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育种学Chapter-03第三章 选择育种

合集下载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茶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作物,其育种和栽培技术对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茶树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以期为茶农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茶树育种技术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一种常用的茶树改良方法。

通过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优良的后代。

一般而言,优质茶叶需要具有耐寒、耐旱、抗病虫害和丰产等特点。

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的、抗病虫害的茶树进行杂交是十分关键的。

同时,杂交育种还可以提高茶树的抗逆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

2. 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指通过特殊处理或辐射诱变等方式,引发茶树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一些新的性状。

这些突变性状有时可以给茶树品种的改良和创新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突变育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突变后的性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性状的出现,所以在进行突变育种时需要慎重选择和评估。

3.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技术为茶树种质资源利用和改良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可以获得一些具有特殊性状或功能的茶树品种。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抗虫基因导入到部分品种中,从而增强茶树的抗虫能力。

然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还面临一系列伦理和风险评估问题,需要进行科学和谨慎的研究。

二、茶树栽培技术1. 土壤要求茶树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在4.5-6.5之间最为适宜。

土壤应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同时要有一定的肥力。

在栽培前应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和排水情况,以便合理调整土壤条件。

2. 茶树的繁殖茶树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等方式进行繁殖。

种子繁殖是最常见的方法,但茶树的种子萌发率较低,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

扦插繁殖和嫁接可以保留良好的品种特性,并且繁殖后的茶树生长较快,但对技术要求较高。

3. 茶树的管理茶树栽培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对茶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包括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

茶树良种选育技术

茶树良种选育技术

茶树良种选育技术选育茶树优良品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系统选种、杂交育种、人工引变育种、引种驯化等。

(1) 系统选种:又叫单株选种。

就是根据育种目标,在选种材料中选出优良单株,第一单株分别无性繁殖,并与标准种及原始群体种进行比较鉴定,优良者培育成新品种繁殖推广。

其步骤:①初选:根据选种目标与茶树性状的相关关系,在茶园中选拔若干优良单株,标记编号,以供观察;②观察:这一工作必须周年进行,掌握在不同季节的表现,重复2-4 年。

观察项目有树型、树姿、新芽萌发及新梢生长情况、芽叶性状、抗逆能力、单株产量、制茶品质、适制性等;③复选:根据观察记载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决定取舍,可进行数次;④初步繁殖:将入选的单株,分别繁殖一定数量的苗木,供品系比较试验用。

同时,了解其繁殖力;⑤品系比较试验:入选单株的无性繁殖后代称为品系。

以有代表性的合格良种或当地主栽品种作为标准种,与其同龄的无性系进行对照比较。

比较鉴定的项目有品质、适制性、产量、抗逆性、采摘期、全年萌发轮次、发芽密度及芽叶性状等;⑥报请审定。

经品系比较试验和区域适应性试种选出的良种,即可报请省级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跨省推广的良种报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⑦繁育推广:经审定合格的良种即可繁育推广。

(2) 有性杂史育种:遗传性不同的茶树通过雌雄性细胞的结合,产生杂交后代,经培育、选择创造新品种的过程称茶树有性杂交育种。

基本上由杂交、选择、无性繁殖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其技术要点:①正确选择亲本。

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生态型差异较大的材料作亲本,双亲的综合性状应达到育种目标的要求,父母本的花期要接近,母本须具结果能力;②掌握时机,细致操作。

在父本花朵充分成熟将开未开时采其花粉备用,母本花朵含苞欲放时轻轻剥开花瓣,用毛笔醮开一些父本的花粉授在母本的柱头上,立即套袋隔离;③加强授粉后的管理:授粉后3-5 天即可去袋。

柱头枯萎,花萼闭合则表示子房已受精,应注意保护幼果,防止脱落;④认真培育和选择:获得杂交后代种子经播种后,必须按照育种目标认真进行单株选择和比较试验,才可能培育成新的优良品种;⑤申请审定,繁育推广:育成的良种应按有关规定程序报请审定合格后,即可采用扦插繁殖推广。

三、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

三、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

第三部分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选用良种是最经济有效的农业增产措施,它在高产稳产,改善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抗御自然灾害等方面起着其他农业措施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在茶叶生产上选育、繁殖与推广良种,对提高茶叶的单产,改进品质,增强抗性,扩大种植区域,适应机械采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

一、我国、省、州、县茶树的优良品种(略)二、茶树优良品种选育方法(一)茶树品种选育的目标茶树是商品性很强的饮料作物,因此优良品种选育必须具备茶类的适制性与品质优良这两个基本点。

随着商品竞争的加强,早芽和特早芽型品种的选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茶树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可概括为:1.优质要对茶叶品质的色、香、味、形四项要素进行综合考虑。

不同茶类对品质有不同要求。

绿茶:外形细紧绿润,香气栗(幽)香持久,滋味鲜浓回甘:红茶:外形乌润显毫,香气浓郁鲜甜,滋味浓醒爽口;乌龙茶;外形乌润砂绿,香气馥郁如兰,滋味鲜滑隽永。

2.早生优质在品质或综合性状较好的情况下,发芽或开采期比当地种提早10~15天,也可列人选择目标之内。

3.优质高产在一般管理措施下,苗期生长健旺,投产后(7~8年)亩产干茶达125千克以上,且品质达到或超过一般水平,正式投产后亩产稳定在150千克以上。

4.优质高抗在综合性状比较优良情况下,能够抵御低温,或对当地某种危险性病虫具有高抗或近似免疫之性能。

如南方大叶品种在一5℃时仅轻微受冻,中小叶品种能耐一18℃低温;对为害较普遍的小绿叶蝉、螨类、茶饼病、根结线虫病罹受率低的都可视为高抗品种。

5.多用途陕西紫阳等地开发出的硒茶,已作为一种保健饮料。

绿原酸是茶叶中含量较多的次生代谢物质,有防癌作用(如大叶茶含量高达0.9%以上,中小叶茶一般不低于0.5%),有待开发。

国外还十分注意低咖啡碱茶品种的选育。

在保证品质因子的综合要求下,如咖啡碱含量低于2.0%,便有突出的应用价值。

6.发芽整齐,适应机采随着采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者对品种发芽的一致性、整齐度、持嫩性也必然有一定的要求。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育种学总论----第三章 选择与选择育种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育种学总论----第三章 选择与选择育种
选择的概念 选择的基本原理 连续定向选择的作用 选择的依据与性状鉴定
3.1.1 选择的概念 选择又分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和 选择又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是自然环境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自然选择是自然环境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作用. 作用. 人工选择是通过一定的程序 是通过一定的程序, 人工选择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将符合人类 一定目标的植株选出, 一定目标的植株选出,使其遗传性渐趋稳 形成新品种. 定,形成新品种.人工选择使群体向着对 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一般来讲,花卉在自然群体中的变异通常 大于蔬菜及果树,通过选择育种常可选出新 的栽培类型和品种. 随着品种更新速度的加快,仅仅依靠自然 变异已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现代育种工作 既要充分利用自然界已有的变异,更要运用 人工杂交,人工诱变和转基因等方法,有计 划有目的的创造变异,为选择提供更符合人 类需要的丰富多采的材料.
单株选择法的特点 单株选择法的特点
单株选择法是根据后代的表现来鉴定所选单株的优劣,因 单株选择法是根据后代的表现来鉴定所选单株的优劣, 此,选择的效率大大高于混合选择. 选择的效率大大高于混合选择. 依据选择次数的多少可分为一次单株选择法和多次单株选 择法.多次单株选择法又称系谱选择法( 择法.多次单株选择法又称系谱选择法(pedigree selection). ). 工作复杂,需要单株采种,对于异花授粉作物,还需要隔 工作复杂,需要单株采种,对于异花授粉作物, 离自交. 离自交. 对于异花授粉作物多代自交易引起生活力的下降. 对于异花授粉作物多代自交易引起生活力的下降. 可以追溯亲缘关系. 可以追溯亲缘关系. 一次选择获得的种子量较少. 一次选择获得的种子量较少.
混合选择的程序
混合选择的特点

《茶树育种学》知识点

《茶树育种学》知识点

第一章种质资源一、茶树染色体: 以x=15为基数, 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为30条, 性细胞中为15条。

二、茶树的变异(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物候期、理化等特性)1.营养器官的变异(1)树型: 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 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环境对其影响不大。

(2)树姿: 分开张、半开展和直立三种。

(3)芽形: 分细长、细短、长肥和短肥。

(如大叶种的芽较长肥)(4)芽茸毛: 分少、中、多, 是比较稳定的性状。

(5)叶形: 叶形根据叶长与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

2.叶片大小: 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

品种间叶片大小差异显著,3.叶色:有黄绿、绿、浓绿、紫绿之分, 品种间差异显著4.生殖器官变异(1)花: 花冠(大、中和小花);萼片数(4~7);花瓣数(5~16);雄蕊数(70~320);花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粉红);柱头数(2~7、个别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毛)等。

(2)果形: 形状随果实内种子数目而异。

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形5。

5.果室数: 以3室为多。

6.种子形状: 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锥形和不规则形。

7.花粉: 花粉粒表面分外壁和内壁2层。

萌发孔类型是花粉系统发育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8.物候期变异(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中芽>迟芽>早芽, 氨基酸含量:中芽>早芽>迟芽)三、生理、生化等特性变异(多酚类: 20~45%、氨基酸: 1~6%、咖啡碱: 1~5%)四、茶树的进化和植物学分类1.茶树的进化茶树原产地: 原产中国说、原产印度说、原产东南亚说、二元说2.茶树进化主要表现:由乔木型演化为小乔木、灌木型, 叶片由大叶演化为中、小叶, 花冠由大到小, 酚氨比由大到小等。

3.植物学分类(1)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2)虞富莲: 我国绝大多数栽培品种可以归属于茶种及普洱茶变种和白毛茶变种, 特征如下: 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灌木或小乔木, 主要分布在长江南北各产茶省及闽、粤乌龙茶产区。

任务三选择育种-精品PPT课件

任务三选择育种-精品PPT课件

无核白葡萄
无核白鸡心葡萄

无核白葡萄的无性系变异

任务三、选择育种 四、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
1.芽变选种 2.营养系微突变选种
3.实生选种
毛樱桃
毛樱桃芽变
盛花期可耐零下7度的低温
任务三、选择育种 四、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
1.芽变选种 2.营养系微突变选种
3.实生选种
毛樱桃 芽变
单果重3.6克,是普通毛樱桃的2.5倍
任务三、选择育种
三、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
1.混合选择法 2.单株选择法 3.集团选择法
★ ☆ ☆ ☆ ☆ ★★
☆★ ☆ ★ ☆ ★ ☆

★ ☆ ☆ ★ ☆ ☆★






对照品种
任务三、选择育种
三、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
☆☆☆☆☆☆☆ ☆★ ☆ ★ ☆ ★ ☆
☆ ☆ ☆ ☆ ☆ ☆★
三倍体的特点:着花繁密,单瓣型花瓣宽而质硬
艳阳天
任务三、选择育种 三、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
紫重阳 从池栽‘艳阳天’的1000多只莲蓬中寻找偶得3 粒莲籽播种获得紫重阳重瓣,雄蕊部分瓣化, 雌蕊心皮正常,但败育,未见结实。
紫光阁 艳阳天的实生后代
任务三、选择育种 三、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选择育种
优点: ✓ 可以对所选优株的基因型进行鉴定, 消除环境饰变引起的误差,所以
选择效果较混合选择高。 ✓ 由于株系间有隔离,能防止株系间的互相杂交,则性状稳定较快,性
状高度一致的后代所需的代数较少。 ✓ 由于多次单株选择可以定向累积变异,因此有可能选出的超过原始群
体内最优良单株的新品种。 缺点: ✓ 费工费时,需专门设立圃地,异花授粉植物需要隔离; ✓ 异花授粉作物,多次隔离授粉易引起生活力衰退; ✓ 选择一次留种量有限,选出优系后难以迅速应用于生产。

pdf 茶树育种学

pdf 茶树育种学

茶树育种学
茶树育种学是一门研究茶树遗传改良的学科,主要涉及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引种驯化、育种理论和方法以及良种推广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茶树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是选育出优良的茶树品种,提高茶叶的品质、产量和抗逆性,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树育种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引种驯化、遗传规律和育种方法等。

其中,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是基础工作,引种驯化和遗传规律的研究是育种的理论基础,育种方法是实现优良品种选育的关键。

茶树育种学的发展趋势包括:
1. 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创新利用,发掘优异基因,提高育种效率。

2. 加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加速新品种的选育进程。

3. 加强生态适应性育种,提高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以适应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

4. 加强品质育种,培育具有特色风味和优异品质的新品种,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5. 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促进新品种的产业化应用。

茶树育种学在茶叶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研究和完善茶树育种技术,可以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茶树是中国传统的经济作物,也是全球重要的饮料资源。

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与茶树的品种和栽培技术密切相关。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茶叶种植村庄的更新换代在各个茶叶主产区愈演愈烈,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成为茶叶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就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一、茶树育种技术(一)茶树品种创新与选育茶树的种植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宋代就有著名的茶叶品种,如龙井茶、碧螺春等。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茶树育种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育种方面,目前中国主要的茶树种植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和白茶等,其中以绿茶和红茶为主。

茶树种质资源已得到初步整理和利用,形成了188个茶树基因库和种质资源园。

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我国茶叶育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

(二)克隆育种克隆育种是育种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选择和培育优良种质,为茶叶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品种。

克隆育种的主要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优良品种的选择,如用优良茶叶作父本母本,建立跨亚种茶树杂交育种群体;二是通过繁殖技术,进行自交或砧木扦插,形成大面积相同的优良品种专业化园区。

克隆育种技术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少繁育代数,同时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基因组合。

但是也存在其局限性,如品种单一、易受病害影响、易转移病原体等问题。

二、茶树栽培技术茶树栽培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包括茶树的栽植、管理、采摘和加工等环节。

茶树的生长适宜温度在10~30℃之间,其中15~20℃为最适宜。

栽培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茶树的生长状况和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一)适宜环境条件茶树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不同品种的生长条件也有所不同。

在我国古老的茶树主产区,其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在10~25℃之间,其中15~20℃为最适宜。

茶树所需的溶解态氮多又少。

适当增施有机肥料玉米秸稣、豆秸稣等,可以增加氨化工农资料转化成溶解态氮的速度,增加氮素的有效利用率。

(二)栽培技术茶树的栽植是茶园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和种植时间。

茶树育种学

茶树育种学

第一章种质资源一、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

二、核型分析:一个物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及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核型分析主要包括染色体长度、染色体臂比、着丝点位置、次缢痕等。

核型分析的染色体: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收缩适度,构造最典型。

三、茶树的变异1营养器官的变异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其影响不大,是相对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

树姿:分开张、半开展和直立三种,是比较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芽茸毛:分少、中、多,是比较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叶形:叶形根据叶长与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

叶片大小: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

品种间叶片大小差异显著,叶色:有黄绿、绿、浓绿、紫绿之分,品种间差异显著2生殖器官变异花:花冠(大、中和小花);萼片数(4~7);花瓣数(5~16);雄蕊数(70~320);花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粉红);柱头数(2~7、个别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毛)等。

果形:形状随果实内种子数目而异。

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形5。

果室数:以3室为多。

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锥形和不规则形。

花粉:花粉粒的表面分为外壁和内壁2层。

花粉表面纹饰基本上属于网状或拟网状,网由网脊和网眼构成,不同品种其网脊的粗细和高低以及网孔的形状和大小不同,是有价值的分类依据。

3物候期变异生理、生化等特性变异茶树原产地:原产中国说、原产印度说、原产东南亚说、二元说四、茶树进化主要表现:由乔木型演化为小乔木、灌木型,叶片由大叶演化为中、小叶,花冠由大到小,酚氨比由大到小等。

五、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 Kuntze。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三章选择育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三章选择育种

四、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1. 变异程度 2. 优中选优 3. 选择时机
质量性状的选择; 数量性状的选择。
五、选择标准的制订
(一)基本原则 根据育种目标的主次制订选择标准; 目标性状的标准明确具体; 各个性状的当选标准适当。
(二)选择标准 1. 主要目标性状的标准; 2. 综合性状的分析;
2. 选择在育种工作中的作用 独立的育种手段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3.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1) 从育种效果上看: ⑴ 增大变异; ⑵ 筛选性状组合; ⑶ 影响进一步的育种成果。
3.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2) 从遗传机制上看: ⑴ 改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⑵ 使基因型的分离和重组发生改变; ⑶ 淘汰群体中存在的不利基因; ⑷ 使生物体产生新的基因平衡。
一、选择育种的意义
(一)概念: 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
群体,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 等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 种( selection breeding ),简称选 种。
(二)选择的意义 1. 选择的进化意义 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和选择) 人工选择 (定向选择与定向变异)
南树北移的技术措施
1. 低温 2. 春季旱风 3. 光照强度变化 4. 季节变化 5. 空气湿度 6. 水分、水质变化 7. 土壤性质
1. 防寒 2. 防风(临冬修剪) 3. 遮阳网 4. 加强管理 5. 人工喷雾 6. 补充酸性成分 7. 土壤改良
北树南移的技术措施
1. 高温 2. 高湿 3. 光照减弱 4. 季节变化 5. 水分水质 6. 土壤特性
3. 突变的芽长成枝条经繁育 可以成为单株变异。
芽变的细胞学基础
2. 芽变的特点 1) 多样性; 2) 多方向性; 3) 重演性; 4) 稳定性; 5) 局限性;

《茶树遗传育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茶树遗传育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茶树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茶树遗传育种学是以遗传学为基础理论,研究茶树引种、选种、育种的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科学,是茶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茶树遗传育种学要求学生明确茶树育种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与育种目标;了解茶树品种资源、良种的特征特性;掌握系统选种、引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良种繁育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育种试验程序等。

学习倍数体育种、辐射、激光、高光效育种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良种繁育的能力。

三、课程基本要求理论和知识方面:明确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茶树遗传变异的规律、茶树的进化和分类,掌握茶树育种各条途径的意义、原理、方法和程序。

能力和技能方面:掌握主要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能完成品种资源的调查及优良单株的选择,熟悉茶树有性杂交技术及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能进行不同茶树品种、品系的品质、产量、抗逆能力的鉴定工作。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 2 学时)教学目的:明确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国内外茶树育种概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茶树育种的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以教材为参考,以新近相关资料为补充。

讲授要点:茶树育种学的意义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茶树育种概况,茶树育种的目标。

一、茶树育种学的意义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建国以来我国茶树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三、国外茶树育种概况四、茶树育种的目标第一章种质资源( 12 学时)教学目的:弄清茶树遗传、变异、进化和分类状况。

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了解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茶树遗传及变异的特点和规律涉及内容较多,部分内容要应用普通遗传学相关知识,有一定难度。

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各自特点,茶树品种概念及中国主要优良品种基本性状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合教学挂图讲解,适时回顾复习相关遗传学知识,扫清理解障碍。

讲授要点:茶树经济性状的遗传特点及茶树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生理特性的变异规律。

精编第3章 园林植物育种学选择育种资料

精编第3章 园林植物育种学选择育种资料
• 缺点:
• 是选优纯化的效果不及多次单株选择法
2.混合—单株选择法
先进行几代混合选择之后,再进行一次 单株选择。
这种选择法的优缺点与前一种方法大致 相似,适合于株间有较明显差异的原始 群体。
• 3.母系选择法
• 对所选的植株不进行隔离,所以又称为无隔 离系谱选择法。优点就是无需隔离,较为简 便,生活力不易退化;缺点是选优选纯的速 度较慢。
三、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1. 根据目标性状的主次制定相应选择标准 选种中往往需同时兼顾多项性状, 如产量、 品质、成熟期、抗性等。作为具体的选种 任务, 在众多的目标性状之间, 必然存在着 相对重要性的差别, 应在分清目标性状主次 的基础上制定各性状的取舍标准。
• 2. 目标性状及其标准必须明确
• 具体选择标准应根据作物的种类、用途和 选择目标尽可能明确具体。
(二)引种的程序 1.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2.选择引入材料 3.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 4.引种材料的检疫 5.引种试验 6.栽培性试验和推广
第三章 选择育种
第1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选择育种的意义
(一)概念:
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 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育成新品 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 selection breeding ),简称选种。
第2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 一、基本选择法及其综合应用 • (一)两种基本的选择法
• 1.混合选择法(bulkselection)又称表 型选择法。是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从 原始群体中选取符合选择标准要求的优 良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在混 选区内,相邻栽植对照品种(当地同类优 良品种)及原始群体的小区进行比较鉴 定的选择法。

茶学概论_第三章_茶树的品种与栽培(4学时)

茶学概论_第三章_茶树的品种与栽培(4学时)

龙井长叶:无性系,灌木 型,中叶类,早生种;中 国农科院茶科所从龙井群 体中系统选种育成;适制 绿茶,尤其制龙井、旗枪 等扁茶。
西湖龙井品质特征:外型 挺秀,扁平光滑,香气持 久,滋味甘醇爽口。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碧云:无性系,小乔木型, 中叶类,中生种;中国农 科院茶科所从平阳群体种 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 代中单株选种育成;适制 绿茶。
茶树育种:以茶树不同种 茶树育种的基本程序:① 质资源为材料,运用遗传 茶树种质资源的搜集、研 学及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 究和利用;②新品种的选 方法与技术选育茶树新品 育;③良种繁育和推广。 种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茶树育种方法:系统选种、 此外还有多倍体育种、体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 细胞杂交育种及茶树组织
♀C×D♂
多亲杂交:三个或三个以 上亲本参加的杂交。
能将分散于多个亲本上的 优良性状综合于杂种之中, 缺点是操作繁琐、育种年 限长。
F1: E × F1: F F2: G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3、回交
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 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 行杂交。
当A品种综合性状良好, 而个别性状有欠缺时,可 选择在这个性状上具有良 好表现的B品种与A品种 多次回交。
以育成单位简称及育成先 后编号命名如:台茶12号、 浙农137、福云6号。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一)绿茶良种
福鼎大白茶:无性系,小 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原产福建省福鼎市店头镇 柏柳村;适制白茶、红茶、 毛峰类绿茶。
白毫银针品质特征:条索 紧细,白毫多,香高味鲜 醇。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茶学概论
茶学概论(24学时)
绪论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第六章 茶的营养与保健 第七章 饮茶习俗与科学饮茶

03第三章选择育种

03第三章选择育种
(seedling selection breeding)
一、实生选种的概念与意义
实生选择育种(实生选种):是指 在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产生的自然变 异进行选择,从而改进群体的遗传 组成或将优异单株经无性繁殖建立 营养系品种的方法。
二、实生选种的方法
混合选择法(bulk selection) 单株选择法(individual selection)
△G = R ×100%
xp
= S h2 ×100%
xp
=(i· p·h2/ x p )×100%
五、影响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
原始群体性状表型标准差、 遗传力以及选择时确定的入 选率、选择强度等都是影响 选择效果的重要因素。
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1、减少环境方差,增加遗传力,提高选择效果。 环境条件要求一致性。遗传力越高,选择效果越好。 2、适当降低入选率,增加选择差,提高选择效
(一)混合选择法(表型选择法 )
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 从一个原始的混杂群体或品种中, 选出彼此类似的优良植株,然后把 它们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如鳞 茎、插条等)混合起来种在同一块 地里,并与标准品种(当地优良品 种)进行鉴定比较 。
果。 入选率(P):中选个体占选择群体的总数的百分率。 3、其他因素。如直接选择与间接选择,多个性
状选择与单个性状选择,选留作为亲本的个体多 少等。
选择的效果
六、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1、根据目标性状的主次制定相应的选择标准。 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根据性状的相对重
要性制定各自取舍标准。 2、目标性状及其标准必须具体明确。 如月季、碧桃的每朵花的瓣数分别应在50瓣和30
h
2 B
=VG
VP
×100%= VG ×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选择的结果通常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但
江山千秋俊 是却未必有利于茶树本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如果按单一的经济目标进行多世代人工选择,会
昌隆万代兴 导致原有种群的遗传基础变窄,抗性基因就有可
能“丢失”。
第二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二、 遗传力与选择效果
(一)遗传力的概念
江山千秋俊 表型变异:基因及相互作用+环境作用
第二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无意识选择是指人类无预定目标地保存优良 个体,淘汰没有价值的个体。作用一般比较缓慢,
江山千秋俊 但随着时间的积累也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昌隆万代兴 有意识选择是指有目标、有计划,应用完善
的鉴定方法系统地进行工作。这种选择作用大, 见效快,现在主要是有意识选择。
第二节 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选择育种
→龙井43;祁门群体→安徽1、3、7号 。 (2)连续选优,品种不断改进提高
变异→选择→变异→选择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品种 资源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多样性。选择育种简单
江山千秋俊 易行的育种方法,初期很多品种大都用这种方 昌隆万代兴 法育成。选择育种不仅用于从有性品种中分离
选择新品种,而且也用于引种后的驯化选择、 杂交育种F1的分离选择、人工诱变材料的选 择等。
(1)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 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在繁殖过程中不可避免
江山千秋俊 地会发生异交,每一次有性繁殖都要伴随基因重组 昌隆万代兴 而发生性状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有性群体前后代及
同代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但群体的 遗传变异还主要受选择的影响,通过逐代选择,使 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向选择方向变化。
第三节 选择的类别
二、单株选择、集团选择和混合选择 (1)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 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繁殖,
第二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2)基因突变 由于环境条件的作用,会发生突变。基因突变是产生新
变异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对无性系茶树品种来说,但基因自 然突变频率很低。
宁州群体种叶小有蕾,从中发现一自然突变株,其无性
江山千秋俊 后代叶大,且无花蕾形成。 安吉白茶是一个温度敏感的自然突变体,叶片白化期叶
昌隆万代兴 绿体退化解体,叶绿素合成受阻,导致了叶色的变化。 从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的生态地区引种后,常出现变异, 这或许由于原品种个体存在差异,在新的生态条件下表现出 与其他个体基因型的差别,或许由于生态条件差异较大,较 易引起基因自然突变。
第二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选择的实质与作用基础
江山千秋俊 育种过程的选择,是针对性状表现不一的
个体类型,选择少数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变异
昌隆万代兴 是选择的基础,为选择提供了材料。遗传是选择
的保证,只有通过选择、繁殖,将有利的变异性 状遗传下去,选择才具有意义。
第二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出现自然变异的主要原因
降低入选率,提高选择标准,增大选择差。
第二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第三节 选择的类别
一、一次选择和多次选择
江山千秋俊 一个选种计划中包括对几个世代进行选择。
一次选择的作用常常仅限于对现有变异类型的筛选,而
昌隆万代兴 多次选择则能起到定向积累变异的作用。 茶树的世代时间较长,通常一个选种计划中往往只包括 1-2个世代,即只选择利用现有优良变异。
于可遗传变异。
选择后的比较鉴定是指与对照种进行比较,
江山千秋俊 用作对照的品种通常有标准种、原品种和当地
推广品种。原品种用于对照可以确定选择的单
昌隆万代兴 株是否发生了变异,标准种或当地推广品种用
于对照可以确定新选品种的推广的价值和范围。
二、 选择育种的作用 (1)优中选优,简便有效
江山千秋俊 利用自然变异材料选择。优良个体个别性状 昌隆万代兴 发生了变化,一般保持原品种优点。龙井群体
(二)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选择就是去劣留优,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 在生存竞争中,生活力、繁殖力强的生物体能繁衍
江山千秋俊 和保留更多的后代,这种自然保留和淘汰的过程便
是自然选择。如果保留和淘汰的过程是人类根据需
昌隆万代兴 求进行选择,便称为人工选择。茶树很多性状都是
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群体内经常会发生微小的 变异,对这些微小变异进行定向多代选择,就会使 微小变异得以保留和积累,最终产生大的变异。
在长期种植或引种过程中,其群体内
江山千秋俊 常会出现遗传变异。如果其中有符合育种 昌隆万代兴 需要的基因型,可省去人工创造变异工作
环节。
在选拔优良类型或单株时,要区分遗传变异
江山千秋俊 与非遗传变异。因环境因素(包括栽培条件)
而引起的变异,属于非遗传变异,因基因突
昌隆万代兴 变和杂交发生的基因重组而引起的变异都属
方差可用来测量变异的程度,所以各种变异可用方差来
昌隆万代兴 表示。遗传力(Heritability,h2)是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
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遗传力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遗传力数值高,表示表
型变异大都是可遗传的。
第二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对选择而言,遗传力大的性状选择效果好,反之则 差。若性状表型变异完全由环境变异引起,则选择无效。
第三章 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育种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江选山择千与选秋择育俊种 第三节昌选隆择万的类代别 兴
第四节 茶树经济性状的鉴定 第五节 系统选种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选择育种的概念和作用
江山千秋俊 一、 选择育种的概念 从茶树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
昌隆万代兴 经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江山千秋俊 昌隆万代兴
第二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二)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1)增加群体的性状变异幅度
变异幅度越大,选择效果越明显,通过增大群体的方法
江山千秋俊 来增大变异幅度。
(2)提高性状的遗传力
昌隆万代兴 群体所处环境比较一致时,遗传变异方差较大,选择效
果好。选择分布较集中,地势、土壤、坡向及栽培管理等 较一致的群体。 (3)降低入选率以增大选择强度
第二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环境饰变: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暂时可以造成 个体间的显著差异,也就是说遗传基础相同的茶
江山千秋俊 树群体会因环境的不同而引起表型差异。 环境对其表达产物-蛋白质产生影响,蛋白质
昌隆万代兴 反过来对基因转录成RNA和RNA的翻译进行调控,
最后必然会作用在DNA,引起基因突变。
第二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