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与承认
认同感作文高中议论文800字
认同感作文高中议论文800字
简单地对“认同”这个词加以阐述,笔者以为这个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承认,赞同。
也许有的学生会说,承认,赞同并不是全部的赞同之意吧?
其实看着,并不那么容易。
赞同,有一种比赞同更进了一步的含义。
我们所说的认同,通常是指他人的一种请求,一种意见,自己认同了就付诸实践,即认同。
而且认同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认,必须先让判断者对这件事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其次就是要认同自己的实施。
我们简单地从字面意思来看,身份是个比较谨慎和官方的‘词语,透过对“认同”字面意思的理解,进而折射出我们的生活,不难发现许多生活中犯错的事都是由于我们缺乏良好的身份认同而导致的。
生活中有些人做一些工作时,还没意识到问题还没搞清楚便盲目答应,结果造成错事。
所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把关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凡事需在得到“认可”以后才开展进行起来。
认可的同义词是什么
三一文库()〔认可的同义词是什么〕导读:同义词是指名字不同的两个词,所指代的含义完全相同或绝大部分人对这两个词的认知一致。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认可的同义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认可释义:许可;同意▲一、认可的同义词:▲1、承认释义:对事实行为表示确认;同意。
▲2、认同释义:认可;赞同。
▲二、认可同义词造句▲1、承认造句1) 新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
2) 他在老师面前战战兢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3) 做了错事要敢承认,大不了挨几句批评。
4) 你应该趁早找老师承认错误,不要等老师找你。
第1页共4页5) 我们承认篮球赛输了,因为对方遥遥领先。
6) 经过我的反问,他终于理屈词穷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7) 他绝不会轻易地露出马脚,承认自己是一名伪善者。
8) 他经过三翻四覆地考虑,最后决定还是承认错误。
9) 不承认这是动机,是一种强烈的动机,完全是自欺欺人。
10) 我承认,他不时地表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口才。
11)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两国政府也并非已经四面楚歌。
12) 他的努力付之东流,没有得到大家的承认。
13) 我承认自己有错,今天是诚心诚意地向你赔罪、道歉来的。
14) 主管拿着证据质问小李,让他哑口无言,承认挪用公款。
15) 由于人证、物证俱在,他只有哑口无言,承认犯行。
16) 像他这种自大的人绝不会低声下气地承认犯错的。
17) 对于我们自身的缺点我们要用于承认不要讳疾忌医。
18) 我做错事不敢承认,我自觉羞愧。
19) 既然他已承认并改正了错误,我们就可以既往不咎了。
24。
认可的近义词是什么
认可的近义词是什么
认可的近义词:承认、招供、供认、认同
【近义词解释】
(1)承认:①对事实行为表示确认;同意:他承认这是他干的。
②即“国际承认”。
一国认可另一国为主权国家和新的国家机构为合法政府,并愿意与其交往、发展正常关系的外交行为。
一般采用相互致函、发照会、发表联合公报、互派外交代表、签订条约等形式来表示。
相互承认是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
(2)招供:1.供出犯罪事实。
2.供词。
(3)供认:被告人承认所做的事情:供认不讳。
(4)认同:①承认同一: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②认可;赞同:这一建议,已为有识之士认同。
社会承认与自我认同的关系分析
社会承认与自我认同的关系分析在当代社会中,社会承认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个体的自我认同密切相关。
社会承认指的是社会对个体的肯定、认可和接纳程度。
它可以是来自家庭、教育机构、工作场所、社交圈子等不同层面的认可。
与此同时,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份、角色和价值观的认同感。
那么,社会承认与自我认同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社会承认对于个体的自我认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人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时,他会感到受到尊重和重视,从而建立起对自己的积极认同。
这种认同感使个体形成自信、自尊和自满的心态,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给予积极评价和赞许,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产生自豪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同样地,一个员工在工作场所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时,会感到自己的工作价值得到认可,进而产生对自身职业能力的积极认同。
其次,自我认同也可以影响个体对社会承认的追求。
个体在追求社会承认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寻求相应的认可,以满足自己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例如,在某个社会群体中,如果个体认同该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在此基础上追求与该群体的联系和认可,那么该个体会更加积极地争取社会承认。
而如果个体在自我认同上产生不确定或冲突,那么他可能会对社会承认产生犹豫和困惑。
因此,自我认同可以作为个体追求社会承认的重要动力和方向。
然而,社会承认与自我认同之间并非一种单一的因果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也就是说,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既可以促使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也可以通过个体积极的自我认同反过来影响社会的评判和肯定。
举个例子,一个人在社会认可的基础上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并进一步表现出较高的工作投入和专业能力。
这将引起他所处环境中其他人的注意和赞赏,从而使得社会承认不断增加。
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有助于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总之,社会承认与自我认同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社会的肯定和认可促使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而个体的自我认同又会推动他们追求社会承认。
学习四个认同的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四个认同的心得体会范文认同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相互理解与支持的重要基础。
通过认同,人们能够感受到被接纳、被尊重和被关爱,同时也能够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我在学习四个认同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认同是互相承认和接纳对方的存在和存在价值的行为。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对方,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权利,并尽可能地理解和支持对方的观点和选择。
只有在彼此之间存在着认同,我们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彼此之间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认同是基于理解和共鸣的。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尽力去理解对方的感受、想法和需求,与对方保持共鸣。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倾听,我们可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全面的视角,从而更好地与对方产生共鸣,建立起认同关系。
第三,认同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
建立认同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耐心地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理解。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与他人的交往中去,主动地关心和支持对方,为对方提供帮助和支持。
通过时间的累积和互动的增加,我们才能与他人建立起真正的认同。
最后,认同是相互影响和改变的过程。
当我们与他人建立起认同后,我们不仅能够受益于对方的支持和关爱,也能够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行为和影响力,激发他人的潜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会因为与他人的交往而发生改变,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环境。
总之,学习四个认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对方,从而建立起认同关系。
这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也能够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认同不是一味迎合和顺从,而是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的。
只有在平等和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认同,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就。
认可的同义词是什么
认可的同义词是什么导读:认可释义:许可;同意一、认可的同义词:1、承认释义:对事实行为表示确认;同意。
2、认同释义:认可;赞同。
二、认可同义词造句1、承认造句1) 新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
2) 他在老师面前战战兢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3) 做了错事要敢承认,大不了挨几句批评。
4) 你应该趁早找老师承认错误,不要等老师找你。
5) 我们承认篮球赛输了,因为对方遥遥领先。
6) 经过我的反问,他终于理屈词穷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7) 他绝不会轻易地露出马脚,承认自己是一名伪善者。
8) 他经过三翻四覆地考虑,最后决定还是承认错误。
9) 不承认这是动机,是一种强烈的动机,完全是自欺欺人。
10) 我承认,他不时地表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口才。
11)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两国政府也并非已经四面楚歌。
12) 他的努力付之东流,没有得到大家的承认。
13) 我承认自己有错,今天是诚心诚意地向你赔罪、道歉来的。
14) 主管拿着证据质问小李,让他哑口无言,承认挪用公款。
15) 由于人证、物证俱在,他只有哑口无言,承认犯行。
16) 像他这种自大的人绝不会低声下气地承认犯错的。
17) 对于我们自身的缺点我们要用于承认不要讳疾忌医。
18) 我做错事不敢承认,我自觉羞愧。
19) 既然他已承认并改正了错误,我们就可以既往不咎了。
20) 我们做错事要勇敢地承认,不应该文过饰非。
2、认同造句(1)基于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和认同,读这些文章时,不少教师读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
(2)在某种意义上,我在两种认同感之间感到左右为难。
(3)我无法认同自欺欺人的驼鸟作风。
(4)表演者说:“满室安静、掌声雷动的观众席就是美,一种被认同的美。
”。
(5)而作品则是艺术家把自己的体验推己及人特殊的传播方式,也许,他想收获的.是一种认同,收获这种认同所体现出的更为广博的平静和安详。
(6)大家对这种爱心产生温暖的感觉,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对善的认同。
毕业生的行业认同与职业认可
毕业生的行业认同与职业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步入职场。
对于这些毕业生来说,他们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行业认同和职业认可。
本文将探讨毕业生在行业认同与职业认可方面的重要性,并分析这两个因素对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首先,行业认同对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至关重要。
行业认同指毕业生对某个特定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当毕业生对某个行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时,他们更有可能选择从事相关职业。
这是因为行业认同能够激发毕业生的职业热情,使他们对相关行业充满了兴趣和热爱,进而提高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而如果毕业生对某个行业缺乏认同感,他们很可能对从事相关职业缺乏热情,出现工作压力大、不愿意付出努力等情况,从而影响职业发展。
其次,职业认可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认可指他人对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认同和承认。
当毕业生获得他人的职业认可时,他们会感到满足和自豪,对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职业认可可以来自于家人、朋友、同事、上司以及行业权威人士的评价和肯定。
毕业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容易获得职业认可的行业和职业,因为这可以增加他们获得成功和成就感的机会。
对于毕业生来说,行业认同和职业认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一方面,行业认同能够促使毕业生更容易获得职业认可。
当毕业生对某个行业充满热爱和认同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相关行业的学习和实践,并通过不断进步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水平。
这样的努力会使他们在相关行业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表现,从而获得来自于他人的认可。
另一方面,职业认可也会加深毕业生对所从事行业的认同感。
当毕业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他人的积极评价和认可时,他们会更加坚定自己对所从事行业的选择。
这种认可可以视为一种肯定和鼓励,能够激励毕业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职业发展。
总结起来,对于毕业生来说,行业认同和职业认可是影响职业选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认同、承认与通向合作之路
了 无 比 激 烈 的 程 度 ,随 着 这 种 竞 争 所 带 来 的 社 会 承 认 而 去 缓 和 人 们 之 间 的争 斗 。
后 果 日 益 显 现 出 消 极 影 响 的 时 候 ,也 随 着 后 工 业
一
、
“ 承 认 而 斗 争 ” 工 业 化 历 程 为 的
化 进 程 中 的 复 杂 性 和 不 确 定 性 的 迅 速 增 长 ,人 们
农 业 社会 的组织 基 础是 一种 家 元共 同 体 , 这
空 前 地 感 受 到 认 同 与 承认 对 于 维 系 良好 的社 会 关 种 共 同 体 因地 域 、血 缘 等 方 面 的原 因 而 具 有 高 度 但 系 以及 开 展 良性 的 社 会 交 往 是 那 样 的 重 要 ,以 至 的 同 质 性 , 因 而 很 容 易 形 成 坚 实 的 内 部 认 同 , 于 学 者 们 也 开 始 将 其 作 为 一 个 重 要 的 社 会 科 学 主 是 , 于 共 同 体 以 外 的 人 与 事 物 , 本 上 所 保 有 的 对 基 题 来 加 以 思 考 。 同 与 承 认 是 社 会 交 往 的 前 提 , 是 一 种 拒 绝 与 排 斥 的 态 度 。 所 以 ,在 家 元 共 同体 认 但 是 , 同与 承 认 是 有 所 不 同 的 , 们 所 导 向 的交 往 中 , 存 在 着 “ ” 于 “ 们 ” 认 同 , 很 难 生 成 认 它 只 我 对 我 的 却 他 与 他 的 而 在 类 型 是 存 在 着 差 异 的 。 一 定 程 度 上 。 同 的感 性 对 “ ” “ 们 ” 承 认 , 且 , 家 元 共 同体 内部 在 认
就 意 味 着 我 们 的 社 会 出 现 了 不 团 结 、 不 和 谐 的 问 仅 仅 存 在 着 家 元 共 同 体 内 部 的 认 同 问 题 , 而 在 工 题 了 。 实 上 , 他 人 永 不 停 歇 的 斗 争 也 的 确 是 工 业 社 会 中 存 在 着 的 是 承 认 问 题 ,那 是 在 抽 象 的 意 事 与
认可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字词解析
认可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字词解析
认可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
【承认解释】:①对事实行为表示确认;同意:他承认这是他干的。
②即“国际承认”。
同义词:
【认同解释】:①承认同一。
②认可;赞同
反义词:
【否定解释】:①否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跟‘肯定’相对)
用认可的造句:
1.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成绩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2. 态度傲慢的人,是不会得到大家认可的。
3. 新老师的工作,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4. 这样解决,双方都能认可。
5. 他的发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6. 有些医生并不认可颗粒检测,他们觉得这种方法不能普及应用,有时他们会对无计可施的病人采用这种检测办法,来看看是否有妙手回春的可能。
7. 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徐大哥以他料事如神和文武双全的才能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大家喜笑颜开的迎接他。
8. 在歌唱比赛,大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或慷慨激昂或温婉动人,力争得到评委的认可。
认可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approve;accept;confirm] 承认,许可
引证解释
同意;许可。
《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众人一齐认可,方才别去。
” 毛泽东《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甚至因为陕北广播电台播发了某些不正确的新闻,人们竟误认为这是被中央认
可的意见。
”。
什么是认同感认同感的意义
什么是认同感认同感的意义 认同感是指⼈对⾃我及周围环境有⽤或有价值的的判断和评估。
那么你对认同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认同感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认同感的简介 ⼈⽆论怎样都需要被肯定,但是很多⼈却得不到它,因为⾃⼰不够优秀,更确切地说是因为标准不适合⾃⼰,个体长期处于得不到承认的境地,体验到的更多的是疏离感,就会出现过多的我没有⽤我没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即认同感缺失。
它的满⾜⽅式有两种 ⼀种是公众认可,即来⾃情境对⾃我的肯定和承认,⼉童对这种认可⽅式的依赖是与⽣俱来的,所以⼼理动⼒学派所说的童年的⼼理创伤对成年⼈⾏为的影响在许多神经症求助者⾝上是显⽽易见的,协合⼼理学它称为⼉童式的认可模式;另⼀种是⾃我认可,即⾃⼰对⾃⼰的肯定和承认,很多不成熟的⼈把别⼈的话当成真理,或者把别⼈对⾃⼰的态度当成衡量⾃⼰对错的标准,就是⾃我认可模式没有建⽴起来的表现,他们⾛进了以⼈为中⼼的误区,使⽤我控意志和他控意志,⽽没有学会使⽤以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的机理意志,以上是认同感的内投。
认同感的外投,则需要⽆论怎样都需要对情境加以承认和肯定,因为存在即合理,每个⼈站在⾃⼰的⾓度都是对的,我们⽣⽓是因为我们认为对⽅不合理,之所以认为对⽅不合理是因为个体拿⾃⼰的标准或⽅式去看待和管理对⽅。
⽤别⼈的⽅式管理⾃⼰,⽤⾃⼰的⽅式去看待别⼈,是⽣活中常见的知意⾏机理不对应的应对程式之⼀。
认同感的满⾜取决于对存在作出怎样的反应,是享受还是逃避?不同的⼈则会有不同的选择,认知往构的不同决定着它的取向,也因此影响着⼈的⼼境。
认同感的分析 管理中的危险字眼:认同感 在许多公司⾥,⽼板告诉员⼯们要对公司、公司产品、他们的⼯作和公司的前景规划等产⽣认同感。
这些听起来很有道理,许多⾏业认为这是现代企业⽂化的象征。
事实上,该词通常表⽰员⼯们应该对公司及其各种活动和产品表⽰⽀持,他们应该为公司作出奉献。
但是,如果某些⼈给“认同感”赋予的是接近⼼理学术语所包含的意思,那么,所⾛的路就危险了。
认同_承认与通向合作之路_张康之
近些年来,认同与承认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甚至成了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
本来,在思考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社会关系时,就离不开认同与承认的问题。
但是,随着工业社会的竞争达到了无比激烈的程度,随着这种竞争所带来的社会后果日益显现出消极影响的时候,也随着后工业化进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迅速增长,人们空前地感受到认同与承认对于维系良好的社会关系以及开展良性的社会交往是那样的重要,以至于学者们也开始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主题来加以思考。
认同与承认是社会交往的前提,但是,认同与承认是有所不同的,它们所导向的交往类型是存在着差异的。
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的感性色彩较浓一些,而承认则是建立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的。
从人类历史上看,认同发源于农业社会的“家元共同体”,它所导向的是共同体内部的互助行为;而承认则更多地存在于工业社会,所支持的是人们之间的协作行动。
认同与承认的共同之处则是,它们都具有促进社会团结的功能,反过来说,当认同与承认成为人们反复讨论的话题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不团结、不和谐的问题了。
事实上,与他人永不停歇的斗争也的确是工业社会中每个人时时都能感受到的一种生活状态,而当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感觉自己身处一张无穷无尽的斗争网络之中时,这个社会是不可能形成团结和和谐的气氛的。
在这种情况下,惟有争取承认而去缓和人们之间的争斗。
一、“为承认而斗争”的工业化历程农业社会的组织基础是一种家元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因地域、血缘等方面的原因而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因而很容易形成坚实的内部认同,但是,对于共同体以外的人与事物,基本上所保有的是一种拒绝与排斥的态度。
所以,在家元共同体中,只存在着“我”对于“我们”的认同,却很难生成对“他”与“他们”的承认,而且,在家元共同体内部的认同中,“我”是无法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
与之相比,工业社会的组织基础则属于一种族阈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打破了地域、血缘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摧毁了某些人们天生的同质性因素,使社会表现出异质纷呈的状态,因而无法形成类似于家元共同体那样的内部认同,只能通过对他人差异性的承认来开展社会交往。
从“认同”到“承认”
从“认同”到“承认”作者:曾卫东来源:《人文杂志》2008年第01期内容提要“认同”概念主要可以追溯到三个来源:美国心理学传统的“认同”研究,符号互动论,以及欧陆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社会认同理论。
虽然它影响广泛,却存在原子主义、分裂主义等问题。
承认理论可以看作是对其的修正。
在当代,承认理论的代表是霍耐特,他区分了三种承认的政治,把理论来源上溯到黑格尔的“承认”概念。
与“认同”概念不同,承认理论把目标直接指向共同体的团结,并把团结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克服了“认同”概念的上述问题。
关键词认同;承认;霍耐特;黑格尔;[中图分类号]B51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8)01-0042-07在当今的学术界,“认同”(identity)成为一个高频词汇。
由认同概念生发出的子概念更是不一而足,譬如自我认同、性别认同、文化认同、族群认同等等。
认同问题的相关研究涉及政治学、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产生了一系列经典著作。
然而,任何一个概念都不会是“中立”的,其背后总隐藏着某种哲学假设。
不难发现,由于“认同”概念的落脚点是原子主义的个人,因此,对认同的高度强调,实际上并不一定有利于共同体的团结。
同时,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认同”问题的研究不断向文化领域收缩,在处理经济、政治、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等宏大问题时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德国学者把目光转移到了另一个概念上,那就是“承认”。
“承认”概念同样处理的是同一性与差异性、共同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不过,所不同的是,相对于“认同”概念而言,“承认”概念有着更加牢固的道德哲学基础,其源头可以上溯到青年黑格尔。
它避免了“认同”概念的缺陷,成为替代“认同”概念的一个选择。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梳理“认同”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对“认同”概念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接着重点考察和介绍当代“承认”理论的代表人物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 Honneth)的思想;最后追溯“承认”概念的哲学源头,对黑格尔的“承认”概念作进一步廓清,为我们理解“承认”提供一个历史框架和视角。
社会承认的三个要件
社会承认的三个要件
社会承认的三个要件是:
1. 自我承认:指个体基于内在需求和价值取向,对自己所处社会角色、职业身份和职责义务的认知、理解和接受。
自我承认有助于个体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实现个体独立和完整人格的重要前提。
2. 相互承认:指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认同、接纳和尊重的社会互动关系。
相互承认是基于彼此平等和公正的原则,承认彼此的社会地位、权利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互承认是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有助于促进社会团结和稳定。
3. 组织承认:指社会组织对个体成员的资格、能力和贡献的认可和肯定。
组织承认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提供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潜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组织承认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社会承认是个体自我认知和社会互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个体尊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considered recognized identified -回复
considered recognized identified -回复题目:认同、承认和确认的不同含义和重要性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词汇,如认同、承认和确认。
虽然这些词在表达上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在含义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逐步解释这些差异,并分析它们在人际关系、教育、文化以及政府行为等领域的重要性。
正文:一、认同认同是一个动词,指认同他人的观点、态度或价值观。
当我们认同某个观点时,我们相信它是正确的或有价值的,我们愿意支持或接受它。
认同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使人与他人建立起心理上的连结。
在人际关系中,认同是促进共同理解和协作的基础,在团队工作和合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承认承认是一个动词,指接受或确认某事实、观点或权力。
当我们承认某事实时,我们公开接受它的存在或真实性。
承认可以是心理上的,即我们在内心接受某个事实;也可以是公开的,即我们在外部表达对事实的认同。
在社会生活中,承认是建立信任和维持秩序的关键因素。
在法律和道德层面,承认可以表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财产。
三、确认确认是一个动词,指确认某事物的存在、真实性或价值。
当我们确认某个事物时,我们在事实、情况或信息上达成共识,接受它是真实的。
确认的过程可能需要进行评估、研究、验证或证实。
在科学和学术领域,确认是理论和观点得以证明或否定的基础。
在商业和政府行为中,确认对于传递准确的信息和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四、认同、承认和确认的重要性1. 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认同、承认和确认在人际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认同他人的观点和感受,我们能够建立信任和共鸣,并促进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通过承认他人的权力和贡献,我们能够维护公平和平等的关系,促进团队合作和互助。
通过确认事实和信息的真实性,我们能够建立可靠的基础,减少误解和不信任。
2. 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认同、承认和确认起到关键的作用。
教育应该是学生认同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
从认同到承认——查尔斯·泰勒承认理论研究开题报告
从认同到承认——查尔斯·泰勒承认理论研究开题
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人类社会各种文化间的交流融合,文化认同和文化承认成为了当代社会中的热门话题。
其中,承认理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关注的是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它在近些年来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承认理论的代表人物,查尔斯·泰勒的承认理论一直备受关注,其思想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文化困境和解决社会矛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对查尔斯·泰勒的承认理论进行深入探讨,认识承认中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进而探究其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启示,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应用策略。
三、研究内容
1.查尔斯·泰勒承认理论的研究历程及其基本理论内涵
2.承认理论中包含的文化认同和承认的关系
3.泰勒承认理论的价值和启示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应用探究
4.中国现代社会承认问题及其化解策略研究
四、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并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国内外社会问题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五、研究意义
本文对于深入了解查尔斯·泰勒的承认理论、理解文化认同与承认之间的关系、探究承认理论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应用以及提出中国化解文化认同与承认之间的方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辩论赛-自我认同比他人认同更重要
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都很重要。
自我认同是自信心的来源,是对能力的肯定,是独立思考的基础,是自尊心的体现。
没有自我认同,而一味地附和他人,就会丧失独立的人格,没有自信心。
一个没有个性和自信心的人又如何获得他人的尊重,又如何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呢?同样,社会认同即他人认同也很重要。
例如,一个同学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但测试时由于某种原因,发挥失常,考得很差,即使他再自我认同、孤芳自赏,但始终得不到他人、社会的认同,又有什么用呢?。
确切要将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呢?无论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或是哲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自我都必然是形成于日常生活持续和他人互动过程中,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能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喜爱自己,都必然得透过和别人相处,从别人给予我们的回馈中,去产生自我认同。
就像社会心理学家顾里所说的“镜中之我”一样,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价,通常都是来自旁人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表现的评语。
例如,我们还没进幼儿园以前,主要的生活场域集中在家庭和邻里之间,这时候父母或其他亲朋好友对我们所有表现的评语,几乎就形成我们对自己的全部评价。
当亲友说我们是好孩子,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很不错;反之,如果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长辈或朋友的赞赏,自然而然地,我们也就很难相信自己有多棒。
进入学校后,“镜子”从先前的亲友扩展到老师和同学,此时,如果我们还想保有积极正向的自我认同,就不能只是在家里或邻里表现得让人称赞而已了,还得遵守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各种规范,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学校这个场域里他人的肯定。
随著年龄的增长,这个形成自我价值的道理也一样是用在职场、婚姻家庭、社团等各种场域之间。
简单说,我们如果想保有比较正向积极的自我价值和认同,势必得依照不同时间、不同生活场域中的规则,才可能得到身旁长辈或友人的赞扬。
换言之,服从不同生命周期里各种场域的“游戏规则”,乃是人们取得正向自我认同的不二法门。
然而,不同生命周期里各种场域的“游戏规则”真的都是合理、重要、值得追求的吗?当我们遇到身旁的重要的“他人”对我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期待时,我们是不是还有必要为了赢得赞扬(或者说得更难听点就是“讨好别人”),而放弃我们内心认为重要的价值或目标呢?任何判断事物或行为是非对错的标准都是来自人类的历史社会环境,就像影响中国道德判准的重要来源是儒家思想,决定阿拉伯国家人民生活方式的是回教信仰。
自我认同、承认政治与政治认同——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理论新探
收稿日期:2021-09-2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治认同及其社会伦理基础”(17CZX063);湖南省智库专项项目“实现共享发展的湖南模式研究”(18ZWC17);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政治认同视域下的爱国美德研究”(17B177)。
作者简介:余露,女,湖南岳阳人,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暨哲学系副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成员。
自我认同、承认政治与政治认同———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理论新探余露(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81)摘要:如何包容文化差异,寻求共同价值,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是所有多民族国家在推进政治认同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查尔斯·泰勒立足于加拿大的政治实践,敏感于认同与承认的关系,剖析了平等承认的政治的两条进路及其政治认同危机,进而在完整刻画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回答了“国家是为了什么/为了谁”的问题,确立了他独特的政治认同理论:一方面,国家被视为一种集体能动性,其成员把它认同为自由得以辩护和实现、共同的文化认同及共同善得以表达的地方;另一方面,与之相应,成员既达成自由共识(国家容许“第一层次的多样性”),又以多元的归属方式获得政治身份(国家容许“第二层次或深度的多样性”)———或直接作为个人权利的载体或作为民族共同体的成员而成为加拿大人。
泰勒的政治认同理论为我国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查尔斯·泰勒;政治认同;承认;自我认同中图分类号:B82-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22)02-0012-09如何包容文化差异,凝聚价值共识,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是所有多民族国家在推进政治认同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研究者们概括出两条可能的进路(近似于泰勒所区分的平等承认的政治的两种模式)。
一条进路是在政治制度中找寻团结的基础,如江宜桦指出的,“Rawls 这种‘回避整全性道德信念、寻求政治制度共识’的方针,是当前许多政治自由主义者处理多元社会政治认同的典则”1〇。
承认的名词解释
承认的名词解释承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常常涉及的概念,它意味着对某个事实、情况、错误或观点的接受和认可。
承认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或社会的。
作为一种行为,它涵盖着理性思考、逻辑推理和道德判断等多个层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承认这一名词,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一、个体承认的意义个体承认是指个人对自身行为、错误或观点的认同与接受。
这种承认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当一个人有勇气和诚实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时,他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作出改变。
个体承认还体现了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尊重。
通过承认错误,一个人向他人传递了自己的诚信和勇气,也为他人的接受与宽恕创造了条件。
二、集体承认的必要性集体承认是指整个社会或组织对历史事件、社会问题或错误的接受和认可。
这种承认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团结、平等和进步。
集体承认可以帮助人们正视历史的错误和痛苦,从中汲取教训,并通过改革和反思推动社会的发展。
例如,在承认历史错误后,一些国家或机构会设立纪念馆或纪念日,以提醒人们永远不要重复相同的错误。
三、承认的局限性和挑战虽然承认的意义和必要性不容忽视,但承认面临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承认需要勇气和自我反思,很多人不愿意直面自己的错误或过失。
其次,承认还可能遭受社会的抵制和舆论压力,特别是当错误涉及重大利益或权力关系时。
这需要个人或集体有足够的魄力和决心来承受风险和后果。
再次,承认的路径并不总是明确和简单。
有时,人们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时间来深入研究和调查,才能得出承认的结论。
四、承认的影响和价值承认不仅仅是对过去错误的认可与接受,更是对未来的承诺与改变。
个体和集体的承认都具有正面的影响和价值。
首先,承认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其次,承认能够鼓励个体或集体进一步研究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最重要的是,承认可以为历史的正名和公正提供基础,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综上所述,承认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和态度,它不仅体现了个体的诚信和勇气,也能带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同与承认集群且多元,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之一。
西方学者关于这一议题的学术性争论,对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总括起来看,普遍主义的基本理论预设在于公民身份不可争辩的唯一性,并据此主张消解公民的民族身份;而文化多元主义虽然部分地反对普遍主义,但强调公民身份的最高地位并将民族身份置于次要的位置然而普遍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似乎都没有注意到,多民族国家中的公民身份和民族身份其实是一体的两面,而不是处在连续统的不同位阶上的两个不同身份。
在多元社会中,多元政治的存在本身就势必要求建立一个能够包容多元的制度架构和法律规范,而在这样一个具有利益表达功能的包容性架构下,民族群体显然应该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而不是被剥离掉政治属性的文化集团。
本文从相关争论的整理与综述入手,分析了整合多民族社会的不同方案。
关键词:认同承认政治多元主义文化多元主义集群且多元,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如何组织和维系这个集群且多元的社会,则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自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一直试图通过公民身份的制度安排将社会成员从集群化状态打碎到原子化的境地,继而通过国族建构实现民族国家的构建。
在这种普世性或普遍主义政治的治下,民族国家普遍地通过破坏少数民族身上先前就存在的那种独特的民族观念而谋求建立共同的民族观念,全体的人民断绝过去所有的一切地域、语言、宗教与社会的认同,而能以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缔造一新的民族。
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之下,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和由此而来的争论实际上可以被视为一个关于集群化还是原子化的争议,而围绕承认政治展开的讨论则将这种争议在更深入的层面还原到集群化的面向上来。
在这方面,东西方都经历了一个思考、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而追寻、解读这样一个思想和历史的过程,对于理解当下的中国民族问题及其处理的路径,都是有其意义和价值的。
一、普遍主义还是多元主义:时序变化中的一体与多元普遍主义政治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平等主义的导引打碎原有的各种群体,并通过公民身份的赋予实现身份的单一化和原子化,进而使得人们的族属认同经由国族认同转向对国家的认同和效忠。
这种理念在格罗斯的阐述中得到较典型的体现:公民权在这里创造了一种新的认同,一种与族属意识、族籍身份分离的政治认同,它是多元文化的一把政治保护伞。
他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政治联系,一种比种族联系和地域联系更加广泛的联系。
因而,它提供了一种将种族上的亲族认同(文化民族)与和国家相联系的政治认同(国家民族)相分离的方法,一种把政治认同从亲族关系转向政治地域关系的途径。
在格罗斯看来,在亚里士多德的意义上,国家是公民的联合。
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不分种族和宗教、所有具有公民权的人的联合。
它是一种作为多民族国家建设之基本手段的政治制度。
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明确地说到,一个正式的公民应该不是由于他的住所所在,因为成为当地的公民;侨民和奴隶跟他住处相同[但他们都不得成为公民]。
而从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学者认为,公民这个词,奴隶不在内,被释放的奴隶和异邦人不在内;甚至在城内出生的希腊人,而他的父亲来自离城8或10英里畦头未耕之地以外的,也不在内。
其实早在1913年,威廉弗格森就明白地告诉读者: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全部都被下述观念支配:人类世界是由上等人和劣等人的无限过程组成的,将这一过程向前推进,乃人类最基本的本能之一;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由于天生劣等种族存在,才能证明奴隶制的合理性,而且劣等者又特别在亚细亚民族中常见,在希腊根本没有,所以任何希腊城邦奴役任何其他希腊城邦的居民,都是不公正的,这样,它只能发动对蛮族的战争,从那里抢劫奴隶。
罗伯特。
达尔也认为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的理想化解释,即使在他那个时代也与现实相去甚远。
由此可见,格罗斯完全没有注意到古希腊城邦国家中公民身份的单质性特征,而恰恰基于这样一种对史论和史实的误读,格罗斯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忽视异质性存在的普遍主义典型论述:政治纽带从部落亲族转向地域,它是一个传统、一种政治文化的结果,这种政治文化最早起源于希腊、罗马的制度,后来成为西方文明的渊源。
经历了2500年的漫长时间,从希腊罗马制度中发轫的这种政治文化才成为现代发达的公民权概念和现代公民国家。
类似的论述,在中国学者的著述中也有呈现:为了共同组成一个有效运作的社会,族群意识必须淡化,建立在共同宪法和平等公民权之上的国民意识必须成为最核心的群体认同。
在这种形态中的族群意识,,只是国家政治框架中的亚文化的群体意识,而现代民族意识强调的是作为人们共同体的民族(Nation),是政治实体中的公民身份和公民权利。
强调同质性、忽视异质性,强调国家认同、忽视族属认同,是普遍主义政治的惯常理念。
这样一种理念显然忽视了人们集群的天性和以群集为基础构建社会的特征,而恰恰是基于这样一种特性的政治理念的反应,普遍主义无疑遭到了多元主义的质疑。
另一方面,它也遭到了民族主义的激烈反驳:人类自然地划分为不同的民族,这些民族由于某些可以证实的特性而能被人认识,政府的唯一合法形式是民族自治政府;专制政权总是想在文化上使社会整齐划一,以便对个人和那些在经济利益、政治观点和宗教信仰上千差万别的群体实行绝对的控制。
此种政权愈是把自己认为是某种思想文化的代言人,无论是代表理性、民族、种族还是宗教说话,它们便愈能加快步伐,把它们所掌管的社会引向专制的地狱。
由于民族主义的理念在多元社会中将矛头直指多民族国家本身所引起的破坏力和震撼力,迫使西方思想家们不得不从西方自由主义的源头去重新思考破解之道:自由社会必须用个人自由来检验,特别是要保障那些遭到特权压迫的危险的人们的权利。
自由民主国家已经不得不考虑异质性所带来的挑战,这个挑战基本上聚焦于据称是构成了自由主义的基础的个体。
在这里多元文化主义,比多元文化的变得更为重要,并且这也为将讨论延伸到认同、种族和民族的问题提供令人正当的理由。
#p#分页标题#e#多元社会的存在,毫无疑问是一个客观事实。
在这样一个多元社会中,公民概念充其量只是一个追求身份齐一化的政治性概念;而多元文化主义试图在维系公民身份的政治性前提下,将人们的群体权利限定在文化方面,以避免社会共同体因群体政治权利的对峙和冲突而走向崩解。
由此可见,多元文化主义显然不是普遍主义政治的替代物而仅仅是它的一个补丁而已;而如何去打补丁,则是一个深具争议性的议题。
二、从承认政治到族际政治:一个阐释路径的演进基于戴维伊斯顿关于政治的界定,多民族社会中的族际政治应该被界定为关于社会资源在民族群体之间的一个权威性分配过程。
在这样一个视角下,对于民族群体的厘定显然应该视为族际政治展开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而这又意味着多民族社会对民族群体的承认这对于多民族社会的存续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自加拿大的查尔斯泰勒意味深长地指出:对于承认的需要,有时候是对承认的要求,已经成为当今政治的一个热门话题。
可以这么说,这种需要正是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背后的驱动力之一。
实际上,很多学者都关注到承认对于多元社会的意义与价值,而泰勒则更多地侧重于认同与承认的关联性:认同一词在这里表示一个人对于他是谁,以及他作为人的本质特征的理解。
这个命题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认同部分地是由他人的承认构成的;同样地,如果得不到他人的承认,或者只是得到他人扭曲的承认,也会对我们的认同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泰勒看来,随着等级制度的崩溃,近代以来的以普遍公民权确立为特征的政治发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一种以平等承认为核心内容的普遍主义政治,表现为:不同文化和不同的性别要求享有平等的地位;强调公民享有平等的尊严,其内容是权利和资格的平等化,决不允许一等公民和二等公民的存在。
相较于缺乏普遍公民权的时代,普遍主义的政治显然建构在更广泛的合法性基础之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普遍主义的政治通过强调同一性和同质化的刻意规制,使得普遍主义不自觉地迅速嬗变为一种对少数人群体及其文化的宰制和取缔(由此而来的反制则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后呈现出来)。
从源于柏拉图所揭橥的精英主义政治到由卢梭开始倡导的普遍主义政治,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颠覆意义的范式转化;而针对普遍主义的多元主义则意味着另一个范式的出现。
多元文化主义在西方社会的浮现,恰如泰勒所言,乃是基于这样一种关于群体结构的变化而来的政治考量,社会的可渗透性意味着它们对跨国移民更为开放;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游离于故土的人,他们的根基已经转移到别的地方,这样一种大移居或大流散(diaspora)使得北美政治学家不得不思考如何消除他们的边缘化意识,同时又不在我们的基本政治原则上作出妥协。
与泰勒的社群主义立场不同,法兰克福学派的霍耐特则更多地从伦理的角度去建构一个以爱、法律和团结三者构成的承认政治理论:首先,各个主体之间爱的经验有助于产生情感信赖的基本层面,它们不仅在需要与情感的经验中,而且在这种经验的表达中,都构成了一切自尊态度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法律承认的经验中,人们可以自视为个人,与共同体其他成员共有那种品质,这有助于使参与的话语意志结构可以建构在自我尊重的可能性上;最后,通过参与使得彼此对等的重视能够在共同的实践中达致团结。
霍耐特这种将承认政治建构在至善之上的思考,也被后来的不少学者认为充满着浓厚的乌托邦式乡愿意味。
不同于霍耐特和泰勒将承认设定在自我实现上,南茜弗雷泽激烈地建议把承认设置为一个正义问题:一些个人和群体被拒绝在社会的相互关系中完整伙伴的身份,仅仅当作制度化的文化价值模式的结果,是不公正的,即:在制度化的文化价值模式的结构中,他们不可能平等地参与,而这贬损他们的独有特点或被指派给他们的那些独有特点;把承认视为正义问题,将把它看作是社会身份的一项议题。
这意味着因为这一文化价值对社会参与者相关立场的影响而检验制度化的文化价值模式;身份模式中的承认诉求寻求将劣等化的群体确定为社会生活中的完整伙伴,能够作为同等的人与其他人相互发生影响。
也就是说,他们旨在将阻碍参与平等的文化价值模式去制度化,并用培育参与平等的模式取代之。
通过与霍耐特的激辩,弗雷泽赢得了不少喝彩,凯文奥尔森就称赞说:她能够敏锐地把当前纷乱的图景变得井井有条,容易理解。
她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当前政治图景的概要,并把表面上分散的不正义的点连接起来,让我们能够思考我们如何把本来是各不相同而分散的斗争与更大的政治图景,彼此互相联系起来。
在瑞尼尔福斯特看来,这一争论代表了两种最进步的学术努力,以构建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正义批判理论。
但福特斯也同时指出:关于承认的论述为一般社会伤害的经历和更为狭义的不正义经历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感知中枢,但是,当涉及正义诉求的合理化标准的问题时,我们就必须说明一种程序道义论,即话语理论;正义并不是关于你拥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相反,最主要和第一位的是关于你如何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