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第20课 兴贤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教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教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c77c080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5.png)
兴贤教材分析《兴贤》是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第五单元的扩展阅读课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任贤使能、任用贤才的重要性。
本文的第一段引用了事实论据,列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并且运用了许多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这很好地突出了论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对我班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习写议论文很好的教材。
学情分析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文言知识,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本班学生基础扎实,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但是,很多学生作文比较差,特别是议论文。
在议论文写作中,他们缺少依据,或者选择一些不可靠的例子。
我希望,通过学习本文,他们能学会选用更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还会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第一段学习目标1.疏通字词。
2.学会选用更有说服力的事实论据。
3.学会运用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在写议论文时选用更有说服力的事实论据,学会运用对比论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王安石)王安石,我们并不陌生,我们之前学过他的的文章《游褒禅山记》,那么谁来说说王安石?(引导学生介绍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政论文---《兴贤》。
解题:兴,举用也。
贤,有贤德的人。
“兴贤”即举贤,也即第一段的“任贤举能”。
二、疏通字词(一)预习检查:字音仲虺(huī)祭( zhài)公谋父(fǔ)内史过(gè)注意姓氏异读的情况,例如:尉迟(yù chí)令狐(líng hú )仇(qiú )(二)自由读,交流第一段重点字、词、句。
针对学生难懂的字词句,教师引导补充。
任贤使能:任用贤能之士.专己:个人专断,刚愎自用通义:共同的道理流俗:一般人,普通人例如:“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报任安书》治安之世:安定的时代盖,在字典里意思有:①大概②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推论原因。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 第五单元20 兴 贤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 第五单元20 兴 贤](https://img.taocdn.com/s3/m/41c7bd1276a20029bc642d03.png)
◆20兴贤文章开篇从国家繁荣、长治久安的角度提出了任用贤才的重要性,然后作者从历史治乱的角度列举了用贤与不用贤的不同结果,得出了“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的结论。
结尾的部分,作者将古今展开对比,说明只有任用贤才、远离小人,才能使国家昌盛,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沉默是金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
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大地不语,自是一种广博;人生不语,自是一种超脱。
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沉默。
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
默默地总结教训,然后再投入新的战斗,不失为上策。
等待时机的时候需要沉默。
不怕没有机会,就怕没有准备。
造化总是把机会赠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
怨天尤人无济于事,韬光养晦、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运筹帷幄的时候需要沉默。
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蓝图、惊人的创举,都是在沉默之中孕育诞生的。
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
如果亲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伤之中,那就默默地陪他度过一段时光,默默地为他做一些事情。
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
看重一个人,不是随便打断他的话,而是善于倾听。
在倾听中吸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产生满足。
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
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
教育家说:沉默是一种智慧。
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
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
是的,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和可贵的处世之道。
沉默是金。
只要这种沉默不是消沉,不是麻木,不是颓废,不是无原则的好人主义,不是为了功利缄默。
那么,即便略带忧伤,流着泪,沉默也是一种坚定的超然,一片爱意。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与傅全美书》赏读:听到别人讲自己的过错就很高兴,不忌讳去了解自己的过错,不畏惧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别人告诉了自己的过错后,及时改正了就可以避免以后再犯类似错误,正由于此,所以才会“闻过则喜”。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赏读:以前的事情不能忘掉,而应该成为以后做事的经验教训。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5.20兴贤王安石唐宋散文选读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5.20兴贤王安石唐宋散文选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26572fbe23482fb5da4c76.png)
[板凳]
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 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 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 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 说佛理,晦涩干枯。所以“木质无文”,失去 了文学应有的特色。
[三楼]
王安石的文学观点是依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产 生的,是反对当时靡弱文风而提出的创作观 点,因而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 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但因过于强调“实 用”,缺少了文学的形象性和韵味,的确是 其缺点。但他实事求是、坚持务实的精神却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也有微子亦、有箕子、比三干这样的仁贤。能之士。仲 仲虺 虺、 ,伊 商尹 汤: 王商 的汤 左王 相的 。贤 伊相 尹。 ,
商汤王的贤相,助商汤王灭夏,建立商朝。三仁:商纣王时的 大臣微子、箕子、比干,因见商纣王残暴混乱,微子离去,箕子
和 辱比 杀干 ,都 孔因 子谏 称商 之纣 为王“而三被仁人”。周朝兴旺周的之时兴候也有十同位心同心同德
两两汉汉三、代轶,三而代后,达然到后三践皇五五帝帝、的三治皇世之境涂界哉呢!。苟 果: ,假 作如 连、 词如 。 跨 实: 行越 ,过 实, 践超 。过涂。:轶 同“:超 途”过,,指超治越世。的践境:界履。行,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的 作用是什么?结合句子加以分析。
魏、晋而下,至于李 唐, 魏晋以下,直到李唐王朝,
不可 遍举,然 其间 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 不可一一列举,然而其间的盛衰的王朝,也都一样啊。从此看来,
有贤 而用 之者,国 之 福 也,有 之而不用, 有贤能的人并且任用他,这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却不能任用,
就和犹没有无一有样也,,能可够不不慎慎重对欤待?吗?遍李:唐普:遍唐全代面。。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课件:5.20兴贤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课件:5.20兴贤](https://img.taocdn.com/s3/m/b49e4960524de518964b7dc3.png)
(“_涂__”同“_途__”,_指__治__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形容词活用
(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贤__能__之__士__
(2)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
(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亲__
_近__,_偏__信__
文末一段又运用今古对比,联系现实,说理论证。论 据多而有序,精而有力,整篇文章显得论据与观点有机统 一,有较强的说服力。
2.结合课文,举例谈谈千古英雄怀才不遇的原因。
【明确】一类是社会发展的步伐跟不上一些跑在前面 的高人,如孔子向诸侯推销的“仁义礼智信乐”,社会 根本跟不上。因此也就没法登上表演的舞台。第二类 是被社会的车轮甩在后面的人,如弹棉花绝技的师傅, 在现代化工业时代,只能哀叹生不逢时。第三类是紧跟 着社会发展的大车,社会也需要他们的才能,结果却因 为各种微观方面的因素没能实现抱负。这些微观因素
第20课 兴贤
【助读链接】 一、作者名片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
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 家、文学家。王安石在文学上有突出成就。 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贡献: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评价: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短 文简洁峻切,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以丰神远韵的 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
【初读思考】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的作用是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此句开篇点题,提出论点,运用对比,指出“兴贤” 的重要性,“任贤而兴”“弃贤而衰”是古今通义,国 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盛,因为不任用有德行、有才 能的人而衰亡。文章开篇概括力极强,语言精练,紧紧 抓住读者心理,让我们不得不读下去。
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课件 唐宋散文选读 第五单元 20
![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课件 唐宋散文选读 第五单元 20](https://img.taocdn.com/s3/m/6a7424ca16fc700aba68fc12.png)
(1)盖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发语词)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 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就因为”)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连词,相当于“原 来是”)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覆盖周密无际(名词,缝隙)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名词,边缘处) (2)际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代词,其间) 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代词,其时) 际此盛会(动词,适逢其时,巧逢其事) 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连词,即使) (3)虽 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连词,虽然) 其衰也亦有王嘉……李固之众(名词,类) (4)众 博询众庶(名词,一般人)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形容词,众多)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1.“兴贤”与国家的兴衰有何联系? 提示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提出变法主张, 要求改变现状,实行新政,有远大的抱负。要使新法得以顺利执行, 必须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贤士,而且变法会涉及社会的多方面,特 别是触及官场的腐败和用人体制,如果朝廷能够广开贤路,招揽英 才,君王能任贤使能,虚心纳谏,那么国家兴邦就有希望。如果有贤 不用,必将导致国家衰亡。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分析。 提示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正反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 例论证等。 “兴贤则昌”,从正面例证;“反之则亡”从反面例证。“苟行此道,则 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运用了假设论 证。举例论证也颇具气势,“商朝的兴起,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 等到衰败时,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周朝兴起时, 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 过这样的贤臣;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 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佐证 有力,说服力强。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20课 兴 贤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20课 兴 贤](https://img.taocdn.com/s3/m/f156632d7e21af45b307a853.png)
文白对译
点击进入WORD链接
技法镜鉴 《兴贤》引用史实作为论据,先后举了商、周、两汉的兴
衰作对比,并且运用人人皆知的事例增强说服力,最后一笔带 到李唐,并用自己的话予以论证,可谓充分有力。
【即时小练】 使用例证法,以“磨难”为题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磨难,也是一笔财富。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被贬、下 狱,晚年被流放到荒芜的海南岛,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或 许,正是生活的磨难将他的诗句锤炼得炉火纯青。如果他终日 置身于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中,他又怎能吟出“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激昂豪迈、响彻山河的千古 名句?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
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 决/
B.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 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著名的
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诗、文、词等方面都有很 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背景解读
仁宗庆历年间有庞大的军队,但百万大军缺乏严格的训 练,养成了骄堕习气,当时战事不断,但多以宋军败北而告 终。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澶渊之盟》。神宗即位 后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 上。但王安石变法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触及官场的腐 败、用人体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导致变法 失败。然而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封建时代,任贤使能还是弃贤 专己,是辨别明君与昏君的标尺,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的 关键。王安石在《兴贤》中提出的“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 专己而衰”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20兴贤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20兴贤](https://img.taocdn.com/s3/m/707ce2757e21af45b307a85c.png)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哲思品悟
沉默是金
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
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大地不语,自是一种广博;人生 不语,自是一种超脱。 默默地总结教训,然后再投入新的战斗,不失为上策。 等待时机的时候需要沉默。不怕没有机会,就怕没有准备。造化总是 把机会赠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怨天尤人无济于事,韬光养晦、不断充实 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是善于倾听。在倾听中吸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产生满足。
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
教育家说:沉默是一种智慧。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
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 是的,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和可贵的处世之道。
沉默是金。只要这种沉默不是消沉,不是麻木,不是颓废,不是无原
返回
自主积累 一 作者视窗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一个的人,才形成了中国
的脊梁。奇迹般地,在历史的舞台上,我看到了集这些品质于一身的人—
—王安石。
王安石出现在艰难跋涉的人群里,怀着深深的忧患。王安石为生长的
第五单元
20 兴 贤
文章开篇从国家繁荣、长治久安的角度提出了任用贤才的重要性,
然后作者从历史治乱的角度列举了用贤与不用贤的不同结果,得出了
“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的结论。结尾的
2018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检测:第五单元第20课兴贤
![2018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检测:第五单元第20课兴贤](https://img.taocdn.com/s3/m/65a928d9f111f18583d05afb.png)
2018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检测:第五单元第20课兴贤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
“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须顾虑。
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
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
(选自1) 好在王安石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家。
他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就时常跨马骑驴出游山林,忘情山水。
虽然寂寞,如他在《半山春晚即事》中说的“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内心很寂寞,不是滋味,却毕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当之无愧地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同时也为临川人、为华夏子孙赢来了骄傲,不愧为天之骄子。
尤其是他的诗,他的近体诗,晚年之作大大胜于早年,在宋诗之中可说是数一数二的,如《艇斋诗话》所言:“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
”可见,人生得失,不必强求,就凭这,介甫先生,你也该含笑九泉矣。
(选自查字典作文网)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徒:一类人B.博询众庶.庶:平民,百姓C.不迩.小人迩:远离D.跨两汉、轶.三代轶:超越解析:C项,迩:亲近。
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弃贤专.己而衰术业有专.攻B. 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通.古今之变C. 不责人以细.过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D. 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解析:D项均为名词,方法。
A项,动词,专凭/形容词,专门。
B项,形容词,通用/动词,通晓。
C项,形容词,细小的/名词,小人。
答案:D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20兴贤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20兴贤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5e944e2af90242a895e5b1.png)
◆20兴贤文章开篇从国家繁荣、长治久安的角度提出了任用贤才的重要性,然后作者从历史治乱的角度列举了用贤与不用贤的不同结果,得出了“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的结论。
结尾的部分,作者将古今展开对比,说明只有任用贤才、远离小人,才能使国家昌盛,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沉默是金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
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大地不语,自是一种广博;人生不语,自是一种超脱。
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沉默。
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
默默地总结教训,然后再投入新的战斗,不失为上策。
等待时机的时候需要沉默。
不怕没有机会,就怕没有准备。
造化总是把机会赠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
怨天尤人无济于事,韬光养晦、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运筹帷幄的时候需要沉默。
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蓝图、惊人的创举,都是在沉默之中孕育诞生的。
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
如果亲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伤之中,那就默默地陪他度过一段时光,默默地为他做一些事情。
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
看重一个人,不是随便打断他的话,而是善于倾听。
在倾听中吸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产生满足。
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
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
教育家说:沉默是一种智慧。
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
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
是的,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和可贵的处世之道。
沉默是金。
只要这种沉默不是消沉,不是麻木,不是颓废,不是无原则的好人主义,不是为了功利缄默。
那么,即便略带忧伤,流着泪,沉默也是一种坚定的超然,一片爱意。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与傅全美书》赏读:听到别人讲自己的过错就很高兴,不忌讳去了解自己的过错,不畏惧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别人告诉了自己的过错后,及时改正了就可以避免以后再犯类似错误,正由于此,所以才会“闻过则喜”。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赏读:以前的事情不能忘掉,而应该成为以后做事的经验教训。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20课 兴贤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20课 兴贤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0fdcf7b448d7c1c709a1458f.png)
5
【译文】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 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 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 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 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 法了。”
6
3.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 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 “是道也,何足以臧?”
——选自《论语·子罕》
7
【译文】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 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 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 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 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8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 年(1042)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 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 (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罢相。
22
2.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 者自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没有忌讳的事情,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不 亲近小人,那些进谗阿谀之人就被疏远了。
23
[即时演练拓展] 一、通假字 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____”通“____”,_______ 答案:涂 途 指治世的境界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五单元第20课兴贤Word版含解析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五单元第20课兴贤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a23624770bf78a64295460.png)
20-------------------------- |f文本导字------------------------------- EB基础整合1.2.⑴( )⑵4. 文言句式(1)有贤而用,国之福也:判断句。
(2)不责人以细过:状语后置句。
(3)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省略句。
目整休感知、结构图解高中语文2.( )N 悭岀问题 (是什么〉二*分析问 题(为什么J三、解决冋题 (怎么样)、中心主旨国以任贤便能而兴•弃懂专已而衰. 正反对比论证 「兴时则昌[反之则亡举例证明:治乱之ilh 均有贤才. 衍山结论异】贤而用之吿*国之濡也.冇之肿不用,犹无冇也"今太平之世•人才济济 ]』任贤的冥体做法 五“则竹A知入 展望美好前景•呼应前文观点丿r 本文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论证了中心论点 之人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国家的兴盛、衰亡,能否任用贤能E )重点突破得贤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难,而行之难矣。
结合文章,畅谈千古英雄怀才不遇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千古英雄怀才不遇,原因诸多,结合本文,从统治者方面来看,有以下几点:①统治 者闭目塞听,甚至刚愎自用,不能广开言路,虚心接纳意见;②统治者求全责备;③统治者 忠奸不分,亲小人,远贤臣;④统治者墨守成规,挤压了人才发挥的空间。
-------------------------- u 学后自评 D 基础达标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 徒:一类人B. 博询众庶C. 不迩小人D. 跨两汉、轶.三代庶:平民,百姓 迩:远离 轶:超过,超越A.B.C.D.C3.A.B.C.D.AA4.A.C.Da阅读达标BCDB.D.高中语文2. ( )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 .而已。
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20课《兴贤》
![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20课《兴贤》](https://img.taocdn.com/s3/m/fa7e94c70b4e767f5bcfce00.png)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20\^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背景链接仁宗庆历年间朝廷拥有庞大的军队,但军队缺乏严格的训练,养成了骄堕的习气。
彼时战事不断,而多以宋军败北告终。
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屈辱的“澧渊之盟”。
神宗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上。
变法触及官场的腐败、用人体制的昏暗,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变法失败。
王安石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指出“兴贤”的重要性:任贤使能还是弃贤专己,是辨别明君与昏君的标尺,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
—-♦文脉梳理,提卅观点: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弃贤专己而衰举例证明:治乱之世,均有贤才 得出结论: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 、 有之而不川,犹无冇也,今太平之世,人才济济 任贤的具体做法一五“则”行此道,国家兴旺发达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 题◎理解词句分析问题 (为什么)八, 贤、解决问题(怎么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流俗所共知耳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2)魏、晋而下,至于李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般用于下一句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答案:⑴粗俗鄙陋的人,一般人⑵直到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2)弃贤专己而衰⑶有贤而用答案:(1)贤、能: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贤能的人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⑴国①国以任贤使能而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去国还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章扩无看負调音①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夙兴夜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④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答案:⑴国:①名词,国家②名词,周代诸侯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③名词,国都④名词,国事\V【FT4.【文言句式】指岀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20 兴贤优质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20 兴贤优质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7b8f73a501f69e3142329458.png)
有 贤 而 用,国 之 福 也,有 之 而 不 用, 有贤才而且能任用是国家的福分,有贤才但是不用,犹如
犹无有也。商 之 兴 也 有 仲 虺、伊 尹, 犹:如 没有贤才啊。商朝兴旺时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相,同,好
像。仲虺:又名莱朱,商汤时著名大臣,他与伊尹并为商汤左、右 相,辅佐商汤完成大业。伊尹:商朝初年著名的丞相、政治家,
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文学上的主要 成就在诗文,一洗五代旧习”,不受 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性居多。他较少注意 文章气氛的酝酿和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 的分析,提出明确主张。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 与逻辑性,语言简练、朴素,立意非凡。有《王临川集》、《临川 集拾遗》等存世。
何治 安 之 世 有 之 而 能 兴,昏 乱 之 世 虽 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贤能之士,国家就能兴旺,昏乱的时代即
16
有 之 亦不
兴,盖用之与不用
使有贤能之士国家也还不能兴旺呢?大概说的就是任用贤能
之
谓
矣。 治安之世:安定的时代。虽:即使。
和不用贤能这个原因吧。盖:表推测,“大概”。谓:称为,说。
17
尹是右相之意,本为有莘氏的陪嫁奴隶,历事商朝商汤、外
丙、中壬、太甲、沃丁五朝五十余年,为商朝立下汗马功劳。
其 衰 也 亦 有 三 仁。
三仁:
商朝衰败的时候,也有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能之士。商纣
6
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土地兼并严重,王安石力主变法,救国 救民。在变法前,为制造舆论,引起士大夫与封建集团最高首脑 ——皇帝的重视,王安石写下此文。
7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仲虺.(huī) 祭.公(zhài) 谋父.(fǔ) 内史过.(ɡè) 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涂,同“途”,指治世的境界)
唐宋散文选读第五单元ppt1(8份) 粤教版3
![唐宋散文选读第五单元ppt1(8份) 粤教版3](https://img.taocdn.com/s3/m/801b01cb77232f60dccca108.png)
A.奸强帖柔,隐诎发舒
帖:服帖
B.命富民出粟以赒贫民
赒:周济
√C.愿输粟直以佐材费
D.月吉所以属宾也
佐:辅佐 属:同“嘱”,劝酒
C项的“佐”,在古文中,常有“辅佐”的意思,但结合上下文分析,这 里不能理解为“辅子中,全都表现张公“救灾补败”政策的一组是 答案 解析 ①奸强帖柔,隐诎发舒 ②敕吏士以桴收民 ③募人城水之所入,垣郡
并分别命名,百姓看见城墙房屋完好,却看不见官吏给自己增添麻烦。
√D.虽然州县之灾相连,不断困扰百姓,但由于张公有治理灾害的政策,
并尽心救灾修补残败,所以,百姓并不埋怨灾害、指责张公。
D项跟原文对应的句子是“今州县之灾相属”,说的是当时各地的情况, 不是仅指张公治所的事情,有缩小范围之嫌。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城郭室屋之完,而不知材之所出,见徒之合散,而不见役使之及己。 译文:_看__见__城__墙__房__屋__完__好__,__却__不__清__楚__材__料__出__自__什__么__地__方__,__见__工__人__们__聚__集_ _解__散__,__却__不__见__官__吏__们__找__到__自__己__。__ (2)此予所以哀民,而闵吏之不学也。 译文:这__就__是__我__为__什__么__替__百__姓__悲__哀__,__并__且__忧__伤__官__吏__不__学__习__的__原_因_了_。_
4.文言句式 (1)有贤而用,国之福也:_判__断__句__。_ (2)不责人以细过: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 (3)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_省__略__句__。_
2 整体感知 一、结构图解
一、分析问 兴 题(为什么) 贤
二、解决问 题(怎么样)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20课兴贤 学案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20课兴贤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2e70ad25c52cc58ad6be1d.png)
◆20 兴贤沉默是金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
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大地不语,自是一种广博;人生不语,自是一种超脱。
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沉默。
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
默默地总结教训,然后再投入新的战斗,不失为上策。
等待时机的时候需要沉默。
不怕没有机会,就怕没有准备。
造化总是把机会赠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
怨天尤人无济于事,韬光养晦、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运筹帷幄的时候需要沉默。
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蓝图、惊人的创举,都是在沉默之中孕育诞生的。
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
如果亲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伤之中,那就默默地陪他度过一段时光,默默地为他做一些事情。
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
看重一个人,不是随便打断他的话,而是善于倾听。
在倾听中吸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产生满足。
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
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
教育家说:沉默是一种智慧。
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
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
是的,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和可贵的处世之道。
沉默是金。
只要这种沉默不是消沉,不是麻木,不是颓废,不是无原则的好人主义,不是为了功利缄默。
那么,即便略带忧伤,流着泪,沉默也是一种坚定的超然,一片爱意。
1.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与傅全美书》赏读:听到别人讲自己的过错就很高兴,不忌讳去了解自己的过错,不畏惧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别人告诉了自己的过错后,及时改正了就可以避免以后再犯类似错误,正由于此,所以才会“闻过则喜”。
2.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赏读:以前的事情不能忘掉,而应该成为以后做事的经验教训。
如果我们能在失败之后总结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实践中注意防备,那么就可以减少再次犯错误的可能性。
人们通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
3.能改过,则可以日新而进于善。
——《传家宝》赏读:能够改正错误,就可以每天都获得进步,不断完善自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二、解决问
题(怎么样) 今太平之世,人才济济
任贤的具体做法——五“则”
展望美好前景,呼应前文观点
二、中心主旨
本文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论证了中心论点——国家的兴盛、衰亡,
能否任用贤能之人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3 重点突破
得贤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难,而行之难矣。结合文章,畅谈千古英雄怀
A.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
答案 解析
徒:一类人
B.博询众庶
C.不迩小人 √
庶:平民,百姓
迩:远离
D.跨两汉、轶三代
迩:亲近,偏信。
轶:超过,超越
2.下列各项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B.以母忧去职 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以:凭借,依靠。 以:介词,因为 以:介词,因为 以:介词,拿、用
4.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有贤而用,国之福也: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2)不责人以细过:_____________
省略句。 (3)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________
2 整体感知 一、结构图解 提出观点: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一、分析问
兴 贤 题(为什么)
举例证明:治乱之世,均有贤才。
B项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C、D三项均为代词。
7.下列对 “ 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 ” 一句中的人物判 断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
A.仲虺、伊尹、“三仁”都是贤者 B.仲虺、伊尹是贤者,“三仁”是奸人 C.仲虺、伊尹是奸人,“三仁”是贤者 D.仲虺、伊尹、“三仁”都是奸人
介词,因为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___________ 介词,拿、用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_____________ 介词,凭、靠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_____________ (4)以
连词,表并列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____________
连词,表结果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 介词,表时间的界限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__________________ 皆以美于徐公:动词,以为、认为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D.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介词,表时间的界限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答案
解析
√
A.有贤而用,国之福也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犹有贤能若是之众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为倒装句。
4.下列对加颜色字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①魏、晋而下,至于李唐 众 ④觉今是而昨非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①至:到达。 ②被创流血,至难也
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
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
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
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 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可不慎欤?
第五单元 唐宋议论文
第20课
兴
贤
内容索引
Ⅰ 文本导学 Ⅱ 学后自评
Ⅰ 文本导学
1 基础整合
1.通假字 践五帝、三皇之涂 2.古今异义 (1)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 俗人,世俗之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同 “途” , 治世的境界 。
(含贬义)。 今义:一般的风俗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晋而下,至于李唐。 古义:直到。 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1)迩 动词,亲近、偏信 不迩小人: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近 举类迩而见义远:___________
动词,超过、超越 轶三代:_________________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犹古之士民。古虽扰攘 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 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 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 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 三皇之涂哉!
解析Leabharlann ③犹有贤能若是之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②至:极。
③是:代词,代指前文提到的贤能之士。
④是:与“非”相对,正确的、对的。
2 阅读达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课内阅读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
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
5.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弃贤专己而衰 B.古虽扰攘之际 C.则谠直之路开矣 √ D.不迩小人 直:直言进谏。 专己:自负专断 扰攘:纷扰 直:正直 迩:亲近、偏信
答案
解析
6.下列句中加颜色的“之”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答案
解析
√
B.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 C.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 D.在君上用之而已
(2)轶 动词,袭击 轶我河县:___________ 散失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_____ 动词,实行、实践、履行 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践 动词,踩、踏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_____________ 动词,践踏、登上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_________________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有人才却不能任用,就和没有一样,能够不慎重对待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不求全责备,那么官吏就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不遇的原因。 答案 千古英雄怀才不遇,原因诸多,结合本文,从统治者方面来看,有以下几 点:①统治者闭目塞听,甚至刚愎自用,不能广开言路,虚心接纳意见; ②统治者求全责备;③统治者忠奸不分,亲小人,远贤臣;④统治者墨守 成规,挤压了人才发挥的空间。
Ⅱ 学后自评
1 基础达标 1.对下列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