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重叠问题
四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四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ee2fd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b.png)
四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学习目标1.认识和理解“重叠”的概念;2.学会用图形和语言描述重叠情况;3.通过学习状态转换图,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4.在实际场景中应用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状态转换图,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2.应用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场景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部分:引入以一个情景,如小鼠钻洞的故事(可适当改编),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重叠问题。
第二部分:概念解释1.重叠的概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P53页上的“重叠”一词的解释,老师做简要讲解,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重叠。
2.用语言描述重叠情况:请学生们看P53页上的图形,然后老师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描述图形中的重叠情况,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叙述重叠状态的方法。
3.用图形描述重叠情况:请学生们随意画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图形描述重叠情况。
第三部分:理解状态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状态转换图是解决重叠问题的关键。
因此,本部分的重点是理解状态转换图。
1.状态转换图的概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P55页上“状态转换图”一栏,老师做简要讲解,让学生们理解状态转换图的含义。
2.状态转换图的绘制:请老师通过画图的方式,向学生示范如何绘制应对特定情况的状态转换图。
3.状态转换图的应用:请学生们通过模仿老师示范的方式,绘制状态转换图,并结合P55-56页上的练习,掌握状态转换图的应用方法。
第四部分:实践应用1.请学生们结合自己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重叠问题,并用状态转换图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2.请老师通过模拟一些真实场景,引导学生们在实际应用中练习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请学生们完成P56页上的练习。
五、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课上的表现,综合考虑他们的课堂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绘制状态转换图的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年级数学重叠练习题图文
![一年级数学重叠练习题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1da524b52acfc789ebc9fb.png)
一年级数学重叠练习题姓名:班级一、先画图,再列算式计算。
1、小明家从前面数在第3栋,从后面数在第5栋,这个小区一共有几栋楼?画图:算式:2、从左边数我排在第7,从右边数我排在第3,一共有多少人?画图:算式:3、一群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从前往后数,小红排第4,从后往前数,小红排第6。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游戏?画图:算式:4. 小朋友排队唱歌,从左往右数,乐乐排在第3个,从右往左数,乐乐排在第7个。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画图:算式:5. 鸭妈妈领着自己的孩子在池塘里学游泳,它前面有4只鸭子,后面有3只鸭子。
一共有几只鸭子?画图:算式:6. 小朋友排队唱歌,我左边有3人,右边有5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画图:算式:7.小花鸡左边有2只小鸡,右边有5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小鸡?画图:算式:8.我从前边排第六,后面还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画图:算式:9.一群小动物在排队,从前往后数,小兔排第3,它的后面还有4只小动物,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画图:算式:10.有7辆车,从左到右排成一排,从左边数警车排第4,从右边数警车排第几?画图:算式:11.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明从前数起排在第4个,从后数起排在第7个。
这队小朋友共有多少人?画图:算式:12.同学们排队去参观展览,无论从前数还是从后起起,李华都排在第8个。
这一排共有多少个同学?画图:算式:13.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明从前数起排在第4个,从后数起排在第6个。
这队小朋友共有多少人?画图:17.画图:算式:20.画图:算式:。
【详解】一年级第19讲 重叠问题
![【详解】一年级第19讲 重叠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2aea61c168884868662d618.png)
第十九讲 重叠问题1. 例题1答案:详解:根据示例标出相应的木板的长度即可.2. 例题2答案:130厘米详解:两块木板总长7080150+=(厘米),重叠的部分是20厘米,用两块木板总长减去一次重叠即可,15020130-=(厘米).3. 例题3答案:30厘米详解:两块木板总长应为9060150+=(厘米),这150 厘米就比重叠后木板的总长多出15012030-=(厘米),所以这30 厘米就是重叠部分长度,即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度. 4. 例题4答案:分别是5米详解:方法一:把等长的两根钢筋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重叠部分,重叠的部分是2米,所以这两根钢筋的总长度是8210+=(米),每根钢筋的长度是5米.方法二:用现在的总长度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得到的就是两边的长度,即826-=(米),所以一边的长度就是3米,633=+,一根钢筋的长度就是325+=(米).5. 例题5答案:53人详解:方法一: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做完两科作业的总人数为473380+=(人),但在这80人中,有27人两科作业都做完了.也就是说,这两科作业都做完的27人被算了两次,重复了一次,所以要从总人数80人中去掉重复的27人,802753-=(人),就是全班的总人数. 方法二: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只做了语文作业的人数为472720-=(人),只做了数学作业的人数为33276-=(人),所以全班总人数为2027653++=(人).6. 例题6 语文作业(47)人数学作业 ( 33)人 27人(1)(2)60厘米答案:37个详解:如图,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道智力题都答对的人数,如果把答对第一道题和答对第二道题的人数合起来是5446100+=(个),这100人就比总人数多1006337-=(个),多的37人既在答对第一道题的人中算过,又在答对第二道题的人中算过,所以这多的37人就是两道题都答对的人.7. 练习1答案:简答:根据示例标出相应的木板的长度即可.8. 练习2答案:9米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可得两块木板总长度是5510+=(米),但中间重叠部分长度是1米,所以大木板的长度应该是总长度减去重叠的部分,即1019-=(米).9. 练习3答案:5米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得两块木板总长度是101020+=(米),这20米就比总长度多出20155-=(米),所以这5米就是重叠部分长度,即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度.5米(1)(2) 40厘米100厘米第一道题(54)人第二道题 (46)人10. 练习4答案:分别是80厘米简答:把等长的两块木板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重叠部分,重叠的部分是40厘米,所以这两块木板的总长度是12040160+=(厘米),1608080=+,所以每块木板的长度是80厘米.(方法不唯一),11. 作业1答案:简答:根据示例标出相应的木板的长度即可.12. 作业2答案:100厘米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可得两块木板总长度是6060120+=(厘米),但中间重叠部分长度是20厘米,所以大木板的长度应该是总长度减去重叠的部分,即12020100-=(厘米).13. 作业3答案:10厘米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得两块木板总长度是8080160+=(厘米),这160厘米就比总长度多出(1)(2)50厘米50厘米40厘米15米16015010-=(厘米),所以这10厘米就是重叠部分长度,即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度.14. 作业4答案:分别是80厘米简答:把等长的两块木板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重叠部分,重叠的部分是60厘米,所以这两块木板的总长度是10060160+=(厘米),每块木板的长度是80厘米.(方法不唯一)15. 作业5答案:39人 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可得订报纸的总人数为312859+=(人),但在这59人中,有20人两种报纸都订了.也就是说,这两种报纸都订的20人被算了两次,重复了一次,所以要从总人数59人中去掉重复的20人,592039-=(人),就是全班的总人数.订《数学报》31人订《语文报》28人 20150厘米。
四 牧童——认识图形:《重叠问题》(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四 牧童——认识图形:《重叠问题》(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62519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4.png)
四牧童——认识图形:《重叠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和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叠问题的概念。
2. 学习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和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重叠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重叠现象。
(2)引出重叠问题的概念。
2. 学习新知(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重叠问题。
(2)讲解重叠问题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重叠问题。
(3)引导学生运用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重叠问题。
(2)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结(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重叠问题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并尝试用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重叠问题的理解。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份关于《重叠问题》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践操作”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重叠问题的重要时刻。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实践操作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分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大约4-6人。
一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重叠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重叠问题》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f5e8b6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5.png)
1.通过情境导入、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总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重叠问题,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会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一张学生们熟悉的校园图片,图片中有学生在操场上做操,有的学生站在前面,有的学生站在后面,形成了一种重叠的景象。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学生们会很快发现,有的学生被其他学生遮挡住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叠问题。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几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他们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我会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解决简单重叠问题的通用步骤和方法。
我会强调,解决重叠问题的关键是观察、分析和计算,并提醒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细节,避免重复计算或漏掉部分。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将共同探讨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互相交流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还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我会使用教具进行直观演示,通过加减法来表示重叠部分的增加或减少,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重叠问题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强调数学语言的准确使用,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重叠问题。
一年级上学期重叠问题练习
![一年级上学期重叠问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85de15de2bd960591c67727.png)
重叠问题例1. 区分“几个”和“第几”(1)小明前面有5人,从前往后数他是第几?小红后面有4人,从后往前数,她是第几? 画图:列式: 5+1=6 4+1=5思考:为什么要加1 ?(2)从左往右数小丽排第5,她左边有几人?从右往前数阳阳排第6,他右边有几人? 画图:列式: 5-1=4(人) 6-1=5(人)思考:为什么要减1 ? 例2. 重叠问题(课本74页,智慧广场)冬天来了,一群大雁排成一队飞向南方,有一只穿花衣服的大雁非常漂亮。
从前面数,它排第6,;从后面数它排第3。
一共有多少只大雁?画图: 列式:6+3-1=8(只)思考:为什么要减1 ? 例3.(课本74页,自主练习第1题)鸭妈妈领着自己的孩子在池塘里学游泳,它前面有4只鸭子,后面有3只鸭子。
一共有几只鸭子?画图: 列式:4+3+1=8(只) 思考:为什么要加1 ? 例4. (课本75页,自主练习第4题)画图:列式:6+4=10(人)排队上车的有多少人?思考:想一想,怎么区分“例2、例3、例4”三种情况?97《重叠问题》练习题班级:姓名:做题要求:先要读清楚题目(读三遍),分清楚“几个”和“第几”;然后画图分析;最后列式解答。
1.①小动物们排队做操,小猴前面有8只小动物,从前往后数它是第()个。
画图:列式:②从后往前数小羊排第5,它后面有()只小动物。
画图:列式:③小鸭子排队学游泳,从左往右数小鸭贝贝是第6个,它的左边有()只小鸭子。
画图:列式:④小鸭丫丫右边有7只小鸭子,从右往左数它是第()个。
画图:列式:2.一共有几只小动物?画图:列式:3.森林里举行赛跑比赛,小兔子从前面排第3,从后面排第6,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参加比赛?画图:列式:4.小亮坐在缆车上,他发现在他前面有3辆车,后面也有3辆车。
请问,一共有几辆缆车?画图:列式:5.小朋友排队玩滑梯,小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5个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画图:列式:6.小朋友们排队买电影票,亮亮排第4,后面有5个小朋友。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eed1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f.png)
智慧广场 - 重叠问题一、引入本节课主要是讲解在智慧广场中所遇到的重叠问题。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体的重叠问题,比如盘子叠起来,或者是衣服叠好后放入衣柜。
那么在智慧广场中重叠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二、知识点1. 重叠所谓重叠,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物体在空间中的一部分是相互重合的。
在智慧广场中,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重叠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测量、计算来解决。
2. 重叠部分的面积一般我们通过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来解决重叠问题。
但这对于小学的一年级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
因此我们采用直观的方式,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让孩子们理解何为重叠面积。
三、教学过程1. 观察比较首先,我们拿出两个瓷砖或两个卡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比较它们。
然后将两个卡片中适当调整它们的位置,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来感受重叠所代表的含义。
2. 实验操作接下来,我们拿出红色、蓝色两张卡片。
我们先将红色卡片放在桌子上,蓝色卡片放在红色卡片之上,让孩子们观察两个卡片之间产生的重叠情况。
然后,让孩子们换一种方式,将蓝色卡片放在桌子上,红色卡片放在蓝色卡片之上,再次让孩子们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重叠方式下的情况。
3. 讨论接下来,我们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讨论,当两张卡片重叠部分越多时,那么重叠部分的颜色会更深,说明它的面积就越大,就越重。
4. 思考问题最后,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有三张卡片,蓝色、黄色、红色卡片,我们怎样才能将它们放好,让它们之间不重叠?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四、归纳总结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讨论和思考问题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何为重叠问题,以及通过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来解决重叠问题。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数学游戏最后,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重叠问题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叠叠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正确摆放卡片或积木,从而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
一年级《重叠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重叠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32da805f61fb7360a4c65de.png)
一年级《重叠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直观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初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理解重叠问题的结构,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
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
理解这些关系,关键是借助直观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和体悟。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直观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初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几和第几:A、请一竖排起立。
高昂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数的时候,算高昂了吗?猜一猜这一行共有几个同学?(1)让学生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通过现场站一站、数一数(师生共同数)验证答案。
教师说明:这一排同学可以分成三部分,高昂前面的同学,后面的同学和他自己。
B、还请这一竖排起立从前面数高昂排第几?从后面数排第几呢?数的时候,算高昂了吗?把高昂数了几次?(两次)猜一猜这一行共有几个同学?验证。
3、引出课题:同学们,刚才我们把高昂数了两次,这样的问题就叫做重叠问题。
板书课题:重叠问题二、新知:(课本74页例题)1、读题:读题至两遍,说一说:通过读这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2、猜想:猜一猜,这行大雁有多少只?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引出不同的答案。
如果出现一个答案,就说:看来大家昨天预习的不错,知道答案是多少了,那为什么是8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一年级重叠问题
![一年级重叠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381568f78a6529657d5323.png)
一年级重叠问题
从前面数,我排在第6;从后面数我排在 第3。一共有多少只大雁呢?
一年级重叠问题
画图解决问题
穿花衣的大雁
6
3
从前面数排在第6 从后面数排在第3
6+3 -1 =8(只)
一年级重叠问题
8
一年级重叠问题
我从前面数排第6,从后面数排 第5,这一排一共有( )人。
一年级重叠问题
2、小亮坐在缆车上,在他前面有3辆车, 后面也有3辆车。一共有几辆缆车?
1
一年级重叠问题
• 考考你 1、森林里举行赛跑比赛,小兔子从前面排第3 , 从后面排
第6,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参加比赛?
一年级重叠问题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2+1+6=9(只)
一共有( 9 )只小动物。
一年级重叠问题
一年级重叠问题
小明家
从前1 面数2在第3栋3 5
从后面数在第5栋
43
2
1
3+5-1=7(栋)
一年级重叠问题
4+1+3=8(只)
一年级重叠问题
• 考考你 2、小朋友排队玩滑梯,小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5个人,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一起玩?
一年级重叠问题
3+1+3=7(辆) 一共有( 7 )辆缆车。
一年级重叠问题
3、小朋友们排队玩滑梯,小华从前面数排4, 从后面数排第5,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一起玩?
3+1+4=8(个) 一共有( 8 )个小朋友。
一年级重叠问题
4、森林里举行赛跑比赛,小兔子从前面排第 3,它后面还有6只小动物,一共有几只小动 物参加比赛?
2024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重叠问题分层作业
![2024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重叠问题分层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e192ab6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a.png)
简单的重叠问题(分层作业)1.7个小朋友排成一排唱歌,从左往右数小军是第5个,从右往左数小军是第( )个。
2.小朋友们排成一排。
苹苹排第5,壮壮排第10。
苹苹和壮壮之间有几人?请你画一画或写一写。
答:苹苹和壮壮之间有人。
3.10个小朋友排队,从前往后数,东东排第5,那么从后往前数,东东排第( )个。
4.同学们排队买票,从前往后数,小红的前面有7个人,后面有5个人,这一队一共有()人。
A.12 B.13 C.165.小丽排第15,小红排第9,小丽和小红之间有( )人;星期四到星期六放假,放了( )天假。
6.9个小朋友排成一排,从左边数,芳芳排在第3位;从右边数,红红排在第3位,芳芳和红红之间有( )个小朋友。
7.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做操,小红的前面有6人,后面有4人,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 )个,这一队共有( )人。
8.一些动物排成一排,从左往右数,小猪是第5只,从右往左数,小猪也是第5只。
(1)这排动物共有( )只。
(2)图中只画了5只,还有( )只动物没画。
9.有10个小朋友排队,韦东从前面数排5,从后面数他排第几?10.同学们去上体育课,从前往后数小丽排第7,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多少人?画一画,不用列式。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人。
11.小明家从前数在第4栋,从后面数在第5栋,这个小区一共有几栋房?(栋)12.小朋友们排一行,小鸣从前面数他是第3个,从后面数他是第7个,这一行一个共有多少个小朋友?13.小朋友们排队买冰淇淋,从前往后数,小亚排在第6个,从后往前数,小亚排在第4个,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排队买冰淇淋?14.李老师把同学们的画排成一行,无论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方方的画都排第5张。
李老师一共展出了多少张画?。
一年级重叠问题专项练习
![一年级重叠问题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dc39bbba1c7aa00b42acb34.png)
算式:
7.一群小朋友在玩游戏,小红的前面有4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画图:
算式:
8.一群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华华是老鹰,他说:“我捉住了4人,还有5人没捉住。”请问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算式:
9.我左边有2只小鸡,右边有5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画图:
算式:
10我排在第六,后面还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
3.有7辆车,从左到右排成一排,从左边数警车排第四,从右边数警车排第几?
画图:
4.鸭妈妈领着小鸭子在池塘里学游泳,它前面有5只鸭子,后面有4只鸭子。一共有几只
鸭子。
画图:
算式:
5.小朋友排队唱歌,我左边有3人,右边有5人,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画图:
算式:
6.小朋友排队唱歌,我左边数排第3,右边数排第5,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画图:
算式:
重叠问题专项练习题
提示:列算式根据题目中“第”的个数判断“+1”还是“-1”,1个“第”不+不—,有2个第要“-1”,没有“第”要“+1”
1.小朋友们排队练舞蹈,小红的左边有6个人,右边有2个人,这一排有几个人?
画图:
算式:
2.9个小朋友排队去春游,小云的前面有5个同学,小云的后面有几个同学?
画图:
一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重叠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重叠问题》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3c763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9.png)
1.分组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重叠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2.交流分享: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方法。其他小组倾听并给予评价。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解题方法的关键步骤,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1.个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以游乐园为背景,呈现孩子们在玩碰碰车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其中有两个人碰到了一起,从而引出重叠现象。
2.问题提出:教师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会碰到一起呢?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重叠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重叠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简单的重叠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需要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和情境。在本章节《简单的重叠问题》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能够识别基本的图形和数量关系。然而,对于重叠问题的抽象理解和解决策略,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来逐步引导。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和发现身边的重叠问题,并尝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和加减法运算来解决问题。请学生用简短的文字和图示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3.分小组进行一次“重叠问题”小调查,让学生在校园或社区中寻找重叠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背后的数学原理。要求每个小组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内容包括:问题背景、解决方法、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合作过程。
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可能在数概念和运算能力上较为薄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一年级正方形的重叠数
![一年级正方形的重叠数](https://img.taocdn.com/s3/m/b2c08ad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5.png)
一年级正方形的重叠数【原创版】目录1.引言2.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3.正方形的重叠数概念4.一年级正方形的重叠数问题5.解决一年级正方形的重叠数问题的方法6.结论正文1.引言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
在数学中,正方形常常被用来研究各种问题,如重叠数问题。
本文将讨论一年级正方形的重叠数问题,并介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2.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正方形是一种四边形,其中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具有以下性质:- 所有边长相等。
- 所有角度都是 90 度。
-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 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3.正方形的重叠数概念正方形的重叠数是指在正方形内部,可以放置多少个重叠的正方形。
这个问题在数学中被称为“正方形的重叠数问题”。
4.一年级正方形的重叠数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方形的重叠数问题可能会有一定的挑战性。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这个问题。
假设我们有一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现在我们需要在这个正方形内部放置一些边长为 1/2 的正方形。
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内部,可以放置两个边长为 1/2 的正方形。
5.解决一年级正方形的重叠数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让学生理解正方形的性质和重叠数的概念。
- 其次,通过举例和图示,让学生明白在一个大正方形内部可以放置多少个小正方形。
-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6.结论通过以上方法,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较好地解决正方形的重叠数问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重叠问题排队第几和排队人数的知识点点拨+练习题+答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重叠问题排队第几和排队人数的知识点点拨+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9ce6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3.png)
一年级重叠、排队问题练习题+答案
●知识点拨:
一、用△○等画图辅助。
二、根据题目中“第”的个数判断“+1”还是“-1”:
①1个“第”不加也不减,
②2个第要“-1”,
③没有“第”要+1
●练习题
1、9个小朋友排队买电影票,小红的前面有5个同学,
小红的后面有几个同学?(提示:先看题目里有没有“第”字)
2、琪琪有8辆玩具汽车,从左到右摆成一排,有一辆红
色汽车,从左边数是第4个,如果从右边数是第几个呢?
3、小朋友们排队练舞蹈,小红的左边有6个人,右边有
2个人,这一排有几个人?
4、鸭妈妈领着小鸭子在池塘里学游泳,它前面有5只鸭
子,后面有4只鸭子。
一共有几只鸭子?
5、一年级小朋友排队参观盆景,从前面数,多多是第6个,从后面数,多多是第8个,这一排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6、有11个小朋友排队去春游,乐乐的前面有5个同学,乐乐的后面有几个同学?
7、有7辆车,从左到右排成一排,从左边数警车排第四,从右边数警车排第几?
8、小朋友排队练体操,从左往右数,欢欢是第6个,欢欢右边还有2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1、9+5+1=15(个)解析:没有“第”字要“+1”
2、5
3、9
4、10
5、13
6、5
7、4 8、8。
一年级数学重叠问题优质课
![一年级数学重叠问题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05d53b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9.png)
一年级数学重叠问题优质课
摘要:
一、优质课的意义
二、一年级数学重叠问题的概念
三、解决一年级数学重叠问题的方法
四、优质课案例分析
五、总结与反思
正文:
一、优质课的意义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优质课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优质课活动,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高效的学习体验。
二、一年级数学重叠问题的概念
一年级数学重叠问题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几个不同集合的元素发生重叠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在几个集合的交集中,元素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解决一年级数学重叠问题的方法
1.借助直观教具,如图形、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重叠问题,并学会使用排除法、交集概念等方法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和运用集合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优质课案例分析
以某一年级数学优质课为例,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重叠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
优质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级数学重叠问题的教学,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采用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年级数学重叠及排队问题相应单元复习对应练习题+答案
![一年级数学重叠及排队问题相应单元复习对应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e42fe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5.png)
一二年级数学重叠、排队问题应用题+参考答案
1、母鸡妈妈左边有2只小鸡,右边有5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鸡?
2、排队买票,我排在第6,后面还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3、一群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明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4人。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游戏?
4、动物园排队入园,我前面有5,后面还有3人,一共有多少人排队?
5、小明家从前面数在第3栋,从后面数在第5栋,这个小区一共有几栋楼?
6、小朋友排队唱歌,从左往右数,乐乐排在第3个,从右往左数,乐乐排在第7个。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7、一群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红的前面有4人,后面有5人。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游戏?
8、从左边数我排在第7,从右边数我排在第3,一共有多少人?
9、一群小动物在排队,从前往后数,小兔排第3,它的后面还有4只小动物,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10、小朋友排队唱歌,我前面有3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参考答案
1、8
2、10
3、8
4、9
5、7
8、9 9、7 10、
9。
一年级重叠问题 ppt课件
![一年级重叠问题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81b27805087632311212e9.png)
一年级重叠问题
5
我从前面数排第6,从后面数排 第5,这一排一共有( )人。
2020/10/22
一年级重叠问题
6
2、小亮坐在缆车上,在他前面有3辆车, 后面也有3辆车。一共有几辆缆车?
3+1+3=7(辆) 一共有( 7 )辆缆车。
2020/10/22
一年级重叠问题
7
3、小朋友们排队玩滑梯,小华从前面数排4, 从后面数排第5,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一起玩?
3+1+4=8(个) 一共有( 8 )个小朋友。
2020/10/22
一年级重叠问题
8
4、森林里举行赛跑比赛,小兔子从前面排第 3,它后面还有6只小动物,一共有几只小动 物参加比赛?
2+1+6=9(只)
一共有( 9 )只小动物。
2020/10/22
一年级重叠问题
9
2020/10/22
一年级重叠问题
重叠问题
2020/10/22
一年级重叠问题
1
从前面数,我排在第6;从后面数我排在
第3。一共有多少只大雁呢?
2020/10/22
一年级重叠问题
2
精品资料
画图解决问题
穿花衣的大雁
6
3
从前面数排在第6 从后面数排在第3
6+3 -1 =8(只)
2020/10/22
一年级重叠问题
8
4
2020/10/22
13
小结:对比这两类小题,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两者的不同,培养学 生对比观察问题的意识。
2020/10/22
一年级重叠问题
14
12 3 4 5 6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c8607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8.png)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重叠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叠问题的概念及分类2. 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3. 重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将重叠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如叠放的书本、重叠的树叶等,引导学生关注重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重叠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重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认识重叠问题的分类,如直线与直线的重叠、图形与图形的重叠等。
3. 解决方法:讲解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等。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叠问题的概念、分类及解决方法。
让学生了解重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重叠问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重叠现象,让学生认识到重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重叠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思奥数一年级下册含答案第19讲 重叠问题
![高思奥数一年级下册含答案第19讲 重叠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e73762b4daa58da1114a14.png)
第十九讲重叠问题前续知识点:一年级第一讲;XX模块第X讲后续知识点:X年级第X讲;XX模块第X讲你们两个人叠在一起就够到了!(把墨莫画在画面中)(把墨莫画在画面中)萱萱阿呆小山羊卡莉娅萱萱墨莫萱萱卡莉娅墨莫小高阿呆阿瓜去掉卡莉娅阿呆墨莫卡莉娅阿呆墨莫萱萱,把相应的人物换成红字标明的人物.重叠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一年级秋季所学的基数与序数,其中以某一人为标准来数人数,从前往后数,他排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他排在第几个,这样他就被数了两次.这一讲我们将学习有关重叠内容的其他应用问题,即木头重叠和人员重叠.例题1请你按照示例给每个木板标数.【提示】动手标一标.练习1请你按照示例给每个木板标数.示例:木板重叠部分长30厘米.下面的木板长70厘米.(1)木板重叠部分长40厘米.(2)上面的木板长100厘米,下面的木板长100厘米,重叠部分长50厘米.70厘米示例:木板长80厘米.(1)木板长70厘米.(2)上面的木板长70厘米,下面的木板长60厘米.例题2如图,一块木板长70厘米,另一块木板长80厘米,把它们钉在一起变成一块大木板,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20厘米.这块大木板长多少厘米?70厘米【提示】观察重叠的部分,你能发现规律吗?练习2如图,两块长都是5米的木板,把它们钉在一起变成一块大木板,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1米.这块大木板长多少米?对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从已知条件入手,认真分析(有时还要作图分析,借助画图来思考),找出解题方法.例题3如图,一根木棍长90厘米,另一根木棍长60厘米,两根木棍钉在一起共长120厘米.那么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棍长度是多少厘米?120厘米【提示】如果没有重叠部分,两根木棍加起来应该是多长呢?练习3如图,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都是10米,钉在一起时木板共长15米.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度是多少米?例题4把两根一样长的钢筋焊接成长为8米的钢筋,中间焊接处的重叠部分长2米(如下图),这两根钢筋原来分别长多少米?【提示】现在的长度加上重叠部分的长度是什么呢?练习4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成长为120厘米的大木板,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度是40厘米(如下图),这两块木板原来分别长多少厘米?例题5某天下午,班主任张老师问他们班的学生:“语文作业做完的请举手!”有47人举手.又说:“数学作业做完的请举手!”有33人举手.“两科作业都做完的请举手!”又有27人举手.后来,张老师又发现每位同学至少做完了一门功课的作业.你能知道张老师班有多少学生吗?【提示】两个圆分别代表什么呢?中间重叠的部分代表什么呢?例题6范老师出了两道智力题让63个同学来回答.其中答对第一道题的有54个人,答对第二道题的有46个人,每人至少答对一道题.那么两道题都答对的有几个人?【提示】有没有重复的人呢?课外阅读韦恩图John Venn (约翰·韦恩)是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在 1881年发明了韦恩图,又叫文氏图.如下图:第一道题( )人第二道题 ( )人语文作业 ( )人数学作业 ( )人在剑桥大学的Caius 学院的彩色玻璃窗上有对他的这个发明的纪念.韦恩(1834-1923)作业1.请你按照示例给每个木板标数.示例:木板重叠部分长20厘米.20厘米(1)上面的木板长50厘米,下面的木板长50厘米.(2)木板重叠部分长50厘米.2.如图,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都是60厘米,把它们钉在一起变成一块大木板,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20厘米.那么,这钉成的木板长是多少厘米?3.如图,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都是80厘米,钉在一起后大木板共长150厘米.那么,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度是多少厘米?4.如图,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成长为100厘米的大木板,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度是60厘米,那么,这两块木板原来分别长多少厘米?5.某班同学每人至少订一份报纸,订《数学报》的有31人,订《语文报》的有28人,两种报纸都订的人有20人,那么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第十九讲 重叠问题1.例题1 答案:详解:根据示例标出相应的木板的长度即可. 2.例题2答案:130厘米详解:两块木板总长7080150+=(厘米),重叠的部分是20厘米,用两块木板总长减去一次重叠即可,15020130-=(厘米). 3.例题3 答案:30厘米详解:两块木板总长应为9060150+=(厘米),这150 厘米就比重叠后木板的总长多出15012030-=(厘米),所以这30 厘米就是重叠部分长度,即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度. 4.例题4答案:分别是5米详解:方法一:把等长的两根钢筋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重叠部分,重叠的部分是2米,所以这两根钢筋的总长度是8210+=(米),每根钢筋的长度是5米.方法二:用现在的总长度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得到的就是两边的长度,即826-=(米),所以一边的长度就是3米,633=+,一根钢筋的长度就是325+=(米). 5.例题5 答案:53人详解:方法一: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做完两科作业的总人数为473380+=(人),但在这80人中,有27人两科作业都做完了.也就是说,这两科作业都做完的27人被算了两次,重复了一次,所以要从总人数80人中去掉重复的27人,802753-=(人),就是全班的总人数.方法二: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只做了语文作业的人数为472720-=(人),只做了数学作业的人数为33276-=(人),所以全班总人数为2027653++=(人).6.例题6语文作业 (47)人数学作业 ( 33)人27 人(1)(2)60厘米答案:37个详解:如图,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道智力题都答对的人数,如果把答对第一道题和答对第二道题的人数合起来是5446100+=(个),这100人就比总人数多1006337-=(个),多的37人既在答对第一道题的人中算过,又在答对第二道题的人中算过,所以这多的37人就是两道题都答对的人.7.练习1 答案:简答:根据示例标出相应的木板的长度即可. 8.练习2 答案:9米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可得两块木板总长度是5510+=(米),但中间重叠部分长度是1米,所以大木板的长度应该是总长度减去重叠的部分,即1019-=(米).9.练习3 答案:5米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得两块木板总长度是101020+=(米),这20米就比总长度多出20155-=(米),所以这5米就是重叠部分长度,即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度.5米(1) (2)40厘米第一道题 (54)人 第二道题 (46)人10. 练习4答案:分别是80厘米简答:把等长的两块木板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重叠部分,重叠的部分是40厘米,所以这两块木板的总长度是12040160+=(厘米),1608080=+,所以每块木板的长度是80厘米.(方法不唯一),11. 作业1答案:简答:根据示例标出相应的木板的长度即可. 12. 作业2答案:100厘米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可得两块木板总长度是6060120+=(厘米),但中间重叠部分长度是20厘米,所以大木板的长度应该是总长度减去重叠的部分,即12020100-=(厘米).13. 作业3答案:10厘米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得两块木板总长度是8080160+=(厘米),这160厘米就比总长度多出16015010-=(厘米),所以这10厘米就是重叠部分长度,即中间钉在一起的木板长度.(1) (2)50厘米50厘米120厘米40厘米15米14. 作业4答案:分别是80厘米简答:把等长的两块木板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重叠部分,重叠的部分是60厘米,所以这两块木板的总长度是10060160+=(厘米),每块木板的长度是80厘米.(方法不唯一)15. 作业5答案:39人 简答:根据已知条件,可得订报纸的总人数为312859+=(人),但在这59人中,有20人两种报纸都订了.也就是说,这两种报纸都订的20人被算了两次,重复了一次,所以要从总人数59人中去掉重复的20人,592039-=(人),就是全班的总人数.订《数学报》31人订《语文报》28人 20150厘米。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叠问题自制课件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叠问题自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4ce6fa580216fc710afd88.png)
3+4=7
4
4.体育课上同学们在站队,乐乐左边有2位同学 ,从右边数他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几个同学?
2
5
2+5=7
5. 共有9人排队,我从左边数排第4,从右边 数我排第几?
左
右
6. 共有7人排队,我左边有4人,我右边有几人?
左
右
7. 共有8人排队,从右边数我排第5,我左边 有几人?
左
右
8. 共有7人排队,我右边有2人,从左边数们都会了吗?
重叠问题
市第四实验小学 珍
1.森林里小动物在举行跑步比赛,小狗从前面
数排第4名,从后面数排第5名,一共有几只小动
物参加比赛?
4
5
4+5-1=8
2.小红家前面有5栋楼,后面有3栋楼,他们 小区一共有几栋楼?
5
3
5+3+1=9
3.小朋友排队上车,丽丽排在第3名,后面 还有4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