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温岭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台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实际出发,努力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加快推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温岭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增强选择性。
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选择性需求和成长意愿,在教师有效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制选择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突出专业性。
将专业教育贯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课程系统和满足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建设既能突出专业特点又能适合综合发展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追求实效性。
摒弃阻碍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注重灵活性。
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坚持统筹性。
做到近期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面相统筹、点和面相统筹,整体规划,渐次推进。
2015年上半年,由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在部分专业先行试点,积累经验。
2015年下半年,全市全面推行中职课程改革。
三、主要任务(一)建立多样化选择机制。
创造多层级选择机制。
高一入学选大类,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为学生提供一次调整专业方向或专业的选择机会;就学一年后,为学生提供两次以上关于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的选择机会;两年半后,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的选择机会;每一学期都为学生提供一次课程选择机会与调整机会。
中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中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我校制定了中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我们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我们将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
趋势,我们将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增设新兴行业相关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工作需要。
此外,我们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加强教
师培训和学科竞赛等方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最后,我们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办学。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校
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总之,中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
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将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共同推动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
使教学 内容 更集 中 , 教学针对性更 强 , 理论与实践 紧 程 ( 俗称 白皮 书 ) 计 算机 专业 软件+ + 专业 录像 带 、
大, 土建类人 才需 求的顺序为工 民建 、 工业 电气 自动 的综合能力 。 民建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见下表。 工
1 5
中等职业教育
能力分 类
21 0 2年 第 2 0期
成果 目标能 力 自 律
、
革的, 努力一 体情i
课业:
自我 管 理 能 力
语言表 达与非语 言表达能 力
中等职业教育
21 0 2年 第 2 O期
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
浙 江省衢 州 中等专业学校 1 陈国庆
[ 摘要 ] 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传统的 中职 建筑 学科教 学以严谨 的学科 体 系为 知识 架 构 , 以规 范的理 论讲 解 为知 识传 输 途径 , 忽视
行业 的需 求 为我 校专 业发 展提 供 了广 阔 的空 力 , 并写进学校工 民建专业培养方案 中。 使教师确立 间,根据行业人才需求 预测 课题组近期发布 的调查 了以综合 职业能力为突破点 ,将专业能力与通用 能 报告 , 民建类人 才列入前十名短缺专业 , 工 需求量极 力相结合 , 将全面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 提高学生
对于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 的要求 。我们 建筑专业组的 了 中职工 民建专业学生应具备 的多项综合 和专业 能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积极适应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成立课程体系改革实行领导小组,工作进程安排责任到人,层层贯彻。
广大教师要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全员参与,掌握并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职业技能,保证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实行,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技术型人才。
一、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的指导思想(一)打破以知识传授为重要特性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毕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毕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足考虑中档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规定,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实一体化。
(二)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用工学结合等形式,充足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一)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的缺陷我校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学科式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教学,其特点是课程结构按照基础课→专业基本课→专业技术课的三段式进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又割裂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
这种课程结构方便教师教学和组织管理,教学成本低。
我校教学上数年来一直延续学科式教学模式,前一年半进行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学习,后一年半是实习。
由于高中的扩招和就业用人制度的改变,中职生源质量普遍较差,文化理论课基础不扎实,学习不很努力,常规的填鸭式文化理论课教学,学生普遍感到空洞、枯燥,觉得与初中教育差别不大,厌学现象严重,上课睡觉、发言时有发生,甚至旷课逃学。
广东中职学校改革实施方案
广东中职学校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中职教育在培养技能人才和适应社会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广东中职学校改革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本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广东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首先,广东中职学校将加强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学生将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同时,学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校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学校将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同时,学校将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此外,学校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学生的实习实训渠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将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提前适应职场环境,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最后,学校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身心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学校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广东中职学校改革实施方案将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这将为广东中职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近年来,中国的中职教育机构正面临着诸多变化,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中高职教育。
浙江省很早就发现这一现实,于是出台了《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为浙江省中高职教育改革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旨在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中高职教育协同体系,建立一完整有机的中高职教育、培养路径。
这一改革方案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支持中高职教育协同发展为重点,着力把中职教育的终身化、立体化、技能化作为主要指向。
改革的具体措施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建设。
浙江省教育主管部门将整合省内外、学校企业之间的资源,深度挖掘、积极开展素质培养活动,把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实施双方课程的交叉开放,实现中职教育的终生化、立体化、技能化的建设。
二是推进中高职教育资源共享。
浙江省将探索新型的中高职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实施中高职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中高职教育的教学空间,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优化中高职教育的综合优势,提高学生受教育和获得就业的能力。
三是推进高中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
浙江省将深化中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解决学生上学没有专业的烦恼,以及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困境,实施“主动就业”的素质教育,支持社会企业实施“高校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后,中高职教育将得到有效的改善,浙江省将取得与时俱进的发展。
将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精准的中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更好地贡献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旨在为浙江省建立一完整的中高职教育体系,提供更加优质的中高职教育,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支持中高职教育协同发展,建立更具竞争力、更具创新力的中高职人才体系,为浙江省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中高职教育正迎来重要的改革。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是浙江省改革中高职教育的首要指导方针,在高质量中高职教育建设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本文从教育理念和目标、入学制度和学制制度、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论述了该方案中重要的实施细则,为浙江省中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中文摘要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状况受到更大的关注,社会对高质量中高职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
为此,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旨在加强中高职课程改革,提高高质量中高职教育建设水平。
本文从教育理念和目标、入学制度和学制制度、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论述了该方案中重要的实施细则,为浙江省中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一、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的教育理念和目标1.1育理念:坚持“人本、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融合、联系、融入、发展”的课程改革思想,突出教师学习发展理念,探索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1.2育目标:通过实施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拓宽学生学习技能,强化学生知识积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细则2.1学制度和学制制度:浙江省一体化课程实施前,对报考高职的学生需经过职业院校的入学考核,实施后,将采用普通中小学,职业院校学籍制度。
中职生在满足中职学制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学制提高,申请成为三年制高职学生;高职生也可以借助职业院校,拓展知识面,掌握新技能,提升职业能力,进行高级职业教育。
2.2程设置: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将实施班制,中职课程、高职课程进行融合,适应专业特色需求,补充高职课程,强化中职课程,实施技能课程,并将这些课程与职业实践分配到各个学校中去,以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中职改革实施方案
中职改革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与市场需求脱节、师资力量不足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制定了中职改革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强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增加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设施和设备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加强对中职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其次,我们将优化中职教育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
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兴
趣特点,调整和完善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开设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和产业需求的新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另外,我们将加强中职教育与产业的对接,促进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率。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提高就业的主动性和准确性。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中职教育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加
强对中职学校的督导和评估,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机制,提高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的来说,中职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有力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
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地教育部门和中职学校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方案,共同为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职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中职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职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中职教育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制定中职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2. 推动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具体措施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2. 推动课程改革(1)优化课程设置,结合社会需求,增设新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1)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与企业合作开设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1)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四、实施保障1.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2.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水平,为教学改革提供保障。
3. 建立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机制,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支持,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五、总结中职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对于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计划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计划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计划2023年,中职教育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入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中职学校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更加繁荣的未来。
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
这些课程是中职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是中职学校为学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知识基础。
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体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政治、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课程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国民素质和社会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中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选择的课程,包括机电、电子、汽车、建筑、财会、互联网、旅游等多个领域。
这些课程既涵盖了传统的技工类课程,也包括了新兴的IT、互联网、旅游等多个行业。
中职学校特别注重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除传统的理论课程外,专业课程中还包括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中。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中职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的课程,主要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提高身心健康和文化素养。
二、实施计划1、优化教学模式中职学校将优先采用国际化、现代化、高端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实现“网络思维”、“智慧教育”,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2、设置实践型教学环节中职学校也将开设更多的实践性课程和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
同时,学校将配备更先进的实验室和设备,打造更加真实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
中职学校制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职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中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对中职学校制度进行改革。
一、改革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1. 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
中职学校应结合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职业技能课程,减少理论课程。
同时,优化课程内容,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教学过程中。
2.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中职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习实训课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
此外,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 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中职学校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中职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改革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 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
中职学校应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实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中职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
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
四、改革招生制度,拓宽学生入学渠道1. 实施分类招生,提高学生入学机会。
中职学校应实施分类招生,包括自主招生、推荐入学、对口升学等多种方式,拓宽学生入学渠道。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金华市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初稿)为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但才成长通道,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和竞争力,根据《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学校积极主动开展课程改革,全校教师能力协作、刻苦钻研,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和论证,初步制订了《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指导,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实际为基础,以增加职业教育的选择性为主旨,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优势专业设置、细分培养目标,构建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优化教学评价模式等配套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我校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推进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根据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以旅游管理、电子商务、模具制造三个省级示范专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积极参与,形成同步实施、逐步推进的课改格局,通过三年努力,深化课改理论研究,夯实全面推广的实践基础,在五年内初步构建起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多元化成才需要的课程体系,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改革的推进措施1. 大类招生学生对专业、专业方向及升学和就业的选择应建立在对专业有充分认识、对相应职业工种有全面了解、对个人成长方向有理性思考的基础上,避免盲目选择专业、过早定位发展方向,三个省示范专业从2015年秋季起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
同时梳理、设计招生专业及培养目标、培养方向等配套宣传材料,便于提升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准确认识。
根据学校实际,在第一学期适度增加专业课的开出比例,开展下企业见习活动,组织优秀毕业生举办生涯发展报告会,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职业体验中心,更多地给予学生关于专业情况、职业岗位、就业方向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中职学校)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一、必要性: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工厂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
假如把学校比作工厂,那么毕业生就是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合格与否由用户检验,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厂企业,录用中职毕业生后希望他们的成长周期尽量缩短,以提高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
学生能否适应这种要求,能否尽快地熟悉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与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直接相关。
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的困境,必须结合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二、指导思想: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根据xx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为主,加大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率.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基础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
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
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次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改置专业模块,由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
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
中职课程整改措施方案模板
一、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课程存在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为提高中职课程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特制定本整改措施方案。
二、整改目标1. 优化课程设置,使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整改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1)调研市场需求,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2)增加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相关的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3)加强课程间的衔接与整合,提高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 改进教学方法(1)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技术等,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设立教师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1)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2)定期开展教学检查,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3)设立教学质量评估小组,对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整改措施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和具体措施。
2. 开展课程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3. 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4. 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5. 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实践。
6. 建立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7. 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对整改措施进行跟踪和总结。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一、课程改革设计基本思路经过市场调查社会的需求,总结出能适应当前形势的课程设置方案,下面阐述一下设计思路和实现的可行性。
(一).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考和就业两个方向并重高职考升学人数是在校人数的5%已成事实,但中职学校学生的的情况并不平衡,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也为了提高升学率,应该重视文化课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毕业前应该具备一技之长,为此,在校期间应该系统学习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各方面知识,这就要求开设相关衍生课程,比如说美术基础和计算机英语等。
(二)以平面设计、网站设计两个大方向为主干,兼顾网络管理和程序设计等其他方向相对来说,软件的安装和维护的成本非常低,买一套软件可以装配几个机房的电脑,且软件本身至少有三年的使用寿命,从中职学生掌握和使用软件的难易程度来看,平面设计和网站设计是最合适的两个大方向,这些软件都是所见即所得,容易上手,效果也立竿见影。
再从中学生的阶段性爱好来看,Flash动漫设计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方向。
修建一个网络实验室的费用是普通机房的10倍,修建和维护一个硬件实验室的费用是普通机房的五倍以上。
如果不是国家扶持的重点专业,是无法获得那么多的财政资助的。
因此培养机房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工这一方向并不是最佳的。
但让学生了解一下网络和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维护还是不错,开设《Internet网络基础》和《局域网维护》即为了高职高,又可以为以后从事这方面工作打下一点基础。
综合以上分析,以平面设计、网站设计两个大方向为主干,兼顾网络管理和程序设计等其他方向的设计思路是合理的。
(三)下面再从市场需要来分析1.平面设计:供需两旺工作内容:平面设计主要包括美术排版、平面广告、海报、灯箱等的设计制作。
就业趋向:报纸、杂志、出版等大众传播媒体,广告公司等相关行业。
从事平面设计工作,技术难度较低,人才需求量又比较大,收入相对也较低,大多每月在2000元左右,如果经验丰富,做得好的工资会更高一些,与个人悟性及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中职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中职教育需要进行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职教学改革实践。
一、改革课程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1.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减少理论性课程。
例如,在机械制造专业中,增加实习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2. 强化实践教学。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入企业项目。
与企业合作,引入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 采用项目教学。
将课程内容与企业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
2. 引入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
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1. 引进高技能人才。
通过引进高技能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3.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
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了解行业动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四、改革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 完善评价标准。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强化过程评价。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等。
3. 融入职业素养评价。
在评价体系中融入职业素养评价,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
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1.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
2. 开展订单式培养。
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要求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技术必需的应用、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二)确立新型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进行改革。
1、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
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2、专业基础课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
3、专业实践课改革遵循“宽基础、模块化”原则,既夯实基础,又突出专业方向。
实践内容紧扣当前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而设定。
总体课程结构如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多媒体为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远程教学等网络资源,增强直观、形象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例如:电工基
础、公差与配合等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专业教室上课,边讲边练,这样不仅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理论和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而且可以改变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过分倚重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多种新教学方式,如在
《机械加工工艺》一章中应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及接受能力。
(四)改善实验实习装备,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继续加大实验实习设备资金投入力度,为学生实践操作夯实基础。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以增强社会竞争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是紧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教育理念,应贯穿于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改革及具体教学进程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
学生实践训练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年进行技能基本功训练,即计算机使用操作训练,电工工具、工具仪表使用训练,焊接工艺训练,钳工训练。
(2)第二年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即读图、识图能力训练,基本电路安装训练。
(3)第三年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即产品装配与调试训练,PLC应用实训,整机维修训练,专业岗位综合训练,毕业综合实践。
(五)改革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动力
改革过去只重视理论考核,忽视实践教学考核;重视阶段考核,忽视过程考核;重视教师评价,忽视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重视校内考核,忽视社会评价。
积极探索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阶段与过程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六)施行“多证”策略,彰显社会适应型人才培养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一直实施“多证齐发”政策,学生在校期间要获得普通话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思想品德考核合格证、文化及专业理论考试合格证、技能操作合格证及毕业证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遵循实践操作与技能证书相配套原则,加强技能培养与技能鉴定工作。
学生毕业可获得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电工中级”、“中级钳工” “维修电工”、“普通车工中级”、等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积极争取部分优秀学生申请高级工鉴定。
四、步骤与方法
(一)成立开发团队
成立由专业负责人及主要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
专业教师是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力量,是课程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实施者、实践者。
(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
确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总体修订原则是,以能力为本位,实行“宽基础、活模块”;以项目课程为形式,任务驱动教学。
围绕课程结构上的宽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课程管理上的开放性,以及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对新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修订。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增强校内行政、业务指导部门教学管理能力
科学修订和完善各项专业课程管理制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奖优罚劣,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养和业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实训处、教务处等处室职能作用,确保教育质量。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学对专业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1、着力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以完善的制度要求教师转变工作观念、作风, 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和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2、扎实推进教师业务能力建设。
学校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积极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文关怀。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一支集理论、技术于一身,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经验的“双师型”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