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物游戏》教案和反思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物游戏-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物游戏-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物游戏北师大版教案:分物游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四单元“分物游戏”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如何将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以及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类和分配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将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的方法,能够按照一定的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类和分配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将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类和分配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实物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自带一些物品到课堂上,例如玩具、书籍等。

然后让学生将这些物品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分类。

2. 讲解示范: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是如何分类的。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

3. 学生分组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将组内的物品平均分给其他组员。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有1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物游戏1. 平均分配2. 特征分类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你是如何将你的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的。

答案:我将我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平均分给了其他人,每个人分到了相同数量的物品。

2. 请列举一些你可以用来分类物品的特征。

答案: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实践中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以及如何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

但在语言表达方面,部分学生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引言在教育教学领域,游戏化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分物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教育效果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本文旨在通过设计和反思分物游戏的教学过程,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案。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分物游戏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一个典型的示例是在物理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理解不同物质的特性和性质,并能够通过游戏设计和操作来实现对这些概念的应用。

2. 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应该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

它们应该与教学目标一致,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

例如,在分物游戏中,可以设置不同的关卡,每个关卡对应一个物质,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锁下一关。

3. 游戏机制游戏机制是游戏运行的核心。

在分物游戏中,可以设计一些与物质特性相关的动作或操作,让学生通过游戏与物质进行互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通过调整温度、压力等参数,让学生模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4. 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是激励学生参与游戏的重要手段。

游戏中设置合适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他们对游戏的投入度。

例如,学生完成一个关卡后可以获得虚拟奖励或解锁下一个关卡的权限。

二、教学反思1. 优点分物游戏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提高学习积极性:游戏化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增加学习动力:游戏中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学习效果:通过游戏中的互动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 不足之处分物游戏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技术要求高:需要电脑或移动设备等技术设备的支持,对于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或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使用障碍。

过于依赖游戏:如果教学内容过于依赖游戏,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对于真实世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教案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教案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分物游戏的基本概念和规则,掌握如何进行合理的分物。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游戏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数学游戏》,通过分物游戏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分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对于分物游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分物的规则和技巧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进行合理的分配。

3.2 的新授课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分物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

3.3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分物游戏,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分物游戏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数学游戏》5.2 教具实物、PPT、练习题等5.3 教学平台课堂讲解、练习和讨论第六章:教学策略6.1 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和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物游戏的概念和规则。

6.2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分物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物游戏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第七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7.1 教学难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分物游戏的规则和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

7.2 解决策略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和理解分物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分物游戏》教案及反思

《分物游戏》教案及反思

《分物游戏》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物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通过分物游戏,让学生体验到分享和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分物游戏的基本规则介绍。

2. 分物游戏的各种策略和技巧。

3. 分物游戏的实践操作和团队竞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物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进行游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物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分物游戏的实践操作。

3. 竞赛法:组织团队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分物游戏道具。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活动室。

3.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教案及反思的后续内容请提供具体要求,以便我为您编写完整的教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出分物游戏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分物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让学生理解游戏的目的。

3. 示范:教师示范进行一次分物游戏,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分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讲解游戏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之处。

七、教学反思:1. 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总结,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2. 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反思,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 对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进行评价,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4. 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反思,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5. 对教学准备是否充分进行评价,是否影响了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游戏操作进行评价,是否掌握了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行评价,是否能够协同完成任务。

3.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评价,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

4. 对学生的分享和合作意识进行评价,是否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乐趣。

九、教学拓展:1. 延伸分物游戏的主题,进行更高级别的游戏设计。

《分物游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物游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④一只小兔子分4个萝卜,另一只小兔子分4个萝卜,第三只小兔子分4个萝卜。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分法,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呢?为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会发现第四种分法是平均分,因为每只小兔子分到的萝卜一样多。
(5)教师提问:如果有15个萝卜,要平均分给三只小兔子,每只小兔子分到几个萝卜呢?
学生动手分一分,然后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分物游戏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分桃子: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个。
分萝卜:12个萝卜平均分给3只兔子,每只兔子分4个。
分骨头: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5根。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分物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2)把18朵花平均插在6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几朵花?
拓展练习
(1)有20颗糖,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颗糖?如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呢?
(2)有一些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4个。这些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四)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⑤一只小兔子分5个萝卜,另一只小兔子分5个萝卜,第三只小兔子分5个萝卜。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会发现第五种分法是平均分,每只小兔子分到5个萝卜。
(6)教师小结:平均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活动三:分骨头
(1)教师出示情境图:有15根骨头,平均分给三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物游戏》。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除法意义的理解,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难点: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分物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典型的除法例题,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并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计算方法、实际问题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妈妈买了5个苹果,分给小明2个,还剩几个苹果?(2)老师给了8个糖果,分给小华3个,还剩几个糖果?(1)一个篮子里有12个橘子,如果每3个橘子装一袋,可以装几袋?(2)一本故事书有36页,如果每天看4页,需要看几天?答案:1.(1)妈妈买了5个苹果,分给小明2个,还剩3个苹果。

(2)老师给了8个糖果,分给小华3个,还剩5个糖果。

2.(1)一个篮子里有12个橘子,如果每3个橘子装一袋,可以装4袋。

(2)一本故事书有36页,如果每天看4页,需要看9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分物游戏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活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分物游戏的效果往往因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方式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对分物游戏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游戏设计的重要性分物游戏的设计需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

游戏规则应简单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和参与。

同时,游戏内容应与教学知识点紧密相关,确保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在分物游戏中,教师需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有时,由于游戏规则的限制或者学生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被边缘化。

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游戏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锻炼。

三、游戏过程中的引导与调控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帮助学生克服障碍。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游戏的进程进行调控,确保游戏能够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混乱或者不公平的现象。

四、游戏后的反思与总结游戏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游戏经历和感受,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游戏中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此外,总结环节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五、分物游戏与学科整合分物游戏不应仅仅局限于数学等学科,它同样可以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科学等进行整合。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物游戏来教授词语搭配或者句子结构;在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物游戏来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六、技术手段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分物游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设计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的分物游戏。

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

七、家长的参与与支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分物游戏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分物游戏教案模板5篇

分物游戏教案模板5篇

分物游戏教案模板5篇分物游戏教案篇1设计思路:西瓜是幼儿特别熟识的水果,在这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察看西瓜的外形特征以及老师的引导,使幼儿自动参加体育游戏,并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奔驰、追赶的乐趣,因此,我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设计了本次体育活动,尽可能的为幼儿供应思考、试验的机会,不绝开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发展他们的智力水平。

教学目标:1、乐意参加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驰、追赶的乐趣。

2、能依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3、喜爱帮忙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欢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乐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爱表达本身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乐意参加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驰、追赶的乐趣。

教学难点:能依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教学准备:西瓜若干个、毛毛虫头饰若干、音乐。

教学过程:1、率领孩子做热身运动。

2、讨论西瓜的外形特征。

猜谜语导入课题:师:西瓜长什么样子?我们想一个什么好方法,让大家变成一个大西瓜?(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现在我们变成大西瓜)师: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变成小西瓜?(幼儿手拉手,小碎步朝圆心走,变成一个小西瓜。

)3、游戏:切西瓜幼儿围成圆圈,老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定,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

”老师边走边有节奏的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

儿歌念完时,老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伙伴中心,这两位小伙伴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伙伴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

4、老师扮演毛毛虫来吃西瓜,练习切西瓜游戏。

5、请2名幼儿扮演毛毛虫的伙伴练习从三处切西瓜进行游戏。

6、放松活动。

率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放松活动。

延长活动师:毛毛虫和他的伙伴们愉快的说:“感谢大家,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水果咱们一起到我家里去吃吧。

”自我分析:孩子们玩得很尽兴,运动量也实现了小班年龄段的标准,在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兴致特别高,活动目标完成得比较顺利。

活动反思这是一堂在户外进行的课程,小伙伴们情绪高涨,能够一边玩一边念儿歌,儿歌掌握得也比较好。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分物游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学生能够通过分物活动,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物活动,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分物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的品质。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讲解平均分的含义。

演示法通过演示分物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演示平均分的结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分物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

1. ◦ ◦ ◦2. ◦ ◦ ◦3. ◦ ◦ ◦ 1. ◦ ◦ 2. ◦ ◦ 1. ◦ ◦ 2. ◦ ◦ 3. ◦ ◦4. ◦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教师通过演示分物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教师讲解平均分的含义。

巩固练习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物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师让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

课堂小结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平均分的概念、方法和含义。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一些具体实物平均分,并尝试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1、在课堂中创设操作性情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动手演示操作,获得学习成效。

2、感受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经历与同桌讨论、交流,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师:好久不见孩子们!二(2)班的孩子有没有想我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节不一样的数学课!1、问题导向,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么?预设学生如果回答香蕉,就问还有什么呢?生:桃子!师:是的,没错是桃子!现在老师这里有四个桃子,要把它分给两只猴子,你想怎么分?生:一只猴子得了1个桃子,另一只猴子得了3个桃子。

师:请你上讲台摆一摆你的分法,如果学生回答2+2,就继续点学生回答问题。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合理,为什么?生:每只猴子都分到2个桃子,它们分到的同样多,这样更公平。

师:那今天我们在玩分物游戏时,也要每份分的一样多哦,这样才公平。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有哪些?1、亲自动手,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描述。

3、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猴分桃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小孩对于小动物们的活动充满了好奇心,这样导入能够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切合主题引发思考。

2、TRA课堂教学(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Think第一部分:小朋友分扑克牌师:准备好了么孩子们,游戏马上开始!请看大屏幕,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下:把12张牌分给3个小朋友,并且要使每个小朋友分到的扑克牌一样多,可以怎么分?请听游戏规则,会倾听的孩子一定更会思考哦!1、请先安静思考一下,每人分到几张?(给20秒钟学生自己思考)2、4人为一个小组,组长发牌,把牌分给三名组员;3、说清楚分的过程,你们是怎么分的;师:听懂规则的小朋友请用坐姿告诉小岳老师师:那个小组最精神,我们就先给哪个小组发牌师:时间为4min,时间一到要立刻停下来哦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设置游戏一分扑克牌,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物游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物游戏》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简单的加减法和分类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平均分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玩具等)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分物游戏的活动材料,如剪刀、胶带等。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提问:“如果把这些实物平均分给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分?”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分物游戏的概念和规则,并进行一次示范。

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实物进行分物游戏。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游戏规则,用剪刀、胶带等工具将实物进行平均分。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样进行平均分的。

《分物游戏》教案及反思

《分物游戏》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分物游戏》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分物的概念,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分物游戏。

2.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幼儿掌握分物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教学难点:1. 让幼儿能够理解分物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分物板、实物(如水果、玩具等)。

2. 学具:每位幼儿一份分物板、一份实物。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分物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实物,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实物进行分配。

2. 讲解:教师讲解分物的基本方法,演示如何进行分物游戏。

3. 实践: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分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对分物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分物游戏。

但在分享意识方面,部分幼儿还存在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我也发现部分幼儿在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进行分物游戏,巩固课堂所学。

2. 家长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3. 家长观察幼儿在分物游戏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进步和问题,与教师沟通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够独立完成分物游戏,正确掌握分物方法。

2. 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物品。

3. 幼儿在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4. 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5.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1. 实物操作:通过实物操作,让幼儿直观地理解分物的概念,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游戏教学: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3. 家园合作: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进行分物游戏,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模板6篇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模板6篇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模板6篇完成教学反思能够增强教师的自我批评能力,会写适合自己的教学反思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前提,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分物游戏教学反思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篇1[教学片断1]:摸奖活动。

(教师拿起1只红球和6只黄球放进不透明袋)师:在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师:你觉得摸到哪种球能中大奖?(红球)大家想不想摸一下,摸到红球为大奖。

请一名学生上来摸一摸,并发奖品。

师:你们也想来摸吗?(教师拿着袋子到每个小组,学生摸一摸)师(故作疑惑):为什么刚才这么多的小朋友摸,中大奖的人却很少呢?生回答:因为红球少,不容易摸到。

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球中奖?生:黄色,因为黄球个数多,容意摸到。

师:分析得真好。

但真正摸奖活动的组织者才不会像你们这么大方,他们总把大奖放得很少,这样中奖的人才会很少,他们才能赚到钱。

不过如果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摸奖活动,老师还是希望你们献上一份爱心。

评析:教师评价要具有启发性。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除了学到了数学知识,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活动的乐趣,还能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净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养,成为一个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

在课堂上,老师抓住摸奖活动这个机会,及时给孩子们灌输了思想上的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这样的评价虽然针对的是所有学生,但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习也更积极了。

[教学片断2]:体验一定。

师:我们来进行一场摸球比赛。

为了使比赛公平,两个袋子里装了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球。

我们选一些小朋友,分成女生队和男生队,比哪一队摸到的红球多,哪个队就是冠军。

(小朋友们充满好奇心,跃跃欲试)两队学生每人依次从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举起来给大家看,并大声的告诉同学们,由两名学生统计。

(发现女生队从a袋中拿到的都是红球,而男生队从b袋中拿到的却都是其他颜色的球)教师宣布:女生赢了!由学生发出不公平的声音。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分物游戏》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为后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在教学结束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课程伊始,我通过创设小熊过生日分食物的情境,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可爱的小熊和丰富的食物所吸引,积极地参与到分物的讨论中。

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操作活动,体验平均分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

例如,让学生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方式,将 12 根小棒平均分给 3 只小熊。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操作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引导思考,突破难点在学生进行操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分才是平均分?”通过不断地追问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明晰平均分的概念,即每份分得同样多。

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如每份的数量不一样,我及时进行了纠正和强调,让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如分水果、分书本、分铅笔等。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1、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时,由于没有提前规定好时间,导致有些小组花费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续的教学进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时间的把控,在活动前明确时间要求,确保教学环节能够顺利完成。

2、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全面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展示操作成果时,我没有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评价语言也比较单一。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只是简单地指出错误,没有深入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改进。

分物游戏教案

分物游戏教案

分物游戏教案分物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分物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分纸板和玩具等物品;2.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写出“分物游戏”四个字,并解释游戏的意义和规则。

2. 游戏规则说明:a. 将所有的玩具随机分配给学生,每个学生至少有两个玩具。

b. 每个学生必须将自己的玩具平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玩具数量必须相同。

c. 学生们可以放在一起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

d. 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将玩具分成几部分,并记住自己的分法。

e. 让一些学生将自己的分法展示给大家看,并请其他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

f. 与学生一起总结并归纳出不同的分法。

3.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a. 将学生的不同分法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b. 解释学生们的分法实际上就是分数的表示方式。

c. 解释分数的概念:分数是用来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的。

d. 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意义和规律,解释分数的意义。

e. 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让他们发现运算规律和性质。

四、巩固练习:1. 出题方法:a. 教师出题,让学生依据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解答。

b. 学生们互相出题,让其他学生回答。

2. 布置作业:完成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物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通过游戏,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算规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的引导和总结有助于学生对分数概念的形成和运算规则的理解。

然后通过巩固练习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检查了学生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了他们的知识。

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完成。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物游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物游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物游戏》教学设计含反思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58,59页。

教材分析:《分物游戏》是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除法。

本节课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通过3次分物活动,让学生通过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

1、分桃子,在多种分法中,引出对“每份一样多”的初步体会;2、分萝卜,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3、分骨头,用画图等直观方式表示对平均分的数学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学期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一》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表》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在数数时,可以几个几个的数;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分物经验,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对物品进行平均分,本节课中出现的具体情境分桃子、分萝卜、分骨头又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素材,这对学生探索学习本节课“平均分”这一问题上都有很大帮助。

设计理念:除法是低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本节课在学生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我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把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展示给大家,在活动中注重让学生交流分享,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直观模型,从而加深对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我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教学活动。

一、趣味导课。

通过小熊请客的情景图,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究。

二、操作探究。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让学生在3次不同的分物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

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分物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总结评价。

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简单回顾,不但锻炼学生的梳理归纳能力,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

第七单元《分物游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版

第七单元《分物游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版

第七单元《分物游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版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第七单元《分物游戏》。

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与实施有助于学生兴趣和内容吸收的教学活动。

此次课堂教学旨在通过玩具和游戏等实际物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中的分数概念。

二、教学目标•认识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意义;•学习如何将物品等分,并将其表示为分数形式;•熟练运用分数进行加减法练习;•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引入分数的概念;•利用具体物品进行分数的抽象练习;•运用分数进行加减法计算。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准备游戏道具和糖果,评估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

2. 游戏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每位学生都会得到一些糖果,他们必须将糖果分成几组并记录下来,然后告诉教师他们用了几个整数,多少分之几。

3. 游戏开始让学生开始进行游戏,教师在场外观察并记录学生分组的方法。

在游戏进行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分数的概念进行探讨和讨论。

4. 游戏总结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们的分组方法,并让学生讨论每组糖果之间的比率。

老师可以通过对比,展示学生糖果数量与分数的转换过程。

5. 分数的意义借助游戏体验,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6. 熟练掌握分数教师设计加法和减法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分数的算法。

7. 课堂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教学资源•糖果•游戏道具•黑板和白板•学生手册•教学录像资料六、教学评价•耳闻目染:学生可通过观察教师用语和动作来理解并记忆数学知识;•自主探究:学生可通过自行探究和研究数学知识,发现应用和扩展潜能;•系统测试:以考试和测试为主要评价方法,借此对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反馈和总结。

七、教学反思此次课堂以游戏和小练习为主要手段来教授分数概念和相关技能,课程内容活泼有趣,引导学生参与并提高其学习兴趣。

第七单元《分物游戏》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分物游戏》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产生了一些困惑。首先,他们在理解分数的含义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分子和分母的关系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我采用了分物游戏这种直观的方式,让他们亲自体验分数的分割过程,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运算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感到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通过详细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掌握寻找公共分母的方法,并逐步突破这一难点。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他们能够将所学的分数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思想,个别成员不够积极主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第七单元《分物游戏》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分物游戏》教案含教学反思,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
1.分数的概念:通过分物游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子、分母的意义。
2.分数的读写:教授学生正确读写分数,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
1.加强对分数概念的教学,通过更多直观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2.在讲解分数运算时,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4.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分物游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均分配食物或其他物品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分数的奥秘。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分物游戏》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课时的内容, 属于概念知识。

由于除法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 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 而形象思维能力又占主导, 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积累许多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 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 才能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反思:一)情境导入通过小熊过生日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把学生很好地带进课堂, 揭示本节课主题分物游戏(二)分桃子4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 可以怎么分?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知道当每只猴子得到2个桃子时, 比较公平, 因为它们得到的桃子数一样多, 即每份一样多三)分萝卜把12根萝卜分给3只小兔子, 使每只小兔子分得一样多, 可以怎么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 感受平均分物活动中方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多样分法, 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个地分、三个三个地分。

值得肯定的是学生在表述自己分得过程与结果时, 表达很充分很完整。

我想这归结于平时有注重学生回答问题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这在以后教学中应当也这样保持关注。

从分萝卜过程中, 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基本能表述出结果一样, 或许心里明白分的过程不一样, 但说不出来, 此时我应该学会引导学生去发现什么不同。

例如: 有2次分完的, 3次分完的, 有先每只兔子分2根, 继续分1根, 再分1根等等。

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同, 所以会存在不同的分法。

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分的过程, 试着说一说不同的过程, 学生能理解分的方法不一样, 但不会用精炼的语言表述, 则需要教师总结提升。

当然本课重点不是体会分法多样性, 但是要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使他们能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由以上给小猴子分桃子, 小兔子分萝卜, 引出每份分得一样多或同样的分法, 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物游戏教材说明《分物游戏》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个知识点,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

因此“分物游戏”中的三个活动的分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和相互交流及合作的机会,教材通过操作演示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前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乘法口诀口算表乘法。

学生已经会在学习过程中操作学具和画图,已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画图能力。

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加、减、乘法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操作学具。

表达能力,会用语言描述操作学具的过程,能看懂简单的图式并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理解。

思维能力,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本节课注重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讨论交流,领悟方法,形成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经历小数目实物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经历多种分法把实物平均分,并会用图示和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难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平均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看到黑板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了吧,那么,我为什么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请到我们课堂上来呢?是因为,今天,我特意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它们的美丽的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

在美丽的森林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天晚上,森林王国里灯火通明,它们正在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庆祝宴会,坐在高高宝座上的森林爷爷发话了:“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下面,我来宣布一下今天晚上的活动容,第一项,分发食物,第二项,唱歌跳舞。

首先,先进行第一项,分发食物。

下面,我请小熊乐乐来帮忙,把这四个大桃子发给坐在一号座的两只美丽的猴子。

”小熊乐乐拿着四个鲜嫩的大桃子来到一号桌前,它抓耳挠腮,不知道该分别给他们分几个桃子,同学们,让我们来帮帮小熊乐乐,分一分,一起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好吗?生:好!师: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容:《分物游戏》(教师板书课题----分物游戏)【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是:运用情境教学,一开始就让同学们置身于美丽的童话故事当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快乐地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一:分桃子师:下面,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两个圆片分别代表2只猴子,数出四根小棒分别代表4个鲜嫩的大桃子,一起分一分,开始吧!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师:我看到,同学们很快就分好了,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生:个别汇报。

(教师随着学生汇报在黑板上移动磁扣演示分的过程)师:同学们请看黑板,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三种分法,显然,第二种分法,给金丝猴分了3个大桃子,它很得意,然而,坐在旁边的长尾猴却撅起了嘴巴,因为它只分了1个桃子;第三种分法,长尾猴很高兴,它分3个大桃子,金丝猴却撅起了嘴巴,因为它只分了1个桃子。

我们看,只有第一种分法,两只猴子都很高兴,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甜美的笑容,我们给他们画一个大笑脸(教师在第一种分法旁边画大红笑脸),那么,为什么两只猴子对第一种分法都很满意呢?谁来说一说?生:第一种分法,给两只猴子分得一样多,所以它们都很高兴。

生:第一种分法公平。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因为第一种分法两只猴子分得桃子“一样多”,(教师随机板书红字“一样多”)分得一样多,大家都高兴,是吧,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一样多的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教师出示副标题“平均分”),当然,每份分得不一样多的分法就不能叫做平均分。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种分法是平均分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呀?生:因为分得不一样多。

师:“平均分”就是分得一样多,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平均分)师:下面,让我们回到宴会中,看看小熊乐乐是怎么分的?小熊乐乐为了使两只猴子都高兴,动了动脑筋,给他们每只猴子分别分了两个大桃子,两只猴子高兴得都跳起来了,同时,在场所有的小动物都为小熊乐乐的做法拍手叫好,森林爷爷也为小熊乐乐竖起了大拇指,森林爷爷说:“小熊乐乐,你干得不错,你给他们分得一样多,你做到了“平均分配”。

(教师有意指向黑板,再次强调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既然这样,那么下一项分萝卜的任务也交给你了,下面,请你到我这里来拿12根胡萝卜,“平均分”给坐在2号桌的3只漂亮的小兔子。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分的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桃子,感知“公平”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

“平均分就是分得一样多”这个概念已经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

】活动二:分萝卜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森林爷爷的要求了吗?谁来说一说,把12根胡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兔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就是给它们分得一样多。

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平均分“就是分得“一样多”。

(教师再次强调“平均分”)师:下面,让我们和小兔子一起来分萝卜,好吗?请同学们每人拿出3个小圆片分别代表三只小兔子,数出12根小棒分别代表12根胡萝卜,在分之前,请同学们听清楚分物要求:1、要把分的过程摆出来,也就是说,第一次,你给每只小兔分了几根萝卜,第二次,你给每只小兔分了几根萝卜,……要把这个分的过程摆出来。

2、你分了几次分完了萝卜,最后每只小兔子得到几根萝卜,这个结果,你要表述清楚。

听明白了吗?开始吧!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同学们没有弄明白“把分物过程摆出来”是什么意思)师:我发现大部分同学们没有弄明白“把分物过程摆出来”是什么意思,我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一次次的分物过程)生:再次动手操作。

师:提问同学,板书展示学生的几种不同的分物过程。

(为了给第三项的画图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做铺垫,教师在本次板书分物过程时有意识地运用画图方式。

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感受画图记录方式。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分法,但是,无论哪种方法,最终每只兔子都分的“一样多”。

在数学中,像这种分得“一样多”,“同样多”的分法叫做什么呀?生:叫做“平均分”。

接下来,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师着重讲解分物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

为了尽量注意到个别差异,教师临时做了补充,再次口头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给同学们平均分糖果的例子,让同学们再次深刻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是:通过分萝卜,体会“平均分”分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

分几次把萝卜分完,每次分几根萝卜都可以不同,但只要每次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就能确保它们最终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此项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同时,这项活动也有效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到宴会中看看小熊乐乐是怎么分的,小熊乐乐很小心谨慎,生怕分错,它每次给每只小兔分一根萝卜,分了4次分完了萝卜,最终,每只小兔得到4根萝卜,我们在分物时,也要尽量先从小数目开始,逐渐增加分的数目,这样才能确保做到正确的平均分配。

)师:同学们,小熊乐乐平均分配的做法再次赢得了在场其它小动物们的热烈掌声,其它小动物都对小熊乐乐充满了信心,都向小熊乐乐投向期待的眼神,希望小熊乐乐能够继续为它们分法食物,这时,森林爷爷发话了:“小熊乐乐,你很棒!我看出来了,朋友们都在等着你呢,继续分吧!下面,请你到我这里来拿15根骨头,平均分给坐在3号桌的三只可爱的小狗。

”活动三:分骨头师:同学们,让我们和小熊乐乐一起分骨头好吗?生:好!师:这一次活动我们在小组进行,组长拿出15根小棒代替骨头,平均分给小组里的3个同学,要一边分一边说出自己分的过程,分完以后把小棒交给下一位同学继续分,每一位同学都要分,别人用过的方法你不能用,要用不同的方法分,分完之后,先用数字把每次分的数量记录下来。

一会儿,我们还要用画图的方式把你分物的过程记录下来。

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活动开始。

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活动要落到实处,教师等待最后一个小组做完为止。

)师:同学们真棒!我看到每个小组分得都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你分物的过程,那么,什么是画图方式呢?其实就是我们在做第二项活动时用过的这种方式,(教师指向第二项活动的板书),你可以用你喜欢的图形比如○、△或其它图形代表三只小狗,一根骨头用一竖杠来表示,把你分物的过程记录下来。

接下来,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分骨头的过程。

然后,教师请一位同学黑板演示并讲解过程。

师:这位同学讲解得真清楚,下面,让我们再次回到宴会中看看小熊乐乐是怎么画图的。

(教师着重展示小熊乐乐的画图方式,这种画图方式也是每次拿出3根骨头,分别给每只小狗分一根,共用5次分完,为什么特别展出这种记录方式呢?因为,这种方式从视觉角度上更能清晰地让同学们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观察,同学们对平均分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对平均分的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得更彻底。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是:用画图表示“平均分”是一种很直观的方法,同学们通过画图,通过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讲解,不断地体会“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彻底转变。

同时,边画图边讲解自己的分物过程也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三.总结师:同学们,森林中的宴会还在热闹地进行着,通过参加这次宴会,我们学会了“平均分物”的方法,也收获了“公平做事”的道理,相信每个人都喜欢公平做事的人,让我们从小做起,做一个公平做事的人,好吗?四.板书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教学反思除法的初步认识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容,也是比较难的教学容。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除法是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其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

要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

本节课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安排了三次平均分物的活动,重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在活动中,我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注重让学生交流。

展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总结本节课,我着重抓住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故事贯穿活动为了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得同学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一个优美的童话故事,这个童话故事一直贯穿于三个活动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