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咏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合集下载

曾巩《咏柳》古诗

曾巩《咏柳》古诗

曾巩《咏柳》古诗曾巩《咏柳》古诗导语:阅读曾巩古诗《咏柳》,体会作者强烈的情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曾巩《咏柳》古诗,欢迎各位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①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赏析《咏柳》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的作品。

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是描写春柳的力作。

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

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拓展:古诗《咏柳》比较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

请分别分析两首诗中柳的形象及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

曾巩《咏柳》原文、注释及译文

曾巩《咏柳》原文、注释及译文

曾巩《咏柳》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
咏:作诗以抒发情感。

乱条:凌乱的柳条。

犹:还,仍。

初黄:浅淡的青黄色。

倚(yǐ):倚仗,依靠。

东风:春风。

势:气势。

便:即,就。

狂:狂妄。

解把:懂得,知道。

飞花:此处指柳絮。

蒙:遮蔽。

清霜:白霜。

【大意】
春天刚刚到来,凌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变为浅淡的青黄色,趁着春风吹来,变得摇摆飘扬,气势猖狂。

那些柳絮只知道随风飞扬上天,遮蔽住太阳月亮,却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严寒霜冻的时候,那时它们都要枯萎凋零了。

咏柳古诗原文及翻译

咏柳古诗原文及翻译

咏柳古诗原文及翻译
本文整理了古诗《咏柳》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咏柳》原文及翻译
贺知章〔唐代〕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咏柳》原文和翻译
曾巩〔宋代〕
原文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北宋-曾巩《咏柳》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曾巩《咏柳》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曾巩《咏柳》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咏柳
北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翻译: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曾巩古诗《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

曾巩古诗《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

曾巩古诗《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
曾巩古诗《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
《咏柳》这首诗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曾巩古诗《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欢迎大家阅读!
《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曾巩。

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前言】
《咏柳》这首诗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

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

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翻译】
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鉴赏】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炖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咏柳曾巩翻译

咏柳曾巩翻译

咏柳曾巩翻译
《咏柳》曾巩翻译是:柳枝还未发芽,便倚仗着春风狂飞乱舞起来。

杨柳只懂得让柳絮满天飞扬,遮蔽日月,却不知道天地间还有清霜降落、柳叶飘落的时候。

《咏柳》曾巩原文: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咏柳》是北宋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

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

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12篇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12篇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12篇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12篇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1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古诗简介《洞仙歌·咏柳》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

以含蓄婉曲的手法和饱含感情的笔调,借娜娜多姿、落寞失时的垂柳,流露了作者对姿丽命蹇、才高数奇的女性深切的同情与赞美。

翻译/译文江南年底,早梅花开后,分配新春和垂柳。

细腰肢自己有格调风流,于是又是和身体清英很优秀。

永丰坊那畔,一整天没有人,谁看到金丝弄晴天白天?秋海棠花还是种子、未飘散的那时,绿叶成阴,没有一个故事、渐渐的消瘦了。

又有谁是东风追逐你而来的呢,就吹散眉间皱纹一点春天。

注释⑴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⑵分付:付托,寄意。

⑶格:格调⑷骨体:骨架躯体。

⑸永乐坊:地名。

在洛阳。

⑹尽日:一整天⑺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

⑻断肠:秋海棠花的别。

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⑼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作年代不可确考,朱祖谋认为词意与《殢人娇》略同,把它编入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因为据《纪年录》,这年三月一日,苏轼在汴京与王诜会于四照亭,上王诜侍女倩奴求曲,遂作《洞仙歌》、《殢人娇》与之。

《殢人娇》题“小王都尉席上赠侍人”,与《纪年录》所记相合。

其词结句,“须信道、司空从来见惯”,对王诜似有规讽。

据史载王诜为人“不修细行”,生活糜烂,则他对歌女侍妾,必然轻薄寡情,那么,王诜家中侍女受玩弄、遭冷落的悲苦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洞仙歌》倘真是写给倩奴的,其内容当会与倩奴有关。

集中这首词题“咏柳”,可至这首词借柳以喻人。

赏析/鉴赏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

《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优秀范文五篇)

《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优秀范文五篇)

《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柳》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创作。

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

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

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作品原文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①得东风势便狂②。

解把③飞花④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品注解①倚:仗恃,依靠。

②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③解把:解得,懂得。

④飞花:柳絮。

作品译文一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作品译文二纷乱的枝条还没有变成嫩黄色,便凭借着东风疏狂恣意地生长。

只懂得将它的飞花漫天飞舞,蒙蔽日月,却不知道这凛凛的天地间还有清寒冷冽的霜的存在。

作品鉴赏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

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

•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

)生于1019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于108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咏柳》原文及赏析

曾巩《咏柳》原文及赏析
咏柳而讽世,针对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赏析二:
《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炖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元丰六年(1083)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终年65岁。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
曾巩《杂诗四首》诗文介绍
2.
曾巩《欲求天下友》诗文介绍
3.
曾巩《雨中》诗文介绍
4.
曾巩《与舍弟别舟岸间相望感汉成咏》
5.
曾巩《游天章寺》诗文介绍
6.
曾巩《北园会客不饮诗文相关介绍》
7.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读一首诗:曾巩《咏柳》

读一首诗:曾巩《咏柳》

读一首诗:曾巩《咏柳》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词句注释】1.乱条:杂乱的枝条。

指柳枝,含贬义。

初黄:柳枝刚抽芽时的颜色。

2.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形容柳枝在春风吹拂下摇摆舞动,十分得意。

3.解:知道,懂得。

飞花:飘舞的柳絮。

蒙日月:遮天蔽日。

日月,常喻指帝后。

语本《礼记·昏义》:“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

4.天地有清霜:意谓此一时彼一时。

清霜,用秋天凋零草木的肃杀之气,比喻惩恶的正义力量。

【白话译文】柳枝还未发芽,便倚仗着春风狂飞乱舞起来。

杨柳只懂得让柳絮满天飞扬,遮蔽日月,却不知道天地间还有清霜降落、柳叶飘落的时候。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春,当时曾巩在齐州(今山东济南)任知州。

与欧阳修、王安石不同,曾巩对宋代现状是相当满意的,认为宋兴以来,“世世治安,三代所不及”(《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因此没有提出什么改革主张。

他与王安石交谊深厚,对熙宁变法也没有表示过具体意见。

他写此诗的目的只是讽刺骤然得势的小人。

【作品赏析】《咏柳》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杨柳在东风相助之下,柳枝狂飘乱舞,柳絮遮天蔽日的猖狂得志的形象,提出警告:秋天清霜降临后,正是柳叶凋零之时。

此诗借咏物寓理,对政治上倚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和严正的指斥,指出他们虽然能猖狂一时,最终必归于失败。

全诗比喻形象,状物与哲理交融,讽剌明显而不浅薄直露,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历代的咏柳诗,或爱其柔条拂古堤的婀娜身姿,或感其藤蔓系离情的缠绵意绪。

曾巩面对倚风狂舞的春柳而文思萌动,看着漫空飞洒的柳絮而触绪成章。

他笔下的柳独异诸家,称得上“文不按古,匠心独妙”,意新句奇。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柳芽新吐,其色淡黄。

咏柳古诗的意思 咏柳古诗曾巩赏析

咏柳古诗的意思 咏柳古诗曾巩赏析

咏柳古诗的意思咏柳古诗曾巩赏析前言前两天遇到了一个问题:都说曾巩的《咏柳》写得好,到底有何出彩之处?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其文章,被后人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南丰先生”。

不过,他的诗也有很高的水平,这首咏柳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一般人咏柳,常常用来寄托相思、叹息离别。

但是曾巩的这首咏柳别具一格,把杨柳写成了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一、谓其不能诗者妄矣曾巩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代笔,其文平实质朴,温厚典雅,为人所师范。

王安石曾经赞扬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不过也有人认为,曾巩的特长在于文章,其诗并不出色。

但是清朝潘德舆不以为然,他评价曾巩诗的水平时说:昔人恨曾子固不能诗,然其五七言古,甚排宕有气。

近体佳句…..颇得陶、谢家法。

七言绝句,如:“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红纱笼烛照斜桥,复观飞入斗杓。

人在画船犹未睡,满是凉月一溪潮”。

皆清深婉约,得诗人之风旨,谓其不能诗者妄矣。

《养一斋诗话》潘德舆说,评价曾巩不能作诗的人很荒谬,并且列举了曾巩的一些作品加以证明,其中就有《咏柳》这首诗。

那么,这首诗好在哪里呢?二、清深婉约,得诗人之风旨潘德舆对于列举出来的这些作品,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就是:皆清深婉约,得诗人之风旨。

我们看看这首《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清深、婉约,是说这首诗清峻而且深刻,同时诗人又很委婉地表达出来,因此具有诗人之“风旨”。

这里“风旨”就是传统文学的“兴寄”。

诗人通过描写事物,其中寄托了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下面我们看看,曾巩是如何在这首小诗中体现“风旨”二字的。

三、倚得东风势便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迎春的判词写到:“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这首诗中,曹雪芹把迎春的丈夫比作中山狼。

诗人评价某人、某事,一般不会直接指出,而是把某人比作某物,拐着弯骂人,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称为委婉或者“兴寄”。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咏柳》的译文及赏析

《咏柳》的译文及赏析

《咏柳》的译文及赏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注释】
①碧玉:碧绿*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②妆:装饰,打扮。

③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的二月春风啊!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这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是自问;“二月春风似剪*。

”再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曾巩咏柳古诗意思解释]曾巩咏柳古诗赏析

[曾巩咏柳古诗意思解释]曾巩咏柳古诗赏析

[曾巩咏柳古诗意思解释]曾巩咏柳古诗赏析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字词解释: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作品翻译: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作品赏析:诗中对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

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

•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

)生于1019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于108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曾巩《咏柳》课文

曾巩《咏柳》课文

曾巩《咏柳》课文曾巩《咏柳》课文《咏柳》这首诗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曾巩《咏柳》课文,欢迎大家阅读!曾巩《咏柳》原文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咏柳》注释1、倚:仗恃,依靠。

2、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3、解把:解得,懂得。

4、飞花:柳絮。

曾巩《咏柳》翻译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曾巩《咏柳》赏析《咏柳》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的作品。

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是描写春柳的力作。

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

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

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

•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

)生于1019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于108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咏柳宋曾巩原文

咏柳宋曾巩原文

咏柳宋曾巩原文咏柳宋曾巩原文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咏柳宋曾巩的相关内容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咏柳宋代: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解释①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赏析: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附阅读答案:(一)咏柳(4 分)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①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②飞花③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①倚——仗恃,依靠。

②解把——解得,懂得。

③飞花——柳絮。

12.诗歌第一、二句中“ ▲ 、▲ ”两字生动地描绘了柳条迎风飞舞的张扬形态,让人印象深刻。

(2 分)13.此诗表达思想情感含蓄蕴藉,作者表面咏柳,实则写人,请结合诗句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2 分)答案:(一)(4分)12.乱、狂(2 分)13.作者先对柳条在狂风中乱舞的形态,柳絮漫天飞扬遮蔽日月的场景进行了描绘,又联想到了之后清霜的来临,必然会枯萎了柳条的景象,表面上是对柳条的嘲讽,实质上是托物言志,告诫做人在得志时要记得谦虚内敛,不可飞扬跋扈。

曾巩《咏柳》古诗带拼音

曾巩《咏柳》古诗带拼音

曾巩《咏柳》古诗带拼音曾巩的诗作《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曾巩古诗《咏柳》带拼音,欢迎大家阅读。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咏柳》拼音【yǒng liǔ 】luàn tiáo yóu wèi biàn chū huáng ,yǐ dé dōng fēng shì biàn kuáng 。

jiě bǎ fēi huā méng rì yuè ,bú zhī tiān dì yǒu qīng shuāng 。

曾巩《咏柳》注解①倚--仗恃,依靠。

②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③解把--解得,懂得。

④飞花--柳絮。

曾巩《咏柳》翻译译文一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译文二纷乱的枝条还没有变成嫩黄色,便凭借着东风疏狂恣意地生长。

只懂得将它的飞花漫天飞舞,蒙蔽日月,却不知道这凛凛的天地间还有清寒冷冽的霜的存在。

曾巩《咏柳》作品鉴赏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

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咏柳》古诗赏析

《咏柳》古诗赏析

《咏柳》古诗赏析《咏柳》古诗赏析“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出自唐朝诗人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解①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翻译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鉴赏《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

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

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曾巩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巩咏柳原文赏析

曾巩咏柳原文赏析

曾巩咏柳原文赏析
咏柳
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赏析
《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

曾巩少即见长
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

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
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
“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
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
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
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
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
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
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曾巩《咏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咏柳》
作者:曾巩
原文: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