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类药食同源中药合理应用
中医药与功能食品
![中医药与功能食品](https://img.taocdn.com/s3/m/e99cc70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6.png)
中医药与功能食品中医药和功能食品都是在人类长期实践中形成的。
中草药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便有烹煮药汤的记录。
而功能食品则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加而兴起的。
两者都是针对人们身体的需求而出现的,如何在日常饮食中科学合理地加入中药和功能食品成为了我们探讨的话题。
一、中药与养生中药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被广泛运用于养生保健。
1、药食同源中药与食物有天然的联系与同源之处,如芝麻、核桃、蜂蜜、葱姜蒜、鸡蛋等都在食品中被广泛使用并被认为有营养和保健的作用。
2、配伍合理中药配伍合理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如茯苓与炒白术,可以清热利水、健脾益胃;当归与白芍,可以补血止痛、生津润燥。
3、熬制方法对于中药熬制的方法也是十分关键的,熬好的中药汤既保留了中药的药性,也更容易被身体吸收并产生保健的效果。
而熬汤的时间和温度都需要掌握到位,避免中药成分流失而减少疗效。
二、功能食品与健康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食品被人们广泛地认定为了功能食品,这些食品提供了更多的营养和保健效果。
1、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主要以天然、健康、安全为特点,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机体生理、缓解精神压力,如葡萄籽粉、蓝莓粉、大豆异黄铜等。
这种功能食品在日常生活中长期食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预防疾病。
2、功能性质间配伍如鸡肉配红枣,有滋补补气、益血安神的作用;牛肉配仙人掌,可增强体质、降血糖、降胆固醇、调节生理功能等。
3、针对需求不同的人身体情况不同,对于自身需要营养素也是不同的。
如对于血压高和胆固醇高的人,蛋白质低、富含天然纤维素的木耳便是很好的功能性食品。
三、中医药与功能食品的共同之处中医药和功能食品都是关注人体健康的,都是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更为健康和有益。
如中药养生可以通过贴敷、食用、泡脚等方式,产生稳健的保健作用;而一些功能性食品也具有相似地稳定与调节身体的功效。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如何保健、如何补充营养元素,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探讨的话题。
药食同源101种中药的来源、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毒性 DOC 文档
![药食同源101种中药的来源、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毒性 DOC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3a7eaa4fab069dc51220122.png)
青椒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外治湿疹,阴痒。
辛,温。归脾、胃、肾经。
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无
花椒挥发油口服和腹腔注射相对毒性更明显,而肌肉和皮下注射的毒性反倒较小。花椒毒性大于青椒。
花椒
30
赤小豆
赤小豆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甘,温。归心、脾经
9~15g。
无
无
20
决明子
决明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9~15g。
无
无
小决明
21
百合
卷丹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甘,寒。归心、肺经。
6~12g。
无
百合暂时未发现毒性,而百合花色素急性毒性低 , 剂量 在5.259/kg时无致畸性 , 可望开发为食品着色剂。文献十六
序号
物质名称
植物名/动物名
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及出处
规定的禁忌
毒理毒性、致癌、畸形、突变(文献)
1
丁香
丁香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 逆 呕 吐 ,食 少 吐 泻 ,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辛 ,温 。归 脾 、胃、肺 、肾经。
1〜3g,内服或研末外敷。
不宜与郁金同用。
丁香酚在较高剂量下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2μmol/L时可以保护神经元细胞;
甘、酸,平;归脾经
煎服,10-15g
无
无
41
药食同源的食物组合打造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
![药食同源的食物组合打造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fd4582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f.png)
药食同源的食物组合打造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维持健康和预防多种疾病至关重要。
药食同源是指一些食物和草药具有相似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
通过合理地组合这些药食同源的食物,我们可以打造一个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
以下是一些药食同源食物组合的示例,可以帮助您实现饮食的平衡和健康。
一、山药与枸杞子山药和枸杞子都具有益气养阴、滋补肝肾的作用。
将山药切片,加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枸杞子,隔水炖1-2小时,即可食用。
山药和枸杞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活性物质,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对养肝护肾有益。
二、黑木耳与核桃黑木耳和核桃均富含植物胶原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将黑木耳泡发后,切成丝,与核桃一同炒熟,可以增加菜品的口感。
这种药食同源的组合有助于补血养颜、滋养肝肾,同时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
三、金针菇与豆腐金针菇与豆腐是药食同源中的经典组合。
金针菇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增强免疫力、清热解毒。
豆腐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
将金针菇和豆腐一起炒制或做成汤,可以提供均衡的营养和健康的药理作用。
四、绿茶与柠檬绿茶和柠檬均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
将绿茶冲泡后,加入柠檬汁,能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促进身体对铁质的吸收。
这种药食同源的组合有助于降糖、降脂,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
五、海带与白木耳海带和白木耳都具有清热、润燥、滋阴的药理作用。
将海带和白木耳一同炖煮,可以增加菜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海带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碘,有助于保护甲状腺功能;白木耳富含植物胶原蛋白,能够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光泽。
综上所述,药食同源食物的组合可以帮助我们打造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
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地选择和搭配这些食物,我们可以同时获得药食同源的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有效地改善健康状况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所以,让我们积极地尝试药食同源的食物组合,为自己的健康加分吧!。
合理使用补益类中成药
![合理使用补益类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4fe951c9360cba1aa811dab0.png)
合理使用补益类中成药课程32合理使用补益类中成药一、中成药概述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二、中成药安全性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
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
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1 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3)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2 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多种类型,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
3 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注意药物过敏史。
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3)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
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
102种药食同源中药材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02种药食同源中药材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f3f1aa9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00.png)
102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丁香辛、温,脾、胃、肾经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2~5克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辛、甘、温。
归肝、肾、脾经。
1、具有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无3刀豆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1、具有温中下气,益肾补元的功效。
2、主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
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性研末。
无4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1、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无5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
无6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甘遂。
与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降低药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1)慎与维生素C及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慎与降糖药同用。
7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
主治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
药食同源配方
![药食同源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ab6daf5a90c69ec3d4bb752a.png)
药食同源配方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药食同源配方一、药食同源分类及应用1. 温里(寒症)丁香小茴香花椒肉桂高良姜黑胡椒荜茇吴茱萸2. 清热(热症)马齿苋金银花鱼腥草栀子淡竹叶蒲公英鲜芦根土茯苓玄参生地地骨皮牡丹皮赤芍知母苦丁茶金荞麦绞股蓝3. 滋阴(肾阴虚)百合桑椹女贞子天冬沙参白芍石斛西洋参麦冬龟板旱莲草鳖甲4. 壮阳(肾阳虚)白扁豆大枣益智仁人参巴戟天白术当归沙苑子杜仲补骨脂何首乌葫芦巴韭菜籽骨碎补淫羊藿黄芪熟地5. 平补(阴阳双虚)山药玉竹甘草阿胶枸杞子黄精黑芝麻蜂蜜太子参党参菟丝子蛤蚧6. 美容玉容葆春方西洋参枸杞子黄精当归合欢皮佛手茯神远志白芍当归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陈皮香附木香砂仁桂圆枣仁石菖蒲甘草7. 健肾固本健肾方补骨脂茯苓鹿茸枸杞子人参沉香首乌杜仲肉苁蓉五加皮沙苑蒺藜远志石斛怀牛膝淫羊藿茯神生地韭菜子山茱萸当归身锁阳益智仁8. 抗衰老长春益寿方天冬麦冬熟地山药牛膝生地杜仲山萸云苓人参木香柏子仁五味子巴戟川椒泽泻石菖蒲远志菟丝子肉苁蓉枸杞子覆盆子地骨皮9. 抗疲劳扶元和中方党参白术茯苓砂仁归身续断香附生芪谷芽鸡内金半夏佩兰生姜熟地红枣10. 促消化调中畅脾方连翘银花茯苓白术陈皮厚朴山楂鸡内金木香半夏槟榔神曲麦芽黑丑白蔻瓜蒌甘草菊花青皮莱菔子注:以上食品取三至五种搭配,熬汤或煮粥即可(40分钟以上)。
二、成方1.四君子汤人参9g 白术9g 茯苓9g 甘草6g(益气健脾)2.四物汤熟地9g 当归9g 白芍9g 川芎9g(补血调血)3.八珍汤人参9g 白术9g 茯苓9g 当归9g 川芎9g 熟地9g 白芍9g 甘草5g(补益气血)4.六味地黄丸熟地24g 山药12g 山萸肉12g 泽泻9g 牡丹皮9g 茯苓9g(滋补肾阴)5.金匮肾气丸六味加桂枝3g 附子3g(补肾壮阳)6.归脾汤白术9g 茯神9g 黄芪12g 龙眼肉12g 酸枣仁12g 人参6g 木香6g 甘草3g 当归9g 远志6g(心脾同调)7.复脉汤甘草12g 生姜9g 桂枝9g 人参6g 生地50g 阿胶6g 麦冬10g 麻仁10g 大枣10枚(脉细难寻)8.补中益气汤黄芪18g 甘草9g 人参6g 当归3g 橘皮6g 升麻6g 柴胡6g 白术9g(中气不足)9.小柴胡汤柴胡24g 黄芩9g 人参9g 炙甘草6g 半夏9g 生姜9g 大枣4枚(疏肝理气)。
药食同源一一养生方之补益药
![药食同源一一养生方之补益药](https://img.taocdn.com/s3/m/a39ecdd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9.png)
药食同源一一养生方之补益药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益药。
本类药物能够扶助正气,补益精微,根据“甘能补”理论,故大多具有甘味。
各类补虚药的药性和归经等性能,互有差异,其具体内容将分别在各节概述中介绍。
补虚药具有补虚作用,可以主治人体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的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象虚弱等。
根据补虚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的不同,本章又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节。
(一)人参1.概述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
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温。
归脾、肺、心、肾经。
【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用法与用量】3~9克,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一次2克,1日2次。
【注意】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2.食药功效(1)抗衰老人参多糖具有提高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的能力,其中酸性多糖作用明显。
人参皂苷可使MDA含量显著降低、SOD含量明显增加,提示人参皂苷具有较为确切的抗老作用。
(2)抗老年痴呆参皂苷Rg1对神经干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并且在异体移植神经干细胞通过调节炎性相关因子水平发挥抗脑缺血作用的过程中发挥了协同增效的效果。
人参可辅助治疗老年痴呆症并且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其机制可能包括通过干扰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雌激素样作用、抑制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调节中枢酶类及神经递质等方式作用于老年痴呆症。
(3)抗动脉粥样硬化人参皂苷Rb1可显著抑制模型心肌肥大情况,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促进心肌细胞内一氧化氮的合成、分泌有关。
人参对心血管系统的疾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022新版药食同源名单及药材的功效
![2022新版药食同源名单及药材的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74aef82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c.png)
龙眼肉(桂圆)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决明子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百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
肉豆蔻
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效
肉桂
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
余甘子
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
佛手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杏仁
祛痰止咳,平喘,润肠
沙棘
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
芡实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鱼腥草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姜(生姜、干姜)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枳子
清热利尿,止渴除烦,解酒毒,利二便
枸杞子
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砂仁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胖大海 茯苓 香橼 香薷 桃仁 桑叶 桑葚
桔梗 益智仁 荷叶 莱菔子 莲子 高良姜 淡竹叶 淡豆豉 菊花 菊苣 黄芥子 黄精 紫苏 紫苏籽
试点
补肾,益精,润燥,滑肠
试点
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试点
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
试点
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试点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试点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试点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
试点
补肝肾,强筋骨
试点
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
药材
功效
备注
丁香
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之效。
八角
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
茴香
可温肾散寒,和胃理气
刀豆
温中,下气,止呃
小茴香
行气止痛,健胃散寒
小蓟
药食同源品种的功效及食用方法
![药食同源品种的功效及食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f08606f524ccbff021848c.png)
药食同源品种的功效及食用方法八角茴香药物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食用方法:调味料。
白芷药物功效: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
食用方法:煲汤。
白果药物功效: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食用方法:炒。
白扁豆药物功效:补脾和中,化湿。
食用方法:熬粥。
百合药物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食用方法:煲汤、炒。
薄荷药物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食用方法:泡茶。
C赤小豆药物功效:利湿消肿。
食用方法:熬粥,甜品。
D丁香药物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食用方法:调味料。
刀豆药物功效:降气止呃,温肾助阳。
食用方法:炒食。
代代花药物功效:理气宽胸,开胃止呕食用方法:泡茶。
淡竹叶药物功效:甘淡渗利、性寒清降、清热泻火、除烦、利尿通淋。
食用方法:泡茶。
淡豆豉药物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食用方法:调味料E阿胶药物功效: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食用方法:点心、甜品的辅料。
F佛手药物功效: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
食用方法:泡茶。
茯苓药物功效: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食用方法:糕点,熬粥,煲汤。
蜂蜜药物功效: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食用方法:直接食用,泡茶。
榧子药物功效:杀虫,消积,润燥。
食用方法:炒食。
覆盆子药物功效:固精缩尿,益肝肾,明目。
食用方法:直接食用。
G甘草药物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食用方法:调味料。
枸杞子药物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食用方法:直接食用,煲汤。
高良姜药物功效: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食用方法:煎汤。
葛根药物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食材功用:熬粥,煲汤。
H花椒药物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食用方法:调味料。
荷叶药物功效:清热解暑、平肝降脂。
食用方法:水煎。
黄精药物功效: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
食用方法:泡酒。
黑芝麻药物功效:补肝肾,润肠燥。
食用方法:炒熟直接食用,菜品辅料。
黑胡椒药物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食用方法:调味料。
106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2024年最新)
![106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2024年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52be9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d.png)
106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丁香辛、温,脾、胃、肾经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2~5克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辛、甘、温。
归肝、肾、脾经。
1、具有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无3刀豆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1、具有温中下气,益肾补元的功效。
2、主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
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性研末。
无4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1、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无5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
无6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甘遂。
与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降低药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1)慎与维生素C及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慎与降糖药同用。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7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
主治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
中药材药食同源分类及功效介绍
![中药材药食同源分类及功效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ba841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c.png)
中药材药食同源分类及功效介绍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和丰富的功效。
在中药研究中,有一种重要的概念叫做药食同源,指的是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同时也可以作为食物来食用。
本文将对中药材药食同源的分类以及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的功效进行介绍。
一、中药材的药食同源分类1.根茎类根茎类中药材是指植物的根和茎具有药用价值,同时也可以作为食物使用。
常见的根茎类中药材包括黄芪、白术、天麻等。
黄芪不仅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作为一种滋补食材来使用;白术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既可以入药也可以用于烹饪;天麻有安神定志的功效,也是一种常见的食材。
2.果实类果实类中药材是指植物的果实具有药用价值,也是食用的水果。
比如枸杞、山楂、菠萝等。
枸杞是一种常见的滋补食材,同时也具有补肾益精的功效;山楂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它可以促进消化,降脂养胃;菠萝具有消食化滞、祛湿利尿的作用,不仅是一种美味水果,还是一种常见的中药。
3.叶菌类叶菌类中药材指的是植物的叶子和菌类具有药用价值,同时也可以食用。
例如薄荷、香菇、菠菜等。
薄荷具有清热解毒、宣肺降逆的功效,不仅可以入药还是一种常见的食材;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同时也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菠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既可以用于烹饪又可以入药。
4.花蕊类花蕊类中药材指的是植物的花蕊部分具有药用价值,同时也可以作为食材。
比如玫瑰花、金银花、茉莉花等。
玫瑰花具有调经活血、养颜美容的功效,既可以入药也可以泡茶食用;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茉莉花不仅可以沏茶,还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定志的功效。
二、常见中药材的功效介绍1.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等功效。
在食用方面,黄芪可以作为一种滋补食材,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2.枸杞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和滋补食材,它具有滋阴补肾、明目养肝的作用。
同时,枸杞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3.薄荷薄荷是一种清凉解毒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咳嗽等症状。
健康管理与补益类中药合理应用
![健康管理与补益类中药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86444b9daef5ef7ba0d3cc4.png)
能与所含的多种人参皂苷有关,如合用时,应增加华法林剂量。
③特殊人群使用禁忌:小儿发育迟缓、消化不良者,不宜服用西洋参。
恢复,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8
三、健康管理的循环服务过程
三个环节循环运行 ,保持低风险水平
健康 评估
收集个人健康信息(基础), 健康评估(预测各种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健康干预(帮助服务对象控制危险因素)。
9
健康 干预
体虚者健康管理误区
信息不明:无病滥补、虚实不分 单纯补养,多多益善:常年自我药疗 补益药是绝对安全的:雪蛤
补益方药适用于所有人:大枣、枸杞
药食不分:
10
信息不足-----体质不分
过分依据文献经验
忽略中医理论的指导
体质虚实不分
11
忽略辨证——补不对症
补益药寒、热,病证之气血阴阳。 中成药组成中药的性状代表了该药的主要 药性,其治则也会显示该药的药性 伤害:??
滥用--药品信息不确定,无确切疗效 受经济利益驱动,使用疗效不确切的 药物; 宣传报道的疗效与实际不符、误导;
丰富的氨基酸和脂肪酸;
山 药《神农本草经》
甘,平。归肺脾肾经 益气养阴,补肺脾肾—特 点:长于补脾胃,性兼 涩。①肺气虚证,肺阴 虚证;②脾胃气虚证、 胃阴不足证(消渴); ③肾气虚证(尿频), 肾阴虚证。 特点:平补气阴 消渴(糖尿病):黄芪、天花粉 注意:便秘者慎用
补益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
![补益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17f8c0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e.png)
补益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补益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背景补益剂是中医药中的一类药物,其主要功能是滋补身体,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抵抗力。
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补益剂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于调理体质、增强抵抗力、改善机体功能等方面。
正确的配伍和应用补益剂对于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补益剂的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补益剂的配伍规律1. 配伍原则(1)补益剂与疗法相结合:补益剂的应用通常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如针灸、推拿、运动疗法等。
中医认为,只有将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补益剂与药物相互配伍:补益剂的配伍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影响疗效。
例如,生地黄与硫磺相克,不宜合用。
(3)补益剂与调药相结合:中医调药是指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组合应用,以达到综合调理的效果。
补益剂的配伍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配,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配伍禁忌补益剂配伍禁忌是指在配伍补益剂时需要避免的具体情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避免同功异效:相同功效的药物不宜同时使用,以免发生同功异效。
(2)避免相克相悖:相克相悖的药物不宜混合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3)避免不相容:不相容的药物不宜混合在一起使用,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3. 配伍原则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医师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补益剂的配伍原则进行合理的配伍应用。
医师需要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然后选用具有滋补功能的药物,并根据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合理的配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补益剂的临床应用1. 补益剂的适应症补益剂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症状,常用于治疗肝肾虚、脾胃虚弱、气血两虚等疾病。
补益剂还常用于调理体质、增强抵抗力、改善机体功能等方面。
2. 补益剂的临床应用案例(1)玉女煎的应用:玉女煎是一味常用的滋补剂,以补气血为主要功效。
食疗必备,“药食同源”的养生中药
![食疗必备,“药食同源”的养生中药](https://img.taocdn.com/s3/m/af7af9f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1.png)
食疗必备,“药食同源”的养生中药我在前面的文章讲过人生有三宝:精、气、神,而精、气、神都离不开人们每天饮食的滋养。
正如宋代医家陈直在他的养生专著《养老奉亲书》中所说:“主身者神,养神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
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
”饮食有方,可以吃出健康,吃出美;饮食不当,甚至可以成为人们致病的原因,所谓“病从口入”,如急、慢性胃肠炎、肥胖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甚至一些癌症等均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
食物是我们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首要资源。
在远古时期,当我们的祖先走出森林时,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是他们猎食的对象,无论动物的肢体,还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或者果实,一切吃后能充饥的东西,都是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有关食物的经验或者教训也在不断积累,并借此总结出了一套有关吃的理论:当身体有不适(如腹泻、创伤等)时,如果吃了某种东西有缓解或者治疗作用(如止泻、止痛,创口愈合等),那么这种东西就被当作药物,以后遇有类似情况时可以再次食用;如果吃了某种东西后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则会被总结为毒物,以后注意谨慎食用此类食物。
因此,在中医学中就有“神农尝百草而遇七十毒”的讲法。
可见,药物与食物是由同一来源发展而成,人类的医药文化与饮食文化是同步发展、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
这一现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表现特别明显。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药物与食物的关系是十分复杂又辩证统一的,这主要源自古代的“医食同源”及后来的“药食同源”理论。
所谓“医食同源”,主要是说医学起源于生活,医事活动与食事活动有关,传统医学与食物疗疾是同步发展起来的;所谓“药食同源”,主要是说人们对食物与药物的认识是同步的,它们有着共同的渊源,食性理论与药性理论互相一致,同出一理。
所谓药食兼用资源,是指那些既可以认为是药物,同时也可以认为是食物的动物、植物等资源,可以用来食疗养生或调理疾病,或者用来开发研制成保健食品等。
按照中医食养与食疗学的观点,食物同中药一样分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苦、酸、咸)。
从中医角度看补肾益气的常用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从中医角度看补肾益气的常用药物及其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7b38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b.png)
从中医角度看补肾益气的常用药物及其临床应用补肾益气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治疗原则,它指的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调节肾脏功能、增强体内气血的生成与运行,从而达到改善人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在中医药学中,有许多常用的药物被广泛运用于补肾益气的临床治疗。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介绍一些常用的补肾益气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一、人参人参是中医中最常用的补肾益气药物之一。
它主要有两种常用的品种,一种是生人参,另一种是红参。
人参具有温补肾阳、益气生津、健脾固表的作用。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阳虚、脾胃虚弱、气阴两亏等病情。
此外,人参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力耐力,改善疲劳状态,对于亚健康人群也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具有滋补肝肾、益气补虚的中药材。
它主要有补肝肾、明目、润肺等功效。
枸杞子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物质和抗氧化剂,对于改善肝肾功能,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益处。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视力减退等症状。
三、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被誉为“百草之王”。
它有益气固表、补肺益肾、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黄芪主要含有多种氨基酸、糖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对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体力、增强抵抗力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免疫力低下等症状。
四、淮山药淮山药是一种常用的滋补药材,具有补脾益肺、健脾养胃、清补虚热等功效。
它主要含有淮山药皂苷等成分,对于调节肾脏功能和加强气血的生成都有一定的帮助。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肾两虚、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五、当归当归是中医中常用的滋补血药,也被广泛应用于补肾益气的临床治疗。
它主要具有补血养颜、滋阴补阳、调经活血等功效。
当归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于改善气血不足,调节内分泌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阳虚、气血不足等病症。
综上所述,补肾益气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有人参、枸杞子、黄芪、淮山药和当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阴,用于阴虚证。
补气药
❖ 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 ❖ 补益脏气以纠正人体虚衰的病理偏向。 ❖ 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等。
❖ 适应症:气虚证。常见症状:气短、乏力、头晕、 脉虚无力、舌淡。
❖ 鉴别(1)肺气虚:自汗、恶风、易感冒 (2)脾气虚:食少、便溏、脏器下垂 (3)心气虚: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4)肾气虚:遗尿、遗精、腰酸乏力
2013年5月 河北授课
补益类药食同源中药 的合理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冰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讲张 冰 简 介
国务院特贴专家,北京中医
药大学 博士、教授,博导,
主任医师;从事中药学、临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 床中药学教学、科研与临床 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
工作。国医大师颜正华学术 继承人。
人参
❖性味:甘、微苦,微温。 ❖归经:归肺、脾、心经。
人参
大补元气—元气将脱证。兼有亡阳,常和附子 配伍。
补脾益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配白术、茯 苓,肺肾两虚证,配蛤蚧、胡桃肉。
生津止渴—气津两亏证,津亏证,热邪伤津证 ,配伍石膏、知母。
安神益智—健忘、心悸、失眠等。 配伍禁忌:反藜芦、恶莱菔子、畏五灵脂
伤寒杂病论 :载有一些药膳名方,如当归生姜羊肉 汤、百合鸡子黄汤等,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备急千金要方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 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 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 气,若能用食平痾,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如有所犯 ,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
药食同源的清单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 蛇、乌梅、木瓜、火麻仁、 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 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 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 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 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 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 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 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 ,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治病 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
食物
药物
药食同源
药食同功
药食同理
药食同源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 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 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神农本草经 :记载了许多既是 药物又是食物的品种,如大枣、 芝麻、山药、葡萄、核桃、百合、 生姜、薏仁等。
三个关键:根据患者特点、疾病特点、起辅助治 疗作用。即,食疗是个体化、辅助性的,不能代 替治疗。
食疗原则
食疗不可代替治疗
配合正确的食疗,可以事半功倍;需要药物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及时 用药,绝不能贻误。
因人而异、辨证施膳
根据个人的性别、年龄、体质等,以及病情的寒热虚实正确辨证, 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何为“补药”
❖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 衰病理偏向的药物,称为补药。
人参、鹿茸、西洋参、枸杞子、冬虫 夏草、阿胶、六味地黄丸、肾气丸
补药适用于虚证
二、常见误区
一、认识误区 食疗用药是绝对安全的;山楂 食疗方药适用于所有人;大枣 慢性病可以用某种药食治愈。
二、行为方式误区 跟风、攀比; 无虚滥补; 补而求全、求贵、求多。
药食同源的概念 常见误区
合理进补原则 典型药物示例
❖3
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 ,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 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 ,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
误解一: ‘药食同源’能用药物治好的病, 就能找到相应的“食物医生”。
❖药物疗效强,用药正确时效果 突出,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 显的副作用; ❖食物的疗效不及药物突出和迅 速,不易产生不良的结果。
食物的优势是平和安全,不能片面夸大疗效
误解二:
一个方子谁都能用。
中医食疗讲究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同一疾病、不同证型-高血压、糖尿病, 患者体质亦不同。
因时因地制宜
季节不同,食疗方法也不同。
贵在坚持
疾病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治病、养生更是如此。真正愿意为健康 付出的人,应该让食疗贯穿生活的始终。
单味中药示例
❖ 补虚药食特点:
扶助正气,补益精微;
根据中药药性理论, 故大多数具有甘味。 甘温;甘寒;甘平。
补气,用于气虚证; 补阳,用于阳虚证; 补血,用于血虚证;
误解三:
食疗是绝对安全的。
无论食物还是药物,只要剂量达到一定
程度,就可能产生风险。剂量决定风险
性大小。
误解四:
食疗无需医生,可以自己操作。
通过电视网络了解一些知识, 就自我判断,进行食疗,这 是不正确的。
食疗是医事活动,需咨询医生、药师
三、合理进补原则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机体的病理生理特点 ,给患者制定饮食配方,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临床中药学带头人、教育部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专业 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评审系统专家、科 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及863项目 评审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
优秀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 督管理局保健食品、新药、
名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 中药保护品种评审委员会专
。
家。
❖2
提纲
常用药膳
1)人参炖鸡汤 [原料]人参15克,老母鸡(或乌鸡)1只,姜 、葱、米酒、盐各适量。 [制法]人参切薄片,鸡肉切块。二味同放入砂 锅内,加水适量,下诸调料,武火烧开,文火 慢炖2小时。 [功效]大补元气,健脾养胃。用于久病或体虚 神疲乏力者。阳亢或阴虚火旺者忌食。