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常用病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脑梗死:诊断本病的诊断要点为:①中老年患者;多有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史;②发病前可有TIA;③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病症;④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病症并持续24小时以上,病症可在数小时或数日逐渐加重;⑤多数患者意识清楚,但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⑥头颅CT早期正常,24~48消失后出现低密度灶。
鉴别诊断1. 脑出血发病更急,数分钟或数小时出现神经系统局灶定位病症和体征,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病症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
但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出血,轻型脑出血与一般脑血栓形成病症相似。
可行头颅CT以鉴别。
2. 脑栓塞起病急骤,数秒钟或数分钟病症到达顶峰,常有心脏病史,特别是心房纤颤、细菌性心膜炎、心肌梗死或其他栓子来源时应考虑脑栓塞。
3. 颅占位某些硬膜下血肿、颅肿瘤、脑脓肿等发病也较快,出现偏瘫等病症及体征,需与本病鉴别。
可行头颅CT或MRI鉴别。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无局灶性神经缺损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应高度疑心本病,结合CT证实脑池与蛛网膜下腔有高密度征象可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如果CT检查未发现异常或没有条件进展CT检查时,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腰穿CSF呈均匀一致血性、压力增高等特点作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鉴别诊断1、脑出血深昏迷时与SAH不易鉴别,脑出血多于高血压,伴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病症和体征。
原发性脑室出血与重症SAH临床难以鉴别,小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因无明显肢体瘫痪易于SAH混淆,仔细的神经功能检查、头颅CT和DSA检查可资鉴别。
2、颅感染各种类型的脑膜炎如结核性、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等,虽有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但常先有发热,发病不如SAH急骤,CSF形状提示感染而非出血,头CT无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等特点可以鉴别。
3、瘤卒中或颅转移瘤约1.5%脑肿瘤可发生瘤卒中,形成瘤或瘤旁血肿合并SAH,癌瘤颅转移、脑膜癌病或S白血病有时可谓血性CSF,但根据详细的病史、CSF检出瘤/癌细胞及头部CT可以鉴别。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一)病理诊断: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二)临床诊断:1.如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生殖腺胚胎癌及转移性肝癌者。
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及转移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1)AFP>200μg/L。
(2)典型的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表现。
(3)无黄疸而AFP或GGT明显增高。
(4)远处有明显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5)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阳性的肝硬化。
【治疗原则】(一)手术治疗:首选方法。
对诊断明确,肿瘤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外转移者;肝功能代偿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50%者;心、肝、肾能耐受手术者应手术治疗。
(二)放射治疗:方法为在手术时均作肝动脉和插管,第一周灌注顺铂,20mg/d,继续3次。
第二周部分处放射。
每次250rad,每天2次,继续3d以上为一个阶段,共进行3-4个阶段。
(三)动脉导管栓塞治疗与化疗:是不适合手术的局块型肝癌患者的首选疗法。
常用栓剂为碘油与明胶海绵,化疗药物为顺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等。
每1-2个月重复1次。
(四)经皮穿刺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适用于较小肿瘤而又不适合手术或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者。
(五)药物治疗:适用于姑息性切除术后及不宜手术的中期病人。
常用药物有顺铂、5-氟脲嘧啶及其衍生物、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氨甲喋呤等。
(六)生物治疗:适用于早、中期患者,免疫状态尚好者,用于覆灭经手术、放疗、化疗后的残癌。
常用者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等。
(七)辅佐治疗:赐与保肝、撑持、对症治疗。
肝血管瘤【诊断标准】病史:1.多见于中、青年;2.较小时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增大后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及疼痛等。
儿科鉴别诊断
儿内科常见疾病之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支气管肺炎)1.支气管异物:本病亦有咳嗽,呈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一侧呼吸音减低〔双肺呼吸音不对称〕,有异物吸入史,行胸部CT有助于鉴别2.支气管哮喘:本病亦有咳嗽伴气喘,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具有反复喘息史,肺部哮鸣音,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者,一般有过敏史及家族史,可作出明确诊断。
3肺结核:患儿有预防接种史,无长期低热、盗汗,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不大,故可除外。
鉴别诊断:〔小儿腹泻〕1.细菌性痢疾:亦属于婴儿肠病的一种,表现为除解粘液样外,亦有感染性中毒病症,大便检查可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或脓细胞,大便培养可明确。
2.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表现为感染性中毒病症之外的腹胀、呕吐,解果酱样大便,行腹部平片示肠壁积气,肠管僵直,行腹部平片可明确诊断。
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病症,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转为正常. 鉴别诊断:〔手足口病〕1.疱疹性口腔炎:有发热、拒食、流涎、口腔疱疹史,但该病不伴手足、臀部疱疹,考虑该病的可能性不大。
2.水痘:有低热、烦躁、全身皮肤同一时期出现不同形态皮疹,伴瘙痒,但该病口腔内不出现疱疹,可与之鉴别。
3.脓疱疮:本病以夏季多见,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全身皮肤可见疱疹,疱疹中央破溃后有浓液流出,局部皮肤瘙痒,抗生素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脑干脑炎〕1.颅内占位病变.: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病症,如头痛、呕吐等,经头颅CT或MRI 检查可鉴别;2.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无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等病症,可通过脑脊液、PPD实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查可鉴别;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1.缺铁性贫血:常有缺铁诱因,血清铁蛋白减低,骨髓外铁粒幼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游离原朴啉升高,血红蛋白电泳正常,铁剂治疗有效,可鉴别;2.传染性肝炎:地中海贫血可伴有肝脾肿大,黄疸,少数病例还可有肝功能损害,易误诊为传染性肝炎。
中医各病鉴别诊断
中医各病鉴别诊断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强调“辨病辨证”。
其中,鉴别诊断是中医诊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全面的辨证分析,中医医师可以识别不同疾病之间的差异,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中医各病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
一、寒热病的鉴别诊断寒热病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两类疾病,其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情和治疗原则上的差异。
对于患者来说,寒热病的准确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1. 寒病的鉴别诊断寒病主要由寒邪侵袭引起,其表现为寒性症状如寒战、畏寒等。
在舌象方面,常见舌苔白而腻。
在脉象方面,脉沉迟为寒病的特点。
治疗原则:驱寒解表,温阳散寒。
2. 热病的鉴别诊断热病主要由热邪侵袭引起,其表现为热性症状如发热、口渴等。
在舌象方面,舌红苔黄为热病的特点。
在脉象方面,脉浮数为热病的表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凉血降火。
二、虚实病的鉴别诊断在中医学中,疾病可分为虚证和实证。
虚实病的诊断对于中医的治疗至关重要。
1. 虚证的鉴别诊断虚证主要由体内致病因素过重,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导致。
患者常表现出乏力、神疲、食欲不振等症状。
舌象方面,舌质淡、舌苔薄白为虚证的特点。
脉象方面,脉弱缓为虚证的表现。
治疗原则:补气养血、温阳壮阴。
2. 实证的鉴别诊断实证主要由外感邪气或内产实症导致。
患者常表现出身热、躁动等症状。
舌象方面,舌红苔黄为实证的特点。
脉象方面,脉数滑为实证的表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祛湿化痰。
三、内外感病的鉴别诊断内外感病指的是中医学中的两类疾病,其病机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1. 外感病的鉴别诊断外感病主要由外邪入侵引起,其表现为寒热、头痛等症状。
舌象方面,舌体偏红为外感病的特点。
脉象方面,脉浮紧为外感病的表现。
治疗原则:解表散寒、清热解毒。
2. 内伤病的鉴别诊断内伤病主要由内伤因素引起,其表现为消化不良等症状。
舌象方面,舌体可呈红苔厚腻。
脉象方面,脉弦滑为内伤病的表现。
治疗原则:补益脾胃、调和气血。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
-.分泌糖尿病1.1型糖尿病:该病特点多为青少年起病,有家族遗传史,自发酮症酸中毒倾向,服用磺脲类药物无效,有多种自身抗体,而该患者无上述病症,故目前不考虑该诊断2.继发性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多为分泌病症,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分别因为生长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对抗胰岛素而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需行生长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检查以排除。
目前本病无依据。
3.慢性胰腺炎:本病患者常因胰腺组织被破坏、胰岛功能障碍而出现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但本病除血糖高外,尚有慢性胆囊炎病史,长期上腹不适或隐痛,脂肪泻,黄疸等,查体左上腹或脐上可及肿块伴压痛,血、尿淀粉酶升高,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异常。
4.脂肪萎缩性糖尿病:本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严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抗药性糖尿病,一般不伴酮症酸中毒,皮下、腹腔、肾周围脂肪萎缩,伴肝脾肿大,可开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皮肤黄色瘤、高甘油三酯血症,有明显家族史,女性多发病,可有多毛、阴蒂肥大等男性化表现。
5.慢性胰腺炎性糖尿病:本病临床除血糖高外有慢性腹痛、腹胀、消瘦、腹泻或脂肪泻,后期可出现腹部包块、黄疸等。
X线腹部平片、胰腺B超及CT可帮助诊断。
该患者无上述病史特点,故可排除,必要时经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病理活检以确诊。
6.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表现为发病年龄20-48岁,发病时多饮、多尿、多食病症明显,体重下降快。
空腹血糖≥16.5mmol/L,空腹血浆C肽≤0.4nmol/L,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
该患者病症与之不符,故目前不考虑该诊断。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高龄,男性,有糖尿病史10余年,近期血糖控制欠佳,并有反响迟钝等表现,需要除外本病,进一步查尿酮体等,目前故诊断无依据。
8.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应激状态如感染、心梗、脑梗等情况下可出现高渗脱水病症,一般血糖大于33.3mmol/L↑,血钠大于150mmol/L↑,血钾正常或降低,血浆渗透压大于330mOsm/L.此患者神志尚清,反响迟钝,血糖32.5mmol/L↑,血钾6.6mmol/L↑,血钠132mmol/L,目前血浆渗透压小于330mOsm/L.故无此依据。
中医内科学鉴别诊断
考点一:以下病症的比拟鉴别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相互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拟、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医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①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感冒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身凉脉静,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预后好。
②温病早期:尤其是肺系温病,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的病症,如风温初起极似风热感冒之征,一般而言,温热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温热病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见传变入里的证候。
2、一般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①一般感冒: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的流行特点。
假设感冒一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复加重,应考虑继发它病。
②时行感冒:时行感冒发病迅速,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具有流行性,传变迅速,医治不及时易发生其他变证。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诊断①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以表证为主,可兼有咳嗽。
治以辛温解表。
方选荆防败毒散。
②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以咳嗽为主,可有表证。
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选三拗汤合止嗽散。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诊断①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
治以辛凉解表。
方选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②风热咳嗽: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选桑菊饮加减。
5、风热咳嗽与肺痈的鉴别诊断由于肺痈初期与风温极为类似,故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
鉴别诊断-模版
高血压1.继发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少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往往较高。
一般降压药效果欠佳。
同时合并有原发病的病症和体征。
2.脑堵塞:可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等病症,明确诊断有赖于进一步检查。
3. 脑出血:高血压患者易发生脑出血,脑出血患者起病较急,开展较快,很快就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同时合并有颅内高压表现。
头颅CT提示有出血灶。
4.颅内占位性病变: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也可呈卒中样发病,有偏瘫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病症,多有颅内压增高征象,CT、MRI可鉴别。
⑵脑栓塞:常有心脏瓣膜病或实体瘤等原发病史。
起病急骤,常伴剧烈头痛及肢体功能障碍。
该患者可排除。
4.可与紧张性头痛、纵集性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鉴别。
1.完善相关辅检,进一步明确病情。
2.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降酶及对症支持治疗。
3.待病情稳定后给予针灸理疗,促进功能恢复。
4.向患者解释相关病情并作健康宣教。
5.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完善相关辅检,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颅脑及胸部CT等,进一步明确诊断;2.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3.活血化瘀〔香丹注射液〕、针灸理疗及对症治疗;4.根据患者病情及辅检结果调整治疗。
神经衰弱1.完善相关辅检〔如头颅及颈椎MRI、心脏彩超、三大常规、血生化、各项激素水平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2.营养神经〔奥拉西坦注射液〕、改善微循环、护胃及对症支持治疗;3.必要时加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治疗;4.行健康宣教,嘱其适当体育锻炼,调整不合理的学习、工作方式等;5.根据辅检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消化道出血应与其他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疾患如:消化道溃疡,胆道及胰腺疾患,肝癌等相鉴别。
该患者无相关病症,临床可行相关检查进一步排除。
1.完善相关检查以协助诊断及治疗,监测血压。
2、制酸护胃、止血,护肝对症支持处理。
3,环丙沙星预防感染〔根据指南建议使用〕。
4. 卫生宣教,软流质清淡饮食。
根据病情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疾病鉴别诊断_(32个病症)
1中医痞满鉴别诊断:1.1痞满与胃痛: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
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胃脘部可有压痛,而胃痞起病较缓,压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此患者无明显胃脘部疼痛,故属痞满。
1.2痞满与结胸:两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同,拒按为特征;痞满则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为特点。
该患者胃脘、腹部柔然,压之不1.3痛,不属结胸。
1.4痞满与鼓胀:二者均有胀满感,鼓胀以腹部外形胀大如鼓为特征,胃痞则自觉满闷,外无胀大之形;鼓胀病位在大腹,或有形或无形,胃痞病在胃脘,均为无形;鼓胀按之腹皮急,胃痞按之柔软。
1.5痞满与胸痺心痛:胃痞常伴有胸膈满闷,胸痺偶有脘腹不舒,但二者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之不同,可予区别。
胸痺心痛属胸阳痹阻,心脉瘀阻,心脉失养为患,以胸痛,胸闷,短气为主症,伴有心悸、脉结代等症状;胃痞系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所致,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多伴饮食减少,得食则胀,嗳气则舒等症状。
2胁痛鉴别诊断:2.1胁痛与悬饮:悬饮可表现为胁肋疼痛、但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肋胀痛、持续不已伴咳嗽、咳痰、呼吸疼痛时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2.2胁痛与胸痛:胸痛以胸部胀痛为主,可涉及胁肋部,常伴有胸闷不舒,心悸短气,咳嗽喘息,痰多等心肺病证候;胁痛部位在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常伴口苦、目眩等肝胆病症状。
2.3胁痛与胃脘痛:胃脘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处,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
3黄疸的鉴别诊断:3.1黄疸与萎黄:黄疸的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疏泄,胆汁外溢;其主症为目黄、身黄、小便黄。
萎黄之病因与飢饱劳倦、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
其特征是双目不黄,常伴有眩晕、气短、心悸等症。
鉴别诊断-模板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鉴别诊断1.腰椎管狭窄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病症,易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中期病症相混淆,但该病的病症与体位明显相关,改变体位可使病症减轻或缓解,同时肢体动脉搏动正常,可资鉴别。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青年男性,有吸烟史,伴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累及四肢中小动脉,上肢动脉累及较远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造影的典型表现为中小动脉节段性闭塞,而在病变的动脉之间,可见管壁光滑的正常动脉,并可见许多细小的侧支血管。
3.动脉栓塞表现为“5P〞征,即突然出现的肢体疼痛、苍白、麻木、运动障碍及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并常具有房颤、瓣膜病等易致动脉栓塞的病史。
肺炎的鉴别诊断1.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病症,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失眠、心悸等病症。
X线胸片可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
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
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2.肺癌常有吸烟史。
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病症。
血白细胞计数不高,痰中假设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
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炎症不易消散,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
必要时做CT、MRI、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等检查。
3.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相似。
随着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佂。
X线片显示脓腔及液平面。
4.肺血栓栓塞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
X线胸片示局部肺纹理减少,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
D-二聚体、CT 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进行鉴别。
5.非感染性肺部浸润需排除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肺不张、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和肺血管炎等。
肺结核的鉴别诊断1.肺癌中央型肺癌常有痰中带血肺门附近有阴影与肺门淋巴结结核相似周围型肺癌可呈球状分叶状块影需与结核球鉴别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嗜烟男性;常无明显毒性病症多有刺激性咳嗽胸痛及进行性消瘦X线胸片示结核球周围可有卫星病灶钙化而癌肿病灶边缘常有切迹毛刺胸部CT扫描对鉴别两者常有帮助中央型肺癌的CT所见有支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块影附着在一侧增厚支气管壁上肿块轮廓不规整肺段及肺叶支气管不规那么狭窄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结合痰结核菌脱落细胞检查及通过纤支镜检查及活检等常能及时鉴别肺癌与肺结核的并存亦需注意发现临床上难以完全排除肺癌者结合具体情况必要时可考虑剖胸探查以免贻误治疗时机2.肺炎典型肺炎球菌肺炎与浸润型肺结核区别不难而病情进展较快的浸润型肺结核扩大到整个肺叶形成干酪样肺炎易被误诊为肺炎球菌肺炎前者起病急骤高热寒战胸痛伴气急咳铁锈色痰X线征象病变常局限于一叶抗生素治疗有效干酪样肺炎那么多有结核中毒病症起病较慢咳黄色粘液痰X线征象病变多位于右上叶可涉及右上叶尖后段呈云絮状密度不均可出现虫蚀样空洞抗结核治疗有效痰中易找到结核菌有轻度咳嗽低热的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或过敏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在X线上的炎症征象与早期浸润型肺结核相似对这类一时难以鉴别的病例不宜急于抗结核治疗支原体肺炎通常在短时间内(2~3周)可自行消散;过敏性肺炎的肺内浸润阴影常呈游走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肺脓肿肺脓肿空洞多见于肺下叶脓肿周围的炎症浸润较严重空洞内常有液平面肺结核空洞那么多发生在肺上叶空洞壁较薄洞内有很少有液平面此外肺脓肿起病较急高热大量脓痰痰中无结核菌但有多种其他细菌血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抗生素治疗有效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感染时易与慢性肺脓肿混淆后者痰结核菌阴性4.支气管扩张有慢性咳嗽咯痰及反复咯血史需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鉴别但支气管扩张的痰结核攻阴性X线胸片多无异常发现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卷发状阴影CT 有助确诊5.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慢支病症酷似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且近年来老年人肺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高需认真鉴别两者及时X线检查有助确诊6.其他发热性疾病各型肺结核常有不同类型的发热因此肺结核常是临床上发热原因不明的主要鉴别之一伤寒败血症白血病纵隔淋巴瘤及结节病等与结核病有诸多相似伤寒有高热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及肝脾在等临床表现易与急性粟粒型结核混淆但伤寒热型常呈稽留热有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血清伤寒凝集试验阳性血粪便伤寒杆菌培养阳性败血症起病急寒战及弛张热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有近期皮肤感染疮疖挤压史或尿路胆道等感染史皮肤常见瘀点病程中出现近徙病灶或感染性休克血或骨髓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有发热肝脾大起病数周后出现特异性X线表现偶尔血象呈类白血病反响或单核细胞异常增多需与白血病鉴别后者多有明显出血倾向骨髓涂片及动态X线胸片随访有助确立诊断成人支气管淋巴结核常表现为发热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应与结节病纵隔淋巴瘤等鉴别结核病患者结素试验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淋巴瘤开展迅速常有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确诊常需依赖活检结节病通常不发热肺门淋巴结肿大多为双侧性结素试验阴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必要时应作活检以明确诊断急性胃炎的鉴别诊断1.急性胆囊炎本病的特点是右上腹持续性剧痛或绞痛,阵发性加重,可放射到右肩部,墨菲〔Murphy〕征阳性。
鉴别诊断范本
搜索中……………….腹痛1.回盲部肿瘤:患者亦为右下腹痛,多有慢性右下腹痛病史,一般无恶心、呕吐,可伴贫血,体质消瘦等全身病症,查体:右下腹可触及一包块,行结肠镜检查可进一步确诊,该患者不排除此诊断。
2.右侧输尿管结石:患者多呈突发性右下腹阵发性剧烈绞痛,向会阴部及外生殖器放射,右下腹无明显压痛,或沿输尿管径路轻压痛。
尿中可查见多量红细胞,B超或X线可见输尿管走行部位结石影。
该患者暂不支持此诊断但不能完全排除,有待行B超检查确诊。
3.急性输卵管炎和急性盆腔炎:患者下腹部疼痛逐渐发生,可伴有腰痛,腹部压痛点较低,直肠指检盆腔有对称性压痛,伴发热及白细胞计数升高,常带有脓性白带,阴道后穹隆穿刺可见脓液,涂片检查细菌阳性,该患者暂不支持此诊断。
4.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于饱食后剧烈活动等诱发,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部绞痛,多在脐周,常为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有腰背部牵涉痛,病人常不敢平卧,喜胸膝位或蜷曲侧卧位,呕吐频繁,查体可扪及扩张的肠袢,腹部X线符合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该病人暂不排除此种可能。
5.宫外孕:多见于年轻女性,月经多不规律,当突然破裂时,可以引起腹痛,伴有恶心、呕吐,查体右下腹肌紧,压痛,反跳痛,但行妇科B超检查可见输卵管周有积液,此病人暂不考虑此病。
6.急性胃肠炎:不洁饮食后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查体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血象高,大便有红白细胞。
此病人不能排除本病。
7.上消化道穿孔:病人往有溃疡病史,伴有上腹部疼痛,突然腹痛漫及全腹,全腹压痛反跳痛,血常规示血象增高,但腹透见膈下有游离气体,此病人暂不考虑此病。
8.急性胆囊炎:患者感右上腹部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厌油感,查体:右上腹肌紧张,压痛,莫菲氏征阳性,肝区叩击痛。
此患者右上腹无压痛,肝区无叩痛,暂不考虑此诊断。
9.急性胰腺炎:多有暴饮暴食史,表现为中上腹持续性疼痛,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可有发热。
中医疾病鉴别诊断 (32个病症)
1中醫疾病鑑別診斷2(32個病症) 3中醫痞滿鑑別診斷:3.1痞滿與胃痛:兩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現。
然胃痛以疼痛為主,胃痞以滿悶不適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勢多急,胃脘部可有壓痛,而胃痞起病較緩,壓之無痛感,兩者差別顯著;此患者無明顯胃脘部疼痛,故屬痞滿。
3.2痞滿與結胸:兩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結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滿而同,拒按為特徵;痞滿則在心下胃脘,以滿而不痛,手可按壓,觸之無形為特點。
該患者胃脘、腹部柔然,壓之不3.3痛,不屬結胸。
3.4痞滿與鼓脹:二者均有脹滿感,鼓脹以腹部外形脹大如鼓為特徵,胃痞則自覺滿悶,外無脹大之形;鼓脹病位在大腹,或有形或無形,胃痞病在胃脘,均為無形;鼓脹按之腹皮急,胃痞按之柔軟。
3.5痞滿與胸痺心痛:胃痞常伴有胸膈滿悶,胸痺偶有脘腹不舒,但二者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之不同,可予區別。
胸痺心痛屬胸陽痹阻,心脈瘀阻,心脈失養為患,以胸痛,胸悶,短氣為主症,伴有心悸、脈結代等症狀;胃痞系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胃氣壅塞所致,以胃脘痞塞滿悶不舒為主症,多伴飲食減少,得食則脹,噯氣則舒等症狀。
4脅痛鑑別診斷:4.1脅痛與懸飲:懸飲可表現為脅肋疼痛、但表現為飲留脅下、胸肋脹痛、持續不已伴咳嗽、咳痰、呼吸疼痛時加重、常喜向病側睡臥,側肋間飽滿,叩呈濁音,或見發熱,一般不難鑑別。
4.2脅痛與胸痛:胸痛以胸部脹痛為主,可涉及脅肋部,常伴有胸悶不舒, 心悸短氣,咳嗽喘息,痰多等心肺病證候;脅痛部位在一側或兩側脅肋部脹痛或竄痛為主,常伴口苦、目眩等肝膽病症狀。
4.3脅痛與胃脘痛:胃脘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處,兼有噁心噯氣,吞酸嘈雜等胃失和降的症狀;而脅痛部位在上腹兩側脅肋部,常伴噁心,口苦等肝膽病症狀。
5黃疸的鑑別診斷:5.1黃疸與萎黃:黃疸的發病與感受外邪,飲食勞倦或病後有關,其病機為濕滯脾胃、肝膽疏泄,膽汁外溢;其主症為目黃、身黃、小便黃。
萎黃之病因與飢飽勞倦、病後失血有關,其病機為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肌膚失養。
鉴别诊断名词解释
一、鉴别诊断定义
鉴别诊断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过程。
鉴别诊断是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有助于确定病因、疾病的性质和程度,从而为治疗提供准确的方案和决策。
二、病因鉴别诊断
病因鉴别诊断是指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病史,判断病因并进行鉴别诊断的过程。
不同疾病可能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因此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从病因角度进行鉴别,以便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三、症状鉴别诊断
症状鉴别诊断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鉴别诊断的过程。
在临床上,不同疾病的症状可能存在重叠或相似之处,因此医生需要仔细分析患者的症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鉴别,以确定最可能的疾病。
疾病鉴别诊断是指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和检查结果,对不同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过程。
疾病鉴别诊断对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判断病情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疾病鉴别诊断包括内科疾病与外科疾病、肿瘤性疾病与非肿瘤性疾病等。
五、治疗方法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鉴别诊断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法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合患者情况的疗法的过程。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对于不同病情的患者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因此,医生需要在充分了解患者情况的基础上,对治疗方法进行仔细比较和选择。
六、预后鉴别诊断
预后鉴别诊断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对疾病的预后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预后是指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患者的康复情况,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对预后进行科学评估。
鉴别诊断法的名词解释
鉴别诊断法的名词解释引言在医学领域中,鉴别诊断是指通过比较不同疾病或病症的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等信息,以最终区分出患者所患疾病的一种方法。
鉴别诊断法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通过详细而系统的分析,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鉴别诊断法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其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
一、基本概念鉴别诊断法是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疾病或病症的特征,以确定最终的诊断结果。
鉴别诊断法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各项指标,做出准确的诊断。
二、分类鉴别诊断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临床表现鉴别法临床表现鉴别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身体症状、体征等表现,分析其发生、持续时间、程度、加重或缓解等特征,并与不同疾病或病症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
比如,发热、咳嗽和气急是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共同表现,但在不同病情下,这些表现的特征会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所患疾病的种类。
2. 实验室检查鉴别法实验室检查鉴别法是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进行各种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获取与不同疾病相关的客观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疾病的生理或病理基础,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诊断结果。
3. 影像学鉴别法影像学鉴别法是通过进行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和分析图像中不同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以帮助确定患者疾病的种类。
比如,在进行头部CT扫描时,可以通过观察结果中的颅内异常结构和颅骨骨折等特征,来判断患者是否有颅脑损伤。
4. 病史分析鉴别法病史分析鉴别法是通过详细询问患者或家属疾病的起因、病程、变化等信息,以及与疾病相关的个人或家族病史,来推测患者疾病的可能种类。
比如,如果患者患有多个家族成员都有乳腺癌的病史,那么患者可能患有遗传性乳腺癌。
三、应用鉴别诊断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呼吸科常用鉴别诊断
呼吸科鉴别诊断肺结核:常见于青壮年,有结核中毒病症,如午后潮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常有干咳、咯血,痰结核杆菌、PPD、抗结核抗体等检查阳性有助于本病诊断,影像学检查也可有占位表现,占位附近可见卫星病灶,甚至有空洞,常为厚壁空洞,无液平,也可有结核支气管扩散的“枝芽征〞,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该病发病年龄较轻,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病症。
X线片上病灶为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密度较淡,进行性开展和增大,且有进行性呼吸困难。
肺结节病: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肉芽肿性疾病,肺和胸内淋巴结最常受累。
肺结节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短,常呈隐袭性和进行性,典型影像学改变为两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伴或不伴肺浸润影,也可见纵隔淋巴结肿大。
淋巴瘤:患者常有高热、胸闷气喘、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胸部CT可见多处纵隔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瘤常常累及前纵隔淋巴结,很少累及双肺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多粘连融合,淋巴结界限不清晰,而淋巴瘤合并肺浸润时,往往病变处于进展阶段,这时纵隔淋巴结肿大更突出,而结节病相反。
必要时行淋巴结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支气管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发作时两肺慢布哮鸣音,缓解后病症消失,常有家庭或过敏史。
哮喘的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其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急性肺栓塞:常急性起病,有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紫绀等病症,常有栓子来源的根底疾病,无气胸体征。
胸部X线、CT肺动脉造影、D二聚体等有助于鉴别。
肺大疱:缓慢起病,气急通常不十清楚显,胸片上呈圆形或椭圆形透光区,内可见细小的条纹纹理,在肺尖或肋膈角可见到肺组织。
患者胸片上气胸线的凸面朝向侧胸壁,而肺大疱线是凹面朝向侧胸壁,可鉴别。
支气管扩张:病程多呈慢性,童年常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病史,以后常有反复发作下呼吸道感染,典型病症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胸部CT示管壁增厚的柱状扩张或成串成簇的囊样改变,支气管造影可确诊。
鉴别诊断大全
科鉴别诊断大全1、消化系溃疡:患者有反复上腹痛病史,伴反酸、嗳气、上腹饱胀,查体: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行胃镜检查可予以确证。
2、急性肠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术病史,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顿排气排便等,腹部X线片发现气液平面有助于鉴别。
3、急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胀、腹痛伴发热等临床表现。
查体可见腹肌揉面感,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可减弱甚至消失。
化验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4、急性阑尾炎患者常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痛,查体可及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本例病史病症不支持。
5、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既往有近十年复合性溃疡病史,此次虽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但查体全腹无鸣音正常反跳痛、肌紧,肠。
6、急性胰腺炎:病因多为胆管结石、大量饮酒、进食,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通,辅助检查:腹部B超及上腹部CT可发现胰腺肿大炎性渗出,查血淀粉酶急性升高可辅助诊断。
7、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周脓肿等,病因多为输尿管结石或尿路梗阻所致,细菌感染后可出现对应测腰痛、腹痛、胀痛或绞痛,高热,行腹部CT或B超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8、尿路感染患者常以尿路刺激征为首要表现,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畏寒,尿分析可及白细胞,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可及腹痛等,泌尿系超声可鉴别,本例不支持。
9、泌尿系结石:患者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查体可有双肾区叩击痛及双输尿管行经处压痛。
泌尿系彩超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10、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查体:中、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活泼,血分析白细胞可增高。
11、急性胃炎:多见于进食辛辣等刺激食物、着凉等,突发上腹痛,主要为剑突下,可隐痛、绞痛、胀痛,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查胃镜可发现急性胃粘膜糜烂、变红等改变。
12、返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上腹部及胸部烧灼样疼痛,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食道可见局部粘膜红。
13、食管癌:中老年多见,进展性吞咽困难,慢性起病,食管吞钡、胃镜可发现肿物,病理活检可确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年以上患者,若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而无其他原因者必须考虑冠心病和心肌病。
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易患因素,室壁活动呈节段性异常者有利于诊断冠心病。
近年来,对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脏长期广泛缺血而纤维化,发展为心功能不全的情况称之为“缺血性心肌病”,若过去无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与心肌病颇难区别,再则心肌病亦可有病理性Q波及心绞痛,此时鉴别须靠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多见于糖尿病、高血压多年的中老年患者,患者可反复胸闷、胸痛,一般无特异体征,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螺旋CT可予以诊断。
心绞痛:多发生于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中老年患者,多因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胸骨后侧或心前区等出阵发性疼痛,一般以闷痛、压榨性痛为主,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有效。
发病时,一般可发现心肌缺血。
不稳定性心绞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可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可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胸痛、胸闷,压榨性,持续数分钟不等,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时可自行缓解。
查心电图可发现心肌缺血,查冠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可类似于心肌梗死,但胸痛性质轻,持续时间短,硝酸甘油效果好,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的序列变化。
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热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等均引起心绞痛,要根据其它临床表现来进行鉴别。
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前臂放射痛,心电图:示ST-T段异常,冠脉造影:可见血管狭窄或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于有反复心绞痛发生的中老年冠心病者,患者多数有高血压病史,突发性出现胸痛,并呈压榨性胸闷,胸痛,胸痛时间长,一般超过半小时,疼痛性质剧烈,给予硝酸甘油等药物无缓解,发病后查心电图、心肌酶或冠脉造影等明确诊断。
心电图:见动态改变,心电图中面向梗塞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
心肌酶学异常升高,实验室检查可鉴别。
急性心肌梗塞:坚持性胸痛、放射痛、大汗等症。
本病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有发热,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心电图见动态改变,心电图中面向梗塞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
心肌酶学异常升高,实验室检查可鉴别。
急性肺动脉栓塞:常有突发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多有骨折、盆腔或前列腺手术或长期卧床史。
右心室前负荷急剧增加,P2亢进,颈静脉怒张、肝大等。
心电图肺性P波、电轴右偏、呈S1QⅢTⅢ型,即I导联出现深S波,Ⅲ导联有明显Q波(<0.03s)及T 波倒置。
X线胸片:示肺梗塞阴影。
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可见放射性稀疏或缺失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多见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中老年患者,发病突然。
临床表现:可出现持续胸痛,疼痛呈撕裂样,持续不缓解,伴大汗,常放射至背、肋、腹部及腰部。
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可听到杂音,查体发现血压明显增高或降低,两上肢血压、脉搏不对称,心率可增快。
辅助检查:胸部X线:示纵隔增宽,血管壁增厚。
心脏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显像:可见主动脉双重管腔图像。
心电图无典型的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胸部增强CT可进一步明确,心脏超声及主动脉CTA有助鉴别。
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等均有上腹部疼痛,易与以上腹部剧烈疼痛为突出表现的心肌梗死相混淆,但腹部有局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无心肌酶及心电图特征性变化。
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常诉胸痛,但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较持久(几小时)的隐痛,病人常喜欢不时地深吸一大口气或作叹息性呼吸。
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十余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经衰竭的症状。
肋间神经痛:本病疼痛常累及1~2个肋间,但并不一定局限在前胸,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沿神经行径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活动时局部有牵拉疼痛,故与心绞痛不同。
X综合征:本病为小冠状动脉舒缩功能障碍所致,以反复发作劳累性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疼痛亦可在休息时发生。
发作时或负荷后心电图可示心肌缺血、核素心肌灌注可示缺损、超声心动图可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心功能不全:诱因常为感染,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食欲不振,查体肺内可闻及湿性啰音,心脏彩超射血分数下降。
心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气促、活动后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食欲不振等,查体:颈静脉异常充盈,双肺底闻及明显湿性啰音,双下肢水肿。
心脏彩超示心脏射血分数下降。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一般起病较急,胸闷、气促明显,难以平卧休息,坐起时及吸氧呼吸困难缓解,既往一般有心脏病病史。
根据胸片、心脏B超可以加以鉴别。
心律失常:患者有心悸表现,行心电图检查可进一步明确。
心源性晕厥:多因一过性心律失常,胸痛等原因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短暂意识不清,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查体:可有心律失常,辅助检查可发现心电图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
血管迷走性晕厥:常被情绪或直立体位介导,有典型前驱症状,且有关联的突发事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基础心脏病史,出现发热或新的心脏杂音时应高度怀疑此病,行心脏彩超可发现赘生物,血培养阳性等有助鉴别。
急性心包炎:心前区疼痛持久而剧烈,深吸气时加重,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和心包摩擦音。
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多数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Q波。
心包积液:可有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根据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可鉴别。
心肌病时心脏扩大、心搏减弱,须与心包积液区别。
心肌病时心尖搏动向左下方移位,与心浊音界的左外缘相符,心包积液时心尖搏动常不明显或处于心浊音界左外缘之内侧。
二尖瓣或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心电图上心室肥大、异常Q波、各种复杂的心律失常,均指示心肌病。
超声检查不难将二者区别,心包内多量液体平段或暗区说明心包积液,心脏扩大则为心肌病。
必须注意到心肌病时也可有少量心包积液,但既不足以引起心脏压塞,也不致于影响心脏的体征与心脏功能,仅是超声的发现。
收缩时间间期在心肌病时明显异常,心包病则正常。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心界多向左下扩大,出现心衰时可出现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肺水肿临床表现。
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有助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有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心脏可轻度增大,可及杂音,心脏彩超可予确诊。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多以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查体心脏普大型,心脏彩超:心脏各腔室增大,以左心室扩大早而显著,室壁明显变薄,运动明显减弱,心肌收缩力下降。
肺源性心脏病:多见于有长期慢支、肺气肿病史的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全身水肿,纳差,查体:颈静脉充盈或怒张、水肿,心彩超: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增宽、右室、右房增大进一步支持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亦可有二尖瓣或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但一般不伴舒张期杂音,且在心力衰竭时较响,心力衰竭控制后减轻或消失,风湿性心脏病则与此相反。
心肌病时常有多心腔同时扩大,不如风湿性心脏病以左房、左室或右室为主。
超声检查有助于区别。
继发性心肌病: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血色病、淀粉样变性、糖原累积症、神经肌肉疾病等都有其原发病的表现可资区别。
较重要的是与心肌炎的区分。
急性心肌炎常发生于病毒感染的当时或不久以后,区别不十分困难。
慢性心肌炎若无明确的急性心肌炎史则与心肌病难分,实际上不少扩张型心肌病是从心肌炎发展而来,即所谓“心肌炎后心肌病”。
先天性心脏病:多数具有明显的体征,不难区别。
三尖瓣下移畸形有三尖瓣区杂音,并可有奔马律、心搏减弱、右心扩大与衰竭,须与心肌病区别,但此病症状出现于早年,左心室不大,紫绀较著。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在疾病早期由于是动脉的血分流到静脉,属于左向右分流型,因此无紫绀;但到了晚期,心脏左侧的压力超过了右侧,就出现了紫绀。
法洛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闭锁:由于部分或全部静脉血直接分流入动脉,属于右向左分流型,因此出生后就有紫绀。
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尽管存在心脏畸形,但左右两侧之间无异常通道,属于无分流型,因此,终身不出现紫绀。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程长,本次起病急。
以反复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突发突止,伴头昏、乏力、气促、胸闷、黒蒙、晕厥,未发作时无任何不适,ECG检查支持,既往静注心律平后转为正常心律,故诊断。
-------脑------眩晕症:患者眩晕,视物旋转,伴呕吐胃内容物,闭眼好转,查体:可有眼颤,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行头颅CT检查无异常。
颈源性头晕:起病时可出现眩晕,可伴视物旋转及恶心呕吐,可反复发作,可有颈部疼痛不适,行颈部X线可助诊。
丛集性头痛:此病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头痛呈周期性,突然发作,开始于一侧眼眶,并可向同侧颞部、下颌、前额放射,为深在爆炸性剧痛。
后循环缺血:可表现为头晕、行走缓慢等症状,伴肢体乏力、麻木,发作时血压会升高,既往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疾病,头颅MRA、TCD等有助鉴别。
脑供血不足:可表现为头晕等症状,有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疾病,头颅MRA、TCD等有助鉴别。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于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多年的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一般无耳鸣,头晕可在变动体位时诱发或加重,查头CT或MIR可发现后循环缺血、梗塞或后循环血管细小。
美尼尔综合症:发病原因为内耳淋巴循环障碍所致,临床表现为头晕、视物旋转、耳鸣,恶心、呕吐,上述症状反复发作,给予脱水、改善内耳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后可渐好转。
查头CT或MIR:不能发现可解释头晕的相应病变。
脑血管痉挛:患者多数出现一过性单侧肢体障碍,数小时可自行恢复,行脑血管检查可进一步明确。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病时也可有短暂性的意识障碍,数分钟后一般可转清,头颅CT:提示脑出血故可排除。
恶性综合征:患者多于长期服用抗精神药后出现高热,心率加快,肌张力升高,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表现,辅助检查血分析白细胞数升高,心肌酶谱CK升高等,均支持该病诊断。
脑梗塞:患者可有基础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肢体偏瘫口齿不清,重者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偏侧体征,头颅磁共振可确证。
大面积脑梗死:急性起病时,可有意识障碍,可出现偏瘫症状,头颅CT可鉴别诊断。
脑卒中:患者可有基础疾病史如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可突发口齿不清,肢体偏瘫,可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头颅MRI可明确诊断。
硬膜下血肿:患者可有外伤史,出现口齿不清,肢体无力,可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提示硬膜下血肿脑出血:患者通常有高血压病史,活动中起病,发病迅速,进展快,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以及昏迷等高颅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