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新闻作品写作分析
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科技新闻报道
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科技新闻报道科技新闻报道在现今信息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够传递最新的科技发展、创新和突破,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要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科技新闻报道,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你撰写出优质的科技新闻报道。
第一部分:引言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科技新闻报道需要一个吸引人的引言,它能够准确地概括新闻的要点并引起读者的兴趣。
引言要简明扼要,鼓舞人心,以吸引读者继续往下阅读。
例如:“XX 公司最新推出的智能手机,将彻底改变我们对通信的认知。
这款手机拥有超强的处理能力和出色的摄影功能,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
”第二部分:事件描述在科技新闻报道中,事件描述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记者需要准确、客观地描述科技创新的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向读者传递信息。
以下是一些编写事件描述的技巧:1. 简洁明了: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事件的关键细节,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叙述。
2. 事实为主: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确保所报道的事件真实可信。
3. 重点突出:将报道的重点放在创新和突破性的技术方面,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三部分:专家观点为了使科技新闻报道更有权威性和可信度,引入专家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专家观点能够提供对科技创新的深入分析和解释,对读者产生积极影响。
以下是引入专家观点的一些建议:1. 对专家进行采访:争取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获取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2. 引用专家观点:在报道中直接引用专家的话语,以增加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3. 查证专家身份:确保专家的身份和背景可靠,并提供相关信息。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具体地展示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或个人带来的影响。
案例分析也可以说明科技创新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以下是撰写案例分析的注意事项:1. 选择典型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展示整个行业的发展。
2. 数据支持: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统计数字,以支持你的案例分析和论点。
科技新闻的写作技巧
科技新闻的写作技巧摘要科技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有特色的科技事实的报道。
科技新闻有着与新闻的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过程中有一定的技巧,掌握了写好科技新闻的一些小诀窍,在写作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仅能提高作品在媒体的上稿率,也不乏写出倍受瞩目的科技新闻力作。
关键词科技新闻;报道;技巧0引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给今天的科技宣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新闻在媒体中占有的比例不断增加,质量越来越高。
科技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有特色的科技事实的报道。
科技新闻有着与新闻的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过程中有一定的技巧,掌握了写好科技新闻的一些小诀窍,会在写作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仅能提高作品在媒体的上稿率,也不乏写出倍受瞩目的科技新闻作品。
1 主题好,立意深主题是文章的魂,一篇科技新闻写作高下,首先反映在主题的开掘上,具体体现在是否摸准了科技发展的脉搏,是否抓住牵动党心民心的热点话题。
科技每时每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大到重大的科技发明、科学发现,小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涉及的科学常识、日常的科技工作。
要想写出好新闻,你要慧眼识珠,选择与当前国家方针、政策节拍一致,与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关联,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服务“三农”,在这个大背景下,就可以以科技致富为主题,普及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把握农村宣传阵地。
时下,汽车行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汽车行业的科技最新动向、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发明创造,都会引起受众的兴趣。
不妨像这样抓住好的主题,明确立意,写出的科技新闻才会有力度、有受众。
2 切点小,挖掘深选择切入点是写好科技新闻的关键,尤其是新闻。
一般的报道平铺直叙,写出某年某月某项科技成果问世,对重大科技成果而言,这种写法无可挑剔,但重大科技成果毕竟凤毛麟角。
对于一般的科技报道,要是选准一个切入点,从生活中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现象为切入口,深入挖掘,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高科技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
提高科技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科技新闻报道是现代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读者传递了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创新。
为了提高科技新闻报道的质量,记者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提高科技新闻报道写作技巧的方法。
1. 准确性与可靠性科技新闻报道的首要原则是准确性与可靠性。
记者在写作过程中应该保持客观中立,并通过权威渠道获取准确的信息。
在报道中引用专家意见和科学研究结果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
2. 简明扼要科技新闻报道通常涉及复杂的科学概念和技术术语,记者需要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在写作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者给出相应的解释。
另外,科技新闻报道需要简洁明了,避免太长的句子和冗长的段落。
3. 结构合理一篇好的科技新闻报道应该有良好的结构。
记者可以采用倒三角式的写作结构,先给出关键信息,再进行详细解释。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应用"五个W和一个H"原则,即回答问题: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
这样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报道的内容。
4. 图文并茂科技新闻报道可以通过插图、照片或表格等方式增加可读性。
合适的图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道的主题和内容,并提供更直观的信息。
当然,在使用这些图像时,记者应该保证其版权合法,并确保图像质量与报道内容匹配。
5. 来源多样化为了提高科技新闻报道的质量,记者应该尽量获取多个来源的信息。
不仅可以从官方渠道获得信息,还应该与科学家、研究人员或相关专家进行交流。
通过多方面的信息获取,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报道。
6. 引发思考好的科技新闻报道应该具备引发思考的作用。
记者可以邀请专家发表意见,提出问题或展开讨论,激发读者对科技话题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科技的发展并对其产生持久的兴趣。
7. 创新与多样性为了提高科技新闻报道的吸引力,记者可以尝试一些创新的写作方式和表现形式。
例如,采访短片、科技趣闻、个人专栏等。
新闻评述范文
新闻评述范文(新闻标题),中国科学家在太空实验室成功培育出植物。
近日,中国科学家在太空实验室成功培育出植物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标志着中国太空科技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未来太空探索和居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据悉,这次成功的实验是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完成的。
科学家们利用航天实验室的微重力环境,成功培育出了一种名为“太空草”的植物。
这种植物在太空环境下能够正常生长,并且在重返地球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生存率。
这项实验的成功对于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居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植物在太空环境中的生长状况为未来在太空中建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植物的生长不仅可以为宇航员提供新鲜的食物,还可以为太空环境提供氧气,并且可以帮助调节太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其次,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还可以为地球上的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
通过研究太空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为地球上的农作物培育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这次实验的成功也展示了中国太空科技领域的实力和成就。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2003年首次载人飞行以来,已经成功完成了多次载人飞行任务,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空间实验室。
这次成功的植物培育实验再次证明了中国在太空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科学家在太空实验室成功培育出植物的消息令人振奋。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太空科技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居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在太空中的探索和利用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科技新闻采访写作注意事项
科技新闻采访写作注意事项科技新闻采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需要记者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注意一些写作细节,以确保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
以下是一些科技新闻采访写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在文章中插入任何网络地址。
由于网络地址可能会发生变化或失效,直接插入地址会导致读者无法访问相关内容,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应避免使用http开头的网址。
文章中不得包含数学公式或计算公式。
科技新闻的读者群体广泛,不一定具备深厚的数学背景,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数学公式或计算公式,以确保文章易于理解和阅读。
第三,确保文章内容的独一性,避免内容重复出现。
科技新闻的写作需要提供新鲜、独特的信息,避免重复报道相同的内容。
记者在采访时应尽可能寻找独特的角度和信息,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第四,文本需结构合理,段落明晰,使用适当的标题,以增强阅读流畅性。
科技新闻的写作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和组织,段落之间应有明确的过渡,使用适当的标题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五,不得使用、插入任何形式的图片链接。
科技新闻的写作应以文字为主,避免使用图片链接。
图片链接可能会导致版权问题,而且使用图片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图片链接。
第六,避免使用依赖图像的语句,如“如图所示”等字眼。
科技新闻的读者可能无法直接看到相关图片,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应避免使用依赖图像的语句,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七,不得在文章中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
科技新闻的写作应尽量避免重复提问,以避免读者的审美疲劳。
记者在采访时应提前准备好问题,确保问题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第八,不必在文章中过多自我介绍。
读者对记者的身份并不关心,他们更关注的是文章中所传递的信息。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自我介绍的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科技新闻本身上。
第九,文章应刻画明确,句式流畅,并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来表达。
科技新闻的写作应具备准确的描述能力,句式应流畅自然,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或句子结构,以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内容。
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科技报道
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科技报道科技报道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新闻报道,要求准确、客观地传递科技领域的最新信息和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具备强烈的吸引力,让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写作这类报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以确保文章内容准确、生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一、抓住热点话题,选择合适的主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时刻都有新的热点话题涌现。
作为科技报道的撰写者,应当密切关注科技界的动态,及时捕捉到最新的热门话题。
选择具有吸引力的主题是写好引人入胜的科技报道的第一步。
在选择主题时,要考虑到科技新闻的受众特点,挑选符合读者兴趣和需求的话题。
比如,最新的科技产品、重大科学发现、创新应用等,这些都是吸引读者注意并保持阅读兴趣的热点主题。
二、简明扼要,准确传递信息科技报道最重要的任务是传递信息。
在语言表达上需要简明扼要,用简洁的语句准确概括和阐述重要信息。
避免冗长的叙述和繁琐的技术术语,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所传递的内容。
同时,要确保报道中的信息准确无误。
在撰写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背景知识,以确保对相关科技领域有深入的了解。
对于涉及具体数据和研究结果的报道,要核实来源并注明出处,确保信息的可信度。
三、生动有趣,巧妙运用案例和人物故事为了增加报道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可以巧妙地运用案例和人物故事来展示科技的应用和影响。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动的故事,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例如,谈论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时,可以通过介绍一个病人的真实故事,描述他如何借助AI技术得到更准确的诊断。
这样的案例和故事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科技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四、图文并茂,提高可视化效果图文并茂是科技报道中常用的手段之一,能够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化效果。
通过插入相关的图片、表格、图表等,能够更好地展示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在插入图片时,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相关性的图片,同时配上简明扼要的说明文字,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图片所传递的信息。
科技类新闻300字
科技类新闻300字
摘要:
一、科技新闻的重要性
二、近期我国科技领域的热点事件
三、科技新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提高科技新闻素养的建议
正文:
科技类新闻对于及时了解科技发展趋势、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科技类新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简要介绍近期我国科技领域的热点事件,并分析科技新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后提出提高科技新闻素养的建议。
首先,近期我国科技领域的热点事件包括: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计算、航天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例如,我国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取得进展,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5G网络建设加速推进,为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产业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量子计算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实现了量子霸权。
其次,科技新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如移动支付、在线教育、智能医疗等。
同时,也使得人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隐私泄露、网络安全等问题。
因此,关注科技新闻,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最后,提高科技新闻素养的建议如下:
1.多关注权威科技媒体,了解专业、准确的科技新闻;
2.学习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科技素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科技发展趋势;
3.积极参与科技话题讨论,与他人分享科技新闻和见解,拓宽自己的视野。
总之,关注科技类新闻,了解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对于我们适应科技发展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分析中 国如何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新闻分析中国如何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新闻分析:中国如何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朝着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迈进。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高铁的飞速发展到 5G 技术的引领,从航天探索的突破到量子计算的前沿研究,无一不展示着中国科技的强大实力和巨大潜力。
然而,要成为真正的世界科技强国,中国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也有着明确的发展路径。
科技强国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源动力,而中国在这方面正不断加大投入。
政府对科研的支持力度逐年递增,通过设立各类科研基金、项目,鼓励科研人员勇攀科技高峰。
同时,企业也逐渐成为创新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创新对于自身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性,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为培养科技人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了大量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发展,也促进了国内人才的成长。
同时,通过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为科技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基础研究是科技发展的基石。
中国在加强应用研究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基础研究。
加大对基础科学领域的投入,建设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设施和研究平台,为科研人员开展前沿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解决重大科技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价值的重要环节。
中国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建立了众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孵化器,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成果转化的动力。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开放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分享科技成果。
科技新闻的写作与报道
科技新闻的写作与报道科技新闻的写作与报道科技新闻是当今社会中非常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的不断涌现,科技新闻的报道成为了媒体界的热门内容之一。
如何写作和报道科技新闻,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写作技巧。
首先,科技新闻的写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
科技新闻往往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术语,因此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他们需要对科技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科技新闻的内容。
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记者才能准确地传递科技新闻的信息,避免误导读者。
其次,科技新闻的报道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
科技新闻往往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技术和概念,但记者不能因此而忽略了读者的理解能力。
记者需要将科技新闻的内容进行简化和概括,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此外,记者还应该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者在使用术语时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另外,科技新闻的报道需要具备客观中立的态度。
科技领域常常涉及到一些新技术的争议和争端,记者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
他们需要对所报道的科技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收集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以便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给读者。
同时,记者还要注意报道的平衡性,避免过度宣传或贬低某个科技的倾向。
最后,科技新闻的写作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变化非常迅速,记者应该时刻关注科技界的最新动态,及时报道新的科技成果和发现。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科技展览、听取专家讲座、与科技企业进行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
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记者才能及时报道科技新闻,保持报道的时效性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科技新闻的写作与报道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写作技巧。
他们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科技新闻的内容,同时及时关注科技界的最新动态,以便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给读者。
只有这样,科技新闻才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如何写好科技新闻报道
如何写好科技新闻报道科技新闻报道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它需要准确、客观地传递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重要信息。
为了写好科技新闻报道,需要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和新闻写作技巧。
本文将介绍如何写好科技新闻报道,希望对提升科技新闻报道的质量有所帮助。
一、选择合适的科技新闻题材科技领域涉及众多专业领域和热门话题,选择合适的科技新闻题材是写好科技新闻报道的首要步骤。
可以关注各种科技创新、技术突破、科学研究、IT产业和科技公司等方面的新闻,选择与读者关切相关、有影响力的科技话题作为报道对象。
二、准确获取信息科技新闻报道对信息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撰写科技新闻报道之前,需要进行详尽的调查和收集信息的工作。
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包括主流媒体报道、行业报告、专家访谈、学术论文等。
同时,还要注重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误传信息给读者带来困扰。
三、把握新闻价值点新闻价值点是科技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它可以使报道更具吸引力和传播价值。
在写作科技新闻报道时,需要突出新闻的独特性、实用性、前瞻性,凸显其社会影响力。
同时,还要注意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示。
四、简明扼要的开篇科技新闻报道的开篇要言之有物,概括性地介绍新闻事件的背景、关键信息和意义。
可以采用倒三角原则,即先引起读者的兴趣,再逐渐展开详细的报道内容。
开篇要简明扼要,避免赘述和冗长的文字。
五、客观准确的报道事实科技新闻报道要求客观中立、准确真实,不能添加个人情感和主观评价。
对于科技新闻中的技术数据、实验结果和专家观点等,需要进行确认和核实,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同时,还要注重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解释复杂科学问题,使读者易于理解。
六、注重新闻叙事技巧科技新闻报道的叙事技巧对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传递信息非常重要。
可以运用"五味杂陈"的叙事方式,通过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叙述手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时,注重新闻的角度切入,使报道更具故事性和可读性。
如何撰写一篇科技报道
如何撰写一篇科技报道科技报道是一种对科技领域的新闻事件、创新发展以及技术突破进行报道和解析的文章。
撰写一篇优质的科技报道需要具备一定的科技素养和新闻写作技巧。
本文将从选题、采访、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给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你撰写一篇出色的科技报道。
一、选题和准备选题是科技报道的基础,一个好的选题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选取一个热门的科技主题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生物技术等。
在选题时,可以参考科技媒体的报道和研究报告,查找当前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
在准备阶段,需要对选定的科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了解相关概念、原理和背景知识,以便能够全面理解和准确描述科技事件或技术发展。
同时,收集相关的数据、统计和案例,以提供支撑和证明。
二、采访和取证采访是科技报道的重要环节,通过采访可以获得一手的信息和观点。
在进行采访前,建议提前了解被采访人的背景和相关经历,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并注意记录重要内容。
询问问题时需要简明扼要、问清楚重点,引导被采访人详细阐述观点和观点背后的原因。
同时,也要尊重被采访人的意见和隐私,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除了采访,还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方式获取信息和取证。
确保所使用的数据和资料可信度高,来源可查证。
三、结构和布局科技报道的结构要清晰有序,以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获取信息。
一篇科技报道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标题:简明扼要地概括报道内容,吸引读者的兴趣。
2.导语:引出报道的主题,概述事件的背景或技术的重要性。
3.正文:详细介绍科技事件或技术的相关信息,包括背景、原理、应用等方面。
可以适当分段,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
4.案例和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加深对事件或技术的理解。
5.结论和展望:总结报道的主要观点和论点,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四、语言表达和技巧科技报道需要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技术难度较高的表达方式。
科技类新闻稿范文
科技类新闻稿范文引言近年来,科技领域发展迅猛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些令人兴奋的科技创新和研究成果。
1. 人工智能助力医疗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领域迎来了一场革命。
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研究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准确诊断某些疾病,例如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这项技术有望提高医生们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无人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呈现出巨大的潜力。
在农业领域,无人机可以高效地进行作物智能喷药和监测,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在物流领域,无人机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货物配送,节省时间和成本。
此外,无人机还被用于环境监测、电力巡检和紧急救援等方面,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3. 虚拟现实技术改变生活方式虚拟现实技术已经从游戏领域扩展到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体验沉浸式的虚拟环境,如旅游景点、艺术展览和虚拟办公室等。
虚拟现实技术不仅提供了全新的娱乐方式,还改变了人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促进了教育和培训的创新。
4.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已经引起了金融领域的广泛关注。
通过区块链技术,金融交易可以实现去中心化、透明化和安全化。
目前,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支付、身份验证和智能合约等方面的应用,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5. 量子计算的突破量子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方式,被看作是未来计算科学的重要方向。
最近,研究人员实现了一种具有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成功运行了一系列复杂的算法。
量子计算机的突破有望在解决大规模计算问题和密码学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进展。
结论科技创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和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科技突破和创新,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01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
因此,为了更广泛地普及群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重视,需要加强科技新闻报道,采取有效报道措施,加强科技新闻的传播效率。
一般科技新闻主要是针对近期的科技内容进行实时报道。
新世纪以来,为适应形势和读者需求,除原有科技媒体外,其他类型的媒体也开始增设科技新闻栏目,加大科技新闻报道力度,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当前在科技新闻的报道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关对策来解决。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科技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对策,希望对今后科技新闻报道工作有所帮助。
一、科技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科技产业的专业认知科技是新时代的权威认知,不少项目都成功申请专项保护,因此,作为科技新闻的一名记者,需要认识到科技成果需要经过权威鉴定和评审后才能申报。
记者是业余爱好者,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在记者行业中,有不少是新闻、中文、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体育的专业人士,但有关科学专业的人士却相对缺乏,记者在科学领域的采访中,无法实质性地掌握新闻的事实。
并且每次写文案见报时,都无法用词汇去诠释这一科学技术,导致写作时无法释怀,并害怕犯错。
而这也极大程度影响了记者对科技新闻的想象创造力,他们不能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科技成果用自己的言语进行准确表述,稍有用词不准确的地方,都限制了群众对科技产品的想象力。
因此,在科技新闻报道中,许多展示科学家的消息片面夸大他们的成果,这是为了表扬科学家的贡献,但却变成了奉承的话,从而导致不少科学家对采访事宜产生害怕感。
(二)伪科学宣传和封建迷信报道不少科技新闻记者在采访时通常将政治与科技区分开,他们在报道科技新闻时,只谈论科技的新鲜感以及使用科技产品带来的优势或劣势,却忽略了对整体大局的把握,导致我们无法正确识别真假科学。
因此,一些科技报道打着科学的旗号鼓吹伪科学,造成社会震荡,影响大局和社会稳定。
新闻作品赏析
基层科技创新遇“无米之炊”的赏析这篇新闻讲述的是现在很多县、市等都忽视了基层的科技创新,国家拨下来的款大部分被移做他用,导致现在科技创新没有什么经费。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篇新闻。
1、从新闻作品主题分析新闻的主题是基层科技创新遇“无米之炊”,其中“无米之炊”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何为“无米之炊”?我想,众所周知都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但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就会使得很多人关注。
而且此主题很鲜明、集中,使人们一眼就能看出它所要讲的是什么问题,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能力。
通过以下新闻的学习,我们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这主题反应的事实。
此新闻具有真实性。
2、从新闻结构进行分析从这篇新闻来看,全文布局有序,重点突出,完整紧凑。
作者先通过主题提出文章的重点问题,再分析其产生的现象,接着分析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最后是解决问题,一环扣着一环,层层递进,紧扣主题,使读者清楚、明白,更显示出作品的真实性。
3、从新闻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此新闻作品采用了叙述与说明的表现说法,通过简单的叙述新闻的内容,让人们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时再采用说明的方法,说明了“无米之炊”的现象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更说明了科技创新的经费确实不足,很多事被挪用到了其他成效较快的产业上去,这些现象的说明使得政府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4、从新闻语言来分析我们从这篇新闻作品当中可以看出,该作品语言简练明白,鲜明生动,准确严谨。
不浮夸,很真实,使人们很容易信服。
而且作者还采访了相关的负责人,他们说的话都是很言简意赅,事实摆在眼前很清楚,对于作者如此清晰的表达,也让我们眼前一亮。
5、从新闻作品的价值分析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科技的创新受到很大人的关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却面临着“无米之炊”,所以它深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该篇提出新鲜,反应了国家真实存在的问题,让政府能及早面对这个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对人民和社会都有很大的价值。
科技类新闻300字
科技类新闻300字
摘要:
一、科技新闻的重要性
二、科技新闻的主要类型
三、科技新闻的来源与传播
四、科技新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科技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科技类新闻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关注科技新闻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途径。
科技新闻的主要类型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发布、行业动态、政策法规等。
这些新闻涵盖了科研、产业、市场等多个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科技领域的窗口。
科技新闻的来源包括专业媒体、综合媒体、自媒体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科技新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科技资讯。
这使得科技新闻具有很高的时效性和关注度。
科技新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许多便利,如智能手机、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
同时,科技新闻也使人们关注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如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环境问题等。
因此,关注科技新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
展望未来,科技新闻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科技新闻的传播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
如何写出具有时效性的科技新闻报道
如何写出具有时效性的科技新闻报道科技新闻报道是现代新闻媒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对于如何写出具有时效性的科技新闻报道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记者们写出富有时效性的科技新闻报道。
一、抓住热点事件具有时效性的科技新闻报道应该紧跟时事,关注热点事件。
记者们需要持续关注科技圈的动态,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和突破,找到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件。
例如,最近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5G通信的商用推广等都是热门话题,写出相关科技新闻报道,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二、准确及时的收集信息时效性的科技新闻报道需要有准确及时的信息来源。
在收集信息时,记者应多渠道、多途径获取信息,可以通过跟踪国际著名技术博客、关注科技公司的官方网站、参加科技圈的研讨会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信息来源。
此外,记者们可以建立科技领域的专业联系人,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以便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观点。
三、科技术语简明扼要科技新闻报道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科技术语。
虽然科技领域的词汇较为专业化,但记者们需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尽量使用细致理解和简洁易懂的语言来表达科技进展和技术突破。
这样可以让不同专业背景的读者都能够理解和关注相关的科技新闻报道,提高报道的触及面和传播效果。
四、突出实用意义具有时效性的科技新闻报道应该注重其实用意义。
科技的发展往往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记者们在报道时应尽量突出科技发展的实用价值,对于人们的生活、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相关的实操建议和应用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科技。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时效性的科技新闻报道应该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多样化,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记者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图表等方式来配合文字报道,提高信息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在如今信息传播高度可视化的时代,多媒体手段不仅能够增加科技新闻报道的吸引力,还能更好的传递科技信息。
试论科技类新闻写作中的“浅”与“深”
试论科技类新闻写作中的“浅”与“深”[当前,在国内多家报纸的科技类新闻版面上,新闻稿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绝大多数稿件只报道一些比较浅显的生活常识类的科技新闻。
而另一些新闻稿则明显走向另一个极端:把新闻稿写成只有极少数专家才能看得懂的“科技专著”。
笔者认为,科技类新闻应该走一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大众化之路。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写作时处理好“浅”与“深”的关系。
一、科技类新闻“浅”的涵义我认为,科技类新闻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非常浅显而略显苍白的生活常识类报道,而应该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一些科技含量商的新闻素材进行深入报道。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非常复杂的事情或非常深奥的道理表达出来,让认识字的人就能够看懂,这才是科技类新闻的“浅”。
有些记者以为,科技类新闻只要经常到科技局或科协去了解一下情况就足够了,毕竟科技类新闻面很窄。
这是典型的懒汉思想。
如果一个专门采写科技类新闻的记者,仅仅只依靠科技局或科协一年中很有限的那么几条新闻,而不深入到企业、农村、大专院校,可以说,不仅不会写出大量新闻稿件,而且很难写出有份量的好稿件。
勤快,是对一个新闻记者的最低要求,而对于一个专门写科技类新闻的记者而言,尤其重要。
只有腿勤、嘴勤、手勤,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闻稿件面世。
而每一篇稿件你都用心去写,很快你就会写出好文章来。
深入实际详细了解情况,是对每一位新闻记者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不这样做,就很难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稿子,甚至很难正确运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术语而出现实话。
有个别国家级新闻媒体的记者,在采写医疗类稿件时竟然把“ICU”(重症监护病房)误写为“ICO”。
如果在采访时详细了解一些有关ICU的情况,或者认真核实一下采访时所记录下来的东西,就不会发生这么低级的错误。
二、视角独到,有深度才会有“份量”同是一件事儿,同是一个人,把他(它)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示给读者,这就是视角独到。
展示得又恰到好处,阅后给人以深刻启迪,让人耳耳一新、通俗易懂,这就是“深度”。
信息时代科技类新闻的写作策略
科技类新闻报道是新近发生的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实事实性报道,它是传播科技事件与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传播和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舆论工具。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人们对科技信息与知识的渴求愈来愈强。
然而当前科技类新闻报道传播效果欠佳。
科技类新闻报道写作专业性太强、形象性不足、读者意识缺乏等问题制约着其写作和传播水平。
读者对于很多科技类新闻报道只能是浅尝辄止、敬而远之,极大影响了科技信息与知识的传播价值。
一、当前科技类新闻报道类型及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科技类新闻报道大致可分为三类:学术性专题科研报道;科技管理或服务宣传报道;科普知识宣传普及报道。
三类报道普遍存在语言文字表达生硬乏味、形式内容呆板无趣等问题。
(一)学术性科研报道学术性科研报道主要指专业从事科研工作人员或机构在专业的报刊或杂志上发表的专题学术性或研究性科研报道。
比如大家熟知的《Sci-ence》、《Nature》等学术期刊上面的科技报道。
这些杂志刊登的文章表现出极强的专业性、启发性、可读性,深受广大学者喜爱,同时也被广大普通读者所熟知和接受。
但就目前而言,中国还缺少这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其根源在于无论是科研工作者本身,还是新闻编辑工作者都缺少对学术性科研成果宣传报道的研究、探索与专注。
我国每年产出大量科研成果,但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本身、新闻记者或编辑工作者在宣传报道科技成果时语言文字生硬、形式内容呆板,让读者索然无味,甚至读不懂的疑惑。
(二)科技管理或服务类宣传报道科技管理或服务类宣传报道主要指政府或有关企事业单位向大众提供的科技宣传类报道。
比如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内部期刊、简报、杂志,网站信息宣传报道。
这类科技新闻报道则表现出极强的政治功利性,多以领导视察、科技会议、科技表彰、科技管理、科技政策服务等事务性新闻内容报道居多。
此类宣传报道切合科技管理和服务工作实际,但报道内容重复单一,语言文字老套古板,传达给读者的科技知识和信息极少,更多的是对科技管理或服务部门工作的宣传,对于广大读者而言,缺少兴可读性、实用性、趣味性,受众范围基本停留在政府机关或企事单位内部,宣传报道效果不尽人意。
科技新闻学如何报道最新科技动态和前沿技术研究成果
科技新闻学如何报道最新科技动态和前沿技术研究成果科技新闻的报道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能让公众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和前沿技术研究成果,还能促进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然而,对于科技新闻的报道,记者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技巧,以确保报道准确、客观,并且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一、准确性为先在报道最新科技动态和前沿技术研究成果时,记者必须确保准确性。
他们应该仔细核实事实,全面了解相关科技信息,并避免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进行推测和猜测。
此外,记者还应该避免使用不确定的词汇和模糊的表述,而应尽可能使用确切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持他们的报道。
二、简明扼要的插图和图表图表和插图在科技新闻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科技概念和技术原理。
记者可以通过使用简单明了的插图和图表,将复杂的科技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
这种可视化的手段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对科技新闻感兴趣,并增强他们对科技领域的理解。
三、专业术语的解释科技领域涉及许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能是晦涩难懂的。
因此,在报道中,记者应该将专业术语简明扼要地解释清楚,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如果不能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记者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加入解释,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
四、权威专家的声音报道最新科技动态和前沿技术研究成果时,记者应该采访权威专家,并引用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权威性,还可以让读者从专业角度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科技信息。
记者在采访专家时,应提前准备好问题,确保引导专家就特定问题发表意见,并及时整理好采访内容,避免在报道时出现失实和混淆的情况。
五、培养创新思维科技新闻报道应该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
记者在撰写科技新闻时,应培养创新思维,尝试不同的视角和角度来分析和解读科技动态和研究成果。
创新的报道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并为他们提供新鲜的观点和信息。
六、培养科学素养作为科技新闻的报道者,记者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类新闻作品写作分析(记暑期实习报告)新闻作品有很多类别,诸如民生、时政、军事等等,这些见诸于报端的各个栏目或版面。
暑假期间,我主要在科技日报实习,专攻于写作科技类新闻,所以便从中总结一些写作技巧或者经验。
实际上,在我接触或者完成的新闻作品中,大都分为消息、专稿、约稿、专访、内参等等几类。
消息多为千字以下的通讯报道,专稿和约稿较为长篇,并对于事件附有一定见解。
其中,最为严格的当属内参。
如若根据写稿的对象,则可以再细分为科技类事件、政策解读、地区科技发展、企业以及人物,其中,以人物为主的稿件尚未接触。
首先,无论什么类型稿件和报道对象,其写作内容都会一些共通点(仅限于科技类)。
以下,我将会一一分析具有共性的写作特点。
其次,由于科技类新闻多为会议新闻,所以鲜有专门的采访,素材多为会议通稿以及相关报道。
素材很重要。
最后,说到科技新闻,似乎对于记者的要求也偏向理科生、理性思维。
但是,我想说只要有新闻理想、专业素质和吃苦耐劳心细的品质,谁都可以做得好。
实际上,本实习报告是对快速上手或者完成科技类新闻的写作概述,其中诸多观点是来自于实习经验,并不能作为一条标准,谨记。
一,消息类写作作为最常见的稿件类型,掌握消息的写作十分重要。
当我们进入会议前,手上会得到一份通稿。
通稿对于我们来说是了解新闻事件的基本资料,所以必须细读。
一份通稿通常1-3页纸,字数多为2000以内。
拿到通稿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筛选出有用信息,何谓有用信息?要做到抓住关键字。
如果在通稿中看到诸如“第一次”“首次”“率先”等字眼,就要务必留意,因为这是新闻事件新闻性的所在;也是可以拿来做标题的内容;更是吸引眼球注目的点。
比如“上海交大首次高效人工合成青蒿素”,为了证明这条新闻的价值,副标题为“每年可使全球近百万病人免于死亡”。
虽然,实际上当前只有非洲等一些贫困的国家才会患疟疾,用到青蒿素,但是非洲的百万病人也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不能因为事不关己而忽略此项重要信息。
当我们参加的会议越多时,会发现有些通稿乏味无聊。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的应对方法是在看完通稿后,自行挖掘其中可以吸引读者的点,并且可以就这一点在参会时提问。
比如在“全民科普‘盛宴’在上海‘开席’”一稿,其实通稿通篇为活动主办方、活动内容和意义等。
而我从活动内容中挖掘我想要的内容。
于是,在会议进行到记者提问阶段,我就问“4D电影”活动有什么吸引人的电影么?于是主办方当场让负责人给我解答,并且提供了一份电影的详细名单和描述,最终我在消息第一段便写到“美丽的珊瑚礁、深邃的海底峡谷、消逝的亚特兰蒂斯古城、诡异的百慕大等等,是否勾起了你对深海的向往呢?”会议情况各有不同,但是写作原则是一样的:标题吸引读者,导语(虽然很短)吸引读者。
而我们想要做一个消息作品,(尤其是千字以下的消息更要求精悍)只要内心怀着这样的写作原则,挖掘趣闻还是不难的。
尤其是新闻类作品难以得到关注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加倍努力去挖掘吸引人的点。
二,专稿、约稿的写作专稿和约稿都可以理解为2000字以上的长篇新闻作品,不同的是专稿要近期完成,而约稿可以有很长的准备时间。
对于日报来说,效率尤其是高效率高质量更是重点要求的。
所以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新闻素质:准备材料和把握材料的能力。
对于刚刚接触新闻写作的同学来说,这两种能力尤为重要,特别是对材料的把握、理解。
为什么这么强调?因为两千字里面几乎1500字会是材料内容,而我们的工作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500个自己写的字来组织材料。
实际上,如果对于一个新闻事件,100%做到都是自己写的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没有事实依据。
最好的新闻,莫过于能让读者通过你组织的材料看到材料背后的含义。
这是此类稿件写作的要求也是写作时需要掌控的原则。
这里我以《“深加工”开启都市农业新模式——上海现代都市农业新方向探索》一文为例。
此文的写作背景为我走访(农科委安排)两个都市农业典型事例。
导语部分,我这样写道“上海在农业资源禀赋不足的‘狭小空间’内‘以小博大’,犹如在钢筋水泥间绽放的一朵奇葩。
一提到现代都市农业,上海市民的心中就刮起一阵田园之风,五颜六色的辣椒、100斤重的南瓜、多彩的番茄只是冰山一角,上海本地农业稳定了城市蔬菜等农产品供应、创生态亮点已成为共识。
市民不可或缺的绿叶菜90%靠自己解决,同时,耕地亩均效益接近5000元,为农民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
”短短的几行文字,却是在一篇近5000字的别人的专稿中总结和引用的。
事实上,别人用5000字解释了导语的第一句话,就是“以小博大”的上海都市农业。
一方面,我们要先总结,另一方面要引起兴趣,所以老调重弹,提到了五颜六色的番茄和100斤重的南瓜。
为了彰显上海都市农业的本质作用,于是段末提到了切实的经济效益。
很多情况下,大稿件的导语都要非常凝练,并且凸显出大局特色。
这一点,我们很难做到,所以要借助前人的肩膀。
这很重要,所以必须要学会阅读材料。
其后,便要进一步吸引读者和挖掘我们要写的新闻点,“一对矛盾的解决也引起了新的矛盾。
问题不再是‘要不要农业’,上海现代都市农业在2300万上海人口面前,未来还会有怎样的建树?还将给农民开启什么新的‘收益模式’?”一段也紧接着呼之欲出。
因为采访不同的两家企业,所以对于文章的总体分段来说十分容易:清美和青扁豆企业。
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就一个新闻事件分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关系到你的写作思路和立意思考。
这也需要写作前对新闻事件的材料有着足够的了解和准备。
比如我在写长宁区建设“智慧高地”的稿件中便分了三段,一是首先铺一道信息化之路,二是构建信息化产业,三是机制铺地“智慧高地”的建设。
对于这样分段的思考,一方面来源于各种各样对长宁区“智慧高地”建设的解读文章,另一方面来自于自己的思考。
事实上不难理解,“智慧高地”首先需要基础,再是产业,而将科技与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是机制。
详细内容可见文章。
总而言之,做好了准备再写作是必由之路。
上面我说到了分段,接下来会有两种情况,一是清美作为一个豆制品企业,写无可写。
对于这样难以深挖的新闻,又如何写出新闻味?这需要从材料中思考。
在清美一段,开篇我便阐述了我想要说的问题:清美作为豆制品龙头企业,它整合豆制品小作坊脏乱差的作用。
其中,我引用了采访的总经理的话:“曾经有一位质量监督局局长告诉家人说他不吃豆制品。
”清美总经理左龙武这样告诉记者,“小作坊污水横流、蚊蝇乱飞、前店后厂。
”这样的内容是吸引人的。
但是,这里我要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高效引用别人的话。
采访过程中会有千百句话,哪句是有用需要用标准来把握。
这个标准很简单也很受用:这个话有没有独特性?换做别人也能说这样的话吗?如果能,自然是无用的,如果不能则可以大胆引用。
引用具有独特性质的话是最简单的阐述观点的文字,也是前文提到的用简单的时间阐明立意的最好方法。
实际上我在约稿《启明星,点亮青年科技人才自由探索之路——创新人才机制系列报道之二(软科学专栏)》中就大量使用了别人说的话。
这里要说明两点问题,一是话语来自于采访,需要用心理解别人说的话,也要通过自己的新闻敏感来把握别人的话。
二是,很多情况下没有采访,那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材料来总结别的稿件中所使用的话语。
比如在“启明星”的稿件中就有很多引用的话来自于市科委给的一份材料:启明星30周年庆,上面有诸多通过启明星资助项目走出来的科学家所说的话。
但是无论如何,别忘了一点:这话有没有独特性?换做别人还能讲出这样的话吗?言归正传,在清美那一段,紧跟着我写道“豆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展望》杂志称,未来10年,最成功、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是汽车、电视机或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
但是,几十年来,中国的豆腐产业并未如期走出国外。
”事实上,通过这两段我已经把我要写的内容已经做好了铺垫,剩下的任务就是通过纪实来解决这两个段落提到的问题。
到了红刚青扁豆企业后,我发现想要写好更不容易,因为本身写该企业总经理事迹的事情已经很多了。
所以我得找到一个立意点。
于是通过采访,我了解到,未来这里可能会开一个“青扁豆花节”。
这样,一个立意就出来了。
事实上,我在稿件中也提到了红刚青扁豆的综合概念:当上海市民在餐桌上享受青扁豆的鲜嫩肉质时,不一定知道,这些青扁豆其实“源自”一位年仅26岁的“扁豆姑娘”王黎娜之手。
两年前,她辞去某银行的工作,回到浦东农村专心经营青扁豆。
在工作中,王黎娜开创了“农产品银行”结算中心,每天农户把青扁豆交给合作社后,只需凭单据就可以领取现金。
这是本次采访最核心的想要呈现给读者,作为需要宣传的内容,还得留在其中。
而“青扁豆花节”作为一个思考的点,也是我需要展现给读者的。
所以我在开篇这样写道: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黎娜这样告诉记者。
随后她指给我们看屋外一排盆景,原来这些全是青扁豆。
细细看来,一簇藤蔓盘绕垂直的木棍,青扁豆攀附向上伸展,茂密碧绿的嫩叶散发清香。
一串串或白或紫的花正在相拥绽放,形似蝴蝶。
快要成熟的豆荚已经十分肥厚,沉甸甸地挂在藤蔓上。
记者心理盘算着,以后除了南汇桃花节、奉贤油菜花节,还可以来浦东沉浸在一片青扁豆花紫白相间的海洋。
作为科技类新闻,很难会有诸多细节的描写,不如民生新闻来得受关注,但是挖掘下去,依然是可行之路。
事实上,写科技产品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用户体验。
对于这样新闻点的挖掘也很容易引出思考:没人说过农产品只能拿来卖。
从做不到到做得到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从想不到到想得到,则需要一个开放的思想和长远的目光。
三,政策解读、内参政策解读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科技类新闻写作类型,因为这必须建立在对整个地区科技历史了解以及当下情况的分析、解读基础之上。
这对于同学的要求很高,也很严格。
在我写的几份稿件的过程中,比如上海建设“国际人才高地”、上海科技十年(迎接十八大专稿,暂未发稿),感觉到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
事实上,科技类新闻的一大特点就是无论写了多少年,对于这样的稿件都难以驾驭和把握,因为每一项新的政策背后都有多于政策十倍的调研。
做好这样的稿件没有任何捷径,就是要比平时多更多的阅读量,读更多相关新闻。
事实上,写好这样的稿件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采访高层,与高层聊天。
对于初来乍到的记者来说,这样的人际关系难以建立。
所以,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需要处理好人际关系,方能为自己的工作平添几分支柱。
另外,内参的要求就是严格,突出问题,精练。
通常这样的工作会与编辑一道完成。
其原则很简单:每一句话的背后都要有严格的事实依据。
四,小结做好科技类新闻写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去收集、整理、理解材料。
材料是写作的基础,也是血肉,我们的理解是框架。
相对于民生新闻来说,如何做到使科技新闻具有可读性,这是难点,首当其冲的是在标题上下工夫。
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想说,我们没有理科类的背景,没有文学系的文笔,但是我们有的就是新闻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