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案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 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3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流动的颜色》是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等活动,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水彩笔进行色彩创作。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色彩案例和步骤,便于学生参考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色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喜欢鲜艳的颜色,善于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但色彩搭配和运用能力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色彩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知道色彩的分类和搭配方法。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水彩笔进行色彩创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搭配方法,学会运用水彩笔进行色彩创作。
2.难点: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合作、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色彩案例,实践色彩搭配,合作创作作品,发挥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色彩案例图片和相关资料。
2.准备水彩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3.准备课堂用的教学视频或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色彩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分类和搭配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搭配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色彩搭配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创作色彩作品,教师继续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创作心得,分享色彩搭配经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搭配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发现和创造美。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流动的颜色人教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颜色混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颜色混合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三原色混合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原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颜色混合原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美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流动的颜色》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原色的概念以及颜色混合的原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有几个方面我觉得做得还不错,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首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颜色混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三原色和颜色混合的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看到了这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尝试运用不同颜色进行创作,感受色彩流动的美;
4.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流动的颜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艺术感知: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感知和识别三原色及其混合后的颜色变化,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辨识能力;
2.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掌握颜色混合原理的基础上,运用色彩进行自由创作,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艺术表现力;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流动的颜色 》人教版(5)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流动的颜色》人教版(5)一. 教材分析《第1课流动的颜色》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了解色彩的混合与流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审美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但多数学生还未能系统地了解色彩的混合和变化。
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他们通过观察、实践,发现色彩的变化规律,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混合和流动,掌握色彩变化的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混合和流动,掌握色彩变化的基本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色彩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色彩的变化规律。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色彩的混合和流动。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纸、画笔。
3.相关色彩变化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色彩变化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色彩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色彩变化?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自己调制出不同的色彩,体会色彩的混合和流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评价,进一步巩固色彩变化的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优秀的色彩作品,让学生分析、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变化的基本规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色彩变化。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 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课流动的颜色》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节美术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学生感受色彩的美丽和变化,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色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喜欢鲜艳的色彩,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色彩变化,但色彩搭配和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搭配等。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色彩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2.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色彩样品、色卡、画纸、画笔等教学用品。
2.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色彩的美丽和变化,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搭配等,并结合实物和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色彩搭配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生活中的色彩变化,鼓励学生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色彩知识,强调色彩的重要性和运用能力。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创作一幅色彩搭配合理的画。
8.板书(1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搭配等。
教学设计时间安排:1.导入:5分钟2.呈现:10分钟3.操练:10分钟4.巩固:5分钟5.拓展:5分钟6.小结:3分钟7.家庭作业:2分钟8.板书:1分钟总时间:40分钟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以下是对本节课的反思。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 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4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1课流动的颜色》是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了解色彩的推移和混合效果,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审美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色彩案例和步骤,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色彩的流动和变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认知和绘画基础,但对于色彩的流动和混合效果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较强,通过引导和启发,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流动和混合效果,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流动和混合效果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色彩的流动和混合效果,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色彩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流动和混合效果。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制作色彩流动和混合的效果。
3.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和情境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4.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彩色水笔、彩纸、画纸等绘画材料。
3.色彩案例的图片和视频。
4.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色彩案例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色彩流动和混合效果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色彩的流动和混合效果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彩色水笔和彩纸来制作色彩流动和混合的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亲自动手实践,制作色彩流动和混合的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鼓励和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学交流和分享制作的心得和经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流动的颜色》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流动的颜色》教案(精选7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流动的颜色》教案篇1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阶段: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
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二、课堂教学: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办法,让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课堂作业: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六、板书设计1流动的颜色七、:成功之处:教学中首先通过观察色彩的组合变化,发现色彩流动的美,进而运用滴、吹、流的方法,感受色彩变化之美,从而调动起学生对色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美术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 第1课《流动的颜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辨识颜色,了解红、黄、蓝三种颜色相融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二、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滴、吹、流的方法让颜色相融,并尝试画面表现并想象添画。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颜色的丰富多彩,通过观察色彩的有趣变化激发学生对艺术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少,对美术的认识还很肤浅,但参与美术活动时的思维是非常活跃和自由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流动的颜料创作,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美术创造的乐趣,身心得到愉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滴、吹、流让两种颜色相融的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在滴、吹、流后对画面进行创意想象添画。
教学过程: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变一变:老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请大家睁大眼睛好好观察。
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学生观察后发现两种颜色融合在一起会变化产生新的颜色。
老师:流动的颜色十分神奇。
今天我们一起用这些漂亮的颜色画一幅漂亮的画,好不好?学生:好!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2.讲授1.认识了解三原色在美术上,红、黄、蓝被定义为色彩三原色。
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之为原色。
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颜色,而其他颜色却不能还原出本来的色彩。
老师:从之前的魔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颜色融合在一起会变化产生新的颜色。
今天,老师想要教给大家几种方法,让这些流动的颜色在画纸上融合,来完成一幅漂亮的作品。
好不好?学生:好!2.研究掌握滴、吹、流三种技法。
(老师示范讲解,启发想象)滴:在画纸的上方向下滴,但不能接触到纸。
吹:在滴的基础上,用嘴或吸管,尽量接近纸面,用力向某个方向吹。
流:在滴的基础上,把纸张竖起来或稍微倾斜。
3.作品的联想、添画。
(老师示范,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多加想象。
人教版美术二上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案
人教版美术二上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辨别颜色,了解红、黄、蓝其中的两种颜色相融合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过程与方法:学习滴、吹、流的方法让颜色相融,尝试画面表现,并通过想象添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颜色的丰富多彩,通过观察色彩的有趣变化,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滴、吹、流让两种颜色相融的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在滴、吹、流后对画面进行创意想象添画。
三、教学策略
采用“观察—尝试—创造”教学策略,观察发现两种颜色相融会产生新颜色;引导学生尝试用滴、吹、流等方法玩一玩,同时观察色彩在些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奇妙的变化。
通过这些有趣的玩耍留下的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组合、添画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趣的作品。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 流动的颜色 教案(2024年)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流动的颜色》。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创新精神。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提高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理解和接受能力,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感知、体验、合作和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以达到发展基本造型能力的目的。
【教材背景分析】本课内容为教材第1页,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色彩的美,通过认识三原色,体会色彩融合产生的丰富变化,运用滴、吹、流等方法,组合出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再进一步通过对画面的想象添画,创作出充满情趣的作品。
本课从表现的角度,提供了运用滴、吹、流等产生颜色变化的方法,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体会颜色的流动之美,巧妙地运用颜色流动后的无意变化和有意想象,创作出色彩变化丰富的绘画作品。
本课并没有把是否认识和记住三原色作为学习目标,但是在学习要求中提出了“你能认出三种以上的颜色吗?”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把握。
本课采用趣味性很强的表现方式,旨在引发学生表现兴趣,同时感受造型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特别是色彩丰富莫测的变化效果,以此作为“以趣味性较浓的内容的开始”。
【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是儿童绘画表现最可爱、最精彩的时期,也称为“图式期”。
他们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作画,用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代替视觉。
在构图方面,对于物体的大小、高低、空间关系很不在意,常常会把被掩盖的部分也画出来,会透过物体表面画出物体的内部状况。
他们还是以“玩”为中心,教师要寓教于乐,努力营造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表现的课堂氛围,多为学生创造自主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表现,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案.docx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认出三种以上的颜色;技能目标:能感受颜色融合后发生的变化,并进行创作;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感受颜色融合后发生的变化,并进行创作;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滴管、事先调好的颜色若干种;学生准备:滴管、事先调好的颜色若干种、白纸、油画棒、彩笔;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看一下颜色融合后会产生哪些变化。
师:(板书)《流动的颜色》;二、说一说:师:课件出示几种常见的颜色,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说一说这些分别是什么颜色?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很好,说明大家十分善于观察;师:用滴的方法让颜色进行融合,请同学们观察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颜色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生:认真观察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大家说的十分正确,说明你们观察的十分认真;三、作品鉴赏: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页的几幅学生作品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作品的创作步骤有哪些?这些作品的特点有哪些?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发表观点;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说明你们刚才观察的很认真!四、实践创作:师:刚才我们进行了作品鉴赏,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 进行创作;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并进行制作;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上台展示;师:大家的作品很有创意,说明你们都是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第1课 流动的颜色(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课流动的颜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交流,引导学生了解三原色的基本知识,学会调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掌握调色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善于发现美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三原色的基本知识,学会调色技巧,创作一幅流动的颜色作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感知颜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流动的颜色作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颜色,让学生初步感知流动的颜色。
2. 学习三原色知识(1)讲解三原色的概念:红色、黄色、蓝色是三原色,它们是所有颜色的基础。
(2)演示调色过程:以红色为例,将红色颜料与水混合,让学生观察颜料在水中扩散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颜料与水的比例对颜色的影响。
3. 动手实践(1)发放绘画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幅流动的颜色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交流与展示(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思路和心得。
(2)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颜色搭配、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三原色的重要性和调色技巧。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关于流动的颜色的作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三原色的基本知识,学会了调色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原色的认识和调色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 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5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流动的颜色》是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等活动,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色彩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色彩有着天然的敏感和喜爱。
但学生对色彩的认识还较为基础,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三要素。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并用色彩进行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色彩的基本知识。
2.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色彩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色彩知识。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色彩样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色彩,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色彩。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色彩?它们给你什么感受?”2.呈现(10分钟)介绍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及其关系。
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游戏,如“色彩接龙”、“色彩猜猜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色彩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创作,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优秀色彩作品,探讨色彩运用的技巧。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创作一幅画作。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 流动的颜色 》人教版(1)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流动的颜色》人教版(1)一. 教材分析《第1课流动的颜色》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混合原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颜色的流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色彩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他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颜色,喜欢用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学生在色彩混合方面的知识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混合原理,知道颜色是可以流动和变化的。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混合原理,学会用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教学难点:色彩混合的技巧,颜色的流动和变化。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的混合过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颜色的流动和变化。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
4.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色彩颜料、画纸、画笔等。
2.学生准备:自带水彩笔或彩色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色彩,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色彩的混合原理,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颜色的流动和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亲自动手实践,体验颜色的流动和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的色彩混合知识,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人教版美术二上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二上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流动的颜色》是人教版美术二上第1课的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调配和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色彩案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认知,他们能够分辨基本的颜色,但对于色彩的调配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作品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能够自主调配出不同的颜色。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作品中能够合理运用色彩。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能够自主调配出不同的颜色。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合理运用色彩,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色彩的调配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色彩知识。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感知色彩的调配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色彩样本、调色板、画笔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色彩调配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调配实践,每组选定一种颜色,尝试调配出不同的颜色。
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调配成果,让学生描述和解释各自的色彩搭配。
通过分享和讨论,巩固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小学美术人教二年级上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流动的颜色教案
流动的颜色一、教学目标:1.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感受吹画活动及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抽象绘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吹画后,能展开想像,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找出色彩配调的规律。
2.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内容充实的一幅画。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故事激趣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听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接着,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叫乐乐的小朋友调好颜色正准备画画时,被他的朋友喊出去玩,忘了收拾桌上的颜料。
突然,这些调皮的颜色跳出来,在纸上欢快地跑来跑去,一不小心,颜料被打翻了,这时候你们猜发生了什么?生:(讨论后)变成了五颜六色。
(二)初步尝试,探索发现(小实验)1.将红黄蓝三色水粉颜料分别挤到调色盘里用小棒两两充分的搅拌,看看一共能出现多少种颜色的变化?2.将红黄蓝三色的彩色墨水滴在水中,待水中的颜色自由混合后,将生宣纸覆到水面上,小心的揭开,看看宣纸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3.将红黄蓝三色的玻璃纸,两两重叠在一起,迎着光线看看有什么变化,在试着将三张玻璃纸叠在一起看看。
(三)作品欣赏,启发联想1、作品欣赏:欣赏著名画家波洛克的作品,感受颜色的魅力。
2、启发联想:怎样让颜色在纸上流动?学生相互讨论后,得到了滴、吹、流等几种方法,并观看了不同方法得到的不同页面效果。
3.乐乐还吹了很多作品,想考考我们,看,这幅可以添画成什么?有的说可以添画成大树,有的说可以添画成怪兽………4.教师示范: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即兴创作出一副作品。
(四)快乐作画,展示评价首先让每组同学,相互观察、讨论自己的画面,看看流动的颜色像什么。
然后让学生确定是自己一个人作画,还是和同学合作,大家可以自由选择。
在学生创作的同时播放儿童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五)活动结束,请学生收拾好自己的工具,有序离场。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 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课流动的颜色》是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了解色彩的混合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色彩的初步知识、色彩混合的实验和创作练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色彩认知,但对色彩混合的原理和规律还不够了解。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提高审美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混合原理,知道不同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色彩混合的原理和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灵活运用色彩混合的原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色彩混合的原理。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和创作,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
3.欣赏法:教师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提高审美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色彩颜料、画纸、画笔、调色板等。
2.学具:学生自带画纸、画笔、调色板等。
3.教材: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色彩是怎么来的吗?”让学生思考色彩的来源。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色彩的混合原理,展示色彩混合的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和了解不同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混合实验,亲身体验不同颜色混合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让学生总结色彩混合的规律。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 流动的颜色》 人教 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课流动的颜色》人教版教学内容《第1课流动的颜色》为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的第一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色彩的变化和流动,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基本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课程内容包括对颜色基本知识的介绍,通过简单的实验观察颜色的变化,以及动手实践进行色彩流动的创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如三原色和混合色。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颜色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创作,体验色彩流动的美感。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1. 颜色理论知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2. 在创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控制颜色流动,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颜色卡片、实验用玻璃杯、吸管、调色板、画纸、水彩颜料。
2. 学具:图画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颜色丰富的画作,引起学生对颜色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颜色基础知识,包括三原色和混合色的概念。
3. 实验观察:指导学生进行颜色混合实验,观察颜色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颜色的流动性。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次颜色流动的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5. 作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颜色的流动性和创作中的技巧。
板书设计- 流动的颜色- 正文:- 颜色基础知识- 实验观察颜色变化- 动手创作色彩流动- 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如水、油、食用色素等)进行颜色流动实验。
2. 让学生画一幅表现颜色流动的画,并写下自己的创作思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理解颜色的流动性和创作技巧。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颜色的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在创作中展现了个性化的想法。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流动的颜色》教案(一)设计理念:通过观察发现---实践验证---交流探索---再发现系列贯穿的活动,流动的颜色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了调色的方法及两种颜色的调和会产生第三种颜色等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的主观探索为本,如调色让学生实践后总结,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调色应怎么样调,再如老师提问红、黄、蓝三个好朋友在玩耍时发生了什么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主动观察发现色彩交融后的变化,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提问到除了吹画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三个好朋友一起玩耍,从而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如学生让蘸色的玻璃球在纸上滚动的游戏。
学习目标:1、了解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认识色彩的变化,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生将颜色调到适合的浓度。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吸管等管状材料一根,毛笔,水罐,铅画纸,玻璃球三个,小抹布一块。
2、教师除需要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外,还需准备几张范作(每小组一张)。
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欣赏范作,交流讨论: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使用了几种颜色?吸管在今天的作业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找到本次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使下一阶段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2、发展阶段: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总结的方法做一次范画,让学生明白使颜色流动的条件——调好颜色是关键。
学生练习调色(告诉学生在调色时,只能用一种颜色),小组总结怎样调色,调到什么程度在纸上吹最合适。
鼓励学生大胆吹画,分别调出红、黄、蓝三色,滴落在纸上吹画。
3、探索阶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获小组作品,红、黄、蓝三个好朋友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交流观察到的色彩变化情况,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
其思妙想做一做,对画面进行添加,使其构图、情节更完美,也可根据画面效果进行裁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案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
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
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办法,让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学生自主欣赏教材的作品,并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在吹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
)
2、这些画和以往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比较抽象)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构图知识:
①要有主题,有情节。
②画面要饱满、丰富。
三、布置作业:
1、根据上节课的吹画效果,展开想象,进行添画。
2、比一比,谁的画添巧、添妙。
四、学生练习: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添巧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