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 2013年安徽省优质课-甲午中日战争-亳州一中南校王申伟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是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学生了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和抗争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史料,自主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战争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资料:甲午中日战争的史料、图片等。
3.投影仪:用于展示史料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战争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合作完成相关练习。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students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r’s impact.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练习,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强调《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波峰中学刘艳丽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波峰中学刘艳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 这场战争一方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另一方面,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进行戊戌变法,近代化探索进入到政治制度领域。
同时,甲午战后一部分爱国实业家比如张謇等人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
因此本课内容与中国近代史上很多事件均有联系,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段,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
教师导学质疑,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黃海战役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三、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我校所实施的“三环六步”教学方法,三环指“出示目标——完成目标——检测目标”,六步指“自主合作,展示点拨,巩固检测”。
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
芜湖市2014年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课题: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单位:芜湖县实验学校城东校区授课人:洪家喜授课地点:芜湖市镜湖新城实验学校授课时间: 2014年9月25日上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程标准(实验版)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011版)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以黄海海战为代表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并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采用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对探究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展开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体验点通过本课学习,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教学设想1、教材学情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本单元教学的主题就是侵略与反抗。
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是中华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此后,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救亡图存的探索,所以,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举足轻重!八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有关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及影响已有了了解。
他们的课外阅读丰富,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而且乐于表现,渴望展示,这为教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然而他们对自主学习还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甲午战争 说课 8(上)
《甲午战争》说课稿让我们一起走进——甲午风云吴长敏武汉市黄陂一中(430300)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武汉市黄陂一中历史教师吴长敏。
这次说课内容为人教版高级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
下面我分四个部分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
从列强侵华过程看,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构成了近代列强侵华的主线索。
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看,也正是这场战争使清王朝腐朽不堪的现象彻底暴露。
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此后,一个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了。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战争的余波(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2.能力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战争开始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战争爆发原因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一场蓄谋已久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结果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2).通过对战争过程的讲述,认识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和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3 ).通过对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和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的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与学法、说教法和说教学过程四方面进行对本课的分析。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第四课内容,是整本教材中的一个亮点。
它上连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做下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课为我们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与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影响;也为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的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二)、课标要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这一节内容作了如下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在整本书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这一课的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能列举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结合历史材料能够分析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成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运用归纳、对比、概括等的方法来了解历史,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西方列强是怎么一步步的侵略中国的,感受到民族危机;对甲午中日战争中民族英雄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难点: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二、说学情与学法(一)、说学情根据课程标准的安排,“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
对于这样一群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活跃、富于想象,思维有一定的独立性。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冀教版 精品
美国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ຫໍສະໝຸດ 东发展势力法国 德国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俄国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中国战败原因: 一是清政府本身的腐败没落、统治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 二是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又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默许 纵容
日本
知识提纲
中日《马关条约》
伊藤博文 1895年4月 日本马关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 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
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一直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敢 于公开向中国发起挑战的原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的发展和对外扩张
清政府的腐朽懦弱
日 本 明 治 天 皇
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
当时来自日本的挑战:
派兵进犯台湾 进攻朝鲜,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袭 击了在朝鲜半岛海面的清军运兵船。
面对挑战清政府作出的反应:
原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侵略矛头直指中国。
爆发标志:1894年,日本偷袭清军运兵船。
甲 午 经过: 主要战役:黄海大战(1894年),邓世昌壮烈殉国。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清政府的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本课是学生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知识的延伸,也是对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
教材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战争、和平、国家利益等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细节,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以及《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战争场景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战争过程、战争图片、条约内容等课件,方便学生直观了解战争和条约。
2.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3.视频:准备战争相关的视频材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战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场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板书设计
日本的“大陆政策”
中 日 甲 午 战 争
来自日本的挑战
1874初侵台湾 1894东学党起义 英勇邓世昌
黄海大战 避船保战终覆灭 《马关条约》 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危机深重
思维拓展
甲午战争的对联诗歌
•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余 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有割东三省!五十割琉 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 无--- 章炳麟为慈禧太后戏作一寿联 •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题的。 •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①。四百万人同一哭②,去年今日 割台湾③。丘逢甲《春愁》 • 【简注】 ①潸:流泪的样子。②四百万人:指台湾当时总人口。③去 年今日:指1895年4月 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 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 东风不便大清船,第八海军悲乱烟。洋上当时空溅血,园中恰待梦游 仙。输他航速十来浬,累我蒙羞一百年。铁水硝云应有恨,鱼龙惊起 浪滔天。(第八海军----其时我海军世界排名第八,日本第十六。园中 ----指颐和园)
过程说明
说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分组预习
集中展示
思维拓展
总结归纳
反馈提升
导入新课
分组预习
• 探究活动一、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19世纪中 期的日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日本制订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日本如何实施对外政策?) • 探究活动二、讲述和分析台湾人民、清政府对于日本侵略 的不同态度。 • 探究活动三、引导同学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了解 中日双方海陆军路线、主要战场等情况。 • 探究活动四、展示黄海大战的图片、故事,介绍威海卫海 战分析失败原因。突出英雄人物事迹。 • 探究活动五、介绍条约签订的情况,可以通过表演短剧来 表现日本的骄蛮无理和清政府的软弱无奈。 • 探究活动六、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分析《马关条约》 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甲午中日战争》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部分。
1、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子目“黄海大战”和“《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既是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对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的学习有助于理解中国近代清王朝的覆亡。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学生能够自然地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甲午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使得民族危机更加严重因此我把它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中国战败和不平等条约签订对中国影响的分析能力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因此我把这一部分内容确定为本课难点。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比较突出。
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
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人教版必修1学校:安阳市二中姓名:贺黎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这次说课内容为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下面我分五部分来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理念1、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
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1、高一新生恰逢课改的年段,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给学生提供平台,引导他们对设定的问题积极讨论,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的欲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高一的学生还处于初高中的过渡时期,学习方法有待调整,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分析能力还不够强,课堂上应注意多引导和帮助。
三、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重要一课。
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使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人教版部编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设计
何?
旅顺大屠杀和威 读 地
海卫战
图。
二、中
国战败
原因
合作探究一
通过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 4 亿人口,有军队 95 万,是 阅 读 史 料 及 地 阅 读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 29 万军队,后 图,独立思考后 史 料
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 小组内再讨论, 和 影
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结合教材第三段和 P18 最后选代表展示 视 资
疑问一起走进第 4 课《甲午中日战争》。出示课题(多
媒体)图中的三个人物是这场战争中两国的最高统治
者。
出示学习目标,请一名学生朗读。
新课学习
自主学习一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和 通 过
1、读课文第一段并结合课件图片,概括战争爆发 观察地图,激发 图 片
一、战争过 原因。
学生思考甲午中 投 影
程
四、课堂小 成果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结
。
五、
通过
当堂检测
当堂
结束语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这其中,有挥之 不去的痛苦,但更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灾难吸取教 训。以甲午战争为历史转折点,中国人民经过反复探索 和长期斗争实践,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道路。所以,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民族解放史上的一座 重要的里程碑,也可以说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奋斗的 真正发端。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所以说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片,小组内逐条 思 考
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分析讨论后展示 问 题
3、结合材料五、六思考:除消极影响之外,《马关 探究成果。
的能
条约》客观上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安徽省枞阳县钱桥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教材与学生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由此积极对外扩张,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94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这场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课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共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三者之间为因果关系。
战争结果是清王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马关条约的签订又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欲望,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学情分析:学生对甲午战争有一点初步的认识,但很不全面。
学生对那场战争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对于分析《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尚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现在都能看到小黑板上的这首近代诗人丘逢甲的诗作,那我们能不能通过这首诗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呢?(小黑板上显示: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生:悲伤、哀痛、愤怒等。
师:同学们的回答反映了我们与诗人跨越时空的心灵共鸣,体现了每个中华儿女共有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忱,也可见台湾始终牵动着中华儿女的统一情节。
那谁能告诉我诗中提到的台湾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哪个国家割去的?生:甲午中日战争、日本。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吉安八中的历史老师王军红,我说课的内容是《甲午中日战争》,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⑴说课标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标准——“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⑵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初级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张示意图(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列强瓜分
中国的“时局图”、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
• 4个问题(战争的原因、过程、签订的条约、
条约的影响。)
• 5个探究(1840—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
略的斗争史实、《马关条约》的危害、《辛丑 条约》的影响、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过程、多元史观解读列强侵华战争。)
全
形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成
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项目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四 教材处理---处理原则
• 遵循两个原则:
1、依托教材,明确教学的主题和线索,但具 体教学内容并不拘泥于教材。
2、把教材作为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 要材料。
四 教材处理---构建体系
• 整合后的知识体系: 一、历史再现----列强侵华史实 二、历史再探----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三、历史回音----“多” 角度看战争
四 教材处理---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情境教学法、问题 教学法
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材 阅读法
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 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 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 日本却是离我们心里上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材料二:“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
五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
一、历史再现----列强侵华史实
分组探究,布置任务,提出问题:
男生组:认真阅读教材,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的 过程、签订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女生组:认真阅读教材,指出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的过程、签订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位 同时,它也加快了近代中国民主革
与 作 用
命的进程,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 了历史舞台,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 重要的铺垫。
一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
课 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 程 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 标 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 准 神。
• 1个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
——许知远《110年的中国变革》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国际: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清政府:腐朽落后 (3)日本:蓄谋已久 (4)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马关条约》的影响
探究: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分析《马
关条约》与以前的条约有何不同?
⑴危害:
内容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危了害,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割三地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突破策略: • 充分利用教材,并适当补充历史材料,创设
问题情境,搭建好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展开 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四 教材处理
• 新课程观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强 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 我认为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依托课 程标准,重新整合课程资源,以拓 宽课的广度和深度,以达到使学生 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情感的 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辽 东 战 役 旅顺
威海卫 1895年初
平
壤
战
黄
役
海
大
战
丰 岛 海 战
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
致远舰
, ——
有此
公日
光 足漫
绪 为 邓
壮挥 海天
世 军下
昌 所 题
威泪 。
挽
联
邓世昌(1849—1894),广东番禺人,福州船政学 堂毕业。黄海海战时,邓世昌任北洋水师“致远”舰 管带(舰长)。在“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之时, 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 归于尽。后中鱼雷,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一 教学分析----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对于本课相 关知识比较 熟悉,初中 时已有涉及。
能力起点
具备一定的概 括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但解 决历史问题的 能力尚有欠缺。
心理特征
思维活跃、 渴望求知、 积极性高。
三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 过程及签订的条约和影响。
•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 中国社略的斗争 史实主要有哪些?
1、鸦片战争前后: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2、甲午中日战争:
爱国官兵的反抗: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 人民的反抗: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
西方列强始终不能灭亡中国的原因: 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
赔二亿 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开四口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设工厂 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
义的发展
⑵不同:——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①经济: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②政治:直接割地
瓜分中国
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 根本原因:瓜分中国,进一步扩大侵 华权益。
二、历史再探---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 材料: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 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其发展存在 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日本垄断资本带有浓 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经济上,封建 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国内市场狭小。……日 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以转移 国内矛盾,争夺国外市场,寻求出路。它 们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制定了以侵略中国 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的影响
内容
影响
半
①赔款4.5亿
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殖 民
②划使馆界
地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半
③拆炮驻兵
封 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运动; 建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社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会
完
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亳州一中南校 王申伟
说课流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材处理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
教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在
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 的背景下爆发的。是中国沦为半殖
地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个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