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集团的万亿帝国梦:起步3年赚够一亿元(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星集团的万亿帝国梦:起步 3年赚够一亿元

2011年 11月 28日 02:50新京报微博

很多大公司都有着明确的主营业务,复星集团的主业是什么?恐怕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因为它横跨的领域太广,涉及的行业太多。短短 19年间,它已积累了 322亿元净资产, 旗下拥有 37家上市公司,成为管理总资产达到 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在不同的时期,复星会拿不同的国际大企业作为榜样。它的下一个目标,是效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进军保险业, 打造管理资产超过万亿元的金融帝国。 9月 15日, 复星宣布将与美国寿险巨头保德信在中国筹备设立一家合资寿险公司。这次复星把握好时机了吗?

● 3.8万元创业资金起步, 19年打造出管理总资产达 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欲效仿巴菲特模式进军保险业,打造万亿元金融帝国,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很多大公司都有着明确的主营业务,复星集团的主业是什么?恐怕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因为它横跨的领域太广,涉及的行业太多。

与本栏目此前报道的诺基亚 (微博、摩托罗拉 (微博等动辄上百年历史、上千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相比, 19岁的复星集团是一家年轻的中国民营企业;但短短19年间,它已积累了 322亿元净资产,旗下拥有 37家上市公司,成为管理总资产达到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有多少个曾经如日中天的多元化产业投资集团皆因一步踏错败局收场,复星如何做到了挺立潮头、保持不败?

它为何总能瞄准时机,切入政府向民营企业打开大门的行业?它为何能玩转资本魔方而不被其魔力吞噬?对于复星的成功, 董事长郭广昌概括原因是“把握住了政策的脉络、跟上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投资” 。在不同的时期,复星会拿不同的国际大企业作为榜样。它的下一个目标,是效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进军保险业, 打造管理资产超过万亿元的金融帝国。 9月 15日, 复

星宣布将与美国寿险巨头保德信在中国筹备设立一家合资寿险公司。这次复星把握好脉络和时机了吗?

不同时期树不同榜样

复星希望在 5-8年内成功地向巴菲特模式转型,成为一个与伯克希尔〃哈撒韦相似的“领先的投资控股公司”

一个哲学系毕业生,加上三个遗传工程学毕业生,凑在一起能够做什么?郭广昌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四人给出了一个奇妙的答案——能够诞生一家中国最大的民营投资集团,管理上千亿元的庞大资产。

郭、梁、汪、范都是复旦大学毕业,郭毕业于哲学系, 其余三人毕业于遗传工程学,他们现在的身份分别是复星集团董事长、副董事长、总裁和联席总裁,成为《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常客,身家从数十亿到上百亿不等。

他们白手起家创建的复星集团,在中国民营企业中也是一个异数。这家公司似乎什么都在做,且行业跨度之广令外界“摸不着头脑”。豫园商城 (9.70, 0.07,

0.73% 、复地集团、招金矿业、分众传媒 (微博、雅士利、红星美凯龙、 Folli Follie ……这些知名度颇高的企业,都与复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为复星控股,或为复星参股。

从 1992年创立至今,复星横跨生物制药、钢铁、房地产、信息产业、商贸流通、金融等多个领域,复星目前投资过的项目超过 140个,直接、间接控股和参股的上市公司多达 37家 (截至 2011年 7月底。

复星对自己的定位,正在由综合性产业集团向着投资集团悄然转化。

在不同的时期,复星会为自己树立不同的榜样。粗略统计,这家公司曾经期望成为中国的通用电气、内地的和记黄埔、打造中国特色的黑石集团或凯雷……最近被复星高管们频频挂在嘴边的是巴菲特,希望复星在 5-8年内成功地向巴菲特模式转型,成为一个与伯克希尔〃哈撒韦相似的“领先的投资控股公司”。

郭广昌今日的梦想是“十年之内,复星要管理万亿元资产”。而 19年前,郭广昌和他的创业伙伴们走出复旦校门时,上亿元对他们而言,都是“难以想象的财富”。

起步 3年赚够一亿元

1992年,郭广昌与复旦几位留校的师兄弟一起下海创业, 1年赚了第一个 1000万, 3年赚到 1个亿。

1992年, 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在复旦大学团委任职。他们都是复旦毕业留校,彼此先是师兄弟、同学关系,后又成为了同事。合计一番后,他们决定集体下海。

当年郭广昌已经考过了 TOFEL 和 GRE 考试,还向亲戚借够了钱,原本打算出国留学,但是眼看着上海变成投资和创业的热土,他改变了主意。

“当时我们遇到了杨浦区的科委主任,他跟我们讲,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个人可以办企业了。”于是郭梁二人决定

“一起出去做点事”。梁信军日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描述下海动机。

1992年 11月,郭广昌与梁信军等人成立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为一些公司做市场调查,启动资金 3.8万,这就是复星的前身。

他们被称为“三无创业者”:无钱,无经验,也无商科背景。依靠蹬自行车大街小巷寻找客户, 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诸多品牌当时都成为了他们的客户。到 1993年 6月,广信成立不到 10个月,公司已经赚到了第一个 100万。汪群斌说,通过广信赚的钱不算多,但让他们开始了从学生、老师向商业人士的转变。

1993年,广信更名为复星, 业务主攻房产销售和生物制药。试水房产销售让复星在当年年底就赚到了第一个 1000万。 1995年,通过乙肝诊断试剂,郭广昌和他的创业伙伴赚到第一个亿元。

这期间,复星并非始终一帆风顺。 1994年前后,保健品行业异军突起,大量保健品发家的富豪似乎一夕之间冒了出来,例如乐百氏的“生命核能”、太阳神、三株口服液、昂立一号……这些品牌激活了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也诱惑着下海试水的创业者,包括郭广昌和刚刚起步的复星。

“那时候做医药,觉得发展太慢了,就考虑保健品。” 汪群斌说。复星推出了一款“高科技” 的保健品——咕咚糖, 一种不含蔗糖的糖果。最终复星在这里面亏了上百万元后退出,迅速调整方向,坚定发展生物医药。

上市后发现资本魔力

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郭广昌认识到资本魔力,此后他寻找各种投资机会,打造出复星发展模式。

复星在保健品的失败中并非一无所获,郭广昌等人意识到,失败缘于对保健品行业的商业模式了解不够透彻,同时缺乏人才储备,执行力不够。而在进入一个行业之前,要经过充分调研,考虑项目底线,进入之后如果“此路不通”就及时退出,这也成为复星日后投资不同行业的准则之一。此后的复星顺风顺水,以至于被媒体称之为“复星神话”。这一切得益于复星“舞步”对政府节奏的精准合拍。上世纪 90年代初期, 中国医药 (20.24,0.00,0.00%分销体系改革,政府允许民间资本参与药品分销,复星在这一背景下进入医药领域; 1998年中国停止福利分房政策后, 复星成立了复地集团负责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 2002年、 2003年复星抓住了大上钢铁的机会; 2004年金价极低的时候, 复

星投资了招金矿业; 2007年正是矿价疯涨之际,复星成功收编海南矿业……

复星主要业务板块——医药、房地产、矿业、钢铁、零售——都恰好踩准了最佳时点,在这些行业刚刚向民营资本敞开之际,或者这些行业刚刚从谷底开始上行之际,复星恰到好处地进入,发展,壮大,上市。

复星被认为是借助两个大势进行投资,一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二是大部分行业的增速高于 GDP 增速。汪群斌一语道破复星多年来投资项目的不败“秘诀”:“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