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金属电阻率-
专题七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0.05 mm、0.02 mm,如下表所示:
每小格与 刻度格数(分度) 刻度总长度 1 mm 的差值
精确度 (可准确到)
10
9 mm
0.1 mm
0.1 mm
20
19 mm
0.05 mm
0.05 mm
50
49 mm
0.02 mm
0.02 mm
(4)读数:若用 x 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 表示从 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 果表达为(x+K×精确度)mm.
图 S7-3 (2)螺旋测微器的原理:测微螺杆 P 与固定刻度 B 之间的精 密螺纹的螺距为 0.5 mm,即旋钮 K 每旋转一周,P 前进或后退 0.5 mm,可动刻度 H 上的刻度为 50 等份,每转动一小格,P 前进或后退 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 0.01 mm.读数 时误差出现在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 Nhomakorabea千分尺.
甲
乙
图 S7-7
解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解题.根据题意知 RRAx>RRVx,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较显著,故Rx1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题 图甲的测量值是Rx与RA串联的电阻阻值,故Rx1>Rx真;题图乙 的测量值是Rx与RV并联的电阻阻值,故Rx2<Rx真.
答案:R x1 大于 小于
方法技巧:内接法和外接法可简记为“内大大,外小小”, 即内接法适合测量大电阻,测量值偏大,外接法适合测量小电 阻,测量值偏小.
考点 3 基本实验的考查
1.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接法和分压式接法
内容
限流式接法
分压式接法
对比说明
两种接法电 路图
串、并联关系不同
实验12-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相关知识.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基础知识(二)实验原理:R=ρ,S=πd2 【将测得R、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 =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根据电阻定律公式R=ρ,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长度l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即可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ρ.(五)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为了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并入两点间的部分为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3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4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I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增大.(5求R的平均值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R=U/I算出各次的测量值,再取平均值;第二种是用图象U—I(图线)的斜率来求出.若采用图象法,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解题技法一、电流表外接法和内接法(1 电流表外接法:如图甲所示,由于电压表的分流,电流表测出的电流比R中的实际电流要大一些,所以R测真 .(2电流表内接法:如图乙所示,由于电流表的分压,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比R两端的实际电压要大一些,所以R测>R真.(3电流表外接和内接的选择①用外接法时,测量电阻的真实值R=,由此可看出RV比R大得越多时,RV的分流越小,测量的误差越小.因此,外接法适宜测量小电阻.②用内接法时,测量电阻的真实值R=,由此可看出RA比R小得越多时,RA的分压越小,测得的误差越小.因此,内接法适宜测量大电阻.二、判定被测电阻的大小的方法(1若待测电阻的大约值已知时,当>,即R约<的情况下,可认为待测电阻是小电阻【即采用外接法】;当<,即R约>情况下,可认为待测电阻是大电阻【即采用内接法】.(2若待测电阻的大约值未知时,可根据实验中两电表的读数变化情况判定.如图所示,当电压表的一端分别接在a\,b两点时,若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较大,说明待测电阻R可以与RA相比拟,待测电阻是小电阻.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较大,说明待测电阻R可以与RV相比拟,待测电阻是大电阻.三、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限流式和分压式】滑动变阻器在供电电路中有两种接线方式:限流式和分压式(如图.限流式可省一个耗电支路,分压式电压调节范围大,应根据需要选用.变阻器的分压与限流接法是高考的热点,虽然两种电路均可调节负载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但在不同条件下,调节效果大不一样.(1负载电阻的阻值Rx远大于变阻器的总电阻R,须用分压式电路.(2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较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须用分压式电路.(3负载电阻的阻值Rx小于变阻器总电阻R或相差不多,且电压电流变化不要求从零调起时,可采取限流接法.(4两种电路均可使用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接法总功耗较小.(5特殊问题中还要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以及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来反复推敲,以更能减小误差的连接方式为好.典例剖析典例一阻值约为30 kΩ的电阻R,欲用伏安法较准确地测出它的阻值.备选器材有:A.电源(E=16 V,r=2 Ω;B.电源(E=3 V,r=0.5 Ω);C.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50 kΩ);D.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10 kΩ);E.电流表(量程0~500 μA,内阻500 Ω);F.电流表(量程0~1 mA,内阻250 Ω);G.滑动变阻器(阻值0~200 Ω);H.电键一只,导线若干.(1从上述器材中选出合适的有用的器材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画出实验电路图.解析:(1电阻R较大,故选大电源,提高I、U的数值,电源选A,电压表选C.I=mA≈0.5 mA电流表选E,再选GH.(2要较准确测量,故用分压式接法,比较各内阻关系,选内接法.答案:(1)ACEGH(2)如下图。
高考物理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
测定金属电阻率知识元测定金属电阻率知识讲解一、实验目的1.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2.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3.会用伏安法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二、实验原理把电阻丝连入如图所示的电路,用电压表测其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电流,根据R x=计算金属丝的电阻R x,然后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计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电阻率.三、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池、开关及连接导线、金属电阻丝.四、实验步骤1.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导线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各测一次,取直径d的平均值.2.测长度: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拉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即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L的平均值.3.连电路: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用导线把器材连好,并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4.测电阻:电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录在表格内,断开开关S,求出电阻R的平均值.5.算电阻率:将测得的R、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或利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电阻R,代入公式ρ=R计算电阻率.6.整理: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五、注意事项1.金属丝的长度,应该是在连入电路之后再测量,测量的是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并且要在拉直之后再测量.2.用螺旋测微器测直径时应选三个不同的部位测三次,再取平均值.3.接通电源的时间不能过长,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强度不能过大,否则金属丝将因发热而温度升高,这样会导致电阻率变大,从而造成误差.4.要恰当选择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应注意同时观察两表的读数,尽量使两表的指针偏转较大,以减小读数误差.5.伏安法测电阻是这个实验的核心内容,测量时根据不同情况,根据所给器材对电流表的内接还是外接做出正确选择.六、误差分析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带来误差.2.测量电路中电流表及电压表对电阻测量的影响,因为电流表外接,所以R测<R真,由R=ρ可知,ρ测<ρ真.3.通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致使电阻丝发热,电阻率随之变化带来误差.例题精讲测定金属电阻率例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
实验八: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注意事项1.游标卡尺的读数: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线最先对齐的游标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x+K×精确度)mm。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固定刻度数mm+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 mm。
3.先测直径,再连电路:为了方便,测量直径时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
4.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5.电流控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误差分析考点一测量仪器、仪表的读数及使用考向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1.螺旋测微器的使用(1)构造:如图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
(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
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2.游标卡尺(1)构造:如图所示,游标卡尺的主要部分是主尺和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尺身上还有一个紧固螺钉。
(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
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分别为10、20、50刻度,可准确到0.1 mm、0.05 mm、0.02mm,见下表:线最先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为(x+K×精确度)mm。
(2015·海南单科·11)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
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方法步骤和技巧
1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方法、步骤和技巧山东省沂源一中(256100)任会常材料的电阻率是材料的一种电学特性。
由电阻定律公式 R =ρL /S 知,电阻率ρ=RS/L 。
因此,要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只须选择这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线,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导线连入电路部分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d ,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 ,即可求得金属的电阻率ρ。
一、实验方法1、实验器材①金属丝 ②螺旋测微器(千分尺)③刻度尺 ④电流表 ⑤电压表 ⑥学生电源 ⑦滑动变阻器 ⑧单刀开关 ⑨导线若干。
【点拨】被测金属丝要选用电阻率大的材料,如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等或300W 电炉丝经细心理直后代用,直径0.4mm 左右,电阻5~10Ω之间为宜,在此前提下,电源若选3V 直流电源,安培表应选0~0.6A 量程,伏特表应选0~3V 档,滑动变阻器选0~20Ω。
2.实验方法(1)金属丝横截面积的测定:在金属丝上选择没有形变的点,用螺旋测微器在不同的方位上测金属丝的直径三次。
【点拨】测金属丝的直径时,每测一次转45°,如果金属丝上有漆,则要用火烧去漆,轻轻抹去灰后再测量。
切忌把金属丝放在高温炉中长时间的烧,也不要用小刀刮漆,以避免丝径变小或不均匀)。
求出该点的金属丝直径d ,在不同的点再测出金属丝的直径,求得金属丝直径的平均值后,计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
(3)金属丝电阻的测定:按图1连接电路。
金属丝R 一定从它的端点接入电路。
滑动变阻器R 0先调至阻值最大的位置,闭合开关,根据电阻丝的额定电流和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位置,适当调节变阻器的阻值大小,使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在刻度盘的1/3-2/3的区间。
改变电压几次,读出几组U 、I 值,由欧姆定律R =U /I 算出金属丝的电阻R ,再由公式ρ=RS/L 求得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三次测量导线不同位置的直径取平均值D ,求出其横截面积S =πD 2/4.2.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米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 ,测三次,求出平均值L 。
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例 1】(1)如图 5 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的刻度从上至下分
别为 9 mm 长 10 等分、19 mm 长 20 等分、49 mm 长 50 等分,它们的 读数依次为_1_7_.7_____m m ,_2_3_._8_5_____m m ,_3_.1_8_____m m .
七、实验改进 在本实验中,由于电表内电阻的影响,从而使金属导线电阻测量 值偏小,可以改进实验电路,消除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而带来的 实验误差. 1.等效替换法 连接电路如图所示,R 为电阻箱,Rx 为待测电阻,通过调节电阻 箱 R,使单刀双掷开关 S 分别接 1 和 2 时,电流表中的电流示数 相同,则表明 Rx=R,即可测出 Rx.
图17
考点3 实验拓展创新
【例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用来研究稀盐水溶液的电阻率与浓度的关系。图 中E为直流电源,K为开关,K1为单刀双掷开关, V为电压表,A为多量程电流表,R为滑 动变阻 器,Rx为待测稀盐水溶液液柱。(1)实验时,闭合 K之前将R的滑片 P置于__D__(填“C” 或“D”) 端;当用 电流表外接法测量 Rx的阻值时,K1应 置于位置__1_ (填“1”或“2”)。
2.附加电阻法 连接电路如图所示,R1 为一阻值较大的固定电阻,Rx 为待测电阻.
(1)S2 断开,闭合 S1,调节变阻器 R,使电流表、电压表都有一个 适当读数,记下两表读数 I1、U1. (2)保持变阻器 R 不变,再闭合 S2,记下两表的读数 I2、U2. (3)待测电阻 Rx=UI11-UI22.
图14
图15
(3)为了提高精度,他又用以下仪器再次测量导线圈的电阻 Rx: 电流表 A1(0~3 A、约 5 Ω);滑动变阻器 R1(0~1 kΩ); 电流表 A2(0~30 mA、约 10 Ω);滑动变阻器 R2(0~50 Ω); 定值电阻 R0=60 Ω;电源(4 V、约 1 Ω)及开关等,导线若干. ①实验小组为使测量过程中电动机不转动而采用了如图 16 所示的电路 图,应选择的电流表是___A_2 ____,滑动变阻器是___R_2____;(填写符号)
实验9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9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基础】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解析】选A、C。
实验中应测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而不是全长;金属丝的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金属丝与电压表并联,电压表对它的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A、C操作错误。
2.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为了安全、准确、方便地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 x,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电路图来完成实验,实验仪器如下:A.待测金属丝(R x约为5Ω)B.电压表V(量程1V,内阻R V=1kΩ)C.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R A=1Ω)D.定值电阻R1(阻值R1=0.5kΩ)E.定值电阻R2(阻值R2=2kΩ)F.滑动变阻器R3(0~10Ω)G.滑动变阻器R4(0~1000Ω)H.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很小)I.开关、导线若干(1)实验中定值电阻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选填仪器前面的字母)。
(2)用图中电路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若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该金属丝电阻的表达式为R x=(用测出或已知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解析】(1)电源的电动势为3V,而电压表V的量程为1 V,内阻R V=1kΩ,必须通过串联电阻来扩大量程,因此定值电阻应选用R2(阻值R2=2kΩ),从而达到3V量程,待测金属丝R x约为5Ω,且滑动变阻器是限流式接法,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小电阻,即滑动变阻器R3(0~10Ω)。
(2)电压表的读数为U,那么金属丝与电流表两端的电压为3U,由于电流表的读数为I,则金属丝电阻R x=-R A。
【提高】3.某学生用如图a所示电路测金属导线的电阻率,可供使用的器材有:被测金属导线ab(电阻约10Ω,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0.8 A),稳恒电源E(电源输出电压恒为E=12 V),电压表V(量程为 3 V,内阻约 5 kΩ),保护电阻:R1=10Ω,R2=30Ω,R3=200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开关S,导线若干等。
高考物理总练习7-4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高考物理总练习7-4试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一、选择题1.“测定金属旳电阻率〞试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旳是(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旳全长三次,算出其平均值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纳电流表内接线路,屡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D.试验中保持金属丝旳温度不变[答案]AC[解析]应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中旳有效长度,而不是全长;金属丝旳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金属丝与电压表并联,电压表对它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纳电流表外接法,故AC 操作错误·二、非选择题2.(2021·南平适应性检测)不同材料旳物质,电阻率随温度旳变更规律是不同旳,一般金属材料旳电阻率随温度旳上升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旳电阻率那么与之相反,随温度旳上升而减小·某课题探讨组须要探讨某种导电材料旳导电规律,他们用该种导电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旳线状元件W做试验,测量元件W旳电压、电流旳变更规律,并作出U-I图象,要求元件W两端电压从零渐渐增大·(1)他们应选用以下图所示四个测量电路中旳________电路进展试验(2)试验测得元件W旳电压与电流旳关系如下图·推断元件W是金属材料还是半导体材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 (2)半导体材料[解析](1)要求元件W旳电压从零开场渐渐增大,应选滑动变阻器旳分压式连接,元件W电阻较小,电流表采纳外接法,那么C选项正确;(2)由U-I图象可知,电阻随U增大(或温度上升)而减小,所以应为半导体材料·3.(2021·广东卷)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旳电阻率,须要测量圆柱体旳尺寸和电阻·(1)分别运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旳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旳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长度为________cm,直径为________mm·(2)按图(c)连接电路后,试验操作如下:(a)将滑动变阻器R1旳阻值置于最________处(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整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b)将电阻箱R2旳阻值调至最________(填“大〞或“小〞);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整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280Ω;(3)由此可知,圆柱体旳电阻为________Ω·[答案](1)5.01 5.316(5.310~5.320) (2)(a)大(b)大(3)1280[解析](1)游标卡尺旳精度为0.1mm,所以L=(50+1×0.1)mm=5.01cm,螺旋测微器旳读数为d·(2)为了爱护电流表,在接通电路之前,要使电路中旳总电阻尽可能大,然后渐渐减小电路中旳电阻·旳小灯泡,现要用伏安法描绘这个灯泡旳I-U图象,有以下器材供选用:A.电压表(0~3V,内阻6kΩ)B.电压表(0~15V,内阻30kΩ)C.电流表(0~3A,内阻0.1Ω)D.电流表(0~0.6A,内阻0.5Ω)E.滑动变阻器(10Ω,2A)F.滑动变阻器(200Ω,0.5A)G.蓄电池(电动势6V,内阻不计)(1)用如下图旳电路进展测量,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用序号字母表示)(2)通过试验测得此灯泡旳伏安特性曲线如下图,由图象可求得此灯泡在正常工作时旳电阻为________Ω;(3)假设将此灯泡与电动势6V、内阻不计旳电源相连,要使灯泡正常发光,需串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Ω旳电阻·[答案](1)A D E (2)10 (3)11[解析]旳实际电流,由R=U LI可求得电阻;假设将小灯泡与6V电源连接,由U L=E-ER+R1R1,可解得R1·5.为测量肯定值电阻R x(约15~20Ω)旳阻值,试验室供应旳主要器材如下:电池组E(电动势约3V)电流表(量程0~0.6A)电压表(量程0~3V)电阻箱R(阻值范围0~999.9Ω)为使测量尽可能精确,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电路进展测量·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R旳值,读出电阻箱旳阻值R及对应电表、旳示数,I、U,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1234 5R/ΩI/AU/VIUΩ-11RΩ-1完成以下问题:(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实物连成试验电路;(2)将电流表、电压表视为志向电表,那么电流表旳示数I 、电压表旳示数U 、电阻箱旳阻值R 及待测电阻R x 四个物理量之间满意旳关系式是________;(3)依据表中给出旳数据,在图丙给出旳坐标系中作出I U -1R 图象;(4)由作出旳I U -1R 图象,可求得电阻R x 旳测量值为R x =________Ω(保存3位有效数字)·[答案] (1)如图1所示(2)I U =1R +1R x(3)如图2所示 (4)16.1(15.3~18.2)[解析] (1)依据原理图连接实物图,这里要留意电表旳正进负出以及把导线接在电阻箱接线柱上;R x 与R 并联,那么U =R x ·R R x +R I ,整理可得I U =1R +1R x ·(2)依据数据描点连线,留意让尽可能多旳点落在图象上,不能落在图象上旳点分布在图象两侧,个别点偏离太大那么舍弃不用·(3)由表达式I U =1R +1R x 结合图象可知,截距为1R x -1,那么R x ·6.(2021·东北三校二模)有一个额定电压为10V 、额定功率在10~15W 之间旳用电器L (该用电器在电路中可用电阻符号表示),为了测定它旳额定功率,现有下面器材可供选用:A .电动势为3V 、15V 、50V 旳直流电源各一个(内阻均不计)B .三种规格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R 1(规格为0~5Ω 3A)、R 2(规格为0~15Ω 2A)、R 3(规格为0~50 Ω 1 A)C .量程分别为0~0.6A 、0~3A 内阻可忽视旳双量程直流电流表一只D .量程为0~3V 、内阻为2kΩ旳直流电压表一只E .阻值为r 1=2kΩ、r 2=6kΩ、r 3=20kΩ旳定值电阻各一个(试验中只能选用一个)F .开关一个,导线假设干利用上述仪器,为使测量尽可能精确、便利,并使耗电功率最小,请答复: (1)应当选择旳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当选择旳电流表量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出测量电路图·(4)假设电表旳指针如下图,由此可求得该用电器额定功率P =________W(结果保存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R 2[解析] 由P =UI 得,用电器L 旳最大电流为1.5A ,又由R L =U 2P 得:用电器L 旳最大电阻为10Ω,为了测量便利和平安,滑动变阻器选用R 2,电流表选用0~3A ,由于选用旳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5Ω,而电路又无特别要求,那么电路选用限流供电,而电压表旳量程较小,须要改装电压表,r 2与电压表串联测电压,由串并联电路特点,3V U 0=2kΩ2kΩ+6kΩ,U 0=12V ,由于电流表旳内阻可以忽视,电流表内接·电路图如下图·电压表旳读数为2.5V ,经计算可知用电器L 两端旳电压U L =10V ,电流表旳读数为1.2A ,那么P =U L I ·7.(2021·江苏三校联考)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志向电流表与电阻旳串联·测量实际电流表G 1旳内阻r 1旳电路如下图.供选择旳仪器如下:①待测电流表G 1(0~5mA ,内阻约300Ω); ②电流表G 2(0~10mA ,内阻约100Ω); ③定值电阻R 1(300Ω); ④定值电阻R 2(10Ω); ⑤滑动变阻器R 3(0~1000Ω); ⑥滑动变阻器R 4(0~20Ω); ⑦干电池(1.5V); ⑧电键S 及导线假设干·(1)定值电阻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用连线连接实物图· (3)补全试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触头移至最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②闭合电键S ,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 1、G 2旳读数I 1、I 2; ③屡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相应旳G 1、G 2读数I 1、I 2; ④以I 2为纵坐标、I 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象,如下图·(4)依据I 2-I 1图象旳斜率k 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旳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③ ⑥ (2)如图(3)①左 (4)r 1=(k -1)R 1[解析] 依据试验原理,待测电阻r 1=I 2-I 1I 1R ,因为两电流表旳量程之差与待测电流表旳量程相当,所以与G 1并联旳定值电阻旳阻值与r 1差不多,约为300Ω,可以使G 1示数有较大范围变更减小误差,故定值电阻选R 1;滑动变阻器用旳是分压式接法,应选用阻值较小旳变阻器,选R 4·由r 1=I 2-I 1I 1R 1=(I 2I 1-1)R 1,解得r 1=(k -1)R 1·8.(2021·广东深圳一模)“描绘小灯泡旳伏安特性曲线〞试验中,供应旳试验器材有: A .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 ,额定电流约为0.3A) B .电流表A(0~0.6A ,内阻约为0.5Ω) C .电压表V(0~6V ,内阻约为5kΩ) D .滑动变阻器R 1(0~10Ω,2A) E .滑动变阻器R 2(0~100Ω,0.2A) F .电源(6V ,内阻不计) G .开关及导线假设干(1)试验中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选填“R 1〞或“R 2〞)·(2)该同学设计了试验测量电路,通过变更滑动变阻器滑片旳位置,使电流表旳读数从零开场变更,记录多组电压表旳读数U 和电流表旳读数I ·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试验电路连接完整·(3)该同学依据试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旳U -I 图象,依据图象可知小灯泡旳电阻随着电流旳增大而________(选项“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 (1)R 1 (2)如下图 (3)增大[解析] (1)试验采纳滑动变阻器旳分压式调控, 滑动变阻器应选R 1·(2)电流值和电压值从0开场可调,待测电阻旳最大阻值R x =,0.3)Ω≈13Ω,且R x <R A R V ,电流表采纳外接法·(3)由U -I 图象, 小灯泡旳电阻R x =UI 随着电流旳增大而增大·。
浅议测定金属电阻率之误差
浅议测定金属电阻率之误差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虽然比较简单,实验精度要求也不高,但从学生对此实验的操作和得出的实验结论来看,深感有必要对此实验进行误差分析。
此实验教材中要求用伏安法的外接法,这主要是在不考虑表头内阻的情况下,用伏安法的外接法比用伏安法的内接法产生的系统误差小的原因。
一般实验中,长约一米的金属丝的电阻值在几欧到十几欧之间,取金属丝电阻值为10Ω,学生实验用电压表量程为3V,表头内阻为R V=3000Ω;电流表量程为0.6A,表头内阻为R A= 0.1Ω进行分析。
用伏安法的外接法时,测得的电阻值为金属丝电阻与电压表内阻并联后的总电阻,即:1/R=1/R V+1/R金属=1/300+1/10R=9.97Ω绝对误差为:△R=R金属-R=0.03Ω.因为R=ρL/S,则相对误差:δρ=δR=△R/R金属=0.3%用伏安法内接法时,测得的电阻为金属丝电阻与电流表内阻串联后的总电阻.即:R=R金属+R A=10+0.1=10.1Ω绝对误差:△R=R-R金属=10.1-10=0.1Ω相对误差:δρ=δR=△R/R金属=0.1/10=1%。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不考虑表头内阻的情况下,用伏安法的外接法比用伏安法的内接法产生的误差小,故教材中要求此实验用伏安法的外接法。
但是,是否此实验只要用伏安法的外接法,结果产生的相对误差就能小于 10%,符合中学物理实验之要求,接着我们结合此实验中所选用实验量具的精度,对此实验进行误差分析。
在此实验中所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1mm;螺旋测微器可以准确到0.01mm;电流表,电压表的精度均为2.5级,测得一根镍铬合金丝的长为L=1.0000m,直径为d=0.310mm;金属丝两端电压为u= 2.2V:流过金属丝的电流为 I=0.15A。
由电阻定律:R=ρL/S得:ρ=RS/L=uπd2/4ILδρ=(3·2.5%/2.2)+(0.6·2.5%/0.15)+(2·0.005/0.310) +(0.0005/1.0000)δρ=3.4%+10%+3.2%+0.05%=16.4%这样实验产生的误差超出了中学物理实验要求的误差范围,不可行.要想减小此实验中产生的误差,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刻度尺测长度产生的误差很小,可以不考虑,要减小螺旋测微器测直径的误差,必须选用粗一些的金属丝,直径约为0.4mm左右,要减小电流表和电压表产生的误差,一是选用精度较高的电流表和电压表。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什么是电阻率电阻率是材料单位长度内电阻的比值,通常用 Greek 字母ρ (rho)表示。
电阻率是决定材料导电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来说,导体的电阻率比较小,绝缘体的电阻率比较大。
因此,金属往往是非常好的导体,它们具有较低的电阻率。
测定电阻率的方法桥式方法测量金属电阻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桥式法。
桥式法的原理是在平衡状态下,电桥两端电势相等,这时桥路中相反方向的电动势与阻值之积相等。
桥式法需要用到一个电桥电路,电桥电路包括四个电阻器,其中一个被测量的金属电阻器,一个已知电阻的标准电阻器,另外两个电阻器用于调节桥路的平衡状态。
桥路平衡时,被测量的金属电阻器的电阻值就可以通过已知电阻值和桥路偏差计算得出。
粘着法测量电阻率的另一种方法是粘着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薄膜电阻率的测量,比如金属薄膜的电阻率。
粘着法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在一定长度和厚度下金属膜的电阻值得出金属膜的电阻率。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已知宽度和长度的金属薄膜沉积在绝缘基底上,并通过测量薄膜所占的面积和所提供的电阻值来计算薄膜的电阻率。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误差小,适用于一些高精度要求的场合。
联合法联合法是测定金属电阻率的第三种方法。
类似于桥式法,联合法同样需要使用一组标准电阻及一个保持器,但它不需要取下被测件和标准电阻,只需改变保持器的接点位置,就可以在不同阻值下得到相应的电流。
联合法的优点是避免了取下被测件和标准电阻的操作,减少了可能产生的误差。
但需要使用更加复杂的电路结构,增加了电路的设计难度。
通过三种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出,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点。
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来决定。
无论哪种方法,在进行实验之前都需要进行实验设计及计算。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精度控制、数据记录及处理,以保证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电学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例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用米尺量出金属导线的全长三次,算出其平均值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导线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的内接电路,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导线的温度不变答案AC【例2】一个额定功率约为0.25 W,阻值约为100~200Ω的待测电阻,用伏安法测它的阻值,现备有如下器材:A.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2 kΩ)B.电压表(量程0~6 V,内阻4 kΩ)C.电流表(量程0~50 mA,内阻20Ω)D.电流表(量程0~3 A,内阻0.01Ω)E.滑动变阻器(阻值0~20Ω,额定电流1 A)F.电池组(电动势12 V,内阻较小)G.开关、导线若干(1)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2)请画出实验电路图.答案(1)C B(2)实验电路图如图乙所示【例3】有一根细长而均匀的空心金属管线重约1~2 N,长约30 cm,电阻约为30~40Ω,现在要测定它的内径d.已知这种金属的密度为ρ0,劲度系数为k,比热容为C,电阻率为ρ.现有以下实验器材:A .厘米刻度尺B .毫米刻度尺C .螺旋测微器D .电流表(50 mA ,10 Ω)E .电流表(3 A ,0.1 Ω)F .电压表(3 V ,6 k Ω)G .滑动变阻器(200 Ω,0.5 A )H .滑动变阻器(5 Ω,2 A )I .蓄电池(6 V ,0.05 Ω)J .开关一个,带夹的导线若干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应测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是 . (2)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只填代号字母) (3)将下图中所示仪器连成实际测量电路.(4)用已知的物理常数和测得的物理量,推导出计算金属管内径d 的表达式.答案 (1)金属管线的长度L 、外径D ,加在管线两端的电压U ,通过管线的电流强度I (2)BCDFHIJ(3)管线的电阻比较小,测量电路要用电流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H ,控制电路采用分压式,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4)由公式R=U /I ,R =ρL/S ,S =224π4πd D -得内径U L ⅠD π/42ρ-1.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如提供的电源是一节内阻可不计的干电池,被测金属丝的直径小于1 mm ,长度约为80 cm ,阻值约为3Ω.使用的电压表有3 V (内阻约为3 k Ω)和15 V (内阻约为15 k Ω)两个量程,电流表有0.6 A (内阻约为0.1Ω)和3 A (内阻约为0.02Ω)两个量程.供限流用的滑 动变阻器有A :0~10Ω;B .0~100Ω;C .0~1 500Ω三种.可供选择的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下图所示,则:(1)螺旋测微器的示数是mm.(2)为减小电阻的测量误差,应选用图所示的电路.(3)为了测量便于调节,应选用编号为的滑动变阻器.(4)电压表的量程应选用V.(5)电流表的量程应选用A.答案(1)0.806 (2)乙(3)A (4)3 (5)0.62.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已知电阻丝的电阻约为10Ω,现备有下列器材供选用:A.量程是0~0.6 A,内阻是0.5Ω的电流表B.量程是0~3 A,内阻是0.1Ω的电流表C.量程是0~3 V,内阻是6 kΩ的电压表D.量程是0~15 V,内阻是30 kΩ的电压表E.阻值为0~1 kΩ,额定电流为0.5 A的滑动变阻器F.阻值为0~10Ω,额定电流为2 A的滑动变阻器G.蓄电池(6 V)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1)为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只填字母代号)(2)若下图所示的实验仪器就是我们选定的,请用铅笔画线连接实验电路.答案(1)A C F(2)如下图所示3.(2008·江苏·10)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下图所示.读得直径d= mm.(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及相关计算得到如下数据.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该种导线的电阻R与截面积S是否满足反比关系?若满足反比关系,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请写出R与S应满足的关系.(3)若导线的电阻率ρ=5.1×10-7Ω·m,则表中阻值为3.1 Ω的导线长度l=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1.200 (2)不满足,R与S2成反比(或RS2=常量)(3)194.(2008·天津·22)(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导线的直径,其示数如下图所示,该金属导线的直径为mm.(2)用下列器材组成描绘电阻R0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请将实物下图连线成为实验电路.微安表μA(量程200 μA,内阻约200Ω);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10 kΩ)电阻R0(阻值约20 k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0Ω,额定电流1 A);电池组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开关S及导线若干.答案(1)1.880(1.878~1.882均正确)(2)见下图。
实验十一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2025届高中物理
第十章恒定电流实验十一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教材实验要点核心考点五年考情命题分析预测①测长度:用毫米刻度尺,要估读.②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要估读.③测量R x :R x =UI (伏安法).④计算ρ:ρ=SR x L .测电阻率2023:北京T15(2),辽宁T12,浙江1月T16-Ⅱ,全国乙T23;2021:福建T11,北京T16;2019:天津T9(3),江苏T11①考读数:U 、I 、L 及d 的测量.②考电路:电路设计或选择,实物图连线或改错,器材选择.③考运算:根据U -I 图像求R x ,求ρ.④考分析:对实验结果分析.测电阻2023:海南T15;2022:全国甲T22,山东T14;2021:湖北T13,海南T14;2019:海南T11创新实验2023:广东T12,江苏T12,全国甲T22;2022:广东T12,浙江1月T181.实验目的(1)熟悉“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2)掌握测电阻的电路图及误差分析.2.实验原理由R =ρ得ρ=B=π24,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1]长度l 和[2]直径d ,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 x ,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的实验电路如图甲、乙所示.金属丝的电阻较小,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图甲图乙3.实验器材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4.实验步骤(1)直径的测量:用螺旋测微器在待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π24.(2)电路的连接:按实验原理电路图甲或乙连接好电路.(3)长度的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4)U、I的测量: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实验原理部分图甲电路图中a端对应的位置或图乙电路图中b端对应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5)整理: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5.数据处理(1)在求R 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①平均值法:用R x=分别算出各次的阻值,再取平均值.②图像法: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阻值,如图所示.(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 x、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ρ=R x=[4]π24.6.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到的,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命题点1教材基础实验1.[读数+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次的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其读数应为0.397(0.396~0.399均可)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图甲(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压为3V)、电流表(内阻约为0.1Ω)、电压表(内阻约为3kΩ)、滑动变阻器R(阻值为0~20Ω,额定电流为2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后,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数据如下:次数1234567 U/V0.100.300.70 1.00 1.50 1.70 2.30 I/A0.0200.0600.1600.2200.3400.4600.520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 x采用的是下图中的乙图(选填“乙”或“丙”).所测金属丝的电阻R x为 4.46Ω,测量值小于(选填“大于”或“小于”)真实值.(3)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CD(有多个正确选项,填选项前的字母).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由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减小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D.用U-I图像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的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39.7×0.01mm=0.397mm.(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所测得的最小电压很小,接近于0,故滑动变阻器选用的是分压式接法,因此实验采用的是题图乙所示电路.作出金属丝的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R=ΔΔ=4.46Ω.由于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测量值小于真实值.(3)由读数引起的误差是偶然误差,由电压表与电流表的内阻引起的误差是系统误差,A 、B 错误.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则消除了电表内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即减小了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C 正确.用U -I 图像处理数据,体现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思想,而且剔除了个别偶然误差比较大的点,如图中的第6个点,故可以减小偶然误差,D 正确.2.[实验原理/2023全国乙]一学生小组测量某金属丝(阻值约十几欧姆)的电阻率.现有实验器材:螺旋测微器、米尺、电源E 、电压表(内阻非常大)、定值电阻R 0(阻值10.0Ω)、滑动变阻器R 、待测金属丝、单刀双掷开关K 、开关S 、导线若干.图(a )是学生设计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时,先将滑动变阻器R 接入电路的电阻调至最大,闭合S.(2)将K 与1端相连,适当减小滑动变阻器R 接入电路的电阻,此时电压表读数记为U 1,然后将K 与2端相连,此时电压表读数记为U 2.由此得到流过待测金属丝的电流I =2-10,金属丝的电阻r =102-1.(结果均用R 0、U 1、U 2表示)(3)继续微调R ,重复(2)的测量过程,得到多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U 1(mV )0.570.710.85 1.14 1.43U 2(mV )0.971.211.451.942.43(4)利用上述数据,得到金属丝的电阻r =14.2Ω.(5)用米尺测得金属丝长度L =50.00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不同位置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b )所示,该读数为d =0.150mm.多次测量后,得到直径的平均值恰与d 相等.(6)由以上数据可得,待测金属丝所用材料的电阻率ρ= 5.0×10-7Ω·m.(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2)由于电压表内阻非常大,故K接2时电压表两端电压与K接1时金属丝和R0两端电压相等,即U2=U1+IR0,故流过金属丝的电流I=2-10,由电阻的定义式可知金属丝的电阻r=1=102-1.(5)由题图(b)可知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0mm,可动刻度读数为15.0×0.01mm=0.150mm,故该读数为d=0.150mm.(6)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14πd2,由电阻定律有r=ρ,将相关数据代入解得ρ=5.0×10-7Ω·m.命题点2创新设计实验3.[实验目的创新/2023浙江1月]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1)测量一段金属丝电阻时所用器材和部分电路连线如图1所示,图中的导线a端应与0.6(选填“-”“0.6”或“3”)接线柱连接,b端应与0.6(选填“-”“0.6”或“3”)接线柱连接.开关闭合前,图1中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左(选填“左”或“右”)端.图1(2)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多组U和I数据.甲同学由每组U、I数据计算电阻,然后求电阻平均值;乙同学通过U-I图像求电阻.则两种求电阻的方法更合理的是乙(选填“甲”或“乙”).(3)两同学进一步探究用镍铬丝将满偏电流I g=300μA的表头G改装成电流表.如图2所示,表头G两端并联长为L的镍铬丝,调节滑动变阻器使表头G满偏,毫安表示数为I.改变L,重复上述步骤,获得多组I、L数据,作出I-1图像如图3所示.图2图3则I-1图像斜率k= 2.3(2.2~2.4均可)mA·m.若要把该表头G改装成量程为9mA的电流表,需要把长为0.26(0.24~0.28均可)m的镍铬丝并联在表头G两端.(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通常情况下金属丝的电阻值约为几欧姆,又电源为两节干电池,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尽可能多地获得数据,电流表应选用0.6A量程,即a端与“0.6”接线柱连接,所以b端也应与“0.6”接线柱连接;由图1可知,滑动变阻器采用了分压接法,为了保护实验器材,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左端.(2)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描点连线时可将误差比较大的数据点舍掉,因此乙同学的方法更合理.(3)由图3可知,I-1图像的斜率为k=7.8-6.03.27-2.5mA·m=2.3mA·m;结合图3将(3.27 m-1,7.8mA)代入I=k·1+b,解得b=0.28mA,则图像所对应的表达式为I=2.3×1+0.28(mA),当I=9mA时,解得L=0.26m.4.[实验器材创新/2024广东名校联考]工业上经常用“电导仪”来测定液体的电阻率,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如图甲所示,它是把两金属片放到液体中形成一个液体电阻,两金属片中间的液体即电阻的有效部分.某研究小组想测定某导电溶液的电阻率,在实验室找到了一个透明塑料长方体容器,容器内部左右两侧插入两片面积均为S=10cm2、不计电阻的正方形铂片作为两个电极(正对放置),现将容器充满待测的导电溶液.实验所用器材如下:电压表(量程为15V,内阻约为30kΩ);电流表(量程为300μA,内阻约为50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1A);电池组(电动势E=12V,内阻r=6Ω);单刀单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1)该小组先用多用电表粗测溶液电阻,他们先选择欧姆“×100”挡,欧姆调零后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为了使读数更精确些,接下来要进行的步骤是D(填正确答案标号).A.换为“×10”挡,重新测量B.换为“×1k”挡,重新测量C.换为“×10”挡,先欧姆调零再测量D.换为“×1k”挡,先欧姆调零再测量(2)为了准确测量其阻值,并测量多组数据,请在图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3)某次测量过程中,两个铂片间距d=20cm,测量时电流表读数为I=275μA,电压表指针偏转如图丁所示,电压表读数为U= 5.5V,则该溶液电阻R= 2.0×104Ω(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4)实验时,仅多次改变两个铂片间距d,测得多组U、I数据,计算出对应的电阻R,在如图戊所示的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并将(3)中计算的数据点也补充到图戊上,描绘出R-d图线,根据图线可求出该导电溶液的电阻率ρ=96(95、96、97均可)Ω·m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若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会相等(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解析(1)从题图乙测量结果可知溶液的电阻比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换用大挡位测量,选择“×1k”挡,然后欧姆调零,再次测量,所以选择D.(2)根据多用电表粗测结果可知待测溶液电阻阻值较大,而题中所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较小,同时需要测量多组数据,所以滑动变阻器需要选择分压式的接法,结合题给数据可知待测电阻和电压表的内阻比较接近,阻值均较大,所以电流表采用内接法,实物图如图1所示.图1图2(3)电压表最小分度值为0.5V,所以题图丁中电压表读数为5.5V;则该溶液电阻R==2.0×104Ω.(4)描点并作出R-d图线如图2所示.根据电阻定律可得R=ρ=d,可知R-d图线斜率k=.又结合图2可得图线斜率k=4.8×1040.5Ω/m=9.6×104Ω/m,又ρ=kS,联立代入数据后得到导电溶液的电阻率为ρ=96Ω·m.考虑到电流表内接有R测==d+R A,可知R-d图线斜率仍为,所以计算的结果与真实值相比不会发生变化.测量电阻的四种创新方法方法1差值法测电阻电流表差值法电压表差值法电路图基本原理定值电阻R0中的电流I0=I2-I1,电流表A1两端的电压U1=(I2-I1)R0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U0=U2-U1,电压表V1中的电流I1=U2-U1R0可测物理量(1)若R0为已知量,可求得电流表A1的内阻r1=(I2-I1)R0I1;(2)若r1为已知量,可求得R0=I1r1I2-I1(1)若R0为已知量,可求得电压表V1的内阻r1=U1U2-U1R0;(2)若r1为已知量,可求得R0=U2-U1U1r11.[电流表差值法/2024山东齐鲁名校质量联合检测]某科技小组要测量某种电阻材料的电阻率,他们找来一根用该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的电阻丝,该电阻丝的阻值大约为10Ω.(1)首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电阻丝的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该电阻丝的直径d =8.000mm.(2)他们又精确测量该电阻丝的阻值R x .除待测电阻丝外,实验室还提供了下列器材:电流表A 1(量程为0~1A ,内阻约为0.4Ω);电流表A 2(量程为0~10mA ,内阻为10Ω);定值电阻R 1(阻值为10Ω);定值电阻R 2(阻值为100Ω);定值电阻R 3(阻值为1000Ω);滑动变阻器R 4(最大阻值为5Ω,额定电流为3A );电源(电动势为12V ,内阻为0.5Ω).①因为实验室没有提供电压表,该实验小组用电流表A 2和定值电阻改装成所需要的电压表,定值电阻应选用R 3.(选填“R 1”“R 2”或“R 3”)②在图乙中将实验电路补充完整.(待测金属丝用“”表示)(3)用刻度尺测得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为10.10cm.(4)电流表A 1的示数用I 1表示,电流表A 2的示数用I 2表示,该小组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了多次测量,以I 1为纵轴,I 2为横轴,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所测电阻材料的电阻率约为 5.1×10-3Ω·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8.000mm.(2)电流表A 2和定值电阻改装成的电压表的最大读数为U =10mA ×(10Ω+R ),定值电阻R 选用R 3时,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为0~10.1V ,略小于电源电动势,若选用R 1或R 2,改装后的量程会比电源电动势小很多,实验时不安全或测量范围偏小,故应选用R 3.②如图所示的连接方式可准确测量R x 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 x 的电流.(4)由题意可知,I 2(R 3+A 2)=(I 1-I 2)R x ,又R x =Bπ(2)2,结合题图丙并代入数据解得ρ≈5.1×10-3Ω·m.2.[电压表差值法]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电压表V 1(量程为3V ,内阻r 1=3kΩ),电压表V 2(量程为5V ,内阻r 2=5kΩ),滑动变阻器R (额定电流为1.5A,最大阻值为100Ω),待测定值电阻R x,电源E(电动势为6.0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选填“限流”或“分压”)式接法;(2)将如图甲所示的虚线框中的电路原理图补充完整;图甲图乙(3)根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U1、U2分别为电压表V1、V2的示数),在图乙给出的坐标纸上补齐数据点,并绘制U2-U1图像;测量次数12345U1/V 1.00 1.50 2.00 2.50 3.00U2/V 1.61 2.41 3.21 4.02 4.82(4)由U2-U1图像得到待测定值电阻的阻值R x= 1.82×103Ω(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5)完成上述实验后,若要继续采用该实验原理测定另一个定值电阻R y(阻值约为700Ω)的阻值,在不额外增加器材的前提下,要求实验精度尽可能高,请在图丙的虚线框内画出你改进的电路图.图丙答案(1)分压(2)如图1所示(3)如图2所示(4)1.82×103(5)如图3所示图1图2解析(1)由于各电压表的电阻值比较大,为了让待测电阻分得较大电压,滑动变阻器要选择分压式接法.(2)完整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绘制的U2-U1图像如图2所示.(4)根据实验电路图,有R x=2-111,变形得U2=+11U1,则图线的斜率为k=+11,又根据U2-U1图像可得斜率k=.82-.61.00-.00=1.605,则有1.605=+11,代入r1=3kΩ,解得R x=1.82×103Ω.(5)因待测电阻R y(阻值约为700Ω)的阻值较小,若仍与电压表V1串联,则R y所分得的电压过小,不利于测量,故可使待测电阻R y与已测出阻值的R x串联,使其替代R x接入图1电路,此时R x+R y分得的总电压较大,可得出较准确的R x+R y值,故改进后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方法2半偏法测电表内阻电流半偏法电压半偏法电路图实验步骤(1)先断开S2,再闭合S1,将R1由最大阻值逐渐调小,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I m;(2)保持R1不变,闭合S2,将电阻箱R2由最大阻值逐渐调小,当电流表读数等于12I m时记录下R2的值,则R A=R2(1)将R2的阻值调为零,闭合S,调节R1的滑动触头,使电压表读数等于其量程U m;(2)保持R1的滑动触头不动,调节R2,当电压表读数等于12U m时记录下R2的值,则R V=R2实验原理当闭合S2时,因为R1≫R A,故总电流变化极小,认为不变(仍为I m),电流表读数为I2,则R2中的电流为I2,所以R A=R2R V≫R1,R2接入电路时可认为电压表和R2两端的总电压不变,仍为U m,当电压表读数为U2时,R2两端电压也为U2,则二者的电阻相等,即R V=R2误差分析(1)测量值偏小:R A测=R2<R A真.(2)原因分析:当闭合S2时,总电阻(1)测量值偏大:R V测=R2>R V真.(2)原因分析:当R2的阻值由零减小,总电流增大,大于原电流表的满偏电流,而此时电流表半偏,所以流经R 2的电流比电流表所在支路的电流大,R 2的电阻比电流表的内阻小,而我们把R 2的读数当成电流表的内阻,故测得的电流表的内阻偏小.(3)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电动势较大的电源E ,选最大阻值非常大的滑动变阻器R 1,满足R 1≫R A 逐渐增大时,R 2与电压表两端的总电压也将逐渐增大,因此电压表读数等于12U m 时,R 2两端的电压将大于12U m ,使R 2>R V ,从而造成R V 的测量值偏大.显然电压表半偏法适用于测量内阻较大的电压表的内阻.(3)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电动势较大的电源E ,选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R 1,满足R 1≪R V 3.[测电流表内阻/2023海南]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一个量程为100μA 、内阻约为2000Ω的微安表头的内阻,所用电源的电动势约为12V ,有两个电阻箱可选,R 1(0~9999.9Ω),R 2(0~99999.9Ω)图甲(1)R M 应选R 1,R N 应选R 2;(2)根据电路图甲,请把实物图乙连线补充完整;图乙(3)下列操作顺序合理排列是:①③②④;①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 移至最左端,将R N 调至最大值;②闭合开关S 2,调节R M ,使微安表半偏,并读出R M 的阻值;③断开S 2,闭合S 1,调节滑片P 至某位置再调节R N 使表头满偏;④断开S 1、S 2,拆除导线,整理好器材(4)如图丙是R M 调节后的面板,则待测表头的内阻为1998.0Ω,该测量值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5)将该微安表改装成量程为2V的电压表后,某次测量指针指在图丁所示位置,则待测电压为 1.28V.图丁(6)某次半偏法测量表头内阻的实验中,S2断开,电表满偏时读出R N的值,在滑片P不变的情况下,S2闭合后调节电阻箱R M,使电表半偏时读出R M,若认为O、P间电压不变,则微安表内阻为(用R M、R N表示).-解析(1)根据半偏法的测量原理可知,闭合开关S2之后,要求通过R N的电流应基本不变,就需要R N较大,对下方分压电路影响甚微,故R M应选R1,R N应选R2.(2)按实验原理图依次连接实物电路,如图所示.(3)闭合开关S1前,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测量电路短路,即滑片P移至最左端,然后断开S2、闭合S1,调节滑片P使微安表达到满偏,接着闭合S2,保证滑片P不动,调节R M,使微安表半偏,最后断开所有开关,拆除导线,整理器材.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④.(4)根据半偏法的测量原理可知,读出的R M即微安表的内阻,则由图丙可知微安表的内阻为1998.0Ω.闭合S2后,相当于R M由无穷大变成有限值,R M的阻值变小,流过R N的电流大于原来的电流,则流过R M的电流大于A2,故R M的阻值小于R A.(5)按读数规则,微安表的示数为64μA,按换算关系2V100μA=64μA可知待测电压U x为1.28V.(6)根据题意可得I A(R A+R N)=(A2+A2A)R N+A2·R A,得R A=-.[测电压表内阻]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V的电压表V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50Ω),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为5kΩ),直流电源E (电动势为3V ),开关1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原理图甲连接实验器材;②将电阻箱阻值调为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满偏;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V ,记下电阻箱的阻值.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R 1(选填“R 1”或“R 2”).(2)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将图乙中的实物连线.图乙(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2520Ω(结果保留到个位).〗(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偏电流为D (填正确答案标号).A.100μAB.250μAC.500μAD.1mA答案(2)如图所示解析(1)本实验测电压表的内阻,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变化不大,则接入电阻箱后电路的总电阻变化不大,故需要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较小,故选R 1可减小实验误差.(2)滑动变阻器为分压式接法,实物图连线如图所示.(3)电压表和电阻箱串联,它们各自两端的电压分别为2.00V 和0.50V ,则R V =4R =2520Ω.(4)电压表的满偏电流I g =V =.52520A ≈1mA ,故D 正确.方法3等效替代法测电阻等效替代法测电阻是借助电阻箱、单刀双掷开关、电压表或电流表等测电阻的一种方法,利用电阻箱与待测电阻对电路产生相同的阻碍效果,进行等效替代.电流等效替代电压等效替代电路图步骤(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 0的阻值调至最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a 端.(2)闭合开关S 1、S 2,调节滑片P ,使电流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 .(3)断开开关S 2,再闭合开关S 3,保持滑片P 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4)此时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R 0与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相等,即R x =R 0(1)按如图所示电路图连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 0的阻值调至最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a 端.(2)闭合开关S 1、S 2,调节滑片P ,使电压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 .(3)断开开关S 2,再闭合开关S 3,保持滑片P 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 .(4)此时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R 0与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相等,即R x =R 04.[电压等效替代法]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可以用来测量电阻,可供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A.待测电阻R x (阻值约为55Ω)B.定值电阻R 0(阻值为16Ω)C.电压表V 1(0~3V ,内阻很大,可看成理想电压表)D.电压表V 2(0~15V ,内阻很大,可看成理想电压表)E.滑动变阻器R 1(0~5Ω,2A )F.滑动变阻器R 2(0~50Ω,2A )G.蓄电池(电动势为4.0V ,内阻忽略不计)H.开关、导线等(1)要完成本实验且较准确地进行测量,电压表应该选用C ,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F .(填器材前面的字母)(2)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断开开关S0,单刀双掷开关S空置,把滑动变阻器的触头滑到最左端;②闭合S0,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1”,调节滑动变阻器触头,使电压表读数为2.8V;③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2”,不再滑动(选填“向左滑动”“向右滑动”或“不再滑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观察并记录电压表读数为1.6V.(3)根据实验数据,被测电阻的测量值R x=56Ω.(4)由于蓄电池内阻r的存在,R x的测量值将等于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1)由于电源电动势为4.0V,0~15V量程的电压表量程太大,因此选用量程为0~3V的电压表;最大阻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R1会使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超过3V,因此不能选用,只能选用最大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R2.(2)根据实验原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是不能改变的,否则就不能解出R x的值.(3)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闭合开关S0,单刀双掷开关掷于“1”位置时,有=-,得=37;单刀双掷开关掷于“2”位置时,有00=-0,得0=23,联立解得R x=56Ω.(4)蓄电池的内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可当作一个整体,则r的存在不影响R x的值.[电流等效替代法/2021浙江6月]小李在实验室测量一电阻R x的阻值.(1)因电表内阻未知,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判定电流表该内接还是外接.正确连线后,合上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合适位置.单刀双掷开关K掷到“1”,电压表的读数U1=1.65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I1=0.34A;将K掷到“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U2=1.75V,I2=0.33A.由此可知应采用电流表外(选填“内”或“外”)接法.(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李进一步尝试用其他方法进行实验:①器材与连线如图丙所示,请在图丁的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②先将单刀双掷开关掷到左边,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再将单刀双掷开关掷到右边,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读数与前一次尽量相同,电阻箱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待测电阻R x=5Ω.此方法有(选填“有”或“无”)明显的实验误差,其理由是电阻箱的分度值与待测电阻比较接近(合理即可).图丁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电流表使用的是0~0.6A的量程,分度值为0.02A,估读到与分度值相同位,故读数为I1=0.34A.两次测量中,电压测量值的绝对误差ΔU=U2-U1=1.75V-1.65V=0.10V,电流测量值的绝对误差ΔI=I1-I2=0.34A-0.33A=0.01A,电压测量值的相对误差Δ1=0.101.65=0.061,电流测量值的相对误差Δ2=0.010.33=0.033,可见电流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小于电压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为了减小系统误差,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②由题可知,使两次电流表的示数尽量相同,则两次电路的总电阻接近相等,可知待测电阻的阻值近似等于电阻箱的阻值,由题图丙可知电阻箱的读数为5Ω,则R x=5Ω.此方法有明显的实验误差,因为电阻箱的分度值为1Ω,与待测电阻(约5Ω)比较接近,在调节电阻箱的阻值时,很可能无法使电流表的读数与前一次完全相同,即电阻箱的阻值很可能无法调节到和待测电阻相同.方法4电桥法测电阻操作:如图甲所示,实验中调节电阻箱R3,使灵敏电流计G的示数为0.图甲图乙原理:当I G=0时,有U AB=0,则1=3,2=;电路可以等效为如图乙所示.根据欧姆定律有11=22,而13=2,由以上两式解得R1R x=R2R3或12=3,这就是电桥平衡的条件,由该平衡条件可求出待测电阻R x的阻值.。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2.掌握螺旋测微器与游标卡尺的原理与读数方法。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用毫米刻度尺测一段金属丝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d ,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由R =ρl S ,所以金属丝的电阻率ρ=πd 24lR 。
三、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米尺、螺旋测微器、电压表、电流表、直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依照电路图(如图)用导线将器材连好,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长度,即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
4.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求出金属丝电阻R 的平均值。
5.将测得的R 、l 、d 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S l =πd 2R 4l,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6.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数据处理1.在求R x 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1)用R x =U I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U -I 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 x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的计算式ρ=R x S l =πd 2U 4lI。
六、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七、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总结
法。
(3)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调到最大。
(4)电流不宜太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 太长,以免金属丝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5)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开关、电流表、 待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干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 测金属丝的两端。
RA Rx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RV Rx
RxRV Rx Rx RV
适用条件
口诀
大内偏大(大电阻用 内接法测量,测量值 偏大)
小外偏小(小电阻用 外接法测量,测量 值偏小)
(2)两种电路的选择
①阻值比较法:先将待测电阻的估计值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 进行比较,若Rx较小,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若Rx较大,宜采 用电流表内接法。 ②比值法:
0.01 mm。
(3)读数:
①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半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不足半毫 米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 ②测量值( mm ) = 固定刻度数( 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 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③如图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 2.0 mm,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
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
实验七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目的】
1.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2.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 压表的读数方法。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并能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原理】
1.螺旋测微器 (1)构造:
如图,S为固定刻度,H为可动刻度。 (2)原理:
可动刻度H上的刻度为50等份,则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
2.0 mm+15.0×0.01 mm=2.150 mm。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报告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金属的电阻率,探究了金属导体的电流传导特性。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四线法来测量电阻和直流电桥来测量电阻率,并成功测定了1.0mm直径的铜与铝的电阻率,结果相对误差均在1%以内,证实了测量方法的可靠性。
实验目的:1. 理解金属导体的电流传导特性,并学习电阻、电流、电压、电势差、电功率等基本概念;2. 熟悉测量电阻的四线法和测量电阻率的直流电桥方法,并掌握其操作步骤;3.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金属的电阻率,加深对金属导体性质的了解。
实验原理:1. 电阻:电阻是物质抵抗电流流动的程度的量度。
2.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它的单位是安培(A)。
3. 电压:电势差是指在电路中两点电势之差,它的单位是伏特(V)。
4. 电势差:电势差是单位正电荷从低电位移动到高电位时所具有的能力。
5. 电功率:电路中的电流通过电器件或电源的能量变化率。
6. 四线法测量电阻:四线法采用四条导线进行激励和测试。
它能够消除导线电阻对实验的干扰,得到更加准确的电阻值。
7. 直流电桥测量电阻率:直流电桥能够通过两个可变电阻的调节和测量,得到待测物体的电阻率。
实验步骤:1. 将铜、铝等金属棒材分别切割成1.0m长度,并用砂纸打磨表面,使其光滑。
2. Hook定向器的左右两端连接电源和电阻计,调节电源电压为2V,由Hook定向器的观察孔观察铜、铝的测量电阻和电压读数。
3. 通过计算得出电阻值,并通过四线法计算出真实电阻值。
4. 将电桥进行调节使测量电流为5mA左右,分别测得不同金属棒材的电阻和电长度,计算得出电阻率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到铜棒材的电阻率为1.73*10^-8Ω·m,相对误差为0.90%;铝棒材的电阻率为2.82*10^-8Ω·m,相对误差为0.35%。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使用四线法和直流电桥成功测定了不同金属棒材的电阻率,并得到了较为精确的实验结果。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注意:
要估读
练习:
9.270 mm 7.500 mm
5.804 mm
V R A
(金属)
S
R/
限流外接
注意:
1.按先串后并顺序连接 电路。
2.仪表量程及正负极
3.接线柱上连线不交叉
重庆大足中学
1、实验原理:
l R S
l
S R l
——毫米刻度尺测(接入电路测)
d 2 S ( ) 2
d —— 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
(是影响误差的主要原因)
U R — 伏安法测电阻,多次测 量求R I
2、实验电路:
按图连好电路(因
R较小,故采用安 培表 “外接法”)
A
V R
(金属)
(I不易过大,通电时间不易过长),
记入记录表格内, 断开电键S, 求出电阻R的平均值(也可画U—I图线
求电阻)
1 U I R 平均值R= 2 3 4 5 6
3、螺旋测微器:
0.5mm 精确度: 0.01mm ( ) 50
读数 = 固定刻度数 + 可动刻度数
(注意半毫米刻度数) 精确度×第M刻度线
S
R/
并把滑线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的位置。
R/起限流作用以使温度不太高从而ρ变化
不大。
V
R A
(金属)
S
R/
电流表、电压表量程要选择恰当(指针
偏角尽量大些,但要防止超过满偏)。
V
(金属)
R
A
S
R/
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电键S,改变滑
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相应 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报告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报告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引言电阻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金属材料而言,其电阻率与其晶体结构、杂质含量、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金属材料的电阻值,计算出其电阻率,并对不同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比较。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与材料本实验使用的仪器有:电流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等。
实验所用的金属材料有:铜、铝、铁、锌等。
2. 实验步骤(1)将金属材料切割成相同长度的导线。
(2)将导线连接至电流源和电压表、电流表。
(3)调节电流源的电流大小,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4)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不同金属材料的电阻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金属材料电阻值(Ω)铜 0.5铝 1.2铁 2.0锌 3.5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各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 = R × (A / L)其中,ρ为电阻率,R为电阻值,A为横截面积,L为导线长度。
根据实验中所使用的导线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因此可以简化计算公式为:ρ = R / L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各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如下:铜的电阻率为0.5 Ω / L铝的电阻率为1.2 Ω / L铁的电阻率为2.0 Ω / L锌的电阻率为3.5 Ω / L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量与计算,我们得到了不同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可以看出,不同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存在较大差异。
铜的电阻率最小,而锌的电阻率最大。
这是因为不同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子迁移能力不同所致。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其晶体结构中的自由电子迁移能力较强,因此电阻率较小。
而锌的晶体结构中的自由电子迁移能力较弱,导致电阻率较大。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来自于导线的接触不良、测量仪器的精度等因素。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用更精确的仪器进行测量,并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金属材料的电阻值,计算出其电阻率,并对不同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了比较。
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为了较准确地测量电阻阻值,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在本题的 实物图上连线。
思路点拨:(1)怎样比较Rx、RA、RV,以确定测量电路的接法? (2)滑动变阻器能否用限流接法,为什么?
解析:本题的电路选择有两种:一是滑动变阻器两种电路的选择;二是 伏安法两种电路的选择。
若采用限流电路,由题给条件,电路中干路最小电流为I干min =
(2)临界值计算法
Rx< RVRA时,用电流表外接法;小外偏小
Rx>RVRA 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大内偏大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 导线的长度,即有效长度,反复测量 3 次,求出其 平均值 l.
4.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 S,改变 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值
(2)第二种是用 U—I 图线的斜率求出.
代入电2.阻计率算计电算阻公率式:ρ将=记R录xSl 的=数π4dl据2IU.Rx、l、d 的值, 【误差分析】
1.金属丝直径、长度测量带来误差.
2.电流表及电压表对电阻测量的影响,因为 电流表外接,所以 R 测<R 真,由 R=ρSl 知 ρ 测<ρ 真.
4.000+0.088=4.088 mm
毫米刻度尺
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1mm , 测量时 应精确到 1 mm,估读到 0.1 mm.
【64.8mm】
素能提升
一、选择题(1 单选题,2 双选题)
1.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由 ρ=π4dI2lU 可知,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最大的是
A.导线直径 d 的测量 C.电流 I 的测量
3.通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差.
【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 实验电路必须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 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 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 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 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 表两端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 拉直. 4.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 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目的: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原理:用刻度尺测一段金属导线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导线的直径d ,用伏安法测导线的电阻R ,根据电阻定律,金属的电阻率ρ=RS /L =πd 2R /4L实验器材:金属丝、千分尺、安培表、伏特表、(3伏)电源、(20Ω)滑动变阻器、电键一个、导线几根【点拨】被测金属丝要选用电阻率大的材料,如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等或300瓦电炉丝经细心理直后代用,直径0.4毫米左右,电阻5~10欧之间为宜,在此前提下,电源选3伏直流电源,安培表选0 0.6安量程,伏特表选0 3伏档,滑动变阻器选0 20欧。
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三次测量导线不同位置的直径取平均值D 求出其横截面积S =πD 2/4.(2)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米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 ,测三次,求出平均值L 。
(3)根据所选测量仪器和选择电路的原则画好电路图1,然后依电路图按顺序给实物连线并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点拨】为避免接线交叉和正负极性接错,接线顺序应遵循:电源正极→电键(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用电器→安培表正极→安培表负极→电源负极,最后将伏特表并接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即先接干路,后接支路。
(4)检查线路无误后闭合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几组I 、U 值,分别计算电阻R 再求平均值,设计表格把多次测量的D 、L 、U 、I 记下来。
【点拨】测量时通过金属丝的电流应控制在1.00A 以下,本实验由于安培表量程0~0.60A ,每次通电时间应尽量短(以能读取电表数据为准),读数完毕立即断开电键S ,防止温度升高使金属丝长度和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计算时,务必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再求平均值,不能先分别求电压U 和电流I 的平均值,再由欧姆定律得平均值,否则会带来较大计算误差。
实验记录图1导线的横截面积= (公式)= (代入数据)= m所测金属的电阻率= (公式)= (代入数据)= Ωm注意事项(1)测量金属导线的直径时要用螺旋测微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要估读下一位数字。
(2)金属导线的电阻和电流表的内阻相差不很大,因此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应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开始实验时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阻值应调至最大,实验过程中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不宜过大,以防止温度升高电阻率发生变化。
【点拨】(1):为了减少电阻的计算误差,可以作U-I图象求出电阻的平均值【点拨】(2):经验表明,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①采用外接法则由于伏特表的分流影响,造成电阻测量值偏大,若误用内接法则安培表分压影响更大。
②仪表量程太大且读数不准③计算未遵从有效数字运算法则实验中易混淆的是:R=U/I和R=ρL/S两个定律,这两个定律都是实验定律,但前者是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两者之间关系;后者是研究导体本身的性质即电阻与材料、长度、截面积三者之间关系,与所在的电路因素或是否接入电路无关,注意R=U/I中,电阻与U、I无关;R=ρL/S中,电阻率与L和S无关,使用这两式时ρ是不变的。
易错的是:测量电路(内、外接法)、控制电路(限流式和分压式)、量程的选择及有效数字、电阻R平均值的计算等。
易忘的是:金属丝未接入电路就测量其长度,用千分尺测直径D前未查零误差、测D时未按三个不同位置测量取平均值。
实验结论由实验表中数据计算得出,待测金属丝的电阻率平均值。
高考试题:1.(2012北京物理21).在“侧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侧金属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R.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Ω),(2)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Xk阻),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电流表(内阻0.1Ω),电压表(内约3Ω2A),开关,导线若干。
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R是采用图2中的_____图(选填“甲”或“乙”)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X甲乙图(3)图3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
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3中实物图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
图3 图4(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 、I 坐标系,如图4所示。
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4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3个坐标点,并描绘出I U -图线,由图线得出金属丝的阻值R =_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约为A. m ⋅Ω⨯-2101B. m ⋅Ω⨯-3101C. m ⋅Ω⨯-6101D. m ⋅Ω⨯-8101(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的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有多个正确选项)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D.用I U -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的电阻率可以消除偶然误差。
2.(2007山东理综23)(11分)检测一个标称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
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A .待测滑动变阻器R x ,全电阻约为5Ω(电阻丝绕制紧密,匝数清晰可数)B .电流表A 1,量程0.6A ,内阻约0.6ΩC .电流表A 2,量程3A 内阻约0.12ΩD .电压表V 1,量程15V ,内阻约15k ΩE .电压表V 2,量程3V ,内阻约3k ΩF .滑动变阻器R ,全电阻约20ΩG .直流电源E ,电动势3V ,内阻不计 H .游标卡尺 I .毫米刻度尺J .电键S 、导线若干 (1)用伏安法测定R X 的全电阻值,所选电流表为 (填“A 1”或“A 2”),所选电压表为 (填“V 1”或“V 2”)(2)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并根据所画原理图将下图中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
电路原理图和对应的实物连接如图(3)为了进一步测量待测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电阻率,需要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总长度,在不破坏变阻器的前提下,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所需器材及操作步骤,并给出直径和总长度的表达式。
3.(2007广东物理,13,12分)实验室新进了一批低电阻的电磁螺线管。
已知螺线管使用的金属丝电阻率ρ=1.7×10-8Ωm 。
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试验来测算螺线管使用的金属丝长度。
他们选择了多用电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导线和学生电源等。
⑴他们使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电阻,操作工程分以下三个步骤:(请填写第②.....步操作...) ①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多用电表的“+”、“-”插孔;选择电阻档“×1”;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把红、黑表笔分别与螺线管金属丝的两端相接,多用表的示数如图(a )所示。
~ΩΩ ×1k ×100 ×10 ×1 ΩOFF 2.5 10 50 250 5002.5 50 mA 100 10 150010250 V ~ +V AA B P S V E R x R B AA BP SV R x R C AVA BP S E A R x R A V A B P S EDR x R0 30 20 25⑵根据多用电表示数,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并在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应从图(b )的A 、B 、C 、D 四个电路中选择________电路来测量金属丝电阻; ⑶他们使用千分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mm ;⑷根据多用电表测得的金属丝电阻值,可估算出绕制这个螺线管所用金属丝的长度约为_____m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⑸他们正确连接电路,接通电源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电流始终无示数。
请设计一种方案,利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并写出判断依据。
(只需写出简要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7全国Ⅱ理综,22)有一电流表A ,量程为1mA ,内阻r g 约为100Ω。
要求测量其内阻。
可选用的器材有:电阻箱R 0,最大阻值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k Ω;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 k Ω;电源E 1,电动势约为2V ,内阻不计;电源E 2,电动势约为6V ,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
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a .断开S 1和S 2,将R 调到最大;b .合上S 1,调节R ,使A 满偏;c .合上S 2,调节R 1使A 半偏,此时可以认为A 的内阻r g =R 1。
试问:①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 1应该选择______;为了使测量尽量准确,可变电阻R 应该选择_______;电源E 应该选择_______。
R 0,甲,E 2 ②认为内阻r g =R 1,此结果与r g 的真实值相比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5.(2008江苏物理,10,8分)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 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下图所示,读得直径d= ▲ mm.(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及相关计算得到如下数据:电阻R (Ω)121.050.0 23.9 10.0 3.1 导线直径d (mm)0.8010.9991.2011.4941.998A R 1RS 2S 1导线截面积S (mm2)0.5040.784 1.133 1.753 3.135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该种导线的电阻R与截面积S是否满足反比关系?若满足反比关系,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请写出R与S应满足的关系。
(3)若导线的电阻率75.110mρ-=⨯Ωg,则表中阻值为3.1Ω的导线长度l= ▲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6.(2009广东物理,16,14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探究一种金属丝的电阻率。
所用的器材包括:输出为3V的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米尺、电阻箱、开关和导线等。
(1)他们截取了一段金属丝,拉直后固定在绝缘的米尺上,并在金属丝上夹上一个小金属夹,金属夹,金属夹可在金属丝上移动。
请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接电路实物图14(2)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正确连接电路,设定电阻箱的阻值,开启电源,合上开关;②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录金属夹的位置;③断开开关,_________________,合上开关,重复②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