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汇本说明书

合集下载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汽车性制动性计算)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汽车性制动性计算)

序号: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汽车性制动性计算目录一.题目要求 (1)二. 问题的分析与求解 (1)2.1 问题1的分析与求解 (1)2.2 问题2的分析与求解 (4)2.3 问题3的分析与求解 (6)2.4问题4的分析与求解 (7)2.5 问题5的分析与求解 (10)三.结论 (13)3.1该货车制动系损坏对制动距离的影响 (13)3.2该货车制动性能的改进 (14)四.心得体会 (14)五参考文献 (14)一.题目要求一中型货车装有前后制动器分开的双管路制动系,其有关参数见下表1:表 1中型货车有关参数载荷质量质心高轴距质心至前轴距离制动力分配系数空载3880 0.845 3.950 2.100 0.5满载9190 1.170 3.950 2.950 0.5问题1根据书上所提供的数据,绘制:I曲线,β线,f、r线组;问题2绘制利用附着系数曲线;绘制出国家标准(GB 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要求的限制范围,计算并填写利用附着系数参数表问题3绘制制动效率曲线,计算并填写制动效率参数表。

问题4对制动性进行评价。

问题5此车制动是否满足标准GB 12676-1999的要求?如果不满足需要采取什么附加措施(提出三种改进措施,并对每种措施的预期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要充分说明理由,包括公式和图)二. 问题的分析与求解2.1 问题1的分析与求解I曲线为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即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1],公式为1-1 由式1-1利用MATLAB2014a编写程序即可绘制出I曲线见下图一。

图一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不少两轴汽车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一固定值。

常用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分配的比例,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用符号表示,则1-2 这条线为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简称曲线,在本文中。

即。

由式1-2利用MATLAB2014a编写程序即可绘制出I曲线见下图二。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模板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模板

序号: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汽车动力性计算班级:姓名:学号:序号:指导教师:目录二.计算步骤 (4)三.心得体会 (21)四.参考资料 (21)一.题目要求1、 要求:1) 根据书上所给的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2) 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3) 绘制汽车等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图,画在一张图上(横坐标),格式见图1。

车速u a /(km/h)负荷(率)U /(%)图1 等速行驶时各挡发动机负荷(率)4) 绘制动力特性图;5) 绘制加速度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6) 绘制加速时间曲线,包括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和最高档和次高档加速时间(加速区间(初速度和末速度)按照国家标准GB/T 12543-2009规定选取,并且在说明书中具体说明选取;7) 列表表示最高挡和次高挡在20整数倍车速的参数值,格式见表1(注意:要将无意义的部分删除,比如最高车速只有105km/h ,则120 km/h 对应的状况无意义,需要删除)。

8) 对动力性进行总体评价。

轻型货车的有关数据: i 0=5.94,ηT =0.88发动机的最低转速m in n =600r/min ,最高转速m ax n =4000r/min 滚动阻力系数 f=0.013; 主减速器传动比 i=5.65 变速器传动比i (数据见下表) 质心至前轴距离(满载) a=1.947m 质心高 g h =0.9m二.计算步骤1由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通过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23419.313295.27165.4440.874 3.84451000100010001000tqnn n n T =-+⨯-⨯+⨯-⨯⎛⎫⎛⎫⎛⎫ ⎪ ⎪ ⎪⎝⎭⎝⎭⎝⎭功率:9550nTtq Pe ⨯=得程序: n=600:4000;Tt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1000).^4; %求转矩 Pe=Ttq.*n/9550; %求功率 plot(n,Pe) hold on plot(n,Ttq)xlabel('n(r/min)'),ylabel('Pe(Kw)') title('\itPe-n 和Ttq-n') gtext('Pe');gtext('Ttq');注:m in n =600r/min ,m ax n =4000r/min得图:2.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公式为: 0tq g Tt T i i F rη程序为:clcig1=6.09; ig2=3.09; ig3=1.71; ig4=1.000; nT=0.88; r=0.367; f=0.013; CDA=2.77; i0=5.94; L=3.2; a=1.947; hg=0.9; If=0.218; Iw1=1.798; Iw2=3.598; pg=7.0; m=2000; g=9.8; G=m*g; n=600:4000;Tt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1000).^4;%求转矩Ft1=Ttq*ig1*i0*nT/r;%求汽车各档驱力 Ft2=Ttq*ig2*i0*nT/r; Ft3=Ttq*ig3*i0*nT/r; Ft4=Ttq*ig4*i0*nT/r;ua1=0.377*r*n/(ig1*i0);%求汽车各档对应的车速 ua2=0.377*r*n/(ig2*i0);ua3=0.377*r*n/(ig3*i0);ua4=0.377*r*n/(ig4*i0);Ff=G*f; %汽车的滚动阻力ua=linspace(0,150,100);Fw=CDA*ua.^2/21.15;%汽车的空气阻力F=Ff+Fw;%汽车的滚动阻力与空气阻力之和即行驶阻力plot(ua1,Ft1)hold onplot(ua2,Ft2)hold onplot(ua3,Ft3)hold onplot(ua4,Ft4)hold onplot(ua,F)hold onplot(ua,Ff)xlabel('ua/(km/h)'),ylabel('F/N')title('\it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ua,F]=ginput(1)得到结果:(取得)ua =93.8364F =1.0e+003 *1.4269图形:3)绘制汽车等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图:公式为:n t wf F FF程序主体基本不便,改为:clcig1=6.09;ig2=3.09;ig3=1.71;ig4=1.000;nT=0.88;r=0.367;f=0.013;CDA=2.77;i0=5.94;L=3.2;a=1.947;hg=0.9;If=0.218;Iw1=1.798;Iw2=3.598;pg=7.0;m=2000;g=9.8;G=m*g;n=600:4000;Tt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1000).^4;%求转矩Ft1=Ttq*ig1*i0*nT/r;%求汽车各档驱力Ft2=Ttq*ig2*i0*nT/r;Ft3=Ttq*ig3*i0*nT/r;Ft4=Ttq*ig4*i0*nT/r;ua1=0.377*r*n/(ig1*i0);%求汽车各档对应的车速ua2=0.377*r*n/(ig2*i0);ua3=0.377*r*n/(ig3*i0);ua4=0.377*r*n/(ig4*i0);Fw1=CDA*ua1.^2/21.15;Fw2=CDA*ua2.^2/21.15;Fw3=CDA*ua3.^2/21.15;Fw4=CDA*ua4.^2/21.15;Ff=G*f; %汽车的滚动阻力ua=linspace(0,120,35);Fw=CDA*ua.^2/21.15;U1=(Ff+Fw1)./Ft1; %汽车各档的负荷率U2=(Ff+Fw2)./Ft2;U3=(Ff+Fw3)./Ft3;U4=(Ff+Fw4)./Ft4;plot(ua1,U1)hold onplot(ua2,U2)hold onplot(ua3,U3)hold onplot(ua4,U4)hold onxlabel('ua/(km*h^-1)'),ylabel('U')title('\it负荷率图')[ua,U]=ginput(1)得到图:4)绘制动力特性图:公式:GF F D wt -=程序:clcig1=6.09; ig2=3.09; ig3=1.71; ig4=1.000; nT=0.88; r=0.367; f=0.013; CDA=2.77; i0=5.94; L=3.2; a=1.947; hg=0.9; If=0.218; Iw1=1.798; Iw2=3.598; pg=7.0; m=2000; g=9.8; G=m*g; n=600:4000;Tt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1000).^4;%求转矩Ft1=Ttq*ig1*i0*nT/r;%求汽车各档驱力Ft2=Ttq*ig2*i0*nT/r;Ft3=Ttq*ig3*i0*nT/r;Ft4=Ttq*ig4*i0*nT/r;ua1=0.377*r*n/(ig1*i0);%求汽车各档对应的车速ua2=0.377*r*n/(ig2*i0);ua3=0.377*r*n/(ig3*i0);ua4=0.377*r*n/(ig4*i0);Fw1=CDA*ua1.^2/21.15;Fw2=CDA*ua2.^2/21.15;Fw3=CDA*ua3.^2/21.15;Fw4=CDA*ua4.^2/21.15;ua=linspace(0,120,35);Fw=CDA*ua.^2/21.15;D1=(Ft1-Fw1)/G; %汽车各档的动力因素D2=(Ft2-Fw2)/G;D3=(Ft3-Fw3)/G;D4=(Ft4-Fw4)/G;f=Fw/G; %滚动阻力系数plot(ua1,D1)hold onplot(ua2,D2)hold onplot(ua3,D3)hold onplot(ua4,D4)hold onplot(ua,f)xlabel('ua/(km*h^-1)'),ylabel('D')title('\it动力特性图')[ua,D]=ginput(1)结果:ua =90.0000D =0.0550注:格外做出f曲线于图中,交出ua5)绘制加速度倒数曲线:方程为:dtdum u A C Gi Gf ri i T a D Tg tq δη+++=2015.21 程序为: clcig1=6.09; ig2=3.09; ig3=1.71; ig4=1.000; nT=0.88; r=0.367; f=0.013; CDA=2.77; i0=5.94; L=3.2; a=1.947; hg=0.9; If=0.218; Iw1=1.798; Iw2=3.598; pg=7.0; m=2000; g=9.8; G=m*g; n=600:4000;Tt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1000).^4;%求转矩Ft1=Ttq*ig1*i0*nT/r;%求汽车各档驱力 Ft2=Ttq*ig2*i0*nT/r; Ft3=Ttq*ig3*i0*nT/r; Ft4=Ttq*ig4*i0*nT/r;ua1=0.377*r*n/(ig1*i0);%求汽车各档对应的车速 ua2=0.377*r*n/(ig2*i0); ua3=0.377*r*n/(ig3*i0); ua4=0.377*r*n/(ig4*i0);F1=G*f+CDA*ua1.^2/21.15;%求汽车对应各档的滚动阻力与空气阻力之和即行驶阻力 F2=G*f+CDA*ua2.^2/21.15; F3=G*f+CDA*ua3.^2/21.15; F4=G*f+CDA*ua4.^2/21.15;d1=1+(Iw1+Iw2+If*ig1^2*i0^2*nT)/(m*r^2);%各档对应的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d2=1+(Iw1+Iw2+If*ig2^2*i0^2*nT)/(m*r^2); d3=1+(Iw1+Iw2+If*ig3^2*i0^2*nT)/(m*r^2); d4=1+(Iw1+Iw2+If*ig4^2*i0^2*nT)/(m*r^2); b1=d1*m./(Ft1-F1);%各档对应加速度的倒数 b2=d2*m./(Ft2-F2); b3=d3*m./(Ft3-F3);b4=d4*m./(Ft4-F4);plot(ua1,b1)hold onplot(ua2,b2)hold onplot(ua3,b3)hold onplot(ua4,b4)hold onxlabel('ua/(km*h^-1)'),ylabel('b') title('\it加速度倒数')[ua,b]=ginput(1)得出图:6)绘制加速时间曲线:(2种)公式为⎰=211u u duta1)超车加速时间曲线程序为clcig1=6.09;ig2=3.09;ig3=1.71;ig4=1.000;nT=0.88;r=0.367;f=0.013;CDA=2.77;i0=5.94;L=3.2;a=1.947;hg=0.9;If=0.218;Iw1=1.798;Iw2=3.598;pg=7.0;m=2000;g=9.8;G=m*g;n=600:4000;nmin=600;nmax=4000;k=200ig(1)=6.09;ig(2)=4.09;ig(3)=3.71;ig(4)=1.00;ig(5)=1;n=linspace(nmin,nmax,k);%在最大转速和最小转速之间采样,得出200个等差数列的转速采样点for i=1:5deta(i)=1+(Iw1+Iw2)/(m*r^2)+(If*(ig(i))^2*i0^2*nT)/(m*r^2);%各档对应的旋转质量换算系数endT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1000).^4;%转矩for i=1:5ua(i,:)=0.377*n.*r/(ig(i)*i0);%各档对应的车速endfor i=1:5Ft(i,:)=Tq.*ig(i)*i0*nT/r;%各档对应的驱动力enduua=linspace(0,120,k);Fw=CDA*uua.^2/21.15;%空气阻力F=CDA*uua.^2/21.15+G*f;%空气阻力与滚动阻力之和即为行驶阻力for i=1:5for j=1:200a(i,j)=(Ft(i,j)-F(j))/(deta(i)*m);%汽车各档的加速度endenda_re=1./a;%加速度取倒数j=1;while ua(4,j)<60%4档的车速在60Km/h以下j=j+1;endm1=j;j=1;while ua(4,j)<61%5档的车速在61Km/h以下j=j+1;endm2=j;j=1;while ua(5,j)<61%五档的车速在61Km/h以下j=j+1;endm3=j;j=1;while ua(5,j)<85%五档的车速在85Km/h以下j=j+1;endm4=j;for i=1:(m2-m1)Ts(i)=(ua(4,m1+i)-ua(4,m1+i-1))/3.6/a(4,m1+i-1);endt(1)=Ts(1);for i=1:(m2-m1-1)t(i+1)=t(i)+Ts(i+1);%4档速度从60Km/h到61Km/h的加速时间endfor i=1:(m4-m3)Ts(m2-m1+i)=(ua(5,m3+i)-ua(5,m3+i-1))/3.6/a(5,m3+i-1);endfor i=1:(m4-m3)t(m2-m1+i)=t(m2-m1+i-1)+Ts(m2-m1+i);%五档车速从61Km/h到85Km/h的加速时间以及四档从60km/h到61Km/h的加速时间累计endfigureplot(t,horzcat(ua(4,[m1:m2-1]),ua(5,[m3:m4-1])))axis([0,50,35,85])title('汽车超车时车速时间曲线图')xlabel('t/s')ylabel('ua/(Km/h)')[t,ua]=ginput(1)注:同样适用5档,只需改变i(5)的值(此处为得到曲线将5档进行了简化)2)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曲线程序:clearclcig1=6.09;ig2=3.09;ig3=1.71;ig4=1.000;nT=0.88;r=0.367;f=0.013;CDA=2.77;i0=5.94;L=3.2;a=1.947;hg=0.9;If=0.218;Iw1=1.798;Iw2=3.598;pg=7.0;m=2000;g=9.8;G=m*g;ig=[6.09 3.09 1.71 1.00 1];nmin=600;nmax=4000;u1=0.377*r*nmin./ig/i0;u2=0.377*r*nmax./ig/i0;deta=0*ig;for i=1:5deta(i)=1+(Iw1+Iw2)/(m*r^2)+(If*(ig(i))^2*i0^2*nT)/(m*r^2);%各档的旋转质量换算系数endua=[0:0.01:99];N=length(ua);n=0;Tq=0;Ft=0;inv_a=0*ua;delta=0*ua;Ff=G*f;%滚动阻力Fw=CDA*ua.^2/21.15;%空气阻力for i=1:Nk=i;if ua(i)<=u2(1)n=ua(i)*(ig(1)*i0/r)/0.377;%不同的车速对应的转速T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1000)^.4;%转矩Ft=Tq*ig(1)*i0*nT/r;%驱动力inv_a(i)=(deta(1)*m)/(Ft-Ff-Fw(i));%加速度的倒数delta(i)=0.01*inv_a(i)/3.6;%车速变化0.01km/h所需的加速时间elseif ua(i)<=u2(2)n=ua(i)*(ig(2)*i0/r)/0.377;T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1000)^.4;Ft=Tq*ig(2)*i0*nT/r;inv_a(i)=(deta(2)*m)/(Ft-Ff-Fw(i));delta(i)=0.01*inv_a(i)/3.6;elseif ua(i)<=u2(3)n=ua(i)*(ig(3)*i0/r)/0.377;。

汽车理论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汇本说明书

汽车理论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汇本说明书

汽车工业学院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汽车理论设计题目汽车动力性班号专业车辆工程学号学生指导教师(签字)起止日期2011 年7 月4 日——2011 年7 月9 日目录1.设计任务及要求.........................................12.车辆参数 (2)3.汽车动力性能计算............. ..... ...................3.1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3.2最高转速Uamax.......................3.3加速时间t...............................3.4汽车加速度倒数图...............................3.5汽车加速时间图...............................3.6汽车爬坡度图...............................3.7汽车动力特性图................................3.8汽车功率平衡图..................................4.GUI界面设计........................................5.归纳与总结........................................6.参考文献......................................在汽车设计中和改进中,需对样车的性能进行预测、评价、多方案选优或进行传动系的优化匹配,这些都必须进行汽车动力性(E-P性能)的计算。

如采用手算并在坐标纸上作图,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而且手算和作图误差较大,易出错。

考虑到计算机在当前设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有必要利用计算机编程序进行模拟计算,以方便迅速得到具有相当精确度的数据和图形。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汽车动力性计算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汽车动力性计算

序号:2-01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汽车动力性计算班级:车辆1202姓名:学号:序号:2-01指导教师:目录1题目要求 (1)2计算步骤 (1)3结论 (8)4心得体会 (9)5参考资料 (9)1.题目要求确定一轻型货车的动力性能(4挡):1. 根据所给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P e 和T tq -e n 曲线;2. 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3. 绘制汽车等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图,画在一张图上。

4. 绘制动力特性图;5. 绘制加速度倒数曲线;6.绘制加速时间曲线,包括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和直接挡加速时间(计算速度区间按GB/T12543-1990规定选取);7. 列表表示最高档和次高档在10整数倍车速参数值; 8. 对动力性进行总体评价。

轻型货车的有关数据:汽油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T q -n 曲线的拟合公式为432q)1000n(8445.3)1000n (874.40)1000n 165.44(-)1000n 295.27(-19.313T -++=式中,T q 为发动机转矩(N.m );n 为发动机转速(r/min )。

发动机的最低转速m in n =600r/min ,最高转速m ax n =4000r/min 滚动阻力系数 f=0.01; 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 A C D =2.6 2m ; 变速器传动比i g 为表1所示:表1 变速器传动比i g轴距 L=3.2m ; 质心至前轴距离(满载) a=1.947m 质心高 g h =0.9m2.计算步骤1)根据所给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P e 和T tq -e n 曲线:由所给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432q)1000n(8445.3)1000n (874.40)1000n 165.44(-)1000n 295.27(-19.313T -++=求出发动机转矩T tq 与发动机转速n 的关系。

接着由功率与转矩的关系式9550n T P tq e =Ⅰ挡 Ⅱ挡 Ⅲ挡 Ⅳ挡 4挡变速器 6.09 3.09 1.71 1.0020004000100120140160180T q /(N ·m )n/r/minTqPe50010001500250030003500020406080P e /k W102030405060708090100050001000015000ua/(km/h)F /NⅠⅡⅢⅣFf+Fw驱动力-行驶阻力图求出功率与转速的关系式。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

《汽车理论》设计报告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的计算机模拟学号20152805037姓名张少波学院交通学院班级车辆本1501班2017 年12 月18 日目录1汽车驱动力图 (1)1.1汽车驱动力图简介 (1)1.2汽车驱动力图 (2)2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2)2.1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简介 (2)2.1.1滚动阻力 (3)2.1.2空气阻力 (3)2.2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3)3汽车爬坡度图 (3)3.1汽车爬坡度图简介 (3)3.2汽车爬坡度图 (4)4汽车加速度图 (5)4.1汽车加速度图简介 (5)4.2汽车加速度图 (5)5汽车动力特性图 (6)5.1汽车动力特性图简介 (6)5.2汽车动力特性图 (6)6汽车功率平衡图 (6)6.1汽车功率平衡图简介 (6)6.2汽车功率平衡图 (7)7汽车百公里油耗图 (7)7.1汽车百公里油耗图简介 (7)7.2汽车百公里油耗图 (8)参考文献 (8)附录 (8)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的计算机模拟张少波(交通学院,车辆工程,1501班,20152805037)摘要:通过MATLAB计算机软件进行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的计算机模拟,模拟得出汽车的各种特性曲线。

包括:驱动力图,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爬坡度图,加速度图,动力特性图,功率平衡图,百公里油耗图。

同时对汽车特性曲线的计算公式加以统计汇总学习。

关键词:驱动力图,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爬坡度图,加速度图,动力特性图,功率平衡图,百公里油耗图,汽车特性曲线的计算公式1汽车驱动力图1.1汽车驱动力图简介驱动力是由发动机的转矩经传动系统传至驱动轮上得到的。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上。

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Tt产生一对地面的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方向与F相反)既是驱动汽车的外力,此外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其数值为(1.1)式中,Tt为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r为车轮半径。

《汽车理论》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5034023课程名称:汽车理论/Theory of Vehicle学分:3学时:48 (课内实验(践):8 上机:0 课外实践: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建议修读学期:6开课单位:车辆工程系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机械振动》、《发动机原理》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闭卷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汽车理论》第五版,主编:余志生.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参考书:1.《Elementary Vehicle Dynamics》第一版,主编:杨万福、邓亚东.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 《Theory of ground vehicles》,主编: Jo.Yung.Wong John Wiley & Sons, 2001.3. 《车辆动力学基础》(美)格里斯比(Gililespie,T.D.)著;赵六奇,金达锋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2.内容概述:《汽车理论》课程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必修的学科专业课,主要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汽车动力装置参数选定、操纵平稳性、平顺性和通过性等内容。

本课程以汽车基本性能分析为核心进行教学,根据作用于汽车上外力的特性,分析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性能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分析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汽车设计、试验及使用所必须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汽车行驶时的力学建模,性能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正确设计汽车和合理使用汽车的途径,具有分析和解决汽车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Theory of Vehicle is a specialty courses of Vehicle engineering, including the performance of driving , braking riding, maneuverability and high speed stabilization, roll stability, and fuel economy. The basic performance of the automobile is key part of teaching, and vehicle operation performances, assessment indicators and methods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ternal force applied to the vehicle, and the effec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arameters of the vehicle and its parts on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course. Through learn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and skills of design and test of automotive mechanical systems to be able to analyze the driving force ,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the vehicle, and they also master an approach to design and use of the automotive mechanical system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vehicle products.《汽车理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34023课程名称:汽车理论/Theory of Vehicle学分:3学时:48 (课内实验(践):8 上机:0 课外实践:0 )建议修读学期:6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必修的学科专业课,主要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汽车动力装置参数选定、操纵平稳性、平顺性和通过性等内容。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1.车辆参数 (2)1.1车型一 (2)1.2车型五 (2)2.车型一动力性能计算 (4)2.1发动机外特性功率与转矩曲线 (3)2.2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6)2.3最高车速Uamax (9)2.4汽车加速度和加速度倒数图 (10)2.5加速时间t (14)2.6汽车爬坡度 (14)2.7汽车动力特性图................................ (16)2.8汽车百公里耗油曲线图 (19)2.9综合分析 (21)3.车型五动力性能计算 (22)3.1发动机外特性功率与转矩曲线 (22)3.2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24)3.3最高车速Uamax (27)3.4汽车加速度和加速度倒数图 (28)3.5加速时间 (31)3.6汽车爬坡度 (32)3.7汽车动力特性图. (33)3.8汽车百公里油耗曲线图 (35)3.9综合分析 (37)4.心得体会 (39)5.参考文献 (40)一.车辆参数车型一:解放CA1091载货汽车一、发动机CA6102(附表一)Nmax=99kw(相应转速3000r/min)Mmax=373N.m(相应转速1400r/min)二、整车参数:1.尺寸参数:全长L=7205mm,全宽B=2476mm,全高H=2436mm,轴距L1=4050mm,前轮距B1=1850mm,后轮距B2=1740mm.2.重量参数(附表二)3.性能参数:变速箱传动比i1=7.64,i2=4.835,i3=2.856,i4=1.895,i5=1.377,i6=1,i倒=7.66。

主减速器比io=6.33。

车轮:9.00-20。

三、使用数据:滚动阻力系数f=0.03;道路阻力系数:强度计算用Φ=1性能计算用Φ=0.8空气阻力系数:Cd=0.8;迎风面积:A=0.78X宽X高;最大速度:Vmax=90km/h;最大爬坡度:28%;传动系效率:η=0.9表一:发动机参数转速n(r/min)1000 1200 1300 1400 1600有效扭矩Tq(N.m) 368.96 370.12 373.00 366.12 352.29耗油率b(g/(kw.h))315.50 306.79 306.12 305.90 305.51转速n(r/min)1800 2000 2400 2800 3000有效扭矩Tq(N.m) 347.81 342.32 332.25 319.44 308.45耗油率b(g/(kw.h))303.04 306.34 311.65 322.34 320.53表二:重量参数:空载满载车重(kg)4250 9445前桥(kg)2030 2485后桥(kg)2220 6960车型五:BJ122轻型载货汽车一、发动机475Q(附表一)Nmax=66马力(相应转速4500r/min)Mmax=11Kg.m(相应转速3000r/min)二、整车参数:1.尺寸参数:全长L=4425mm,全宽B=1695mm,全高H=1795mm,轴距L1=2400mm,前轮距B1=1440mm,后轮距B2=1260mm.2.重量参数(附表二)3.性能参数:变速箱传动比i1=5.03,i2=2.73,i3=1.60,i4=1,i倒=5.46。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54705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54705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年月日汽车理论课程设计任务书本次计算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计算两种车型(大型车、小型车)。

先进行手工计算并绘图(每个档位选取5-8个特征点),然后计算机编程(MATLAB)实现并绘图,最终打印计算说明书和程序。

具体设计要求如下:1.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计算通过查阅收集有关资料,计算分析给定型号汽车的动力性能及燃油经济性,并绘出该车型的发动机外特性曲线,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百公里油耗曲线。

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该车型发动机参数和底盘性能参数匹配是否合理,并提出修改意见。

2.参数部分车型参数不完整,请查阅相关资料或用经验公式计算选取,并经手动计算分析后修正获得。

(说明书中注明出处)3.说明书说明书容包括:任务书、目录、各车型参数、参数分析、计算、图表、结论、设计总结及心得体会。

车型一:解放CA1091载货汽车一、发动机CA6102(附表一)Nmax=99kw(相应转速3000r/min)Mmax=373N.m(相应转速1300r/min)二、整车参数:1.尺寸参数:全长L=7205mm,全宽B=2476mm,全高H=2436mm,轴距L1=4050mm,前轮距B1=1850mm,后轮距B2=1740mm.2.重量参数(附表二)3.性能参数:变速箱传动比i1=7.64,i2=4.835,i3=2.856,i4=1.895,i5=1.377,i6=1,i 倒=7.66。

主减速器比i0=6.33。

车轮:9.00-20。

三、使用数据:滚动阻力系数f=0.03;道路阻力系数:强度计算用Φ=1性能计算用Φ=0.8空气阻力系数:Cd=0.8;迎风面积:A=0.78×宽×高;最大速度:Vmax=90km/h;最大爬坡度:28%;传动系效率:η=0.9表一:发动机参数车型四:SATANA2000轿车一、发动机2VQS(附表一)Nmax=74kw(相应转速5200r/min)Mmax=155N.m(相应转速3800r/min)二、整车参数:1.尺寸参数:全长L=4680mm,全宽B=1700mm,全高H=1423mm,轴距L1=2656mm,前轮距B1=1414mm,后轮距B2=1422mm.2.重量参数(附表二)3.性能参数:变速箱传动比i1=3.45,i2=1.94,i3=1.29,i4=0.985,i5=0.8,主减速器比i0=4.1。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汽车制动性计算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汽车制动性计算

序号: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汽车制动性计算班级:姓名:目录1.题目要求 (1)2.计算步骤 (1)3.结论 (5)4.心得体会 (6)1. 题目要求1) 根据所提供的数据,绘制:I 曲线,β线,f 、r 线组;2) 绘制利用附着系数曲线;绘制出国家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要求的限制范围,计算并填写利用附着系数参数表错误!未指定顺序。

β线公式ββμμ-=121F Ff 线组公式hF h h F gXb ggXb GbL --=12ϕϕr 线组公式h F h h F gXb gg Xb L GaL ϕϕϕϕ+++-=12将各条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中,满载时如图1所示,空载时如图2所示:表3不同制动强度下的利用附着系数3) 绘制制动效率曲线,计算并填写制动效率参数表4。

前轴的制动效率为LLb zh Eg f ffϕϕβ-==制动减速度上升时间s 2.0''2=τ。

根据公式a u b a a u s max200''2'292.2526.31+⎪⎪⎭⎫ ⎝⎛+=ττ 当行车制动正常时,若u=60Km/h ,经计算得:满载制动距离s=22.328m ;空载制动距离s=26.709m (均小于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标准13015.02v v s +==36.692m ),符合标准要求;当该车前轴制动管路失效时,若u=50Km/h ,经计算得:满载制动距离s=31.341m (小于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标准1153010015.02v v s ⋅+==79.964m );空载制动距离s=39.371m (小于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标准1153010015.02v v s ⋅+==94.457m ),都符合标准要求;当该车后轴制动管路失效时,若u=50Km/h ,经计算得:满载制动距离s=55.394m (小于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标准4. 心得体会本次《汽车理论》课程设计使我对制动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更熟练地掌握了Matlab 计算机软件的运用。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


F =F +F +F
t w i
j
知当加速阻力 F =0 时,可求出最大爬坡度。 i =arcsin[ F -( F + F )]/( m g)
i
max
t
j
w
0
F
= t
T i i ηt
tq g 5 0
r
CDA *U a ^ 2 21.15
F
F
j
= w
=
mgf
0
由上式
联合求出 i
max
3.4 3.4 汽车外特性图
F =F
i
j
=0,判断汽车在最高档
F
t

F +F
f a max
w

u

u
a max

⑵超车加速时间(50~70km/h)
它是指汽车从静止状态下,由第一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节气门全 开和选择最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高挡后,达到某一预定的车速或距离所需 要的时间。 这里需要注意换挡点的确定:在加速度倒数曲线中,根据动力性换挡的原则: 若无交点,尽可能的用低档行驶; 若有交点,则在交点处换挡。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课程名称 设计题目 班号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签字) 签字) 成绩 学号
起止日期


日 --
年_


1 / 19
目录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3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3 1.2 课程设计的任务及思路 ………………………………………………3 二、界面及功能实现 三、理论模型的建立 3.1 最高车速 u a max …………………………………………………………5 …………………………………………………………7 ………………………………………………………7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

海南大学《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汽车动力性计算学号:***************名:***年级:2014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系别:汽车系专业:车辆工程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7年6月1日目录1. 题目要求 (1)1.1. 题目要求 (3)1.2. 车型参数 (3)2. 计算步骤 (4)2.1. 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4)2.2. 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6)2.3. 绘制动力特性图 (9)2.4. 绘制加速度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 (12)2.5. 绘制加速时间曲线 (18)2.5.1. 二挡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曲线 (18)2.5.2. 最高档和次高档超车加速时间 (22)3. 结论分析 (27) (27)3.1. 汽车的最高车速uamax3.2. 汽车的加速时间t (27)3.3. 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 (27)max4. 心得体会 (28)参考资料291.题目要求1.1.题目要求(1)根据书上所给的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2)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3)绘制动力特性图;(4)绘制加速度时间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5)绘制加速时间曲线,包括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和最高档和次高档加速时间、加速区间(初速度和末速度)按照国家标准GB/T12543-2009规定选取,并在说明书中具体说明选取;(6)对动力性进行总体评价。

1.2.车型参数汽车发动机使用外特性T q-n曲线的拟合公式为T 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 1000)4式中,Tq为发动机转矩(N·m);n为发动机转速(r/min)。

发动机的最低转速nmin =600r/min,最高转速nmax=4000r/min装载质量 2000kg 整车装备质量 1800kg总质量 3880kg车轮半径 0.367m=0.84传动系机械效率ηT滚动阻力系数 f=0.016A=2.77m2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 CD=5.97主减速器传动比 i=0.218kg·m2飞轮转动惯量 If=1.798kg·m2二前轮转动惯量 IW1=3.598kg·m2四后轮转动惯量 IW2变速器传动比 i=6.09;1i=3.09;2=1.71;i3=1.00i4轴距 L=3.2m质心至前轴距离(满载) a=1.947m质心高(满载) h=0.9mg2.计算步骤2.1.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由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T 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 1000)4求出发动机转矩Tq与发动机转速n的关系。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

海南大学《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汽车动力性计算学号:20140507310069姓名:郭东东年级:2014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系别:汽车系专业:车辆工程指导教师:张建珍完成日期:2017年6月1日目录1、题目要求 (3)1、1、题目要求 (3)1、2、车型参数 (3)2、计算步骤 (4)2、1、绘制功率外特性与转矩外特性曲线 (4)2、2、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6)2、3、绘制动力特性图 (9)2、4、绘制加速度曲线与加速度倒数曲线 (12)2、5、绘制加速时间曲线 (18)2、5、1、二挡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曲线 (18)2、5、2、最高档与次高档超车加速时间 (22)3、结论分析 (27) (27)3、1、汽车的最高车速uamax3、2、汽车的加速时间t (27)3、3、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 (27)max4、心得体会 (28)参考资料291.题目要求1.1.题目要求(1)根据书上所给的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功率外特性与转矩外特性曲线;(2)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3)绘制动力特性图;(4)绘制加速度时间曲线与加速度倒数曲线;(5)绘制加速时间曲线,包括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与最高档与次高档加速时间、加速区间(初速度与末速度)按照国家标准GB/T12543-2009规定选取,并在说明书中具体说明选取;(6)对动力性进行总体评价。

1.2.车型参数汽车发动机使用外特性-n曲线的拟合公式为式中,Tq为发动机转矩(N·m);n为发动机转速(r/min)。

发动机的最低转速nmin =600r/min,最高转速nmax=4000r/min装载质量 2000kg整车装备质量 1800kg总质量 3880kg车轮半径 0、367m=0、84传动系机械效率ηT滚动阻力系数 f=0、016A=2、77m2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 CD=5、97主减速器传动比 i飞轮转动惯量 I=0、218kg·m2f=1、798kg·m2二前轮转动惯量 IW1=3、598kg·m2四后轮转动惯量 IW2变速器传动比 i=6、09;1i=3、09;2i=1、71;3=1、00i4轴距 L=3、2m质心至前轴距离(满载) a=1、947m=0、9m质心高(满载) hg2.计算步骤2.1.绘制功率外特性与转矩外特性曲线由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求出发动机转矩Tq与发动机转速n的关系。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一、《汽车理论》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30150213(二)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Theory(三)开课对象本科生(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汽车工程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五)教学目的本课程试图使学生牢固掌握汽车的基本性能以及性能分析和综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从事汽车工程的研究和汽车产品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汽车理论课程是以力学为基础,阐述汽车的行驶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以及通过性),研究在满足这些性能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汽车设计参数的相关原则,并介绍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汽车行驶性能。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汽车理论学时数:48学时,学分数:3学分*配套的汽车试验学II学时数:16学时(其中试验学时数12)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

主要是课堂讲授,课堂交流讨论,作业讲评等方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小论文两种方式,学生自愿选择。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考试者综合成绩根据平时作业、期中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作业20%、期中20%、小论文10%、期末成绩50% 。

只写小论文者不参加考试,按照五篇小论文计算成绩。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1章汽车的动力性教学要点:行驶方程式的推导和附着率的概念,要特别注意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的物理概念;汽车动力性的工程分析方法,液力变矩器的匹配不是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的指标,驱动力的计算,汽车的四种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和加速阻力;汽车行驶方程式,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附着条件与附着率,功率平衡图,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

考核要求:能够用汽车行驶方程式和平衡图分析和计算汽车的动力性问题。

第2章汽车的经济性教学要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和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分析,以及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可能技术途径。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领域。

汽车理论是汽车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建立扎实的汽车工程基础知识和培养应用能力的必修课程。

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汽车的基本构造、性能参数、运动学原理、动力学原理及其它与汽车设计、制造和维修相关的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创新及合作互助意识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1.掌握汽车基本构造和性能参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熟练掌握汽车运动学原理和动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3.了解不同类型车辆的工作原理,能够对不同类型车辆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设计。

4.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汽车的设计、制造和维修,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课程的具体内容按模块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汽车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参数基本构造: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行驶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

性能参数:动力性能、行驶稳定性、经济性、安全性等。

2.汽车运动学原理运动学基础: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转向运动:转向架的结构和参数、转弯半径、车辆稳定性等。

车辆悬挂系统:四轮转向原理、悬挂系统类型、悬挂参数等。

3.汽车动力学原理发动机基本参数:缸径、行程、气门机构、点火系统、供油系统等。

变速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无级变速器等。

行驶系统:后桥类型、差速器的结构和作用、万向节等。

4.不同类型车辆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商用车辆:货车、客车、吊车、混凝土搅拌车等。

客车辆:轿车、SUV、豪华轿车等。

动力车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应用仿真、实验演示等,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三、实验设计为了更好地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我们将设置实验,让学生具有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

汽车认知绘本动画教案

汽车认知绘本动画教案

汽车认知绘本动画教案Title: Car Cognition Picture Book Animation Lesson Plan。

Introduction:In this lesson plan, we will explore the world of cars through a cognitive picture book animation. The goal is to engage young learners in a fun and interactive way, while also helping them develop their cognitive and language skills. The lesson plan will include various activitiesthat incorporate the use of the picture book and animationto teach children about different types of cars, their functions, and the importance of road safety.Objectives:1. To introduce children to different types of cars and their functions.2. To teach childre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roadsafety.3. To engage children in interactive activities that promote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language skills.Materials:1. A picture book featur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s.2. An animated video that showcases the functions of different cars.3. Flashcards with images of cars and road signs.4. Coloring materials.5. Road safety props such as traffic cones and toy cars.Lesson Plan:1. Introduction (10 minutes)。

《汽车理论》课件制作总体方案及文字脚本

《汽车理论》课件制作总体方案及文字脚本

《汽车理论》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总体规划方案一、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目的制作出适用的教学软件,探索现代教学方法及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汽车理论》教材内容相一致,采用全国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统编教材,按照湖南大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制作,保留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坚持与学生互动的讲授方式,并利用电子教学手段,丰富和改善教学模式,达到更好、更逼真的视听效果。

主要内容有:第一章汽车动力性第二章汽车行驶燃油经济性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第四章汽车制动性第五章汽车操纵稳定性第六章汽车行驶平顺性第七章汽车通过性实验:汽车道路试验1、汽车加速试验2、汽车最高车速试验3、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4、汽车滑行试验5、汽车制动试验6、汽车等速燃油经济性试验三、本课件制作实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本项目在项目负责人的统一规划下,采用工程软件的思想和方法制作实施。

1、进行系统设计①分析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分析其重点、难点及逻辑关系;②确定实现策略;③分析数据结构;④选择多媒体软件工具,如ADAMS动力学仿真,FLASH动画仿真等。

2、进行脚本设计和开发①准备各种数据——方其让,殷其华等负责;②编制教案——方其让,宋晓琳负责;③制作及调试——宋晓琳,曹立波负责;④教学实践——方其让负责;⑤修改完善——方其让,宋晓琳,曹立波负责完成。

四、研制工作进度计划2003.4~2003.9 调研,收集资料,分析教学内容,准备文字数据,熟悉工具软件;2003.8~2003.12 撰写教案,制作完成教案的文字、公式部分;2003.10~2004.1 制作完成部分图形图像,仿真动画;2004.2~2004.6 完成教案的其余部分;2004.9~2004.11 课件试用于2001级本科教学,考察课件的适用性及优缺点,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对项目进行优化;2004.11~2004.12 修改完善课件,项目总结结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
《汽车理论》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汽车动力性计算
学号:20140507310069
姓名:郭东东
年级:2014级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系别:汽车系
专业: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张建珍
完成日期:2017年6月1日
目录
1. 题目要求 (1)
1.1. 题目要求 (3)
1.2. 车型参数 (4)
2. 计算步骤 (5)
2.1. 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5)
2.2. 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7)
2.3. 绘制动力特性图 (11)
2.4. 绘制加速度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 (14)
2.5. 绘制加速时间曲线 (21)
2.5.1. 二挡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曲线 (22)
2.5.2. 最高档和次高档超车加速时间 (26)
3. 结论分析 (32)
3.1. 汽车的最高车速u amax (32)
3.2. 汽车的加速时间t (32)
3.3. 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 max (33)
4. 心得体会 (33)
参考资料34
1.题目要求
1.1.题目要求
(1)根据书上所给的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2)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3)绘制动力特性图;
(4)绘制加速度时间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
(5)绘制加速时间曲线,包括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和最高档和次高档加速时间、加速区间(初速度和末速度)按照国家标准
GB/T12543-2009规定选取,并在说明书中具体说明选取;
(6)对动力性进行总体评价。

1.2.车型参数
汽车发动机使用外特性-n曲线的拟合公式为
式中,T q为发动机转矩(N·m);n为发动机转速(r/min)。

发动机的最低转速n min=600r/min,最高转速n max=4000r/min 装载质量2000kg
整车装备质量1800kg
总质量3880kg
车轮半径0.367m
传动系机械效率ηT=0.84
滚动阻力系数f=0.016
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C D A=2.77m2
主减速器传动比i0=5.97
飞轮转动惯量I f=0.218kg·m2
二前轮转动惯量I W1=1.798kg·m2
四后轮转动惯量I W2=3.598kg·m2
变速器传动比i1=6.09;
i2=3.09;
i3=1.71;
i4=1.00
轴距L=3.2m
质心至前轴距离(满载)a=1.947m
质心高(满载)h g=0.9m
2.计算步骤
2.1.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由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
求出发动机转矩Tq与发动机转速n的关系。

接着由功率与转矩的关系式:
求出功率与转速的关系。

在MATLAB界面运行得
n=600:100:4000;
Ttq=[-19.313+295.27*(n/1000)-
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1000).^4];
Pe=Ttq.*n/9550;
plot(n,Pe);
holdon;
plot(n,Ttq)
xlabel('n/(r/min)');
ylabel('Pe(kw)')
title('Pe-n和Ttq-n')
gtext('Pe')
gtext('Ttq')
在MATLAB中得图一
图一发动机外特性曲线2.2.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根据公式
在MATLAB里运行得程序
ig1=6.09;
ig2=3.09;
ig3=1.71;
ig4=1.00;
nT=0.84;
r=0.3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