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化学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配位化合物.pptx
配位化合物
为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 心原子)和围绕它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配体)完全或部分 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
包含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 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 元的化合物都称作配位化合物。研究配合物的化学分支称为配位 化学。
配合物是化合物中较大的一个子类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工业生产及生命科学中,近些年来的发展尤其迅速。它不仅与无 机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相关连,并且与现今化学前沿的原子 簇化学、配位催化及分子生物学都有很大的重叠
一、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无机化学研究的 主要对象之一,它是一类复杂、特点多样、应 用广泛的化合物。 它与医学有密切关系,生物体内的金属离子大 多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 1.内界和外界 • 配合物一般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 • 内界:即配位单元,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 • 外界:除内界以外的部分 • 以硫酸四氨合铜(II)为例说明内界和外界
(一)内界 1.中心离子 2.配体和配位数 3.配离子 (二)外界
三、配离子和配合物的命名
1.配离子的命名顺序 配位数目(用一、二、三、四等 +配体+合=中心离子+ 化合价(用罗马数字表示)+离子 如:书P33 2.配合物的命名 原则: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 如:书P33-34
为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 心原子)和围绕它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配体)完全或部分 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
包含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 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 元的化合物都称作配位化合物。研究配合物的化学分支称为配位 化学。
配合物是化合物中较大的一个子类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工业生产及生命科学中,近些年来的发展尤其迅速。它不仅与无 机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相关连,并且与现今化学前沿的原子 簇化学、配位催化及分子生物学都有很大的重叠
一、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无机化学研究的 主要对象之一,它是一类复杂、特点多样、应 用广泛的化合物。 它与医学有密切关系,生物体内的金属离子大 多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 1.内界和外界 • 配合物一般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 • 内界:即配位单元,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 • 外界:除内界以外的部分 • 以硫酸四氨合铜(II)为例说明内界和外界
(一)内界 1.中心离子 2.配体和配位数 3.配离子 (二)外界
三、配离子和配合物的命名
1.配离子的命名顺序 配位数目(用一、二、三、四等 +配体+合=中心离子+ 化合价(用罗马数字表示)+离子 如:书P33 2.配合物的命名 原则: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 如:书P33-34
《无机化学》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配位化合物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能源
随着人类对新材料和新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配位化合物有望在太 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医药领域
配位化合物在药物设计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人类疾 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环境科学领域
配位化合物在处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未来有望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螯合物
由两个或更多的配位体与同一 中心原子结合而成的配合物,
形成环状结构,如: Fe(SCN)3。
命名
一般命名法
根据配位体和中心原子的名称,加上 “合”字和数字表示配位数的顺序来 命名,如:Co(NH3)5Cl。
系统命名法
采用系统命名法,将配位体名称按照 一定的顺序列出,加上“合”字和数 字表示配位数的顺序,最后加上中心 原子名称,如: (NH4)2[Co(CO3)2(NH3)4]·2H2O。
配位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其组成和结 构取决于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 性质。
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条件
01
存在可用的空轨道 和孤对电子
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有可用的空 轨道,而配位体则需提供孤对电 子来形成配位键。
02
能量匹配
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能量 状态需要匹配,以便形成稳定的 配位化合物。
03
空间和电子构型适 应性
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空间 和电子构型需相互适应,以形成 合适的几何构型和电子排布。
0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
配位体
提供孤电子对与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常见的配位 体有:氨、羧酸、酰胺、酸酐、醛、酮、醇、醚等。
中心原子
接受配位体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的原子。常见的中心原子有: 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
《配位化学》课件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总结词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详细描述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中心原子或离子的性质、配位体的数目和类型、配位键的 数目和类型等。一般来说,配位数越大,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越高。此外,具有强给电子能力的配位 体也能提高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03
配位键理论
配位键的定义
总结词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由一个 中心原子和两个或更多的配位体通过 共享电子形成。
《配位化学》PPT课件
目录
• 配位化学简介 • 配位化合物 • 配位键理论 • 配位反应动力学 • 配位化学的应用
01
配位化学简介
配位化学的定义
配位化学是研究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 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配位键的形成、性质和反 应机制,以及络合物在催化、分离、 分析等领域的应用。
方向性是指配位键的形成要求中心原子和配 位体的电子云在特定的方向上重叠。这决定 了配合物的特定空间构型。饱和性则是指一 个中心原子最多只能与数目有限的配位体形 成配位键,这取决于中心原子的空轨道数量 和配位体的可用孤对电子数。
04
配位反应动力学
配位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反应速率
01
配位反应的速率是研究配位反应动力学的关键参数,它决定了
05
配位化学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催化剂
配位化合物可以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如烯烃的氢化反应、 烷基化反应等。
分离和提纯
利用配位化合物的特性,可以实现工业生产中的分离和提纯过程 ,如金属离子的分离和提纯。
化学反应控制
通过配位化合物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和选择性,从而 实现工业化生产中的优化。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 配离子与形成体的电荷数
()
3
Ag(S 2O3 ) 2 ,
(2)
Pt Cl 3 (NH 3 )
(3)
K 3 Fe (CN) 6
赤血盐 ,
(2)
K 4 Fe (CN) 6
(3)
(0)
Co Cl 3 (NH 3 )3 , Fe(CO) 5
黄血盐
12
13
←
← ←
← ← ←
(1) 内界与外界
32
8.4.1 价键理论 (valence bond theory)
同一原子内,轨道的杂化和不同原子间轨道的重叠构成了共价键 理论的核心论点之一.这里把第二章的s-p杂化轨道扩大到d轨道上 ,形成s-p-d杂化轨道.
(1) 价键理论的要点
● 形成体(M)有空轨道,配位体(L)有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
Ag(NH 3 )2 Cl
中配 外 心位 界 离体 子
Ni(CO) 4 CoCl3 (NH3 )3
中配 心位 原体 子
中 心配 离位 子体
配离子
形成体 — 中心离子或原子(central ion or central atom)
(配分子) 配位体 — 中性分子或阴离子
形成体 — 提供空轨道 电子对接受体 Lewis酸 配位体 — 提供孤对电子 电子对给予体 Lewis碱
8
(三)配位数
配合物中,直接与中心离子(或原子)配 位的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中心离子(或原子)的 配位数。
一般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数为2、4、 6。中心离子的配位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中 心离子和配体的电荷、体积和电子层结构,以 及配合物形成时温度和反应物的浓度等。
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电 荷的代数和。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投入到中心离子的内层空轨道中,所以一般形成外轨型配
合物;CN-、CO等电负性小、变形性大的配位原子,提供
的电子易于投入到内层空轨道中,形成内轨型配合物(螯
合物一般为内轨);NH3、Cl-没有明显的规律;
.
13
• B、配合物的稳定性:指水溶液中的解离程度, 用K不稳或K稳来衡量。价键理论认为(定性): 对同一中心离子或同一配体,配位数相同时,内 轨型配合物较外轨型配合物更稳定,如Co(NH3)62+ + O2 Co(NH3)63+,解释:内轨型配合物极性小, 外轨型配合物极性大,所以外轨型配合物易为水 拆 散 而 解 离 。 例 如 FeF63- ( 外 轨 , 2×1015 ) 、 Fe(CN)63-(内轨1042),FeF63- + 6CN- Fe(CN)63+ 6F-。
.
1
第二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 一、配合物的定义
• 它是由形成体(中心体)与配体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复杂化合物。
• 二、配合物的组成
• 以[Cu(NH3)4]SO4和K3[Fe(CN)6]为例说明其组成和一些基本概念。 • 1、内、外界:内界(配离子)――[Cu(NH3)42+]、[Fe(CN)6]3-;外界
.
+1
+2
+3
+4
(Ag+、Cu+) (Cu2+、Zn2+、Hg2+) (Fe3+、Co3+) (Si4+、Pt4+)
CN
2
4、6
6、4
6、8
• 6、配离子的电荷:中心离子与配体电荷的代数和,如 [Pt(NH3)4][PtCl4]、[Fe(C2O4)3]3-。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化学-PPT文档资料
对Werner型配合物来说,最常用的方法是结晶,其 中包括:
(a)浓缩、蒸发除去溶剂,用冰盐浴等冷却,使产物析出。
(b)缓慢地加入与溶剂有互相混溶,但又不能溶解目标配合物 的溶剂使产物析出。 (c)若目标配合物是配阳离子,可加入能与它生成难溶盐的合 适阴离子将它分离出来,而要制备配阳离子时,可以加入一 种合适的阳离子使其分离出来。当一次结晶不能制得纯目标 化合物时,还需多次结晶,使其纯化。
1. 配体取代
(1)溶剂的作用
即在一定条件下,新配体可以置换 原配合物中的一个,几个或全部配体, 并得到新配合物。选择溶剂及控制反 应条件是提高合成反应产率,减少副 产物的关键。
在配合物合成中,提供中心原子的化合物一般是无机盐(如 含氧酸盐,卤化物等),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对溶剂的要求 是反应物在其中能较好的溶解,但碱性要小于目标化合物中 配体的碱性,这样才能保证产物在其中不发生分解(水解、 醇解等),同时还要有利于产物分离。
(1)水溶液中的直接加成 水是最常用,最主要的溶剂之一。水中的直接 加成实际上是用适当的配体去取代水合配离子中 的水分子。合成时溶液的酸度对反应产率和产物 分离有很大影响,控制PH是某些配合物合成的关 键。
很多配体都是有机弱酸,只有将其变为酸根,即 lewis碱后方可配位。因此,合成配合物时需加入些 碱使其转型。例如,由CrCl3和乙酰丙酮(acac)水溶 液合成[Cr(C5H7O2) 3]时,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尿素, 通过加热使尿素水解成氨来控制溶液的pH,使产物 很快结晶出来: CO(NH2)+H2O=2NH3+CO2 CrCl3+3C5H8O2+3NH3=[Cr(C5H7O2)3]+3NH4C 1
上述反应就是直接在无水乙醚和乙腈中进行的。
第19章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为分裂能()。
38
(2) 四面体场
d
dr
四面体场中的坐标和d轨道的分裂 由于dε和dγ两组轨道与配体电场作用的大小区别,远不如 在八面体场中的明显,所以四面体场的分裂能 △t 较小, △t < △o 。
39
(3)正方形场
s
正方形场中坐标的选取和d轨道的分裂 在正方形场中,△s 很大,△s > △o 。
y Ni (CO)4 中d-pπ配键(反馈π键)示意图 35
过渡金属与羰基、氰、链烯烃、环烯烃等配体形成 的配合物都含有反馈π键。
烯烃配合物
1827年,丹麦药剂师Zeise合成了K [ PtCl3(C2H4) ]·H2O, 这是第一个有机金属化合物,但其结构直到120多年后才 确定。
σ 配键
d-pπ 配键
12
3 、配体的先后顺序
(1)先无机后(有机) (2)先阴离子后分子 (3)同类配体中,按配位原子在英文字母表中的次序 (4)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原子个数少的在前 (5)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原子个数相同,则按和配
位原子直接相连的其它原子英文字母次序。
13
命名下列配合物
1. PtCl2(Ph3P)2 2. K [PtCl3 (NH3 )] 3. [Co (NH3 )5 H2O ] Cl3 4. [Pt(Py)(NH3 )(NH2OH)(NO2)]Cl 5. [ Pt (NH3)2 (NO2) (NH2) ]
铂与乙烯之间的成键示意图 36
19- 2- 2 晶体场理论
1、 晶体场中d 轨道的分裂
在自由原子或离子中,五种 d 轨道的能量简并, 其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如图
y x
dxy
z x
dxz
z
38
(2) 四面体场
d
dr
四面体场中的坐标和d轨道的分裂 由于dε和dγ两组轨道与配体电场作用的大小区别,远不如 在八面体场中的明显,所以四面体场的分裂能 △t 较小, △t < △o 。
39
(3)正方形场
s
正方形场中坐标的选取和d轨道的分裂 在正方形场中,△s 很大,△s > △o 。
y Ni (CO)4 中d-pπ配键(反馈π键)示意图 35
过渡金属与羰基、氰、链烯烃、环烯烃等配体形成 的配合物都含有反馈π键。
烯烃配合物
1827年,丹麦药剂师Zeise合成了K [ PtCl3(C2H4) ]·H2O, 这是第一个有机金属化合物,但其结构直到120多年后才 确定。
σ 配键
d-pπ 配键
12
3 、配体的先后顺序
(1)先无机后(有机) (2)先阴离子后分子 (3)同类配体中,按配位原子在英文字母表中的次序 (4)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原子个数少的在前 (5)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原子个数相同,则按和配
位原子直接相连的其它原子英文字母次序。
13
命名下列配合物
1. PtCl2(Ph3P)2 2. K [PtCl3 (NH3 )] 3. [Co (NH3 )5 H2O ] Cl3 4. [Pt(Py)(NH3 )(NH2OH)(NO2)]Cl 5. [ Pt (NH3)2 (NO2) (NH2) ]
铂与乙烯之间的成键示意图 36
19- 2- 2 晶体场理论
1、 晶体场中d 轨道的分裂
在自由原子或离子中,五种 d 轨道的能量简并, 其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如图
y x
dxy
z x
dxz
z
无机化学 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获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
1893年苏黎世大学维尔纳 (Werner A)教授对这类化 合物本性提出了天才见解, 被后人称为维尔纳配位学 说,成为配位化学的奠基 人。维尔纳因此而获得 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
维尔纳 (Werner, A, 1866-1919)
配位化学的奠基人—维尔纳
配位化学是当今化学学科的前沿领域之一, 配合物在医疗、药物、分离分析、染料、化学合 成等诸多方面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② 配离子的解离如同弱电解质:
[Cu(NH3)4]2+
Hale Waihona Puke Cu2++4NH3
浓度非常低
+
+ [Cu(NH3)4]2+
[Cu(NH3)4]2+
Cu2+
Cu2+ 4NH3
4NH3
配离子解离出中心原子和配体,同
时,二者C重u(新O结H合)2成配离子Cu,S是动态平
衡的过程,这种平衡就叫做配位平衡。
一、稳定常数
内界
外界
离子键
➢ 配合物的解离如同强电解质:
[Cu(NH3)4]SO4→[Cu(NH3)4]2++SO42-
[ Cu (NH3)4 ]2+
中心原子 配体 配位键
➢ 配离子的解离如同弱电解质:
[Cu(NH3)4]2+
Cu2+ + 4 NH3
配合物的解离:
① 配合物的解离如同强电解质:
[Cu(NH3)4]SO4→[Cu(NH3)4]2++SO42-
Fe4[Fe(CN)6]3 [Cu(NH3)4]SO4
K2[Ag(CN)2]
[Ag(NH3)2]OH
1893年苏黎世大学维尔纳 (Werner A)教授对这类化 合物本性提出了天才见解, 被后人称为维尔纳配位学 说,成为配位化学的奠基 人。维尔纳因此而获得 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
维尔纳 (Werner, A, 1866-1919)
配位化学的奠基人—维尔纳
配位化学是当今化学学科的前沿领域之一, 配合物在医疗、药物、分离分析、染料、化学合 成等诸多方面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② 配离子的解离如同弱电解质:
[Cu(NH3)4]2+
Hale Waihona Puke Cu2++4NH3
浓度非常低
+
+ [Cu(NH3)4]2+
[Cu(NH3)4]2+
Cu2+
Cu2+ 4NH3
4NH3
配离子解离出中心原子和配体,同
时,二者C重u(新O结H合)2成配离子Cu,S是动态平
衡的过程,这种平衡就叫做配位平衡。
一、稳定常数
内界
外界
离子键
➢ 配合物的解离如同强电解质:
[Cu(NH3)4]SO4→[Cu(NH3)4]2++SO42-
[ Cu (NH3)4 ]2+
中心原子 配体 配位键
➢ 配离子的解离如同弱电解质:
[Cu(NH3)4]2+
Cu2+ + 4 NH3
配合物的解离:
① 配合物的解离如同强电解质:
[Cu(NH3)4]SO4→[Cu(NH3)4]2++SO42-
Fe4[Fe(CN)6]3 [Cu(NH3)4]SO4
K2[Ag(CN)2]
[Ag(NH3)2]OH
高中化学 第10章配位化合物课件
(4)在同类配体中,若配位原子相同,则 将含较少原子数的配体排在前面,较多原子数 的配体列后。 (5)在同类配体中,若配位原子相同,配 体中含原子的数目也相同,则按在结构式中与 配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 序排列。 (6)配体的化学式相同,但配位原子不同 时,则按配位原子的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 排列,若配位原子尚不清楚,则以配位个体的 化学式所列的顺序为准。
(二)外轨配合物和内轨配合物 1. 外轨配合物
中心原子全部用最外层的空轨道(如 ns, np,nd)进行杂化,并与配体结合而形成的配 合物称为外轨配合物。中心原子采用sp, sp3, sp3d2 杂化与配体结合生成配位数为 2,4,6 的配合物都是外轨配合物。 基态 Fe3+ 的 3d 能级上有5 个电子,分占 5 个 3d 轨道:
在H2O的影响下,Fe3+的1个4s空轨道,3个4p空轨 道,2 个4d空轨道进行杂化,分别与 6个含孤对电 子的H2O形成6个配位键,形成[Fe(H2O)6] 3+。
2. 内轨配合物 中心原子的次外层 (n 1) d 空轨道参与杂化, 并与配体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内轨配合物。中 心原子采取 dsp2,d2sp3杂化,与配体生成配位 数为 4,6 的配合物是内轨配合物。 当 Fe3+ 与 CN 接近时,在 CN 的影响下, Fe3+ 的5 个 3d 电子挤到3个 3d 轨道中,空出 2
(3)由于 d 轨道能级发生分裂,中心原子价 电子层的 d 电子将重新分布,往往使系统的总能 量有所降低,在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产生附加成 键效应。
(二)中心原子 d 轨道能级的分裂 自由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层的 5 个 d 轨道的能 量完全相同,称为简并轨道。如果将中心原子放 在球形对称的负电场中,由于负电场对 5 个简并 d 轨道的静电排斥力是相同的,d 轨道的能量升 高,但能级不会发生分裂。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ppt
取代和交换反应
C l
C l 2 -
P t
N H 3
C l
C l
-
N H 3 C l
P t
N H 3
C l C l
N H 3 C l
P t
N H 3 C l
c is -[P t(N H 3 )2 C l2 ]
N H 3 C l
N H 3 N H 3
C l N H 3+ C l N H 3
P t 过 量 N H 3 P t H C l P t H C l
直接法
所谓直接法就是由金属和配体直接反应合成配合物的方法, 主要包括溶液中直接进行配位反应-即溶剂法、无溶剂法、 气相法、金属蒸气法及固相反应法等,本节介绍几种常用的 合成方法。
(1)溶剂法-溶液中的直接配位作用: (2) (3) CuSO4·5H2O + 4NH3 [Cu(NH3)4]SO4·H2O + 4H2O (4) CrCl3 + 3acac [Cr(acac-)3] + 3HCl
取代和交换反应
平面四边形配合物的反位效应:
在平面四边形配合物(Ni、Pt、Pd等的配合物)中,反位效应 顺序可以作为合成新配合物的指导原则。所谓反位效应就是 指在二价铂的平面正方形配合物中,某配体对它对位上(即反 位)的配体(离去基团)产生影响,即对其反位上的配体有活化 作用,使之容易离去,也就是容易被其它配体取代。经大量 实验研究二价铂的配合物反位效应顺序为CO,CN—,C2H4 >PR3-,H—>CH3-,SC(NH2)2>I-,NO2-,SCN— >Br— >Cl—>py,NH3,RNH2>OH—>H2O。
经典配合物的合成11直接法12取代反应法13氧化还原法14模板法15水热溶剂热法16固相反应法17特殊配合物的合成簇状化合物的合成21含羰基簇状化合物的合成211配体取代212加成反应213缩合反应214金属交换反应22非羰基金属簇的合成221卤离子金属簇的合成222其它非羰基金属簇的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31主族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32金属烯烃配合物的合成33金属所谓直接法就是由金属和配体直接反应合成配合物的方法主要包括溶液中直接进行配位反应即溶剂法无溶剂法气相法金属蒸气法及固相反应法等本节介绍几种常用的合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化学详解演 示文稿
优选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化学
❖ 11.1.1溶液中的直接配位作用
❖ 在直接配位合成中,作为中心原子最常用的金属化合物 是无机盐(如卤化物、醋酸盐、硫酸盐等),氧化物和氢氧化 物等。选择过渡金属化合物时要兼顾易(与配体)发生反应和 易与反应产物分离两方面。
❖ 直接法合成配合物时,溶剂的选择也很重要,一种好的 溶剂应该是反应物在其中有较大的溶解度而且不发生分解(水 解、醇解等),并有利于产物的分离等特点。
10~100g一氧化碳,沉积到Pa,30K的铜质反应屏上,反
应完成后,将深冷屏加热除去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然后把产
物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将产物分离出来。
❖ 二、组分交换法
❖ 11.2.1 金属交换反应
❖ 金属配合物和某种过渡金属的盐(或某种过渡金属化合物)之 间发生金属离子的交换:
MCh l M'n M'Ch k Mm (l k)Ch
❖
❖ 基底分离法与MVS法相似。在MVS法中最低共沉积温度 是液氮温度(77K),若要合成以克计的含 N2,CO,NO和 C2H4等配体的配合物是不可能的。因为在77K时,这些配
体不凝聚,而且金属原子在这类挥发性配体中的扩散和凝聚 过程远超过金属-配体间的配位反应,所以在反应器壁上得 到的是胶态金属。当体系温度低于配体熔点的1/3时,基底 上金属-配体的配位作用超过金属的凝聚作用。所以要实现
❖ 把配合物的各组分按适当的分量和次序混和,在一定反应 条件下直接合成配合物。
❖ 二水合醋酸锌的吡啶饱和溶液经分子筛脱水,然后与吡咯、 吡啶醛、分子筛一起装入高压瓶中,脱气后,用油浴加热到 130~150℃,保温48h,冷却,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 风干,得到大环合锌紫色晶体。
❖ 此方法特别用来制备不稳定的配合物,因为在合成的过程 中避免了制备、分离配体步骤。
物:
❖
ZrCl4 4CF3COCH2COCF3 CCl4/回回[Zr(CF3COCHCOCF3)4] 4HCl
❖ 有些配体(例如乙醛、吡啶、乙二胺等)本身就是良好的溶 ❖ 剂 直。接例在如乙:氰溶Cu液2O中进2H行PF。6 8CH 3CN 2[Cu(CH 3CN) 4 ]PF6 H2O
❖ 11.1.2 组分化合法合成新的配合物
❖ 11.1.3 金属蒸气法和基底分离法 ❖ 金属蒸气法简称MVS法,用于合成某些低价金属的单核配
合物、多核配合物、簇状配合物和有机金属配合物。 ❖ 一般装置是由金属蒸发器、反应室和产物沉积壁等组成,
整个体系要保持良好的真空度。反应物在蒸发器中经高温蒸发 生成活性很高的蒸气。这些活泼的金属原子和配体(分子或原 子团)在低温沉积壁上发生反应而得到产物。低温下金属原子 和配体的沉积和反应避免了配合物分子的热分解。
❖ 在一定的条件下,新配体可以置换原配合物中一个、几个 或全部配体,得到新配合物,反应效应可作为合成新配合物的 指导原则。控制反应条件是提高产率的关键。例如:
❖
Ni(CO) 4 4PCl 3 Ni(PCl 3 )4 4CO
❖ 在 CO2 气氛中,无水条件下将三氯化磷加到羰基镍中,迅速搅 拌,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干燥得取代产物。
❖ 三、氧化还原反应法
❖ 11.3.1 由金属单质氧化以制备配合物
❖
CO(NH 2 )2 H2O 2NH 3 CO 2
CrCl 3 3C5H8O2 3NH 3 [Cr(C 5H7O2 )3 ] 3NH 4Cl
❖ 对于卤素、砷、磷酸酯、膦、胺、β-二酮等配体的配合物 可在非水溶液中合成,常用的溶剂有醇、乙醚、苯、甲苯、丙
酮、四氯化碳等。例如把二酮CF3COCH 2COCF3 直接加到 ZrCl 4 的 CCl 4 悬浊液中,加热回流混合物直至无HCl放出,可得到锆的鳌合
配合物的合成必须在很低的温度下进行。要针对反应体系选 择适当的温度、沉积速率以及配体和金属原子的浓度。
❖
Ozin G A的基底分离法合成装置中包括由电子枪产生金
属(V,Cr,Mn,Fe和Ru等)原子蒸气,大容量闭合循环氦制
冷器作为反应室和用来沉积配合物的反应屏。例如,用此法
合成过渡金属的羰基配合物时,把10~100mg金属蒸气和
❖ 如果配体被部分取代,就得到混和配体的配合物,例如:
❖
K2PtCl 4 2(C 2H5 )2S cis {Pt[(C 2H5 )2S]2 Cl 2} 2KCl
❖ 制备方法很简单,将四氯合铂(Ⅱ)酸钾的水溶液和二乙基硫在 带玻璃塞的锥形瓶中混和,放置,蒸干,苯萃取,冰浴冷却后 得黄色产物。
❖ 11.2.3 配体上的反应与新配合物的生成
❖ 水是重要的溶剂之一。乙酰丙酮、氨、氰和胺类的许多 配合物的合成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例如由硫酸铜和草酸钾 直接合成二草酸合铜(Ⅱ)酸钾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CuSO 4 2K 2C2O4 K2[Cu(C 2O4 )2 ] K2SO4
❖
❖ 溶液的酸度对反应产率和产物分离有很大影响,控制溶液
的pH是合成某些配合物的关键。例如,由三氯化铬与乙酰丙酮 水溶液合成[ Cr(C 5H7O2)3]时,由于反应物和产物都溶于水,使反 应无法进行到底。所以在反应液中加入尿素,由尿素水解生成 氨控制溶液的pH,使产物很快地结晶出来。
❖ 西佛碱、戊二酮、偶氮化合物配体和其活泼配体,配体上 可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新配合物的生成。例如在制备三(3-溴代 -2,4-戊酮)合铬(Ⅲ)时,将N-溴代丁二酰亚胺加到丙酮合铬(Ⅲ) 的氯仿溶液中,搅拌,加热,除去溶剂,过滤产物在苯-4庚烷 中重结晶即可。
[(CH 3CO) 2 CH] 3 Cr 3C 4H4O2NBr [(CH 3CO) 2 CBr] 3 Cr 3C 4 H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N
❖ M可以是过渡金属,也可以是氢,M'是过渡金属。反应结果,M'n 置换了鳌合物中的 Mm,生成更稳定的鳌合物 M'Ch k 。
❖ 金属的置换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不同的配体有不同的金 属置换序,例如:双水杨亚乙二胺配合物的置换序(即生成配合 物的稳定性次序)为Cu>Ni>Zn>Mg
❖ 11.2.2 配体取代
优选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化学
❖ 11.1.1溶液中的直接配位作用
❖ 在直接配位合成中,作为中心原子最常用的金属化合物 是无机盐(如卤化物、醋酸盐、硫酸盐等),氧化物和氢氧化 物等。选择过渡金属化合物时要兼顾易(与配体)发生反应和 易与反应产物分离两方面。
❖ 直接法合成配合物时,溶剂的选择也很重要,一种好的 溶剂应该是反应物在其中有较大的溶解度而且不发生分解(水 解、醇解等),并有利于产物的分离等特点。
10~100g一氧化碳,沉积到Pa,30K的铜质反应屏上,反
应完成后,将深冷屏加热除去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然后把产
物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将产物分离出来。
❖ 二、组分交换法
❖ 11.2.1 金属交换反应
❖ 金属配合物和某种过渡金属的盐(或某种过渡金属化合物)之 间发生金属离子的交换:
MCh l M'n M'Ch k Mm (l k)Ch
❖
❖ 基底分离法与MVS法相似。在MVS法中最低共沉积温度 是液氮温度(77K),若要合成以克计的含 N2,CO,NO和 C2H4等配体的配合物是不可能的。因为在77K时,这些配
体不凝聚,而且金属原子在这类挥发性配体中的扩散和凝聚 过程远超过金属-配体间的配位反应,所以在反应器壁上得 到的是胶态金属。当体系温度低于配体熔点的1/3时,基底 上金属-配体的配位作用超过金属的凝聚作用。所以要实现
❖ 把配合物的各组分按适当的分量和次序混和,在一定反应 条件下直接合成配合物。
❖ 二水合醋酸锌的吡啶饱和溶液经分子筛脱水,然后与吡咯、 吡啶醛、分子筛一起装入高压瓶中,脱气后,用油浴加热到 130~150℃,保温48h,冷却,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 风干,得到大环合锌紫色晶体。
❖ 此方法特别用来制备不稳定的配合物,因为在合成的过程 中避免了制备、分离配体步骤。
物:
❖
ZrCl4 4CF3COCH2COCF3 CCl4/回回[Zr(CF3COCHCOCF3)4] 4HCl
❖ 有些配体(例如乙醛、吡啶、乙二胺等)本身就是良好的溶 ❖ 剂 直。接例在如乙:氰溶Cu液2O中进2H行PF。6 8CH 3CN 2[Cu(CH 3CN) 4 ]PF6 H2O
❖ 11.1.2 组分化合法合成新的配合物
❖ 11.1.3 金属蒸气法和基底分离法 ❖ 金属蒸气法简称MVS法,用于合成某些低价金属的单核配
合物、多核配合物、簇状配合物和有机金属配合物。 ❖ 一般装置是由金属蒸发器、反应室和产物沉积壁等组成,
整个体系要保持良好的真空度。反应物在蒸发器中经高温蒸发 生成活性很高的蒸气。这些活泼的金属原子和配体(分子或原 子团)在低温沉积壁上发生反应而得到产物。低温下金属原子 和配体的沉积和反应避免了配合物分子的热分解。
❖ 在一定的条件下,新配体可以置换原配合物中一个、几个 或全部配体,得到新配合物,反应效应可作为合成新配合物的 指导原则。控制反应条件是提高产率的关键。例如:
❖
Ni(CO) 4 4PCl 3 Ni(PCl 3 )4 4CO
❖ 在 CO2 气氛中,无水条件下将三氯化磷加到羰基镍中,迅速搅 拌,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干燥得取代产物。
❖ 三、氧化还原反应法
❖ 11.3.1 由金属单质氧化以制备配合物
❖
CO(NH 2 )2 H2O 2NH 3 CO 2
CrCl 3 3C5H8O2 3NH 3 [Cr(C 5H7O2 )3 ] 3NH 4Cl
❖ 对于卤素、砷、磷酸酯、膦、胺、β-二酮等配体的配合物 可在非水溶液中合成,常用的溶剂有醇、乙醚、苯、甲苯、丙
酮、四氯化碳等。例如把二酮CF3COCH 2COCF3 直接加到 ZrCl 4 的 CCl 4 悬浊液中,加热回流混合物直至无HCl放出,可得到锆的鳌合
配合物的合成必须在很低的温度下进行。要针对反应体系选 择适当的温度、沉积速率以及配体和金属原子的浓度。
❖
Ozin G A的基底分离法合成装置中包括由电子枪产生金
属(V,Cr,Mn,Fe和Ru等)原子蒸气,大容量闭合循环氦制
冷器作为反应室和用来沉积配合物的反应屏。例如,用此法
合成过渡金属的羰基配合物时,把10~100mg金属蒸气和
❖ 如果配体被部分取代,就得到混和配体的配合物,例如:
❖
K2PtCl 4 2(C 2H5 )2S cis {Pt[(C 2H5 )2S]2 Cl 2} 2KCl
❖ 制备方法很简单,将四氯合铂(Ⅱ)酸钾的水溶液和二乙基硫在 带玻璃塞的锥形瓶中混和,放置,蒸干,苯萃取,冰浴冷却后 得黄色产物。
❖ 11.2.3 配体上的反应与新配合物的生成
❖ 水是重要的溶剂之一。乙酰丙酮、氨、氰和胺类的许多 配合物的合成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例如由硫酸铜和草酸钾 直接合成二草酸合铜(Ⅱ)酸钾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CuSO 4 2K 2C2O4 K2[Cu(C 2O4 )2 ] K2SO4
❖
❖ 溶液的酸度对反应产率和产物分离有很大影响,控制溶液
的pH是合成某些配合物的关键。例如,由三氯化铬与乙酰丙酮 水溶液合成[ Cr(C 5H7O2)3]时,由于反应物和产物都溶于水,使反 应无法进行到底。所以在反应液中加入尿素,由尿素水解生成 氨控制溶液的pH,使产物很快地结晶出来。
❖ 西佛碱、戊二酮、偶氮化合物配体和其活泼配体,配体上 可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新配合物的生成。例如在制备三(3-溴代 -2,4-戊酮)合铬(Ⅲ)时,将N-溴代丁二酰亚胺加到丙酮合铬(Ⅲ) 的氯仿溶液中,搅拌,加热,除去溶剂,过滤产物在苯-4庚烷 中重结晶即可。
[(CH 3CO) 2 CH] 3 Cr 3C 4H4O2NBr [(CH 3CO) 2 CBr] 3 Cr 3C 4 H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N
❖ M可以是过渡金属,也可以是氢,M'是过渡金属。反应结果,M'n 置换了鳌合物中的 Mm,生成更稳定的鳌合物 M'Ch k 。
❖ 金属的置换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不同的配体有不同的金 属置换序,例如:双水杨亚乙二胺配合物的置换序(即生成配合 物的稳定性次序)为Cu>Ni>Zn>Mg
❖ 11.2.2 配体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