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ppt教学课件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同
实质 目的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程朱理学 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
四、评价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 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 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陆九渊
材心料学二的方法论
—如何把握 “理”?
“致良知为圣人教 人不第靠一“义格”物。”: “而知靠行内合心一的”“自
省”。
王守仁
教师评价:
• 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 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 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 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 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 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然而 也正是这个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应佛 老而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的同时,也 同时改换了先秦儒学的积极精神,把民族
• 北宋五子将儒学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发展了 儒学,创立了儒学。南宋的朱熹强调“仁”是道德的终 极源泉;将三纲五常作为个人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是得 “道”,还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主张。其实 质是维护封建的专制等级秩序,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成为影响深远的官方儒学。明代的心学则进一步强调
地位。
老聃像
二、程朱理学
1、理学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1)儒学的地位受挫,遭到 佛学和道家的冲击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点
为规范
修、自省达到良知
哲学 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 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 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 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 )
A 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 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C 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 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 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 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C 理学的影响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 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 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 化新的辉煌。对我国传统 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 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 所用。
文化的新生,需要向传统致意。
课后巩固:理)
经济: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 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 社会: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 制的现象 内因:儒学本身的理论缺陷 政策:重文轻武的方针
外部:佛、道的发展使儒学面临挑战
“一定社会的思想,总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补充:
道教:东汉末年兴起,中国本土宗教 佛教: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出现本土化 趋势
D 北宋思想家强调内心的力量
考察:1、理学、心学、儒学的关系; 2、理学、心学的区别; 3、开始类选项
叁
时间、空间、主体(政府、民间)、 法律(法制化)、~和~相结合......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2、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新儒学)
材料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 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 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 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 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 新的面貌。(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43张PPT)

▪
答案:b
▪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 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 渊曾在此地进行过.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的方法问题
B.穷理
▪ C.理气的关系问题 本内涵问题
D.理的基
▪
答案:b
课堂练习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 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天 泉 证道四句诗》,这四句话概括了下列哪
评价宋明理学
材料一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 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 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二: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 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三: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四: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 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
通过本课对《宋明理学》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了
解了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发展演变过 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依然有 所发展;②隋唐时期——进入更辉煌的时期;③宋 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走向成熟;④明 朝理学发展新阶段——“心学”的产生。尤其是对 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典型代表、思想精髓、 思想特点和“理学”与“心学”的比较等作了粗浅 分析。那么接下来,儒学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 阶段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 家思想》。
同学们看这些绣花鞋美吗?我看到的只有 蚀骨的疼痛
封建社会“所谓的美”是对妇女的禁锢
鲁迅与《狂人日记》:这吃人的礼教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某古代著名思想家,理学之大成者,其子 早丧,儿媳年轻美丽而守寡,邻人劝之曰: “父壮叔大,瓜田李下多有不便,不若找 好人家而遣之。”其人曰:“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三纲五常岂不守之?”终不嫁,
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课件(共34张ppt)

三、宋明——理学发展:陆王心学
心学的出现和成熟
(1)心学的开创者是_陆__九__渊__,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他的名言“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 (2)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建立了_系__统__的__心__学__理__论_,是心学的 集大成者。
心学的基本内涵: 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张载与“二程”
【二程】——程颢、程颐 1.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都是“仁” 3.重视“孔颜之乐”——仁者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 和极大的精神满足
程朱理学
“北宋五子”创立了理学,其中的程颢、 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 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朱熹对理学的发展——集大成者
一、宋明理学产生背景
佛 教 的 传 入 和 道 教
的
兴 起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释 迦牟尼创立佛教,汉朝传 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已为中国士大夫所广 泛接受。禅宗就是中国化 了的佛教。
白马寺(河南洛阳)
白马寺创建于 东汉永平十一年 (公元68年),是佛 教传入我国后第一 座由官府建造的寺 院,所以历来被尊 为中国佛教的“祖 庭”和“释源”, 有“中国第一古刹” 之称。
第三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高考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 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 儒学的发展。
时期
状态
春秋
产生
战国
发展
秦
打压
汉
成为正统
魏晋南北朝 受到冲击
隋唐 宋 明清
三教合流 理学 心学
成就 孔子创儒学 孟子、荀子继续发展 焚书坑儒 董仲舒的《春秋繁录》 佛教、道教冲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

依据——道统论 (道——儒家的三纲五常) (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关键方法——“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道思想,重建儒学信仰
思想大餐
材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 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 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朱子语类》
(3)二程:确定最高范畴
一天,杨时同游酢一
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 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 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 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 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 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 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 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 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 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 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 老师的全部学问。
据材料归纳朱熹的观点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在气先。 这是理学核心思想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朱文公文集》
“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天理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儒 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据材料概括程颐的主张
尊王攘夷、重视儒家纲常伦理, 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学习思考
北宋学者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 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 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 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 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格物致知”就是接触事物、穷尽天理。这里 的“物”,主要就是古圣先贤之论,所以最好的办 法就是埋头书斋,穷经尺典,字斟句酌,经历一系 列积累最后能够“贯通”顿悟天理。所以“格物致 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关键方法——“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道思想,重建儒学信仰
思想大餐
材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 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 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朱子语类》
(3)二程:确定最高范畴
一天,杨时同游酢一
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 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 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 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 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 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 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 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 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 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 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 老师的全部学问。
据材料归纳朱熹的观点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在气先。 这是理学核心思想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朱文公文集》
“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天理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儒 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据材料概括程颐的主张
尊王攘夷、重视儒家纲常伦理, 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学习思考
北宋学者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 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 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 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 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格物致知”就是接触事物、穷尽天理。这里 的“物”,主要就是古圣先贤之论,所以最好的办 法就是埋头书斋,穷经尺典,字斟句酌,经历一系 列积累最后能够“贯通”顿悟天理。所以“格物致 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3张PPT)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 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 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
物;意在于仁心人外爱无物物,,即心仁外人无爱物理便是一物;
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 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
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
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3、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 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二程遗书》
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物;意在于仁心人外爱无物物,,即心仁外人无爱物理便是一物;
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 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
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
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3、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 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二程遗书》
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26张PPT)(优秀版)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⑵ 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 和等级秩序。)
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 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知天:存⑶获在理得的学知“的识理方”.即法。通论实过:质实“:践格不、在物学于致习求知,科”在学。体之(会真格各,物种而:知在研识于究的明,基德接础至触上善事,。物明);白致先
儒学为主体“三教合一”的趋势。
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使 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了危 机。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学 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
3、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思考 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的积极 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故 友 生事问的一:。”:为《何阳赏百明花花说》如:二此“程美是、丽天朱?生子二的、程,阳说但明:是与“我友天看游生到园的了,。,春”百风花朱和才子煦是说,美:百丽“花的对怒。,放”天。 同异::本都程原认朱是为理内世学在界认的本为“原世心是界”“的,理本认”原为。是本外心在是的““理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
补充:
教 承 道 教 尊 道在袭 教 团 奉 教鬼战组组的的道神国织织神神教以 , , 仙 职崇是来 有 距 是 人拜中的 太 今 对 员观国平 已 ,神 “念本道 有 宫上道仙土、 观方1”,宗8五是术之以0教0斗教信衍,黄年仰米徒化以、历的形道活“老史人成动。道。道格。的祖”道家化场天东为教思所师汉体为最想。末现张高多为年。道信神理道陵出仰崇论士现创。拜根是的立道,据, 道教
⑵ 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 和等级秩序。)
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 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知天:存⑶获在理得的学知“的识理方”.即法。通论实过:质实“:践格不、在物学于致习求知,科”在学。体之(会真格各,物种而:知在研识于究的明,基德接础至触上善事,。物明);白致先
儒学为主体“三教合一”的趋势。
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使 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了危 机。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佛、道的发展使儒学 正统地位面临着严重挑战。
3、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不断思考 和探索,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的积极 入世和现实人生观联系起来,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故 友 生事问的一:。”:为《何阳赏百明花花说》如:二此“程美是、丽天朱?生子二的、程,阳说但明:是与“我友天看游生到园的了,。,春”百风花朱和才子煦是说,美:百丽“花的对怒。,放”天。 同异::本都程原认朱是为理内世学在界认的本为“原世心是界”“的,理本认”原为。是本外心在是的““理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
补充:
教 承 道 教 尊 道在袭 教 团 奉 教鬼战组组的的道神国织织神神教以 , , 仙 职崇是来 有 距 是 人拜中的 太 今 对 员观国平 已 ,神 “念本道 有 宫上道仙土、 观方1”,宗8五是术之以0教0斗教信衍,黄年仰米徒化以、历的形道活“老史人成动。道。道格。的祖”道家化场天东为教思所师汉体为最想。末现张高多为年。道信神理道陵出仰崇论士现创。拜根是的立道,据, 道教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39张PPT)

他们对理学的发展起了突出作用
解 释 比喻尊师。 出 处 《宋史·杨时传》 “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 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 坐,时与游酢(CU/ZUO)侍 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 雪深一尺矣。”
朱熹,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著 名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理学 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历代儒者中的地 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是朱 熹为《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所作的注,由于它的刊行, 《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始被称为“四书”,与“五 经”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 著作。元朝曾将该书作为科举考
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 收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 和更新; A.哪三教?
儒教, 道教,佛教!
B.合一的含义? 这里的合一不是合为一体,不是兼并, 而是指相互吸纳,渗透,关系和谐!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 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 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
曹操主张: 唯才是举,淡化道德
儒家标准: 德才兼备,以德为主
材料二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老子》
佛教对宇宙的看法,认为天堂有三界二十八天 之分,所谓三界二十八天就是欲界六天、色界 十八天、无色界四天。 指出儒学与佛道相比自身理论上的缺陷。
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会 广为流行?
①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 ②社会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
一、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
1、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 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2、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 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两宋社会矛盾激化, 需要儒学复兴。 3、文化上:儒学的危机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 佛、道盛行,挑战儒学; ②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 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③儒学复兴运动奠定基础。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 2. 宋代理学创立的目的:直接目的——重建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 建立封建礼教秩序;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三教”是指:儒教、 佛教、道教。“三教合一” 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 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 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的关系。
三教图(清 丁云鹏)
二、北宋五子理学的创立
周敦颐、邵雍——为理学奠基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 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 重视,足见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
1、理是万物的本源,“理”一“气” 二
•理是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 •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即物质),是第二性 客观唯心主义
2、重学习、实践,主张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根据以上材料讨论: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
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我们今天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
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 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 (2)影响:①唐中后期 韩愈 和 李翱 的思想成为 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②北宋士大夫们 掀起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使研习儒经义理之风 大开,士气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 氛围逐渐形成,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 1.宋代理学创立的社会原因
❖ (1)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国家分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 织,统治者需要调整统治思想,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秩序。
“三教”是指:儒教、 佛教、道教。“三教合一” 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 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 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的关系。
三教图(清 丁云鹏)
二、北宋五子理学的创立
周敦颐、邵雍——为理学奠基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 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 重视,足见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
1、理是万物的本源,“理”一“气” 二
•理是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 •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即物质),是第二性 客观唯心主义
2、重学习、实践,主张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根据以上材料讨论: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
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我们今天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
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 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 (2)影响:①唐中后期 韩愈 和 李翱 的思想成为 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②北宋士大夫们 掀起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使研习儒经义理之风 大开,士气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 氛围逐渐形成,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 1.宋代理学创立的社会原因
❖ (1)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国家分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 织,统治者需要调整统治思想,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秩序。
人民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1完整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6
邵雍力图构建一个能 够说明宇宙、自然、社会、 人生的完整体系,并力求 追寻出一个贯穿于整个体 系的最高法则。他认为天 地万物是由一个总体的 “道”产生出来的,这种 天地运化、道在物先的自 然观和宇宙观受到其他理 学家的推崇。
精选ppt课件
7
(2)张载——开创“气”学,理学中的唯物主 义代表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创立:北宋五子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展 发展:陆王心学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精选ppt课件
16
高考经典 练习反馈
1、(2009年江苏高考卷)某思想家强调孝、 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 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精选ppt课件
19
2、(2009年广东高考卷)孔子、孟子、程颐、
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精选ppt课件
17
3、2008年广东高考单科卷)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
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
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张载反对“有生于无”的思想,提出“太虚”即 “气”以“气”为宇宙的核心,万物皆由“气”凝 聚而成,所以万物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但万物又 不是绝对平等的,“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物之 既形而有秩,知序然后经正,知秩然后礼行”,先 天的等级性要求人们必须承认和遵守基于等级性而 产生的伦理道德。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认为人 性本来是善的,但最终能否达到至善,还在于后天 的努力,要克服不符合“天理”的“人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影响:①唐中后期 韩愈 和 李翱 的思想成为 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②北宋士大夫们 掀起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使研习儒经义理之风 大开,士气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 氛围逐渐形成,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宋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背景 明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理 三、朱熹的学说和理学的成熟 学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困境
(1)时期:汉末——隋唐 (2)表现: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儒学的正统地位面 临挑战。
(3)背景:①战乱:东汉末年以来,长期的战乱、分 裂、民族杂糅,儒学价值观――中原民族所用以维系社 会基本生活的这种纲常被破坏。②儒学自身的局限,缺 乏关于命运的解释。③佛教道教的冲击。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 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应该采取的态度: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探寻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专题一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心即理也”
“致良知”
2、王阳明(明)
“知行合一”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材料1: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 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材料2: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3: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 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4: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 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方 法 论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内心反省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何在?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 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 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 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要求
重点:1.背记宋明理学大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 守仁的思想主张。
2.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理解)、主要思想(背 记)、评价(背记)。
难点: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背记)。2.宋明 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发展(理解)。
本课知识结构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C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 “心即理也”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 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2、王阳明(明)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 2.儒学复兴运动
❖ (1)概况:①先声——唐中后期:韩愈——反对 佛 教 和 道教 ,主张复兴儒学,宣称儒家的仁义是 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 道统 ”思想。 李翱— —提出必须从“ 性命之源 ”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②高潮——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声势浩大的韩愈儒 学复兴运动,提出以唐为鉴,复兴儒学,加强中央 集权,实现长治久安。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摩揭 陀国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东汉前 期传入中国。由于它的平和性(从 未主动挑起宗教战争)、圆融性 (鼓吹三教合一)及它的中观哲学 与中庸之道极为相似,都摒斥走极 端的思路,加之其因果轮回的理论 对社会产生极大影响,尤其一些高 僧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也阐发儒学经 典,体现了佛教儒学化的倾向,所 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为中国士 大夫所广泛接受。禅宗就是中国化 了的佛教。
二、北宋五子理学的创立
周敦颐、邵雍——为理学奠基 张载——开创“气”学,理学中的唯物主义代表
程颢、程颐(二程)——提出“天理”,核心是 “仁”
✓北宋五子 ✓儒学为基础,吸收佛、道 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二程”对理学的发展
程颢、程颐兄弟主 张通过格物致知体察天理; 在知行关系上强调知先行后, 轻视实践;在理欲关系上主 张“ 存天理,去人欲 ”, 强调封建道德的自我修养。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1、理是万物的本源,“理”一“气” 二
•理是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 •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即物质),是第二性 客观唯心主义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2、重学习、实践,主张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为《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由于它的 刊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始被称为“四书”,与“五经”一起成为封建社 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 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 重视,足见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王守仁 贵州修文阳明洞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 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 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 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 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反映王阳明什么思想?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 1.宋代理学创立的社会原因 ❖ (1)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国家分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
织,统治者需要调整统治思想,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秩序。 ❖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佛、道的
有益成分,发展为更理性化、思辨化的新儒学体系。 ❖ (3)唐中期以来的儒学复兴运动使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宋理学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代表、心学开
创者。他提出了“心即理”“宇宙便是
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他认为
“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
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 “发明本心”
根据以上材料讨论: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
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我们今天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
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进行内心
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的方法发
陆九渊
生分歧,1176年,双方在江西信州鹅湖 寺进行了一场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致良知”
王守仁(1472—1529),人 称阳明先生。他以反对正统朱学 的姿态出现,认为“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一切都是从“心” 产生出来的,而不是由踞于心之 上的“理”所派生出来的,从而 肯定意识为第一性。他的思想核 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 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 因此天理在心中,不必去外求。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4、对学术文化的整理
集为《四书》,并加 以注解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学以致用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 变化的是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宋明时期,理学家们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中朱 熹的新儒学思想,远承孔孟,吞吐诸儒,吸收佛老哲理方法, 融入儒学,故能“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形成儒学 思想的成熟理论状态。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精细和创见, 使儒家思想得到正本清源。他们清晰的学术概念,精密的概 念关系,严密的思想体系,使理学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精 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程颢
程颐
他们认为“万物皆出于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
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
宙的根本道理内在地联系起来。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①“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②万物各有其理。 ③ “天理”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就是儒家的
道统,就是“三纲五常”、仁义道德。 “理”对个人而言就是人性、道德修养 。 ④ “格物致知”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朱熹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 孔子和孟子。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 官方哲学。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宋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背景 明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理 三、朱熹的学说和理学的成熟 学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困境
(1)时期:汉末——隋唐 (2)表现: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儒学的正统地位面 临挑战。
(3)背景:①战乱:东汉末年以来,长期的战乱、分 裂、民族杂糅,儒学价值观――中原民族所用以维系社 会基本生活的这种纲常被破坏。②儒学自身的局限,缺 乏关于命运的解释。③佛教道教的冲击。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 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应该采取的态度: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探寻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专题一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心即理也”
“致良知”
2、王阳明(明)
“知行合一”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材料1: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 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材料2: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3: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 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4: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 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方 法 论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内心反省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何在?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 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 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 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要求
重点:1.背记宋明理学大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 守仁的思想主张。
2.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理解)、主要思想(背 记)、评价(背记)。
难点: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背记)。2.宋明 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发展(理解)。
本课知识结构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C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 “心即理也”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 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2、王阳明(明)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 2.儒学复兴运动
❖ (1)概况:①先声——唐中后期:韩愈——反对 佛 教 和 道教 ,主张复兴儒学,宣称儒家的仁义是 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 道统 ”思想。 李翱— —提出必须从“ 性命之源 ”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②高潮——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声势浩大的韩愈儒 学复兴运动,提出以唐为鉴,复兴儒学,加强中央 集权,实现长治久安。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摩揭 陀国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东汉前 期传入中国。由于它的平和性(从 未主动挑起宗教战争)、圆融性 (鼓吹三教合一)及它的中观哲学 与中庸之道极为相似,都摒斥走极 端的思路,加之其因果轮回的理论 对社会产生极大影响,尤其一些高 僧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也阐发儒学经 典,体现了佛教儒学化的倾向,所 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为中国士 大夫所广泛接受。禅宗就是中国化 了的佛教。
二、北宋五子理学的创立
周敦颐、邵雍——为理学奠基 张载——开创“气”学,理学中的唯物主义代表
程颢、程颐(二程)——提出“天理”,核心是 “仁”
✓北宋五子 ✓儒学为基础,吸收佛、道 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二程”对理学的发展
程颢、程颐兄弟主 张通过格物致知体察天理; 在知行关系上强调知先行后, 轻视实践;在理欲关系上主 张“ 存天理,去人欲 ”, 强调封建道德的自我修养。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1、理是万物的本源,“理”一“气” 二
•理是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 •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即物质),是第二性 客观唯心主义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2、重学习、实践,主张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为《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由于它的 刊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始被称为“四书”,与“五经”一起成为封建社 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 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 重视,足见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王守仁 贵州修文阳明洞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 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 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 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 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反映王阳明什么思想?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 1.宋代理学创立的社会原因 ❖ (1)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国家分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
织,统治者需要调整统治思想,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秩序。 ❖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佛、道的
有益成分,发展为更理性化、思辨化的新儒学体系。 ❖ (3)唐中期以来的儒学复兴运动使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宋理学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代表、心学开
创者。他提出了“心即理”“宇宙便是
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他认为
“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
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 “发明本心”
根据以上材料讨论: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
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我们今天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
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进行内心
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的方法发
陆九渊
生分歧,1176年,双方在江西信州鹅湖 寺进行了一场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致良知”
王守仁(1472—1529),人 称阳明先生。他以反对正统朱学 的姿态出现,认为“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一切都是从“心” 产生出来的,而不是由踞于心之 上的“理”所派生出来的,从而 肯定意识为第一性。他的思想核 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 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 因此天理在心中,不必去外求。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4、对学术文化的整理
集为《四书》,并加 以注解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学以致用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 变化的是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宋明时期,理学家们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中朱 熹的新儒学思想,远承孔孟,吞吐诸儒,吸收佛老哲理方法, 融入儒学,故能“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形成儒学 思想的成熟理论状态。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精细和创见, 使儒家思想得到正本清源。他们清晰的学术概念,精密的概 念关系,严密的思想体系,使理学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精 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程颢
程颐
他们认为“万物皆出于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
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
宙的根本道理内在地联系起来。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①“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②万物各有其理。 ③ “天理”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就是儒家的
道统,就是“三纲五常”、仁义道德。 “理”对个人而言就是人性、道德修养 。 ④ “格物致知”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
朱熹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 孔子和孟子。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 官方哲学。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宋明理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