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戈夫曼拟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戈夫曼拟剧论

戈夫曼拟剧论

戈夫曼拟剧论
《戈夫曼拟剧论》是美国作曲家、音乐家兼文学家PaulHindemith (保罗欣德密特)所撰写的一部著作,其主要论述了“拟剧”概念,并围绕这一概念展开了他的“音乐剧造美学”。

从保罗欣德密特本人的亲身经历和对于艺术创作的要求来看,《戈夫曼拟剧论》的撰写旨在对当时复杂多变的文化生活现象加以研究,将音乐剧和拟剧作为个体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析。

保罗欣德密特在《戈夫曼拟剧论》中提出的“拟剧”概念,是他在针对文化的研究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他看来,音乐剧是艺术形式之一,但不是音乐剧可以简单地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一种新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它的功能在于将音乐、舞蹈、演唱和剧本结合在一起来呈现一个完整、统一的艺术作品。

从拟剧的角度来看,存在三个关键性概念:音乐动作、音乐设计和形式设计。

音乐动作指的是创造叙事的音乐概念,如乐句的结构和分解,音调的层次和质素,以及旋律的表现形式等;音乐设计则是围绕这些动作而展开的技巧;而形式设计则是将这些动作和设计以及其他艺术元素(如戏剧、舞蹈和朗诵)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艺术框架,从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

从此本书发表开始,保罗欣德密特便一直在为拟剧的发展不断投入心血。

他把这种新型音乐剧形式引入到教学中,为艺术家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逐渐引发了一种新的拟剧热潮,这种潮流的影响始终存在,至今为止仍被许多艺术家追随着。

总之,保罗欣德密特的《戈夫曼拟剧论》是一部重要的音乐剧造美学,其阐述的拟剧概念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和认知。

它可以帮助我们以思辨性的视角理解艺术,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想象新的艺术方式,在不断探寻艺术创作的壮丽之旅中,以保罗欣德密特拟剧的要求,追求超越固有标准的创作意图。

戈夫曼 镜像效应

戈夫曼 镜像效应

戈夫曼效应戈夫曼是加拿大著名社会学家,他在社会互动和自我呈现方面的研究对社会学有深远影响。

戈夫曼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其中之一是“镜像效应”,也称为“反射效应”或“镜子理论”。

戈夫曼的镜像效应定义:镜像效应指的是个体通过他人对自己的反应来认识和构建自我。

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形象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如何看待我们及其反馈。

主要内容1.自我呈现: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会有意识地呈现某种形象或角色,以影响他人的看法。

这种行为被戈夫曼称为“印象管理”。

通过控制和调整我们的行为、语言和外在表现,我们试图塑造他人对我们的印象。

2.他人的反应:他人的反应是我们自我认知的重要反馈来源。

我们通过他人对我们的态度、行为和反应来了解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

这种反馈帮助我们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自我形象,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3.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是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我们内化他人的反馈,形成对自我的稳定认识。

镜像效应强调了社会环境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强调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子日常生活中的镜像效应:如果一个人经常得到他人积极的反馈和认可,他可能会形成自信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反之,如果一个人经常受到批评和否定,他可能会形成自卑和消极的自我形象。

社会角色与身份认同:学生、教师、医生等角色都是通过社会互动和他人的期望来定义和巩固的。

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不仅通过知识传授展示自己的角色,还通过学生的反应、反馈来确认和强化自己的身份。

戈夫曼的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戈夫曼的镜像效应理论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帮助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交媒体、职场、家庭等不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自我认知过程。

通过了解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形象和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互动的质量。

论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

论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

论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框架思想,这一思想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戈夫曼的框架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如何在社会互动中构建和解读自我形象,以及如何通过“框架”这一认知工具来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戈夫曼的生平背景及其学术贡献,然后重点阐述框架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框架的定义、形成过程、功能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对戈夫曼框架思想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应用价值,同时也将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启示意义。

二、戈夫曼框架思想的核心内容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源自于他对社会互动和日常生活的深刻理解。

戈夫曼提出的“框架”概念,实际上是指个体或群体如何组织、解读和传达信息,以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行动。

他的框架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戈夫曼强调,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总是在不断地构建和重塑自我形象,这个过程就是“框架”的运作。

他提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解读和判断,形成一定的框架。

这个框架不仅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还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

戈夫曼进一步指出,框架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背景、经验、价值观等,也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制度规范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个体或群体的框架。

在戈夫曼看来,框架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他指出,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灵活地调整框架,以实现自我呈现和社会互动的目标。

戈夫曼的框架思想强调了个体或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揭示了框架在塑造自我形象和社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他的这一思想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三、戈夫曼框架思想的评价戈夫曼的框架思想为我们理解社会互动和个体行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

戈夫曼拟剧论应用

戈夫曼拟剧论应用

戈夫曼拟剧论应用戈夫曼(Erving Goffman)是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他的拟剧论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传媒学、心理学等领域。

拟剧论认为社会互动可以看作是一种戏剧演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和交互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建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以戈夫曼拟剧论的应用为主题,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社会学领域在社会学领域,戈夫曼的拟剧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社会互动和社会行为的过程。

他认为人们在社交场合中以不同的角色扮演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表演来维持社会秩序。

拟剧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帮助人们理解社会互动的本质和机制。

例如,在研究团队合作时,可以运用拟剧论的观点来分析各个成员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表演和互动方式。

二、传媒学领域在传媒学领域,戈夫曼的拟剧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媒体表演和公众舞台效应。

媒体被视为一个虚拟的舞台,人们通过媒体表演来展示自己的形象和角色。

拟剧论提供了一种解释媒体表演和公众舞台效应的理论框架。

例如,在研究媒体报道时,可以运用拟剧论的观点来分析记者和受访者之间的角色扮演和互动方式,以及他们通过媒体表演来传达信息和塑造形象的策略。

三、心理学领域在心理学领域,戈夫曼的拟剧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人们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

他认为人们在社交场合中通过表演来维持自己的面子和形象,以及与他人建立关系。

拟剧论提供了一种解释人们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的理论框架。

例如,在研究社交媒体使用时,可以运用拟剧论的观点来分析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和自我表达方式,以及他们在虚拟社交场合中扮演的角色和互动方式。

四、教育学领域在教育学领域,戈夫曼的拟剧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教育场景和教育互动。

他认为教育场景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的舞台,教师和学生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拟剧论提供了一种解释教育场景和教育互动的理论框架。

例如,在研究课堂互动时,可以运用拟剧论的观点来分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教育互动中的表演和互动方式。

戈夫曼的拟剧论

戈夫曼的拟剧论

戈夫曼拟剧理论
哎,说起戈夫曼拟剧理论,咱得先从舞台讲起。

你想嘛,社会它就像个大舞台,咱们每个人都是演员,天天在上面演戏,跟别个互动。

戈夫曼这个加拿大学家,他就用这个戏剧的比喻,来解释咱们的日常生活。

在戈夫曼眼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尽量地演好自己的角色,想给观众留个好印象。

比如说,你上班的时候,要表现得专业、认真,这就是你的角色要求。

你下班回家,跟家人朋友相处,角色又不一样了,这时候你就可以放松点,展现出真实的自己。

戈夫曼还说了,演戏嘛,有前台就有后台。

前台就是咱们给观众看的那一面,要整洁、得体,符合咱们的角色定位。

后台呢,就是咱们休息、准备的地方,是咱们的真实面目。

比如说,你在公司里,肯定要穿得正式点,这就是前台。

你回到家,换个衣服,躺沙发上休息,这就是后台。

他还讲了,咱们在演戏的时候,要处理好跟其他演员的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

大家都要配合好,才能演出一出好戏。

如果哪个人不按剧本演,或者做了些出格的事,就可能破坏整个表演。

总的来说,戈夫曼拟剧理论就是把社会比作舞台,把咱们比作演员,来解释咱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

他觉得咱们都在尽量地演好自己的角色,给观众留个好印象。

同时,咱们也要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在这个大舞台上顺利地演下去。

哎,说了这么多,你觉不觉得这个理论还挺有意思的?咱们每天都在这个大舞台上演戏,有时候是主角,有时候是配角,关键是要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赢得观众的掌声。

goffman's dramaturgical analysis -回复

goffman's dramaturgical analysis -回复

goffman's dramaturgical analysis -回复什么是戈夫曼的戏剧分析?戈夫曼的戏剧分析是著名社会学家厄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旨在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行为和交往方式。

他将社会交互比喻为戏剧表演,认为人们在社会场景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并进行一系列的表演,从而形成了社会现象和交往规则。

戈夫曼的这一理论基于对剧场表演的比喻,他认为社会生活就像一场戏剧,每个人都是演员,社会场景就是舞台,人们的行为和表演则是演出的一部分。

他强调了个人在社会交互中的角色扮演和面子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分析来揭示社会行为的内在规则。

在戈夫曼的戏剧分析中,他提出了几个核心概念和观点,包括前台和后台、面子工作、印象管理等。

前台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表演自己的公众角色,即对外展现的形象和行为;而后台则是指人们在私密场合中展示真实自我的地方。

面子工作是指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面子而进行的努力,包括自我呈现和表演技巧的运用。

印象管理则强调了个人在交往中对他人印象的处理和掌控。

戈夫曼认为,戏剧性在社会交互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来满足社会期望和达到自身目标。

他将这种角色扮演和表演过程比喻为社会交往的“舞台装置”,认为人们在这个“舞台”上通过各种对话和身体语言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这种角色扮演和表演不仅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和情感,也影响到社会的秩序和互动模式。

戈夫曼的戏剧分析对于理解社会行为和交往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社会交互的一种基本机制,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分析和理解社会现象。

通过将社会行为比作戏剧表演,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个体和群体在不同社会场合中的行为选择和对他人印象的管理。

同时,这一理论也强调了个体在社交中的自我塑造和角色转换的重要性,启发了人们对于身份认同和社会互动的思考和研究。

总结起来,戈夫曼的戏剧分析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和理解社会行为和交往方式。

戈夫曼的社会学理论

戈夫曼的社会学理论

欧文·戈夫曼(1922-1982),美国,符号互动论,1945-1951在设得兰群岛实地调查写出本书。

将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分析,研究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互动细节。

分析了个体或群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为在他人心目中产生和维持个体或群体所期望的理想形象,所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

被称为戏剧论或印象管理。

基本观点: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

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以个人运用符号的能力为出发点,强调个人内部对话的主观评价的社会的自我,重视符号在互动中的作用,将人们之间的符号互动看作是一门表演艺术,它要研究的实际是个体在社会中的一种互动。

他相信,真正意义的自我来自于对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种种行动所反映出来的意义的提取。

戈夫曼把整个社会看作是一个大戏院,而我们每个人就是这偌大舞台上小小的一个表演者,借助着某个生活场景的情景和道具,在与剧班的其他成员的合谋之下,共同在观众面前表演一出出真情抑或假意的剧目。

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剧本,但在互动中已经存在一个达成共识的契约,这个契约是由社会制度、法律条文、组织规定等等诸多外在强制性规定所先验地框定,根据情景定义的不同而随之修改。

在戏剧中,剧本、舞台、表演者与观众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戈夫曼用戏剧来类比人生,那么对应地,在社会牛活这个大舞台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组成因素:剧本就是社会生活本身; 表演者就是个体或群体,包括荣辱与共的同伴或相互竞争的对手; 导演是决策者等;观众可以是周围真实存在并进人情境中的人,也可以是表演者想象中存在的人。

与表演分不开的一个概念就是自我。

关于自我的概念,在该书中,戈夫曼也指出“在我们太人性的自我与我们社会化了的自我之间存在着差异”。

他的意思是,我们自发地想去做某事,与他人所期望我们去做的事不一定是一致的,也许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但作为一个出色的生活表演者,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就必须隐藏自己真实的主我,而表现出观众所期望的角色。

社会是舞台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社会是舞台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社会是舞台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戈夫曼在其著作《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中所提出的观点,即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人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

通过深入分析戈夫曼的理论,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本质,还能够对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有更深刻的认识。

戈夫曼的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和人际关系,还为我们揭示了自我如何在社会舞台上展现自我、塑造自我和追求自我认同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戈夫曼的理论出发,探讨社会舞台上的角色扮演、印象管理以及自我认同等问题,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视角。

二、戈夫曼的理论框架在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中,社会被视为一个大型的舞台,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进行角色扮演和互动。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会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来展示自己的形象,以获取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这种表演不仅仅是表面的、肤浅的,而是深入到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质。

戈夫曼强调,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经过精心策划的。

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交往对象,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这种表演行为不仅受到个体内在动机和目标的驱动,也受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制约。

在戈夫曼的理论中,个体的自我概念是在社会交往中不断构建的。

个体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反思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以及他人的反馈和评价,来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这种自我概念不仅是个体对自身形象和角色的认知,也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深入剖析个体在社交场合中的表演行为和自我构建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质,以及社会交往的本质和规律。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改进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的机会,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goffman's dramaturgical analysis -回复

goffman's dramaturgical analysis -回复

goffman's dramaturgical analysis -回复一、引言:介绍戈夫曼的剧场分析理论(150字)戈夫曼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剧场分析理论,用以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中的隐藏性。

剧场分析强调了在社交互动过程中个体对于个人形象的塑造和管理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社会是一座由各种角色、舞台和幕布构成的巨型剧场。

本文将深入探讨戈夫曼的剧场分析理论,分析其主要概念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二、戈夫曼的剧场分析理论概括(200字)戈夫曼的剧场分析理论认为,个人在社会互动中,就像是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场戏剧。

他将人类社会比作一座巨大的剧场,个体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社交场景则对应着不同的舞台。

个体通过不同的表演来呈现自己想要展示的形象,而观众则是社会中其他的个体。

三、“前台”和“后台”的概念(400字)戈夫曼将社交互动场景分为“前台”和“后台”,用以解释在不同社交场合中个体的行为差异。

在“前台”,也就是公共场合,个体会更加注重对外人的观感,表演自己想要呈现的形象。

他们会努力通过妆容、语言和姿态来维持或塑造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自我表达。

在这个舞台上,个体往往不能完全展示自己的真实面貌,而是根据观众的期望进行表演。

而在“后台”,个体可以放下面具,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

这是一个私人的领域,个体不再需要维护面子或角色,而可以放松自己,展示真实的情感和行为。

在这个舞台上,观众少,更容易倾诉和分享真实想法。

四、“错乱”和“保护面具”的概念(400字)戈夫曼在剧场分析理论中提出了“错乱”和“保护面具”的概念,用以解释社交互动中的行为现象。

个体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让他们无法完全掌握自己的形象和表演,从而导致舞台上的“错乱”。

比如,一个人突然忘记自己的台词或者误犯了社会规范,这就会让他们在观众面前感到尴尬和不自在。

为了应对这种突发情况,个体会在社交互动中,携带一个或多个“保护面具”。

述评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

述评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

述评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
述评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
人际交往方式对人际互动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戈夫曼借用一系列舞台表演的概念来分析人际交往过程,为研究微观的社会行为开辟了新的领域.本文着重分析了戈夫曼理论中提及的诸多概念,并且对戈夫曼理论所产生的社会意义进行了分析.
作者:汪广华 Wang Guanghua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江苏,连云港,222006 刊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NYUNG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001 ""(3) 分类号: B84-069 关键词:互动社会拟剧理论形象管理表演。

浅析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对教育活动的蕴义

浅析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对教育活动的蕴义

浅析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对教育活动的蕴义摘要:社会学家戈夫曼将戏剧理论引入到社会生活中,为研究微观社会行为开辟了新的领域。

本文着重分析戏剧理论中提及的诸多概念,并运用戏剧理论解释了当前教育情境的合理性,以及它对当今师生交往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戈夫曼;戏剧理论;教育活动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戈夫曼是当代美国社会学大师。

他一方面以微观分析的角度来探讨面对面行为的本质与内涵,另一方面也关心宏观社会秩序的建立于维持,对后世互动理论的发展影响甚大。

戏剧理论认为人生宛如一场表演,它运用许多戏剧名词与观点来诠释生活中的事物。

不论是社会事件、团体过程以及人际关系,都可运用戏剧理论的观点来获得深入的理解。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前台、后台、印象管理等,都对解释当前教育情境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戏剧理论内涵及其教育蕴义(一)表演戈夫曼在正式谈舞台表演前,戈夫曼借助帕克对面具的观点,来印证任何人都无时无刻地扮演着某种角色,并符合特定的行为规范,正如同展现真实的自我。

在了解自我与表演的关系之后,戈夫曼给表演下了一个定义,即“个体持续面对一组特定观察者时所表现的,并对那些观察者产生了某些影响的全部行为。

”在运用演员来类比,戈夫曼认为每个人都是在观众面前呈现一场场的表演,而当呈现自我时,人们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引导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戈夫曼提到表演的一种极端是表演者完全进入了所扮演的角色之中,不能分清真实的自我与角色扮演的自我。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会把工作中的角色带到家庭中,导致角色冲突,往往会对孩子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二)剧班舞台表演的进行,除了主角之外,必然还有其他表演者。

戈夫曼将其称之为“剧班”。

戈夫曼给剧班下的定义是:“剧班是一群个体的集合,他们通过相互间的密切合作来维持一种特定的情境定义。

”如果剧班有导演的话,那么他就必须履行两个职责:首先,导演有责任纠正那些表演不当的剧班成员,使他们的表演与剧班方针协调起来。

戈夫曼拟剧理论

戈夫曼拟剧理论

戈夫曼拟剧论的框架
剧本期望
就是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角色的限定。在个人行动的后面隐藏着强有力的 “剧作家”,这个“剧作家”就是社会体系,它不允许个人离开剧本。
剧情
在某种社会情境中,人们为了给他人留下某种印象而做出的所有活动。
剧组
戈夫曼把在“表演某种剧情时进行合作的一些人”,称之为剧组。处理好剧 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重要的。
表演区域
后台与前台(布景、个人仪表、举止)
假面具
假面具是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前台行为,是一种角色面 孔
戈夫曼拟剧论的印象管理
步骤 1
• 理想化表演
步骤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误解表演 • 神秘化表演
• 补救表演
步骤 3
步骤 4
戈夫曼拟剧论的评价
戈夫曼运用戏剧语言对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进行的社会学 分析,充分肯定了社会体系这一剧作者及其剧本期望对表 演者的决定性作用,也即承认社会结构对个人行动的制约 性。他把表演区域分为前台与后台,提出了理想化表演和 误解表演、补救表演等印象管理策略,对人们成功地扮演 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是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的。他 提出的“戴假面具的人”、“故意演戏”等概念,也反映 了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真实一面。但他的理论也存在 许多片面性和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色彩而受到尖锐的批 评。
戈夫曼拟剧理论
营销163 岳文
戈夫曼拟剧论的观点
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 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面前塑造能 被人接受的形象。拟剧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 心目中创造印象。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 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表演就按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 确或不完整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作。 戈夫曼提出,人们为了表演,可能会区分出前台和后台。前台 是让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后台是为前台 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 戈夫曼认为,人们不能将前台行为应用于后台,也不能将后台 行为应用于前台,而是应该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应有的行为, 而其标准是社会的规范,即社会的角色行为的规定。

戈夫曼拟剧论的内涵、误释与道德性

戈夫曼拟剧论的内涵、误释与道德性

戈夫曼拟剧论的内涵、误释与道德性Wang Qingfeng【摘要】拟剧论是欧文·戈夫曼社会学的重要构成,它包含表演、剧班、区域、不协调角色、角色外沟通和印象管理等六大要素.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戈夫曼对拟剧论作了结构性微调,淡化剧场的隐喻和行动者作为操控者的形象,并对阐释社会世界的拟剧论持保留态度,将它视为权宜性的认知工具.学术界对拟剧论通常存在三种误解:在本体论层面,将戏剧等同于现实;在认识论层面,认为拟剧论是一种保守的理论,并将面对面互动视为零和博弈;在方法论层面,将拟剧论视为诠释社会生活的唯一视角.这些解读均有失偏颇,对戈夫曼而言,拟剧论既是隐喻,也是对现代性的另类批判,同时亦构成分析日常生活的独特视角,它呈现的微观系统并不乏道德感和互动仪式.【期刊名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7页(P182-188)【关键词】欧文·戈夫曼;拟剧论;印象管理;自我;道德【作者】Wang Qingfe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03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是拟剧论的创始者,他创造了一整套新的术语来探讨面对面互动系统。

事实上,社会生活的拟剧隐喻并非戈夫曼所独创,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从莎士比亚到冯德尔(Vondel)等剧作家的文本中,“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的隐喻颇为普遍。

戈夫曼的贡献在于第一次将拟剧的隐喻系统化和理论化,并以这种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社会生活。

正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6年版/1959年版)一书中,戈夫曼提出了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拟剧论阐释,表明日常互动的重要特征是拟剧表演,对行动者如何进行印象管理进行了精妙的论述。

如今戈夫曼的著述已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引证来源,拟剧论也成为当代表演理论的思想源泉。

与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哈罗德·加芬克尔(Harold Garfinkel)等社会学家不同,戈夫曼的著作读起来并不艰深晦涩,但由于其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表露在字里行间,因而更值得仔细解读和品味,否则对他的理解容易流于表面和庸俗化,忽略其隐藏在背后的真实意图。

戈夫曼

戈夫曼

生活就是一场舞台剧——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浅析(姓名:黄东旭学号:02080376 班级:08级3班)【摘要】从戈夫曼看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演与互动就是一场游戏。

在游戏中,人们对不同的“定义”进行争夺,人们的表演与万动就是某个“定义”取得胜利或成功的被人们接受的过程。

【关键词】戈夫曼拟剧论戏剧分析要素印象管理一、戈夫曼1及“拟剧论”提出背景浅介自18 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与无产阶级出现后,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急剧增加, 传统的科学理论与科学体系已经不能对越来越多的动乱现象作出解释。

于是,关于研究社会运行与发展的社会学应运而生。

贾春增认为,社会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在第四阶段反帕森斯的理论中,最重要的派别之一就是包括戈夫曼“拟剧论”在内的符号互动论。

戈夫曼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他研究、继承和发展了米德、库利、布鲁默等符号互动论者的观点,发展出拟剧理论。

拟剧论是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在理论中,他把社会比做舞台,把社会成员比做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

戈夫曼认为,人类是使用语言等象征符号的动物。

而象征符号从来就不与它们所代表的现实相一致,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符号是假的。

人类生存在以各种象征符号来互动的社会现实中,人们以面貌、姿势、服装、用具和言辞所赋予的意义为基础,对他人进行表演。

因此,戈夫曼认为,人生是一场表演,社会是一个舞台。

人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演戏,目的是赢得观众的认可乃至喝彩。

根据戈夫曼的观点,人们互动的过程就是人们表演“自我”的过程,但这个“自我”并非真实的自我,而是经符号乔装打扮了的“自我”。

因此,人们的行为实际上是带着符号制作的“假面具”的表演。

这就是戈夫曼的拟剧理论的基本内容。

本文将对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拟剧论”理论前提戈夫曼的研究是以符号互动论关于:“主体我”、“客体我”、“镜中我”和“情境定义”等思想为理论前提的,他从戏剧表演的角度进一步发挥了这些思想。

[外国文化]欧文-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

[外国文化]欧文-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
在社会科学文献的引用率上,戈夫曼的理论被引用的程度和英国提出“第三条路”的吉登斯和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哈贝马斯的被引用率不相上下。堪称二十世纪社会科学届的一代牛人之 首。 欧文-戈夫曼的重要著作,出自wikipedia 相关词条: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Doubleday & Company, New York 1959. Deutsche Ausgabe: Wir alle spielen Theater. Die Selbstdarstellung im Alltag. Übersetzt von Peter Weber-Schäfer. 10. Auflage. Piper, München 2003
Asylums. Essays on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Mental Patients and other Inmates. Chicago 1961.
Deutsche Ausgabe: Asyle. Über die soziale Situation psychiatrischer Patienten und anderer Insassen. 10. Auflage, Suhrkamp, Frankfurt am Main 19958-5.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Prentice-Hall, Englewood-Cliffs, N.J. 1963. Deutsche Ausgabe: Stigma. Über Techniken der Bewältigung beschädigter Identität. Übersetzt von Frigga Haug. Suhrkamp, Frankfurt am Main 2010 Interaction ritual. 1967. Deutsche Ausgabe: Interaktionsrituale. Über Verhalten in direkter Kommunikation. 3. Auflage, Suhrkamp, Frankfurt am Main 1994 Strategic interaction. 1969. (dt. Strategische Interaktion) Relations in public. 1971. (dt. Das Individuum im öffentlichen Austausch) Frame analysis. 1974. (dt. Rahmen-Analyse, 1977) Geschlecht und Werbung. 1981.

简述戈夫曼拟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简述戈夫曼拟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理论学期论文简述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郭爽201010312222012/5/29简述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01031222 郭爽【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戈夫曼拟剧理论思想的理解,从拟剧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社会上访谈节目热度高和拟剧理论和社会污名问题之间的关系,并讨论由于污名问题对个人社会交往产生影响,从而成为社会问题【关键词】拟剧理论污名访谈节目印象管理前台后台人们经常说人生如戏,每个人在都在医生中扮演着角色,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我们都在按照自己的角色表演一出戏,直到我们离开。

早在17世纪,大文豪莎士比亚就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分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就描述了出来,到20世纪的许多社会学家将关注放到研究人们社会互动中去,而其中戈夫曼更是将喜剧的理论创新的运用到符号互动论之中,系统的提出拟剧理论。

一、理论概述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全面阐述了拟剧理论的思想,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即如何利用符号进行表演,并使表演取得良好效果,其研究重点在“互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互相直接见面的时候,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行动的交互影响。

”他认为人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表演。

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演员一样,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下,按照一定的角色要求在舞台上表演给观众看。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我们总是尽量地使自己的行为接近我们想要呈现给观众的那个角色,观众看到的是那个表现出来的角色而不是演员本身。

当表演结束,演员回到后台以后他的真实面目才展现出来, 演员才又恢复其本来的自我。

而后台是观众所看不到的地方,用于分隔舞台与后台的屏幕把通过表演展现出来的世界与真实的现实世界隔离开来,社会好比一个舞台,人们的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按一定的常规程序(即剧本)扮演自己的多种角色,表演中人们都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通过言语、姿态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称为“印象管理”);为了实现印象管理,人们运用一些手段(外部设施和个人的装扮)装点门面。

欧文·戈夫曼的拟剧或表演社会化理论透视

欧文·戈夫曼的拟剧或表演社会化理论透视

海外视线Overseas sight欧文·戈夫曼的拟剧或表演社会化理论透视濮 波一、综述:戈夫曼拟剧理论的思路和问题意识在我看来,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著作中几近成熟的“戏剧vs社会”互动研究,这些研究,也可以称为社会拟剧理论,或者社会学的符号互动论。

该书由乔治·桑塔耶那(George Santayana)关于面具的引言开始的,在整本书的论述中,他凝练了社会拟剧的隐喻实质和大量社会与戏剧互动的实践,证实了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戏剧的舞台之事实,也抵达了舞台表演与自我之间隐秘关系的混沌之所。

欧文·戈夫曼这样解释自己的研究:我想把这个研究报告当作一种手册,详尽叙述一种社会学观点。

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建筑物或房舍的有形界限内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可以根据这种社会学观点来研究。

我将描述一组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框架,这一框架能运用于任何具体的社会设施,无论是家庭设施、工业设施还是商业设施……我们必须在不同的设定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我们所争论的背景不是因为社会学的庞大,而是它具体的背景和环境。

[1]在具体深入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之前,我们需要弄明白两点。

首先,欧文·戈夫曼说生活犹如剧场,他要讨论的是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生活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者不会做的各种事情。

戈夫曼作为一名社会学家的问题关切,在于到底人类的社会生活其框架具体如何构成?如何运作?在元素之间的关系如何相互影响?其次,戈夫曼使用的观点是戏剧表演的观点,其原理从舞台演出艺术原理引申而来。

他提出的重要概念和术语包括自我表现[2]、前台、后台、前台行为、后台行为、戏剧实现、剧班、剧班共谋等。

之所以表演具有社会化,是因为戈夫曼发现“社会生活中表演无处不在”,这个立论的依据便是当“舞台呈现虚假的事情,生活却可能呈现真实的和有时是排练不充分的事情”。

戈夫曼戏剧分析理论述评

戈夫曼戏剧分析理论述评

58戈夫曼戏剧分析理论述评孟 蔚(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 戈夫曼的戏剧分析理论以它独特的研究视角,生动形象的分析语言及特有的理论框架,在符号互动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戏剧分析要素和印象管理最能代表戈夫曼的社会学思想。

要研究戈夫曼的戏剧分析理论,就需要对这两部分进行研究。

[关键词] 戏剧分析理论戏剧分析要素印象管理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将戏剧语言引入社会学分析,以独特的视角,深入研究日常生活中人们面对面的具体互动细节,并运用戏剧舞台的特有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戈夫曼的戏剧分析理论以个人运用符号的能力为出发点,重视符号在互动中的作用,将人们之间的符号互动看作是一门表演艺术。

他的理论可以分为两部分:戏剧分析要素和印象管理。

一、戏剧分析要素戏剧包含许多因素。

其中,剧本、舞台、演员、观众是不可缺少的。

戈夫曼将分析戏剧的语言引入到社会学中,将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个舞台,每个生活于世界中的人都是演员,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都被认为是一种表演,这一切就构成了具有一定意义的生活剧情节。

1、剧本。

在戏剧表演中,剧本是预先给定的,通常,每个演员都必须按照剧本来完成自己的表演。

戈夫曼把社会看作是一幕正在演出的戏剧,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舞台上的演员,每个人的行动都要受到社会体系这个“剧作家”预先写好的“剧本”的约束。

我认为,“剧本”一词在戈夫曼的理论中仅仅是个比喻,它在现实生活中是指角色扮演所依据的社会规范和人们对角色的期望。

即“剧本”是由一定的社会规范和角色期望二者所界定的。

期望兼有剧本的特点,它对角色扮演者具有潜在的影响力,而社会规范则对角色扮演者有显在的影响。

戈夫曼认为,处于社会舞台上的每个演员不仅要受到剧本的限定,还要受到其他演员、观众的影响,符合剧本和其他演员、观众期望的表演被认为是成功的表演。

网络视频分享中的“自我呈现”——基于戈夫曼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的观察与思考

网络视频分享中的“自我呈现”——基于戈夫曼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的观察与思考

网络视频分享中的“自我呈现”——基于戈夫曼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的观察与思考网络视频分享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观看各类视频内容,并且将自己生活中的点滴记录通过网络分享给他人。

这种网络视频分享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自我呈现”的行为。

在谈论“自我呈现”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戈夫曼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理解为一个角色,社交互动就是在不同角色之间进行的“拟剧”。

人们会根据不同的社交场景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行为和言语去呈现自己的角色。

在网络视频分享中,人们基于他们认同的角色去呈现自己。

例如,有些人在视频中扮演开朗幽默的角色,将自己的生活点滴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示给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有些人则扮演专业知识渊博的角色,在视频中分享自己对某个领域的见解和经验,帮助观众解决问题。

还有些人选择扮演可爱萌系的角色,通过分享自己与宠物或孩子的互动镜头,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这样的“自我呈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认同需求。

人们通过网络视频分享展示自己的生活,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同。

当观众对他们的角色呈现给予了积极的反馈和评论时,他们会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视频分享中。

而当观众对他们的角色呈现持负面评价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受挫和失落,甚至受到心理伤害。

事实上,网络视频分享既展示了人们的优点和才华,也暴露了他们的缺点和局限。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扮演多个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

同样地,在网络视频分享中,人们也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角色呈现。

除了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外,行为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网络视频分享中的“自我呈现”行为。

根据行为分析,人的行为是受到环境的影响的。

在网络视频分享中,人们会根据社交平台的规则和期望,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来呈现自己。

例如,在某些视频平台上,观众更加喜欢搞笑幽默的内容,于是视频创作者就会选择通过幽默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目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理论学期论文简述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郭爽201010312222012/5/29简述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20101031222 郭爽【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戈夫曼拟剧理论思想的理解,从拟剧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社会上访谈节目热度高和拟剧理论和社会污名问题之间的关系,并讨论由于污名问题对个人社会交往产生影响,从而成为社会问题【关键词】拟剧理论污名访谈节目印象管理前台后台人们经常说人生如戏,每个人在都在医生中扮演着角色,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我们都在按照自己的角色表演一出戏,直到我们离开。

早在17世纪,大文豪莎士比亚就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分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就描述了出来,到20世纪的许多社会学家将关注放到研究人们社会互动中去,而其中戈夫曼更是将喜剧的理论创新的运用到符号互动论之中,系统的提出拟剧理论。

一、理论概述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全面阐述了拟剧理论的思想,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即如何利用符号进行表演,并使表演取得良好效果,其研究重点在“互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互相直接见面的时候,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行动的交互影响。

”他认为人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表演。

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演员一样,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下,按照一定的角色要求在舞台上表演给观众看。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我们总是尽量地使自己的行为接近我们想要呈现给观众的那个角色,观众看到的是那个表现出来的角色而不是演员本身。

当表演结束,演员回到后台以后他的真实面目才展现出来, 演员才又恢复其本来的自我。

而后台是观众所看不到的地方,用于分隔舞台与后台的屏幕把通过表演展现出来的世界与真实的现实世界隔离开来,社会好比一个舞台,人们的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按一定的常规程序(即剧本)扮演自己的多种角色,表演中人们都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通过言语、姿态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称为“印象管理”);为了实现印象管理,人们运用一些手段(外部设施和个人的装扮)装点门面。

这里我们分析他的理论可以分为三部分:戏剧分析,印象管理和污名。

1.戏剧分析在戏剧中,剧本、舞台、表演者与观众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戈夫曼用戏剧来类比人生,那么对应地,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舞台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组成因素:这里的剧本就是社会生活本身;表演者就是个体或群体,包括荣辱与共的同伴或相互竞争的对手;导演是决策者等等;观众,可以是周围真实存在并进入情境中的人,也可以是表演者想象中存在的人。

表演区域:表演有两个区域:前台与后台。

前台倾向于被选择,而不是由演员创造的。

当行动者扮演某种既定的社会角色时,通常会发现,一种特定的前台已经设计好了。

后台与前台是相对的。

如果有观众闯人后台,那后台就会变成前台,也即成为另一场不同演出的前台。

剧本期望:指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位置上的角色的限定。

对于个人来说,还要受到其他个人的期望的影响。

其他个人的期望分为其他演员的期望与观众的期望。

2.印象管理戈夫曼认为“我们是为了在他人心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而表演”印象管理是如何在他人心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过程。

或者说当人们观察他们时,他们应如何表现自己。

戈夫曼认为印象管理共有四种策略:(1)理想化表演。

这种策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掩饰。

“表演者会掩盖或部分地掩盖与他自己理想的形象不一致的活动、事实和动机”,以便集中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

(2)误解表演。

富人装穷,流氓扮绅士都是误解表演的例子。

(3)神秘化表演。

与互动方保持一定距离,使对方产生一种崇敬心理的表演称之为“神秘化表演”。

(4)补救表演。

3.污名“污名”:“当一个陌生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马上就有迹象表明他具有一种属性,这种属性使他可能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成为一种不大值得羡慕的人——总而言之,一种坏透了的,或一种非常危险的人,或一种非常懦弱的人。

他就是这样在我们心目中从一个没有缺陷的、正常的人贬低为一个有污点、被轻视的人。

这样一种属性就是污名。

”一个人本身是否有缺陷或者有污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群体和交往关系中被其他人视为是有缺陷、有污点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三类人容易产生污名:1.生理上缺陷的人2.品质上有缺陷的人3.来自不受欢迎阶层或群体的人二、社会现象分析(一)访谈节目热近年来中国传媒行业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大受观众朋友欢迎的欢迎的综艺娱乐节目,不乏一些港台节目,例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我爱记歌词,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其中访谈节目以其新鲜的内容大受观众欢迎,访谈类节目是当今电视节目形态的重要一种,在内地比较出名的访谈类节目有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杨澜的《天下女人》,《杨澜访谈录》,李静的《超级访问》和《静距离》。

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推出类似的节目,尤其是台湾综艺访谈节目《康熙来了》,以其麻辣的作风受到两岸各地很多观众的喜欢,运用拟剧理论说明《康熙来了》等访谈节目大受欢迎的原因:其实在访谈节目中很大程度上使得明星的后台行为前台化,访谈节目所展示的明星的日常生活,看到明星下了舞台后的个人生活甚至对明星的隐私和很多个人问题也大胆提及一定程度上也是满足明星粉丝的满足,从内地的访谈节目来看,极少访谈类节目会去揭露丑闻,明星所塑造出来的形象也是正面的,只有个别的回去尝试。

从这个层面上说,有些访谈类节目应该属于前台行为, 属于展示明星的特定表演。

但是个别干预大胆揭露,干预大胆言辞的的节目就会更受欢迎,例如《非诚勿扰》,《康熙来了》。

另一方面,很多效应并不是明星自身内在性格就是那样,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明星是他自己理想化的形象,那些不利于自身的东西他们会努力掩盖起来,充分符合戈夫曼印象管理理论中理想化表演的策略2008年天涯社区率先传出艳照门事件的照片,内地,香港舆论一片哗然,抛开艳照门事件背后的社会伦理道德。

单单分析其中涉及到的明星,被曝出的第一个明星是阿娇, Twins组合之一,先前阿娇的形象是作为玉女形象大力宣传的,粉丝也大多数是欣赏她们的清纯造型。

但艳照门事件发生后,对于阿娇形象,大多数观众心中是震惊。

2009年,日本著名女明星酒井法子涉嫌吸毒、满文军也以同样的罪名被逮捕。

可见,观众心中的明星形象很大程度上是明星自己的理想化表演。

当然,对于很多明星来说, 他们在公共场所的理想化表演也属于误解表演,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获得社会的尊重。

暂且不对这种行为做任何评价。

(二)社会污名化在我国社会,被贴上污名的人群有很多,如同性恋,同时一些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也容易被贴上污名,如艾滋病,糖尿病,癫痫,精神病患者,乙肝等等,甚至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污名到达了一种制度化的过程,有美国学者以低教育程度群体遭遇的困境为例解释了这个问题。

“特定阶层和特定种族承担了受教育水平低的责任,而其背后的教育不平等,乃至更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却被隐匿起来。

社会歧视、社会不平等被结构性的因素加以强化。

“当教育不平等在一个重视教育价值的社会中被制度化了,缺少教育的人被污名化的环境就被建立起来。

源于社会不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不平等,以及教育所获内容的不同,导致了教育接受程度的差别,而这种差别,经过教育系统的制度化作用、经过重视教育资历的社会环境的强化,得以凸显。

系统性的问题经由制度化、合理化的过程,便表现为由特定群体个人特征导致的问题。

”1在中国以乙肝病为例,曾经因为歧视污名发生的周一超案的悲剧,中国乙肝病人开始走上了去污名化的道路,戈夫曼认为在人际交往中,有污名的人会利用各种表演方法技巧,把由于这种境遇所受到的伤害和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乙肝患者通过自己不断努力促使国家立法,国家部委连续发文件,提醒大众不要歧视乙肝患者,他们还通过自己的行动积极改变自己的形象,为公众树立良好自强的形象,其实对于被污名化的人群,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是在戈夫曼的理论中,他将拟剧理论和污名联系起来,也对去污名化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其实我认为想要去污名化不只是被污名群体个人努力塑造良好的形象,进行成功的印象管理,同时我们这些观众的想法对于去污名化的过程是重要的,所以我们也需要宽容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和污名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污名已经成为各领域学者关注的问题,也是学者研究的热点,戈夫曼将戏剧舞台的特有语言引入社会学,用戏剧语言来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互动、交往,认为世界就是个大舞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是在演戏。

这是他对微观社会学传统研究视角的一大突破。

戈夫曼的戏剧分析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并对社会科学诸多学科具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1.许青霞,《康熙来了》中拟剧理论的分析,中华人文论丛,第二卷第一期2.Gaylene Becker and Regina Arnold: Stigma as a Socialand Cultural Construct,in Stephen C. Ainlay, GayleneBecker, and Lerita M. Coleman ed.:The Dilemma ofDifference: A Multidisciplinary View of Stigma [C]. NewYork: Plenum Press, 1986.3.王林岚,《污名化与去污名化——以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个案》,社科纵横,2011年9月总地26卷第九期4.胡荣林本,影响公民对污名对象态度的诸因素分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五期5.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Gaylene Becker and Regina Arnold: Stigma as a Socialand Cultural Construct,in Stephen C. Ainlay, GayleneBecker, and Lerita M. Coleman ed.:The Dilemma ofDifference: A Multidisciplinary View of Stigma [C]. NewYork: Plenum Press, 1986.6.戈夫曼《污名:对受损身份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