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合集下载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

我国少耕、免耕的农艺试验研究开始早、成果 丰富: 1)60年代黑龙江国营农场免耕种植小麦试验, 江苏的稻茬地免耕播种小麦研究; 2)80年代陕西省农科院“旱地小麦高留茬少耕 全程覆盖技术”,山西农科院“旱地玉米免耕 整秆半覆盖技术”,河北省农科院“一年两熟 地区少免耕栽培技术”等。 通过多年的实验与验证,已进入推广阶段
3 节能
能耗大的原因:传统机械化作业工序多、能耗 大;农业机械利用率低、浪费大;大部分机器 性能差、油耗高;作业地块小、不平整,机耕 道路差。 保护性耕作减少作业工序,特别是耕作与运输, 显著减少燃油消耗。根据北方地区测算,可减 少田间作业油耗25-35%。
4 保护环境
农民为了抢农时赶季节,就地焚烧秸秆,造成 环境污染,严重时影响交通运输,实施保护性 耕作,减少秸秆焚烧以及由此产生的CO2和 N2O,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河北农民焚烧 麦秸
飞机不能正常飞行
保护性耕作的不足
地表温度降低 多数研究表明,早春地温回升较慢 播种质量不易保证 小型播种机的播种精度量不高 保护性耕作杂草与病虫害控制较困难 病害和害虫的发生提高15﹪-25﹪
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
1 免耕施肥播种机 免耕施肥播种机除要有传统播种机的开沟、播种、施 肥(少量)、覆土、镇压功能外,一般还必须有清草排堵、 破茬入土、种肥分施和地面仿形功能,以满足免耕覆盖 地的特殊要求。 a.清草排堵功能 b.破茬入土功能 c.种、肥分施功能 d.地面仿形功能
条带粉碎小麦 免耕播种机
条带粉碎小麦免耕 播种机播后出苗驱
哈尔滨农机化研究所 的水稻免耕插秧机
免耕插秧的水稻苗
美国的Great Plain, Case,
中国农机院现代农装公司的 2BMG-24免耕施肥播种机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在现阶段生态文明加速建设的大背景下,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同时,加大对保护性耕种技术的研究、推行与应用力度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也是目前农业生产优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保护性耕种的概述保护性耕种主要依托少耕或者是免耕、改造地表微形态、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技术的综合性利用,达到降低农业生产土壤受侵蚀程度的效果,实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共同提升,促使农业生产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当前,常用的保护性耕种手段主要包含着少耕或者是免耕、改造地表微形态、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农田土壤表面耕种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机。

二、保护性耕种的现实价值分析1、减少劳动量与劳动时间由于在保护性耕种中推行少耕或者是免耕手段,因此与传统土壤耕作方式相比,所引入的耕作次数更少,只需要利用一次工序基本可以完成播种。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无论是农民还是农机,所需要投入的劳动时间、劳动量均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或者可以在传统土壤耕作所需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农业生产任务。

2、节省农机燃料消耗由于基于保护性耕种的农业生产劳动力与劳动时间投入量均大幅降低,因此能够达到节省农机在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燃料的效果,即在保证农业生产效果的同时体现出节约能源的效果。

3、降低农机的磨损程度在保护性耕种的支持下,农机的工作时长与工作次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相比于传统土壤耕作实践来说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基于此,农机的磨损程度也随之表现出下降状态,农户在农业机械化射生产中所需要投入的农机维修养护费用、零部件更换成本等均保持在偏低水平,切实达到在保持农业生产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成本投入。

4、优化改善土壤的可耕种性通过保护性耕种技术的投入,能够充分发挥出自然恢复的力量促使农田土壤微粒的聚合情况逐步改善,更好转变为团粒结构,以此为农作物根系的更好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土壤环境条件。

同时,在保护性耕种技术的支持下,同时可以达到降低土壤压实程度的效果,如土壤耕作性能的提升、减少实际耕作行程等,均促使土壤压实降低成为现实。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35
20-Jan-24
36
20-Jan-24
深松机
37
20-Jan-24
38
20-Jan-24
秸秆粉碎还田机
39
20-Jan-24
秸秆还田
40
20-Jan-24
秸秆还田机刀
41
20-Jan-24
旋耕机翻土机
42
20-Jan-24
旋耕机
43
20-Jan-24
旋耕播种机
44
20-Jan-24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持局,组织土壤、农学、农机 等领域专家,开始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 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推广少耕、免耕和种植覆盖作物 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1937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农民试验发现,在保证播种质量和 有效除草条件下,免耕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物产量。经过20多年 试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推广免耕法,80年代成为美 国主流耕作技术,1995年更名为保护性耕作法。
4 保护环境
农民为了抢农时赶季节,就地焚烧秸秆, 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影响交通运输, 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秸秆焚烧以及由 此产生的CO2和N2O,减少了温室气体 的排放.
河北农民焚烧 麦秸
飞机不能正常飞行
保护性耕作的不足
地表温度降低 多数研究表明,早春地温回升较慢
播种质量不易保证 小型播种机的播种精度量不高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定义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 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 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 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 出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 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 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面,尽量减少土 壤耕作次数和对土壤的搅动量,或是创造地表微地 形,增加地面粗糙度,既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 态环境,又要保证农作物苗齐、苗壮和正常生长, 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分析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分析

保护性耕作原理
传统耕作依靠机械、物理的手段,立即改变土壤构造, 创造需要的孔隙度。但由于机器压实、雨水拍击地表结壳,
必须经常进行耕作,才能保持土壤疏松状态。
保护性耕作的松土则是缓慢的、长期的积累过程。土 壤中孔道愈来愈多,团粒结构愈来愈多,不用外来的干预,
即可以长期保持疏松状态。
保护性耕作原理
1)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时间 愈长,通道愈多。 2)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松土壤。 3)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 稳定疏松的耕层。 4)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趋向疏 松,孔隙度增加。
2、世界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1)美国的保护性耕作
11
10-Oct-18
13
10-Oct-18
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
1)60年代黑龙江,江苏免耕播种小麦研究; 2)80年代陕西省,山西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开始尝试 研究等; 3)1992年,山西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引入澳大利亚保护 性耕作技术; 4)农业部1999年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把保护性 耕作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计划; 5)从2002~2005年,以京津地区为核心建立两条保护性 耕作带,一条是环京津保护性耕作带,另一条是沙 尘源头保护性耕作带。 6) 2006~2012在北方特别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大面 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计划用7~10年的时间,基 本上在北方旱作区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
1)免耕施肥播种
与传统耕作不同,种子和肥料
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
2)秸秆残茬管理 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减少 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 天然降雨利用率,作物秸秆、残茬 腐烂后,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区别是:1、作物收获后留根茬,并保证播种后30%以上的秸秆覆盖地表;2、减少耕作次数,降低生产成本;3、采用化学除草或者机械除草;4、取消铧式犁耕翻,实行免耕或少耕。

保护性耕作的好处是:1、蓄水保墒:秸秆覆盖免耕保持了土壤孔隙度,孔径分布均匀,连续而且稳定,因此,有较高的入渗能力和保水能力,可把雨水和灌溉水更多的保持在耕层内。

而覆盖在地表的秸秆又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在干旱时,土壤的深层水容易因毛细管作用而向上输送,所以秸秆覆盖和免耕增强了土壤的蓄水功能和提高了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2、培肥土壤:秸秆覆盖还田既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又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连年秸秆覆盖还田,土壤有机质递增,土壤中的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也会增加。

另外,免少耕本身就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秸秆覆盖、免耕(或少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1、秸秆覆盖技术收获后秸秆和残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减少水土流失的关键。

因此,要尽可能多的把秸秆保留在地表,在进行整地、播种、除草等作业时要尽可能减少对覆盖的破坏。

秸秆覆盖形式有: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整秆还田覆盖、留茬覆盖。

2、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与传统耕作不同,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料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所以必须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

有无合适的免耕播种机是能否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

免耕播种是收获后未经任何耕作直接播种,少耕播种是指在播前进行了耙地、松地或平地等表土作业,再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施肥、播种,以提高播种质量。

3、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防治病虫草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使覆盖田块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免受病虫草害的影响,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目前主要用化学药品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也可结合浅松和耙地等作业进行机械除草。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示范推广面积的不断扩大,人们发现完全免耕只能适应部分土壤和自然条件,故1980年以后改称为保护性耕作法。

20世纪初,由于人类的过度耕作,植被破坏,导致了二次黑色风暴横扫美国大陆,成千上万吨的农田表土被刮走,几千万亩的粮田遭到破坏。

而土壤表面由秸秆及残茬覆盖的地方,表层土却被保留下来。

为此,1942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护局,在土壤学家、农学家、农机专家共同努力下,总结开发出了保护性耕作法,即收获后把作物秸秆和根茬留在地上保护土地,防止风吹、水蚀的方法。

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已经基本取消了铧式犁翻耕的传统耕作方式,大面积采用了以机械化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我国,党中央在决定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

毫无疑问,植树种草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沙尘并非仅仅来自沙漠和荒山,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地表裸露、干燥疏松的农田。

为此,农业部根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批示,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指导,结合《2001--2010年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规划》和《全国旱作节水农业规划》,编制《全国保护性耕作规划》。

为了加快保护性耕作的示范推广进程,农业部将保护性耕作列入“十五”期间重点推广的50项农业技术之一。

从1999年开始,我县开始了以保护性耕作机具开发为突破口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

11年的试验结果,保护性耕作与传统翻耕相比,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①减少径流(水分流失)60%、水蚀(土壤流失)80%左右。

②减少风蚀(农田扬沙)60%,抑制沙尘暴。

③不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

以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蔬菜,栽培技术

以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蔬菜,栽培技术

以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蔬菜,栽培技术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现代可持续农业耕作技术。

我区干旱少雨、风沙严重、土壤瘠薄。

因此,免耕目标是防风固土、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肥力。

主要模式有:“少免耕”——春小麦或玉米收获后,实行免耕不犁翻,深松;“覆盖”——小麦或玉米收获后休闲的地块,地表覆盖秸秆,实现农田覆盖越冬,小麦或玉米收获后接种小秋作物的地块,秋收后实行免耕,保留小秋作物高茬和秸秆覆盖地表越冬;“免耕播种”——来年春播时,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在有覆盖的茬地直接进行施肥播种镇压联合作业。

一、适用区域由于我区部分地区的土壤属粘性土壤,土壤湿度稍低,免耕机难以顺利的开沟播种。

因此免耕的适宜土壤应为沙土、壤土、半粘性土壤等。

二、关键技术1、关键要素:免耕要求地表覆盖达到三个“三”,即:30%秸秆量或1/3秸秆留高茬、30%秸秆覆盖率。

①秸秆覆盖技术秸秆覆盖分为: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整秆还田覆盖、留茬覆盖3种。

采取何种秸秆覆盖技术是免耕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我区绝大部分作物秸秆主要作为牲畜的冬季饲料,因此最适宜的覆盖方式是留茬覆盖:在作物收获时,留高茬20cm以上,可以达到25~30%的覆盖率。

②适宜的免耕播种机免耕机具包括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和浅松机,其他可以使用传统机械,如秸秆粉碎机、圆盘耙、喷雾机等。

以免耕施肥播种机为例:由于地表有秸秆、地下有根茬,在土壤不细碎、地表不平整的条件下,除用传统播种机开沟、下种、下肥、覆土、镇压外,还要求通过性能好、种肥能分施、土壤扰动少、工作阻力小等特点,因此免耕播种机要具有清草排堵、破茬入土、种肥分施和地面仿形四项功能。

仅小麦免耕播种机国家农业部就推荐了9个厂家的10种机型。

自治区农科院农业所经多年的实践,确定由河北农哈哈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MF-6C系列免耕施肥播种机较适宜于我区实际,具有易维修、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特点。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所谓保护性耕作,就是通过免耕、少耕等技术和各种配套措施进行耕作,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

保护性耕作以机械化生产为核心,在保障种植发芽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耕作,采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并且利用农药对杂草、害虫进行控制。

这种耕作方式可以减少劳动量、节省耕作时间、节省燃料、减少机器磨损,也能改善土壤的可耕性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同时增加野生动植物,具有较强的生态性,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效益。

1.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优势1.1增加土壤水分旱作农业主要通过天然降雨来获取水分,在降雨的过程中,一些雨水在地表流失,并没有渗入到土壤之中。

一部分水分在地表蒸发,另一部分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水分。

想要确保水分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需要对径流、蒸发进行有效的控制。

保护性耕作保持土壤残茬覆盖,可以为土壤提供遮阴,进而达到锁住水分的效果,遮阴可以有效降低水分蒸发。

此外,残茬具有减慢水流速的效果,可以缓解地表径流问题,进而增加水分渗入土壤的机会。

另一个增加水分深入的方式,就是利用蚯蚓和前茬作物根系腐烂后形成大孔隙为水分深入提供更好的途径。

美国内布拉斯加不同耕作法土壤蓄水、径流、蒸发等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 美国内布拉斯加不同耕作法土壤蓄水、径流、蒸发等测定桔梗覆盖量(t/ hm)耕作方式土壤蓄水量(mm)径流量(mm)蒸发量(mm)蒸发损失(%)4.5常规翻耕291028288 4.5深松54526282 17.9免耕1390182570(无秸秆)圆盘犁760254790(无秸秆)水平沟耕作34028789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免耕和秸秆覆盖具有减少蒸发、增加蓄水的效果。

1.2降低生产成本与传统的耕作方式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机械的作业次数,也能降低人工、牲畜的工作量,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在同样的条件下,如果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保苗率可以提升2%-4%。

在6月下旬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态势,与普通耕作相比,叶片会多出1-3片,苗高也会有所提升,普遍超过10cm,茎粗则超过0.5cm。

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十分辽阔的耕地面积,可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就显得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特别是在最近这几年,由于受到耕作方式的改变及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地区都先后出现了土壤贫瘠或沙漠化的现象,导致耕地面积逐渐变少。

为了能够尽快促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保障高质量农业生产的最有力技术手段之一。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养分的流失,使土壤的肥力得到了保证,增强农作物种植效率。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才能够真正改善我国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增长后劲。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含义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指,对农田进行免耕和少耕,通过用秸秆覆盖于地表,以及使用化学药物来对杂草及病虫害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传统耕作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地块进行少耕和免耕,减少对土壤层造成的破坏,减少风蚀和水蚀,最终使土壤的肥力及抗旱能力得到提升。

自从20世纪后期开始,保护性耕作技术就已经传入到我国,并且经过大力的宣传与推广,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尽管目前我国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由于传入到我国的时间还比较短,加上我国的农民受到传统耕作模式的影响比较深,导致很多地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还是抱有观望的态度。

由此可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道路还很漫长,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类型及特点1、秸秆、残茬覆盖技术①秸秆还田覆盖在应用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将农作物的秸秆进行粉碎性处理,之后将其还入田中,提高土壤里面氮磷钾及水分的含量。

首先,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绿色资源,通过还田处理之后,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处理方式当中焚烧现象的发生,减少了大气污染。

其次,秸秆还田技术还能够增加土壤当中有机质的含量。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技术概述:保护性耕作又称保护性农业,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采用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并通过轮作减少杂草病虫害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

主要目的:一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基本特征:不翻耕土地,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采用轮作等方式防控杂草病虫害。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区域特点,在遵循本技术要点的前提下,与其他技术进行集成,创新适合本区域的保护性技术模式。

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有机质下降等。

1、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1)休闲期①夏休闲:免耕或少耕,秸秆或根茬覆盖。

可选择行进行深松,以增加蓄纳雨水的能力,深松的同时应合墒。

根据土壤肥力、水分、秸秆留存量等条件,选择性采用少免耕方式种植覆盖作物,收获后;覆盖地表,不得进行翻耕掩埋。

②冬休闲:免耕或少耕,秸秆土壤肥力、水分、秸秆留存量等条件,选择性采用少免耕方式种植覆盖作物,收获后,覆盖地表,不得进行翻耕掩埋。

(2)播种期①冬前播种:少耕或免耕播种。

播种前,根据地表状况,可采用机械或化学方式灭除杂草或次生麦等。

②春季播种:免耕播种。

如果秸秆覆盖量较大,在播种前可适当采用少耕方式,减少地表秸秆覆盖率,以提高播种质量;在极其干旱情况下,可配合采用坐水播种等措施。

(3)田间管理期:根据当地生产实际,进行间苗、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

为了打破犁底层、减少土壤板结、蓄纳雨水,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情况下,可进行深松。

(4)收获期:可在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粉碎后的秸秆应抛撒均匀。

在风大区域,可采用适当方式,固定粉碎后的秸秆。

2、推荐技术模式(1)免耕覆盖播种:休闲期秸秆或根茬覆盖,免耕方式播种。

(2)少耕覆盖播种:根据地表秸秆覆盖量和土壤状况,选择性进行深松、耙地等少耕作业后,方可播种。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第一集主持人: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作物收割后需进行秋耕或春耕作业,以保证播种新作物时有适宜的土壤。

但是,近年来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受到了挑战。

农业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即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我们请中国农业大学的李洪文教授老师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

1、主持人:什么是保护性耕作?专家:保护性耕作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耕作的目的是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主要是疏松土壤、除草和翻埋肥料,除草可以用除草剂,也可以采取人工和机械除草。

土壤有合适的容重、孔隙度,可以有利于土壤中水、肥、气、热的交换流通,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满足作物生产的需要。

一般的壤土总孔隙率要大于50%,充气孔隙率大于10%,才能较好地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2、主持人:我国现在以“免耕法”为基础的保护性耕作疏松土壤有哪些特点?专家:总体可概括为四点:(l)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死亡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可以进行水分入渗、运移、气体交换。

免耕时间愈长,孔道积累愈多,对作物生长愈有利。

但经过翻耕,这些孔隙就被破坏,好像多年建设的城市被炸弹炸毁了一样。

所以,实施保护性耕作切忌翻耕。

(2)蚯蚓松土:由于土壤长期未人工翻耕和大量秸秆根茬的保留,为土壤中已有的生物活体生存繁衍提供了适宜的客观环境条件,如蚯蚓、微生物等。

这样,蚯蚓在不断地制造孔道,所造孔道粗细适当,是很好的水、气、肥、热通道,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耕层。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等在山西临汾的测定,传统耕作小麦地没有蚯蚓,保护性耕作6年麦地有蚯蚓3~5条/m2,10年以后有10~15条/m2。

澳大利亚昆士兰试验站15年对比经验,少耕和免耕地的蚯蚓含量分别为33和44条/m2,而传统耕作是19条/m2。

旋耕对蚯蚓有很大杀伤性,从这一观点看,保护性耕作也不宜采用旋耕作业。

保护性耕作技术浅析

保护性耕作技术浅析
免 耕 ,就 是 完 全 取 消 铧 式 犁 耕 翻 ,并 且不 进 仃 其 他 土 壤 作 业 , 冈外 称 之 为 “ 耕 法 ” 日f 美 围 已 基 本 取 消 了 铧 式 免 。 i 订
犁 翻耕 作 业 ,澳 大 利 亚 也 已 伞 面 取 消 了 铧 式 犁 翻耕 ,实 行 免
一 一
保 护性 耕作 技术浅析
口 安轶超
摘 要 根 据 近 年 来我 国北 方 地 区推 广 “ 护 性 耕 作 ” 项 目缓 解 我 国 北 方 早 作 地 区的 农 业 生 态环 境 恶化 状 保
况 ,对 国外 保 护 性 耕 作 技 术 的 发展 现 状 进 行 了 分 析 ,指 出 了我 国 北 方 的地 区特 征 ,进 一 步 提 出 了 适 应 于我 国北
式:
1” 1 ;带 状 旋 耕 的 深 度 ,应 与 浅 旋 5c 以 内的 要 求 一 致 ,宜 4 m
浅 不 宜 深 。至 于 种 子 的播 种 深 度 , 可 由开 沟 器 保 证 。
少 耕 ,就 足 在 取 消 犁 耕 的 基 础 上 , 为 保 证 播 种 和疏 忪 上 壤 、除 草 等 农 事 而 保 留 少 量 上 壤 作 业 ( 外 称 之 为 “ 耕 少 法 ” ,其 要 点 是 减 少耕 作 次 数 和 强 度 。这 种 “ 耕 法 ” 是 传 ) 少 统 耕 作 向 “ 耕 法 ”转 化 的 过 渡 型 保 护 性 耕 作 形 式 一 少 耕 主 免
{ ,而 控 制 杂 草 是 主 要 矛 盾 。 { 』 控 制 杂 草 的措 施 有 2类 :一 是 化 学 除 草 ,二 是 机 械 除
加 大 土 壤 中 气 体 和 水 分 F流 通 孔 隙 ,提 高 天 然 降 雨 人 渗

保护性耕作——精选推荐

保护性耕作——精选推荐

前言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方法,主要包括秸秆残茬覆盖与表土处理,免耕精量播种与化肥深施,深松及杂草控制与病虫害防治四项主要内容。

它的实施主要是针对我国北方广大旱区降雨少,土壤贫瘠,以及近年来的严重干旱、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严重而进行的。

我省实施了近七年的保护性耕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用事实证明了保护性耕作具有蓄水保墒,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土壤风蚀、沙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以及节本增效等良好效果,是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为了加快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进程,宣传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和意义,我们编写《保护性耕作知识问答》,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和农业、农机工作者了解和掌握这项耕作新技术,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因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朋友予以指正。

2007年12月1、什么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保证播种质量的前提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2、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内容?①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②秸秆及残茬覆盖技术;③杂草及病虫害控制与防治技术;④深松技术。

3、保护性耕作技术适用范围?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及牧草的种植。

4、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国外的发展?20世纪初,由于人类的过度耕作,植被破坏,导致了二次黑色风暴横扫美国大陆,成千上万吨的农田表土被刮走,几千万亩的粮田遭到破坏。

而土壤表面有秸秆及残茬覆盖的地方,表层土却被保留下来。

为此,1942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护局,在土壤学家、农学家、农机专家共同努力下,总结开发出了保护性耕作法,即收获后把作物秸秆和根茬留在地上保护土地,防止风吹、水蚀的方法。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
• ② 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 包括等高带状间作、 等高带状间轮作、覆盖耕作(包括留茬或残茬 覆盖、秸秆覆盖、砂田、地膜覆盖等)等;
• ③ 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 包括少耕(含少 耕深松、少耕覆盖)、 免耕等。
保土作用
• 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土壤的翻动, 加上秸秆覆盖作用, 可以有 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减少水土流失。众多研究表明, 免耕可 大大减少土壤侵蚀甚至为零。Blevins长期试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翻耕相比, 免耕土壤侵蚀量减少94.15%;由于地 表覆盖秸秆或作物残茬, 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 阻挡了雨水 在地表的流动, 增加了雨水向土体的入渗, 从我国北方多点 试验示范结果看,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50%~ 60% , 减少土壤流失80% 左右, 减少田间大风扬尘 50%~60% 。
保护耕作的理论依据
(1)生物耕作 (2)土壤自调作用 (3)减少了机械作业的副作用
常规耕作与保护性耕作的比较
常规耕作的优缺点 优点: (1)创造适宜的一定深度的耕层
(2)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 (3)根茬肥料的翻埋 缺点: (1)风蚀、水蚀严重 (2)水分损失 (3)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破坏土壤耕层构造 (5)能耗与成本增加
水稻根系能否在土壤中自由伸展, 和土壤的理 化性状与耕层有密切关系, 耕作层浅的容水肥量少, 根系集中在土壤表层, 吸肥体积减少, 易引起倒代, 严重影响产量, 因而一定深度的耕层是水稻高产的 基础。
水田土壤耕作
2.松软的耕层
有了一定的耕层并不足以说明已具备了根系 生长的一切条件, 良好的三相比例关系, 也是根系 充分生长所具备的肥力条件。
六、水田土壤耕作
• 水稻对耕层土壤的要求 • 1.一定深度而松软的耕层 • 2.保持一定的水层 • 3.地面平整 • 南方以秋耕、冬耕、春耕、夏耕和插秧后土壤耕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技术概述:保护性耕作又称保护性农业,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采用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并通过轮作减少杂草病虫害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

主要目的:一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基本特征:不翻耕土地,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采用轮作等方式防控杂草病虫害。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区域特点,在遵循本技术要点的前提下,与其他技术进行集成,创新适合本区域的保护性技术模式。

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有机质下降等。

1、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1)休闲期①夏休闲:免耕或少耕,秸秆或根茬覆盖。

可选择行进行深松,以增加蓄纳雨水的能力,深松的同时应合墒。

根据土壤肥力、水分、秸秆留存量等条件,选择性采用少免耕方式种植覆盖作物,收获后;覆盖地表,不得进行翻耕掩埋。

②冬休闲:免耕或少耕,秸秆土壤肥力、水分、秸秆留存量等条件,选择性采用少免耕方式种植覆盖作物,收获后,覆盖地表,不得进行翻耕掩埋。

(2)播种期①冬前播种:少耕或免耕播种。

播种前,根据地表状况,可采用机械或化学方式灭除杂草或次生麦等。

②春季播种:免耕播种。

如果秸秆覆盖量较大,在播种前可适当采用少耕方式,减少地表秸秆覆盖率,以提高播种质量;在极其干旱情况下,可配合采用坐水播种等措施。

(3)田间管理期:根据当地生产实际,进行间苗、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

为了打破犁底层、减少土壤板结、蓄纳雨水,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情况下,可进行深松。

(4)收获期:可在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粉碎后的秸秆应抛撒均匀。

在风大区域,可采用适当方式,固定粉碎后的秸秆。

2、推荐技术模式(1)免耕覆盖播种:休闲期秸秆或根茬覆盖,免耕方式播种。

(2)少耕覆盖播种:根据地表秸秆覆盖量和土壤状况,选择性进行深松、耙地等少耕作业后,方可播种。

浅谈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

浅谈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

播种 和施 肥 深度 差 是通 过 开沟 器 的 结构 固 定 的, 免耕 播
种 机 两 边 的 开沟 器 应 比 中 间 的 开 沟 器 调 深 2 3c 以 ~ m, 保证 播深 一 致 。
1 深松技 术 . 3
保 护性耕 作技 术就 是 : 用机 械将 作物秸 秆 、 残茬 粉碎 均匀 覆盖地表 后 , 直接 实行免 ( ) 少 耕播种 , 以达 到改 善土 壤 结构 , 高土壤 肥 力和 抗旱 能力 , 提 节能环 保 的一项 科学 的农业综 合生产 技术 。保护 性耕作 技术 主要 包括秸 秆还 田覆盖技 术 、 少 ) 播种 施肥技 术和 深松 技术 。 免( 耕
机。 2 保 护性耕 作技 术 的稳 产增 产原理 保护 性 耕 作技 术 稳产 增产 的基本 原 理概 括 地讲 , 就
秸 秆还 田覆盖 技 术 , 要求 使 用联 合 收获 机或 秸 秆还
田机 将作 物秸秆 、 茬按作 业质 量标准 粉碎 , 残 同时 比较均
匀地 覆盖 于地表 。秸 秆还 田覆盖技 术 是保护 性耕作 技术 的前 提技 术 , 项技术 的关 键是作 物秸 秆 、 茬 的粉 碎质 这 残
量 和覆盖 均匀程 度 。
1 免 ( ) 播 种技 术 . 2 少 耕
免 ( ) 播种 技 术 是 在 秸 秆还 田覆 盖 技 术 之 后 实 少 耕 施 的一项 技 术 , 也是 保护 性 耕作 的关键 技术 。主要 是用 适 宜 的免 ( ) 播 种机 在 秸 秆 还 田的地 块 上 直接 进行 少 耕 免耕 播种 或 苗带 旋 ( 少耕 ) 种 , 同时 深施 种肥 。一般 播 并 情 况下 , 玉米 种肥 控 制 在 每 亩 1 g 铵 , 3 g 0k 二 或 0k 缓释 肥 。小 麦 种 肥 控 制 在 每 亩 3 - 0k 0- g复合 肥 或 复 混 肥 。 - 4 使 用 苗 带 旋 耕 播 种 机 作 业 , 求 播 种 玉 米 深 度 控 制 在 要

免耕作业种养循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助力粮食增收

免耕作业种养循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助力粮食增收

免耕作业种养循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助力粮食增收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一两土二两油”的说法。

吉林省黑土地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为了保护黑土地的肥力和潜力,春耕时节,当地大范围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作业的保护性耕作模式。

良机助力春耕免耕耕作广泛推广吉林省梨树县地处著名的黄金玉米带,这里大片的黑土地上覆盖着层层秸秆。

泰丰农场负责人张五星正在用新型的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一次进地就能完成侧深施肥、单粒播种、镇压覆土等作业。

为了减少反复进地作业对黑土地造成影响,当地还对免耕机进行改进,通过光电传感器实时监测落籽状态,提高落籽监测精度,同时实现精准施肥。

长春理工大学教师、智能免耕播种机技术负责人杨宏伟:上面有一个示数器,根据拖拉机速度的快慢,在单位时间内它就是多或者少来施肥。

保护性耕作,作为既能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又能保护黑土地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年来在吉林省广泛推广。

今年,当地春耕使用的免耕播种机已经达到了5万台,目前,当地仍在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农机具,构建结构更优、水平更高的全环节、全领域农机化。

“种养循环”模式推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为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切实保护好黑土地,在吉林梨树,当地还开展了堆沤肥还田工作,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推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一处农田里,抛洒机将堆沤肥均匀抛洒在田地里。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高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土壤pH降低0.3个单位。

提升了耕地肥力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

目前梨树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

张帅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合作社,去年,他投资60万元购买了大型机械,为当地提供有机肥还田服务。

当地还田的有机肥来自县内的721个村屯粪污收集点,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处理后的有机肥基本都能及时还田。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高坤:我们做过统计,使用堆沤还田的土地每公顷节本增效450元以上。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业质量要求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业质量要求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业质量要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规范性也可称为作业质量,直接影响到技术应用的效果,甚至决定了技术应用的成功与失败,因此,严格的规范标准、优异的作业质量、专用的作业工具、最佳的技术集成、全程的技术培训指导,是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得以普及推广的前提和条件。

因此,有必要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业质量提出基本要求。

免耕播种作业质量要求免耕播种机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播种作业的关键工具,务必选择满足性能要求的产品,按照作业质量要求进行作业。

1.作业条件(1)春季免耕播种作业前,不得对耕地进行任何形式的灭茬、旋耕、起垄、焚烧秸秆等表土耕作的动土作业,保持化冻后的田间自然状态,以确保耕层结构、土壤墒情不被破坏。

(2)免耕播种应根据土壤地力、种植密度、目标产量、积温光照、无霜降水等条件合理选用良种。

要求种子发芽率应大于95%,且大小均匀、形状尽可能一致,以利于机械精量播种,进而确保单粒种子发育营养充足,避免出现种子间争水争肥和间苗“伤根”现象。

(3)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并进行种子药剂包衣处理,防治病虫害,提高出苗质量。

一般按照每公顷保苗株数的1.2倍确定播种量。

例如每公顷保苗60000株,用种量7200粒。

(4)播种时化肥应选用颗粒肥,长效与速效肥兼顾,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肥箱。

为保证下肥顺畅,化肥中不应有结块存在。

(5)免耕播种机作业后要尽可能将播种带上覆盖的秸秆清理到两侧,最大限度露出播种带土壤,以增加光照,利于提高地温。

(6)免耕播种后,地表秸秆覆盖率不应少于30%,秸秆少,覆盖率过低,不利于土壤保墒和抑制水分蒸发、散失,也难以有效实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防止风蚀水蚀的目的。

(7)高留茬地块播种作业时,应避开上年留茬带,播种作业后须最大限度保留根茬不动,以确保固土、保土效果,并最大限度满足秸秆还田量的最低限度。

2.作业质量免耕播种作业有严格的作业质量要求,播种和施肥深度应根据土壤墒情而定,一般情况下,玉米种子的覆土厚度为3厘米左右,种肥应施在种子的斜下方,与种子相对位置(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均应在5厘米以上,底肥应施在相对位置20厘米左右,均应实现侧深施肥。

免耕施肥播种技术

免耕施肥播种技术

免耕施肥播种机单项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我国确定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是农业种植方式的又一次革命,其技术特点是在作物秸秆切碎还田后,用与5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的免耕施肥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作业,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化肥深施、小麦(玉米)播种、镇压保墒、喷洒农药等多道工序,与传统的耕作方式相比,具有减少作业程序,省工省力,节本增效,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环境,抑制沙尘暴,增产粮食等优点;但若机具调整不好或操作不当,不但能造成粮食减产,而且给今后推广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搞好免耕施肥播种机的使用与调整,对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以河南豪丰机械制造公司生产的免耕施肥播种机为例,介绍下免耕施肥播种机技术模式与机具维护。

一、免耕施肥播种机的工作原理小麦(玉米)免耕施肥播种作业时,拖拉机的动力经传动轴直接传入免耕施肥播种机的中间变速箱,并带动左右刀轴作旋切运转,当刀具与地面接触的瞬间,前部的旋耕刀将部分秸秆或根茬切断后入土作带状旋松,紧随其后的播种、施肥开沟器在开沟的同时,将秸秆及根茬推送到播种、施肥位置的两侧,后部的限深镇压轮(辊)靠自重与地面摩擦转动,经链条传动机构带动排种和排肥机构实施排种、排肥,排下的种子和化肥分别经输种、输肥管进入开沟器,依次落入沟槽内,镇压轮(辊)随即将沟槽内松土压实(带喷洒装置的药液在喷雾泵的作用下,经喷杆喷头均匀的喷洒在地表),完成免耕施肥播种作业。

二、免耕施肥播种机的安装挂接与调整1、免耕施肥播种机的安装挂接免耕施肥播种机与拖拉机安装挂接时,首先将传动轴方轴的一端安装在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传动轴的方管一端安装在免耕施肥播种机变速箱动力输入轴上,再将方轴插入方管内(安装时传动轴两端的夹叉应对称一致,否则易导致机具振动)。

然后将拖拉机的悬挂机构与免耕施肥播种机的挂接机构结合在一起,并销好(智能型免耕施肥播种机,最后应将各信号线插头按照所编序号,对准机具架梁上插座相对序号的插孔插入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蚀
水蚀导致耕地退化
风蚀
风蚀导致耕地粗砺化
保护性耕作的优点
1 节肥
保护性耕作从三方面节肥:秸秆还田补 充有机质;减少土壤侵蚀与扰动减少营 养物质流失;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微生 物活动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
构造传递空气、水和 空气的通道
增加团粒结构和蚯蚓
2 节水
保护性耕作减少径流; 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抑制蒸发; 旱地农业可以提高水份利用效率20%左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耕作革命(从不耕作到刀耕火 种是第一次,从刀耕火种到人畜力耕作是第二次,从人畜力 耕作到传统机械化耕作是第三次)。
2、世界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1)美国的保护性耕作
11
3-May-20
13
3-May-20
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
1)60年代黑龙江,江苏免耕播种小麦研究; 2)80年代陕西省,山西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开始尝试 研究等; 3)1992年,山西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引入澳大利亚保护
1)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时间 愈长,通道愈多。
2)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松土壤。 3)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 稳定疏松的耕层。 4)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趋向疏 松,孔隙度增加。 经澳大利亚昆士兰试验站15年对比试验表明,土壤中蚯 蚓数量:传统耕作19条/㎡、少耕23条/㎡、免耕44条/㎡,免 耕法具有明显优势。
性耕作技术; 4)农业部1999年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把保护性
耕作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计划; 5)从2002~2005年,以京津地区为核心建立两条保护性
耕作带,一条是环京津保护性耕作带,另一条是沙 尘源头保护性耕作带。 6) 2006~2012在北方特别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大面 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计划用7~10年的时间,基 本上在北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持局,组织土壤、农学、农机 等领域专家,开始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 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推广少耕、免耕和种植覆盖作物 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1937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农民试验发现,在保证播种质量和 有效除草条件下,免耕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物产量。经过20多年 试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推广免耕法,80年代成为美 国主流耕作技术,1995年更名为保护性耕作法。
4 保护环境
农民为了抢农时赶季节,就地焚烧秸秆, 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影响交通运输, 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秸秆焚烧以及由 此产生的CO2和N2O,减少了温室气体 的排放.
河北农民焚烧 麦秸
飞机不能正常飞行
保护性耕作的不足
地表温度降低 多数研究表明,早春地温回升较慢
保护性耕作的内容
1 免耕施肥播种技术 收获后不翻耕,在留茬地上直接用特制的免 耕播种机施肥播种
2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 用大量秸秆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保证种 子出苗即可,
3 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 主要用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4 土壤深松技术 不翻转土壤,不破坏土层结构,提高土壤含 水量,降低土壤容重
1)免耕施肥播种 与传统耕作不同,种子和肥料
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
2)秸秆残茬管理 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减少
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 天然降雨利用率,作物秸秆、残茬 腐烂后,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3)杂草和病虫害防治 实施保护性耕作后会导致杂
草和病虫害增加。杂草用除草剂 或机械除去,病虫害靠农药和杀 虫剂灭除。
4)深松与表土作业 对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定义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 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 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 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 出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 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 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面,尽量减少土 壤耕作次数和对土壤的搅动量,或是创造地表微地 形,增加地面粗糙度,既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 态环境,又要保证农作物苗齐、苗壮和正常生长, 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原理
传统耕作依靠机械、物理的手段,立即改变土壤构造, 创造需要的孔隙度。但由于机器压实、雨水拍击地表结壳, 必须经常进行耕作,才能保持土壤疏松状态。
保护性耕作的松土则是缓慢的、长期的积累过程。土 壤中孔道愈来愈多,团粒结构愈来愈多,不用外来的干预, 即可以长期保持疏松状态。
保护性耕作原理
地块,应先进行一次深松打 破原有的犁底层,之后2-3年 深松一次,直到土壤具备自 我疏松能力。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 风暴”。1931年从美国西部干旱地区刮起的黑风暴 横扫美国大平原,厚达 5-30厘米的表土被吹走,30 多万公顷农田被毁。
1935年的第二次“黑风暴”横扫美国2/3国土, 3亿多吨表土被卷进大西洋,毁掉耕地300万公顷。 当年全美冬小麦减产510万吨,南部各州1/4多的人 口迁移。
右,相当节水20%; 一年两熟灌溉地,可以减少一次灌水,
节水50m3,占灌水量的20-25%。
3 节能
能耗大的原因:传统机械化作业工序多、能 耗大;农业机械利用率低、浪费大;大部分机 器性能差、油耗高;作业地块小、不平整, 机耕道路差。
保护性耕作减少作业工序,特别是耕作与运 输,显著减少燃油消耗。根据北方地区测算, 可减少田间作业油耗25-35%。
实施效益
1)社会效益 ● 减少径流(水分流失)60%、水蚀(土壤流失)80%左右 ● 减少风蚀(农田扬沙)60%, 抑制沙尘暴 ● 不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
2)生态效益 ● 休闲期土壤贮水量增加14%-1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19% ● 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年提高0.03%-0.05%
3)经济效益 ● 提高小麦、玉米产量13%-17% ● 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作业成本10-20% ● 增加农民收入2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