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学说-普通地质学课件

合集下载

板块构造学说_普通地质学

板块构造学说_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第九章 板块构造学说
本章内容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
一、从“大陆漂移”到“海底 扩张”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1915年魏格勒公开发表了“大陆 漂移”假说:
他提出: 地球上的大陆曾是一个统一的 超级大陆--“泛大陆” 大约在距今 2 亿年前,泛大 陆解体成较小的陆块,并漂移 到了它们现今的位置
Alfred Lothar Wegener (1880-1930)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观察:大陆外形的吻合性(南美-非洲)
海岸线吻合(当用大 陆架边缘拼合时吻合 性更好)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大陆架
相似的古代 岩石组合
主要证据之一:古生物分布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分离的不同大陆上有同种淡水爬行类动物 整个南方大陆上都有蕨类植物舌羊齿的分布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由12个大板块和位于其间的若干小板块组成
板块构造学说
B、地球的岩石圈的12个大板块为:
• 以大陆为主的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 美板块、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南极洲板块; • 以海洋为主的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加勒比板块以及东太平洋的 纳兹卡板块和可可板块
• 板块可在其下伏的较塑性软流圈上作大规模运移
• 海洋板块在洋脊处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 块之下
•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而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 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质 作用过程,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全球板块的分布
大陆
地幔柱之上的拱起

(精品)普通地质学_舒良树_第九章板块构造

(精品)普通地质学_舒良树_第九章板块构造

大洋的生与亡
Wilson 旋回的六个演化阶段
演化阶段 开 胚胎期
幼年期 成年期 合 衰退期 终结期 遗迹期
力学状态 抬升 扩张 扩张 收缩 碰撞 隆升
形态
火成岩类
裂谷 碱性与拉斑玄武岩
狭海 碱性与拉斑玄武岩
洋脊洋盆 大洋拉斑及碱性玄武岩
岛弧海沟 安山岩及花岗闪长岩
造山带 火山岩及 S型花岗岩
前陆带
c.地震 根据浅源、中源、深源地 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边缘带,证 明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不同深 度的摩擦与破裂作用是有规律的。
大陆
浊积岩
大洋
弧前浊积岩
地 震分 布与板块构造
4).深海钻探(包括深潜器) ● 证实了洋底确切地貌、洋中脊高热流、枕
状熔岩的存在。 ●发现蛇绿岩套 Ophiolite,完善了洋壳剖面。
敛合边界: 1.板块俯冲带,形成沟、弧、盆体系,
为地震、火山高发带,存在对变质带。
2.陆-陆碰撞带,印度与欧亚两个大陆碰撞,
形成双地壳厚度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接合性质
分离
敛合
洋壳-洋壳 大西洋中脊
阿留申海沟
洋壳-陆壳 无 南美西海岸、日本海沟
陆壳-陆壳 东非 喜马拉雅、阿尔卑斯
4.活动大陆边缘 1).太平洋型:沟、弧、盆复合体系 2).安第斯型:海沟-山弧构造体系。
A 沉积岩 - B 枕状熔岩 - C 席状岩脉 - D 辉长岩 - E 橄榄岩
●海洋地质调查表明,海底没有比中生代更早 的岩石,海底岩石以洋中脊为中心向二侧 依次对称变老。
红 色
-

冰 岛


西

洋 的 演
上 是 古 新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课件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课件

板块内部结构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问题
总结词
详细描述
THANKS
感谢观看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板块运动 板块内部的稳定区
板块构造学说的研究意义
01
了解地球运动和变化的规律
02
预测自然灾害
03
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02
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板块构造学说的起源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很久 以前都曾是一个统一的大陆,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导致了大陆的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 课件
目 录
•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 • 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 板块构造学说的证据与支持 • 板块构造学说对地球科学的影响 • 板块构造学说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contents
0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
板块构造学说的定义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若干 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软流圈上运 动,并相互碰撞、分离或转换。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他认为地球上大陆的漂移是由于地球自 转的离心力和地球内部的地热梯度导致的。
海底扩张说
海底扩张说是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认为海底地壳是由地幔物 质上升和冷却形成的,并且海底扩张 的过程是不断进行的。
海底扩张说的提出者是英国科学家赫 斯和迪茨,他们认为海底扩张是由于 地幔物质的对流导致的。
大陆漂移学说为板块构造学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为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提 供了新的思路。
板块构造学说的演变历程
板块构造学说的现状与未来
03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很久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 大陆开始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 (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 (共25张PPT)
图1 联合古陆分裂
大陆漂移学说
结论:
魏格纳认为,3亿年前地球表面存在一 个联合古陆,这个大陆在2亿年前开始分裂 ,有较轻的花岗岩类组成的大陆在较重的 由玄武岩组成的海底上漂移,直至形成现 在的海陆分布。
?思考
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南美洲、非洲、 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广泛分布着3亿年 前冰川作用的遗迹,而在冰雪覆盖的南 极洲则有着丰富的煤矿,请分析原因。
6.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7.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C )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群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8.红海位于下列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处( B )
边界分别为 ( B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D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B.日本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模拟实验
课堂练习:
我国某远洋科学考察船从青岛港起航,进行环球大洋科学 考察活动。下图是科考题船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

普通地质学课件

普通地质学课件

喷出岩,以及它们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1 2
变质作用的类型与机制 介绍变质作用的定义、分类,以及不同类型变质 作用的机制和条件,如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 作用、动力变质作用等。
变质岩的特征与分类 阐述变质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岩石化学 特征,以及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3
地层中的化石与古生物
化石的定义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 体、遗迹或遗物,是生物演化的直接 证据。
化石的种类
古生物的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地层中的化石和古生物,可 以了解生物演化的历程、古生物群落 的组成和生态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等信息。
根据化石的保存方式和形态特征,可 将化石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 迹化石和化学化石等类型。
岩石的成因与演化
岩石的成因
岩浆岩由地球内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由地表风化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形成;变质岩由已形成 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岩石的演化
岩石在地球历史长河中不断经历着形成、变化和消亡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岩石之间可以通过特定的地质作 用相互转化,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根据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 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类型。水平运 动是指地壳物质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包 括拉伸、压缩、剪切等;垂直运动则是指 地壳物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包括 隆起、坳陷等。
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地壳中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它 是由于地壳受到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使岩层 发生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构造的基本形 态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从内到外可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地 幔主要由硅、镁等元素组成,地壳则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层。

《普通地质学》课件

《普通地质学》课件
岩石
岩石是由矿物或有机物质组成的天然固态集合体,是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根据 成因,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 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对于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是根据地壳上不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将地壳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单位,如 宙、代、纪、世、期等。了解不同地质年代的特征和演化规律,有助于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变。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指地壳内物质在各种自然动力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根据作用方 式,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现今的地貌和地质环 境。了解不同地质作用的特征和规律,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地质变化和灾害风险。
03 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
介绍构造运动的概念、 类型和特征,以及其对
对于课程中的基本概念,需要深 入理解其含义和应用,避免死记 硬背。
实践应用
02
03
持续学习
学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案例,将 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质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关注 学科前沿动态。
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地下水类型与运动
01
02
03
地下水类型
根据来源和形成方式,地 下水可分为包气带水、潜 水和承压水。
地下水运动
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从高 处向低处流动,同时受到 其他因素如地温、压力等 影响。
水循环
地下水通过蒸发、下渗、 径流等方式参与水循环, 与地表水相互转化。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普通地质学》课件

《普通地质学》课件
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的关系
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是相互关联的,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海底扩张 ,而海底扩张又受到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
04
地质灾害与资源
地震
地震定义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构造板块相互挤压或拉伸,导致地壳发生突 然破裂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地震分类
根据成因不同,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类 型。
学习建议
实践与理论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实践 与理论的结合,通过实地考 察、实验等方后阅读相关的 专业书籍和文献,以扩大知 识面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 解。
积极参与讨论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交 流,通过互相学习和讨论, 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 能力。
02
03
矿物的分类与性质
矿物分为金属矿物、非金 属矿物和有机矿物三大类 ,每种矿物具有独特的物 理和化学性质。
岩石的分类与形成
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三大类,每种岩 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不同 。
矿物的应用
矿物在工业、农业、建筑 、装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元古代、 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 时代的地质特征和生物演化具有
独特的特点。
地质作用的类型
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对地壳 表面和内部的地质构造具有重要影 响。
地质演化的规律
地质演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包括地 壳运动、板块构造、岩浆活动等, 对地球表面的环境和资源分布具有 重要影响。
方向、速度和幅度。
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
01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由若干块相对独立的板块组成,

《板块构造理论》PPT课件

《板块构造理论》PPT课件
CCC(日本中部的日本海沟、西南日 本海沟和小笠源海沟的交汇处)
CCT(秘鲁-智利海沟和西智利洋隆)
TTA(可能在Owen(欧文)破碎带 以及Carlsberg洋中脊)
TTC(圣•安德列斯断层和门多西诺 破碎带)
ACT(加利福尼亚湾德出口处)
AAC(亚速尔群岛)。
AAA型三联点
The junction of the Red Sea, the Gulf of Aden and the Great Rift Valley of East Africa centered in the Afar Triangle is often given as an example of a triple junction.
《板块构造理论》PPT课 件
板块,全称是岩石圈板块,是指构成地 球上部岩石圈的不连续球面板状块体。
板块构造说本身则是大陆漂移和海底扩 张说的引伸和发展,涉及全球(不分大 陆和海洋)的构造活动与演化,所以它 又被称为新全球构造学说或全球构造学 说。
一 板块构造基本原理的内容:
1. 垂向上:固体地球上层可划分为物理性质 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刚性岩石圈 和下垫的软流圈
Juan de Fuca 板块由大 洋岩石圈组成,其边界 包括:与北美洲板块相 连的汇聚边界,与大西 洋板块相连的离散边界, 转换断层则成为两板块 边界。
San Andrea Fault是一 个转换边界,容纳了太 平洋板块和大西洋板块 直接的相对运动。
转换型(剪切型)板块边界特征:
剪切型板块边界与转换断层相当。在转换断层上确定的震源 机制属“剪切”型,表明这里的 ①应力场以剪切作用为主, ②剪切方向与借助磁异常确定的板块相对运动方向一致。即 相邻两板块沿边界彼此向相反方向滑动。在这样的边界, ③既没有板块增生,也没有板块消亡,仅只是一些滑移迹线, 有人称其为守恒板块边界。这类板块边界上所发生的地震以 走向滑动类型为主,地震活动大都为 ④浅源地震,地震带较窄,地震频度和震级明显比洋中脊为 代表的拉张型边界大,最大地震可达8.4级这可能是由于岩石 圈厚度随着离开中脊轴部逐渐增大之故。这里 ⑤在地貌上表现为“地堑型”谷地,它不是一条断层,而是 长而平直的破碎带,宽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

普通地质学笫九章板块构造

普通地质学笫九章板块构造

全球洋中脊延伸总长为64000Km,洋脊宽达1000~4000Km,
高出洋底2000~4000m。洋脊横切面为平缓的等腰三角形,两侧
呈地垒型隆起,中间为地堑式陷落的裂谷。火山活动,以基性岩
浆作裂隙式喷发。
普通地质学笫九章板块构造
② 洋中脊地震
五年内发生的地震分布图
洋中脊是全球 重要地震带之一。
震中沿脊顶轴部呈
普通地质学笫九章板块构造
六十年代晚期板块构造的诞生,它标志着地球科学的革命。 1968年地球科学家把板块构造学说这一系列进展和发展宣布为 “新全球构造论” ,它的重要性可与天文学上哥白尼的“太阳中心 论” 和生物学上达尔文的 “进化论” 相提并论。
板块构造是全球构造理论。它将各种地质作用统一到板块的
(4)非洲的前寒武纪片麻岩可与巴西的
同类地层对比。
(5)在北半球,挪威-苏格兰加里东褶皱
带越过大西洋后出现在加拿大和美国海岸;
(6)在印度、澳大利亚、非洲、南美洲和南极大陆发现石炭纪-二叠纪的冰川遗迹、
而冰川遗迹指示的古冰川运动方向均符合大陆漂移的结论;
(7)部分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资料。
普通地质学笫九章板块构造
②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海的延续
部分。坡度3°~ 6°,平均 4°。它是海底地形的转折带。其宽度20~90Km不等, 基部水深1400~3200米。
普通地质学笫九章板块构造
③ 陆隆:环绕大陆坡的基部 并过渡为洋底,沉积物厚。 坡度小于1/400。宽度不等, 最大宽度可达1000Km。
环太平洋洋底缺失陆隆。 大陆架、大陆坡、陆隆是大 陆的水下延伸部分,统称为 大陆边缘。 ④ 大洋盆地:是海水最深的地区,水深4600~5500米。大洋盆 地中的平坦部分为深海平原,起伏坡度为1/1000以下。大洋盆 地是洋壳的组成部分。

板块构造学说教学PPT课件

板块构造学说教学PPT课件
第4页/共23页
查看地图册第五页
第5页/共23页
一、大陆漂移学说
• 魏格纳提出。 • 推论:大陆在地质历史中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
平移动。 • 证据:古生物,古老岩石等。 • 反对:漂移的机制是什么,(动力?)
第6页/共23页
古生物学证据:南大西洋两岸恐龙化石具一致性。
第7页/共23页
全球大洋地壳 的年龄
6大板块
2、全球共几大板块? 3、亚分欧别板块有、哪非些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第1页/共23页全球板第1块2页/共分23页布图
思考:
• 哪一个板块全由海洋地壳构成? • 有无大西洋板块 • 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 澳大利亚属于哪个板块? • 印度属于哪个板块? • 哪个板块跨经度最广?
第13页/共23页
2、板块相对运动形式
海岭 生长界
全球板块分布图 第14页/共23页
消亡界
第15页/共23页
喜马拉雅山
大西洋
全球板第1块6页/共分23页布图
转换断层
大西洋底地貌
第17页/共23页
地中海 红海
大 西 洋 太平洋
第18页/共23页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 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的,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 •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 板块边界:比较活跃
1、找到大洋 地壳年龄最轻 的地带
2、从洋脊向两侧,海底岩石年龄 的变化趋势如何?
第8页/共23页
1、海底处年龄最轻的在洋脊(海岭、大洋中 脊),离海岭越远,年龄越老。 2、海岭两侧年龄对称。
第9页/共23页
二、海底扩张学说
• 动力:地幔物质的对流
第10页/共23页

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34
A式俯冲
B式俯冲
完整版PPT课件
35
七、板块的运动
• 板块沿球面的旋转运动:
• 欧拉定律(E.Euler ,1776)
一个刚体沿半径不变的球面的运动,必定是环 绕通过球心的轴的旋转运动。在球体表面,任 何一点的移动都不是沿着直线,而是弧线;如 果这种移动表现为复杂的曲线形式,那么它的 移动轨迹将有许多圆弧小段组成。
• 板块旋转运动的确定:主要用板块的旋转轴 或旋转极的位置和旋转角速度来确定
• 板块的相对运动观点认为,不仅板块本身可 移动,板块的各类边界及旋转极也可移动— —相对移动。
完整版PPT课件
38
• 板块边界的迁移: 渐变式和突变式两种。
• 最常见渐变式。渐变式板块边界的迁移不存在 汇聚型板块边界,仅是某一边界在缓慢移动。
52演化阶主导运动特征形态典型火山岩典型沉积变质作实例胚胎期抬升裂谷拉斑玄武岩溢流碱性玄武岩少量沉积作用可忽略东非裂谷幼年期扩张拉斑玄武岩溢流碱性玄武岩陆架不海盆沉积可能有蒸収岩可忽略红海成年期扩张拉斑玄武岩溢流碱性玄武岩活动集中于大洋丰富的陆架沉积冒地槽少量大西洋衰退期收缩环绕边缘的岛弧及毗邻海沟边缘的安山岩及大量源于岛弧的沉积物优地槽太平洋终了期收缩年轻山系边缘的火山岩及大量源于岛弧的沉积物优地槽可能有蒸収年轻山系少量广泛喜马拉雅山的印度河一线53九热点地幔柱假说1无震海岭和热点说无震海岭的特点
• 平错型(剪切型)板块边界:相当于转换
断层,两侧板块相互滑过,既没有板块的
生长,也没有板块的破坏。
完整版PPT课件
9

类 两侧板块的 力 地震活动 岩石圈演 两侧板块地壳
型 运动方向 状 特征 化特点
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证据之四:造山带分布
一个大陆上的造山带与另 一大陆上的造山带在岩石构造和 年代上类似。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阿帕拉契亚山脉(美国东部、格陵兰) 英伦诸岛、斯堪的纳维亚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的驱动力:
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 力+造成潮汐的引力
Alfred Lothar Wegener (1880-1930)
Alfred Lothar Wegener (1880-1930)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观察:大陆外形的吻合性(南美-非洲)
海岸线吻合(当用大 陆架边缘拼合时吻合 性更好)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大陆架
相似的古代 岩石组合
主要证据之一:古生物分布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分离的不同大陆上有同种淡水爬行类动物 整个南方大陆上都有蕨类植物舌羊齿的分布
--相当新的沉积物
距今
(百万年)
更新世
中新世
渐新世
始新世
古新世
白垩纪
早侏罗世
现代海底的年龄:在洋脊处最新,向两侧依次逐渐变老
海底调查及全球地震台网工作成果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沿大西洋 一段洋中脊 两侧对称分 布的磁异常 条带
-具正极性和反 极性的海底岩浆 岩条带以洋脊为 对称轴相间分布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澳大利亚西南部上二叠统地层中的舌羊齿叶化石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对同种生物在不同大陆上分布的可能解释
-漂游? -“大陆桥”? -“岛屿垫脚石”? -大陆漂 移!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主要证据之二:古气候及古冰川证据
在现今气候条件极不相同的大陆上,发现了反映相似 古气候条件的沉积与生物特征。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地震分布
海底调查及全球地震台网工作成果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贝尼奥夫带
海沟
大洋
火山
大陆
贝尼奥夫地震带
地震分布
赫斯(1962):
“海底扩张”
由于地幔对流的结果,海底 由洋脊处分开向两侧运动
位于运动前端的洋壳最终插 入大陆或岛弧之下而消失
在洋脊(扩张中心)处,海 底的离散运动将裂谷撕开, 引起浅源地震
普通地质学
第九章 板块构造学说
本章内容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
一、从“大陆漂移”到“海底 扩张”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1915年魏格勒公开发表了“大陆 漂移”假说:
他提出: 地球上的大陆曾是一个统一的 超级大陆--“泛大陆” 大约在距今 2 亿年前,泛大 陆解体成较小的陆块,并漂移 到了它们现今的位置
海底调查及全球地震台网工作成果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海洋中古地磁分布
海底调查及全球地震台网工作成果
现今
正向极性 反向极性 洋脊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距今年代(百万年)
假定海底扩张计算 得到的磁性剖面
根据海洋勘测得 到的磁性剖面
岩石圈
岩浆上升、冷凝和 地磁极性“固化” 带
海底调查及全球地震台网工作成果
地震
老海底在海沟 处的俯冲形成 贝尼奥夫地震 带
本章内容: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
二、板块构造学说
A、主要思想
• 地球的岩石圈由12个大板块和位于其间的若干小板块组成
• 板块的边界位于洋脊(离散型边界)、海沟或大陆板块碰 撞带(汇聚型边界)及转换断层(平错型边界)
魏格勒的“大陆漂移”说 除了受到一些非洲和澳洲 的地质学家支持外,就地 质学界整体而言,受到了 怀疑和否定。其中“驱动 力”问题是其一个致命弱 点…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60年代中期…… “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
Glomar Challenger JOIDES Resolution
海底调查及全球地震台网工作成果
• 板块可在其下伏的较塑性软流圈上作大规模运移
• 海洋板块在洋脊处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 块之下
•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而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 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质 作用过程,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全球板块的分布
D、板块构造对地质作用的控制
板块构造与岩浆作用
板块构造学说
D、板块构造对地质作用的控制
板块构造与岩石类型
板块构造学说
冈瓦那大陆冰川遗迹的分布及特征
主要证据之二:古 气候及古冰川证据
2
在现今气
亿
候条件极不
年 前
相同的大陆

上,发现了

反映相似古

气候条件的

沉积与生物
特征。
煤沼 沙漠砂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盐类沉积 生物礁
冰川 沙漠 热带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主要证据之三:冈瓦那大陆的地层分布
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完全相同 三叠系-侏罗系岩层极为相似
大陆
地幔柱之上的拱起
板块构造学说
三叉裂谷系:一种 特殊的板块边界
裂谷
坳拉谷 海洋
三叉裂谷系
洋壳
的形成与演化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可在其下伏的较塑性软流圈上作大规模运移 海洋板块在洋脊处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而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 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由12个大板块和位于其间的若干小板块组成
板块构造学说
B、地球的岩石圈的12个大板块为:
• 以大陆为主的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 美板块、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南极洲板块; • 以海洋为主的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加勒比板块以及东太平洋的 纳兹卡板块和可可板块
老海底在海沟处的俯冲形成 贝尼奥夫地震带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Harry Hammond Hess
海底扩张
海沟
位于运动前端 的洋壳最终插 入大陆或岛弧 之下而消失
海沟
洋脊顶部的裂谷
洋脊 裂谷
由于地幔 对流的结 海沟 果,海底 由洋脊处 分开向两
侧运动
在洋脊(扩张中
心)处,海底的
离散运动将裂谷 撕海开沟,引起浅源
C、板块边界类型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的边界位于洋脊(离散型边界)、海沟或大陆 板块碰撞带(汇聚型边界)及转换断层(平错型边界)
汇聚型
平错型
离散型
汇聚型
大陆裂谷带(年 轻的板块边界)
洋-陆 洋-洋 陆-陆
边界-圣安德列斯断层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圣安德列斯断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