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 第4节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 s t ,要知道物体的速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想一想: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是怎么来的?实验原理:测出路程s 和时间t ,根据v = s t 求出平均速度。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和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____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路程s 和时间t 必须_____,即选定某路程s ,必须用______________所用的时间t 。

刻度尺停表对应通过这一段路程路程时间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 s t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金属片s2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正确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的方法是从车头量到车头。

实验步骤s 1金属片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l ,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 1和所用的时间t 1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和所用时间t 2 ,将数据填入表中。

4.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 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l 。

同理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s 2t 2。

实验记录表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1m t1=3s v1=0.33m/s s2=0.5m t2=1.8s v2=0.28m/s后半段的路程:s 3=s 1-s 2=1m-0.5m=0.5m 后半段的时间:t 3= t 1- t 2=3s-1.8s=1.2s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1= s 3t 3=0.5m 1.2s =0.42m/s 平均速度要与相应的路程或时间段相对应,可利用 计算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斜面坡度过小,小车做变速运 动不明显,也可能不会运动; 坡度过大,小车运动太快,用 时太短,会增大测量时间的误 差。并且测量过程中也不能改 变斜面的坡度。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时为什么每次都要让小车从静止释放?
由静止释放,则每次小 车的初速都为0,都相同 ,这样保证了实验控制 变量的要求。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2、由静止释放小车,用__停__表__测量小车从斜面顶 端滑下到撞击到挡板的时间,记为
实验:测00m
2.2s
0.32m/s
3、根据测得的 程的平均速度
,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1.4《 测量平均速度》
温故知新
速度的定义是什么?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为: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机械运动有哪些分类呢?
曲线运动
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温故知新 快速判断下列运动属于哪类机械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观察并思考,图片中下滑的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由公式
可知实验结果偏大。
超声波测距
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
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
度约为340m/s。
超声波测距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 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 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m/s。

《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

《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
交通运输规划
平均速度对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行程时间的规划 具有关键作用。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
平均速度的提高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成绩有 着重要影响。
天体运动研究
通过测量和计算平均速度,可以研究和推断宇 宙中天体的运动规律。
总结
平均速度的定义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与时间的比值。
测量方法
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是测量平 均速度的两种常用方法。
怎样测量平均速度
1
实验准备
准备计时器、尺子、直线轨道等实验器材,并选择小球等合适的实验材料。
2
实验操作
将小球沿直线轨道推开,开始计时,记录小球滑行的距离和时间,并重复实验。
3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中应注意安全,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信。
平均速度的应用
机械运动学研究
平均速度是研究力学和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指 标。
广泛的应用
平均速度在机械运动学、运动 员训练、交通运输规划和天体 运动研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 应用。
《平均速度的测量》PPT 课件
本课件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应用领域。独具创新的布局和精美 的图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物理概念。
什么是平均速度
1 定义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2 公式
3 单位
平均速度 位移 / 时间
常见单位有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20张PPT)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20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题引入
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
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 = 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

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停表来测量。
新课学习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
长速度越大。
新课学习
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
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
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
学校的路程。课堂讲解Fra bibliotek知识点1:测量平均速度
例题1:实验题目: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仪器:斜面、小车、金属片还有 停表
、 刻度尺
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电子停表可以读到0.001s,
甚至1.0×10-6s或更小。
新课学习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
小的坡度。
新课学习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报表。
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④ 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⑤ 重复步骤②~④,进行第二次测量。
⑥ 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新课学习
在用上述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
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
条可能的原因。
【解析】: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的路程不同、时间不同,路程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2页)

(甘肃月考)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
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 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 程,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 过的总距离为30m,求:(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福建·期中)一列长 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54km/h,请问: 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
物理学中用什么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定义?
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有哪些?
v s t
m/s
km/h
s 由速度公式 v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t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 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
路程(m) S1= S2= S3=
运动时间(s) t1= t2= t3=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分析论证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小车在不同路程(时间)段平均速度不同,某物体的平 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
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 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测量平均速度(共51张PPT)

测量平均速度(共51张PPT)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 均速度v3。
设计表格
进行实验
金属片
60
50
40
金属片
30 20
10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 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
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
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 段路程金属的片平均速度v2。
C.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D.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 【答案】A
类型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2.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
,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
的速度是60Km/h,那么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
速度是〔 〕
A.35km/h
B.40km/h
C.45km/h D
.50km/h
【答案】D
举一反三:【变式】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 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那 么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4.17m/s C.6.25m/s D.
4.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于2021年5月1日拉开帷幕。同在N城工作的 小王和小林结伴自己开车一起去看世博会。如下图为他们在某一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后再次启 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车从图示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 摄像头开始拍照,以后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仔细观察频闪 照片,如果该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0.8s到达D处。填写表格中所缺的数据〔不需要估读〕。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共42张PPT)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共42张PPT)

运动时间(s) 速度(m/s)
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
上半段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相同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取相等的路程, 测出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进行比较
s1=
t1=
v1=
下半段 s = 讨论二: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当乙看到甲放开手时,立即夹住直尺。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结论: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
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利用平均速度的思想研究物体的运动。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并标记A、B、C ;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 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 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片
金属片
小游戏:谁反应快?
游戏规则: 甲同学用两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乙同学做好
用手指夹住直尺的准备。当乙看到甲放开手时,立 即夹住直尺。双方交换,各做一次,看谁反应快?
问题1: 你凭什么说你(他)的反应速度快?说说你的依
据。
问题2: 自由下落的直尺做的是什么运动?
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 (共17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 (共17张PPT)

路程 s/m
10
20
30
40
4 根据上时t面/间数s 据,2计.算5 出王军4同学在5各.5段的平6均.5速度: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
(2)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 6.7m/s。
8 (3)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变速 (4)在这40m内王军同学跑步做的是__________运动
【跟踪练题】
1.在用测量物体测运出动小的车平将均要速通停度过表实的验路中程,,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
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利用公式
算小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 度较 (填“大”或“大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 计时的同学反应较慢,小车运动后才
课堂小结
实验目的: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实验步骤:课本第23页
1、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 尺测出路程S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顶端到底端时间t1; 3、利用公式V=S/t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4、将金属片放在斜面中部,按步骤1、2、3操作。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 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 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 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_5_._0_0_cm,tBC=_1____s,vAC=0._0_3_3__m/s.
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
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C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1.4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
动动手:练习停表的使用
老师将一个乒乓球从高处 释放。同学听到乒乓球第一次 撞击地面的声音开始计时,听 到第二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停止 计时,并比较计时结果。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02 扩展性实验
尝试实验: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2.测量人行走的速度变化。
随堂练习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测量 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求出平均速度v。
随堂练习
2、在用下图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速 度1、2不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01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3.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 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 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的(1数)字该方实框验是是小根车据到公达式A、v Bst、进C三行处测时量电的子.表的显示: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选填“大”或“小”). (3)根据信息回答:
SAB= 5 cm, tBC= 1 s, vAC= 0.033m/s.
知识总结
测 量 平 均 速 度
原理: v s t
01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5)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

【人教2024版八上物理精彩课堂(课件)】1.4测量平均速度(25页ppt)

【人教2024版八上物理精彩课堂(课件)】1.4测量平均速度(25页ppt)

s1=0.700m
t1=2.2s
v1 ≈ 0.32m/s
s2=0.350m
t2=1.3s
v2 ≈ 0.27m/s
s3=0.350m
t3=0.9s
v3 ≈ 0.39m/s
通过计算发现v2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3。说明小车
下滑的速度逐渐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小车
木板
刻度尺
木块
秒表




实验步骤
金属片
s1
t1
1、如图,斜面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
斜面 顶端
,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记为 s1 ;
2、由静止释放小车,用 秒表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到金属
片的时间,记为 t1;




实验步骤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3=
t3=
vഥ3 ≈
s
6、根据测得的s2、t2 ,利用公式:v =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前半程的
t
平均速度 v2;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
3.如何得到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
金属片
s3
t3
s1
t1
s2
t2
7、下半段路程 s3= s1-s2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3 =
s1=0.700m
t1=2.2s
vഥ1 ≈0.32m/s
s2=
t2=
vഥ2 ≈
s3=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共11张PPT)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共11张PPT)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9
第9页,共。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
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 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 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s3= s1-s2
t3= t1-t2
金属片
s2
s3 t3
s1
t1
t2
7
第7页,共11页。
【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s3=s1-s2=
运动时间(s)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8
第8页,共11页。
B.10m/s
t3= t1- t2=
S2
t2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3
第3页,共11页。
【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
停表、金属片。
4
第4页,共11页。
【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
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
将要通过的路程s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
第1页,共11页。
预习:
很小
停表
刻度尺
v
S t
第2页,共11页。

初中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优秀课件

初中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优秀课件

运动时间
t1= 4s
t2=
平均速度 V1= 0.29m/s V2=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S1
S2
金属片
120
100
金属片
60 80 40
20
实验数据:


S1= 1.16m S2=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S1= 1.16m S2=
因为平均速度是对应某段路程存在的过 程量,即在此段路程粗略表示物体运动平均 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用传感器测量速度的扩展性实验,供有条件的学校选用。
习题联系实际,学习如何读懂时刻表,找出
s、t,能利用公式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
有人说,想要看一个人是否优秀,那就看他闲下来做什么。 这世上有人忙里偷闲,利用坐车和排队的间隙,读书,思考,写作,也有人终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谢谢观赏 有的人就像那个石阶,有的人就像那个石佛。前者以为自己经历了无情的社会生活压力给予他们的困难,而觉得自己应该理所应当的得到他所应当得到的,因为他们“经历过了”,而事实却是他们在等待着这个回报,他们与目标的距离始终还是很遥远,丝毫没有一丝的拉近,他们便对社会、对上苍充满了抱怨,充满了厌恶,他们自认为觉得自己已经吃过苦,为什么还不能成功,为什么还不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呢?他们便在厌恶的同时去羡慕那些像石佛一样的人。而后者像石佛一样的人,他们经历了多少,谁能知道,他们花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春夏秋冬才能成为如此气势宏伟、受人尊敬的石佛,大家看到的只是他的结果而没有在乎他的过去和成功的过程。与石佛的成长经历相比,石阶算的上什么呢? 彼时才发现,面临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自己的体力和脑力都已经拼不过,几年来累积下来的阅历和经验没有转化成核心竞争力。 毕业八年的她被迫重返人才市场,但彼时的她与毕业时相比毫无长进,面试屡屡碰壁。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 本该灿烂过一生 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 还在人海里浮沉”徐志摩曾说过:“一生中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记了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我不知道自己是何等的幸运能在茫茫人海中与你相遇?我也不知道你的出现是恩赐还是劫?但总归要说声“谢谢你,谢谢你曾来过……” 还记得初相识时你那拘谨的样子,话不是很多只是坐在那里听我不停地说着各种不着边际的话。可能因为紧张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只知道乱七八糟的在说,而你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想想自己也不知道一个慢热甚至在不熟的人面前不苟言笑的我那天怎么会那么多话?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你给的莫名的熟悉感和包容吧! 有一句话说:“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惊艳了时光的那个人,是青春回忆里最绚烂、最耀眼的存在,不后悔跟他经历过的快乐与感动,哪怕后来的大风大浪都是他给的,但还是想对他说,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你给过我太多的快乐和感动,太多的收获和意外,也有太多的心酸和坎坷。可总归你来过我的生命,也带给我许多的美好和小幸福。我不知道是怎样的缘分让我们相遇,可我都不想去追究了,因为我相信每一种遇见,都有意义,每一个爱过的人,都有记忆。无论怎样,都是幸运的,因为你带给了我一些特殊的感受,以至于每次回味起来,都觉得人生是精彩的。 我始终还记得那年夏天你为了在我路过的城市见我冒着大雨开车几百公里,只为在车站短短的停留……我也记得在街头只因我看了一眼那各式的冰糖葫芦,你穿越熙攘的人群排队为我拿回最后一个糖葫芦欣喜的样子,不是爱吃甜食的我那晚一口气吃掉了那个糖葫芦,而你看着我憋得满嘴和通红的脸只是宠溺的笑笑……我还记得因为我随口一说自己都没在意的东西而你却把它买回来了,就在有次离别的车站,当我不告而别你知道后发疯的电话、视频和在机场着急的身影,手里还提着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过的东西时我就知道你就是那个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我曾经岁月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路坎坎坷坷,舍与得在一念之间,我也曾满怀期待所有的相遇与分别是事出有因或者可以久别重逢。可怎奈,当再次面临抉择时才知道有的相遇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劫,一份缘的未尽而已…… 谢谢你来过,谢谢你给过我那么多,也谢谢你给我那些惊艳的时光!很知足过去有你陪伴的时光,很怀念那些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未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取舍,我也不知道以后又会怎样?可无论是什么我都不会后悔认识你了,无论你带给我的是恩赐还是劫难我都不后悔了,至少我感受过你的温柔,拥有过你的怀抱,也和你十指相扣的走过了一段路。所以,以后无论怎样你都是我不经意间想起和思念的人。 谢谢你来过!不管你是否真的快乐?不管岁月是否善待你我,也不管能否一直有你带给我的小确幸,还是谢谢你!谢谢你带给我的幸运,谢谢你曾为了我付出了全部的时间与爱,也谢谢你给我的岁月平淡和温情有于…… 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是很庆幸曾经你也是我的“那个他”。谢谢你来过,谢谢你让我觉得我不会孤单,谢谢你用漫漫柔情,温暖了我的生命。你给的美好,我会悉数珍藏,用力保护的。 以后也许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清风再无你。可也无悔你来过!人生的路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 谢谢你来过!往后余生愿安好!感恩相遇,感恩来过…… 学生时代成绩名列前茅,总有那么一门成绩骄傲到炉火纯青,无论怎样的方程式,或者怎样的考点总会被一眼看穿。我们被其他同学艳羡着,同时,自己又在一边窃喜着。在别人眼里,就是优秀。 说点不自谦的话,高中的时候写作文,运气好,将自己的情绪挥洒在字里行间,总能被语文老师选中当做范文,然后我站在讲台上跟同学分享,课后之余,还被同学借走传阅。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特别羡慕饮酒作诗的李白,所有的情仇爱恨都可以在诗歌里表达的隐晦而自由,洒脱而豪迈。于是,在我的文字里,也有另一种故事,只是他人看不穿,也看不懂,所以会觉得那是一幅画,抽象的画。我想,那时候,或许也是优秀吧。 曾经也会有许多种想法,想要学习李白,想要成为张小娴,想着也许会阳光明媚的过这一生,可惜,那时候年轻到连想法都天马行空,这一辈子太久了,久到80集的电视连续剧都播放不完,又怎么做到像李白一样满腹经纶,又怎么成为张小娴一样看透所有的爱情。所以,这20多年以来,还是依然在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城市里浮沉。 过年回家的时候,跟几个初中同学聚会,大家在谈论起现在的职业时,其中一位男生满脸的自豪和看透一切的表情让我对他印象深刻。无论侃侃而谈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种辛酸和付出,但至少在谈天说地的时候他带给我们的是正能量,这种能量无关于年薪是几十万还是十几万甚至是几万,这种心境也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也许是活的比较老成,我在一边露出了阿姨般的笑容,生活不就是如此的吗?你不对它笑的时候,它不对你笑。你对它笑的时候,也许它对你还是不会笑。但,那又怎样?所谓的灿烂的过一生不就是自己的心安吗? 从前,我们在初出茅庐的时候努力到没有日夜,那时候会获得掌声,会获得证书来证明自己优秀过。 现在,在人海里浮浮沉沉之后再去拥有灿烂的人生不是更踏实么。 “像我这样聪明的人 早就告别了单纯 怎么还是用了一段情 去换一身伤痕” 单纯,似乎只属于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比如路上遇见的穿着校服手牵手的高中生,无论是脸庞还是他们所面对的事情,都简单到没有任何的修饰。 总听过来人说:还是上学好啊,无忧无虑的,你们千万要好好学习。听到这话的时候,我们拼命想要从学校这座“牢笼”里挣脱出来,我们想要像大人一样自由支配的时间,想做什么做什么,想多晚睡都没人念叨,不写作业也不会挨批评。可是,我们现在却变成了说这句话的人,我们却变成了羡慕学生这个职业的他们了。 当你再去面对身边的一切的时候,一段用心对待却无果而终的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
随堂练习
课堂总结
导入新课
思考
1.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各字母代表什么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 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新知讲解
一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s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新知讲解 4.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v1=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新知讲解 5.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新知讲解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 0.6
随堂练习 4、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 6 s,后50 m用时7 s, 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洪山嘴均中学 速詹振亚度各是多少?
前50m平均速度:
v1 =
s1 t1
= 50m = 6s
8.3m/s
后50m平均速度:
v2

s2 t2

50m 7s
=7.1m/s
全程时间:
t t 3 = 1+ t2 = 6s+7s=13s
全程平均速度:
v3 =
s3 = t3
100m 13s
=7.7m/s
课堂总结
测 量 平 均 速 度
原理 v s t
方法
测路程:刻度尺 测时间:停表
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 表、金属片
注意事项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大、小”)
(3)根据信息回答:
SAB= 5cm, tBC= 1 s,
vAC= 0.033 m/s。
随堂练习
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 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C ) A.1.5m/s B.2m/s C.1m/s D.2.5m/s
v3=
新知讲解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
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 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新知讲解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新知讲解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 0.6
S2= 0.3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4
v1= 0.15
t2= 2.5
v2= 0.12
S3=S1-S2= 0.3 t3= t1- t2= 1.5 v3= 0.2
新知讲解
6.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 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新知讲解 7.交流与评估
1.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 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3.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 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可能会存在误差。
新知讲解
视频——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新知讲解
小结
一、同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它的平均速度是随着 各段时间或路程的不同而变化的。 二、如果把变速运动分成几段,各段的平均速度都 不一定相等。 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实际的速度有时比平 均速度值大,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小。
随堂练习
1. 如 图 所 示 , 一 列 长 为 120m 的 火 车 匀 速 通 过 一 座
3000m 长 的 大 桥 , 火 车 完 全 通 过 大 桥 所 用 的 时 间 是
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L2
L1
L3
v s L3 L1 L2 3000m+120m 3120m
新知讲解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 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 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
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新知讲解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 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s3= s1-s2 t3= t1-t)
t1=
v1=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新知讲解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新知讲解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 0.6
S2=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4
v1=
t2=
v2=
S3=S1-S2=
t3= t1- t2=
t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新知讲解 2.实验设计
S1
金属片
s3t3 t1
S2
t2
新知讲解
3.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 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 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 时间t1。
tt t
100s
100s
31.2m/s
随堂练习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
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图中的数字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s t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