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 相》解析
蜀相ppt解析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 岁)。
•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 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 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 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 《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 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 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 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 “三吏”、“三别”。
蜀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自”是“自有”意思,即自己享有;“空”是“空有”的 意思。
2、颔联通过这两个字写出了碧阶上的嫩草自己享有这美丽的春天, 叶子后面的黄鹂空有一副好嗓子却无人听。 3、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以此二字修饰,所 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 这是何等凄凉伤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 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丞相——不称“蜀相”, 亲切
•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 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 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 切
•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 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 安谧、肃穆的气氛
⑩这种由来已久 的感情在前两句 诗中有没有表现 出来?如果有, 从哪里可以看出 来?
“丞相”:
三顾堂: 建于清康熙五十 八年(公元1719 年),是刘备"三 顾茅庐"、诸葛亮 作《隆中对》的 纪念堂。
《蜀相》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 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 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 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 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 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 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 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 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蜀相》练习(含解析)
《蜀相》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欲伐蜀。
张仪曰:“不如伐韩。
”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
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
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
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
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
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
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
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
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
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
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
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注释】①轘(huán)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道路险厄,凡十二曲,中有轘辕关。
1.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诛周主之罪诛:声讨 B.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敝:疲惫C.臣请谒其故谒:陈述 D.不如伐蜀之完也完:完美2.下列各项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王曰:请闻其说。
得其地不足以为利B.挟天子以令天下以鼎与楚,以地与魏C.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D.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B.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C.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D.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川,指当时韩国境内的黄河、伊水、洛水三水流经的地区。
《蜀相》教材深度解读
《蜀相》教材深度解读重点赏析赏析句子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明确:诗句中的“自”和“空”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意更加丰富。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好听,可有谁听呢?使人由此而生出感物怀人之意。
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同时它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变迁和朝代更替的意思。
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者少,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心啊!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明确:这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暗含着作者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
这里的英雄,指那些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
壮志难酬抱憾而终者,不仅是诸葛亮的遗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
因此,这两句诗在沉挚悲壮中,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慨。
重点解读1.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运用了哪些表现技巧?明确:①设问。
首联中第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问,第二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是答,这是诗人所见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第一句。
②记叙与描写结合。
第一句是记叙,“柏森森”用的是描写。
2.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明确:准确。
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的才干,他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
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这句旨在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
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精读感悟写作特点1.结构严整,法度森然。
《蜀相》 文章解析
《蜀相》文章解析蜀相,即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他是刘备益州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主人公,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本文将对蜀相刘备进行全面的解析,从他的人物形象、政治智慧以及军事才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物形象刘备出身于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原是汉末的小小倡导者。
他身材高大,面目俊秀,志向远大,天生具备了成为一代英雄的资质。
刘备是一个有着仁爱之心的人,他对待部下恩威并施,深得人心。
他始终秉持着“仁者爱人,知人者智”的原则,对待朋友和敌人都能体现出大度和宽容。
因此,他能够广纳贤才,建立起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国家。
二、政治智慧刘备虽然出身寒微,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使他能够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
首先,他善于联合各方势力,形成强大的联盟。
他先是与张杰、关羽等人结为义兄弟,之后迎娶孙尚香,与孙权结婚,最终与曹魏达成协议,形成了跨越三国的强大联盟。
其次,刘备非常重视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
他注重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他推行宽政,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刘备的政治智慧使他能够征服敌人,稳定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军事才能刘备被誉为“卧龙(诸葛亮)先生手中的刘备”,这充分显示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
刘备在战争中可以说是叱咤风云,以弱胜强。
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例如在赤壁之战中,他以火攻之计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
此外,他善于用兵,选择正确的战术和策略。
他常常能够凭借精准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取得战争中的胜利。
刘备的军事才能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综上所述,刘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他的人物形象、政治智慧以及军事才能都令人钦佩。
他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他自身的努力和智慧,还有他广纳贤才、注重民生、善于联合势力的策略。
蜀相刘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蜀相》评课及反思
《蜀相》评课及反思
授课教师说课: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蜀相》学会鉴赏咏使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主要教学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一般鉴赏方法2.熟读《蜀相》理解作者情感。
课上分以下几个环节1.什么事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历史事件、历史陈迹、历史人物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
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2.一般鉴赏方法:.了解作者—知人论诗.弄清史实—知史论诗.体悟情感—知情论诗.感知技法—知法论诗3.鉴赏咏史怀古诗《蜀相》4.学以致用。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理清鉴赏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以后诗歌鉴赏中。
评课:
优点:1.思路清晰,逐层分析,让学生在诗歌鉴赏时有法可依2.教师语言流畅,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
缺点:1.对文本解析不够,因为提供了方法,所以学生有些脱离文本2.教师课堂引导语言不够,学生出现空白。
3.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致使学生被牵着走,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希望以后逐渐改进,不断进步。
蜀相杜甫知识点总结
蜀相杜甫知识点总结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广阔的社会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一。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以下是我对杜甫知识点的总结:一、生平及成就:1. 杜甫生于唐玄宗景云二年(712年),出生在蜀地,少年时代家境贫寒。
2. 他早年家境贫寒,后来曾做过秘书省记室、御史中丞等职,但未能获得政治上的成功。
3. 杜甫以诗歌创作成就卓著,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政治、人生哲理等方面,深受后人推崇。
二、创作风格及特点:1. 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政治和人文风貌。
2. 他的诗歌思想性深刻,社会性广阔,表现力丰富。
3. 杜甫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代表作品解析:1. 《登高》:描写作者的愤怒和无奈之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作者的豁达和乐观。
3. 《春望》: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四、杜甫的影响力及地位:1. 杜甫的诗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 他的诗歌以其真实的写实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 杜甫的诗歌被誉为“诗史之宗”,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五、后世评价及研究价值:1. 杜甫被誉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3. 杜甫的诗歌对于深入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政治和人文风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广阔的社会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对杜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及解析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蜀相[唐]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②?锦官城外柏森森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④,隔叶黄鹂空好音⑤。
三顾频烦天下计⑥,两朝开济老臣心⑦。
出师未捷身先死⑧,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①本篇选自杜甫《杜工部集》。
蜀相,指诸葛亮。
②在今成都南郊。
③锦官城,在成都城西南部,汉代主管织锦业的官员居此,故称。
后作为成都的别称。
森森,高大茂密貌。
④自春色,自为春色。
⑤空好音,空作好音。
⑥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频烦,多次烦劳,反复谘询。
天下计,指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三分天下的谋国方略。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指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
”⑦两朝开济,指诸葛亮先辅佐先主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后主刘禅巩固帝业。
⑧出师未捷,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的理想未得实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出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抗于渭南。
其年八月,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四。
〔解析〕诗作题名“蜀相”,鲜明醒目地点明了所写的对象。
公元211年,刘备在四川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因为四川原是古代蜀国的地方,所以后人称刘备建立的政权为蜀汉政权,诸葛亮也就被称为“蜀相”了。
这首诗写于公元760年,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诗人流落西南,定居成都,这也是诗人第一次来到成都。
成都是蜀汉的旧都,在城郊有诸葛亮的祠庙。
诸葛亮是三国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建立了蜀汉政权,更有雄心平定中原,统一中国,杜甫对他是极为景仰的,“诸葛大名垂宇宙”(《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正是他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来到成都,诗人自然急切地想去拜谒先贤,首联二句一问一答,不疑而问,自问自答,正是为了表达诗人思慕先贤的感情。
为了更好地突出这一伟大的历史人物,诸葛祠在成都郊外,诗中不说“成都城外”而说“锦官城外”是因为成都在汉时织锦业很发达,国家曾在此地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之称。
蜀相全诗解析
《蜀相全诗解析》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解析一首古诗,它叫《蜀相》。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这开头第一句,诗人就问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去找呢?原来在锦官城外那柏树繁茂的地方。
这里的“丞相祠堂”说的就是诸葛亮的祠堂。
想象一下,那一片柏树长得又高又密,是不是感觉很庄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台阶上的绿草独自展现着春天的景色,藏在树叶后的黄鹂鸟徒然地唱着好听的歌。
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寂静又有点寂寞的景象。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可就说到诸葛亮的功绩啦。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一心想着统一天下。
他辅佐了刘备和刘禅两代君主,忠心耿耿。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小朋友,他读了这两句,就想象出诸葛亮和刘备在屋里讨论天下大事的情景,诸葛亮那认真又智慧的样子,让小朋友特别佩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惜啊,诸葛亮出兵伐魏还没取得胜利,就去世了。
这让后世的英雄们想起他来,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咱们来整体感受一下这首诗。
杜甫去拜谒诸葛亮的祠堂,看到那里的景色,想到诸葛亮的伟大功绩和不幸早逝,心里充满了感慨和敬佩。
比如说,咱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很厉害的人,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让我们感动。
就像诸葛亮,他的智慧和忠诚一直被人们传颂。
同学们,通过这首《蜀相》,咱们能学到很多东西。
要像诸葛亮一样有智慧、有忠心,也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希望大家能好好体会这首诗,感受它的魅力。
这就是对《蜀相》全诗的解析,同学们都懂了吗?。
2020高中语文 第04课 蜀相(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4课蜀相1.作者简介杜甫,字,诗中常自称,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他本人也被称为。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三吏》《三别》(具体篇名)2.写作背景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
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
1.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诗圣;现实主义;《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赏析首联,本联“寻”字用的怎么样?为什么第一句不称“蜀相”而称“丞相”呢?“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
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2.在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你认为哪两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本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
“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
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了什么内容?“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
“频烦”,多次地烦劳。
“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
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
蜀相的意思译文
蜀相的意思译文
摘要:
1.蜀相简介
2.蜀相的意思解析
3.蜀相的译文及鉴赏
4.蜀相的现实意义
正文:
一、蜀相简介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篇描绘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生,对其忠诚、智慧、才能和敬业精神进行了高度赞美。
诗中以诸葛亮为主线,展现了蜀汉王朝的兴衰和历史变迁。
二、蜀相的意思解析
蜀相,指的是蜀汉的丞相,即诸葛亮。
诗中的“蜀相”既指诸葛亮个人,也代表了他所担任的官职和角色。
在这里,杜甫把蜀相诸葛亮作为蜀汉王朝的象征,表达了对忠诚、才能和事业的敬仰。
三、蜀相的译文及鉴赏
蜀相,杜甫著。
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
英才盖世,忠诚无比。
受命于败军之际,
扶危济困,支撑蜀汉王朝。
隆中对策,显露智慧,
草船借箭,彰显才能。
五丈原上,悲风凄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首诗篇通过对诸葛亮一生的描绘,展现了其忠诚、智慧、才能和敬业精神的伟大。
诗中以诸葛亮为主线,展现了蜀汉王朝的兴衰和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忠诚、才能和事业的敬仰。
四、蜀相的现实意义
蜀相这首诗,在现实生活中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它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忠诚、有才能、敬业的人,在国家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诸葛亮的一生,是对忠诚、才能和事业的最好诠释,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忠诚,为国家、民族和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蜀相诸葛亮的一生,感受到他的忠诚、智慧和才能。
蜀相_蜀相的诗意及解析
蜀相_蜀相的诗意及解析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蜀相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原文:《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诗意: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第34篇 《蜀相》(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34篇《蜀相》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蜀相》杜甫丞相()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空好音。
三顾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使英雄泪满()。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杜甫《蜀相》中“(),()”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
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2.杜甫《蜀相》中“(),()”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3.《蜀相》中,“(),()”两句诗,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
4.《蜀相》中,“()?()”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参考答案】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4.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蜀相”而非“武侯祠”为题,表明诗人写祠堂的目的是为了写诸葛丞相。
B.首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点明丞相祠堂的位置。
“寻”字说明是有意识地寻访,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C.“三顾频烦天下计”一句指刘备曾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并向他咨询天下大计一事。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2.对诗歌第二联所写景物的特点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联写出了景物的荒凉,有人认为这联写出了景物的春意盎然。
你同意哪种看法?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蜀相》深度解析2023-2024学年
。
的语言描绘出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使诗歌富 有深度和魅力。
3
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名句三在词藻的选用上,兼顾了韵律和节奏的把
握,使得诗歌读起来既有音乐性,又富有感染力。谢谢大家 Nhomakorabea3
《蜀相》的历史意义
《蜀相》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英明才智和忠诚担
当,也反映了杜甫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批判和对理
想国家的向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
杜甫诗歌特色分析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 义风格
杜甫诗歌的人民情 感
杜甫诗歌的艺术表 现力
杜甫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现实 主义特色,他以独特的视角 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社会 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疾苦。
《蜀相》作为一首经典的古 诗,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 术价值,在当代社会中得到 了广泛的传播和重视。
08 名句赏析与点评
名句一的深度解析
名句背景解析
名句意境剖析
名句情感解读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的 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的历程,体现了刘备的诚意 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 济老臣心。”这句诗句通过 “三顾”和“两朝”两个词 ,形象地展现了刘备对国家 大事的关心和诸葛亮为国家 付出的决心。
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对刘备和 诸葛亮的深深敬仰,同时也 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深 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名句二的意境探讨
《蜀相》名句的诗意描 绘
《蜀相》中的名句,以其独特 的语言艺术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历 史画卷。
《蜀相》名句的情感表 达
《蜀相》中的名句,通过精炼 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 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未 来的深深期待。
杜甫《蜀相》原文·翻译·赏析
杜甫《蜀相》原文·翻译·赏析【原作】属相——[唐]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释】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
森森:茂盛的样子。
自:空,白白地。
三顾频烦天下计: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曾三次前往拜访,请教得天下的大计。
三顾,即刘备三顾茅庐。
频繁,多次相烦。
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为了辅助蜀国刘备、刘禅两代君主开创基业、匡救危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献出了耿耿忠心。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开创,匡济。
这里指诸葛亮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数次出兵伐魏,希望统一天下,未获成功,最后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古诗今译】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白白地呈现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鸣叫声。
三顾茅庐多次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竭尽老臣的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赏析】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
他的诗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艺术造诣为历代所推崇,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今存其诗1400余首。
《属相》是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篇,为杜甫游成都诸葛武侯祠时所作。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国的丞相。
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之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蜀相》课文解析
《蜀相》课文解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中一位备受赞誉的人物就是蜀汉时期的丞相诸葛亮。
他以其聪明智慧、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闻名于世。
《蜀相》一课是一篇介绍诸葛亮的文章,本文将对这篇课文进行深入解析。
一、背景介绍在《蜀相》一课的开头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蜀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蜀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权,由刘备所建立。
刘备是蜀汉的创始人,他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以治理国家事务。
接下来,文章描述了当时国家内外形势的复杂性,以及刘备和诸葛亮所面临的困难和考验。
二、诸葛亮的才能接着,文章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诸葛亮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治理国家,被称为“卧龙”。
他善于谋略和决策,善于分析各种局势,并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发展。
他巧妙地运用计谋和策略,使蜀汉国力逐渐增强,为刘备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他的才能和智慧使得他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面,并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诸葛亮的为人品德除了卓越的才能,诸葛亮还以其高尚的品德而备受赞誉。
他的品德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他为人正直,清廉而无私。
他不为功名利禄所动,而是一心为国家着想,为民众谋福利。
他的为人坦诚而真挚,与人为善,不图回报。
他崇尚道义,重视个人修养,并一直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了榜样。
正因为他高尚的品德,他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敬仰。
四、对诸葛亮的评价最后,文章对诸葛亮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评价。
他被赞誉为“玄度高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他的智慧和才能让人叹为观止,他的为人品德更是人们无法忘怀的。
他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不计个人得失,受到后人的崇敬和敬仰。
他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结论: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蜀相》一课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诸葛亮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智慧和卓越才能使他能够应对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他的为人正直而无私,高尚的品德使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楷模。
蜀相文学评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蜀相文学评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蜀相文学是指流传于中国古代蜀地(今四川地区)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蜀相文学既反映了蜀地地域特色和人民生活,也描绘了各种不同情感和人物形象。
蜀相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蜀国时期。
在那个时代,蜀地的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蜀相文学逐渐形成并进一步演变。
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蜀地经历了多次政治和社会变迁,但蜀相文学始终保持了其独特的风貌,代代相传。
蜀相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情感真挚、艺术精湛以及富有地方特色上。
在蜀方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它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和思考世界的媒介。
蜀相文学以自然风光、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将人们所关注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念传递给读者。
蜀相文学的影响无处不在。
它不仅在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蜀相文学的特色和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和研究者,他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同时,蜀相文学也为其他地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促进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总结起来,蜀相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蜀地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们的智慧和情感。
蜀相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丰富中国文化,推动文学创作的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对蜀相文学的研究和保护,使其继续为人们带来艺术享受和文化启迪。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介绍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文章主题的章节划分: 在本文中,主题为蜀相文学评论,文章结构的主要目的是对蜀相文学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
因此,可以将正文部分分为蜀相文学的背景、蜀相文学的特点和蜀相文学的影响三个章节。
2. 介绍每个章节的内容:- 蜀相文学的背景: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蜀相文学的产生背景和历史背景。
高中语文杜甫《蜀相》赏析
高中语文杜甫《蜀相》赏析《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写蜀相的“两朝开济”,为什么要先提到刘备的“三顾茅庐”?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不妨寻踪觅迹,来探寻一下“诗圣”的心迹。
为什么要题作《蜀相》?一种解释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见人教版《教师用书》)。
这似乎有些道理。
但游记也可以涉及到有关的人物,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也是顺理成章,这种解释当然有些牵强。
所以,这其中,应该还有些其他原因。
大唐自“贞观之治”,中间经过高宗、武后朝,至玄宗当政迎来了“开元盛世”,人口至“安史之乱”前增至五千余万,国力空前强盛。
但是,随着玄宗的老迈,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先后把持朝政,将一个好端端的“开元盛世”葬送了。
随着安禄山起兵,各种矛盾突然如决堤泄洪,奔涌狂突,形势急转直下。
兵连祸结,哀鸿遍野。
杜甫舍妻弃子,亲历了战乱,其间耳闻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人民的痛苦,能不忧心如焚吗?痛定思痛,他对治国贤相倍加思念,渴望能有一位诸葛亮式的人物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
于是,在成都刚刚安定下来,他就寻来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写专程寻访武侯祠,这是“起”。
开篇一问一答,一个“寻”字,迫不及待之情毕现。
而“柏森森”三字,一言祠堂清冷寂寞,一言诸葛亮没世已久。
五百多年过去了,诸葛武侯已经托体山阿,到哪里去找这能安邦定国的奇才大贤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
杜甫参谒武侯祠,一不写殿宇,二不写塑像,却写什么碧草和黄鹂,虽然一植物一动物,一碧一黄,一静一动,一视觉一听觉,对仗极是工稳,但这未免有些偏题——捡芝麻漏西瓜了。
小学六年级上册《蜀相》片断赏析
小学六年级上册《蜀相》片断赏析小学六年级上册《蜀相》片断赏析师:杜甫因何而哭?生1:他替诸葛亮悲伤,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
生2:杜甫身处乱世,报国无门,他抑郁啊!(师生大笑)师:恐怕抑郁的不止杜甫一个,杜甫说长使英雄泪满襟,那这里的英雄都指的是谁?生1:杜甫自己。
生2:我认为还应指那些壮志未酬的英雄们,像陆游、岳飞等。
师:确实如此,这些壮志未酬而含恨而终的英雄们都会为诸葛亮痛哭。
师:讲到这里,老师发现一个问题,杜甫“泪满襟”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他的这首诗写跑题了!(生惊讶不已)师:这首诗题目是蜀相,明明是写人的嘛!你们看这诗的前两句却写景了,这不是写跑偏了吗?(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生1:我认为杜甫没跑题,他写景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
生2: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师:那杜甫究竟要抒发了什么的情感呢?让我们来齐读这首诗的首联和颈联。
(生感情朗读)生:丞相祠堂的冷寂肃穆体现了杜甫的哀思!师:你说的真好,不过老师我还是对杜甫的这两句诗不满意!我们写景都应赏心悦目,这样吧!我帮杜甫修改一下,改为“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好不好?(生讨论汇报:用“尽”和“皆”虽然写出了生机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但显露的却是欣喜的情感,原诗的“自”和“空”写出凄清的景色,最能体现杜甫的哀思)师:看来你们是对的啊!杜甫一个人来到丞相祠堂前,也许问:“如今到哪里去寻找像诸葛亮这样的贤相,救民于水火之中啊!”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读前两句吧!(生读前两句)师:说起诸葛亮,我们都对他的故事有所了解,谁能讲一讲他的`丰功伟绩?(生汇报“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故事,师相机板书)师:诸葛亮的伟大我们说也说不尽,这样吧,每个同学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他。
(生汇报“不辞劳苦、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等词,并板书于丰碑的图案上)师:你们把这么多美好的评价都给了诸葛亮,你们真棒!其实老师也撰写了一幅对联献给伟大的丞相,对联就是板书的一部分呀!师:上联是:(师指板书学生读)生: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师:下联是:生:两朝开济六出祁山师:横批是:生:鞠躬尽瘁师: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完我们对丞相的崇敬,我提议,最后让我们齐声诵读杜甫的这首《蜀相》来表达我们对诸葛亮的敬仰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高 考 导 航
2
学 习 目 标
4
课 堂 互 动
3
课 前 预 习
5
随 堂 练 习
高考导航
• (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 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 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 前的准备过程。 •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 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 3.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答:三顾茅庐,鼎定三分,东和孙权,北拒 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 定叛乱,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 身死五丈原。
学习目标
• 1.了解杜甫及其作品,了解诗中有关蜀相的 典故。 • 2.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初步掌握怀 古诗的表现手法,体会律诗中“起、承、转、 合”四联的结构及其各自在创设意境上的作 用,掌握怀古诗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或借古 人以自况的手法。 • 3.体会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 2.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答: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 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 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 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 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祠 ( cí )堂 . 开济 ( jì ) . 黄鹂 ( lí ) . 满襟 ( jīn ) . 频 ( pí n )烦 .
好 ( hǎo )音 .
2.一词多义
看望,拜访 频烦天下计 ____________ ①三顾 . 关心,照顾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____________ . 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1)顾③顾 . 不过,只是 徒以吾两人在也 ____________ 看 ,不知所归 _____ ④君臣相顾 .
老臣心 ______ 扶助 ①两朝开济 . 成功 ,此乃天也 ______ (2)济②若事之不济 . ③同舟共济 ______ 渡河 .
• 3.走近作者 • 杜甫( 712-770 ),唐代大诗人,被誉为“诗 圣”。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 县;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 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 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前期的作品展示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 浪漫生活,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 代表作是《望岳》。安史之乱前夕,他十载 长安生活,流传下来的诗约100余首,其中 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有《兵车 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
课堂互动
• (一)自主思悟 • 1.《蜀相》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对 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答:最传神的是“寻”字。诗人借“寻”字 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信步 由之。它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深沉 的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表明丞 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 对翠柏的描写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 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
• 安史之乱后,他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 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组诗6首,后人简称为“三吏”、 “三别”。在漂泊西南时期写了《咏怀古迹》 五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等名篇。其他如《春望》《天末 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 《客夜》《九日登梓州城》《征夫》《旅夜 抒怀》《宿江边阁》《登岳阳楼》《蜀相》 《野老》《恨别》《宿府》《阁夜》《白帝》 《诸将》5首、《秋兴》8首、《登高》《江 南逢李龟年》《客至》《江畔独步寻花》等,
•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 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 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 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 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 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 公元 七五九年 )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 居秦州、同谷( 今甘肃省成县 )的颠沛流离的 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 浣花溪畔。第二年(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 六○年 )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 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 【答案】 (1)( 且夫 )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 大舟也无力 • (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每答 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 •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的要求默 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B级。平时背诵名句名篇时要注意领悟其 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 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
• 4.了解背景 •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 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 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 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 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 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 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 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 人们的景仰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