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小学语文教学个案研究
安德森认知目标的六个层次
安德森认知目标的六个层次安德森认知目标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达到的六个认知层次。
这六个层次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这些层次是按照认知难度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每个层次都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技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六个层次,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一、记忆记忆是安德森认知目标的第一个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学生需要能够记住和重复所学的信息。
这包括事实、概念、定义、公式等。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记忆,就无法进行后续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记忆策略,例如重复、归纳、分类等。
二、理解理解是安德森认知目标的第二个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学生需要能够理解所学的信息。
这包括理解概念、原理、规律等。
理解是记忆的延伸,只有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应用和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例如解释、比喻、举例等,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应用应用是安德森认知目标的第三个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学生需要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包括解决问题、设计方案、制定计划等。
应用是理解的延伸,只有应用了所学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分析和综合。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提供实际的案例和问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四、分析分析是安德森认知目标的第四个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学生需要能够分解和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和关系。
分析是应用的延伸,只有分析了问题,才能够更好地综合和评价。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提供复杂的问题和案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五、综合综合是安德森认知目标的第五个层次。
在这个层次中,学生需要能够将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形成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综合是分析的延伸,只有综合了分析的结果,才能够更好地评价。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提供综合性的问题和案例,帮助学生综合分析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六、评价评价是安德森认知目标的第六个层次。
运用安德森分类二维框架实现教学目标清晰化
运用安德森分类二维框架实现教学目标清晰化作者:石皇冠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5年第05期【摘要】本文运用安德森修订的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二维框架的亚类,分析初一数学教学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初步剖析了教学目标不但在知识维度存在缺漏,而且在认知过程维度也存在缺漏,并根据这一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运用这一方案进行补救教学,以及在其他班级试教,均获得成功。
本研究所得结论:运用安德森修订的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框架提炼教学目标并使之清晰化,有的教学目标比较容易提炼,用4类知识×6级认知过程的24格即可;有的教学目标较难处理,需要用Ⅱ亚类×19级认知过程的209格方可弄清楚。
【关键词】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数学教学【作者简介】石皇冠,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教师进修学校,副高级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学。
一、教师不懂教学目标分识导致学生知识缺漏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材设计,分为下列几节:[1]二元一次方程组;[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选学)。
第[1]节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第[3]节学习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不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组的本领。
不少同学在学完第[2]节之后,并未真正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本领,仅仅达到“半通不通”的水平:如果题目明确提示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解某些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会做;如果题目没有明确提示,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就会出现问题,该用“加减消元法”的,却用“代入消元法”,该用“代入消元法”的,却用了“加减消元法”。
现把我最近深入教学一线发现的问题抄录如下:[1]该用加减消元法时,却选用了代入消元法,导致过程繁琐。
一位平时数学成绩很不错的同学,解方组3x+4y=2 ①2x-y=5 ②他的解题步骤如下:由方程②变形可得到方程③:y=2x-5 ③把方程③代入方程①可得④:3x+4(2x-5)=2 ④3x+8x-20=211x=22x=2把x=2代入方程②可得y=-1,方程组的解:x=2y=-1其实,用加减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步骤更简洁:3x+4y=2 ①2x-y=5 ②①+②×4可得:(3x+8x)+(4y-4y)=2+2011x=22x=2把x=2代入方程②可得y=-1,方程组的解:x=2y=-1[2]该用代入消元法时,却选用了加减消元法,导致计算过程繁难。
试论语文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分类及其教学含义_吴红耘
图 1 语文教学目标分类模型
15
第三级目标中的语文能力分为语文知识与语文
中,是学生记忆、理解水平上掌握四类知识;后者
技能。这是因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后天
是关于“如何办”的知识,就是通常说的“技能”,
习得的能力是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
在加涅分类中,将其称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
吴红耘 皮连生
[摘 要] 由于缺乏合适的语文教学目标分类系统,语文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很多,课堂教学效率 较低。本文以加涅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理论为指导,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语文教学目标分类和语文技 能二维分类模型,并分类阐述语文能力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语文教学设计 目标分类
所有教学设计都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你要将学 生带到哪里去 (教学目标的设置)?如何到达那里 (教 学 策 略 的 选 择)? 如 何 判 断 学 生 是 否 到 达 那 里 (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在这三个问题中,设置 教学目标是核心和关键。
(可观察的行为),是因为他掌握了拼音规则 (能力 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当前 流行的目标分类理论和模型不完全适用,语文学科 缺乏充分反应其学科特点的目标分类系统。
为此,从 2008 年起,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设 计研究”课题组与苏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语文学 科教学研究团队合作,对语文教学目标分类问题进 行实验研究,基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技能、 能力的认识,以加涅和布卢姆的分类理论为指导, 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分类系统。
性知识的总量 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平上掌握四类知识
第四级目标分类反映了语文学习结果的特点。
(二) 语文技能二维分类
语文知识包括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知识以及语文专
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作者:袁有平来源:《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02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概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也忽略了“以人文本”的教学观,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因此,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了行动研究。
一、对具身认知理论的分析具身认知就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就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着“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定语文阅读课程标准。
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身体”和“情境”因素实施教学,把三维目标一体化作为教学的思想基础,把“教”和“学”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和主体性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笔者进入某小学,通过听小学教师的讲课和访谈中发现,小学语阅读教学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1)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三位课程目标的设置,只是为了应付学习领导的检查,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2)学生的主体位置没有得以体现。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中心,采取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形式,学生则是机械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
(3)教学方法不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科书和参考书为主的,忽略了学生身体的感受,是典型的“离身”教学。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加强具身教学的方法根据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总结得出,教师要实施具身认识教学,首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教学中学生的身体感受,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好自身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其次,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身体对物理环境的感受,实施情境化教学,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感知体验知识;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释放。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以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为例
目录摘要..............................................................................................................................I Abstract........................................................................................................................III 目录............................................................................................................................V 1 绪论 (1)1.1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2)1.2.1研究目的 (2)1.2.2研究内容 (3)1.2.3研究意义 (4)1.3国内外研究现状 (5)1.3.1具身认知研究现状 (5)1.3.2具身认知在教育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8)1.3.3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现状分析 (10)1.4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4.1研究方法 (13)1.4.2研究思路 (13)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5)2.1概念界定 (15)2.1.1具身认知 (15)2.1.2具身学习 (16)2.1.3教学活动 (17)2.1.4具身教学活动 (19)2.2具身认知理论 (20)2.2.1“身心分离”的第一代认知科学及其缺陷 (20)2.2.2以“具身性”为核心的第二代认知科学 (20)2.2.3具身认知的思想起源与理论来源 (21)2.2.4具身认知的主要观点 (22)2.3具身认知相关学习理论 (22)2.3.1情境学习理论 (22)2.3.2生成学习理论 (23)2.3.3体验学习理论 (24)2.3.4参与式学习 (25)2.3.5具身认知相关学习理论的关系 (25)2.4活动理论 (27)3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29)3.1具身认知理论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启示 (29)3.1.1具身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29)3.1.2重新审视学习者的身体 (30)3.1.3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注重学习的持续生成 (30)3.1.4设计有意义交互活动,注重学习的交互具身 (31)3.2设计目标 (31)3.3设计原则 (32)3.3.1教育性原则——以人为本,服务教育 (32)3.3.2具身性原则——发挥身体认知主体性 (32)3.3.3情境性原则——多维情境,多样体验 (32)3.3.4交互性原则——身体与情境自然交融 (33)3.3.5生成性原则——动态、生成、开放、发展 (33)3.4设计流程 (33)3.4.1前端分析阶段 (34)3.4.2核心要素设计阶段 (35)3.4.3教学过程实施阶段 (38)3.4.4教学评价阶段 (39)4 具身认知视域下教学活动的案例设计——以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为例 (41)4.1前端分析 (41)4.1.1学习者分析 (41)4.1.2教学内容选定 (42)4.1.3学习需求分析 (43)4.1.4预设教学目标 (43)4.2核心要素设计 (44)4.2.1身体的行为化(内容行为可视化) (44)4.2.2身体的技术化(教学工具及课件开发) (45)4.2.3身体的社会化(实践活动) (53)4.2.4物理环境 (54)4.2.5社会环境 (56)4.2.6规范环境 (57)4.2.7交互活动 (60)4.3具身教学活动实施方案(以一堂词语教学课为例) (63)5 具身认知视域下教学活动的实验研究 (65)5.1教学活动实验目的与前提假设 (65)5.1.1教学实验目的 (65)5.1.2教学实验前提假设 (65)5.2教学活动实验设计 (65)5.2.1教学实验类型的确定 (65)5.2.2教学实验对象的选择 (66)5.2.3教学实验工具 (66)5.2.4教学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66)5.3教学活动实验实施 (67)5.3.1教学时间、地点 (67)5.3.2教学实验准备 (67)5.3.3教学实验实施过程 (68)5.4教学活动实验效果评价 (78)5.4.1评价设计 (78)5.4.2结果分析 (79)5.5具身教学实验反思 (85)5.5.1具身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85)5.5.2有效具身教学的策略 (87)6 研究总结与展望 (91)6.1完成的主要工作 (91)6.2论文创新之处 (92)6.3论文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92)6.4后续研究展望 (93)参考文献 (95)附录1: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99)附录2:小学语文词语学习现状学生访谈提纲 (100)附录3:具身教学活动用词 (101)附录4:具身教学活动教学词语测验 (103)附录5:具身认知视域下词语学习效果问卷 (105)附录6:具身认知视域下词语教学效果访谈 (107)作者简历 (109)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111)学位论文数据集 (113)1 绪论1 绪论1.1问题的提出21世纪的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发展之势迅猛,凸显信息时代特质的信息技术成为当代社会各领域的关键,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必然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对学和教提出更高要求。
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发布时间:2021-08-04T11:12:03.92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作者:王怡文[导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深入改革王怡文江苏省溧阳市燕湖小学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深入改革,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融合具身认知理论,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较为严重,仍然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没有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也没有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降低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因此,本文就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具身认知理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一些改变,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
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仍需要重视一些问题。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没有使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得到创新,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但是本文主要对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具身认知理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使教师深入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和技能发展。
同时,具身认知理论的实施也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有效率地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具身认知理论的分析具身认知理论指的是人们心理状态与生理体验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生理体验控制着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是具身的。
人们的认知行为是随着成长而变化的,是贯穿人们终生的主要内心活动。
因此,家长和学校必须要使学生从小培养具身认知理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具身认知理论的实施意义。
安德森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
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
1. 安德森和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哎呀,那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没有地图怎么行?比如学画画,知道要达到什么样的技能和理解水平,才能画出更棒的作品呀!
2. 你想想看,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不就像是为学习这场冒险点亮的
明灯嘛!像学骑自行车,有了明确目标,才能更快掌握平衡和骑行技巧嘛!
3. 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呀,这可是教学中的法宝呢!好比一场足球
比赛,有了清晰的战术安排,球队才能踢得更出色,队员们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呀!
4. 嘿,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真的超有用的好不好!就跟盖房子一样,有了稳固的架构,才能建出漂亮坚固的屋子,学习也是这样啊!
5. 哇塞,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真不能小瞧呀!如同指引船只航行的
灯塔,让学习的航程不迷失方向,学弹钢琴不就是这样嘛,要一步步朝目标前进呀!
6. 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这可是个厉害的玩意儿呢!就像登山有了
路线图,知道要怎么攀登,才能登上山顶呀,学习新知识也是如此呀!
7. 哎呀呀,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可太关键啦!宛如烹饪时的菜谱,
按照步骤来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学习一门外语不也得这样嘛!
8. 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绝对是学习的秘密武器呀!好比玩游戏有
了攻略,能更容易通关,学游泳不就是嘛,知道每个阶段的目标才学得快呀!
9. 总之,安德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真的太重要啦,一定要好好利用呀,它能让我们的学习更高效更有成果!。
Qcdnhk小学语文实用文的教学策略议案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小学语文实用文的教学策略在讨论问题前我们先搞清楚什么是小学语文的实用文,通过收看陈琳老师的讲座,我认识到小学语文使用文包含了我们小学教材的所有题材。
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等。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说下我自己对小学说明文的一些浅显看法。
我个人认为小学的说明文一般有两中作用。
一种是认识一个事物并在认识的过程中学习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手法。
另一种则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也可以说给学生一个思想教育。
我们先来讲第一种:我们小学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鲸》,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详细描述了鲸这种动物的习性以及大小形状等,由于小学生对数字概念、空间概念理解的少,没见识过鲸这种动物,在思想概念里没什么印象,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的写鲸的尺寸什么的,他们就不可能理解那么准确。
但是作者通过和大象的比较,知道鲸确实很大,但是有多大呢?作者又举了个例子,通过对鲸的嘴有多大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哦,我们站到它的嘴里还摸不到它的上颚,4个人围着桌子在里面看书还略显宽敞。
这时候我们的小读者就真正的认识到鲸到底有多大了。
在这段描述鲸的文章中作者用到了比较以及具体形容等说明文手法。
使我们的学生可以对鲸有个深入的了解。
像这样的课文,我们在引导学生认识鲸的同时还要学习作者描述的手法。
我们再来说第二种:在小学的课文中有一篇课文《赵州桥》,它也和上面的一篇一样首先是一篇基本的说明文,当然它里面的写作手法更多些,但是这篇课文的重点我认为除了学习它的写作手法外,还应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下它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许多经典手法准确详细的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结晶呈现到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想象到这个伟大建筑在条件相当艰苦的古代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
所以我们在教学每一课之前都要详细的备课,认真的结合课标认识每一课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等。
论也十分激烈。
景区主管部门、经营权受让者以及各界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足经济学的有关基本原理,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产权内涵及经营权实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行动
研究
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是指在具身
认知理论视野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行动研究。
具身认知理论
认为,个体可以通过动态发展活动和知识构建经历,理解课程内容并
有效实施学习策略。
因此,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行动研究特别注重学
习者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及如何影响他们的教学实践、课程组成和学
习成果。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可以采取多种
教学措施,以支持学习者构建知识和能力,实现阅读目标。
例如,可
以使用形象或具体化的思维活动,尝试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和应用文
章的信息和思想,以及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可以提供标准化的阅
读材料以及侧重形象性、操作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利用知
识资源,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可以利用传统的视听媒介,以及各
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学生发展阅读能力和兴趣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通过行动研究,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实
际表现和行为,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用学习策略等;可以对几种
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进行比较和评价,以指导未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实施多种支持措施,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培养更高的阅
读兴趣和技能,实现个人和学习的发展。
因此,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视野的行动研究,是有助于提升小学语
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出更好的语文阅读
能力,实现个人和学习的发展。
小学中高年级说明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设计研究——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
摘要摘要现有统编版教材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编排理念,突出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编排模式,更加注重单元、年段、整套教材之间的联系性及知识的整体性。
本研究将聚焦于单元结构,开展整体性教学设计研究。
研究梳理了有关单元教学的文献,发现有以下一些问题仍值得探索:一是单元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二是单元教学设计背后各个环节关联性和整体性,三是如何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发展学生学科思维,提升学科整体学习能力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所体现并可以进行有效评价。
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尝试从“单元结构”的角度设计出与教材编排更为贴合的整体教学模式。
首先,研究明晰了小学语文单元结构等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基于定义,围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知识、部编版教材编排理念等要素,对研究所选单元的单元结构进行具体分析,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把控整个单元结构,同时对学生基于本单元结构的学习心理过程从一般性学习心理和语文学科学习心理两方面展开分析。
接着,基于第二、三章对单元结构的具体内容和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在第四及第五章制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评价。
研究运用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表增进对目标的理解,提高目标的准确性,且针对不同类型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以保证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
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对本单元学生学习活动做出具体的组织与安排,在整个学习活动安排中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基于单元结构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整体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心理过程出发,依据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制定教学评价,最终组织并安排具体教学活动,以及基于此模式所设计的“单元结构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前者应该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而后者尝试提升的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研究的最大不足之处是缺乏实践的检验,期待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反思实践,开展实践性研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研究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设计AbstractThe existing unified edition textbook emphasizes the layout concept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organic penetration", it highlights the unit structure of double - line organization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grity of knowledge,the connection among units,years, and the entire textbook. 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unit structure and conduct a whole teaching design .The research sort out the literature about unit teaching, and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researched.First, how to maintain the consistency of the unit teaching goals and evaluation. Second,how to more to the relevance and integrity of the various links behind the unit teaching design, and the third is how to design through unit teaching to develop students' subject thinking,improve the overall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subject and reflect it in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o be effectively evaluated.Based on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design an overall teaching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t structure"what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layout of teaching materials.First, the study clarified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elementary language unit structure.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focusing 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disciplines, and the concept of the layout of textbooks,the study analyze the unit structure of the selected unit specifically.It will make easier for teachers to control the entire unit structure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Also,The unit mental structure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is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general learning psychology and Chinese subject learning psychology.Th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unit structure and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learning in Chapters 2 and 3, the teaching goals and difficult point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he unit are formulated in Chapters 4 and 5. The study uses the Anderson Education Goal Classification Table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accuracy of goals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method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goals.Finally, the study make specific organization and arrangements for the students' learning activities in this unit, and ensure the consistenc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entire learning activity arrangement.The basic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cell structure of the whole teaching design can follow such a "whole teaching mode": starting from the student psychological process, according to Anderson education target classification theory design the teaching goal and difficult poin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finally , organize and arrange specific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this model designed by "the unit structure of the whole teaching design case "; The former should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while the latter tries to improve the core quality of students' Chinese subject.The biggest deficiency of the research is the lack of practice test. I hope that in the future teaching career, I can constantly reflect on practice, carry out practical research, and improve my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lity.Keywords: primary chinese; unit structure; the whole teaching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V 绪论.. (1)第一节研究背景 (1)一、教材改革的深化之义 (2)二、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 (2)三、个人实践的感性体验 (3)第二节文献综述 (4)一、单元教学的内涵界定的相关研究 (4)二、关于单元教学的教材分析与整合 (5)三、课型设计及基本模式 (6)四、单元教学的目标与评价 (7)(一)单元教学目标的研究 (7)(二)单元教学的评价研究 (8)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8)一、研究思路 (8)二、研究方法 (9)(一)文献分析 (9)(二)内容分析 (9)(三)案例分析 (9)第四节概念界定 (11)一、小学语文单元结构 (11)二、整体教学设计 (11)第一章理论基础 (13)第一节系统思维 (13)一、系统思维的定义 (13)(一)系统 (13)(二)系统思维 (14)二、系统的特征 (14)(一)一体性 (14)(二)相关性 (14)三、小学语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的系统观 (14)(一)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15)(二)单元教学的相关性 (15)(三)单元教学的有序性 (15)第二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6)(一)知识观 (16)(二)学习观 (16)1.自主性 (16)2.情境性 (16)3.互动性 (17)(三)教学观 (17)二、建构主义理论下语文单元结构整体教学 (17)第三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8)一、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18)(一)布鲁纳认知结理论基本内涵 (18)(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单元整体教学上的应用 (18)二、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9)(一)认知结构迁移相关理论 (19)(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单元整体教学上的应用 (19)第四节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0)一、具体阐释 (20)(一)知识类别 (20)1.事实性知识 (20)2.概念性知识 (21)3.程序性知识 (21)4.反省认知知识 (21)(二)认知维度 (21)二、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单元教学中运用 (22)第二章小学说明文单元结构的具体分析 (23)第一节说明文概述 (23)一、说明文的定义 (23)二、说明文的特点 (23)(二)语言特点 (24)(三)结构特点 (24)(四)标题特点 (25)三、说明文的分类 (25)四、基本的说明方法 (25)五、说明文的写作 (26)(一)抓住特征——针对说明对象 (26)(二)厘清结构——文章结构 (27)(三)表达客观——说明语言 (27)(四)关照读者 (27)第二节说明文单元内部结构分析 (28)一、教材单元整体结构与内容分析 (28)(一)单元内容梳理 (28)(二)结构分析 (29)(三)教材中说明文习作学习的内容梳理 (29)二、说明文单元结构内部的具体分析 (30)(一)本单元四篇课文的特点 (30)1.内容特点 (30)2.语言特点 (30)3.结构特点 (31)4.标题特点 (31)(二)本单元说明性文章的分类 (31)(三)本单元课文中使用的具体的说明方法 (31)第三节说明文单元外部知识联系 (32)一、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2)二、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33)(一)学生生活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正向反馈 (33)(二)学生生活给语文教学带来的负向反馈 (33)第四节说明文习作单元结构的确立 (34)第三章小学说明文单元学习学生心理过程的建构 (36)第一节说明文单元学习心理过程的建构 (36)一、学习心理过程内涵 (36)二、说明文单元学习心理过程建构依据 (36)1. 语文学习与相关心理学学习观 (37)2. 不同类型知识对应的学习心理过程 (37)(二)学科学习心理 (37)1. 阅读心理 (37)2. 习作心理转化论 (38)第二节本单元具体心理过程 (39)一、建构过程 (39)(一)学生需要理解的内容 (39)(二)具体的心理过程 (39)二、具体的心理过程呈现 (40)第四章小学说明文单元结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把握 (41)第一节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及作用 (41)一、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表 (41)二、安德森教育分类表的作用 (42)第二节分类表在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42)一、确立单元教学目标 (42)(一)确立依据 (42)1.课程标准的解读 (42)2.教材内容的梳理 (43)3.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表 (43)(二)本单元具体教学目标确立 (43)二、把握单元教学重难点 (45)(一)单元教学重难点确定原则 (45)1.教学目标 (45)2.学生学习心理 (45)3.教师教学经验 (46)(二)本单元具体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46)1.教学重点 (46)2.教学难点 (46)第五章小学说明文单元教学评价的制定 (48)第一节教学评价 (48)一、教学评价的定义 (48)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48)(二)过程性评价 (48)(三)终结性评价 (49)第二节小学说明文单元教学评价 (49)一、单元教学评价制定依据 (49)(一)确立的单元结构 (49)(二)学生心理过程 (49)(三)单元结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50)二、单元教学评价类型 (50)第三节本单元的教学评价具体呈现 (51)一、制定思路 (51)二、示例分析 (51)三、具体呈现 (52)第六章小学说明文单元结构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54)第一节说明文单元学习活动组织依据 (54)一、确立的单元结构 (54)(一)分析课标与教材 (54)(二)把握单元内外部部联系 (55)二、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 (55)三、单元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55)四、单元学习评价 (56)第二节说明文单元学习活动的安排 (56)一、整体思路 (56)二、具体安排 (57)结语 (59)参考文献 (61)附录 (67)附录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说明文(含科学小品文)的纵向学习安排 (67)附录二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外部结构 (68)附录三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测试A (70)附录四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测试B (76)附录五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结构学习活动具体呈现 (84)致谢 (90)绪论21世纪以来,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各种渠道都可搜集到信息,而这些信息常常浮于事物表面,凌乱且不成形成体系,时常分散人的注意力,多数情况下人们是不经筛选被动地接受了这些低质量的信息。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教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对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组织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框架。
安德森认为,教育目标可以根据其认知层次和认知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和三个类型。
我们来看看安德森所提出的教育目标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记忆层次,这一层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记住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例如,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
第二层是理解层次,这一层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组织和解释。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来解释其影响。
第三层是应用层次,这一层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研究历史事件的案例来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层是创造层次,这一层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和创造。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独立研究和创作来发展新的历史理论。
除了层次分类外,安德森还提出了教育目标的三个类型。
第一类型是认知类型,这一类型的目标主要涉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第二类型是情感类型,这一类型的目标主要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学生能够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第三类型是技能类型,这一类型的目标主要涉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技能培养。
例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和工具进行实证研究。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指导。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层次和认知类型来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教授历史课程时,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来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果。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框架。
通过层次分类和类型分类,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从而制定恰当的教育目标。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灵活运用这一理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目标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语文目标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文献综述一、前言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广大教师要努力达到的“目的地”,是学生自我建构的终极价值。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大而无当的课堂教学目标俯拾皆是,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无法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不利于日后的教学评价。
时代已经进入21世纪。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因此,作为课堂教学设计核心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期望达到的目标。
二、国内外目标教学研究概况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的具体化、明确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有效性主要研究教学目标有效性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的编写和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应用及评价等内容。
很多学者已对上述内容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研究重点主要是教学目标有效性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目标的编写等。
国外教学目标的研究大约从20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掀起研究的高潮,至今方兴未艾。
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教学目标理论的研究。
对于教学目标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开始的(泰勒是从整体性出发研究教学目标的),他于1956年在纽约发表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一书,该书是布卢姆及其助手多年辛勤劳动的成果结晶,该书的出版发行标志着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成熟。
接着,其它学者相继对认知领域作了研究,如加涅认为认知领域主要由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组成;奥苏伯尔的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安得森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梅里尔的内容——行为矩阵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认知领域目标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除了认知领域的分类外,国外学者还对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人际交往领域的目标分类进行了研究。
不过后三个领域的可操作性没有前者强,而且分类标准也比较模糊。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passively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引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缓慢。
而行为—认知教学法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行为—认知教学法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通过深入研究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和效果,以期为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探索其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方面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通过对实践案例的研究,我们将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行为—认知教学法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体应用?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何优势和不足?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如何?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行为—认知教学法概述行为—认知教学法是一种结合了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经验来积累知识,同时也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行为—认知教学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在行为—认知教学法中,教师通常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这些任务和活动既可以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也可以是基于书本内容的练习。
教师还会通过示范、引导和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行为—认知教学法的特点包括清晰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学习任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及时的反馈机制。
从教学目标分类视角看语文深度学习
从教学目标分类视角看语文深度学习
康明达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
【年(卷),期】2024()13
【摘要】语文学科深度学习的达成有赖于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具体化。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安德森的教育目标“二维框架”以及格兰特·威金斯提出的“理解为先”理念下“理解的六侧面”等理论,都可以解决语文学科教学目标模糊、把握不准的难题,教学目标分类视野下的教学实践是走向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
【总页数】4页(P3-6)
【作者】康明达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格致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多视角观照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从《看蒙娜丽莎看》一文教学说开去
2.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教学研究
——以初中语文课堂为例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教学研究——以初中语文课堂为例4.教育目标分类学视域下的语文深度学习教学设计5.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教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类学视角下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研究——以六年级上册课文《竹节人》为例
2019年秋季,全国小学语文课程统一使用的“部编版”教材新增了阅读策略单元。
习惯了阅读教学思路的教师在无经验可遵循、无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课堂教学出现了目标不准、设计错位、效果堪忧等普遍状况。
要使教材改革顺利推进,获得预期效果,我们必须借助先进理论的指导并深入思考。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分类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任务分析教学论,主张在实施教学之前分析学习的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的教学过程、方法和评估的教学设计。
《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手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学习类型的有效工具。
安德森主编的《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表明知识分类学习论思想已被课程、教学和评估专家接受,是科学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本文将借助分类学框架,尝试对六年级“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目标展开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较为科学的视角去设计教学活动。
一、定位单元学习目标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语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习“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阅读策略,这是该单元的教学目标。
课文《竹节人》的阅读提示很清楚:“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课后第一题中更清晰地指明“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的提示语和课后第一题中提出了细读的方法:“排除”“找主要意思的语句”“画出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抓重点”“查资料”。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对前面的阅读策略做了一些梳理,强调“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浏览”“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要完成每课的阅读任务,还要将阅读中捕捉到的信息加以组织,“写玩具制作指南”“谈体会”“讲故事”“判断生命是否存在”“计划一日游”“画参观线路图”“讲解景点”。
通过对单元目标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的习得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学习过程:目标1明确任务速读筛选细读处理完成任务➡⬆➡➡⬆图1对“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的解析从图1可以看出,“有目的地阅读”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学习过程,这是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我们称其为目标之一:能理解、运用程序性知识;“有目的地阅读”还表现为在某些环节恰当地选择阅读的策略,这是对反省认知知识的学习,我们称其为目标之二:理解、运用反省认知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之教学策略个案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之教学策略个案研究教学策略个案研究绪论: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师在备课教案中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教学策略个案,探讨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应用和效果,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个案描述:本次个案研究的教学策略为“合作学习”,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
本策略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2.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策略个案主要应用于《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课堂教学,具体内容为《阅读》。
教学过程:1. 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始前,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阅读材料和讨论问题,在一定时间内,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并解答问题。
3.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交流。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各组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 全班讨论:在小组展示和分享后,教师引导全班进行集体讨论,总结各组的发现和观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5. 拓展活动:在教学内容基本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拓展活动,例如角色扮演、作文写作等,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回答和小组讨论的情况来进行评估。
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主动发言和小组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学习成绩:通过课堂测试或作业的评分,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3. 学生互动: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情况和小组展示的效果,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
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一、问题提出表象思维(mentalimagerythinking)是指以表象为凭借物的思维,即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而实现的思维活动。
小学儿童特别是小学低段儿童对感知过的各类事物积累有丰富的表象,他们的言语与思维需要表象、情境的支持,表象思维是其优势思维。
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作为个体文化学习的开始,对个体的后继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学龄儿童正处于智力开发和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汉语文及其教学具有全脑开发的独特优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全面开发少儿学习潜能可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抓起.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各有分工与侧重,左脑分管语词、逻辑的内容,右脑分管形象、情感的内容。
但是,大脑是整体联动、协同作用的,左右两半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外界刺激的,无论是言语的刺激还是形象的刺激,左右脑都会作出自己的反应。
事实上,人脑中存在与心理词典相对应的集合—-储备表象的心理相册(mentalimageryalbum).语词与表象分属于左、右脑,作为两种相互平行的信息表征形式,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彼此激活、互译。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以语词思维代替思维的全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忽视右脑开发和左脑开发不够、方法不当两种倾向。
而T.布莱克斯利()则更直接地指出,传统教育的不足或缺陷在于把人脑看成是单侧性的,人们的非言语思维、知识、情感是极其有效的,但非言语思维却长久地被忽视了。
这也正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
考察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与形象思维训练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尚有以下不足:一是没有突破传统训练的模式,思辨性强,变量模糊;二是研究结论多停留在经验描述水平,缺乏实证性;三是缺乏学科针对性,缺少具体的策略教学与训练。
目前,较少见到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从全脑开发的角度,通过表象思维训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实验研究。
具身认识视阀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
具身认识视阀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发布时间:2023-02-01T01:34:04.595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9月18期作者:邹武祥[导读] 本文就当前小学写作教学现状及相应的改进策略做出了如下分析。
邹武祥崇仁县石庄乡中心小学 344200摘要:语文作为小中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对写作策略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从目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看现状,还存在诸多不足。
本文就当前小学写作教学现状及相应的改进策略做出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引导策略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老师都将它看成是一道难题。
有些老师过分注重作文的最终分数,没有在教学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写作。
因而,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脱题、脱题等现象,作文的总体质量和写作水准都不太理想,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和提高。
要改变当前的教学困境,必须从整体上改变教学模式,把创新的教学方法与当前的教学状况相融合,并结合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从整体上探讨教育教学的策略,强化对学生的指导。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文的好坏也常常被作为衡量其语言能力的一种手段。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以三至六年级为研究对象,是整个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由“写”向“写”转变的过程。
随着新一轮新课标的推行,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是众多专家、学者、一线老师的通力合作。
然而,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陈旧的,有些则是新形势下出现的。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一)学生阅读量较少小学阶段的学生积累的知识不多,要真正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就必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增加他们自己的阅读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小学语文教学个案研究
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历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衡量教育目标问题,以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这一论述并没有使教师对教育目标的问题清晰化。
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指出,知识具有不同类型,认知能力具有不同层次,要从知识及认知过程两个维度来处理教育目标问题。
而在实际教学中,有关知识与能力以及如何将广义上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成学生的能力,仍然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
这就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本文选择以安德森认知教育目标分类框架为理论依据,以小学语文高段课程为切入点,选择某小学五年级的三个典型教例及三张单元测验卷,尝试运用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知识维度及认知过程维度,对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后作业的布置及单元测验卷的编制这四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和文本分析,以期发现这四方面在安德森两个维度下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现状调查,基于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进行研究,发现不管是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提问设计,作业布置还是测验评价上,都存在共性的问题:在知识维度以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为主,在认知过程维度以记忆、理解、运用这三个认知过程占主导,而作为高级认知过程的分析、评价和创造以及知识类型中的与高级思维技能相联系的程序性知识及反省认知知识涉及较少,而这些恰恰都是如今素质教育倡导的重要教育目标。
知识维度,教师偏重具体形象知识,忽视抽象逻辑知识;认知过程维度,教师偏重低水平认知能
力,忽视发展学生的高水平认知能力。
基于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本文在最后一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尝试性改进建议。
分析现状调查中的三个典型教例,发现他们在知识维度及认知过程维度都存在教育目标水平定位较低的问题。
因此结合三个典型教例,基于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同样从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提问设计,课后作业布置这三方面入手进行重新设计。
在知识维度,不仅关注到前两类具体形象知识,也关注到后两类抽象逻辑知识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认知过程维度,不仅将注意力放在低认知水平的目标上,而且兼顾到高层级认知水平的目标,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测验评价这方面,试图基于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框架,在之前三张单元测验卷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出一张新的测验卷进行改进,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