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生;(2)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评价
(3)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同时又遭受本国封建势力
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导致民族资产阶级既革命又妥协的两面性。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行业不均衡:轻工业发展
特点
中
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3)地区不均衡:主要集中与东南沿海地区;
时间 甲午战后—1912 年;
促进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主
时间 1912 年—1919 年
(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义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民族资产阶级投身实业热情。
的
短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尤其是 1915 年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暂 原因 运动。
产的
春
(4)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实业救国思潮的促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背景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时间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地域 在东南沿海地区;
(1)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产 代表 (2)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
生
(3)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1)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
①产品不投放市场,不属于商品经济;②封建衙门式管理。 相同
③政府出资,没有私人资本。④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列强经济入侵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客观上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冲击了中国原有自然经济,为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逐步沦为资本主义 的经济附庸。成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汇总表格
二、中国近代史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申报》转型趋势专权的护法运动,但终究失败(选修2、选修4内容)④1917年,中国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并成为战胜国(选修3内容)命崛起提供阶级和经济基础③一战引起人们对欧美政治制度的怀疑,全盘西化的喧嚣被中西杂糅的思想取代。
俄国十月革命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走道路才能救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宣传马克思主义4.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重大突破(1937--1949年)时期政治经济文化①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中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进攻上海。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国民政府先后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计划,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侵略。
l938年l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共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找到一条迅速壮大革命力量的途径④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还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⑤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组织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的百团大战。
为确保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中国军队入缅作战⑥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反共倾向增强,皖南事变发生,反共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国民党“六大”主张坚持一党专制;民盟成立,延安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选修2内容)⑦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⑧抗战期间,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签署《开罗宣言》、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选修3内容)①日占区民族企业或被毁或被采取“军管理”办法吞并②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③中共根据地适时调整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经济继续发展(选修2内容)①毛泽东先后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标志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 (1840— 1919年)
1.1898戊戌变法走 君主立宪道路 2.1906“预备立宪” 3.1912辛亥革命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结果:戊戌变法 遭封建顽固派镇 压;“预备立宪 ”假立宪真专制 ;辛亥革命推翻 了君主专制统治 ,但是袁世凯窃 取革命成果真正 的民主政治并没 有建立起来
联系点
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近代化 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这一阶段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社会生活 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三阶段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1895—1919前)
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 成立蒋介石独裁统治、日本侵华
治
1905中国同盟会、1911武昌 起义、1912中华民国、清帝 退位、1912《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颁布;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 袁世凯窃取政权北洋军阀统 治、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 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五四运动 1921中共“一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民革命 1927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建立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1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 1934红军长征、 1935遵义会议、 1937全民族抗战 1945中共 “七大” 1946全面内战爆发、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新中国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意义。 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 确 立多党合作、协商制度、人民民主专 政
1949)
新民主主义经 济(1927--1956 )
政治: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在萌芽状态。 思想: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 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从世界角度看: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晚清时期(1840-1912年)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年)
民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
2.革命时期划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个革命时期(1919-1949年) 3.近代化历程:
孕育阶段:1840-1860年 启动阶段:1860-1895年
私有制
社会 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 经济主张 绝对平均主义
1859年为改革内发政展, 衰弱时期 私有制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 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作用 相同
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利益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
和要求,群众基础广泛 要求,群众基础薄弱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 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
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农民反应不积极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近代化:(现代化或资本主义化) 核心:工业化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
从政治制度看: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 近代工业: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工业部门
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式
【知识梳理】 1.政治上(读本P38)
鸦片战争 (1840-1842、英) (原因、结果、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民阶级)
(主要史实、纲领、新特点、作用及局限性) 2.经济上(读本P38)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原因、标志、影响),中国经济开始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上: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
4.社会生活上: 生活习俗变迁
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 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中西合璧)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
甲午战争以后 -初步发展
民国初期(一战 间)-短暂春天
原因:辛亥革命、政府措施、提倡国货、列强放松 表现:纺织业、面粉业 特点:地区部门、外国资本、传统经济 结果:帝国主义-很快萧条 影响: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成立
原因:币制改革、经济建设、反帝爱国 影响:创最高纪录、帝国主义、官僚资本
国民政府统治前 期-曲折发展
资产 维新派:倡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阶级 实业派:设厂自强、实业救国 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三、工业文明冲击下的生活方式变化
项目 服饰 饮食 居住 风俗 交通 通信 传媒 变化表现(近代) 西装、中山装 西餐 西式建筑、中西合璧 婚俗、丧葬、历法、礼仪 自行车、轮船、公共汽车、有轨电车 邮政、电报、电话 报刊、广播、电影
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思想解放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 中国思 想解放 的潮流 地主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阶级 洋务派: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临考专题二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 变革和转型
——中国近代史整合
“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 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 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 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 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 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 的变化。”
冲击
民族资本主义
压制 反抗 妥协
官僚资本主义
(1)外国资本不仅直接压迫民族资本,而且极力扶 植为其服务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从而阻碍中国 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2)官僚资本作为官僚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是 国家垄断资本和买办资本的结合体,与外国资本和本国 封建势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 买办性,严重地排斥和压迫民族资本,破坏和阻碍生产 力的发展,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打击对象。 (3)民族资本属于中小资本,具有一定的革命性, 但由于它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存在着 难以隔绝的联系,在经济上乃至政治上具有无法克服的 软弱性,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力量,因而不可 能引导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例谈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例谈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本专题内容是新课标全国文综高考卷历史试题考查的重点之一。
从考查内容方面看,主要集中考查晚清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等主干,对近代中国外交观念的变化也有所涉及。
具体考查的知识点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等。
从命题的方向方面看,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注重对价值观的引领。
例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8题,以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洋货日益增多为背景考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28题,以晚清时期一外交事件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一外交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结束了中国闭关自守的状态,中国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本阻止琉球国进贡这一事件属于涉外事件。
地方督抚在上奏中提议按照“万国公法”来评判日本阻止琉球国进贡这一事件,说明当时国人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念。
故D选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故A选项错误。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
史实:(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
史实: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史实: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史实: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
资产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工业文明下中国的变革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
原因
解体;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 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①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②著名的有 表现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 牟机器磨坊
阶级关系 社会思想 社会习俗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史学范式 革命史观 现代化 史观 整体史观 理解与认识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 国“闭关”的局面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
(2011· 新课标全国卷)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 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 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 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 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 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 •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4.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 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我们由此统计表可 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狭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
中国近代史的时段特征
经济上
思想上
(1)地主阶级开明派:林、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 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2)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持原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掀起洋务运动,但仅停留在对西方器物层面的学习上。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 政治主张,把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提升到政治制度层 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阶段特征】
甲午战争后,巨大的民族危机震醒了中 华民族。觉醒、探索构成了1895—1919年中国 历史的主旋律。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完成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 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发展深化;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主主义革命转变。
土地革 命时期
(1927~ 1937)
(1)新道路的开辟: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找打 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 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2)国民经济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和民 族资本都得到较快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一定物质基础。 (3)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局部侵华,国内主要矛盾逐渐 由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向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转化。
【主要表现】
政治上
(1)深重的民族危机: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 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次年 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两半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2)义和团运动:一场旧式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过多盲目的排外性对中国的近代 化毫无益处,甚至阻碍了正常的近代化历程。 (3)从帝制到共和制的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实现了从帝制向共和制的历史性巨变。此后,孙中 山为维护共和政体进行不断奋斗,最终走向国共合作的道路。 (1)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争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 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鼓舞资产阶级,1912—1919 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短暂春天”。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领导了一系列新型的革命斗争,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1)资产阶级维新派:甲午战争登上历史舞台,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大力宣传维新 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 放的潮流。 (2)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美式资 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发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 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 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共的 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 义发展阶段。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确立资产阶级代议
制的政治统治。
(3)对外关系 列强对东方落后国家侵略扩张。
客观原因(中国) 政治:专制统治腐朽 经济:农耕经济落后于工业文明 外交:闭关锁国 侵华特征
方式: 范围: (1) 政治上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 经济上主要是输出商品、掠夺原料 (2)主要在沿海、沿江 (3)侵华主要国家是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工业 侵华的主要国家 及其关系 强国和相对落后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列强间关系以相互勾结为主。
立。 ——严复《原强》(1895年)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 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把侵略 矛头指向中国。从此,中国在列强的铁蹄下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领导了洋务运动,使 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1840——1895年这个时期中国的近代化侧重于 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上学习西方的器物。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中国再次成为侵略的目标。1895年之后,随着民族危 机的不断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中国有志之士的觉醒与进一步 的探索。中国在政治近代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并为中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积蓄了力量。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1900 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 发展 维新变 法运动 三民主义
1911 民族资本主 义迅速发展
1915 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
1919
交通、航空、婚姻、社会习俗不断变化
一条线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以及 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另一条线索:是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高三教学案例1: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阶段特征】这一阶段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阶段。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教学设计与反思师生互动,导入教学:联系晚清(鸦片战争)前的中西社会的情况,让学生说出这时期中外的不同,为本次教学打下基础。
师生合作,解读探究以图片形式展示这时中国转型的特点:时代特征由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演进;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具体体现政治上:侵略与反侵略;民主革命兴起经济上:传统经济遭到破坏,工业化开始起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思想上:由妄自尊大到师夷长技生活方式: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一、两次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②借口: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①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中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③思想上,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权益。
(2)过程①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知识结构
阶段特征:
四条基本线索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中国人奋起反抗、抗击侵略的抗争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的发展史 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考向一 近代列强侵华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视角 1 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角度考 查东西方观念的冲突 【典例1】 (2014·江苏)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 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考向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视角 从东西方文明交流角度考查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典例5】 (2014·天津)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 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 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 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 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4、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①经济上: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主要是从经济 上建立机器大生产。具体表现为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 兴起、发展 ②政治上: 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是从政治 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国家。具体表现 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③文化上:从辛亥革命失败到五四运动,主要从思想文 化上试图建立起以民主、平等、自由为核心的社会文化 为近代化提供思想基础,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
命题预测
1、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特别是用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多角度分析列强侵华 的灾难和客观性的影响;
2、从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的角度考查中 国近代化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
中国的近代化
1、什么是近代化?
(1)定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现代化(近代化)的内容: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3)近代化的类型和特征 史学界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各国的现代化 历程又不尽相同,类型也有区别: ①英法美等国率先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并通过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变革而逐步实现的现代化,称为“早 发内生型现代化” ②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开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而进行现 代化探索的国家的现代化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的 近代化属于后一种类型。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世界近代史(14世纪-20世纪初)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时空整合Ⅰ.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一、工业文明的含义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
其主要特征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增长等。
这些特征可视为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文明的内容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②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③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为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三个阶段:①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②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③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进入20世纪,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三、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14-16世纪末,向工业文明迈进。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专题: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专题: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导言:1、近代化含义: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启蒙化为主要标志,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在中国近代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表现:经济领域:经济上的工业化、机器化(用现代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政治领域:政治上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用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专制制度,以法治取代人治);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思想领域:思想上的理性化(以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取代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政治制度;军事领域:创办近代的军队和军事工业;外交领域: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3、中国近代有两个基本问题,即民族不能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社会生产落后,要求近代化。
前者是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生产力问题。
所以应先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以解放生产力。
由此来认识近代中国的两个主要任务,并由此解释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科学救国、辛亥革命等在近代走不通的问题。
4、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知识归纳: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发展历程1、洋务运动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创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意义: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内容:1869年,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意义: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出现,中国产生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变化。
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
解析: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对美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发展,但对当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实行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答案:A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
一般认为。
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变化。
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并在本民族文化精神的支配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考点: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近代化"这个概念虽然是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一个新名词,但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却是一个屡考屡新的永恒命题。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是当今社会的热点,又是历史教学的重点,而且其内容广泛,涉及诸多领域。
可以说,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发展史,在历年的高考中均以不同形式出现。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且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也仍在进行,因此,近代化问题仍然是历史考试的焦点问题之一,XX年高考极有可能涉及。
除基本史实外,考查近代化的经验教训.从中概括出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启示,可能性比较大。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殖民扩张含义:一国侵占国外地区
并将居民大批移往居住并进行侵略。
何谓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就是指组成国民经济 的各种产业、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 分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结构 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 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 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等。
(3)影响:
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使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③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 制度
2、近代工业的出现 (1)近代工业的主要类型: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9C40~50年代) 洋务企业 (19C六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9C70年代前后) 官僚资本主义工业(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文化生活:读报刊与看电影
(2)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铁路:唐胥铁路;京张铁路
近代铁路建设是由最初的反对之声 到后来的赞成,路权由外国控制到 民国建立后收回路权
水运:轮船招商局 航空:冯如
邮政:
电讯:电报
2、发生变化的原因:
(1)从根本上说,这是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 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严重冲 击,然后影响到社会生活各领域
四、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
四、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之前的经济结构: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
(2)长江中下游的商品经济发达地区手工业 部门稀疏的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
(2)国内政府与仁人志士的推动等
3、特征:
(1)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 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 地变化不大;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 逐渐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 产地。 思考:农民能否应对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这对他们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呢? 洋布大量进口, 传统纺织业破产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大量洋货涌入,物 美价廉,国货滞销 廉价原料大量出口 耕织分离 商品市场 原料产地 卷入 资本 主义 世界 市场
耕织分离
商品市场 原料产地 卷入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影响:
消极—给农民带来的是灾难和痛苦;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 地和商品市场。 思考:破产农民流入城市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农产品商品化又有 利于什么的发展? 积极—破产农民进入城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业商品 化瓦解着顽固自然经济,这都为资本主义产生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原因: 2.概况:
原因
(1)鸦战后,小农经济开始 产 解体; 生 (2)外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 刺激; 初 步 发 展
时间
19世纪 60-70年 代
人物
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沅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 张謇 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19世纪末 荣宗敬 大生纱厂 (2)实业救国热潮; 荣德生 (3)收回利权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世界近代史(14世纪-20世纪初)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时空整合Ⅰ.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一、工业文明的含义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
其主要特征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增长等。
这些特征可视为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文明的内容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②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③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为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三个阶段:①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②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③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进入20世纪,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三、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14-16世纪末,向工业文明迈进。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1.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2.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3.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和16世纪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二)17-18世纪末,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
17、18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运动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1.16-18世纪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组建商业垄断公司,垄断航海。
英国主要通过商业战争和掠夺、黑奴贸易、18世纪中期,英国夺取了大片殖民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2.17世纪经典力学体系形成: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牛顿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的运动统一起来,标志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经典力学对欧洲知识界最显著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新的思维习惯,一是新的研究方法。
其中新的思维习惯——相信理性,怀疑旧权威(包括宗教)具有更深远的作用。
3.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使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统治权,改造了君主制。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转变,确立了以法律保障个人自由权利的制度。
它启发和推动了美、法等国资产阶级争取普遍人权和国家公民资格的革命斗争。
18世纪早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4.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
它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核心内容是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
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三权分立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等,描绘了未来国家制度的蓝图,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的作用,对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剂作用。
5.18世纪末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883年美国获得独立,不久制定《1787年宪法》,体现联邦制、分权制衡和民主共和原则,影响深远。
但它允许奴隶制存在,忽视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6.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
(三)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和完善。
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和弊端的逐渐暴露,一些思想家和改革家纷纷提出改造资本主义的方案。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的失望和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1.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为基本特点的两极社会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多层社会结构,并使思想政治领域、社会观念、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它引起了东西方关系的变化,使东方从属西方。
同时,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传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旧制度。
2.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和议会制的完善:开创了日后议会改革法案的先河,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参与到政权中来,有利于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19世纪中期,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组阁的责任内阁制度确立下来,英国议会制进一步完善。
3.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和1875年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其通过使法国政局稳定下来,加速了法国民主化进程,有利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由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普鲁士领导了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德国人民追求民主制度的一大成果,它为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6.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①19世纪上半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条件;②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人民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从此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发展;③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以无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家政权,但此时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是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7.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①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标志生物进化论诞生,其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把“变化”、“发展”的观念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的思想发生了飞跃;②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与艺术占居主导,雨果、雪莱、海涅、德拉克洛瓦、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等是杰出代表;③19世纪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成为主流,巴尔扎克、狄更斯、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米勒、列宾等是杰出代表。
(四)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形成,大企业时代到来,以科技为依据、以提高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组织形式的现代经济模式基本成熟,资产阶级代议制日益成熟,同时,以欧美工业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标志着工业文明向纵深发展。
1.1870年-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泛运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新电讯手段的发明以及化学工业的建立等方面。
2.电气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德国科学家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随后,电灯、电话、电报等电气产品纷纷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成为人们所使用的最重要的能源,它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完成,而且加速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造成了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促进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加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同时也使经济危机国际化。
4.艺术的发展:光学的发展启发了印象派艺术的产生,代表有莫奈、梵高、塞尚;电气时代的到来,为电影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反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电影诞生。
Ⅱ.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一、近代化的含义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1.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