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有三道防线

合集下载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中,应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把风险管理各项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构建起风险控制的三道防线:
一、以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企业建立第一到防线,就是要把业务单位的战略性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营运风险等,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确认、管理和监控。

要建立好第一道防线企业的业务单位要做下列工作:了解企业战略目标及可能影响企业达标的风险,识别风险类别,对相关风险作出评估;决定转移、避免或减低风险的策略;设计风险实施风险策略的相关内部控制;
二、以风险管理部门和懂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是领导和协助公司内部各单位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

其职责有:建立规章制度,对业务单位的风险进行组合管理,度量风险和评估风险的界限,建立风险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厘定关键风险指标,负责风险信息披露,沟通,协调员工培训和学习的工作,按风险与回报的分析,各业务单位分配经济资金。

相对于业务单位部门而言,风险管理部门会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二能够从企业利益角度考察项目和活动风险。

三、以内部审计部门和懂事会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是一个独立、客观的审查和咨询业务单位,监控企业内部和其他企业所关心的问题。

其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的经营和增加企业价值。

它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价和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流程效益,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的内容包括什么

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的内容包括什么

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的内容包括什么在现代社会,风险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

风险管理可以被看作是一道防线,它帮助我们预测和减少风险,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利益。

在风险管理的领域里,存在着三道基本的防线,它们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第一道防线是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通过识别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和事件,了解我们可能面临的风险。

对于个人而言,这包括识别家庭、健康、职业等方面的风险。

而对于组织而言,可能涉及到市场竞争、财务风险、法律问题等方面的风险。

为了有效地识别风险,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工具和技术,如SWOT分析、风险矩阵和市场调研等。

通过风险识别,我们可以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风险,并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做好准备。

第二道防线是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它帮助我们判断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为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评估方法,如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是通过数据和统计分析来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它通常使用概率模型和数学算法。

而定性评估则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来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它通常是主观性的。

通过风险评估,我们可以对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列,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三道防线是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应对已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根据风险的不同特点和类别,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如避免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和承担风险。

避免风险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完全避免风险的发生,如绕行危险路段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降低风险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如购买保险来减少财务风险的损失。

转移风险是指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将货物运输风险转移给物流公司。

承担风险是指自己承担风险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如个人自担健康风险。

风险管理的三道有效防线

风险管理的三道有效防线

风险管理的三道有效防线过去18 个月中,许多金融机构损失惨重。

人们将这种损失归咎于多种外因:如所有权结构及激励政策、评级机构、对某些产品缺乏有效的市场定价等等。

但在本文中,我们认为如果银行能够回归对一些基本环节的关注,特别是如果将有力的风险文化与三道有效防线进行结合,可以规避损失,事实上这已经在部分银行得到验证。

这三道防线由对风险具有敏锐判断力的人才所组成,是有效风险管理的核心。

1. 绪论当前的衰退主要源于美国金融市场:美联储的低息政策使整个美国经济中充斥着杠杆行为,尤其在消费贷款(特别是房贷)领域中。

祸因并非出于(缺乏)监管,而是出于次级信贷的过度扩张:如银行发放贷款额为抵押物价值105% 的贷款却未经信用审核。

通过将这些债务打包(如“ 担保债务凭证”或“按揭/资产担保证券”)并转售给包括其他银行在内的投资者,各种规模的银行均能因此解放其资产负债表,并再次投入此项业务。

这项举措得以持续进行的假设是:这种“安全的”抵押债务能带来持久的还款收益,换句话说,房地产市场会持续上扬。

通过评级机构的结果,许多(全球性的)机构也对此予以采信。

低息政策的第二个后果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呈现爆炸式增长。

而大量的资产收购也导致了不顾后果的杠杆行为:某些银行的债务资产比达到30:1 、40:1 甚至是100:1 。

根据近期对一些著名金融机构的访谈,我们得出这样的假设:造成这一切的元凶并非央行的低息资金、缺乏监管、或者风险的“复杂性”。

金融机构的职责本身就是对风险进行收集、定价、分解、去除关联、再次整合并进行定价。

因此,将这一切归咎于风险复杂性等于倒退到易货贸易的时代。

罪魁祸首实际上是一些大银行中混乱的治理结构、不良的激励体系以及糟糕透顶的风险管理。

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不可避免的萧条时期,以举债经营推动的增长开始转向下行。

对于初始债务发行者(或转售债务所有者)而言,资产价值已跌至贷款价值以下。

此外,“整合打包” 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建立一个低风险或风险分散化的资产包。

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

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

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风险随时可能出现,并对企业的稳定运行和长期发展构成威胁。

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风险管理可以被比喻为企业的“防火墙”,它可以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和控制这些风险的影响。

为了确保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全面了解自身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和分类。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风险调研、审查内部流程、分析财务数据等方式,识别可能影响企业运营的风险。

同时,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企业可以对这些风险进行排序,以便更好地分配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

第二道防线是风险预防与控制。

一旦企业确定了潜在风险,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些风险的发生。

这包括调整企业的流程和策略,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定明确的政策和程序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转移部分风险,以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得到一定的赔偿和支持。

通过有效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风险对其业务和财务状况的冲击。

第三道防线是风险应对与应急管理。

即使企业采取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风险仍然有可能发生。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和应急管理机制。

这包括建立紧急应变团队、制定应急预案、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等。

当风险发生时,企业可以迅速采取行动,并尽快恢复正常运营,以减少潜在的损失和影响。

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互相支持,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应该将风险管理作为全员参与的重要工作,通过培训和意识提升,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

此外,企业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来强化风险管理的能力,及时获取和处理风险相关信息。

总之,风险管理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通过建立三道防线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能够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和应对。

风控三道防线职责清单

风控三道防线职责清单

风控三道防线职责清单风控三道防线是指在企业风险管理中,通过设立三个层次的风险控制机制,以达到有效识别、评估、控制和转移风险的目的。

以下是风控三道防线的职责清单:一、第一道防线:业务部门1. 识别和评估风险:业务部门应根据业务特点和市场环境,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及时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

2. 风险控制措施:业务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落实到业务流程和操作中。

3. 风险信息收集:业务部门应定期收集风险信息,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并向风险管理部门反馈。

4. 业务流程优化:业务部门应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降低风险暴露。

二、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1. 制定风控政策和程序:风险管理部门应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提供培训,以确保业务部门了解和遵守。

2. 风险监控:风险管理部门应建立风险监控体系,对业务部门的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3. 风险报告:风险管理部门应定期向高层管理层提供风险报告,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风险事件等。

4. 风险应对:风险管理部门应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包括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缓解等策略,并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负责执行。

三、第三道防线:审计部门1. 风险审计:审计部门应定期进行风险审计,评估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 内部控制评估:审计部门应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其能够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

3. 违规行为调查:审计部门应对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4. 持续改进:审计部门应根据风险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提出改进建议,推动企业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通过以上三道防线的职责清单,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识别、评估、控制和转移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发展。

企业风险管控三道防线中内部审计的作用途径研究

企业风险管控三道防线中内部审计的作用途径研究

企业风险管控三道防线中内部审计的作用途径研究作者:***来源:《商场现代化》2022年第18期摘要:目前,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在中国还是基础阶段,内部审计从传统模式向风险导向模式转化的过程也相对缓慢。

较多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较低甚至不设立内审部门,企业内部数据的获取存在困难等现状导致相关研究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结合实际项目和数据分析具体问题。

基于此,本文探讨我国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现状和问题,为相关部门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单位;风险管理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控中作用发挥现状分析自从我国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各项事业的改革都在飞跃发展,企业单位的改革中最为要紧的内容之一当是内审改革,其正在全面实施和推进。

通过实地调研,对企业单位以风险管控为基础展开的内部审计情况实现更深入的解读,在对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其存在企业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低,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部门设置及人员配置不合理,内审独立性还需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化不足,制约审计发展等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内部审计独立性(1)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情况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我国重点企业带动了经济发展,提升了人员就业率,也为税收作出重要贡献,但其内部审计同时也存在问题。

对企业单位资产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完善,不仅可以防止资产的损失,还能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我国大多数企业单位、公司和组织都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

从本次调研的50份问卷中,设立内部审计制度的企业单位占比78%;没有设立内部审计制度的占比20%。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单位比较重视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但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內部审计部门建设情况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还属于发展阶段,内部审计部门的机构设置也未统一。

建设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大部分是响应监管部门要求。

不同企业,内审机构的设立形式不同。

主要有: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部门领导,内部审计机构由总经理领导,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领导。

风控三道防线职责清单

风控三道防线职责清单

风控三道防线职责清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金融风险的增加,风险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金融机构中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风险控制三道防线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风险控制三道防线包括:业务风险控制、市场风险控制和信用风险控制。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风险控制三道防线的职责清单。

一、业务风险控制业务风险控制一方面要确保公司的业务运作符合监管要求,另一方面要确保公司的风险暴露度最小化。

业务风险控制的主要职责清单包括:1.核实及制定公司业务规范:负责核实和制定公司各项业务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所有业务活动符合公司内部规定和当地监管要求。

2.业务风险评估:对公司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各项业务的风险暴露度,通过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3.监督和检查业务流程: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和高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业务风险报告和分析:负责编制业务风险报告和分析,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汇报业务风险情况,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5.业务风险管理培训:组织相关业务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

市场风险控制是指公司在交易市场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波动、市场流动性等风险。

市场风险控制的主要职责清单包括:1.市场风险监控:建立市场风险监控系统,及时监测市场风险指标,发现和解决市场风险问题。

3.制定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制定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操作规范,明确市场风险管理的责任和权限。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在借贷和担保业务中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信用风险控制的职责非常重要。

信用风险控制的主要职责清单包括:1.信用风险评估: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并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

风险控制三道防线在金融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明确风险控制三道防线的职责清单,可以更好地帮助金融机构有效管理风险,确保公司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不确定的市场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成功的企业必须学会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

本文将介绍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以帮助企业做好全面的风险管理。

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企业必须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和捕捉到潜在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1. SWOT分析:通过评估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帮助企业发现可能的风险因素。

2. 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和顾客需求,掌握市场的变化和潜在风险。

3. 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审查,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漏洞。

4. 外部咨询: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借助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企业发现风险。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评估,企业可以确定其可能对业务造成的影响程度,并为采取适当的措施做好准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1. 概率和影响矩阵:将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以确定其优先级和紧急程度。

2. 风险矩阵:将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绘制在矩阵中,帮助企业直观地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

3. 历史数据分析:通过分析过去的数据和案例,评估类似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

4. 专家判断:借助专业人士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主观评估和预测。

三、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

一旦企业识别和评估了潜在的风险,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减轻风险并保护企业的利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1. 风险规避:采取措施避免具有高潜在风险的活动或决策,减少风险的发生可能性。

2. 风险转移:购买保险或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他人。

3. 风险缓解:采取预防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减轻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4. 应急计划:制定应急计划和响应流程,以应对风险事件的发生。

结论风险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

风险三道防线制度

风险三道防线制度

风险三道防线制度一、引言在金融业的风险管理中,风险三道防线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框架。

它由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系统和外部监管机制三个部分组成,旨在全面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类风险。

本篇文档将对风险三道防线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是风险三道防线制度的第一道防线,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标准和程序。

这一制度要求企业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风险,以确保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稳定。

1. 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和分析内外部数据,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2. 风险评估: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潜在影响。

4. 风险监控:持续监测企业面临的风险,以及控制措施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三、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是风险三道防线制度的第二道防线,旨在确保企业内部运作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企业能够降低错误和舞弊的风险,提高运营效率。

1. 控制环境: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

2. 风险评估: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控制活动: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动,如审批、核对、授权等,确保各项业务按既定政策和程序进行。

4. 信息与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确保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 监控与评价: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控与评价,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

四、外部监管机制外部监管机制是风险三道防线制度的第三道防线,由政府和行业监管机构实施,对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

外部监管机制有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稳定,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1. 监管机构: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和管理。

这些机构通常具有立法和执法权力,能够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处罚。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含义新内容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含义新内容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含义新内容一、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概念一谈到企业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概念。

我们就会想到前些年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时,经常提起的在组织机构层面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的做法,即企业的业务部门作为前端部门是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企业风险管理职能机构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机构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

三道防线共同组成了企业风险管理的防线系统,中国企业前些年进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内容,是以建设第二道防线为主,包括建立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识别和评估包括整个风险管理防线系统的相关风险,作为第二道防线工作开展的基础。

下图是前些年我们对典型的三道防线组织架构图的理解。

在国际上,也有跟国内“三道防线”提法相对应的概念,即Three Lines of Defense,也可以直译为三道防线。

即第一道防线是Risk Owner (风险所有方),也是指业务单元或部门;第二道防线是Risk Management (风险管理), 前些年在风险管理理论还不太成熟时,也有称第二道防线是Risk Controland Compliance(风险控制与合规);第三道防线是Risk Assurance(风险保证),主要是指内部审计部门。

“三道防线”的概念到底是中国人先提出的还是国际上先出现的,我们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如果是国际上先出现的,中国的三道防线的概念的提出是否是借鉴了国际经验,现在还不好下定论。

二、新版COSO-ERM中对于“三道防线”的表述新版COSO在附录中也阐述了对于三道防线的概念,是从风险管理责任的角度论述的,谈到了首席执行官CEO、首席风险官CRO和管理层三个层面各自的风险责任。

同时,也阐述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的第一道防线是:核心业务部门(Core Business);第二道防线是:支持职能部门(Supporting Function);第三道防线是:保证职能部门(Assurance Function)。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含义已变!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含义已变!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含义已变!COSO风险管理框架“应为两道防线"2018-06-09 12:38近期业内都在热议COSO风险管理框架“三道防线”新解等相关事宜,而我认为“应为两道防线,并非三道防线”。

之前一直对“三道防线”的提法多少有些疑惑,总觉得哪里不太明白,这次新解以及业内各位专家的热议倒是让我清醒了一些。

虽然国际、国内都在提“三道防线”的观点,但我仍有不同的看法。

一、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概念一谈到企业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概念。

我们就会想到前些年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时,经常提起的在组织机构层面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的做法,即企业的业务部门作为前端部门是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企业风险管理职能机构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机构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

下图是前些年我们对典型的三道防线组织架构图的理解。

在国际上,也有跟国内“三道防线”提法相对应的概念,即Three Lines of Defense,也可以直译为三道防线。

即第一道防线是Risk Owner (风险所有方),也是指业务单元或部门;第二道防线是Risk Management (风险管理), 前些年在风险管理理论还不太成熟时,也有称第二道防线是Risk Control and Compliance(风险控制与合规);第三道防线是Risk Assurance(风险保证),主要是指内部审计部门。

一、对新版COSO风险管理框架中的“三道防线”的质疑新版COSO风险管理框架在附录中阐述了对于三道防线的概念,其中提到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的第一道防线是:核心业务部门(Core Business);第二道防线是:支持职能部门(Supporting Function);第三道防线是:保证职能部门(Assurance Function)。

核心业务部门:即企业的业务部门,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机构;支持职能部门:包括法务、合规、财务、人力、质量、安全等,所有可以协助一线核心业务部门进行风险管控的职能,都应该属于支持职能部门,即第二道防线;保证职能部门:主要指的是审计、监察部门,即第三道防线;以上就是新版框架中的内容。

建立“三道防线”,让风险防控简单明了

建立“三道防线”,让风险防控简单明了

建立“三道防线”,让风险防控简单明了在所有的风险管理领域中,“三道防线法”正逐渐占据支配地位。

但到目前为止,该方法还未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广为应用。

究其原因,是税务风险管理本身还是一个新兴领域,企业还在寻求适当的方法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事实上,“三道防线法”和税务风险管理相辅相成,是实现数据管理、交易处理、信息收集、核查等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理想方式。

那么,“三道防线”指的是哪三道防线呢?一般来说,包括企业税务部门在内的任何职能部门,都需要了解其在企业战略规划中所处的地位,并且需要确保自身的目标和业务活动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这就是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这一防线的根本用意,就是要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对所有涉税事项的理解要准确,对相关税务资料的收集和处理也要准确,对企业基本业务流程的了解要充分。

第二道防线就是常规的流程监控。

该防线需要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指导原则,并且应当由税务和财务两个部门共同制定。

以有效监控税务风险,及早发现问题和风险管理流程中存在的缺陷。

第三道防线是通过企业内、外部的独立审计,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税务问题,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

因为比起税务机关的质疑,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总体来看,“三道防线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能让税务风险管理变得简单明了。

但事实上,在各种规模的企业中,税务责任被广泛分散于企业的若干领域之中。

有些企业连税务主管一职都尚未设置,成立税务部门并系统负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一方面,围绕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流程,直接或间接管理企业涉税事宜的人员有很多,但这些人员中具备特定税务技能的人非常少。

另一方面,相比企业所得税,企业对于增值税、关税、社保基金及个人所得税等与企业利润不是直接相关的这些税项,通常会简单地视为经营成本,很少设专职人员来处理,而是由财务人员在销售部门的配合下予以处理。

事实上,上述税费累计的金额可能比企业所得税更多,更容易产生税务风险。

关于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模型的含义和运用(投稿)

关于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模型的含义和运用(投稿)

对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模式的分析和运用建议金俊峰(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是商业银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本文分析了国际大型银行构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three lines of defence)模式,并根据农业银行目前的组织结构设置,对农业银行如何构造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提出了初步建议1。

一、“三道防线”模式的概念“管理当局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挑战之一是确定所在的主体在为创造价值而奋斗的同时,准备承受和实际承受了多大的风险”2。

其中,“准备承受”是属于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的议题,由主体的董事会主观、事先确定。

“实际承受”则是主体通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实现对主体各项活动所承担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控制、监控等风险管理行为,最终使实际承受的风险与准备承受的风险相一致,从而为主体创造价值、实现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国际大型银行普遍将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模式与“业务单元制”3组织架构和“流程银行”4建设相结合,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模式已被国际大型银行证明行之有效,并逐渐被其它非银行类大型企业广泛采用5。

尤其是自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际大型银行围绕“三道防线”模式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

所谓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模式,指的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出三支对风险管理承担不同职责的团队(业务团队、风险管理团队、内部审计团队),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分工协作,并通过独立、有效地监控,提高主体的风险管理有效性。

“三道防线”的模式构建了一个风险管理体系监督架构,充分体现了风险管理的全员性、全面性、独立性、专业性和垂直性。

在国际大型银行发布的年度报告中,一般均明确指出其按照“三道防线”模式构建风险管理框架。

如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在其2008年度报告指出:美国银行围绕“三道防线”,即业务线(lines of business)、职能部门(enterprise functions)和审计(corporate audit)来设计风险控制流程和方法6。

浅析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模式分析和运用建议

浅析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模式分析和运用建议

浅析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模式分析和运用建议作者:朱焱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8期一、农信社对三道防线模式运用对于农信社来说,由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非常复杂,业务构成也相对以前更加复杂,这就使得三道防线在进行组织构建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总体上都是为了加强风险管控。

例如,对于第一道防线来说,他们是主要通过风险绩效考核来做到风险管控,对于第二道防线来说,他们主要是通过加大资源投入,构建信息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来防范风险,对第三道防线来说,主要是通过向风险审计进行转变,以便更好的发挥作用。

( 一) 第一道防线是风险的直接承担者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开展业务既可以带来收入也可以带来风险。

对于业务部门来说,他们由于从事业务需要与客户进行直接接触,因此对于客户了解非常全面,可以有效针对目标市场做好风险管理,因而最有能力采取行动缓解可能造成潜在风险。

为了更好的对风险主体进行管控,在开发业务时,管理人员必须负主要责任,对于各自领域内风险进行全面把控。

因此,农村农信社应当明确业务单位是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往往承担着首要和直接责任。

业务单位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履行以下职责。

第一,应当严格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加强程序管控,对于风险额度做好保护,业务类活动必须在风险管控的要求之内。

第二,做好定期评估。

在必要的时候,农信社可以制定相关的风险减缓计划,以确保整体风险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第三,做好履职报告,接受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监督,确保农信社整体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为了不断强化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责,农信社应当尽可能对每个业务线都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同风险职能部门共同对风险进行管理。

( 二) 第二道防线应当做好银行风险政策落实,加强监督对于农信社来说,其所承担风险种类越来越多,例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等不同类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强化农信社整体风险管理。

针对这一状况,在第一道防线基础之上需要进行进一步协调,应当做好风险集中性管理,通过其风险管理取得整个农信社的风险可以得到良好把控,始终处于优良的位置,确保农信社风险承担在有效控制范围之内,科学制定经济资本、风险额度和风险管理资源。

企业风险管理有三道防线

企业风险管理有三道防线

企业风险管理有三道防线2017年08月23日来源:凤凰国际智库编者按:在《2017年上半年凤凰全球政治安全风险追踪》发布会现场,苏黎世保险中国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陈力骁针对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风险提供了许多建议。

他认为,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借鉴成功经验,通过完善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建立物理防范手段等方式来构建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

以下为发言精编:苏黎世保险是一家拥有140多年历史的国际性保险公司,目前大部分的欧美跨国企业都是苏黎世保险的客户,比如某知名跨国食品企业就是与苏黎世保险合作了101年的客户。

近10年来,苏黎世保险非常关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展。

就在前段时间,苏黎世保险集团在北京专门组织了一场关于“一带一路”的内部研讨会。

目前,苏黎世保险的服务网络遍布全球220多个国家,覆盖了90%以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我们知道第一波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是欧美企业,第二波是日韩企业,第三波就是中国企业的崛起。

因此,我们特别希望把欧美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有关风险管理的经验带给中国企业。

就像凤凰国际智库的研究员所提到的,我们碰到这么多风险,无论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风险无处不在,但机会就在那了,其他国家的跨国企业的经验使中国企业拥有了后发优势,我们可以做到后来居上。

所以最关键的是怎么样去借鉴以前的经验,少交学费,甚至少流血牺牲。

这是苏黎世保险作为国际性公司特别愿意与中国企业分享和探讨的。

苏黎世保险集团和世界经济论坛每年会发布一个全球风险报告。

根据报告,2017年影响较大的全球风险不仅是政治风险。

排在第一的全球风险是极端气候;第二是非自愿的迁徙,即难民、非自愿的移民;第三大风险是恐怖袭击;第四是网络攻击,这是欧美和日本企业非常担心的风险。

今天谈论的主题是政治安全风险,这个范畴包含了大到国家、社会,小到社区的安全风险。

制度、人员意识、物理防范手段缺一不可风险管理包括三道防线:第一层是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第二层是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第三层面是物理防范风险的手段。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三道防线”的职责、功能与协同运转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三道防线”的职责、功能与协同运转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三道防线”的职责、功能与协同运转摘要:“三道防线”模型已在多个行业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以此为模型确定了业务及职能部门(第一道防线)、合规管理部门(第二道防线)、审计监察部门(第三道防线)的合规职责,以期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让“三道防线”有效落地。

本文从“三道防线”的内涵及对应职责范围,在合规管理中对“三道防线”功能进行再定位,提出保证“三道防线”协同运转发挥实效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三道防线“三道防线”理论与模型发端于金融行业,并逐步延伸至不同行业企业治理领域,近年来,也成为了推动国资监管中合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抓手。

2022年,《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在央企“合规管理强化年”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征求意见稿》的亮点之一便是使用了“三道防线”的概念。

随后,《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重磅出台,标志着我国企业合规管理开启了新时代,《办法》与《征求意见稿》不同的是,基于立法法言法语表述的考量,没有在具体条款中出现“三道防线”字样,但是在合规管理架构上坚持权责清晰,实质上通过制度化方式,按照“三道防线”理论和模型明确了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合规管理部门、监督部门的职责。

但是,“三道防线”的内涵是什么,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中怎样定位“三道防线”的功能,如何保证其协同运转实现企业合规管理体系高效运行仍然是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第一道防线:业务部门及职能部门——排头兵业务部门是企业的前台,对业务场景最为熟悉,是合规风险的直接面对者,毋庸置疑是首道防线。

相较于2018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以及《征求意见稿》,《办法》扩大了“第一道防线”的范围,增加了“职能部门”。

这是因为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均是具体合规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对本领域业务情况、实际问题最为了解,对本部门的合规风险排查、管控等也更有经验,更能切合企业发展的实际。

浅谈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三道防线”

浅谈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三道防线”
1 “三道防线”的概念及职责
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不确 定性客观必然存在,内控是通过合规完善的流 程,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畴,让结果与目标 更接近,而不是完全消灭风险(全部风险—内 控风险=可接受风险)。“三道防线”是指企业 风险管控机制应对的三道防护部门:第一道防 线是风控管理的直接责任部门,直接承受风险 带来的影响;第二道防线站在公司整体视角统 筹开展风控相关工作;第三道防线为监督评价 部门。
* 收稿日期:2017-12-20 作者简介:张顼(1978- ),男,陕西商南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7 2018年06月 第6期
企业管理 浅谈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三道防线”
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内大型企 业以国有企业居多,虽体量已达到世界500强 标准,但其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的 成熟企业仍有差距,企业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是优化企 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步就 是要明确风控工作的职责与分工,完善风控体 系的制度设计。目前很多企业的风控工作由法 律事务部或监察审计部独自完成,导致风控工 作缺乏制衡与监督,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 判员”的现象。以“三道防线”思想为指导, 将风控体系的牵头建设职能与独立评价职能分 离,既是促进专业化、也是保障独立性的一种 有效举措,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风控体系 的制度设计。因此,企业应逐步执行“三道防 线”工作,将风控建设与独立评价职责分离, 体系建设部门与独立评价部门紧密配合,促进 风控管理持续闭环提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constant expansion and adjustment of business fields and regions,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control activitie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ternal supervision and soon have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The risks of inherent and potential are constantly increasing and changing. Internal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survival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The key is to establish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clarify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division of work in risk control work.The idea of“Three Lines of Defense” is the latest concept put forward by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isk control system to promote the specialization of risk control work and ensure the relative independence of risk control system. 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goal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ree defense lines, determine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three defense lines,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each line of defense, and proposes of the author. Key words: intemal control; risk management; Three Lines of Defense.

浅论内控“三道防线”助力企业内部管理

浅论内控“三道防线”助力企业内部管理

浅论内控“三道防线”助力企业内部管理V V 孙虹虹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同企业所处行业领域和地域不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有所变化,因此,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内控“三道防线”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实现健康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然而,当前企业内控“三道防线”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强化管控、优化内控,积极构建“内控、风险、合规”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夯实内部管理基础,为自身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创造良好条件。

一、企业内控“三道防线”概述(一)内控“三道防线”的概念企业内控“三道防线”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要从不同角度建立多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和角色定位,达到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目的。

其中,第一道防线是指企业的运营与管理部门,通俗来说就是企业的各业务部门,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内控风险管控的第一责任人,依据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领域的内控风险管理工作,履行内控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对企业的风险责任和内控责任进行明确和分配,这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至关重要,最为理想的状态就是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风险管理和其他合规管理部门,其针对第一道防线存在的疏漏进行监督和检查,通过设计相互监督约束机制,合作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预防和应对重大风险的准备,第二道防线是企业整个内控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关键部分;第三道防线是内部审计部门,它在风险管控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组织开展专业性的审计工作,有效识别潜在风险并为企业开展风险治理提供有益指导(见图1)。

通过“三道防线”的合作和信息交流,企业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避免出现重复作业的问题,确保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图1 企业内控“三道防线”模型(二)企业强化内控“三道防线”的意义企业强化内控“三道防线”能够有效识别并应对风险,将可能面临的风险转化过滤成为可控风险,达到提升风险管理效果的目的。

对于企业而言,若想打造“三道防线”风险管理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每一道防线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风险管理有三道防线
2017年08月23日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编者按:在《2017年上半年凤凰全球政治安全风险追踪》发布会现场,苏黎世保险中国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陈力骁针对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风险提供了许多建议。

他认为,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借鉴成功经验,通过完善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建立物理防范手段等方式来构建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

?
以下为发言精编:
苏黎世保险是一家拥有140多年历史的国际性保险公司,目前大部分的欧美跨国企业都是苏黎世保险的客户,比如某知名跨国食品企业就是与苏黎世保险合作了101年的客户。

近10年来,苏黎世保险非常关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展。

就在前段时间,苏黎世保险集团在北京专门组织了一场关于“一带一路”的内部研讨会。

目前,苏黎世保险的服务网络遍布全球220多个国家,覆盖了90%以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我们知道第一波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是欧美企业,第二波是日韩企业,第三波就是中国企业的崛起。

因此,我们特别希望把欧美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有关风险管理的经验带给中国企业。

就像凤凰国际智库的研究员所提到的,我们碰到这么多风险,无论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风险无处不在,但机会就在那了,其他国家的跨国企业的经验使中国企业拥有了后发优势,我们可以做到后来居上。

所以最关键的是怎么样去借鉴以前的经验,少交学费,甚至少流血牺牲。

这是苏黎世保险作为国际性公司特别愿意与中国企业分享和探讨的。

苏黎世保险集团和世界经济论坛每年会发布一个全球风险报告。

根据报告,2017年影响较大的全球风险不仅是政治风险。

排在第一的全球风险是极端气候;第二是非自愿的迁徙,即难民、非自愿的移民;第三大风险是恐怖袭击;第四是网络攻击,这是欧美和日本企业非常担心的风险。

今天谈论的主题是政治安全风险,这个范畴包含了大到国家、社会,小到社区的安全风险。

?
制度、人员意识、物理防范手段缺一不可
风险管理包括三道防线:第一层是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第二层是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第三层面是物理防范风险的手段。

也就是说,企业应对风险的制度机制要有,人员的培训要够,然后再加上物理性的防范,比如说拉电网、深挖沟、配备卫星电话等。

按照风险管理的模型,这三个防线如果有一个起作用,风险一般来说就不会同时击穿三道防线造成损失。

如果制度上非常健全,就已经从根本上屏蔽了风险;如果制度上不健全,但是人员的风险意识非常强,也可以较好的规避风险;如果是这二者都存在问题,足够强大的防风险设备或技术也能帮助企业抵御风险。

一旦这三道防线在某一时间点被同时击穿,事故就会发生。

很难说哪一道防线可以完全抵御风险,所以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这三道防线都要建立。

?
风险集中管理企业机制有待改善
为什么欧美外资企业相对来说受波动影响较小?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机制,包括苏黎世在内的欧美企业,在内部的机构中专门设有一个首席风险官。

中资企业内几乎看不到这样的设置。

在中资企业中,风险管理这一职能被分散到不同的部门,投资部、项目部、国际商务部、法律部、人力资源部等,还包括安保部门。

分开管理容易出现风险漏洞或是职责冲突。

集中的风险管理是近年来欧美企业成功的经验之一。

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不仅只是买保险,买保险只是最后一招。

风险管理部门需要负责应对政治安全风险、制裁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以及应急事件处理等等。

首席风险官直接向CEO汇报,甚至直接向董事会汇报。

这样就能在机制上实现企业风险的集中管理。

这种做法已在全球推行多年。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完整的框架,不只是在某一个流程、某一个环节。

这是中资企业需要去补充的。

2012年,商务部及八部委出台了一个《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这个文件对于企业境外安全提出了很全面的要求,但也还是主要从安全角度考虑,还没有从全面风险管理层面提出要求。

所以企业风险管理的机制是中国企业需要自我学习借鉴的。

在相对成熟的市场中,风险管理是一个专门的学科,在大学单独开设,也有一些资质认证考试。

相对来说,这个行业在国内还处在发展阶段。

风险管理岗位需要有较丰富的行业经验。

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转移或者化解这三项工作。

比如:风险识别,主要是筛查识别企业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种风险,然后整理汇集,按照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绘制公司的风险地图。

?
“最好的风险管理是融入当地”
之前跟外交部某位司长沟通的时候,我非常认可他的一个说法,即在本土大陆之外,还存在一个“海外中国”。

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已经有4万多亿美金的资产,每年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总额一两千亿美金,长期外派100多万人,即这个说法特别准确地给出了中国企业未来在海外发展的心态和一个价值取向的变化,即由局部的、个别的企业及人员走出去向全面走出去的转化。

在我看来,最好的风险管理就是能融入当地。

刚才诸位都提到了需要国别研究,需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都对,但是不够。

我建议海外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好好读一读当地国家的历史,这可以从更深层次了解“是什么?”、“为什么?”,从而为“怎么办”找到解决路径。

现在中国企业和十几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以前走出去的机会少,而且常常是做一笔生意、包完成一个工程后就结束离开了,没有具备长期发展的心态,现在的“走出去”企业基本都是准备在海外长期发展。

这几年国家提出中国企业一定要合规,为什么?企业不是做完这个项目就跑,后面还有二期、三期,甚至有很多投资在里面,很多员工要在那里工作。

所以需要对当地文化习俗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现在已经形成这样的规模,可以抱团出去,之后还要伸开手脚。

刚才谈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雇员都是以中国人为主,而国际性公司的雇员以外国人为主。

这其中存在语言问题,还有法律问题。

非洲很多国家都有法律要求:在非洲投资建厂,当地员工要占到雇员总数的一定比例。

现在一些发展良好的中国企业,当地员工可以达到雇员的80%、90%,由中国员工担任管理岗或关键技术岗。

另外,包括招人难的问题,或者说招到的员工技术不符合,甚至招来的雇员一两个月回家一趟,各种假期要回去休假等,这都是当地的问题,那如何解决呢?这就需要深入当地,展开手脚。

有个企业的案例值得分享。

这个企业在当地介入到前端的招聘市场、人才市场,投资一个人才平台,甚至投资做一个职业教育,这在当地扎根得越来越深。

一个企业要获得当地国民待遇,首先就要有一个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

从大的角度来说,建议中国企业要从更深入的方面去看发展。

?
少交学费借鉴学习很重要
还有一个问题,这些年来有所好转。

企业对于自身的安全和权益,要有长期的规划和管理的心态,还要有具体的做法。

举个例子,就像老百姓日常过日子,每个月要交水费、交电费、交煤气费、交这些费用是保证日常的正常生活。

在这一点上,外资公司无论做什么项目都要买保险、都要请律师、请安保公司等第三方的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或提供服务,这些服务一定可以让企业少交学费,一定是划算的。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中国企业学习能力很强。

但有时候要避免过于自信,一个企业无法靠自身学会所有的知识和了解所有的风险点。

比如,一个高水准的律所或投行每年可以做几十件跨境并购案子,企业发展好的大概几年才能做一个跨境并购项目,这个从经验的积累上是不在一个层次上的,那么对于并购中的潜在风险的识别、判断、处理也就会有所不同。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因此企业要想办法学习借鉴,从国际性的、或者是非常专业的机构那里获得服务。

有的企业来到新环境,对当地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可以考虑在国内联系国际性公司,利用它们的国际网络,在当地获得服务。

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注: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凤凰国际智库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