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力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性质。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下面将对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与路程: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量,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经过的路径长度,是一个标量量。

2.速度和速度的计算: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量的大小,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平均速度是总位移量除以总时间,瞬时速度是极限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速度。

3.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的大小,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平均加速度是总速度变化量除以总时间,瞬时加速度是极限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加速度。

二、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2.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增量不断增加的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加速度不断产生。

3.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垂直下落的运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并不受物体质量的影响。

4.抛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同时具有初速度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的运动。

分为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

三、斜抛运动1.斜抛运动的特点: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都有速度分量的运动。

2.斜抛运动中的速度分解:将物体的速度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分解,得到物体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速度分量。

3.斜抛运动中的位移分解:将物体的位移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分解,得到物体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位移分量。

4.斜抛运动的最大高度:在抛体运动过程中,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上升到最高点所达到的最大高度。

5.斜抛运动的最大水平距离:在抛体运动过程中,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所达到的最远的距离。

四、圆周运动1.圆周运动的特点:物体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有向心力的作用,物体速度方向不断改变。

2.向心力:物体在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指向圆心,大小与物体质量、速度和轨道半径有关。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概念。

1. 定义。

-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树叶从树上飘落等都是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 定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特点。

-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例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我们假定地面是静止的,汽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说汽车在运动。

-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如果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那么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这就失去了研究运动的意义。

-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若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二、运动的描述。

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于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判断结果也可能不同。

例如,对于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里的乘客,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2. 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

-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即要描述运动的物体。

- 然后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 最后根据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情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等。

三、速度。

1. 速度的概念。

- 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 s^-1。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换算关系为:1m/s = 3.6km/h。

例如,18km/h=(18×1000m)/(3600s)=5m/s。

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图2甲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主单位),,,,,,。

进率: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会选:根据选择合适的刻度尺会认:①注意刻度标尺的;会放:②测量时刻度尺要于待测边;有的边要被测边;要与被测边的一端;会认:③读数时视线要;④读数时要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认: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

2、特殊测量方法:、、、、、。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主单位),,。

进率:时间测量工具:4、停表读数:先读,后读。

5、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1、;2、;3、。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避免。

例题1: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例题2:如图2甲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宽度是cm。

如图2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_______min________s。

例题3: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

请仔细观察他的记录数据,其中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的是()A.一枝新铅笔的长度:0.175B.一名同学的身高:16.4C.一本新华词典的厚度:5.83D.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0.22例题4:同一长度的5次测量记录是:27.3mm、27.4mm、27.3mm、29.4mm、27.4mm,其中有一次是错误的,则可以判断是__________错误的,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mm,这里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5.6米=5.6100厘米=560厘米60厘米=600.01米=0.6米▷下列长度单位换算写出换算过程:15分米==()米;510米==()千米;16厘米==()米;0.95米==()厘米;60毫米==()厘米;8米==()分米7.05米==()厘米;50米==()千米504厘米==()米;7分米==()米500微米==()厘米;50毫米==()纳米160毫米==()米30分=()时;45分=()时;0.25时=()分;600秒=()分1小时=()分;1分=()秒;1、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

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1.机械运动的定义: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或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求速度可以利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求加速度可以利用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3.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路径运动。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位移和时间成正比。

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在直线运动中,我们还可以利用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来求解物体的位移和时间。

4.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条曲线路径运动。

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曲线运动和变速曲线运动两种情况。

匀速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变速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在曲线运动中,我们可以利用速度和加速度的分解来求解物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和时间。

5.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指物体以其中一点为中心,围绕着一条轴进行的运动。

旋转运动可以分为匀速旋转运动和变速旋转运动两种情况。

匀速旋转运动中,物体的角速度保持不变,角位移和时间成正比。

变速旋转运动中,物体的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角位移和时间成正比。

在旋转运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来求解物体的角位移和时间。

6.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第二定律(力学基本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和压力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10、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8、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9、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
S----路程----米m千米km
t-----时间----秒s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3、公式的变形:
4、单位换算:1m/s=3.6km/h
5、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
其他单位:分min小时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咱们先来说说机械运动。

这就好比物体在舞台上跳舞,位置发生了变化。

-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可重要啦!尺子是量长度的好帮手,记住单位换算别迷糊。

秒表用来测时间,分清楚时刻和时间间隔,别搞混咯。

- 运动的描述,得选好参照物。

比如说你坐在车里,看路边的树往后跑,那是因为你选车当参照物啦。

- 运动的快慢就看速度。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速度大就跑得快,像飞毛腿一样。

第二章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靠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啦。

声音传播要介质,在真空中它可没法溜达。

- 声音有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就是声音的大小,跟振幅有关;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像女生声音尖,音调就高;音色能让你分清是谁在说话,每个人的声音都有独特的“身份证”。

- 超声波和次声波,前者能帮医生看病,后者可能带来自然灾害。

- 减弱噪声有三条路: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把噪声的“小恶魔”关起来。

第三章物态变化- 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它们之间的变化可神奇了!- 熔化和凝固,固体变液体叫熔化,液体变固体叫凝固。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可没有哦。

- 汽化和液化,液体变气体叫汽化,气体变液体叫液化。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随时都能进行,沸腾得达到沸点还得继续吸热。

- 升华和凝华,固体直接变气体叫升华,气体直接变固体叫凝华,像冬天的霜就是凝华来的。

第四章光现象- 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是它的杰作。

- 光的反射,镜子能反光就是这个道理。

反射定律要记牢,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是个等大、等距的虚像。

- 光的折射,筷子在水里“折断”就是折射搞的鬼。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能会聚光线,凹透镜会发散光线。

- 凸透镜成像规律很重要,物距、像距和像的大小、正倒、虚实都有关系。

- 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近视眼戴凹透镜,远视眼戴凸透镜来矫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 (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学基础概念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物理量的概念与分类3. 国际单位制与物理量的单位4. 物理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二、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计算(2) 速度-时间图与位移-时间图的关系(3) 速度的瞬时值和瞬时加速度的计算2. 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2)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离心力的计算(3)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计算(4) 重力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3. 力和运动(1) 力的定义和测量(2) 力的合成和分解(3)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4) 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5)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6) 弹簧力和胡克定律的概念和计算4. 力和运动的应用(1)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2) 升降机和斜面上的物体的运动(3) 受力分析和力的分解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三、能量与功1. 能量的定义和种类(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功的定义和计算(1) 功与能量的关系(2) 功的单位和功率的计算四、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物质的三态和相变(2) 常见物质的简单性质和变化(3) 物质的热性质和量热2. 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2) 浮力的产生原因和计算五、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2) 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和应用(3) 镜面的成像规律和光的传播轨迹2. 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2) 系统的折射和像的成像规律3. 光的颜色和光的干涉(1) 白光的分光和彩色光的组成(2) 光的干涉现象和干涉条纹的特点六、电流与电压1. 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路2. 电流和电压的定义和计算(1)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测量(2) 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和欧姆定律的应用3.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2) 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电源数量的计算七、电的磁效应1. 磁的基本性质和磁场(1) 磁铁对铁磁物体的吸引和排斥效应(2) 磁场的产生和表示方法2. 电流产生磁场(1) 安培定律和电流的磁效应(2) 电磁铁和磁感应强度的计算3. 电磁感应和发电原理(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感应电动势的计算(2)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八、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和特性(1) 物体振动和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方式和速度2.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听觉效应(1) 频率、波长和声速的关系计算(2) 声音的强度和声级的计算3. 声音的衰减和共振(1) 声音的衰减和反射(2) 共振和声音的倍增效应九、热学基本知识1. 热的传递和热量的度量(1) 热导、对流和辐射的概念和计算(2) 热量的单位和热能转化的实例2. 温度和热量的测量(1) 温标的定义和测量(2) 热量的传递和热平衡的概念3. 物体的热力学性质和热膨胀(1) 热力学性质的变化和状态(2) 热膨胀的概念和原理十、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1. 实验设计与实验技能(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2)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2.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1) 问题的提出和观察的技巧(2) 探究思路和实验方法的选择以上是初二物理必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一、位移、速度、加速度1. 位移: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有正负之分。

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有正负之分,也可以用向量来描述。

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小时等。

3.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物理量的单位是米/秒²。

常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即9.8米/秒²。

二、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常见的有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2. 非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不同,速度也不同。

常见的有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

三、距离、时间、速度的计算关系1. 距离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S=V×t。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 时间和速度与路程的关系:V=S/t。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3. 时间和路程与速度的关系:t=S/V。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四、加速度、时间、速度、位移的计算关系1. 速度和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V0+at。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2. 距离、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²。

其中,S表示路程,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3. 末速度、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²=V0²+2aS。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

4. 末速度和位移、初速度、加速度的关系:V²-V0²=2aS。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

五、力和牛顿定律1.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质点在静止状态下会保持静止,质点在匀速直线运动时会保持其速度和方向不变。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以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8.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9. 两物体相对静止,是指它们的运动快慢和方向都相同。

10.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11.速度是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反映物体的运动快慢。

12.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单位换算:1m/s=h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八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公式v = (s)/(t),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用来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公式¯v=(s)/(t)(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音叉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且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知识总结

速度的计算与应用--by仙女老师一、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2.特点: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⑴假定性: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⑵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⑶不唯一性:可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⑷排己性:一般不取被研究物体自身为参照物(否则物体永远静止)⑸方便性: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三、速度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计算公式:v=S/t 变形公式:s=vt,t=S/v。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或km·h-1换算关系:1m/s=3.6km/h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同物理学上的比较方法)B.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5、物体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注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这时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6、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s-t图像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就是速度大小,即斜率越大速度越大(2)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v-t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路程s=vt四、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时间段)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时间点)3.计算公式:V=S 总/t 总S :总路程;t :总时间4、平均速度理解⑴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注:若物体在过程中有停下来,计算平均速度时,需要把停下来的这段时间也计算进去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

物理力学是物质运动规律的研究,机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考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下面是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的知识点:1.运动的描述和表示: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运动的表示:图像曲线和公式表示2.平动和转动:平动:点、直线和曲线的平动转动:物体围绕固定轴线旋转3.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物体所经历的位移长度和方向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4.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物体匀速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位移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变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位移与速度曲线下面积成正比5.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物体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变加速运动:加速度随时间变化,速度与加速度曲线下面积成正比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7.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8.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9.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以合成为一个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10.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11.弹簧力: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产生的力弹簧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有关12.引力:地球引力使物体向下运动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3.抛体运动:在重力场中,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垂直方向受到重力的影响而做自由落体运动14.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同一重力场中,不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自由下落的运动15.斜抛运动:物体同时具有水平运动和竖直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形式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学好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并解决与机械运动相关的问题。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静止1、机械运动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①、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S→路程→米m 、千米km;t→时间→秒s 、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④、单位换算:1m/s=3。

6km/h ;1km/h=1/3。

6 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Ⅰ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为:v=S/t。

速度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它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10-6m1nm=10-9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时间的测量工具:实验室一般用停表来测量时间。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1h=60min,1min=60s。

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是不该发生的,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检测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C.车窗 D.路边的树2.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B.河水流动C.水凝固成冰D.雨滴下落3.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A .B .C .D .无法确定4.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 s 内,小明跑得更快C.8 s 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D.8 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5. 如图2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图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发8 h 内和l2 h 内走过的路程相同B.在5 h 到8 h 内共走了270 km 的路程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D.汽车在2 h 至4 h 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 m/s6.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图2A.路旁的树木B.迎面走来的行人C.小芳骑的自行车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7. 小李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只需3min 。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A.200 mB.400 mC.2 000 mD.10 000 m8. 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9.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 。

则( )A.小张速度最大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10.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40 m ,需40 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 min 30 s 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A.400 mB.300 mC.200 mD.150 m11. 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由s = t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s /m 2468O 10203040t /s 小华小明υ/(km·h -1)2468O 306012090t /h 1012B.的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C.由 =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的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12. 从侧面拍摄一辆以36 km/h 的速度运动着的汽车,如果底片上汽车图像移动的尺寸不大于0.1 mm ,底片上的像才不至于模糊,已知汽车车身长3 m ,在底片上汽车长为1.5 cm ,那么曝光时间最长为( )A. sB. sC. sD. 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3. 小明在火车站坐火车时,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他看看站台,发现原来是对面的火车在向南行驶,而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

“小明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4. 用图3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

图3 图415. 某桥全长1916 m,正桥全长480 m,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正桥时,车上速度表如图4所示,汽车通过正桥所用的时间为_____。

16. 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_______,或_______、_______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_________的。

17.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通过的路程之比是,则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18. 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图5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 s所处的位置。

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_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甲乙 南京100 km 50υ/(m·s -1)1234O 1020t /s 甲乙图5 图6 图7 19. 暑假期间,爸爸驾车带小明去南京旅游,在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6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5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南京,最快需要_________h 。

20. 图7为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知:甲做的是______运动;第3 s 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_______。

21. 下表记录的是小刚同学40 m 跑的有关数据,请做有关计算:路程/m 1020 30 40 时间/s 2.5 4.5 6.2 7.7 (1)前6.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2)后20 m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3)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

234 5 cm三、作图、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22. 如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内文纸的厚度?动脑筋想一想,你一定能想出办法的,将你想出的办法写出来。

23. 观察图8,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

(左西右东)24. 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9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s /m 2468O 481612t /s1012υ/(m·s -1)2468O 1243t /s 1012甲乙图9四、计算25已知D92次和D9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南昌——上海南 上海南——南昌 运行里程D92 8:34开13:49到 D93 18:31开20:39到 840 km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1)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多少min ?(2)D92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甲乙图8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题参考答案1. C解析:这位同学相对于铁轨、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路边的树位置都是变化的,即相对于它们都是运动的;若选车窗为参照物,他相对于车窗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他是静止的。

2. C 解析:选项A,小鸟在空中飞行,小鸟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小鸟飞行属于机械运动;选项B,河水流动,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河水流动属于机械运动;选项C,水凝固成冰,水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水发生的是物态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选项D,雨滴下落,雨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雨滴下落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C。

3. C 解析:物体运动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故选C。

4. C 解析:由题图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

分析题图可知,在前2 s内,小华运动的路程比小明大,所以小华跑得较快,选项B错误。

由题图可知,时间t=8 s时,路程s=40 m,故小明的速度===5 m/s,选项C正确。

由题图可知,两人在8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 m,选项D错误。

5. D 解析:8 h到12 h汽车的速度为0,说明汽车是静止的,因此选项A正确。

5 h到8 h汽车共行驶了3个小时,速度为90 km/h,其路程s=t=90 km/h×3 h=270 km,所以选项B正确。

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选项C正确。

汽车在2 h至4 h 之间速度最快,为120 km/h,约为33.3 m/s,选项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选项,所以选D。

6. C 解析: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小芳相对于自己骑的自行车位置不变,相对于路旁的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从身边超越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若说她是静止的,则是以小芳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

7. C 解析:3 min=180 s。

选项A,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00 m,则汽车的速度=≈1 m/s,这个速度只是成年人步行的速度,所以选项A错误。

选项B,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400 m,则汽车的速度==≈2 m/s,这个速度也比汽车的实际速度小很多,所以选项B错误。

选项C,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 000 m,则汽车的速度=≈11 m/s,合39.6 km/h,这个速度比较接近汽车在市区内行驶的速度,所以选项C正确。

选项D,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10 000 m,则汽车的速度=≈56 m/s,合201.6 km/h,很显然这个速度太大了,所以选项D错误。

8. C 解析:两人跑的总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根据公式=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

选项C正确。

9. D 解析:小王速度10 m/s=36 km/h,小李速度=km/h=36 km/h,小张速度36 km/h。

所以三人速度相等。

选项D正确。

10. A 解析:6 min 30 s=390 s,根据题意得=,即,所以跑道的周长s2=×390 s=390 m。

选项A与此数值最接近。

11. C 解析:由s=t可知,因为速度是一定值,所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选项A正确。

的值就是速度,速度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而引入的物理量,速度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选项B、D正确。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定值,路程增大几倍,时间也增大几倍,比值不变,选项C 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12. B 解析:汽车速度=36 km/h=10 m/s,物体与所成像的长度之比为:=200,则0.1 mm所对应的距离s=200×0.1 mm=2×10-2 m,则最长曝光时间t==2×10-3 s= s,即曝光时间不得超过 s。

选项B正确。

13. 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站台解析:小明以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他与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小明以站台为参照物,他与站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所以,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