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文言重点句子翻译讲解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须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论语》十二章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得分点:敏、就、挣,状语后置,句意通顺)2.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在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啊。
(得分点:朝、道、夕,句意通顺)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有德行、有才华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和才华的人,便应该在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得分点:贤、齐、内、省,宾语前置,句意通顺)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是君子。
(得分点:质、文、史、彬彬、然后,句意通顺)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得分点:弘、毅、已,宾语前置,句意通顺)6.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好比堆土积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教参翻译成虽然,有版本翻译成即使)才倒了一筐土,继续下去,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
(得分点:为山、篑、平地,句意通顺)7.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译文】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德。
一旦做到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就会称赞仁德了。
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得分点:克、复、一日、归,句意通顺)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文言文翻译是语文必考内容,掌握好重点句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季氏将伐颛臾》1、求!无乃尔是过与?翻译: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岂不,难道不,恐怕。
“过”,责备。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盲人)站立不稳而又不能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扶起来,那么还要用那些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相:这里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
3、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翻译:况且你说的话是不对的。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中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这个职位,(如果)不能的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陈:施展。
列:职位。
(翻译时要字字落实,字字对应)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要替自己的行为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疾:痛恨。
辞:托辞,借口。
6、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顺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忧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寡人之于国也》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五十步然后停下。
注意:“或”,有的(人)。
“走”,在古代是指逃跑。
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不行。
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高二第三单元文言文重点句翻译(名师)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翻译1(士兵)234(通“斑”)认真地兴办学校的教育,把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5(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不称王于天下的,这是不曾有过的事。
(未有之)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猪狗吃的是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通‚途‛’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关, ’有什么不同呢?8‛《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
(通‚又‛)3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接近)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4、5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6(通“性”)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8(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9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
10故《过秦论》1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34,,侯国,吞并了东周和西周,使诸侯各国灭亡,。
5、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势震慑四海。
678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王朝;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应和他,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子一样跟着他。
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起起义来,使秦王朝迅速覆灭了。
10然而秦国凭借狭小的地盘,发展到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势,统治八州,使本来跟自己11、一夫作难而七庙墮,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左传》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你放弃围攻郑国而把他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也没有害处。
若:如果;行李:出使的人。
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
2.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呢?厌:满足。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是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既:已经;封:疆界,这里作使动;阙:侵损、削减;焉:哪里。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秦穆公。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因:依靠,凭借;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荆轲刺秦王》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微:假如没有7.微斯人,吾谁与归?(划线句为宾语前置句)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一道呢?微:假如没有;斯:这样,这种。
8.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秦王一定很高兴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
必:一定;说:同“悦”,喜欢,高兴。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划线为定语后置句)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10.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不久到了秦国,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优厚地赠送给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读wèi,赠送。
《鸿门宴》1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明天犒劳士兵,替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下)

高中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下』(练习+翻译)一、篇目及重点句1、《陈情表》·李密·魏晋翻译下列句子1、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祚(zuò)薄,晚有儿息。
4、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qióng)茕孑(jié)立,形影相吊。
5、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6、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7、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8、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9、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0、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2、《﹡项脊轩志》·归有光·魏晋翻译下列句子1、项脊(jǐ)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3、借书满架,偃(yǎn)仰啸歌,冥然兀(wù)坐,万籁(lài)有声。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5、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6、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7、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8、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zǐ)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3、《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翻译下列句子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习题班级:姓名:古文目录: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一、《劝学》【习题】重点句子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翻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二、《师说》【习题】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翻译: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翻译: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高明的地方[或我没有看出他是明智的呢]。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翻译: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类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么!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中)

高中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中』(练习+翻译)一、篇目及重点句1、《屈原列传》·司马迁·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4、《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fěi)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7、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8、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9、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1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1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1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3、”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苏武传》·班固·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nǔ)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3、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4、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7、天雨(yù)雪。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8、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羝乳乃得归。
9、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jǔ)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0、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11、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huò),诚甘乐之。
3、《过秦论》·贾谊·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孝公既没(mò),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必修一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文言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文言翻译必修一精选文言翻译《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聪明,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一直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尘土,在地下喝到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如果没有蛇、鳝鱼的洞穴就没有能藏身的地方,因为(它)用心浮躁。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轻,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很困难了。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不向老师请教,学习小的知识却丢掉大的问题,我看不出他聪明。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很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认为是谄媚讨好。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上)

高中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上』(练习+翻译)一、篇目及重点句1、《<论语>十二章》·《论语》·先秦翻译下列句子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雍也》)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6、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大学之道》·《大学》·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3、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先秦翻译下列句子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5、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4、《<老子>四章》·老子·先秦翻译下列句子1、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2、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3、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
故有道者不处(chǔ)。
必修上文言文新课标重点翻译句子《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

《劝学》翻译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木材笔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烘烤木材使它弯曲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画出的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啊。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容身,这是因为它内心浮躁啊。
《师说》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出生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给他们理,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的人。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通晓断句的方法,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确实走入了迷途,但还不算太远,现在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院子里的树木,感到非常愉快。
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这简陋狭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姑且顺随自然了结一生吧,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4、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海滨,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却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志向?境遇虽然艰难,但意志应该更加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6、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我猛地起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了,有时或者还飞不到那么高,落在地上就是了。
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况且(宋荣子这种人只是做到了)世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责难他,他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
他分得清物与我的分际,能辨明荣与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他还依赖什么呢?9、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10、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我的辛酸苦楚,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明白知晓的,连天地神明,也实在看得清清楚楚。
11、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的诚心,成全我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能够侥幸地平安寿终。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及答案 教材古文目录:第10课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 一、《劝学》/荀子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糅以为轮,其曲中规:通假字,“敕”通“燃二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②知明而行无过:通假字,“知”通“智=智慧 ■③君子生非异也:通假字,“生”通”性)资质、禀赋 ・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假字,“有”通“又2 “暴”通“曝二晒 ■ -⑤君子博学:古今异义,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 ♦ ♦ 的渊博。
⑥F1参省乎己:古今异义,古义:验,检查。
今义:参加,参考。
■⑦声非加疾也:古今异义,古义:强C 今义:疾病,快。
■⑧假舆马者:古今异义,古义:凭借,借助。
今义:与“真”相对C ■⑨金就砺则利。
:古今异义,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金银。
■⑩蚓无爪牙之利:古今异义,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 •⑪用心_也用:古今异义,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⑫蟹六版而二螯:古今异义,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
⑬非蛇鳍之穴无可奇抵者:古今异义,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 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⑭君子博学而且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⑰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第16课 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⑱其曲中规:形作名,曲度,弧度回登面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⑳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2、一词多义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③以为妙绝《口技》:也息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韭赏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强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前出塞》: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勉强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假如、如果望①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叠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里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⑤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卜五FI 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JO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IO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⑥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3、特殊句式: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敕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孔雀东南飞》1.为仲卿母所遣语法: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文:(兰芝)被仲卿母亲休回娘家。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语法: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我”。
正确语序是“…及时遣归相”。
译文:(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语法:可怜:古今异义词,可爱。
译文:(她)体态可爱无比,我去替你说媒求婚。
4.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语法: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你”。
正确语序是“…会不从许相”。
译文:我对兰芝早已恩断义绝,决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5.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语法:归还:古今异义词,回来。
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你”。
正确语序是“…还必迎取相”。
译文:过不了多久我就能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
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语法:作息:偏义复词,偏指“作”,劳作。
译文:白天黑夜辛勤劳作,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
7.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语法:要:通“邀”,约定。
渠:代词,他。
译文:虽然我同仲卿有约在先,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8.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语法:宾语前置句,“见”作宾语,译为“我”。
正确语序是“…君既若录见”。
译文:你既然这样记着我,还望你不久能来接我。
9.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语法:宾语前置句,“见”作宾语,译为“我”。
正确语序是“…府吏丁宁见”。
译文:我才回家时,仲卿再三叮咛我。
10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语法:省略句:两句都省略了“于”,补充后又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庭树下徘徊,(于)东南枝自挂”。
译文:仲卿在院中的树下徘徊一阵,就在向着东南方向的树枝上自缢而死了。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1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语法:望:农历十五日;过了望日就是“既望”,农历十六日。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重点句子翻译

•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
•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一边喝 酒,一边作诗,也足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 的感情。
•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 众多的物类,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 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 6、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翻译: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而停 止(不前),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 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 7、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有悔。
• 翻译:但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结果却未 能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 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翻译:大概我们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 游览的人尚且还不到其十分之一,然而看看 左右的石壁,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翻译: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主张 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以 至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 虽然他们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 各不相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 兴,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不知 衰老即将要到来。
•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 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了。
•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 能不以之兴怀。
• 8、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 翻译:江水总是像那样不停地流逝,但它 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 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高中语文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语文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可以横渡江河。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师说》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10、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真理本来比我早。
1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语文必修4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18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 184.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心。 18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186.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 18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188.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使……灭亡。 189.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后退。 190.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使……愚昧。 191.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19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19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排序;使……朝拜。
通假字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 44.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不懂得书中的 句读就从师学习,不能解释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 教, 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曾”通“增”;“内” 通“纳” 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 46. 再拜便辟 “辟”通“避” 拜了两拜就 退避一旁 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 即 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他们,用威势和怒责去慑服他 们 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无”通“毋” 就要 想到不要因为一时生气而滥用刑罚。
特殊句式: 222.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你把东阿治理得太好了! 230.求!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求,恐怕要责备你吧! 231.何以伐为? 译文:为什么要攻打它? 23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23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24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和强健的筋骨。
247.非我也,岁也。 译文:(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24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4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6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译文:国君死在别人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为什么呢? 28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8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8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86.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8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8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8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90.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291.陈涉之位,非尊于齐……中山之君也 29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到必修五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劝学》(必修一,P3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小船的人,不一定是会游泳的人,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青色是用蓝色调成的,但比蓝色来更蓝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马的人,不是走的快,而能到达千里之外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师说》(必修一,P37)七、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闻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赤壁赋》(必修一,P84)八、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江水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
我们任凭小船儿随意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鱼砍柴,以(与)鱼虾为伴,以(与)麋鹿为友。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你也知道那江水和明月的道理吗?江水总是像这样不断地滚滚东流,但始终不曾流走;月亮不断地那样时圆时缺,但它最终并没有消损或增长。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也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必修一,P86)八、翻译下列重点语句1.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译:闲暇的时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
每天和我的随从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遍萦回曲折的溪涧,(凡是有)清幽泉水奇特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醉了就互相枕靠着躺下,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
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那高高低低的地形,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
4.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六国论》(必修二,P69)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译: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如果这样广大的天下,还要重蹈六国破灭的覆辙,这就还不如六国呢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
因为失去了强有力的援助,不能够独自保全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
(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阿房宫赋》(必修二,P71)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
走廊回环曲折,突起的檐角尖耸,犹如禽鸟仰首啄物;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译:盘旋着,曲折着,密接如蜂房,回旋如水涡,伫立着不知道他们有几千万座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译:(六国的妃子嫔妇诸侯的女儿孙女)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国的宫人。
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译:如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
6、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译: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搜求的珍奇,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7、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译: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了,统统运进了阿房宫,把宝鼎当做铁锅,把美玉当做石头,吧金子当做土块,把珍珠当做石子,秦的统治者看了,也不很爱惜。
8、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译:纵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郭还多9、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译:士兵们反抗,函谷起义的兴起,楚地的人少了一把火,(将宫殿)变为可怜的焦土。
10、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翻译:灭掉秦国的正是秦国,不是天下人1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指南录后序》(必修三,P35)八、重点句子翻译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译文: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来往频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译文: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估计元方也许可以用言辞打动。
3.北驱予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译文: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我不在使者的名单里。
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往。
4.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译文: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行踪,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每天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周旋。
5.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译文: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承受的。
6.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译文: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了。
7.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译文:我虽然光明正大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8.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译文: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多紧急,天高地远,高声呼喊,没有人应答。
9.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译文:所要求做孝子的是,如果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五人墓碑记》(必修三,P39)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译:不能说不是那五个人的力量啊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译: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掉惜,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那些小人卑贱的行为,和五人的死相比,轻重又怎么样呢4、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也用以说明生死意义重大,一个普通老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三,P93)1、夜,缒而出。
译:在夜里烛之武缒绳而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没有这个人的助力我是达不到如今的地位的.依靠他人的力量又损害他,这是不仁义啊.4、夫晋,何厌之有?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谏太宗十思疏》(必修三,P94)六、文言句式(划出标志词并翻译)1.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这也是砍断树根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状语后置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文: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恭敬而内心里却不服气。
3.被动句: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译文:害怕受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七、翻译下列重点语句。
1.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译:(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像陛下您这种)明智的人呢!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4.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译:(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地对待臣民。
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想到(自己的君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6.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7.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译: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享受神仙一样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以得到教化。
《廉颇蔺相如列传》(必修三,P98)八、翻译下列语句(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或内外亲属)而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