曲而破坏。

柱体破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柱体受拉区钢筋首先断折而导致的受压区混凝土压碎。

另一种是柱体受压区的混凝土被压碎而导致的破坏。

这两种类型破坏都属于结构性的破坏,将严重地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与使用。

z建筑物产生倾斜。

长高比较小的建筑物,特别是高耸构筑物,不均匀沉降会引起建筑物倾斜,严重的将引起建筑物拦腰倒塌破坏。

2. 地基失稳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基失稳破坏往往引起建筑物的倒塌、破坏,后果十分严重。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不断发展,日趋严重,也将导致地基失稳破坏。

3.引起雨水倒灌、管道断裂,以及污水不易排出设计设想:在现有的抗震理念上,根据建筑中所存在的问题,我有以下几个设想:1.对于“地基失稳对建筑物的影响”,我的设想是在地底设计大而长的桩基以及厚筏板2.对于“墙体产生裂缝”,我的设想是使用软性材料3.对于“建筑物拦腰倒塌破坏”,我的设想是以柔克刚,使用橡胶进行整体浇灌4. 对于“雨水倒灌、管道断裂,以及污水不易排出”,我的设想是使用橡胶维护管道总结:用橡胶代替水泥建造房屋07年建筑工程评估基础复习指南------第四节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2)中国资产评估师考试网添加时间:2008-4-22 11:59:27 阅读:阅读次数: 223次第三节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病害及损伤检测一、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病害分析(掌握)(一)地基基础的损伤对建筑物的影响1.地基基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层空旷房屋抗震设计
10.1 一般规定
10.1.1本章适用于较空旷的单层大厅和附属房屋组成的公共建筑。

10.1.2大厅、前厅、舞台之间,不宜设防震缝分开;大厅与两侧附属房屋之间可不设防震缝。

但不设缝时应加强连接。

10.1.3单层空旷房屋大厅,支承屋盖的承重结构,在下列情况下不应采用砖柱:
1 9度时与8度Ⅲ、Ⅳ类场地的建筑。

2 大厅内设有挑台。

3 8度Ⅰ、Ⅱ类场地和7度Ⅲ、Ⅳ类场地,大厅跨度大于15m或柱顶高度大于6m。

4 7度Ⅰ、Ⅱ类场地和6度Ⅲ、Ⅳ类场地,大厅跨度大于18m或柱顶高度大于8m。

10.1.4单层空旷房屋大厅,支承屋盖的承重结构除第10.1.3条规定者外,可在
大厅纵墙屋架支点下,增设钢筋混凝土砖组合壁柱,不得采用无筋砖壁柱。

10.1.5前厅结构布置应加强横向的侧向刚度,大门处壁柱,及前厅内独立柱应设计成钢筋混凝土柱。

10.1.6前厅与大厅、大厅与舞台连接处的横墙,应加强侧向刚度,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10.1.7大厅部分其他要求可参照本规范第9章,附属房屋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10.2 计算要点
10.2.1单层空旷房屋的抗震计算,可将房屋划分为前厅、舞台、大厅和附属房屋等若干独立结构按本规范有关规定执行,但应计及相互影响。

10.2.2单层空旷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地震影响系数可取最大值。

10.2.3大厅的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FEk=αmaxGeq (10.2.3)
式中FEk-大厅一侧纵墙或柱列的纵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eq-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

包括大厅屋盖和毗连附属房屋屋盖各一半的自重和50%雪荷载标准值,及一侧纵墙或柱列的折算自重。

10.2.4大厅的横向抗震计算,宜符合下列原则:
1 两侧无附属房屋的大厅,有挑台部分和无挑台部分可各取一个典型开间计算符合本规范第9章规定时,尚可计及空间工作。

2 两侧有附属房屋时,应根据附属房屋的结构类型,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10.2.5 8度和9度时,高大山墙的壁柱应进行平面外的截面抗震验算。

10.3 抗震构造措施
10.3.1大厅的屋盖构造,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

10.3.2大厅的钢筋混凝土柱和组合砖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组合砖柱纵向钢筋的上端应锚入屋架底部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内。

组合柱的纵向钢筋,除按计算确定外,且6度Ⅲ、Ⅳ类场地和7度Ⅰ、Ⅱ类场地每侧不应少于4φ14,7度Ⅲ、Ⅳ类场地和8度Ⅰ、Ⅱ类场地每侧不应少于4φ16。

2 钢筋混凝土柱应按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柱设计,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

10.3.3前厅与大厅,大厅与舞台间轴线上横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在横墙两端,纵向梁支点及大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或构造柱。

2 嵌砌在框架柱间的横墙应有部分设计成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 舞台口的柱和梁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舞台口大梁上承重砌体墙应设置间距不大于4m的立柱和间距不大于3m的圈梁,立柱、圈梁的截面尺寸、配筋及与周围砌体的拉结应符合多层砌体房屋要求。

4 9度时,舞台口大梁上的砖墙不应承重。

10.3.4大厅柱(墙)顶标高处应设置现浇圈梁,并宜沿墙高每隔3m左右增设一道圈梁。

梯形屋架端部高度大于900mm时还应在上弦标高处增设一道圈梁。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80mm,宽度宜与墙厚相同,纵筋不应少于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10.3.5大厅与两侧附属房屋间不设防震缝时,应在同一标高处设置封闭圈梁并在交接处拉通,墙体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10.3.6悬挑式挑台应有可靠的锚固和防止倾覆的措施。

10.3.7山墙应沿屋面设置钢筋混凝土卧梁,并应与屋盖构件锚拉;山墙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柱或组合柱,其截面和配筋分别不宜小于排架柱或纵墙组合柱,并应通到山墙的顶端与卧梁连接。

10.3.8舞台后墙,大厅与前厅交接处的高大山墙,应利用工作平台或楼层作为水平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