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典型课堂问题行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典型课堂问题行为分析与对策
[摘要]课堂问题行为作为目前中小学生课堂教学中最具普遍意义的教育问题之一,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初中生因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易发生课堂问题行为。大部分教师将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归咎为学生本人,但事实上,导致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正确认识分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从而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预防对策
一、初中生典型的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各种问题行为。他们会直接或间接地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降低教学效率。初中生处于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等矛盾错综复杂的特点。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较快,从而导致大量的问题出现。据相关学者的调查研究,初中生典型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有以下表现:
1. 无故缺席
2. 随便讲话
3. 传纸条
4. 玩电子游戏
5. 走神、开小差
6. 听歌
7. 做其他科的作业
8. 吃东西、嚼口香糖
9. 看其他无关的书
10. 上课睡觉
11. 吵嚷起哄
12. 与同学、老师发生口角
13. 极端羞怯、害怕被提问
14. 心烦意乱、焦虑紧张
15. 敏感多疑、过度焦虑
16. 照镜子、梳头发
目前我国学者比较倾向将学生的问题行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的攻击型问题行为(显性)。包括侵犯他人的行为、过度亲昵行为和盲目反抗权威等行为。另一类是内向性的退缩型问题行为(隐性)。包括涣散行为、草率行为、退缩行为、过分依赖行为和抗拒行为。
二、初中生典型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许多教师都归咎于学生本人。实际上,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从学生、教师、环境方面来分析原因。
1. 学生方面的原因
根据相关调查,大部分初中生认为自身原因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大量的课堂的问题行为是主要由学生的内在因素引起的。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习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身心不适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初中生正处在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特殊阶段,这一特殊性也正是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个内在因素。
1)初中生认知过程的特点与课堂问题行为
初中学生的各种认知过程都有许多新的发展和新的特点。初中生感知觉逐渐精确,观察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日益提高;注意能力比过去更加具有稳定性和选择性;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要地位,思维的独立和批判性有显著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经验型,具体形象起着重要作用,需要感性材料的直接支持。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是极其不稳定的,因此其不稳定性造成的种种矛盾易导致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感知觉的提升、注意力的选择性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促进了初中生独特个性的发展,他们不再盲目以教材以教师以课堂为纲,因此,在课堂中就倾向于在不感兴趣的时候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和同学讨论或者沉浸于自己的思考。更有甚者,在不满课堂教学的情况下与同学或者教师发生激烈的口角争辩。也有少数个性鲜明的初中生对于自己极不感兴趣的课堂,选择迟到、早退或者缺席的消极对抗行为。
2)初中生情感和意志的特点与课堂问题行为
初中生在生理特征发生变化的同时,心理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情感和意志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情感丰富,容易外露;意志较坚强、勇敢、有毅力,但仍具有一定的脆弱性,而且由于认知的局限,往往不能正确与区分坚持与固执,勇敢与轻率等之间的区别。初中生的喜、怒、哀、乐都能从面部的表情上直接反
应出来,情感变化快且不稳定,易冲动,在课堂中,在其兴奋的时候易产生热烈讨论、吵嚷起哄的行为;初中生的意志较薄弱、较脆弱,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不能坚持到底或逃避退缩,在课堂中易产生心烦意乱、焦虑紧张或过度羞怯、害怕被提问的行为。
2. 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组成的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服务者、帮助者与促进者,因而在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关系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因此,教师在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可分为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管理方法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
1)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科学,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师观念陈旧,方法落后单一,讲课缺乏激情,枯燥乏味;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差,语言和要求呆板,含糊不清;教师教学效率低,常拖堂或补课等等,这些教学水平上的不足,使学生感到不愉快、烦闷、疲惫,也会诱发课堂问题行为。教学过程不流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些教师讲授教材进度不当或缺乏从一个教学活动跳跃到另一个教学活动的过渡能力,不能进行交叉活动或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会置功课于脑后,开始捣乱,扰乱课堂秩序。
2)课堂管理方法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有以下因素:(1)管理不当。比如,教师滥用惩罚手段,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公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诱发各种课堂问题行为。(2)任务中心的管理风格。教师始终把注意中心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考分上,从而导致对学生多种需要和人际关系的普遍忽视。(3)课堂教学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把课堂管理活动绝对化,以单调、生硬、死板的“管理”,取代耐心、细致、深入的“教育”,把课堂管理手段本身变成了管理的目的。
3)师生关系
绝大多数初中生容易把对教师的情感反映在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中,喜欢任课教师自然也就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讨厌老师也就讨厌他所教的学科。因此,如果师生关系不良,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的言行举止感到反感,不愿听其上课,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课堂问题行为随之产生。据有关调查显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