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学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类早期的医药文明

1.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人类第一次掌握支配一种自然力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燧人氏“钻木取火”)

2.舞蹈最早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3.古代导引疗法是在原始舞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4.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的知识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和积累起来的。

由于历代重要著作中记载的植物药数量最多,因此后世绝大多数的中药典籍都以“本草”名之。

5.由于最早的针砭工具是石头加工制作的,称做砭石,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砭石是最古老的医疗器具。

6.西周的手工业生产因种类多、分工细而有“百工”之称。夏代“天干”纪日法,商代“干支”纪日法。周代发明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冬至和夏至。

7.殷商时期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甲骨卜辞。

8.“疾年”指多疾之年,“雨疾”“降疾”表示和降雨一样,一次就有许多人染病。

9.春秋时期秦国明医医和最早提出六气病因学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第二章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战国、秦汉、三国)

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论述经络学说的文献。普遍认为这两部灸经是《灵枢·经脉》的祖本。《五十二病方》全书1.5万字,目录列有52种病名并有“凡五十二”字样而由整理者命名。

2.《导引图》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3.《阴阳脉死候》主要论述了由表知里诊断致死性疾病的方法,是最早的诊断专书。

4.《黄帝内经》最早著于《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医经七家,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经。

《内经》非一人一时之手。

5.五行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洪范》。说明各脏腑之间的功能要协调平衡,将五行学说引入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来认识和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人体脏腑及各器官相互联系的整体关系。

《内经》认为五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

6.《黄帝内经》最早著于《汉书·艺文志》,该书记载有医经七家:《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篇》。影响:《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书中充分反应出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特点,标志着中国医学从经验积累的阶段,上升到理论总结的阶段,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许多中医学理论流派的崛起大都源于此书。

7.《难经》“独取寸口”、“命门学说”。

8.《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共收藏药物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为滋养强壮类药、中品药滋养强壮而兼功治、下品药为功治药(中国药物学最早的分类方法)。记录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的基本理论。

是总结我国汉代以前药物学成就的早期专著。

9.《伤寒杂病论》:《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10篇;《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6卷,以脏腑辩证论治内科杂病为主,涉及妇科,外科疾病。

张仲景最杂病的论治,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脏腑经络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开脏腑辩证之先河。

10.古希腊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医学流派。

克罗吞医学学派,西西里医学学派,尼多斯医学学派,科斯医学学派。

11.希波克拉底学派的主要成就与特点。

提出了体液生理与病理学说及气质、体质的概念;提倡机体整体观和预防思想;把疾病看做全身性的反应;提倡医学道德修养。

12.亚历山大利亚被称作解剖、生理学的摇篮,并带动了临床外科,产科,和手术治疗的进步,同时实验医学和药物学也有了长足发展。

13.罗马人首创了公共医疗设施――医院。最早的慈善医院是一位老妇人于公元4世纪在罗马创建的。罗马人以其公共设施闻名于世,这些公共设施使罗马的城镇清洁而益于健康。

14.罗马帝国时期也出现了不同的医学流派:百科全书学派(赛尔萨斯被誉为“万能博士”),方法学派,灵气学派,折衷学派。

第三章中医学的进步(晋唐时期)与西医学的变迁

1.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是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首创内经分类研究方法。

2.孙思邈对伤寒的研究特点。方法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揭示伤寒六经辨证的规律,这种以方法为纲,比附归类的研究方法开以方类证研究之先河。

3.王叔和对脉学的理论与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发明,使脉学理论系统化,成为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脉学专著。

《脉经》确立了寸关尺三部定位脉诊法。

4.《诸病源候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症候理论的专著。

5.《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山中宰相)“诸病通用药”,开创按药物主治功用进行分类的先河。江北药物记载少。

国家药典《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就。

《雷公炮灸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炮制学专著。

6.炼丹术在中国出现很早,《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炼丹术文献,被誉为“万古丹经王”。炼丹术开始在我国盛行,并经印度,波斯传入欧洲,世界公认炼丹术源于中国,实为近代化学的先驱。

7.《肘后备急方》又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葛洪,记录天花,疟疾,沙虱病。

8.《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为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医药学著作。孙思邈,药王,千金药方有4500多个,千金翼方有2000多个。

孙思邈重视医德归纳为两方面第一是医术要精湛,第二,品德要高尚。

9.《外台秘要》王焘,理论部分以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为主,医方部分则选《千金方》最多。

10.两晋隋唐医学的许多分科专著在中国医学史上是首创。《刘涓子鬼遗方》简称《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以叙述全身各部位痈疽的临证经验为主要内容。

11. 医学教育形式

汉代:以父子相传和师徒授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教育出露端倪,在晋代有医官教学,这是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开端;隋太医署医学教育分为医学教育和药学教育两部分,我国医学教育制唐代已相当完善,四科教育初步形成;唐代医学教育已相当完善,太医署是唐代最高医学教育管理机构。

12.阿拉伯医学分为三个时期预备期、第二时期(黄金时代)、第三时期(衰退期)。从此,欧洲在找回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开始了文艺复兴,再次成为文化的中心,保存与传播希腊文化也是阿拉伯世界希腊化的过程。

13.阿拉伯医学,雷泽斯《医学集成》、《献与阿尔曼苏的医书》、《说疫》。阿维森纳的《医典》成为当时东方以及后来西方的权威性医学著作。

14.中世纪阿拉伯医院重视综合保健和心理治疗诊断,方法有问、切、验。问是问病史,病状,病因以及遗传和传染的因素,然后记录在病历上;验主要是验尿,观察其颜色浓淡,污浊及是否有异味;切是切脉。阿拉伯医师首创消毒技术,采用酒精消毒伤口。炼金术是阿拉伯医学文化的重大成就之一。

第四章中医学的兴盛(宋金元)与西医学建设制化的肇始

1.宋代把医药行政机构与医学教育机构分立。

2.北宋设立了官药局,这是世界医政史上的一个创举。

3.宋政府于编修院设“校正医书局”,集中了一批知名学者:掌禹锡、林亿、高保衡、孙兆、秦宗古,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考证、校勘。

4.在食养食疗方面,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治疗法的专书。

5.宋代方书编著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沿袭《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之体例――《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二是实用性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是在著者医疗经验的基础上选录古方和创制新方――《普济本事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济生方》。

6.《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法典。

7.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标志着中医病因学理论的成熟: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8.《察病指南》,南宋,施发,33种脉象,以图示脉。《欧希范五脏图》吴简,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学图谱专书。杨介在《五脏图》基础上作出《存真环中图》。

9.《太平圣惠方》最早载述“内消”“托里”

的治法;《外科精义》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宋元时期外科学领域的新成就,是一部较为实用的外科专著;《永类钤方》曲针,是我国伤科文献中的首次记载,以及“用针刀去血”;《世医得效方》危亦林,主要贡献“悬吊复位法”、麻醉法,是世界医学史已知的最早全身麻醉文献。

10.杨子建《十产论》,异常胎位转胎。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系统完善妇产科专著。

11.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生理上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上易虚亦实,易寒易热,六味地黄丸。刘昉《幼幼新书》虎口三关指纹。

12.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图经》。

13.宋慈《洗冤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系统的司法检验专书。

14.金元医家学创新与争鸣,河间学派创始人刘完素,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

第五章中医学的全面发展(明清)与西医学的革命。

1.《灵枢》注本为现存最早的全注本,是马氏注释创建最为显著的部分。

2.《本草纲目》集明以前本草学之大成,创立先进的药物分类方法,科学的论述药物知识,丰富了古代自然科学知识,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是整个中医药物学发展的巅峰之作。记载1892种药物。

3.《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对《本草纲目》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补正。

4.《普济方》朱棣,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收方61739首。《医方考》吴昆,是注解方剂的代表作。《医方集解》汪昂,是中医方剂学定型规范的重要著作。

5.外科:内外兼治(陈实功,正宗派);强调内治(王惟德、高秉鈞,心得派);外科专病(沈之问《解围元薮》最早的麻风病诊治专书)。

6.伤科:薛己《正体类要》是骨伤科的古称。

7.妇产科:傅山《傅青主女科》是清代别具特色的妇产科专著,不轻用攻药,主张攻补兼施,“生化汤”。《达生篇》达生,顺产之意,特别是主张在临产时睡,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